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部分1东印度公司建立于1600年,是英国侵略印度、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主要殖民工具。
它垄断了英国在印度乃至亚洲的贸易,把印度的香料、棉织品和丝织品等运往欧洲获取暴利;为了控制那里的贸易活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了许多商馆、货栈和负责保护任务的据点。
2.圈地运动从15世纪末开始,英国发生了圈地运动。
圈地使大批农民丧失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成为被迫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为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封建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转变。
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制产生和发展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并为以后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
3清教运动16世纪后半期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清除英国国教内部天主教残余的运动。
当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增强,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英国国教持反对态度,要求消除残存的天主教因素,简化教会的仪式和活动,故名清教。
清教徒抨击封建贵族、僧侣的奢侈浪费和道德败坏,提倡过严肃勤劳的生活。
这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益和积累资本的理想生活,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动力。
4、“新模范军”:英国内战时期,“长期议会”建立的新型革命军队。
1642年8月内战爆发后,议会军掌握在长老派手中,指挥不一,作战不力。
1645年2月议会通过《新模范军法案》,决定组建一支由国家统一控制和指挥的新型军队。
4月初又通过《自抑法》,规定议员不得兼任军事领导职务,从而把长老派军官清除出军队。
新模范军以克伦威尔的东部联盟军为骨干,对原议会军的三支部队进行了改组。
新模范军采用募兵制,实行统一指挥、统一纪律、统一军服。
总司令全权处理军队事务,不受任何外来干预。
士兵主要来自信仰清教的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军官多数是独立派乡绅代表。
新模范军纪律严明,指挥统一,装备先进,英勇善战,在内斯比之战和普雷斯顿之战中战胜王党军,并逐步发展为议会的常备军。
但随着军队内部特别是高级军官的腐化,在1649年5月克伦威尔镇压平等派士兵起义和远征爱尔兰后,蜕变为维护大资产阶级和大土地占有者利益的工具。
世界近代史1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滨州学院

世界近代史1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滨州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马克思主义史学分期,一般以“古代”相当于封建社会阶段。
()参考答案:错2.“西欧中心论”肇始于兰克的《世界历史》。
()参考答案:对3.斯塔夫里阿诺斯撰写的《全球通史》,更多地注重不同时代世界各地区的共同形势以及各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对4.从公元前第2千纪中叶起,迄公元13世纪,游牧世界各部族先后对农耕世界抛起了三次历时长久的迁徙和冲击浪潮。
()参考答案:对5.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
()参考答案:对6.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而言的。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参考答案: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2.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
参考答案: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3.《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 )。
参考答案: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 )。
参考答案:正在兜售“赎罪券”5.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为德国宗教改革拉开了序幕6.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实质是 ( )。
参考答案: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7.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真正开端是()。
参考答案:人文主义文学8.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参考答案:对人的肯定9.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是()。
参考答案:反封建反教会10.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先驱是()。
参考答案:彼得拉克11.法国近代第1位抒情诗人是()。
参考答案:龙沙12.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下面是其中的4个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3.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世界近代史》课件

历史分期与主要事件
早期近代史(16世纪-18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
晚期近代史(18世纪-20世纪初)
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等。
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民族国家的形成
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全球 范围内的扩张和影响。
《世界近代史》ppt课件
目录
• 世界近代史概述 • 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 经济与社会结构 • 国际关系与战争冲突 • 科技与教育发展 • 世界近代史的意义与启示
01
世界近代史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世界近代史是研究16世纪至20世 纪初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文 化、科技等方面发展的历史。
背景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的 兴起,欧洲逐渐崛起并成为全球 的主导力量,世界各国之间的联 系和交流也日益加强。
战争等。
思想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在近代史上的 地位和作用,以及不同 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与
融合。
哲学思想
近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与 演变,以及不同哲学思 想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文化交流
近代文化交流的特点和 影响,以及不同文化之 间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社会思潮
近代社会思潮的兴起与 演变,以及不同社会思 潮之间的争论与交锋。
科技进步
世界近代史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时期,推动了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 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民主化运动
世界近代史也是民主化运动的重要时期,推动了各国政治体制的改 革和完善,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实践。
对未来的展望与预测
可持续发展
1.世界近代史时间轴

1543 《天体运行论》发表 近代天文学产生
文学、艺术:
人文主义文学、艺术
1687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近代科学产生
1859 《物种起源》出版
进化论产生
浪漫主义为主
现实主义为主
18C 末 19C 初
19C 中期
1789 1794
法国大革命
1870 意大利统一
俄1废86除1
德意志统一
农奴制 1871 德确立君宪制
巴黎公社
1868 日本开始 明治维新
1875
法国确立民主共和制
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诞生
自由主义盛行
科学: (科学革命)
14C
15C
16C
1400
1500
1600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新航路 开辟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世界近代史(1500——19C 末 20C 初)
17C
18C
1700
1765
早期殖民扩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世界市场逐渐形成Fra bibliotek1800
19C 1900
英国工业革命
1840
美、法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
1866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C 末 20C 初 瓜分狂潮
政治: 思想:
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
1640
1688
英国君主立宪 制确立、完善
1689 《权利法案》
14C-17C 文艺复兴
16C-17C 宗教改革 1517 《九十五条论纲》
17C-18C 启蒙运动
美国独 立战争
1775 1783 1787
美国确立民主共和制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https://img.taocdn.com/s3/m/ae7b942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31.png)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大规模转型。
它是由机器制造过程和工场生产方式的出现所推动的,并涉及到全面的交通改革、商业革命和社会政治变革。
2. 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指由共同的文化、历史、语言、宗教等因素所构成的一群人的政治实体。
在欧洲,尤其是19世纪后半叶,民族国家标志着由绝对君主制向民主制度的发展。
3. 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一种国家对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扩张和控制。
帝国主义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遍布全球。
它意味着国家间发生了一场“新的竞争”,成为了先进和落后、强大和弱小之间的关系。
4. 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至1918年发生在欧洲和其他大洋洲、非洲、亚洲国家之间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爆发导致数百万人死亡、成为了现代战争的起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至1945年的战争,涉及到全球各个角落,参与国家和地区更大。
5. 国际主义国际主义是一种坚信各国人民应该团结在一起,以推动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的原则。
这个概念在苏联革命和共产主义運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 冷战冷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与竞争冲突。
这种紧张关系的影响范围是全球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争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
7.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实行的一项重大政策。
这个政策推动着中国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改革的领域包含了国有企业、市场开放、外交政策、教育和文化等。
8. 全球化全球化是指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的联系不断增强和加深。
这种联系的范围已经涵盖了全球,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全球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是尚在争议中的一个话题。
中考复习:世界近代史第一单元 步入近代 (共42张PPT)讲解

考点直击
3.(2014·漳州市)《神曲》、《蒙娜丽莎》 等作品闪耀的思想光芒是( C ) A.自由主义 B.专制主义 C.人文主义 D.共产主义
考点直击
4.(2016·山西省)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以 “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话题进行讨 论。下面是四位同学准备的发言卡片,你认为
具有说服力的有( D )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国的哪一部文件?此文 件奠定了该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
《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
考点直击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着星条旗 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演绎了大国的 罕见奇迹。
(2)材料二中“飘着星条旗的国家”指哪国?该 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美国。 《独立宣言》的发表。
考点直击
材料二: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技 术发明,也是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 跃……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 成长,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机器制造业也实 现了机械化。这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2)据材料二,指出“最伟大的技术发明”是什 么?“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的标志是什么?
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为《罗
密欧与朱丽叶》和《哈姆雷特》。
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 为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知识梳理
2.新航路开辟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今
天的美洲;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等完成了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大 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 义的产生和发展。
促进经济的繁荣;交通更加便捷;改变了人 们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信息的流通;有利于 知识的传播;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习俗;有 利于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1]](https://img.taocdn.com/s3/m/434fe93987c24028915fc3c8.png)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价格革命 16至17世纪西欧社会上出现的金银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使欧洲贵金属的储量急剧增长,从而引起欧洲各国通货膨胀。
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升四倍多,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二至二点五倍。
价格革命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其结果是从事商业的人大发横财,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愈益增长,而靠传统方式收取地租的封建地主的地位受到削弱,收入微薄的劳动者的生活日益下降,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和封建制的解体。
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
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
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
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地理大发现:西方史学家对15至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
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
《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
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
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
世界历史上册线索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

世界历史上册线索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上)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出现两个标志: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1、文艺复兴。
⑴背景: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的意大利出现了一些手工工场,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②人文主义思潮广为流行(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⑵性质: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的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
实质上时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⑶兴起:①开始国家:14世纪的意大利。
②代表成就:代表人物国籍成就评价诗人但丁意大利《神曲》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作品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和批评。
画家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莎士比亚把艺术创作何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⑷发展:①时间和范围:15至16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②代表成就:戏剧:英国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⑸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但后期过分推崇人文主义造成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2、新航路的开辟。
⑴背景:①原因(P60):经济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资本家需要黄金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黄金购买更多的奢侈品)。
这是基本动力。
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货币的狂热追求(《马可•波罗行纪》流传,使欧洲人陷入“寻金热”之中,本质上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商业危机: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阻隔了东西方商路,迫使欧洲人不得不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工业化社会的基本特征: (1)生产机械化 (2)劳动分工化 (3)经济市场化 (4)管理科学化
1)经济结构方面的变化,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 财富的分配与阶级状况发生变化。
2)城市化和人口结构方面的变化,包括:人口数量与人口流 动、职业分工;城市化及其城市问题的产生,如城市设施、 贫民窟、犯罪率、人际关系等;物质财富的增长与大众消费 型社会的出现等。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1914)
1、内容:(1)能源和动力革命:煤—石 油;蒸汽—电力 (2)材料革命:铁— 钢;新的化学材料 (3)交通运输工具 革命:汽车 (4)通讯技术的大发展 : 电话,无线电传输技术(5)工业生产的 标准化、大批量 (6)生产和管理的科 学化
2、特点: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完全是在近 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 范围广、规模大和进展更迅速;一些后进 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2)当然,若从现代纯科学的角度而言,这 场科学革命对于现代农业和工业的影响还 不太显著。那要到19世纪末的科学革命时 代意义更为重大。当时的这场科学革命对 思想界的影响最深,对欧洲社会的启蒙运 动和世俗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
三、第二、三次科学革命
第二次发生于19世纪,以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的 重大理论突破为内容。有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细胞学说和进化论等成就,这三项重大成就被称 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第二次工业 革命,进一步世俗化
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超过英、法,仅次 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A、起步晚,发 展快;B、农业普鲁士道路;C、工业发展 的重心较早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D、有一 个干预性很强的政府和主动积极的官僚体
系,保护民族工业,兴办国有企业,资助
私营企业,重视教育,促进新技术开 发。——政府主导型
2、工业化社会
“既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非常伟大,但 是中国的古代文明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 技术” ——“李约瑟难题”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 论坛——清华大学与《科技中国》杂志合办, 于2004年10月23日下午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 心举行。
第二节: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亦称“产业革命”,是以大规模 工厂化机器取代个体手工工场的生产与科技革命。 首先出现在纺织业,后来又扩充到其他行业。它 不仅是生产技术的全面变革,也是引起生产关系 深刻变化的社会革命。18世纪中叶首先发源于英 格兰中部地区,随后传播到整个英格兰,再到欧 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第一次工业革 命是整个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历时一个 多世纪,由此掀起了世界现代化的第一次浪潮。
右 图 : 望 远 镜
右 图 : 钟 摆
• 牛顿(1642-1727)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7):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 把100多年前哥白尼、伽里略等人奠基的实验科 学数学化了,自然规律用数学公式来表达。
自然数学化
• 哲学被写在宇宙这部永远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大书 上,我们只有学会并熟悉它的书写语言和符号以后, 才能读懂这本书。它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字母是 三角形、圆以及其它几何图形,没有这些,人类连 一个字也读不懂。
(3)美国(18世纪末—19世纪70年代)特征: A、适宜工业化发展的政治前提,丰富的资 源,新移民的进取精神等;B、 经济区域分
工,西进运动和广阔的市场,农业的较早实
现机械化,交通运输发展迅速。C、美国政 府灵活的政策、有力的指导等。
(4)德国(始于19世纪30年代,统一后出现 经济起飞,约至1900年完成工业化,到
2、科学是否是“双刃剑”(人类与自然 的关系)?
“我们的时代,机器轰隆,科技革命 的浪潮波澜壮阔,可是,人类的苦难并不 会因科学的繁荣而烟消云散。健壮的心啊, 多么需要一点悲闵柔弱。”
——吴国盛(1985)
《现代化之忧思》吴国盛著 三联书店1999年11月
3、近代科学为何产生在西方而没有在中 国萌芽的问题?
God said ‘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2、影响
(1)正如培根所预见的:知识就是力量。这时,由 于知道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互引力,便能 了解和预测潮汐。有关天体的精确的数学知识, 加上发明报时更为准确的钟表,对航海事业和制 图学帮助很大。数学的发展,包括微积分的发展, 使得可用准确描述曲线和弹道;加之各种金属制 造技术的发现,使得火炮的应用日益广泛。海军 军械也有所改进。改良的火器一方面强化了国家 的统治权,另一方面也使欧洲人拥有军事优势, 逐渐凌驾于其他各地的民族之上。
• 科学主义(唯科学主义scientism ):一种主 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 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
• 强唯科学主义是指“对科学知识和技术万能 的一种信念”。 ——《牛津英语词典》
• 弱唯科学主义是指“自然科学的方法应该被 应用于包括哲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在内的一 切研究领域的一种主张” 。——《韦伯斯特 大词典》
(4)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温凉)和自然资源(丰 富的煤和流水)。
(5)其它有利因素:如手工工场时期的技术进步、清教 精神、合理的个人主义等等。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 从其发源地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 美。继英国工业革命之后,法、德、美、 俄等国也发生了工业革命。
科学化:指19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
迅速发展以及科学地位的提高,西方学术界 兴起的“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 流”,即将科学的一切方面尽可能地应用于 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20世纪“科学化”思 潮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凡利用科学以使 科学与文化、社会和人类相关联的,谓之科 学化”;“科学的对象是自然,科学化的对 象是文化,社会和人类。”
3、影响: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增长
四、工业化与工业化社会
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 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其本 质不仅仅是要使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 业,更重要的是要将大工业的思想和理念融 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它既是一个产业升级和 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 方式向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社会化、 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还是一个社会由自然经 济观念向商品经济观念全面转变的过程。
哥
白
哥 白 尼
尼 的 日 心
模
型
开普勒用来解释哥白尼体系 中各行星距离太阳的相对位 置的模型▼
▲约翰内斯•开卜 勒 ( 1571-1630) 创 立“开卜勒定律”, 为牛顿天文学奠定 了基础
• 伽利略(左下图,1564-1642) • 把实验归纳和数学演绎的方法相结合,成功地创立了现
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 在天文观测中首次利用了望远镜(1609) • 在物理学方面,成功地奠定了动力学的基础
一、英国工业革命
1、主要内容 :首先是棉纺织工具机革新、蒸汽动 力的出现;随后引起连锁反应,如铁、钢和煤的大 量生产、运输设施的改进、通讯联络和信息传播方 面的进步;自1794年(英)莫兹利发明移动刀架、 1797年制成带有移动刀架和导轨系统的车床后,至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 化,即机械加工制造业诞生。这标志着英国工业革
1、各国工业化模式特征
(1)英国:A、内生型的工业化。工业革命是在既 无外来压力,也无政府指引的条件下,从其自身 不断产生出有利于工业化的因素,从而自发产生 和进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成就主要是市场作 用的结果。 B、工业化过程相对漫长。C、农业先 行发展。一方面为工业提供原料、资本、劳动力、 国内市场等;另一方面确保转型期间的社会稳定。 D、以纺织业为先导部门,采矿和冶金业并行发展, 带动其它部门。工业化逐渐扩展到各个工业生产 部门和交通运输业中。E、经济结构变化的同时, 还伴随着社会和政治变革,且这些变革也几乎是 在没有暴力冲突的情况下完成的。对英国来说, 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和工业 化进程几乎是浑然一体。
3)工业化与环境问题。
4)工业化引起社会力量的大变动,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民 主化进程。
5)工业化加强了资产阶级的对外扩张和掠夺,第一次极剧扩 大了各文明区的差距。
6)工业革命所产生的上述种种后果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结合 在一起,促成了19世纪三股历史潮流,即自由主义、社会主 义、民族主义的交错发展,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演变 进程。
• 通常认为:地球由我们脚下十分熟悉的坚 硬结实的泥土物质构成,而恒星、行星、 太阳和月亮看来是由纯洁而闪亮的光,或 起码是一种明亮的稀薄物质构成,这种物 质与它们随之移动的水晶球一样精细。宇 宙越往高处,越加完美,嵌有恒星的球体 之外是最高天,即天使和长生不老的诸神 的住所。
二、第一次科学革命的内容与影响
参考书目
1、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走向未来丛 书1988年。
2、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
3、王章辉等:《工业社会的勃兴:欧美五国工 业革命的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1995年。
4、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 化进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1、内容:第一次科学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 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开端,后经开普 勒、伽利略,特别是牛顿等人的贡献,形 成了与中世纪神学、经验哲学完全不同的 新兴科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的诞生。
•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于1543发表,提出“日心 说”:反对地心和地静说,主张地动和日心说。—— 被称为“哥白尼革命”
命已经完成。
2、思考: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
(1)君主立宪政治提供了制度上的前提和保障。
(2)殖民掠夺和贸易提供资本和市场(国际市场)。
(3)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并与工业革命互动 发展。农业革命的要素:圈地运动(所有权变革、 大量自耕农破产与自由劳动力的诞生);农业生产 与技术的改良(四熟轮作制,肥料等);农业分工 和农产品的市场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