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一些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补益药黄芪之药理研究

补益药黄芪之药理研究今天讲黄芪这味药。
这味药在中医当中有⾮常重要的地位。
李时珍称它为补药之长,把它在补益药当中列为第⼀位。
临床上主要⽤作补⽓药。
对于虚证,特别是表虚,常⽤到黄芪,代表⽅剂就是⽟屏风散。
中医认为,表虚不固则容易感染风邪,对于虚性出汗或发热,黄芪能助正以祛邪。
同时,黄芪⾃古为疮痈圣药,对于已经化脓但是排不出来或者是⽪肤化脓之后久久不能愈合的,都需要⽤黄芪,这两者虽然表现不同,但都是由⽓⾎虚弱所致。
还是先来看⼀下现代药典上关于黄芪的功能与主治:补⽓升阳,固表⽌汗,利⽔消肿,⽣津养⾎,⾏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肌。
⽤于⽓虚乏⼒,⾷少便溏,中⽓下陷,久泻脱肛,便⾎崩漏,表虚⾃汗,⽓虚⽔肿,内热消渴,⾎虚萎黄,半⾝不遂,痹痛⿇⽊,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这么来看黄芪的应⽤⾮常⼴泛。
咱们先来看黄芪的主要药理作⽤。
通过个⼈的临床经验来看,黄芪能影响全⾝的⾎流分布。
具体来说黄芪对正常⼼脏有加强收缩作⽤,特别是对疲劳⽽衰竭的⼼脏,其强⼼作⽤更为显著,主要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管,表现为使⼼脏收缩幅度加⼤,每次⼼跳泵出更多的⾎液。
第⼆是黄芪能扩张⽪肤、四肢、头部的⾎管,对于内脏的⾎管扩张不明显或者是有轻微的抑制效果。
对于肾脏,黄芪有很特殊的效果,⼩剂量黄芪会扩张肾脏⾎管,⼤剂量会收缩肾脏⾎管。
综合来看,黄芪能加强⼼脏功能,但是跟附⼦的强⼼相⽐,这个作⽤是⽐较弱的。
黄芪主要是扩张外周⾎管,让更多的⾎液流向四肢、⽪肤、头部。
对于肾脏黄芪有特殊的双重功效。
黄芪能增强⼈体抵抗⼒和免疫⼒,这跟清楚⼈体多余的⾃由基、增加免疫细胞数量有关。
⾸先黄芪能⽤于治疗阳虚⾃汗。
出汗是⼈体活动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之后,引起汗腺分泌增多,来维持体温平衡,是为了散热。
那么黄芪通过扩张⽪肤⾎管,让更多的⾎液流到⽪肤,改善肌表的⾎液循环,加强⽪肤散热,替代汗腺排汗散热。
这是黄芪⽌汗和治疗虚热的机理。
黄芪还有托毒排脓,敛疮⽣肌的功能,这个也是通过改善肌表的⾎液循环,来加速化脓和收⼝。
黄芪的抗肠道炎症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黄芪的抗肠道炎症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引言肠道炎症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炎症因子的释放以及肠道菌群失衡等因素密切相关。
黄芪作为传统中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肠道炎症。
本文将探讨黄芪的抗肠道炎症作用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黄芪成分及药理作用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在中医中被认为具有补气养血、健脾除湿的功效。
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以及多种氨基酸等。
黄芪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理作用。
黄芪的抗肠道炎症作用1. 抗炎作用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例如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
研究表明,黄芪可以通过调节核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s)等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此外,黄芪还能减少白细胞浸润和肠道黏膜破坏,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2. 调节免疫系统黄芪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研究发现,黄芪可以增加抗体的产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T细胞的分化和活化。
这些作用有助于平衡免疫系统,减少过度免疫反应引起的炎症。
3. 肠道保护作用黄芪对肠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能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肠道黏膜的损伤。
研究发现,黄芪可以增加肠道黏膜表层细胞的内生素生成,修复受损的肠道黏膜。
此外,黄芪还可以抑制炎症导致的胃肠蠕动异常,减轻腹泻症状。
黄芪的抗肠道炎症机制1. 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的作用。
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抑制肠道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产生,并减少它们的释放。
2. 调节炎症相关信号通路黄芪能够调节多个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如NF-κB和MAPKs等。
这些信号通路在炎症反应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黄芪通过抑制NF-κB和MAPKs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总结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张文志[ 纲要 ] 最近几年研究表示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黄芪多糖、皂苷类、黄酮类和氨基酸等;其药理作用为提升免疫功能,加强抗氧化、抗辐射和抗癌作用,保护心脑血管、肝脏、肾脏和肺脏作用,保护脑细胞、提升记忆力,舒张血管光滑肌,激素样作用,抗菌及克制病毒作用,降血脂、降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等;临床上黄芪宽泛用于治疗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和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上未见显然肝肾毒性,但有妊娠后期误用致难产,静滴黄芪制剂出现轻度过敏反响等临床报导。
文中对最近几年来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重点词 ] 黄芪;化学成分;药理作用Progress i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composition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Zhangwenzhi[Abstract] Recent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Astragalus m embranaceus include Radix astragali polysaccharide, saponin categories and amino acids.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stragalus m embranaceus can improve immune function; enhance resistance to oxidation; exert ant-i radiation and anticancer effects; protect cardiovascular,liver, kidney, lung, and braincells; improve memory; relax blood vessel smooth muscle; possessthe hormone-like, antibacterialand antiviral effects; exertthe hypolipidemic and hy-poglycemic effects,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In clinic, Astragalus m embranaceusis widely used intreating circulation, nerve, digestion, respiration, endocrine and blood diseases.Astragalus m embranaceus shows no obvious liver and kidney toxicity, butoccasionally causes dystocia aftermisuse in late pregnancy, andmild a-llergic reactions due to application of the intravenous formulations. This review summarized recent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Astragalus m embranaceus.[Key words] Astragalus m embranaceus;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 acological effect药用黄芪为多年草本植物黄芪和内蒙黄芪的根,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之功能。
黄芪的抗过敏作用

黄芪的抗过敏作用黄芪,又称黄耆,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黄芪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能够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多种症状。
本文将从黄芪的化学成分、抗过敏机制以及应用研究三个方面,重点探讨黄芪的抗过敏作用。
一、黄芪的化学成分黄芪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皂苷、氨基酸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芪抗过敏作用的重要组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
多糖则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抗过敏能力。
这些化学成分共同作用,赋予了黄芪较强的抗过敏效果。
二、黄芪的抗过敏机制黄芪的抗过敏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氧化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芪的主要抗过敏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氧化应激。
2. 抗炎作用: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中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降低过敏症状的发生和程度。
3. 调节免疫功能:黄芪中的多糖成分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过敏能力,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4. 抗组胺作用:黄芪中的某些成分能够抑制组胺的释放和作用,减轻组胺介导的过敏反应,缓解过敏症状,如鼻塞、咳嗽等。
5. 调节细胞因子产生:黄芪能够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平衡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黄芪的抗过敏作用通过多个途径发挥,综合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
三、黄芪的应用研究目前,黄芪的抗过敏作用已经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研究结果。
1. 黄芪在过敏性鼻炎中的应用:研究表明,黄芪能够显著缓解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痒、鼻塞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黄芪在过敏性皮炎中的应用:黄芪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过敏性皮炎病变,缓解瘙痒、红肿等症状。
3. 黄芪在过敏性哮喘中的应用:研究发现,黄芪具有拓展气道、减少痰液生成等作用,能够改善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发作次数。
黄芪药理研究

黄芪药理研究黄芪,又名黄芪、党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属于豆科植物。
黄芪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被誉为“长寿药”,有许多药理研究支持其治疗功效。
一、免疫调节作用黄芪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整体免疫力。
研究发现,黄芪能够提高白细胞的数量、增加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二、抗氧化作用黄芪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调节氧化还原状态、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方式,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三、抗炎作用黄芪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炎症症状。
研究还发现,黄芪还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平衡,改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减轻炎症对机体的损害。
四、抗肿瘤作用黄芪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发现,黄芪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等,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作用。
此外,黄芪还可以增强放化疗的疗效,减轻副作用。
五、抗心血管疾病作用黄芪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黄芪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
综上所述,黄芪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和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不过,由于黄芪含有一些活性成分,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此外,对于长期使用黄芪的人群,还需要定期监测相关指标,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30 秦海林,等1核磁共振氢谱鉴别植物中药的研究1药学学报,1999,34(1)∶5831 于燕丽,等1RAPD技术在金银花品种鉴定中的应用1中药材,2000,23(11)∶67832 石俊英,等1RAPD和POD分析技术在金银花品种鉴定中的应用1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2)∶13733 李萍,等15S2rRNA基因间区序列变异用于金银花道地性研究初探1中草药,2001,32(9)∶834(2003-11-18收稿)黄芪药理作用研究综述吴发宝 陈希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品检验所,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 本文从器官、细胞、分子水平方面较全面的阐述了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黄芪在心血管、免疫、抗癌、抗衰老以及在血液、肝脏、肾脏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 黄芪 药理作用 黄芪为扶正固本的常用中药,中国药典规定,药用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1)Bge1var1mongholicus(Beg1)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1)Bge1的干燥根。
别名绵芪、绵黄芪。
现代研究发现:蒙古黄芪的根中含有黄芪甲苷、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果素、β2谷甾醇、亚油酸及亚麻酸等;膜荚黄芪根中含有黄芪甲苷、2’、4’二羟在25’、6’二甲氧基异黄酮、胆碱、甜菜碱、氨基酸、蔗糖、葡萄糖醛酸及微量的叶酸。
而且黄芪还含有硒、锌、铜、铁等14种微量元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黄芪药理作用的相关报道较多,现将其主要药理作用做一综述。
1 对心血管的作用111 对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 实验发现,低剂量的黄芪总皂苷(2mg)可加重心衰,中剂量(4mg)和高剂量(8mg)有抗心力衰竭的作用〔1〕。
XG A(黄芪甙Ⅳ)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50~200μg/ml时,对离体豚鼠乳头肌标本产生正性肌力作用〔2、3〕,其作用机理初步认为是由于黄芪抑制了心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PDE)的活化剂钙调蛋白,从而抑制了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所致。
中药黄芪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中药黄芪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有一种重要的中药叫做黄芪。
黄芪是一种极具药用价值的植物,被广泛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包括感冒、肝脾虚弱、贫血、病后乏力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多种黄芪所含的化学成分以及它们的药理作用。
1. 黄芪的化学成分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异黄酮、苯丙烷类、苯乙烯类、环烷酮、三萜类等多种成分。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最为重要的成分之一。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带有两个苯环的化合物,它们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包括黄芪。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解毒、抑菌、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
其中,黄芪中主要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有芒柠檬素、石膏元素、岩黄芩苷、防风苷等。
此外,黄芪还含有酚酸类、生物碱类、脂肪酸类、甾体类等多种有机化合物和多糖类等多种生物大分子。
这些化合物都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
2. 黄芪的药理作用黄芪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
下面我们针对黄芪的药理作用做一些详细介绍。
2.1 免疫调节作用黄芪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黄芪中的多种成分能够促进淋巴细胞的产生和分化,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此外,黄芪还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适应能力,减少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保护机体免受炎症和损伤。
2.2 抗氧化作用黄芪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有害氧化物质的生成及其对机体的损伤。
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较为强效的天然抗氧化剂。
它们能够清除自由基、抑制DNA氧化损伤、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减缓人体老化过程。
2.3 抗炎作用黄芪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黄芪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生成和释放,降低组织炎症反应的程度。
此外,黄芪还能够修复受损组织,促进组织细胞的再生,提高机体的抗炎能力。
2.4 抗肿瘤作用黄芪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黄芪,又名黄精、黄草,是一种中草药,常被用于中医药学中。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芪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上的应用。
一、黄芪的药理作用1. 免疫调节作用黄芪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黄酮类、多糖、黄酰基烷基胺等。
这些成分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黄芪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增强,增加血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增强免疫细胞生成和功能。
此外,黄芪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抑制过激的免疫反应。
2. 抗氧化作用黄芪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中和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的损害。
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活性,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氧自由基产生,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害。
这种抗氧化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肝脏病变等具有重要意义。
3. 抗炎作用黄芪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组织损伤、抑制炎症细胞浸润。
此外,黄芪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平衡,降低炎症反应的过度激活。
4. 抗肿瘤作用黄芪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黄芪中的多糖成分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
此外,黄芪还可以增强化疗和放疗对肿瘤的疗效,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作用。
二、黄芪的临床应用1. 免疫调节黄芪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常用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在临床上,黄芪可以用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如反复感冒、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此外,黄芪还可以增加机体对化疗和放疗的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
2. 心血管保护黄芪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黄芪可以降低血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心肌缺血损伤,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 肝脏保护黄芪可以调节肝脏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的一些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摘要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黄芪的研究进展,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兴奋呼吸;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轻度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在细胞培养中,可使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率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还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保肝等方面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研究黄芪Huangqi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e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 的根【1】。
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
为补气要药。
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黄芪苷类、多糖类、黄酮类、氨基酸、微量元素、胆碱、叶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使黄芪的研究走向定量化、标准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综合有效地利用黄芪资源,下面就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有关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对心血管的作用1.1对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实验发现,低剂量的黄芪总皂苷(2mg)可加重心衰,中剂量(4mg)高剂量(8 mg)有抗心力衰竭的作用【2】。
XGA(黄芪苷IV)是黄其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50~200ug/ml时,对离体豚鼠乳头肌标本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其作用机理初步认为是由于黄芪抑制力心肌细胞内磷酸二酯酶(PDE)的活化剂钙调蛋白,从而抑制了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所致。
1.2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用langendoff 方法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观察到黄芪总黄酮能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自由基的产生。
大量研究表明,黄芪对缺血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是多重性的,它能够增加cAMP的含量,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通过稳定心肌细胞膜,减少乳酸脱氢酶的产生、保护线粒体及溶酶体的功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抗缺氧能力。
还可以消除自由基和减轻缺氧组织代谢产物的积累【3】。
1.3对感染病毒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黄芪在细胞外对大鼠心肌细胞柯萨奇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但要我预先作用于心肌细胞48小时后,均可降低感染病毒的心肌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
早期使用药物可改善感染细胞的—平衡,从而有可能减轻感染细胞的—继发性损伤,又可抑制感染细胞中病毒核酸的复制。
1.4对血压及血管的影响近年来对黄芪的降压机制及有效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酪氨酸、黄芪皂苷甲等是黄芪降压作用的有效成分,降压机制与扩张血管、利尿、中枢脑神经、肾素-血管紧张肽-醛固酮系统等方面有关【4】。
①黄芪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它可能是通过NO-sGC-cGMP介导的信号转换通道,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功能,从而调整血压、血流及控制动脉硬化。
②黄芪具有明显扩张外周血管、冠状血管、脑血管和肠血管的作用,对肾血管也有扩张作用。
③此外还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防止理化因素所致的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的增加。
1.5对血液与造血系统的影响黄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解聚作用,其作用机理是黄芪通过抑制血小板钙调蛋白而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增加血小板内cAMP 含量,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为促进细胞内cAMP含量增加,促进骨髓细胞的分裂分化,生长旺盛。
2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2.1 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黄芪煎剂(32%)给小鼠每日或隔日口服0.5ml,连续1~2周,能增强其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黄芪口服液25g/kg、50g/kg 给小鼠灌胃,连续7天,能明显提高其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并对氢化可的松抑制后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亦有明显的提高。
黄芪水煎剂口服后对腹腔游走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功能有较强促进作用。
小鼠肺巨噬细胞加黄芪液的体外实验表明:其巨噬细胞吞噬白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显著增强,吞噬数量增加。
黄芪多糖能使小鼠吞噬绵羊红细胞百分率及指数明显增强;给药后30分钟吞噬百分率提高15~20倍。
除口服外的其他途径给黄芪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均无促进作用。
用黄芪水煎剂(1g 生药/ml)按25g生药/kg 以腹腔注射给药,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比对照组提高1倍以上,吞噬指数亦有所增加,而黄芪多糖即使2g/kg腹腔注射亦无此作用,实验者认为,黄芪多糖这种作用主要是直接刺激的结果,并且黄芪中不止多糖一种成分有此作用。
黄芪多糖Ⅰ能增加脾重量及细胞数,但抑制脾细胞对绵羊红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黄芪多糖Ⅱ与Ⅰ相似但较弱,黄芪多糖Ⅲ无作用。
黄芪皂甙甲给小鼠皮下注射,能使小鼠淋巴结内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活跃,细胞内次级溶酶体和残余体明显增多,初级溶酶体的合成增加,体积增大,酶含量增高,黄芪皂甙甲能明显促进淋巴结 B 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合成。
此外,黄芪能使小鼠血液中的白细胞数及多核白细胞数明显增加。
黄芪注射液静脉注射对烧伤后兔的中性粒细胞吞噬及杀菌功能的回升有作用。
黄芪多糖能对抗免疫抑制剂强的松龙所致的脾脏、胸腺、肠淋巴结等免疫组织的萎缩作用和对外周白细胞减少作用;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5】。
2.2 对体液免疫的作用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小鼠口服低剂量(12.5ml/kg)北芪精连续7天,可显著提高用免疫扩散法测定的血清 IgG 含量,高剂量(25ml/kg)时则不显著。
黄芪多糖对小鼠的抗体生成亦具有增强作用。
给小鼠腹腔注射黄芪多糖100mg/kg,连续 4天,能增加其抗体生成主要器官脾脏的重量、脾细胞数及抗体反应。
除多糖外,黄芪中的蛋白大分子、氨基酸、生物碱及甙类均有促进抗体和免疫反应作用。
正常人每日口服黄芪16g,连续20天后,血浆中IgM、IgE 指标均上升,如长时间口服(40天),IgG也明显上升。
对83例慢性气管炎患者给50%黄芪注射液注射20天,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的含量均明显升高【6】。
用黄芪喷鼻,能使感冒易感患者呼吸道黏膜主要保护性抗体SIgA含量明显上升。
对感冒易感者的作用表现在发病率降低、病程缩短、症状较轻、发热率下降。
2.3 对细胞免疫的作用实验证明:黄芪水煎剂可促进正常人和肿瘤病人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恶性肿瘤病人淋巴细胞的反应性低于正常人,需要较高的剂量,才能取得与正常人淋巴细胞相当的促分裂效应。
另外肿瘤病人淋巴细胞引起的大鼠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亦明显低于正常人,经黄芪水提剂预先处理后,局部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显著改善,说明黄芪可促进肌体细胞免疫功能。
黄芪水煎液可使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浓度降低40%,表明其具有促进 T 细胞分化与成熟的作用。
黄芪皂甙甲皮下注射对小鼠 T 淋巴细胞未见明显影响。
黄芪对健康人的淋巴细胞有刺激作用,并超过脂多糖;可使气管炎患儿淋巴细胞转化率和 F-玫瑰花结形成率以及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提高【7】。
2.4 对诱生干扰素的作用黄芪对干扰素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包括自身诱生、促进诱生和活性发挥三个方面。
黄芪能促进小鼠对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从而一定程度地抑制病毒繁殖。
临床感冒患者在服用黄芪后,周围血白细胞对病毒诱生干扰素能力明显提高,这种能力与患者感冒次数的减少相平行。
黄芪100%水煎剂再经80%及90%乙醇处理可以作为干扰素直接诱生剂。
用巨噬细胞抑制剂石英粉注入小鼠腹腔,破坏体内巨噬细胞,并不影响黄芪诱生干扰素,却显著降低其抗流感病毒的能力。
黄芪抗流感病毒作用与血清干扰素水平不一致。
3 对应激反应的作用3.1 抗疲劳作用实验表明:黄芪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该作用是通过其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而产生的。
黄芪多糖 250mg/kg、500mg/kg 腹腔注射,对正常小鼠和氢化可的松所引起的“阳虚”小鼠常温游泳时间均有显著延长作用,并增加应激状态下小鼠肾上腺重量。
黄芪提取液对游泳应激状态下的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肾上腺重量和肾上腺皮质细胞内类脂质空泡含量均有明显提高作用【8】。
3.2 抗缺氧作用黄芪口服液20g/kg、50g/kg 灌胃,黄芪多糖280mg/kg、500mg/kg腹腔注射对正常及经异丙肾上腺素处理的小鼠常压和减压缺氧、氰化物中毒性缺氧及两侧颈动脉结扎所致的脑缺氧均有显著对抗作用,可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
3.3 抗衰老作用用泡有黄芪煎剂的桑叶喂家蚕,能显著延长其生存时限,但身长、体重均较对照组增加缓慢,食桑量亦减少。
老年大鼠的主动脉和肺中胶原含量明显高于青年大鼠,服用黄芪水煎剂后,可使老年大鼠主动脉和肺中的胶原含量明显降低,并接近于青年大鼠,提示长期服用黄芪对预防老年性动脉硬化、改善衰老的肺功能有一定作用。
此外,黄芪多糖腹腔注射可明显增加正常小鼠、饥饿小鼠和经氢化可的松处理的小鼠的耐低温 (-5℃)作用,使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但无明显的耐高温(45±1℃)作用。
黄芪尚有明显的抗辐射作用【9】。
黄芪注射液能促进因照射损伤的小鼠的粒系造血功能的恢复。
黄芪多糖500mg/kg腹腔注射,对60钴照射所致的小鼠体重下降、白细胞数目下降和肝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照射后小鼠受损伤的脾脏组织结构,有促使其明显恢复的作用,并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
4 对机体代谢的作用黄芪有增强细胞生理代谢的作用。
实验证明:黄芪能明显延缓人胚肺二倍体细胞自然衰老过程,能延长细胞寿命1/3左右。
黄芪在高浓度时对体外培养健康人淋巴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而低浓度时则有促进作用。
黄芪煎剂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RNA合成有促进作用。
黄芪煎剂可显著促进骨髓造血细胞 DNA 的合成,加快有核细胞分裂过程。
黄芪皂甙甲能使再生肝的DNA含量明显增加。
黄芪多糖对DNA的代谢无明显的影响。
黄芪煎剂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浆及组织的cAMP和cGMP含量。
但其对各器官的影响则不相同:给药后血浆中的cAMP升高,cGMP下降;肝脏则与之相反;而脾脏内两者均增加。
进一步实验表明:黄芪对cAMP的影响是由于其抑制了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PDE)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