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仿真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2000502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学时数:32 学分数:2

执笔者:游红梅编写日期:2002.5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课程性质:《计算机仿真技术》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选修的技术应用课。

主要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系统建立仿真模型,并会用Saber进行系统仿真。掌握利用系统仿真常用的计算方法,掌握用Saber求解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的方法。

了解系统病态问题基本概念和基本解决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讲课2学时)

明确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以及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掌握计算机仿真的相关概念、方法、原则和步骤。了解常用仿真软件。介绍Saber仿真软件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模型与仿真(讲课4学时)

掌握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理解等价性原理。

重点: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三部分数字仿真原理(讲课8学时)

掌握插值法、数值微分、数据拟合法、数值积分等常用的计算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建立方法、求解方法和相互间的关系。掌握数字仿真的特点,掌握数值积分法和离散相似法的基本原理,掌握误差估计与步长控制。了解病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解决方法。

重点:数值积分法。

难点:R-K法。

第四部分 Saber仿真软件(讲课10学时,上机8学时)

了解Saber仿真软件的使用环境。掌握Saber仿真软件的基本编程、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的仿真。

重点: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的仿真。

难点:系统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的仿真。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和课外作业、课堂测试和上机实验。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程侧重于实际应用,理论部分理论性较强、内容广泛且抽象,同学理解起来较困难,因此,授课时不追求对仿真理论的全面介绍,而是从实际应用出发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2.教学手段:

采用电子教案与上机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

3.计算机的应用:上机做实验。

4.外语要求:

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掌握本专业的英语词汇,能读懂Saber软件的说明文件。

(二)教学辅助资料

本课程为工程类本科生普遍开设的课程,其中与系统仿真、计算算法相关的教材等教学辅助资料较丰富,另外本课程的内容是最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其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还在发展过程中,新的资料也不断涌现,为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唯一指定教材,要求学生自己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包括相关的学术刊物。其中与Saber软件相关的部分,要求学生阅读其英文说明文件。

(三)作业

根据学生的听课情况不定期地留课堂和课外作业(包括小论文)。

(四)考试环节

学生的最后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1.听课情况:包括出席率、课堂提问等,所得成绩占总成绩的20%;

2.作业情况:包括课外作业、小论文,课堂考试等,所得成绩占总成绩的40%;

3.上机情况:包括操作的熟练程度、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等,成绩占4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1.先修课:高等数学,控制理论基础,电子电路相关知识。

2.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应用课。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王兵团,《计算方法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2] 林成森,《数值计算方法》,科学出版社,1998

[3] 熊光楞,《数字仿真算法与软件》,宇航出版社,1991

[4] Analogy Products 参考手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