幼儿园大班语言古诗:古朗月行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教案《古朗月行》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古朗月行》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材第四章《月亮和星星》,详细内容为《古朗月行》诗歌的学习与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古朗月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月亮)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古朗月行》的基本内容和韵律美。
难点:理解并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如“皎洁”、“瑶台”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卡片、录音机、录音带。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引“小朋友们,你们晚上有没有观察过天上的月亮?它是什么形状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
”2. 诗歌学习(10分钟)(1)播放录音,让幼儿聆听并感受《古朗月行》的韵律美。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诗歌,并解释生词。
(3)分析诗歌的意象,如“皎洁”、“瑶台”等,让幼儿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月亮”为主题,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创作一首简短的小诗。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画笔和彩色笔,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月亮。
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朗月行》2. 板书内容:皎洁明月照,瑶台镜高悬。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课后观察月亮,并以“月亮”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
2. 答案示例:月亮圆又圆,像个大灯笼。
高高挂天空,照亮我家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古朗月行》,让幼儿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美,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现象(月亮)的兴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拓展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如星星、太阳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诗歌创作分享,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教案《古朗月行》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古朗月行》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材《古朗月行》。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和欣赏,重点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
具体章节为:《古朗月行》。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古朗月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诗歌,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古诗挂图、《古朗月行》课件、诗歌音频。
学生准备:古诗教材、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们观察窗外月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
(2)播放诗歌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
2. 新课内容(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朗月行》,指导学生掌握韵律、节奏。
(2)结合挂图,讲解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举例讲解,让学生体会诗歌的表现力。
4. 随堂练习(5分钟)(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用画笔描绘诗歌中的画面,锻炼观察力和想象力。
(2)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尝试创作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歌《古朗月行》。
2. 在诗歌旁边标注韵律、节奏。
3. 画出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观察月亮,创作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
2. 答案示例:明月当空照,清辉洒人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古朗月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了创作困难,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同时,注重课后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精选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古诗鉴赏》部分,详细内容为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知识,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古朗月行》,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古诗,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古诗挂图、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引入本课主题。
(2)引导学生谈论对月亮的认识,分享有关月亮的诗句,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朗月行》,注意停顿和韵律。
(2)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字面意思。
(3)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赏析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创设一个夜晚观赏月亮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诗句描述月亮。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古诗中的画面。
4. 例题讲解教师以《古朗月行》为例,讲解古诗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1)学生自选一首古诗进行鉴赏,分享心得。
(2)学生仿写一首以月亮为主题的古诗。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古朗月行》2. 内容:月亮主题:古诗鉴赏朗读:熟练、停顿、韵律理解:字面意思、意境、情感赏析:方法、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古朗月行》。
(2)鉴赏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写出心得。
2. 答案:(1)背诵《古朗月行》。
(2)心得示例:我喜欢的古诗是《静夜思》,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大班语言古诗:古朗月行教案(24篇)

大班语言古诗:古朗月行教案(24篇)古朗月行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
“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
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
”(月亮)2.出示朗月的画面。
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
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
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板书设计古朗月行教案2教学目标:1.指导同学学会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图文结合知道古诗的大意,想像出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精选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第四章《诗歌与故事》,详细内容为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古诗的韵律美,体会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古朗月行》,理解古诗的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运用古诗中的描写方法,创作简单的诗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美的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的韵律、意境理解,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古朗月行》,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古诗卡片。
2. 学具:彩笔、画纸、古诗抄写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不同形态,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关注。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朗月行》,讲解生僻字词,解释诗句含义。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根据诗句内容,用画笔描绘出诗句中的画面。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的韵律美,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创作简单的诗句,描述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景物。
六、板书设计1. 《古朗月行》2. 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重点词汇:明月、地上霜、举头、望、低头、思。
4. 韵律:平仄、押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古诗韵律和描写方法,创作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
2. 答案示例:山间清泉流,疑似银河落。
临水照影来,遥思仙境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运用,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古诗,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组织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景物,积累创作素材。
2024年大班古诗古朗月行教案

2024年大班古诗古朗月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教材《古朗月行》,主要围绕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展开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与背诵,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了解古诗的韵律特点,通过诗歌感受月亮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朗月行》的朗读与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使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感受古人对月亮的赞美之情。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朗读与背诵,诗句的理解与赏析。
难点:古诗韵律的把握,对诗句意境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古诗挂图,月亮模型。
学具:古诗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月亮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朗月行》,注意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读,体会古诗的韵味。
(3)教师讲解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的意境。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全班交流。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首类似的古诗,引导学生分析其韵律和意境,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古朗月行》的格式,创作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古朗月行》2. 内容:(1)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韵律特点:平仄对仗,押韵优美。
(3)意境:月亮的美丽与神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月亮》为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2. 答案示例:月亮皎洁挂天空,银光洒满大地中。
嫦娥舞袖离凡尘,玉兔捣药报长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朗月行》的朗读和背诵掌握较好,但在理解诗句意境方面还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关于月亮的古诗,了解古人对月亮的不同赞美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把握:如何确保学生对《古朗月行》的理解和感悟。
大班语言古诗教案:古朗月行

大班语言古诗教案:古朗月行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特点。
2.理解《古朗月行》的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朗月行》的诗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课件:古诗《古朗月行》的图片、动画、音频。
2.教学卡片:生字卡片。
3.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幼儿介绍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特点。
2.引导幼儿关注李白的月亮诗,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二)古诗教学1.出示《古朗月行》的诗句,引导幼儿观察、认读。
2.逐句讲解诗句,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3.引导幼儿关注“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意境,让幼儿发挥想象,描述自己小时候看到的月亮。
(三)诗句赏析1.引导幼儿关注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与幼儿一起欣赏诗句的韵律美,感受古诗的节奏。
(四)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请幼儿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2.角色扮演:请幼儿扮演李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古朗月行》的诗意。
2.拓展活动: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古朗月行》的诗意,并尝试背诵。
五、教学反思1.在讲解诗句时,语速过快,导致部分幼儿跟不上进度。
今后应注意调整语速,让每个幼儿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在互动环节,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
今后应设计更多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3.在拓展活动中,部分幼儿回家后未能及时向家人分享诗意。
今后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
本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有待改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幼儿更好地学习古诗。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古朗月行》的诗意:通过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引导幼儿想象并理解诗人小时候对月亮的纯真印象,以及随着成长对月亮有了新的认识。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通过朗读和吟诵,让幼儿体会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精选(1)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古朗月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活动教材《古朗月行》。
该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描绘了月夜的静谧与美丽。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古诗欣赏》中的《古朗月行》。
详细内容为:诗句的朗读、理解、背诵及对诗句意境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古朗月行》。
2. 通过对诗句的解析,使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背诵及对古诗的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夜美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月夜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朗月行》。
(2)学生自读,体会诗句的韵律美。
(3)教师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 例题讲解:(1)讲解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2)解析诗句中的生僻字词,如“疑”“瑶”等。
4. 随堂练习:(1)学生分小组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2)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中的画面,进行想象力训练。
5.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句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句《古朗月行》。
2. 在黑板上写出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3. 标出重点字词,并用不同颜色粉笔进行区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古朗月行》中的画面,并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示例:《古朗月行》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月夜景象。
诗句中“疑是地上霜”生动地表现了月光的明亮与洁白,让人陶醉其中。
2. 课后背诵《古朗月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朗读、理解诗句等方面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描绘月亮的古诗,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不同诗人对月亮的描绘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大班语言古诗:古朗月行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Ancient Poems in Taiban: Gulang Yuexing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大班语言古诗:古朗月行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这首诗的意境。
2、感受中秋之夜月儿的美丽、神奇。
3、感受古诗的韵律,会用简单的动作配合古诗的朗诵。
活动准备:
1.古诗课件、音乐。
2、幼儿了解有关月宫的神话。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吸引幼儿兴趣。
中秋节刚过,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你看到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吗?
二、呈现活动主题
1、教师出示月亮,不提示幼儿这是月亮,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说说它像什么。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
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幼儿发挥想象,说说像什么。
)
2、出示图片李白,简单介绍作者。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古代的客人,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大家都叫他“诗仙”。
3、学习古诗。
出示图片李白看月亮。
师:李白小时候,有一天在晚上抬头忽然看到天上有一个又圆又亮的东西,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不认识月亮。
他觉得很像白玉做的盘子,于是就叫月亮“白玉盘”。
后来他才知道这原来是月亮,于是他写了一首诗叫“古朗月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教师朗诵古诗、配上音乐)
师:李白真是有趣,他把月亮当成了白玉盘,又把月亮想象成什么了呢?
李白又把月亮当成瑶台镜,小朋友们猜猜瑶台镜是什么东西?
师:这个瑶台是神话故事里的王母娘娘住的地方,瑶台镜就是王母娘娘用的镜子哦。
出示瑶台和镜子
师:为什么李白会把月亮当成瑶台镜呢?月亮和瑶台镜有什么一样的吗?
师:诗中说瑶台镜怎么了?
可再次朗诵古诗,引导幼儿自己说“出飞在青云端”。
(重点理解前四句)
三、完整理解古诗含义,配乐朗诵古诗。
1、理解前四句的古诗含义
师:李白小时候想象力丰富,不认识月亮,就呼作白玉盘”,
但是又不确定“又疑瑶台镜”,
却又好奇瑶台镜怎么就“飞入青云端”。
(幼儿跟读古诗)学习理解后四句古诗含义
教师提问: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月亮上都有些什么呀?(幼儿讲述、幼儿基本上都知道嫦娥奔月)
教师小结:哦,有嫦娥、有桂树、有玉兔,原来你们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①、出示嫦娥坐月宫里的图片
师:你们看到什么?
幼儿简述。
②、引导幼儿更加细致的观察画面
教师小结:
你们看像不像仙人把双脚垂下来坐在月宫里呢?那桂树长得多茂盛呀。
咦?白兔手里好像拿了什么东西?(幼儿讲述)月宫里有这么多好玩的事,你们想不想去月宫里玩一玩呢?让我们完整的听一次古诗。
③、完整倾听古诗
④、教师边解释古诗含义,幼儿尝试着念古诗。
3、朗诵古诗。
师:幼儿分组练习。
感受古诗的韵律
师:你觉得这首古诗怎么念最好听?(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念古诗的形式,比如速度、动作、节拍等,教师适当的引导,与幼儿一起互动)
通过音乐,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古诗的乐趣
师:这首好听的古诗,我们还可以用歌曲来唱一唱呢。
(播放音乐,鼓励幼儿唱一唱,感受念唱古诗的乐趣)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月亮吗?那你们喜欢李白观看月亮的这首诗
吗?它叫什么呀?(古朗月行)原来在月亮上有这么多有趣的事情。
你们回家以后可以把李白看月亮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也可以把这首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附: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