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期末考试重点总结表

合集下载

寄生虫期末考试重点

寄生虫期末考试重点

寄生虫复习资料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及其所需要的外部环境条件称生活史。

2.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3.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保虫宿主:也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5.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有机会进入其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6.感染期:寄生虫有不同的发育阶段,能侵入人体的阶段称感染期。

7.机会致病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的寄生虫。

8.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对再感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即获得性免疫。

这种抵抗力对再次入侵的幼虫具有杀伤作用,对成虫不起杀伤作用,原发感染继续存在,称为伴随免疫。

9.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带虫者。

10.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现象称为异位寄生。

11.传染源: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12.传播途径:指寄生虫从传染源排出,借助于某些传播因素,进入另一宿主的全过程。

13.粪毒:又称钩蚴性皮炎,人赤手裸足在田间劳作,接触土壤,丝虫蚴侵入皮肤,侵入处有奇痒和烧灼感,脚趾手指间皮肤较薄嫩处,可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即为钩蚴性皮炎。

14.夜现周期性:丝虫的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的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

15.丝虫热:深部淋巴系统急性炎症,出现畏寒、发热,但局部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的现象称为丝虫热。

16.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吸虫毛蚴的腺体分泌物中含有中性粘多糖、蛋白质和酶等物质,是可溶性虫卵抗原。

17.疫水:含有活的血吸虫尾蚴的水称为疫水。

18.阳性钉螺:含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称为阳性钉螺。

人体寄生虫学期末复习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期末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1、寄生虫:一些低等动物长期地或短暂地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得营养,因此使对方受到损害。

2、宿主:被寄生虫寄生的生物。

3、共栖: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这种现象称为共栖。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

5、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寄生。

6、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完整过程。

7、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某些寄生虫成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除了人以外的终宿主为保虫宿主)10、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有机会侵入适宜宿主后,才能发育为成虫。

11、幼虫移行症:指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非正常宿主体内长期存货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

12、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器官寄生,这种寄生现象叫异位寄生。

补充1、世界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

2、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钩虫病。

3、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与免疫损伤。

4、寄生虫在一个地区流行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5、人体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经土壤传播,经空气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经人体直接传播。

6、寄生虫侵入人体的常见感染途径: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胎盘感染,经呼吸道感染,经输血感染。

7、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8、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发育: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第一节一、名词解释1.2.3.一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艾滋病),虫体可出现异常增值与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性致病寄生虫4.5.6.7.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起到传染源的作用,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8.当地幼虫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9.10.11.12.在人体寄生虫病中,有的寄生虫可以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的传播着二、内容要点终宿主:人——血吸虫的终宿主保虫宿主:猫——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1)夺取营养: 如蛔虫2)机械性损伤直接损伤组织: 如钩虫压迫组织、器官: 猪囊虫堵塞腔道: 蛔虫破坏寄生的细胞: 疟原虫3)化学毒物作用和免疫病理损害: 棘球蚴液1)宿主清除了体内全部的寄生虫,并且可以防御再感染,很罕见。

2)宿主清除了大部分或未能清除体内的寄生虫,但对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宿主慢性感染或成为带虫者3)宿主不能控制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导致有明显的比例变化和症状的寄生虫病,如再不及时治疗,宿主可以死亡,寄生虫也同归于尽。

三、生活史要点3)自身感染4)逆行感染5)经胎盘感染1)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第二节一、溶组织内阿米巴1亦可侵入肠外其他组织器官,导致肠外阿米巴病。

2、生活史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期。

3、生活史要点:1)人是惟一宿主,不需要中间宿主。

2)生活史简单,基本生活史过程为:包囊-滋养体-包囊,为人际传播型。

3)感染期:四核包囊。

4)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误食或误饮四核包囊。

5)致病阶段:滋养体。

6)传染源:无症状带虫者。

7)易感人群:患过者仍可感染,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二、疟原虫3)三日疟原虫4)卵形疟原虫1)环状体2)滋养体3)裂殖体4)配子体2)红细胞内期3)配子体形成间日疟:48h 三日疟:72h 恶性疟:36-48h 卵形疟:48h5、生活史小结:(1)疟原虫生活史中需要两种宿主,一种是人,一种是媒介按蚊。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重点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重点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重点1:名词解释1)寄生虫:在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虫。

2)宿主:在寄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3)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4)寄生虫的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5)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如:刚地弓形虫。

6)生物源性蠕虫:在完成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昆虫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才能感染人的蠕虫。

如:丝虫。

7)土源性蠕虫:在完成生活史的过程中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可直接发育至感染期而感染人的蠕虫。

如:蛔虫、钩虫。

8)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10)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

某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这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称为保虫宿主。

11)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时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12)感染阶段:又称感染期。

指寄生虫生活史的发育阶段中能侵入人体的阶段13)幼虫移行症: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病变。

14) 带虫者:指感染寄生虫后并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个体。

广义的带虫者包括人和动物。

15)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

16)自然疫源性:指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性质。

17)滋养体:指有活动、摄食和增殖阶段的原虫生活史时期。

18)包囊:指滋养体在不良条件下分泌外壁形成,形成的静止的原虫生活史时期。

是原虫的感染阶段。

寄生虫重点总结 (1)

寄生虫重点总结 (1)

1.共生(symbiosis):但凡一种生物,若其生命中的一个时期或全部过程,与另一种生物发生了密切关系,即被称为共生(共栖,互利共生,寄生)2.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种生物从中获利、生存,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的关系。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即被寄生的一方称宿主host3.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指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5.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寄生虫传播给人。

这些动物即为保虫宿主6.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7.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的生活史往往有多个发育阶段,其中能使人体感染的阶段称感染阶段。

8.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9.带虫免疫(premunition):机体感染寄生虫后能够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再感染,但并不能消除体内已有的寄生虫,宿主保持低度感染,当药物消除体内的寄生虫后适应性免疫逐渐消失,此免疫类型称带虫免疫。

又叫非消除性免疫宿主的抗寄生虫免疫。

10.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寄生于动物的某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而以幼虫的状态长期存活,在皮下组织或器官内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损害,并引起临床症状。

11.带虫者carrier: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可传播病原体,这些感染者称为带虫者。

12.再燃recrudescence:患者在疟疾发作停止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血中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又大量增殖,经数周或数月又出现疟疾发作。

寄生虫期末考试重点

寄生虫期末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寄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2)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3)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保虫宿主。

(6)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此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

(7)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为带病者(8)多寄生现象: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虫时,称为多寄生现象(9)幼虫移行症:是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10)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现象为异位寄生(11)消除性免疫指宿主能清除体内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抵抗力(12)非消除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水平。

(13)带虫免疫premunition:人体感染寄生虫(原虫,如疟疾)后,产生一定的程度的免疫力(14)伴随免疫:人感染血吸虫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患者门静脉内仍有成虫寄生和产卵,但宿主对再感染有一定的免疫力,而无损于体内的成虫,这种免疫称为伴随免疫(15)机会性致病性原虫:有些原虫感染免疫功能正常宿主后并不引起临床症状,暂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但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全时,这些原虫的繁殖能力和致病力增强,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

医学寄生虫学复习重点总结一、寄生虫的分类:1.细胞分类法:原生动物和绦虫属于原核生物,线虫属于真核生物。

2.绦虫:包括猪肉绦虫、牛肉绦虫、猎人绦虫等。

3.线虫:包括丝虫、蛔虫、钩虫、蝇蛆等。

二、寄生虫的形态学:1.细胞:原足动物类寄生虫的细胞具有真核细胞器。

2.器官:绦虫具有顸肢、颈部、节片等外部结构;线虫具有口部、消化道、生殖器官等器官。

三、寄生虫的生活史:1.直接生活史:生活史中寄生虫只经历一种寄主。

2.间接生活史:寄生虫在生活史中经历多个寄主。

四、寄生虫的传播和传染:1.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通过疾病的源头与病原体传入人体。

2.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通过食物、昆虫叮咬等途径传播。

3.人与环境之间的传播:通过污染的饮用水、土壤等途径传播。

五、寄生虫的临床表现:1.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疟疾、阿米巴痢疾等。

2.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猪肉绦虫病、包虫病等。

3.线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等。

六、寄生虫的诊断:1.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寄生虫病进行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组织检查等。

七、寄生虫的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和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寄生虫感染较重或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八、寄生虫的预防:1.个人防护:如勤洗手、避免生食等。

2.环境改善:如改善饮食卫生、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等。

以上是医学寄生虫学复习的重点总结,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形态学、生活史、传播和传染、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寄生虫重点总结(1)

寄生虫重点总结(1)

1.共生(symbiosis):但凡一种生物,若其生命中的一个时期或全部过程,与另一种生物发生了密切关系,即被称为共生(共栖,互利共生,寄生)2.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种生物从中获利、生存,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的关系。

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即被寄生的一方称宿主host3.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指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in termediate hos 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5.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寄生虫传播给人。

这些动物即为保虫宿主6.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7.感染阶段(infective stage)寄生虫的生活史往往有多个发育阶段,其中能使人体感染的阶段称感染阶段。

8.生活史(life cycle)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9.带虫免疫(premunition):机体感染寄生虫后能够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再感染,但并不能消除体内已有的寄生虫,宿主保持低度感染,当药物消除体内的寄生虫后适应性免疫逐渐消失,此免疫类型称带虫免疫。

又叫非消除性免疫宿主的抗寄生虫免疫。

10.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寄生于动物的某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而以幼虫的状态长期存活,在皮下组织或器官内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损害,并引起临床症状。

11.带虫者carrier: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可传播病原体,这些感染者称为带虫者。

12.再燃recrudesce nee患者在疟疾发作停止后,在无再感染的情况下,血中残存的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又大量增殖,经数周或数月又出现疟疾发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蠕形螨
螨体细长呈蠕虫状,乳白色,半透明。颚体宽短呈梯 形,位于虫体前端,螯肢1对,针状,须肢分3节。毛囊 蠕形螨较长,末体约占躯体长度的2/3~3/4,末端较钝 圆;皮脂蠕形螨略短,末体约占躯体长度的1/2,末端略 尖,呈锥状。
发育过程有卵、幼虫、前若虫、若虫和成虫 个月。雌螨寿命4个月以上。雄螨在交配后即 主要寄生部位:鼻、鼻沟、额、下颌、颊部 毛囊蠕形螨寄生于毛囊,以其颚体朝向毛囊 6个。皮脂蠕形螨常单个寄生于皮脂腺和毛囊 蠕形螨不需光,对温度较敏感,发育最适宜
发育过程分卵、前幼虫、幼虫、若蛹、若虫
1. 宿主和食性:恙螨幼虫的宿主范围很广泛
(1)恙螨幼虫体形微小,长约0.2-0.5mm, 椭园形,体色呈 类,两栖类以及无脊椎动物,主要是鼠类,
红,橙,淡黄或乳白色。
成虫和若虫主要以土壤中的小节肢动物和昆
(2)颚体位于体前端,包括螯肢。
分解的组织和淋巴液为食。
为浅蓝色,核为紫红色。
虫名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属于完全变态,夏季9-15天完成一代生活史
1.孳生习性★净水:大型水体:稻田型:中
小型水体:丛林型,大劣按蚊 ★污水—
2.吸血习性: ☆雄蚊以植物汁液、花蜜为

蚊是小型昆虫,体分头,胸,腹3部分。蚊喙为刺吸式口 器,内部结构具有消化、排泄、呼吸、循环及生殖等系 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肠及肛门。
成熟的四 核包囊
经口食入
生活史
杜氏利什曼 原虫
无鞭毛体:利杜体,寄生在人体和保虫宿主(哺乳动 物)巨噬细胞内。椭圆形或圆形,动基体细小杆状。 前鞭毛体:寄生在白蛉消化道。梭形。1根鞭毛,运动器 官。离体培养虫体常聚集成团,呈菊花状。
前鞭毛 体,利杜 体
白蛉叮咬, 输 血及器官移植
阴道毛滴虫 无包囊
5-15 ╳ 10-30μm,梨形/卵
经口感染
(透明棒状)、糖原泡消失

蓝氏贾第鞭 毛虫
Size:(8~12) µm ×(7~10) µm 囊内可见鞭毛、轴柱、丝状 物 囊壁与虫体间有明显间隙 成熟包囊4核,多位于一侧
梨形,两侧对称。2个细胞 核,每个细胞核中有1个核 仁,无核周染粒。没有真正 的轴柱,鞭毛摆动使虫体呈 螺旋形运动,如落叶飘动。
分为卵、幼虫、前若虫、后若虫和成虫五个 1.寄生部位: 疥螨常寄生于人体皮肤较柔 屈侧、肘窝、腋窝前后、腹股沟、外生殖器 身皮肤均可被侵犯。 2.活动与挖掘隧道:疥螨寄生在宿主表皮角 与皮肤平行的婉蜒隧道。隧道最长可达10~ 长,每隔一段距离有小纵向通道通至表皮。 3.温湿度的影响: 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时寿命较长,而高温低
两端较圆,壳薄,无色透明 末端分开;有尾刺
。内含2-4个卵细胞,卵壳
丝状蚴
与细胞之间有明显的距离。 ♀:9-11×0.4mm♂:7-9×
0.3mm;头向背、尾向腹略
美洲板口线 虫
弯,略呈“S”形;腹侧有一 对板齿;交合伞略扁;背辐 肋由基部分二支,每支又分
二小支;交合刺二根,末端
合并成一个倒钩;无尾刺
节方形,无顶突及小钩,有 四个吸盘。卵巢仅分左、右
囊尾蚴
两叶。子宫每侧15-30支,
分支整齐。
生食或半生食 牛肉
细粒棘球绦 31-42μm,棕黄色,球形

(月饼状)。
长 2-7mm,是寄生人体绦 虫中最小的一种。头节(略 呈梨形,具有顶突和4个吸 虫卵 盘)颈部,链体(幼节、成 节、孕节)
误食含虫卵的 食物及水源
成熟卵囊
身感染;“粪口”方式;同
成。
性恋
肺孢子虫
包囊呈圆形或椭圆形。略小
于红细胞,经姬氏染色的标 本,囊壁不着色,透明似晕 圈状或环状,成熟包囊内含 有8个香蕉形囊内小体,各 有1个核。囊内小体的胞质
姬氏染色标本中,滋养体呈 多态形,大小为2-5mm, 胞质为浅蓝色,胞核为深紫 色。
成熟包囊
可能通过呼吸 道传播
1、体卵园形,黄色或褐色,膜质,具有骨化的骨板,虫 体分为颚体和躯体两部分。 2、颚体,位于躯体前方,由颚基,螯肢及须肢组成,颚 基紧连躯体,形状不一,有分类意义。 3、躯体背面具有背板,大多1块,少数种类2块。背板上 的刚毛数目和排列的毛序,因种而异。
体外寄生的革螨根据其寄生时间长短又分为 (1)巢栖型(2)毛栖型。 2.食性:寄生性革螨以刺吸宿主的血液和组 血量较大,耐饥力教强;毛栖型革螨一般吸 3、与医学有关的革螨可分为 (1)兼性吸血类,既可刺吸血液,也能食游 或者食动物性废物和有机质,如格氏血厉螨
1000,较薄,透明。头节 球形,有顶突、四个吸盘及 两圈小钩。成节 卵巢分左 、右叶及中央小叶。孕节 子宫每侧7-13支,分支不整
囊尾蚴、 虫卵
误食活的囊尾 蚴。外来感 染;外在自身 感染;内在自 身感染。
齐。
长4-8m,节片数1000-
2000,肥厚,不透明。头
肥胖带绦虫
与链状带绦虫虫卵形态相似
接触和吸入疫 水
虫名
包囊
形态特征
滋养体
感染阶段 感染方式
Φ10—20μm,圆球形,囊
壁光滑透明(铁苏木素染 1.核圆、泡状 ;
溶组织内阿 米巴
色)。未成熟包囊含1-3个 核、糖原泡、拟染色体。成 熟包囊含4个核,拟染色体
2.内吞红细胞等。 3. 核周染色质粒大小一致; 4. 核仁居中。
成熟的四 核包囊
虫名
虫卵
形态特征
成虫
感染阶段 感染方式
受精卵:椭圆形、卵壳厚而
透明(由外向内分为受精膜
、几丁质层和蛔苷层)、表 人体肠道寄生线虫中最大的
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 虫种。口孔周围有3个呈“品
似蚓蛔线虫 (蛔虫)
膜、棕黄色。卵细胞与卵壳 ”字排列的唇瓣。雄虫尾端 感染期虫
间有2个新月形空隙。
向腹面弯曲,雌虫则直而顿 卵
皮肤侵入、经 口吞食、胎盘
微丝蚴头间隙长宽相等,体
班氏吴策线 虫
核圆形,较小,排列均匀, 清晰可数,尾部无尾核,尾 部尖细。体态弯曲自然
乳白色,细长如丝,雌虫长 5~10 cm,雄虫长2~4cm, 丝状蚴 约宽0.1~0.3mm
头间隙长为宽的2倍,体核
马来布鲁线 卵圆形,较大,排列密集,

不易分清,尾部2个尾核,
尾核处较为膨大。体态僵硬
蚊叮咬
生活史
旋毛虫
幼虫囊包:寄生于宿主的横 纹肌内,呈梭形,其纵轴与 肌纤维平行。
微小,细线状,乳白色,表 面光滑,头端较尾端稍细。
幼虫
生吃或半生吃 受染的猪肉等 肉类。
长 2-4m,节片数 700-
链状带绦虫
31-42μm,棕黄色,球形 (月饼状),最外层无色透 明卵壳,其次胚膜,有放射 状条纹,内含六钩蚴。
生食或半生食 淡水鱼虾
金黄色,一端较宽,一端较 背部略隆起,腹面扁平,全
卫氏并殖吸 虫
窄,卵盖对侧有卵壳,卵壳 较厚,卵内有十多个卵黄细
身布满体棘。卵巢与子宫并 列于腹吸盘之后,睾丸左右
囊蚴
胞,卵细胞常位于中央。 并列位于虫体后端1/3.
生食或半生食 溪蟹、蝲蛄、 喝有囊蚴的生 水
血吸虫
椭圆形,淡黄色,肉眼不可 见。卵壳薄而均匀,无卵 雌雄异体,常合抱,方能发 盖,卵壳一侧有小棘,表面 育成熟,产卵。雄虫乳白 富有宿主坏死组织残留物。 色,长12-22m m,雌虫黑 尾蚴 卵壳内含有一个毛蚴。毛蚴 褐色,长20-25mm,前细 和卵壳之间有可溶性虫卵抗 后粗圆,形似线虫。 原。
1. 局部敷贴生
曼氏迭宫绦 虫
虫卵椭圆形,37-60μm,灰 褐色,卵壳较薄有卵盖,内 含一个卵细胞和许多卵黄细 胞
60-100cm,白色带状,头 节指状,背腹面各有一纵行 吸槽。
原尾蚴、 裂头蚴、 成虫
蛙肉* 2. 生食/半生 食蛙、蛇、鸡 、猪肉 3. 误食感染的
剑水蚤
虫卵形似芝麻,淡黄褐色, 一端较窄且有盖,卵盖周围 15-25mm,背腹扁平,状似 华支睾吸虫 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 葵花子,雌雄同体,有口无 囊蚴 端有小疣状突起。最小的虫 肛 卵。
生活史 体内移行
(2)专性吸血类:仅以宿主血液为食,如柏
类吸血量大,一次吸血可超其原体重10多倍
疥螨
1、疥螨成虫: 雌螨大小为0.3-0. 5x0.25-0.4mm;雄螨 为0.2~0.3x0.15-0.2mm。 2、颚体短小,位于前端。 3、躯体背面有横形的波状横纹和成列的鳞片状皮棘,躯 体后半部有几对杆状刚毛和长鬃。 4、雌雄螨 的爪垫,后2对足的末端雌雄不同, (1)雄虫的第四队足未端具吸垫。 (2)雌虫均为长刚毛,
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时期 1、产卵和孳生地 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 软蜱多栖息在家畜的圈舍。野生动物的洞穴 2、吸血习性与宿主关系 (1)蜱的幼虫、若虫、雌雄成虫均吸血。 (2)宿主广泛: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 (3)吸血时间:硬蜱多在白天侵袭宿主吸血 夜间侵袭 宿主,吸血时间短。 (4)吸血部位:人体的颈部、耳后、腋窝、 处 (5)吸血量大:有的饱食后,体重可增加4 蜱,可达数月或数年-20年
经口误食
未受精卵:长椭圆形、蛋白 。生殖系统:雌虫双管,雄
质膜和卵壳均比受精卵薄, 虫单管。
内含物为大小不等的卵黄颗
粒。
♀:10-13×0.6mm ;♂:
8-11×0.45mm,头和尾向
十二指肠钩 口线虫
背侧弯曲,呈“C”形;腹侧 有两对钩齿;交合伞略圆; 背辐肋由远端分二支,每支
又分三小支;交合刺二根、
蓝),核致密位于虫体边缘。
性传播、间接 接触
蚊叮咬、输血 感染
(1)速殖子:新月形或香蕉形。速殖子见于急性期。一
个膨胀的吞噬细胞内含若干速殖子,该被细胞膜包绕的
速殖子群落,称为假包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