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pdf
《世界近代史》课件

历史分期与主要事件
早期近代史(16世纪-18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
晚期近代史(18世纪-20世纪初)
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两次鸦片战争等。
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民族国家的形成
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在全球 范围内的扩张和影响。
《世界近代史》ppt课件
目录
• 世界近代史概述 • 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 经济与社会结构 • 国际关系与战争冲突 • 科技与教育发展 • 世界近代史的意义与启示
01
世界近代史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世界近代史是研究16世纪至20世 纪初全球范围内政治、经济、文 化、科技等方面发展的历史。
背景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的 兴起,欧洲逐渐崛起并成为全球 的主导力量,世界各国之间的联 系和交流也日益加强。
战争等。
思想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在近代史上的 地位和作用,以及不同 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与
融合。
哲学思想
近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与 演变,以及不同哲学思 想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文化交流
近代文化交流的特点和 影响,以及不同文化之 间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社会思潮
近代社会思潮的兴起与 演变,以及不同社会思 潮之间的争论与交锋。
科技进步
世界近代史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时期,推动了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 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民主化运动
世界近代史也是民主化运动的重要时期,推动了各国政治体制的改 革和完善,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实践。
对未来的展望与预测
可持续发展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

前言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的历史。
这段历史以1500年为起点,以1900年为终点。
本书从现代化的视角来阐述世界近代历史的演进、嬗变过程。
如何确定世界史体系?如何划分历史阶段?这在国内外学术界已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探讨,“人类对世界史体系构建的客观条件,至今尚在成熟的过程中”。
1在西方史学界,关于世界史体系的构建,坚持“欧洲中心论”,并成为其学术的主流,这当然不能客观地描写人类文明历史演进的进程和规律。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西欧的世界中心地位造成严重冲击,也开始动摇“西欧中心观”的根基。
一些历史学家对“西欧中心论”提出质疑,并开始以新的眼光看待欧洲以外的历史和文明,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是其奠基者,他的代表作是《西方的没落》,提出了文化形态史观。
随后英国史学家A.J.汤因比在其巨著《历史研究》中继承并发展了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观,揭示了各种文明形态的起源、生长、衰落和解体的一般规律,从而最终确立了文明形态史观的历史哲学体系。
汤因比的文明形态史观,虽然在本质上仍然没有摆脱“西欧中心论”,但是他把多种文明相提并论,并认为西方文明最终也会衰落,这在一定意义上又是对“欧洲中心论”的突破。
在国际学术界,最早系统提出以“全球史观”撰写世界历史的是巴勒克拉夫,他在1955年出版的论文集《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中,提倡史学研究要“跳出欧洲、跳出西方、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所有的时代”;在1978年出版的《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中进一步指出,“认识到需要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是当前的主要特征之一。
”于是,西方史学界在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撰潮流。
回顾我国世界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我国的世界历史工作者经历了从否定“西欧中心论”到逐步确立“全球史观”的历史过程。
194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周谷城撰写的《世界通史》,该书反对“西欧中心论”,将各大洲和各民族均视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并强调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开拓价值。
世界近代史A1B6CAC0BDE7BDFCB4FACAB7A1B7B5DACBC4D5C2BFCEBCFE

珍妮纺纱机
一种手摇式多轴纺纱机。由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于 1765年发明,用其女儿珍妮的名字命名。改进后能 同时纺出80根纱线。由于结构小、成本低而便于广泛 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骡机
一种水力纺纱机。1779年英国工人克伦普顿发明, 纺出的纱既精细,又牢固。人们称之为骡机,因为 像骡子综合了马和驴的特点一样,它结合了珍妮机 和凯伊与海斯的水力纺纱机的优点。
复习思考
1、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2、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英国?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4、分析比较英、法、德、俄、美等国 工业革命的特点。
课间休息
参考论著
《英国和法国工业革命比较》王章辉,《史学理论研究》 1994年第2期。 《英国工业革命与民众文化水平》杨豫,《南京大学学 报》1994年第4期。 《关于英国“自耕农”的再研究》徐奉臻,《世界历史》 2000年第3期。 《从早期圈地运动看英国的资本主义农业革命》王勇, 《历史教学》2000年第7期。
第三节
工人运动的 发展宪章运动
(一)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 (三)宪章运动的兴起· 第一次请愿书 (四)全国宪章协会· 第二次请愿书 (五)1848年宪章运动 (六)宪章运动的最后阶段
(一)工人运动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影响 早期的工人破坏机器 的“卢德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 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 义
(二)工业革命的过程
约翰·凯伊
(1704—1764)
生于英国兰开郡。原为 钟表匠,1733年发明了飞梭, 使织布速度提高了一倍,导 致织布与纺纱之间的不平衡, 从而又推动了纺纱技术的创 新。
哈格里夫斯
(约1720—1778年)英国珍妮纺纱 机的发明者。原为兰开夏的织工。 1765年发明珍妮纺纱机(以其女儿 的名字珍妮命名),使手摇纺车从 一人纺一、两个锭子,增为一人同 时纺8至18个锭子。这主要是由于 珍妮纺纱机有一种机构,可以替代 手工控制,喂入粗纱。珍妮纺纱机 采用锭子牵伸方法;与走锭细纱机 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锭子不走动, 而其粗纱的控制机构则往返移动。 它使纺工的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
世界近代史教材电子版

世界近代史教材电子版一、近代史概述近代史(Modern History)是研究19世纪到20世纪末发展史的一个学科。
其内容涉及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发展过程。
在近代史出现前,科学技术及改变劳动时间利用占据中心地位,它们的发展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为近代社会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从观察的角度看,十九世纪的变化多样,不仅政治、经济、文化新变化出现,而且此外集权、工商业发展,也十分引人注目。
二、近代史特点1.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在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在商业和经济上大有发展,矿业业务量增加,工业生产力激增,市场贸易大都更加便利,社会资本家重要地位得以巩固,这些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变得突飞猛进。
2. 帝国主义兴起。
十九世纪是帝国主义的兴起时期,各国海外殖民地以及重要的帝国战争也因此产生,许多强大的帝国都建立起来,使国家权力强大,改变了此前国家社会结构。
3. 民族主义兴起。
在近代,民族主义被越来越推崇,民族团结、民族独立被提上议事日程,民族自治给殖民地带来解放,让民族解放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由此激起。
三、近代史影响近代史影响了今天的政治、文化及社会,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结果:1. 影响社会结构。
近代史促进了国家政治权力的转移和繁荣,它促使殖民地社会结构的变化,多民族国家建立,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更加倾向于民主而不是集权制。
2. 影响新型思想和文化。
世界文化也受到了近代史的影响,西方的科学技术要比东方先进,宗教、革命、民族解放、法律等思想及文化也随之变化,欧美方面的人文思想影响更深。
3.影响世界政治局势。
在20世纪初,全球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新的势力加入了世界政治,超级大国多达六七个,殖民地、植物经济等受到挑战,导致政治上的矛盾不断加深,在冷战期间,美国与前苏联之间等多种因素结构化世界,地缘政治发生重大变化,随着世界的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和地缘政治仍然发生变化。
世界近代史各章参考文献

世界近代史各章参考书目导论理论方法和通史1、《共产党宣言》《马恩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2、《资产阶级和反革命》《马恩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3、《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4、夏诚著:《近代世界整体观》,成都出版社1990年。
5、彭树智主编:《世界近代史基本问题》,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
6、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前言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7、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上卷、前言部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8、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
9、(美)帕尔默等著,孙福生、陈敦全等译:《近现代世界史》(全3册),商务印书馆1988年。
10、(英)克拉克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已出各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起。
1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1月。
12、(英)佩里·安德森著,刘北成等译:《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12、(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张晓华、贾士蘅等译:《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
13、(法)布罗代尔著,顾良、施康强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1-3卷),三联书店1992-1993年。
14、(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尤来寅等译:《现代世界体系》(123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0年。
15、(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吴琼译:《西方的没落》(一、二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0月。
16、(德)马克斯·韦伯著,姚曾廙译:《经济通史》,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1月。
17、丁建弘主编:《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一种历史社会学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世界近代史部分PPT课件 通用

伏尔泰: 猛烈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 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提倡天赋人权;倡导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康德: 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人 权;言论自由是人类一切进步的必要条件; 法律应该保护个人的权利,但是 对自由和 平等又作了许多限制。
②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启蒙运动则在人、自然、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对人 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 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 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 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更为彻底, 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史论共享)
(2)新航路的开辟(1487、1492、1498、1519年)
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一、公元14世纪——16世纪艺复兴(14-16世纪)和宗教改革(1517年)
①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主要作品;
人物 但丁 主要作品 《神曲》 特点 分三部分,率先对教会 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薄伽丘 《十日谈》 10天100个故事,抨击 封建道德,宣传人类平 等,主张发展个性。 彼特拉克 《歌集》 最早提出“人的学问” 代替“神的学问”
②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a、只要信仰上帝,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 b、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 c、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 d、君主可以处罚教士和教皇。(王权高于
教权)
【经典题示例】
(2007年山东)10.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 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 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 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来管他。”该材 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世界近代史讲义全

界史讲义(近代史部分)一、近代史概念: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二、世界近代史的时间断限:从14、15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人类社会开始向近代迈进~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夕;三、世界近代史的分期:1.以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划分,大致分为四个时期: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时期:(14~16世纪)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18世纪)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时期:(19世纪上半期~中期)⑷.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2.以生产力的发展划分,大致分为三个时期:⑴.工场手工业时期:(14、15世纪手工工场出现~英国工业革命前夕)⑵.蒸汽机时代:(英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夕)⑶.电气化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前)3.以资本主义发展划分,大致分为⑴.早期资本主义:14~18世纪上半期⑵.自由资本主义: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⑶.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世纪末20世纪初四、世界近代史主要容:三方面。
⑴.资本主义发展史: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全面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⑵.共运史: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⑶.民族解放运动史: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斗争;五、世界近代史的四种基本矛盾:⑴.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⑵.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⑶.资本主义宗主国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矛盾;⑷.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16世纪前后的世界历史发展:1.特征:封建制解体,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人类历史开始向近代迈进;2.特点:⑴.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产生并迅速发展。
14、15世纪,西欧社会生产力明显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产生并发展;⑵.政治上:封建制解体。
新兴资产阶级掀起文艺复兴、改革运动,封建天主教势力受到沉重打击;尼德兰革命,资产阶级开始夺取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国;⑶.对外关系上: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统一的人类历史,全球化步伐启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进行;⑷.国际关系上:亚洲逐渐落后于西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中心开始转移,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⑸.思想文化上:人文主义思潮崛起,冲破神学蒙昧主义的束缚,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唯物主义科学研究方法推广;△.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的产生:1.原因:⑴.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是根本原因:⑵.社会分工的扩大和经济结构变化:⑶.商品经济发展,市场扩大:⑷.小生产者分化,商业资本推动:2.表现:手工工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世界近代史 ppt课件-精选.doc

世界近代史 ppt课件世世界近代史标志性事件: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917 俄国十月革命世界近代史是 16 世纪前后至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14~16 世纪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曙光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775年 1789 年工业革命 18 世纪6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启蒙运动 17、18世纪的世界世纪的世界 18 世纪法国19 世纪70 、80 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 19 世纪7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20 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19 世纪60 年代美国南北战争 1861 1865 俄国1861 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1868 19 世纪30 、40 年代国际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1848 年时间发展展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1416 世纪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确立 1718 世纪 18 世纪60 年代至 19 世纪中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步入近代》单元脉络把握本节课主要复习政治民主化即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因为三国的革命发生在17 ~18 世纪,因此,又称作 17 ~18 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近代: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曙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心剂工业革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酝酿)(发展)(产生)步入近代文艺复兴开辟新航路反宗教神学反封建制度世界走向整体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思想基础经济基础酝酿阶段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人的发现世界的发现文艺复兴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作用英国文学巨匠,《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戏剧) 莎士比亚意大利艺术大师,《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美术) 达芬奇奇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长诗《神曲》,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 文学) 但丁代表表主要思潮: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指导思想 14 世纪发源于意大利, 15 、16 世纪以后扩展到欧洲各国兴起通过弘扬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人文思想开始形成发展)近代科技革命文学(工业革命后)美术、艺术电影、电视
文艺复兴(14-17)理论(科技) 浪漫主义:音乐:
意大利:文艺复兴拜伦:《唐璜》(百科全书) 古典→浪漫:贝多芬(德) 前三杰:薄伽五《十日谈》天文学:哥白尼:地心说,日雪菜:《西风颂》“乐圣”
但丁《神曲》心说(近代天文学奠海涅:印象派:德彪西(法)《牧
彼得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基人天文学史上的伟雨果:《悲惨世界》神午后》后三杰:达·芬奇大革命)根本上动摇批判现实主义:交响乐之父:海顿
米开朗基罗伽利略:卫星,比萨实验狄更斯:《双城记》美术:
拉斐尔望远镜,月面图,盈亏司汤达:《红与黑》浪漫主义:(法)德拉克洛凡
英:莎士比亚近代科学之父(最早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印象派:(法)莫奈《阳光
宗教改革(16C)进行实验,为牛顿(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丰碑, 下》
德:马丁·路德《九十五条纲领》因信称义力学奠基) 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现实主义:《伏尔加河上的
瑞:加尔文:基督教原理,先定论物理:牛顿:经典力学,万有引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纤夫》(法)(沈学角度符合资产阶级要求) 力,三大定侓(自然哲(伟大史诗)
学的数学原理)
启蒙运动(18C) 启蒙运动:
英国(开始):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论法的生物学:
精神》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物种起
地位: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源》——人类起源
法国(高潮):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自由赫胥黎:《人在自然界中的地
平等,民主政治(君主立宪) 位》解剖学,人猿同祖
卢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社
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娱乐,传媒、影视(主权在民)—(法侓意识,监督
电影:国家,创立民主共和国)
默片时代(1895)
德国(扩展):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科学思考
卢米埃尔兄弟;格人非工具,凸显人的主体地位
里菲斯:现代电影之——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
父(电影界的莎士比(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亚)
实践(技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现代音乐:印象派,现代派有声时代(1928):奥斯
第一次工业革命:1765-1840 高尔基《母亲》奠基之作现代美术:现代后印象派卡
(蒸汽时代)现代荒诞剧塞尚"现代绘画之父" 电视:
第二次工业革命:19C末-20C初贝克特《等待戈多》《海湾》1926:黑白,贝尔德
(电气时代)地位:世界戏剧史上不可忘现代派:西班牙,毕加索1941:彩色,覆盖面
却的里程碑。
《坐在椅子上的女人》广,时效性强
现场感强
世界近代文化-1-
Q1、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影响: Q7、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
背景:历史:中世纪基督教垄断下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缺少,背景: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建立廉价教会,现实: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的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对经济政治政治:天主教的封建统治精神束缚,
的要求(追求现世享乐反对教会的神学世界观)思想:文艺复兴影响下人文主义思想的活跃,政治:①资产阶级设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导火线:罗马教会的赎罪券。
②开明君主的支持,影响:
文化:①意大利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较多保留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性质:借助宗教外衣的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神学统治,既反对封建
②造纸术印刷术为传播创造了条件。
社会(政治)思想解放运动。
Q2、启蒙运动的背景及影响:政治:①引发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神学统治(马丁路德)加快了西欧中
背景: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世纪向近代文明变革的进程,
政治: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②直接否定因信称义(加尔文),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文化: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影响,的合理性,符合资产阶级要求,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准备(加尔文)
②自然科学(牛顿力学)社会科学。
③局限型:掩盖了资产阶级剥削,并为之辩护。
影响:性质:是继智者运动,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继文经济:①是基督教向前发展,巩固了基督教对上帝的信仰,破除了天主教会的艺复兴宗教改革后西方史上第三次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迷信
经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文化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完备的精神财富,②使基督教分为三大派别,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
政治:发展的人文精神(把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发展到反封建专制③促使人们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推动了民主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政治制度的高度),为资产文化:巩固了人们对宗教的信仰。
阶级革命作思想准备,具有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性质。
Q3、近代自然科学的背景: Q8、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含义核心特征:
①经济: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对自然科学的要求,文艺复兴:含义:人文主义者借助与古希腊古罗马的理性精神、人文主义在封建
②文化: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③对外:地理大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为自然科学奠定了基础。
核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Q4、牛顿力学的影响:特征:①提倡人性(权),反对神性(权),
①以严格的数学方式和逻辑体系把宇宙间的运动统一起来,对人类解释与预见②提倡追求现世的幸福,反对宗教禁欲及来世进天堂,
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③提倡个性解放,崇尚知识,科学理性,反对盲信,蒙昧主义
②海王星的发现是最成功的范例,④提倡自由平等反对宗教等级观。
③《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启蒙运动:含义:是西方欧洲各国(英始法为中心)掀起的一场反封建专制和宗
一次大飞跃。
教神权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④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核心:理性主义,
理论基础,政治:倡导理性。
(人的思考和判断)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
⑤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立,主权在民的政治学说,反对神权,教权贵族特权等
⑥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外界的权威来判断,并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Q5、近代文学艺术的背景:经济:提倡自由放任主义反对国家干预提倡法治,
政治: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相继成功,却没有出现民族平等等好现象,文化:提倡科学真实反对蒙昧主义。
经济:英国工业革命向欧洲大陆扩展。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尖锐,贫富差距大特征:①批判对象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
领域:政治思想,
文化: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
方式:公开倡导理性,
②历史作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舆论准备。
Q6、十九世纪以来文学艺术的背景:
政治: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巩固,社会主义运动发
展,两次世界大战,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30n的经济危机,
文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凯恩斯主义。
世界近代文化-2-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英、美、法)时间1765—1840 19C末20C初—第一次世界大战背景 1、政治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稳定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经济劳动力资本:贩奴,圈地运动,市场和原料,殖民地广,资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丰富
3、文化经验技术,工业手工业积累,牛顿力学(为机械发明准备了知
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感应,相对论的提出——爱因斯坦)识,17C)
棉纺织推动动力革新(瓦特改良蒸汽机)动力革新也推动矿冶
电力的广泛应用(最主要),内燃机的发明运动,新交通工
成就业发展,在交通运输业方面,火车,机车推动动力革新。
1840
由
具,通讯手段的创新,石油开采,石油化工的产生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一工的完成
①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治基础①资义统制进入帝国主义时期
影响 1、政治②赎回分裂或“资无”两大对立阶级,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②无产阶级政党产生(布尔什维党&列宁主义,工人运动进入新动兴起(eg: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时期)
①生产力迅速发展,由工场手工业进入机器时代英国实现了工
业化,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人类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①主要资义国家实现现代化,人类进入电器时代
变。
②电器,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重工业为主导的部门
2、经济②工业结构:纺织业代表的轻工业为主,机器制造,铁路煤
③大企业时代(生产资本集中,出现垄断组织)所有权与经营权
炭,钢铁的工业兴起
分离(即股份公司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
③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关系)中小企业为主(企业中既是资本
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者,即工厂制度产生)
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出现(亚当斯密)①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实行凯恩斯主义
3、文化(国家干预)
②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②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4、社会生活近代城市兴起,环境污染城市化进程加快
①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了经济霸权,欧美各国①经济格局:欧美其他国家崛起,冲击英国霸主地位
5、对外(国效仿②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东西方差距拉际局势)②资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通过对全球扩张进行商品输出(原大,由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引发一站(政治不平衡就是整体料&市场)东方从属于西方不平衡)
工业革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