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自学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生物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435课程名称: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英文名称:Statistics Added 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Bi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54学分:3.0适用对象: 动物科学、水产科学专业适用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30%)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二、课程简介《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分8章共4个单元。

第一单元包括试验方案的制定、试验设计原则、误差控制途径、试验设计以及试验数据的获取。

第二单元包括总体的理论分布、统计数的抽样分布,以及统计数的理论分布。

第三单元主要讲授假设测验的基本原理,包括u测验和t测验、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第四单元主要讲授二类和二类以上变数关系间的分析,包括一元相关回归和协方差分析。

本课程教学以高等数学、应用数学(含概率论和线性代数)为基础,概念较多、理论抽象、系统严密、实践性强、公式复杂、符号繁多、计算量大。

适用于动物科学、水产科学等专业。

" Statistics Added 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Biology " includes 10 chapters and four modules. The first module includes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 program, the principles of experiment design, the channels of error control , field experiment design and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iment data. The second module includes the theory distribution of the population, the sampling distribution of statistic data, and the theory distribution of statistic data. The third module includes the u- test and t- test,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frequency data,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multiple comparisons 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ingle-factor and multiple-factor experiment results. The fourth module mainly includes linear,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correlation.This curriculum is based on the Advanced Mathematics and the Applied Mathematics (including the probability theory and linear algebra) and includes many concepts, abstract theory, refined system and strongpracticality, complex formulas, and a large amount of symbols and computation. " Statistics Added Experimental Designs for Biology " is suitable for the students of animal science, fishery science professional and so on.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课程的基础上,讲授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试验设计和实施以及试验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方法,既涉及一些严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又紧密结合科学研究实践。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习题集(动物医学专业用)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含量随机样本参数统计量准确性精确性二、简答题1、什么是生物统计?它在畜牧、水产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2、统计分析的两个特点是什么?3、如何提高试验的准确性与精确性?4、如何控制、降低随机误差,避免系统误差?第二章资料的整理一、名词解释数量性状资料质量性状资料半定量(等级)资料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二、简答题1、资料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2、为什么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对于计量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怎样?3、在对计量资料进行整理时,为什么第一组的组中值以接近或等于资料中的最小值为好?4、统计表与统计图有何用途?常用统计图、统计表有哪些?第三章平均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一、名词解释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调和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离均差的平方和(平方和)变异系数二、简答题1、生物统计中常用的平均数有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2、算术平均数有哪些基本性质?3、标准差有哪些特性?4、为什么变异系数要与平均数、标准差配合使用?三、计算题1、10头母猪第一胎的产仔数分别为:9、8、7、10、12、10、11、14、8、9头。

试计算这10头母猪第一胎产仔数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2、随机测量了某品种120头6月龄母猪的体长,经整理得到如下次数分布表。

试利用加权法计算其平均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组别组中值(x)次数(f)80—84 288—92 1096—100 29104—108 28112—116 20120—124 15128—132 13136—140 33、某年某猪场发生猪瘟病,测得10头猪的潜伏期分别为2、2、3、3、4、4、4、5、9、12(天)。

试求潜伏期的中位数。

4、某良种羊群1995—2000年六个年度分别为240、320、360、400、420、450只,试求该良种羊群的年平均增长率。

5、某保种牛场,由于各方面原因使得保种牛群世代规模发生波动,连续5个世代的规模分别为:120、130、140、120、110头。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二、课程目标《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是水产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探索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随机现象、揭示其规律性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它的思路和方法是从事生命科学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和技能,它将为后续课程和毕业论文的数据的收集与结果分析提供必备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课程着重建设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专业学习和工作提供思想保证,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使命感与责任心。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达到以下课程目标: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五、学时分配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表4所示。

六、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法1.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课程最终成绩使用百分制;课程最终成绩构成比率:平时占50%,期末占50 %;理论课程期末考核形式:一页开卷平时成绩至少包含4项考核项目,总占比30-50%,考核项目包括:课程思政实践(占5%)(必须含有)、课后作业、出勤、课堂练习、课堂互动、课堂讨论、小组展示、课后实践、文献阅读报告等七、教学资源八、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需要对每一个课程目标(含思政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用以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

其中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算法如下:1、使用教学活动(如课程思政实践、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单元测验、课堂讨论、互动、阅读报告、大作业等等)成绩或期末考试部分题目得分率作为评价项目,来对某个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2、为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要求对每一个课程目标的评价项目选择超过两种;3、根据施教情况,评价项目可以由教师自行扩展,权重比例可以由教师自行设计;4、对某一个课程目标有支撑的各评价项目权重之和为1;5、使用所有学生(含不及格)的平均成绩计算。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如下(参照教学计划,本课程分目标一共有4个):δi=αi*A/100+χi*B/100 (i=1-4)●其中:A、B分别对应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平均成绩(百分计);各考核环节分目标权重系数如下表:分目标序号平时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αi期末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χi 目标1 0.5 0.5目标2 0.5 0.5目标3 0.5 0.5目标4 0.5 0.5●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各占50%。

(完整版)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明道绪__第四版)最全资料--复习题、课后思考题、试卷及答案

(完整版)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明道绪__第四版)最全资料--复习题、课后思考题、试卷及答案

(完整版)⽣物统计附实验设计(明道绪__第四版)最全资料--复习题、课后思考题、试卷及答案⼆、填空1、⽣物统计分描述性统计和分析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分类、制表、图形以及计算概括性数据(平均数、标准差等)来描述数据特征的各项活动。

分析性统计是进⾏数据观察、数据分析以及从中得出统计推断的各项活动。

2、统计分析的基本过程就是由样本推断总体的过程。

该样本是该总体的⼀部分。

3、由样本获取总体的过程叫抽样。

常⽤的抽样⽅法有随机抽样、顺序抽样、分等按⽐例抽样、整群抽样等。

4、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差异叫抽样误差。

常⽤ S/√N表⽰。

5、只有降低抽样误差才能提⾼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包括准确性和精确性。

6、试验误差按来源分为系统误差(条件误差)和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条件误差)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随机误差(偶然误差)影响试验结果的精确性。

7、系统误差(条件误差)可以控制,可通过合理的试验设计⽅法降低或消除。

随机误差(偶然误差)不可控制,可通过理论分布来研究其变异规律,或相对⽐较其出现的概率的⼤⼩。

8、样本推断总体分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两⼤内容。

常⽤的检验⽅法有t检验、F检验和卡⽅检验。

9、置信区间指在⼀定概率保证下总体平均数的可能范围。

10、t检验是通过样本平均数差值的⼤⼩来检验处理效应是否存在,两样本平均数的差值代表了试验的表观效应,它可能由处理效应(真实效应)和误差效应引起,要检验处理效应是否存在,常采⽤反证法。

此法先建⽴⽆效假设:即假设处理效应不存在,样本平均数差值是由误差引起,根据差异在误差分布⾥出现的概率(即可能性⼤⼩的衡量)来判断⽆效假设是否成⽴。

11、判断⽆效假设是否成⽴的依据是⼩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原理,即假设检验的基本依据。

⽤来肯定和否定⽆效假设的⼩概率,我们称之为显著⽔平,通常记为α。

12、t检验通常适合两样本连续性(⾮间断性)随机变量资料的假设检验,当⼆项分布逼近正态分布时,百分数资料也可⽤t检验。

天津2012年自考“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2012年自考“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课号代码:3333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物技术专业(分析检测方向)的必修课。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复杂的生物有机体。

生物学以及与生物学相关的学科,如农学、食品科学、医学、环境科学等研究中涉及到的动植物的繁殖、生长、产量、遗传育种、肥效比较、饲料营养价值评价、药效实验等都离不开调查与试验。

这就涉及如何合理地进行调查与试验,要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收集到必要并有代表性的资料,科学地整理和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从中获得可靠的结论。

以便指导进一步的研究和生产实践。

本课程的特点是应用性强,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中,要掌握基本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处理各种数据,能够解决生物学研究中遇到的统计学问题。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设置本科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物统计和实验设计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学会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并具有应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技术专业,特别是分析检测方向,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接触的数据很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同统计方法,以便处理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1、掌握数据的分类与整理,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2、学习常用概率分布,为正确掌握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3、掌握t检验、F检验、χ检验的方法,学会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

4、学习直线回归与相关。

5、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实验设计的方法。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本门课程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必要性,掌握生物统计的常用术语。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生物统计的常用术语(重点)识记: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准确性与精确度,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理解:各术语在生物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

第一章绪论1.生物统计学的内容:统计原理、统计方法和试验设计。

2.生物统计的作用:a.科学地整理分析数据;b.判断试验结果的可能性;c.确定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d.提供试验设计的原理。

3.样本容量常记为n,通常把n≤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n.>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

4.名解:(重)①生物统计:生物统计是应用概率论和数据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②总体:是被研究对象的全体,据所含的个体的多少,总体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③样本:是指总体内随机抽取出来若干个体所组成的单位。

④随机误差:由于许多无法控制的内在和外在的偶然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内在如个体差异,外在如环境,它影响试验的精确性。

(了)①参数:从总体计算出来的数量特征值,它是一个真值,没有抽样变动的影响,一般用平均数u,标准差s。

②统计量:是从样本计算出来的数量特征值,它是参数的估计值,受样本变动的影响,一般用拉丁字母表示,如平均数。

③系统误差:主要是试验动物的初始条件不同,试验条件相差较大,仪器不准,标准试剂未经校正,药品批次不同,药品用量与种类不符合试验计划要求,以及观察,记录抄案,计算中的错误所引起的误差,它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④准确性:指在试验或调查中某试验指标或形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

⑤精确性:指试验或调查中一试验指标或形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第二章资料的整理1.统计资按性质分为:计量资料、次数资料和半定量资料。

2.计量资料是指用量测方式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即用度、量、衡等计量工具直接测量获得的数量性状资料。

计量资料整理的五步骤如下:(1)求全距,即资料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R=Max(x)—Min(x);(2)确定组数即按样本大小而定;样本含量与组数样本含量组数30~60 6~860~100 8~10100~200 10~12200~500 12~17500以上17~30(3)确定组距,每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记为i ,公式:组距(i)=全距(R)/组数k ;(4)确定组中值及组限,各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称为组限,最小值为下限,最大值为上限,每组的中点值称为组中值,组中值=(下限+上限)/2=下限+组距/2=上限-组距/2;(5)归组划线计数,作次数分布表。

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明道绪--第四版)最全资料--复习题、课后思考题、试卷及答案

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明道绪--第四版)最全资料--复习题、课后思考题、试卷及答案

生物统计附实验设计(明道绪-- 第四版)最全资料--复习题、课后思考题、试卷及答案二、填空1、生物统计分描述性统计和分析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分类、制表、图形以及计算概括性_________ 数据(平均数、标准差等)来描述数据特征的各项活动。

分析性统计是进行数据观察、数据分____________ 以及从中得出统计推断的各项活动。

2、统计分析的基本过程就是由样本推断总体的过程。

该样本是该总体的一部分。

3、由样本获取总体的过程叫抽样。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顺序抽样、分等按比例抽样、整群抽样等。

4、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差异叫抽样误差。

常用s/ V N表示。

5、只有降低抽样误差才能提高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包括准确性和精确性。

6、试验误差按来源分为系统误差(条件误差)和随机误差(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条件误差)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随机误差(偶然误差)影响试验结果的精确性。

7、系统误差(条件误差)可以控制,可通过合理的试验设计方法降低或消除。

随机误差(偶然—差)不可控制,可通过理论分布来研究其变异规律,或相对比较其出现的概率的大小。

8、样本推断总体分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两大内容。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t检验、F检验和卡方检验。

9、置信区间指在一定概率保证下总体平均数的可能范围。

10、t检验是通过样本平均数差值的大小来检验处理效应是否存在,两样本平均数的差值代表了试验的表观效应,它可能由处理效应(真实效应)和误差效应引起,要检验处理效应是否存在,常采用反证法。

此法先建立无效假设:即假设处理效应不存在,样本平均数差值是由误差引起,根据差异在误差分布里出现的概率二即可能性大小的衡量)来判断无效假设是否成立。

11、判断无效假设是否成立的依据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原理,即假设检验的基本依据。

用来肯定和否定无效假设的小概率,我们称之为显著水平,通常记为a _ 。

12、t检验通常适合两样本连续性(非间断性)随机变量资料的假设检验,当二项分布逼近正态分布时,百分数资料也可用二检验。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试验大纲10页word文档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试验大纲10页word文档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单位:环科系课程名称: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英文名称:Biometric Experimental Design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学时数:课程48学时,实验12学时课程学分:3.0学分开课学期:第六学期一、实验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通过该门课程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试验设计方法及统计分析方法,在研究中能够熟练使用通用统计软件进行生物学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为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在了解生物统计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研究对象与作用、生命科学研究中试验资料的整理、特征数的计算、概率、概率分布和抽样分布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平均数的统计推断、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曲线回归分析和多项式回归分析、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而达到能够较灵活的应用这些基本方法与手段分析和解释生物学现象,进行生物学研究的实验设计及数据的处理。

三、学生应掌握的实验技术及基本技能1、了解各种分布的性质及特征,计数资料及质量性状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掌握检验原理和方法,非参数检验的原理、方法与应用,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熟悉软件的操作,并读懂软件分析结果。

2、掌握资料的整理方法与特征数的计算, t检验原理及方法,掌握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原理与计算方法,方差分析的原理,单向和两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掌握回归分析的原理,重点掌握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实验一统计软件SPSS、Excel及计算器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演示性、3学时)1、实验目的:掌握常用统计软件SPSS、Excel、电子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及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

2、实验方法:讲解统计软件SPSS、EXCEL的基本使用方法;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和各键的功能。

3、实验仪器:计算机、函数型电子计算器。

4、实验操作方法:练习统计软件SPSS、EXCEL、电子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是在生物学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是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的基础课。

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较广、基本理论较强;设计基本统计方法较多,要求要明确每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才能正确地选择;一些教学内容涉及到专业知识,故要协调、衔接本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课教学内容。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来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异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处理信息和资料的能力以及解释统计结果的能力,由于动物试验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干扰的随机因素多,试验误差较大,因此对试验数据必须进行统计学处理。

掌握试验设计方法和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学生将来从事生产、科研和管理工作所必需的。

因此,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更具有应用价值,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生物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方法的能力;利用掌握的统计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领域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数据分析问题。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是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目的是为学习普通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家畜育种学及饲养学奠定统计学知识基础,为开展动物科学试验提供统计分析工具。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是: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的初步知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生物统计的发展概况。

2、一般掌握:生物统计的作用及其主要内容。

3、熟练掌握:总体与样本、样本含量、参数与统计量、变数与变量、错误与误差、准确性与精确性的概念。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的概念第二节学习本课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三节本学科发展概况第四节常用统计术语(三)考核知识点1、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的概念。

2、常用统计术语。

(四)考核要求1、识记:总体与样本、样本含量、参数与统计量、变数与变量、错误与误差、准确性与精确性的概念与意义。

2、领会: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的任务和应用范围。

3、综合应用:几个常用统计术语的意义和应用。

第二章资料的整理(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资料的检查与核对,质量性状的量化方法,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用途。

2、一般掌握:计量资料的整理方法。

3、熟练掌握:资料的分类。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资料的检查与核对第二节资料的分类第三节资料的整理方法(三)考核知识点资料的分类。

(四)考核要求1、识记:数量性状资料和质量性状资料的特点和区别。

2、领会:资料整理的必要性,不同类型资料的整理方法。

第三章常用统计量(一)自学目的与要求熟练掌握: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能针对不同的资料正确地选择统计量。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平均数。

第二节标准差。

第三节变异系数。

(三)考核知识点1、统计量的概念及特点。

2、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意义。

3、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

4、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所适用的资料类型。

(四)考核要求1、识记: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所适用的资料类型。

2、综合应用:能正确地选择统计量。

第四章概率与概率分布(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三种分布条件下的概率计算。

2、一般理解:三种分布的特点、联系和区别。

3、熟练掌握:正态分布表和t分布表的使用,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标准误的概念和意义,t分布及其曲线的特点。

(二)本章课程内容第一节事件与概率第二节概率分布(三)考核知识点1、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的概念。

2、标准误的概念、标准误与标准差的区别与联系。

3、三种分布的联系和区别。

(四)考核要求1、识记:正态分布表的使用,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 标准误的概念、标准误与标准差的区别与联系, t分布及其曲线的特点。

2、领会:小概率事件及小概率原理, 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其性质,正态分布条件下几个重要的特殊概率,二项分布的特点和概率计算以及总体平均数和标准差的计算,中心极限定理。

第五章 t检验(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思路,显著性检验的前提条件,应该注意的问题,两尾检验与一尾检验。

2、熟练掌握:三种资料类型的t检验,百分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显著性检验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第三节两样本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第四节百分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第五节总体均数的置信区间(三)考核知识点1、显著性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两类错误。

2、单样本资料t检验的适用条件和方法及步骤。

3、成对和成组设计的特点、联系和区别。

4、成对设计资料t检验的适用条件、方法和步骤。

5、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的适用条件、方法和步骤。

6、百分数资料显著性检验的适用条件、方法和步骤。

7、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原理和方法。

(四)考核要求1、识记;显著性检验的基本原理,不同资料类型的t检验方法的选择,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2、领会: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思路、概念、对象和目的。

3、综合应用:两总体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的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的正确选择。

第六章方差分析(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数据转换的目的和方法。

2、掌握:两因素交叉分组和系统分组资料的特点。

3、熟练掌握:方差分析基本思想,单、双因素资料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的方法及结果的表示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三节两因素方差分析。

第四节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及数据转换。

(三)考核知识点1、方差分析的意义、概念及基本思想。

2、单因素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包含各处理重复数相等与不等两种情况)。

3、两因素交叉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包含各处理单独观察值和重复观察值两种情况)。

4、三种主要的多重比较方法(q法,SSR法,LSD法)的适用条件。

(四)考核要求1、识记:方差分析基本思想,基本步骤和方法。

2、领会: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交叉分组和系统分组资料的特点。

3、综合应用:单、双因素资料方差分析的方法第七章卡方 (χ2 ) 检验(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卡方检验的意义、原理以及卡方分布。

2、一般理解:卡方检验的对象、分类、概念。

3、熟练掌握:适合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Х2检验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适合性检验。

第三节独立性检验。

(三)考核知识点1、卡方检验的目的、意义及原理。

2、与先验理论的适合性检验方法。

3、2×2表及R×C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

(四)考核要求1、识记:卡方检验的对象,适合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

2、领会:独立性检验和适合性检验的区别。

3、简单应用:适合性检验和独立性检验的方法。

第八章简单相关与简单回归(一)自学的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直线相关与回归的关系。

2、熟练掌握:回归方程的建立,相关系数、回归系数及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意义第二节直线相关第三节直线回归第四节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关系(三)考核知识点1、相关系数及回归系数的计算、概念和意义。

2、回归方程的建立及意义。

3、相关系数、回归系数及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

(四)考核要求1、识记:相关系数、回归系数计算及所适用的资料类型、回归方程的建立及显著性检验。

2、简单应用:简单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

第九章协方差分析(一)自学目的与要求1、一般掌握:协方差分析的概念、意义与应用。

2、熟练掌握: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协方差分析的意义第二节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法(三)考核知识点1、协方差分析的目的和应用。

2、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方法和步骤。

(四)考核要求1、识记:协方差分析的目的、概念、意义与应用。

2、简单应用:单因素协方差分析方法和步骤。

第十章试验设计(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一般了解:试验设计的概念,抽样技术。

2、熟练掌握: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单位组设计。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试验设计的意义、任务与要求。

第二节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抽样技术。

第四节试验设计的方法(三)考核知识点1、试验设计的概念。

2、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3、完全随机设计。

4、配对设计。

5、随机单位组设计。

6、拉丁方设计。

(四)考核要求1、识记:试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作用,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随机单位组设计、拉丁方设计的目的、方法、原则、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领会:抽样技术。

3、综合应用: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随机单位组设计、拉丁方设计三、有关说明和考核实施要求(一)编制本大纲的目的和作用:本课程考试大纲是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根据自学考试计划,结合自学考试特点而编写的。

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本课程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课程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内容以及深广度。

规定了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选用或编写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社会助学、自学、命题的依据。

(二)大纲与教材的关系本大纲与所选用教材的基本内容基本一致。

教材知识内容只是大纲的扩展与发挥,故自学、助学、命题应以本大纲为依据,教材为范围。

选用的参考教材为自学教材同类,内容基本一致,只是作者不同,有顶替自学教材的作用。

(三)自学教材与参考教材1、自学教材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主编明道绪2002年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参考教材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主编俞渭江1999年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试验统计方法,主编盖钧益. 2000出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生物统计,主编李松岗,2002,北京大学出版社,(四)自学要求与自学方法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应掌握的程度。

知识点是课程内容的主体,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自学要求中,对自学教材各章、节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

为有效的指导个人自学与社会助学,本大纲对各章节指明的重点和难点体现在自学要求中。

本课程为6学分。

自学方法:本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广,内容丰富而复杂,自学者在自学中要通过思考每一章节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不同类型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等问题,达到正确、灵活运用的目的。

(五)对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的说明本课程以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都作为考试内容,体现在各章节的考核知识点中。

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特点不同,故分别按四个认识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由低到高依次是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对知识点,如定义、名词、概念、性质等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