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雎》中看中国人的爱情观
经学大义与文化意蕴——《关雎》的文化解读

经学大义与文化意蕴——《关雎》的文化
解读
《关雎》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以古典文学的特点,将爱情和人性的品质融入其中,从而表达出一种深远的文化意蕴。
《关雎》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蕴,这种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表达了本质的爱情和人性;二是它根据古书的精神,传达了社会的道德要求。
首先,《关雎》表达了本质的爱情和人性。
它讲述的是一个男子与一个女子的爱情故事,他们在关雎之间相爱,结合了男女之间的爱情、理想和美好愿望。
《关雎》把爱情和人性融合在一起,表露了一种纯洁而真诚的爱情,这种爱情可以把两个人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可以把人的心灵推向更高的境界。
其次,根据古书的精神,《关雎》传达了社会的道德要求。
在《关雎》中,当男子和女子相爱时,他们的行为应该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不能超越法律的规定,也不能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
《关雎》中的男女之间的爱情不仅是一种愉悦的情感,而且还体现了一种自律和尊重,这种自律和尊重是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道德的要求。
总之,《关雎》不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而且也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文化意蕴的作品。
它既表达了本质的爱情和人性,又根据古书的精神,传达了社会的道德要求。
因此,《关雎》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古今之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财富。
浅析古曲《关雎》韵味及情感处理

浅析古曲《关雎》韵味及情感处理古曲《关雎》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之一,它以平淡的语言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和韵味。
本文将浅析《关雎》的韵味及情感处理。
《关雎》是一首典型的“风”乐,它以“斯干之雨,采薇始零”为开头,引出了一场雨后花果飘香的景象。
首句节奏明快,如雨点敲击,为整首曲子带来了活泼的氛围。
接着,“关关枝枝,在河之洲”短语的反复,使得曲调显得更加平稳,如同河流的流淌。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歌词描述了一个爱情的故事:男女分别,思念不已,“关关”重叠、心声呼唤,表达了人们对于亲友、恋人的深情牵挂。
这些描述在语言上显得非常简洁,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融合了音乐的声音和情感的丰富,使得听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体会到其中的含义与情感。
《关雎》的音乐旋律简约明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它的曲调短小、琅琅上口,虽然没有复杂的旋律,但整个曲子中的音符组合,却使得人们感受到了曲中的韵味。
比如,曲中反复的“关关枝枝,在河之洲”,简单的句子却非常富于视觉和听觉的线索,从曲子中很容易可以想象出青翠的枝叶、清澈的河水。
情感处理方面,《关雎》显示出了作者深刻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情感处理能力。
曲子中描述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中最真实、最渴望、最未能完全满足的情感。
情感处理中,作者把对亲友、恋人的依依不舍、怀念痛苦地表现出来。
这一表现在音乐上得到了体现,因此,人们在听曲时,不仅听到了美妙的音符,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柔情。
最后,我们可以看出,《关雎》这首古曲不仅是音乐的艺术品,也是情感的处理、历史的记载以及文化智慧的集合。
在人们的艺术观和文化精神方面,可以体现出我们中国人对于家国情怀的关注,对于人间悲欢离合的关注,总之注重感情,所以《关雎》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颗珍珠,流传千古。
诗经《关雎》赏析:表达了爱情与道德的愿景

诗经《关雎》赏析:表达了爱情与道德的愿景《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这是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首章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
全诗情文并茂,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以下是对《关雎》的赏析:一、作品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去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用钟鼓奏乐来使她快乐。
2、注释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样子。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
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
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
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
流,求取。
之:指荇菜。
寤寐(wùmèi):醒和睡。
指日夜。
寤,醒觉。
寐,入睡。
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
评价一下《诗经》,《关雎》中的爱情观

评价一下《诗经》,《关雎》中的爱情观篇一:《我看〈诗经·关雎〉中的爱情观》《诗经》可是咱们中国古代诗歌的老祖宗啦,里面的《关雎》那可太有名了。
我读了《关雎》之后啊,就一直在想,这里面的爱情观到底是啥样的呢?《关雎》里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你看啊,这就像一幅画一样出现在我眼前。
雎鸠鸟在河中的小洲上欢快地叫着,就好像在给那个君子呐喊助威呢。
那君子啊,看到了美丽又善良的姑娘,心里就喜欢得不得了。
这就是爱情的开始呀,很单纯,很美好。
这就像我们在学校里,看到一个同学,他或者她身上有那种闪闪发光的地方,然后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
比如说,有的同学数学特别好,每次都能解出很难的题,就像个小天才一样,那我们就会很佩服他,想要跟他做朋友,这里面其实也有点那种最初的好感在呢。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几句可太生动啦。
姑娘在水边采荇菜,那君子呢,白天黑夜都想着她。
想得到她却得不到,就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我就想啊,这君子可真是个痴心人。
这种感觉就像我想要一个特别漂亮的小贴纸,可是妈妈说要我考一百分才给我买。
我那几天啊,天天想着那个小贴纸,晚上睡觉都在想,要是我能拿到它该多好啊。
爱情在这个时候,就是一种很强烈的渴望,就像对那个小贴纸的渴望一样。
不过爱情可比小贴纸重要多了,这是对一个人的渴望,想跟她在一起的渴望。
再看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君子想要通过弹琴鼓瑟来亲近姑娘,想敲钟打鼓让姑娘快乐。
这说明啊,这个君子不仅仅是心里想着姑娘,他还想着要付出行动呢。
他不是光在那里想,而是想办法去让姑娘也喜欢自己。
这就好比我们想要跟小伙伴一起玩,不能光站在那里说“我想跟你玩”,而是要拿出自己的小玩具,或者想出好玩的游戏,这样小伙伴才会愿意跟我们一起玩呀。
这爱情啊,不是单方面的索取,而是要付出的。
从关雎中看中国人的爱情观

.从《关雎》中看中国人的爱情观《诗经》里就早在最早的诗歌总集既古老又年轻。
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记载有不少的爱情内容。
其中第一篇《关雎》就被许多人推崇为我国第一首爱情诗,那么我们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爱情观呢?不妨让我们来赏读《关,在浅斟低唱之中也许能看出个端倪来。
雎》人呢?我们的异性吸引。
物理在电学和磁学上都有一种现象:同性排斥,并以文学浪漫的笔调描述异性先哲们早就观察到人类相处异性吸引的现象,之间的仰慕之情,从相互仰慕到两情相悦到珠联璧合,是人类正常需要的心理,演绎不少惊天动地的爱情传奇。
结合而成的夫妻关系则排在五伦之首,说明人类应需要和崇尚高尚的爱情。
它不仅仅用来传宗接代,更是彼此愉悦与促进以便达到完美的精神寻求。
“雎鸠,”朱熹《诗集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水鸟,生有定耦,而不相乱。
耦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
“不相狎”使用了“兴”的手法,至少暗示着“并游”雎鸠“定耦”“不乱”“关雎鸠雄雌结伴同行,一是两情相悦,端庄高雅。
这几个爱情的基本信息:,一一对应,心心相印,这是彼此心灵关”意为你呼一“关”我应一“关”的呼唤。
二是不离不弃,挚情专一。
求偶时节,成双成对结伴出行,嬉戏觅,“在河之洲”食,不离不乱,情深意切。
三是恋爱的环境优雅、安静、诗意。
“所谓伊人,不容玷污亵渎,故后亦有河水清且涟猗是雎鸠求爱的纯净之地,在任一方”之说。
四是渴望得到爱情是人成熟的标志。
寻偶是异性之间相互“乐吸引的心理需求,乃情之所发,人之常情,对此孔子评价《雎鸠》说:...此景此情谁不羡慕?毕竟人是万物主宰者,独具慧眼,哀而不伤”而不淫,。
怪不得君子心有灵犀即可发出“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求偶的声音。
他们有什么相似呢?马瑞辰“窈窕淑女”的追求,从观察雎鸠的举动到对‘……秦晋之间,:《方言》:‘窈窕,好也'。
《毛诗传笺通释》“按《广雅》”何为君子?成书于《诗经》前的《易经》上有:天。
关雎赏欣300字以内

关雎赏欣300字以内
《关雎》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和美丽少女的诗歌,以简洁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纯洁、美好爱情的追求。
诗歌中通过描绘春天景象和美丽少女,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活力。
同时,诗人通过“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欣赏这首诗歌时,可以从语言、情感、意象等方面入手。
首先,语言方面,《关雎》采用了四言诗的形式,语言简练、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
其次,情感方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情感真挚、热烈,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
最后,意象方面,诗人通过描绘春天景象和美丽少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美好、纯洁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纯洁和美好。
总之,《关雎》是一首充满生机、情感真挚、艺术价值高的诗歌,通过欣赏这首诗歌,可以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纯洁,也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雎诗经中心思想

关雎诗经中心思想关雎诗经中心思想导语:这是一首流传非常广泛的诗,对诗意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最浅鲜的分析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诗。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关雎诗经中心思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关雎》是《诗经国风周南》首篇,关于它的解释,历来说法很多。
对各家观点加以认真梳理,不难发现,每一种观点都有它的可证之处,然而从做诗歌到完成这一阶段来说,或许它并不复杂,只是后人在解读的过程中,在无意识之间掺杂了很多别的因素,导致了各种观点的存在。
但实际上这就是一首反映爱情婚姻观念的诗篇,只是它的对象不是普通的男女,而是贵族阶层,是奴隶主贵族阶级所追求的理想婚姻,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可论证这是一首爱情诗,此外通过里面描写的对象和物象也可论证这是一篇描写贵族阶层追求爱情的诗篇。
一、从诗歌的表现手法上论证《关雎》和现代情歌在表现手法上极其相似。
现代歌词在结构上讲求反复,语言上要求简练,用词上注重和韵,意境上追求含蓄,都是为了抒情的需要。
再来看看《关雎》,全诗五章,每章四句,每句四字,就把一个美好动人的爱情故事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读者,可谓惜墨如金。
双声叠韵词"关关,窈窕,雎鸠,参差"等的运用,使诗歌节奏明快和谐,富于音乐感,读来琅琅上口,顺畅自如,非常符合诗歌便于抒情传唱的特点。
反复吟咏的诗歌句式,使情感跌宕反复。
此外,诗中意象"水","雎鸠"的创造,更使诗歌富有传情性。
全诗五章可分三层来理解,第一章为第一层,描写青年男子听到鸟呜,看到河州中采荇菜的美丽女子顿生爱慕之情。
二,三章为第二层,写青年男子努力追求所爱的姑娘,但"求之不得",于是陷人了痛苦的`冥思苦想之中,"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最后两章为第三层,诗歌并未延续上一章的沉重心情,而是笔锋一转,以欢快的调子来写这位男子幻想以弹琴鼓瑟的方式向姑娘倾吐爱慕之意,以敲锣打鼓的方式迎娶新娘的场面。
关雎和蒹葭的爱情观

关雎和蒹葭的爱情观
关雎和蒹葭的爱情观是一种以贞操自律为基础、以期初夏相知相爱为见证、以长情相互谅解为核心的信任式爱情。
关雎观中,男女双方都要坚守自己的贞操,向往晴明的夏日以促进彼此的熟悉,直至渐渐建立起一份信任及长情的爱情。
蒹葭之中,阿秋蒹葭尽忠勿恩,相思之深甘愿付出苦难;而阿椒青见其苦难,也从衷的加倍互爱;终于失联多年以后,两人重新相见,感情更变深厚。
关雎和蒹葭的爱情观,把珍惜爱情看作一种责任,舍己为他,付出努力去维护及照顾,以及长情相承,这是传统文化中最美好的爱情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关雎》中看中国人的爱情观
潘世流
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既古老又年轻。
早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记载有不少的爱情内容。
其中第一篇《关雎》就被许多人推崇为我国第一首爱情诗,那么我们中国人需要
什么样的爱情观呢?不妨让我们来赏读《关雎》,在浅斟低唱之中也许能看出个端倪来。
物理在电学和磁学上都有一种现象:同性排斥,异性吸引。
人呢?我们的先哲们早就观
察到人类相处异性吸引的现象,并以文学浪漫的笔调描述异性之间的仰慕之情,从相互仰慕到两情相悦到珠联璧合,是人类正常需要的心理,演绎不少惊天动地的爱情传奇。
结合而成的夫妻关系则排在五伦之首,说明人类应需要和崇尚高尚的爱情。
它不仅仅用来传宗接代,更是彼此愉悦与促进以便达到完美的精神寻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朱熹《诗集传》:“雎鸠,水鸟,生有
定耦,而不相乱。
耦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
”雎鸠“定耦” “不乱” “并游”“不相狎”使用了“兴”的手法,至少暗示着这几个爱情的基本信息:一是两情相悦,端庄高雅。
雎鸠雄雌结伴同行,“关关”意为你呼一“关”我应一“关”,一一对应,心心相印,这是彼此心灵的呼唤。
二是不离不弃,挚情专一。
求偶时节,成双成对结伴出行,嬉戏觅食,不离不乱,情深意切。
三是恋爱的环境优雅、安静、诗意。
“在河之洲”,河水清且涟猗是雎鸠求爱的纯净之地,不容玷污亵渎,故后亦有“所谓伊人,在任一方”之说。
四是渴望得到爱情是人成熟的标志。
寻偶是异性之间相互吸引的心理需求,乃情之所发,人之常情,对此孔子评价《雎鸠》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毕竟人是万物主宰者,独具慧眼,此景此情谁不羡慕?怪不得君子心有灵犀即可发出“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求偶的声音。
从观察雎鸠的举动到对“窈窕淑女”的追求,他们有什么相似呢?马瑞辰《毛诗传笺通
释》“按《广雅》:’窈窕,好也’。
《方言》:’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为窕’。
"何为君子?成书于《诗经》前的《易经》上有: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物载德。
孔子在《论语》中也常用“君子”和“小人”对比,由此看出:“君子”除了含“君王”之意外,一般是指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襟怀坦荡有远大追求的人。
“逑,匹也。
”陈奂《诗毛氏传疏》:“匹,配也。
好匹,犹嘉配耳。
”“在河之洲”的雎鸠尚能关关求偶,它们的亲昵和谐耳鬓厮磨深深地触动了“君子”,他这样思想境界高的美貌男子要与“窈窕淑女”
结合才算天地的绝配啊!
这么天地绝配的爱情会轻而易举的得到吗?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凡是获得珍贵的东西,都需要时间打磨和付出
代价的。
爱情更是如此。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则。
” “君子”日思
夜想着“窈窕淑女”,发出许多求爱的信号,都没有回应,愚笨乎?木讷乎?害羞乎?都不是。
“在水一方”,“淑女”是出水的芙蓉,亭亭玉立,撩拨得“君子”心里痒痒的,日夜辗转不能眠,痛定思痛,肯定要一番的反思,倘若挚爱一追就到手,它也不值得人类倍加珍惜。
心动不如行动,行动不如马上动。
怎么动?用言语?用财物?用金钱?不。
这些无疑都是对“窈窕淑女”的亵渎,多才多艺的“君子”决定以“琴瑟友之”,这是精神的呼唤,这
是琴瑟和鸣发出的邀请,“琴瑟”是他们爱情无坚不摧的基础,这也决定了真正的爱情是以精神建筑为保障,没有高雅的生活情调,光有几个臭铜板不值得真正谈情说爱,或者说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爱情绝对不是高雅的坚固的爱情,这就给了现代流行的爱情观扇了一记响
亮的耳光,怪不得现代人许多的婚姻常常经不起时间考验,动辄吵闹甚至离婚。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会是“君子”一厢情愿自作多情吗?会打动“窈窕淑女”心底爱的涟漪吗?他们真的有共同志向和追求吗?想必男子是深思熟虑的,不止一次涉水而过
打探,对淑女是知心知底的,然而君子琴瑟钟鼓技艺如何?从“采之”“友之”“芼之”到“乐
之”,想必他的技艺肯定高超,要不怎能“友之”“乐之”,男女双方愉悦起来,喜结连理,
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我们从中既可以看出美好情感的从酝酿到发酵到瓜熟蒂落的过程之美,又可以发现坚固的爱情基石是建立在志同道合之上。
这才有“君当如磐石,妾当如蒲苇”的坚韧,才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圆满,“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真爱有时甚至超越生死,超越时间空间鲜活在一代又一代的世俗里,让人们仰之弥高。
当然, 这美好的情感需要付出需要培养,倘若没有两人共同爱好和追求,或者说培养不起共同的情
调,哪怕真的建立了关系,往往也是空中楼阁,它会像肥皂泡一样经不起生活风雨的洗礼。
因此共同的生活追求和情趣是维系爱情保鲜的强而有力的牵引。
《雎鸠》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它意在告诫我们人类要大胆追求纯洁的爱情,它是人类正常的心里和精神的需要,同时更需要建立平等互动、始终如一并且有共同情调和追求
的爱情观。
男才女貌、志同道合的智仁结合,作为最古老最浪漫最崇高的爱情样板观照着我们中国每一对“在河之洲”的情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