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词典
东北方言词典(精华版)

Aāi[挨剋] āi kēi 受到指责、训斥。
[例]那家伙~多少次了,也没脸。
[挨梃] āi tìng 挨打,挨揍。
[例]“李老疙瘩不~,是不会那么老实的。
”[哀咕] āi gu 央告。
[例]“小白鞋怎么~,他就是不答应。
ài[爱小儿] ài xiǎor 贪便宜,图小利。
[例]那个姜老板是个土鳖财主,贪财~……Bbā[八杆子拨拉不着] bāgān??zi bō??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无联系。
[例]“好好念书,是正经,别成天弄那些~的事情。
”[八字没一撇] bāzì mé yī piě指事物尚无头绪。
[例]别听他瞎扯,那事~呢。
[叭叭的] bābā??de 说话侃快、脆生。
[例]那丫头说话~,就是做起事来糊涂。
[巴锔子] bājūzi 锔子。
[例]“青砖面的锅台,秫秸穿的锅盖,打了三个~的水缸……”(《回头草》,载《绿野》1981年第3期)[笆篱子] bālí??zi 监狱。
[例]“大前年,他躲劳工,藏在松木林子里,韩老六告了状,他被抓去蹲了三个月~,完了送到进寿当劳工。
”(《暴风骤雨》)[扒瞎] bāxiā撒谎。
[例]“二老歪,你寻思我~哪!”(《风雨月亮泡》),载《说唱艺术》1982年第1辑)bá[拔尖儿] bá jiānr (1)好胜,抢上。
[例]二丫头在姐们里最能~。
(2)居首位。
[例]他在班级里学习~了。
[拔犟眼子] bá jiàng yǎn??zi 脾气执拗;说极端的话。
[例]李二最能~,谁也犟不过他。
bǎ[把家虎儿] bǎ jiā hǔr 过日子俭朴,不乱花钱[例]赵大嫂真能过日子,是个~。
[] bǎ??ba 屎。
[例]别让孩子到处拉~。
bāi[掰扯] bāi??che 说话,讲道理。
[例]“杨大叔,让我把破沙发拉回家去,~~看到底是谁跟我过不去。
”(《北方曲艺》)1983年第3期)bái[白眼狼儿] bái yǎnr láng 指忘记别人情份或心意狠毒的人。
东北方言后缀“巴”的语义研究

东北方言后缀“巴”的语义研究-汉语言文学东北方言后缀“巴”的语义研究□李丹芷摘要:东北方言的后缀十分丰富,本文以东北方言后缀“巴”为研究对象,从《东北方言大词典》中收取带后缀“巴”的词语44个,对其进行语义研究和语法分析。
首先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意义,分析它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巴”的区别,然后分析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结构类型,最后进一步探讨东北方言后缀“巴”的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东北方言后缀巴在古代汉语中,“巴”是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巴食象。
”①《说文解字》:“巴,虫也,或曰食象也。
”②在普通话中,“巴”是一个有实义的词,在《新华词典》(2001版)中,它主要有以下几个义项:①盼望:朝~夜望。
②紧贴着或挨着:爬山虎~在墙上。
③粘住:粥~锅了。
④粘在别的物体上的东西:锅~。
⑤词尾,读轻声。
尾~、下~、嘴~。
从这些义项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古代汉语中,还是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巴”或者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如例①、②、③、④;或者是一些毫无意义的词,只作词尾,如例⑤。
在东北方言中,“巴”的意义基本虚化,和其他语素或词组合后,有着它独特的含义。
如在《东北方言大词典》中收录的以下词语③:从表1列举的词语中可以看出,“巴”在东北方言中的意义基本虚化了。
其中。
“巴望”中的“巴”还与现代汉语中的“盼望”意义相近,其他方言区也有这样的词,可见各个地区的方言词在相互流传使用。
除此以外,其余的词语都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去甚远。
在普通话中,有一些以“巴”作后缀的词语,如“泥巴”“锅巴”等,但是数量很少。
在东北方言中,以“巴”作后缀的词语有很多。
本文参照《东北方言大词典》,共收集带后缀“巴”的词语44个:鼻嘎巴扯巴撑巴抽巴踹巴垫巴嘎巴跟巴儿勾巴哈拉巴齁巴糊巴挤巴捡巴捡巴将将巴巴紧巴揪巴磕巴哭巴精拉巴赖赖巴巴力巴敛巴列列巴巴拿巴蔫巴拼巴撕巴撕撕巴巴馊巴涩巴瘫巴捂巴斜巴丫巴(儿)扬巴咂巴摘巴凿巴造巴乍巴儿乍巴乍巴支巴支支巴巴作为后缀的“巴”在意义上基本虚化,往往只具有语法意义,不具有词汇意义。
东北话词典

把式 bǎshi ①筋斗。②某一方面拥有专长的人员。 他原来是生产队里最棒的车~。
罢劲 bàjìn 费劲。 他做这项工作有点~。
罢园 bàyuán 一般指瓜园的瓜采摘完了。 这个瓜园昨天就~了。
罢咋 bàza ①反复踩踏。②不停地走动。 你~来~去,事儿办成了吗?
崩 bēng 骗。 李大妈在市场让人给~去100元钱。
崩坑儿 bēngkēngr 互相斗口取乐。 这几个人没事总在村口的榆树底下~。
叭叭儿的 bābārdi 指人说话流畅、明白。(含贬义) 你看他说话~,做事儿可就完了。
扒扯 bāche ①关注不该关注的事。②批评。 这事跟你没关系,你来~啥?老板把这个雇员狠狠地~了一顿。
扒啦 bāla 拨动。 你去到草堆里~~,看看手机是不是掉在那里了。
扒啦 pála 用筷子快速地把饭拨到嘴里。 他~了一碗饭就急忙上班去了。
抱蒙儿 bàomēngr 随便、盲目地。 我~买了一个西瓜,还真甜。
抱窝 bàowō 指母鸡孵蛋。 这只母鸡又~了。
报庙儿
暴 bào ①突然。②残酷。 那个人太缺德,终于摊上了~事儿。
暴病儿 bàobìngr 急病。 他本来挺好的,前几天突然得个~死了。
包铺儿 bāopūr 负责全部消费。 到这个饭店,你们随便吃,我~。
包屈 bāoqū 诉说委屈。 姐姐总~说妈妈护着弟弟。
苞米 bāomǐ 玉米。 他家的地种的全是~。
宝贝疙瘩 bǎobeigāda 最疼爱的孩子。 这孩子是他爸妈的~。
保不齐 bǎobùqí 说不定,不能保证。 这事儿~能不能成。
ánkēr 为讨好别人而说好听的话。 他这个人特贱,见到领导就说~。
般对 bāndui 般配。 这俩小青年儿还挺~的。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初稿)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绪论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多数方言的形成,是由于封闭、阻隔、交流不畅、语言发展不同步的原因。
每个地方的方言在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后都会有所变化,经济在变化,生活环境在变化,地方方言也会有所变化。
有的地方语音的变化比较大,比如吴方言,“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语音在近年来发生了更多变化,即使是没有受过专门语音训练的苏州人,也能较明显感受到苏州新老派方言发音的区别。
”东北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种,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这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十分吻合。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距比较小,普通人能够通过语调感受到区别。
人们可以比较容易通过语调判断出说话者是东北人。
30~40年代的老人与我们80年代后的年轻人用词上就有很大的差距。
一个纯粹的并且受普通话影响不大的南方老人,几乎是很难听懂东北的老年人所说的他们那个年代的东北方言;相反,如果听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后的人说话就会很容易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就是80年代后的年轻人已经把很多古老的比较生僻的地方方言中的日常生活用语自觉地排斥了。
不过语音方面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的认识的变化紧密联系着的。
”日常生活词汇的变化,在东北方言中最明显。
不同类的词汇变化是不同的,变化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东北方言的变化方式也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归纳:词语用法的扩大或缩小;意义的扩大或缩小;词语的消亡;新生的词;词义的转移。
随着东北俗文化的推广,东北小品频频出镜,这也让各个地方的人熟悉了东北方言。
但是很多人只是能从语调和句调中听出东北方言的特点,如果从历史经济学角度研究,东北方言的日常词汇经过了时代的变迁,变化尤其明显。
词汇的变化以60年代左右的人为一个过渡,他们既用三四十年代使用过的词,也掌握很多新生于八十年代以后的流行语,他们的词汇是一个新与旧的混合。
很多词已经逐渐消失,这些词大部分都是表现一些日常用品和具体实物的词语,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在不断更新换代,有些已经被淘汰,比如:巴锯子、电匣子、柪子等,这些事物的淘汰使得相应的词也随之消失。
东北方言后缀“巴”的语义研究

④ 粘在 别 的物 体 上 的 东 西 :锅 ~。
⑤词尾 ,读轻声。尾 ~ 、下 ~ 、 嘴 ~。
从 这 些 义 项 我 们 可 以看 出 , 无 论 是 在 古 代汉 语 中 ,还 是 在 现 代 汉 语 普 通 话 中 , “ 巴 ”或者是有实在 意义的词 ,如例 巴 ” 的意 义 基 本 虚 化 , 和 其 他语 素或 ① 、② 、③ 、④ ;或者是一些毫无意义的词 ,只作词尾 ,如例⑤ 。在东北方言中, “
● ●
蔫 巴
指植物或人没有精神
这朵花都蔫巴了,可能快死了。
● ●
以上所列举的 “ 斜巴”一词 中, “ 斜 ”的含义是 “ 不正” ,本身是中性词 ,不带有感情色彩;加上后缀 “ 巴”之后, 虽然也形容 “ 不 正”,但是感情色彩却发生了变 化,带有贬义 的色彩 ,表达说话者的一种 不满 的感情倾 向。如 : “ 你不认
在普通话 中,有一些 以 “巴”作后缀的词语 ,如 “ 泥 巴” “ 锅 巴”等,但是数量 很少 。在东北方言 中, 以 “ 巴”作后
缀 的词 语 有 很 多 。本 文 参 照 《 东北 方 言 大 词 典 》 ,共 收 集 带后 缀 “ 巴 ”的 词语 4 4 个:
鼻嘎 巴 扯巴 撑 巴 抽 巴 踹 巴 垫巴 嘎巴 跟 巴儿 勾巴 哈拉 巴 嗣巴 糊 巴 挤 巴 捡 巴捡 巴 将将 巴巴 紧巴 揪 巴 磕 巴 哭巴精 拉巴 赖赖 巴巴 力 巴 敛 巴 列列 巴巴 拿 巴 蔫巴 拼 巴 撕 巴 撕撕 巴巴 馊 巴 涩巴 瘫 巴 捂巴 斜 巴 丫巴 ( 儿)
“ 巴”的区别,然后分析 东北方言后缀 “ 巴”的结构类型 ,最后进一步探讨 东北方言后缀 “ 巴”的语义、语用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 :东北方言 后缀 巴
东北方言大全

东北方言大全
东北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包括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
份的方言。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东北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东北方言的一些基本特点和常用词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东北方言的语音比较浊,音调较为
平缓,有的地方甚至有些儿化音。
比如,“是”读作“是儿”,“吃饭”读作“吃饭儿”。
此外,东北方言的语音中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音变现象,比如“瓜子”读作“瓜子儿”,“鸡蛋”读作“鸡蛋儿”等。
其次,东北方言的词汇也十分丰富多样。
在东北方言中,有很多独特的词汇,
比如“嘎子”指的是小孩子,“蘑菇”指的是蘑菇,“扯淡”指的是胡说八道等等。
这些词汇在东北地区广泛使用,成为了当地人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再者,东北方言的语法结构也有其独特之处。
在东北方言中,有一些特殊的语
法现象,比如“我去了”读作“我去过了”,“我吃了饭”读作“我吃过饭了”等。
这些语法结构的变化使得东北方言在表达方式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总的来说,东北方言作为中国方言中的一支,具有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特点。
它承载着东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是东北人民的语言宝库。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东北方言,也希望东北方言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说“掐架”

说“掐架”作者:侯小英来源:《语文建设》2006年第08期2006年4月17日的《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系列文章中,有三篇标题用到“掐架”一词:《超女“粉丝”掐架》《掐架大观之替天行道》《掐架大观之哗众取宠》。
那么,什么是“掐架”?读者也许马上会反应到“吵架”“打架”之类的意思。
这似乎是一个可以“顾名思义”的并不深奥的词语。
但要准确地说出它的意思,似乎又不那么容易。
再查阅《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里边并未收录该词。
这样,就有两种可能:“掐架”是新词或是方言词。
果然,在几本方言词典中找到了“掐架”:《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中华书局1994年,5370页):打架;吵架;厮斗。
北京官话。
北京:说它好吧,有些大人为争它斗起来就像两只~的狗。
《哈尔滨方言词典》(李荣主编,尹世超编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13页):(鸡、狗等)互相争斗;打架。
《东北方言词典》(马思周、姜光辉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245页)(词目“掐”之释义⑨):(鸡、狗等用嘴)啄、咬。
院里两只公鸡正~架呢。
原来,“掐架”是北京、东北一带的方言词,是争斗、厮打的意思,而现在频频出现在网络、报刊上的“掐架”却有所不同。
在网络论坛、博客中,“掐架”已不是个新鲜词儿,尤其是今年3月份新浪博客的“白韩之争”,使“掐架”这一词语和这一行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
请看:(1)上网久了,面对网络掐架,少有人可以独善而不曾沾身其中。
(2002年7月30日)(2)掐架是论坛里最常见的一种“问候”方式。
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们藏在ID后面抽冷子伸黑脚、打白架。
(2006年6月11日)(3)在论坛上看人家掐架看得头昏。
不过,还别说,要火起来,找个人掐架确实需要。
人心态都这样,爱凑个热闹。
(2005年7月14日)网上的“掐架”,主要是指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的双方,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上(主要是各种论坛、博客),利用文字进行争论。
东北方言"贼"与普通话"很"之比较

品读东北方言“贼”与普通话“很”之比较盛丽春 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东北方言中的“贼”与普通话中的“很”作为程度副词,在语义特征、句法特征及语用功能等方面存在着异同。
通过不同层面的比较分析,可以加深对二者的认识,从而可以促进普通话与东北方言词汇之间的教学及研究。
关键词:贼;很;语义;句法;语用在现代汉语中,“很”是一个意义比较单一的程度副词,而在东北方言中,“贼”则是一个一词多义的词。
作为程度副词,东北方言中的“贼”与普通话中的“很”在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特征,同时也有很多差异。
我们知道,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东北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种次方言,因而东北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通过对东北方言中的“贼”与普通话中的“很”的异同比较,可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一、语义特征比较(一)词典释义《东北方言词典》(马思周、姜光辉)中对“贼”的释义为:①极:他的鼻子贼尖。
②狡猾:你心眼鬼,他比你还贼。
③脏东西:脚上扎了口,不打打,它不淌血,里头会圈住贼。
④敏锐:小白龙眼贼,离老远就知道。
⑤(溜)滑:玻璃瓶子太贼,拿也拿不住。
⑥不正常:这齿轮转得有点(发)贼,要出事吧。
⑦刺眼:灯泡亮得发贼。
《现代汉语词典》对“很”的释义为副词,表示程度非常高。
(二)比较1.相同点单从东北方言中的“贼”与普通话的“很”相比较而言,二者在语义上都有“程度非常高”之意义,即都为程度副词,表示“程度的加深”。
2.不同点(1)从以上的释义可以看出:“贼”在东北方言中有三种词性,即名词、形容词和副词。
“贼”除了具有“程度非常高”之义外,还有“名词”、“形容词”的词性,因而语义范围比“很”较为宽泛。
(2)在东北方言中,表示“程度加深”的副词还有很多,例如“精薄”的“精”、“稀烂”的“稀”、“溜滑”的“溜”等,而在这些程度副词中,“贼”作为东北方言词汇中的一个方言特征词,其意义比“很”、“非常”等词表达的意义要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方言词典Aāi[挨剋] āi kēi 受到指责、训斥。
[例]那家伙~多少次了,也没脸。
[挨梃] āi tìng 挨打,挨揍。
[例]“李老疙瘩不~,是不会那么老实的。
”[哀咕] āi gu 央告。
[例]“小白鞋怎么~,他就是不答应。
ài[爱小儿] ài xiǎor 贪便宜,图小利。
[例]那个姜老板是个土鳖财主,贪财~……Bbā[八杆子拨拉不着] bāgān·zi bō·la bù záo 互不相干,毫无联系。
[例]“好好念书,是正经,别成天弄那些~的事情。
”[八字没一撇] bāzì mé yī piě 指事物尚无头绪。
[例]别听他瞎扯,那事~呢。
[叭叭的] bābā·de 说话侃快、脆生。
[例]那丫头说话~,就是做起事来糊涂。
[巴锔子] bājūzi 锔子。
[例]“青砖面的锅台,秫秸穿的锅盖,打了三个~的水缸……”(《回头草》,载《绿野》1981年第3期)[笆篱子] bālí·zi 监狱。
[例]“大前年,他躲劳工,藏在松木林子里,韩老六告了状,他被抓去蹲了三个月~,完了送到进寿当劳工。
”(《暴风骤雨》)[扒瞎] bāxiā 撒谎。
[例]“二老歪,你寻思我~哪!”(《风雨月亮泡》),载《说唱艺术》1982年第1辑)bá[拔尖儿] bá jiānr (1)好胜,抢上。
[例]二丫头在姐们里最能~。
(2)居首位。
[例]他在班级里学习~了。
[拔犟眼子] bá jiàng yǎn·zi 脾气执拗;说极端的话。
[例]李二最能~,谁也犟不过他。
bǎ[把家虎儿] bǎ jiā hǔr 过日子俭朴,不乱花钱[例]赵大嫂真能过日子,是个~。
[] bǎ·ba 屎。
[例]别让孩子到处拉~。
bāi[掰扯] bāi·che 说话,讲道理。
[例]“杨大叔,让我把破沙发拉回家去,~~看到底是谁跟我过不去。
”(《北方曲艺》)1983年第3期)bái[白眼狼儿] bái yǎnr láng 指忘记别人情份或心意狠毒的人。
[例]那小子是个~,你可不能理他。
bǎi[摆儿摆儿的] bǎir bǎir·de 神气的样子。
[例]看人家~,挺有派儿。
bài[败家] bài jiā 挥霍浪费。
[例]那小子,纯是个~子。
[拜年嗑儿] bài nián kēr 恭维人的话。
[例]那家伙真会说,满嘴~。
bān[班儿对班儿] bānr duì bānr 指年岁和其他方面相仿的人。
[例]“那张大发是多好的孩子呀,从小和桃花~一块玩。
”(《愁女难嫁》,载《春风》1983年第1期)bǎn[板板正正] bǎn bǎn zhèng zhèng (1)行动不越轨。
[例]他干啥事都~。
(2)衣物规整。
[例]人家的衣服都是~的。
[板脚] bǎn jiǎo 因为鞋底太硬,脚在鞋子里面不舒服。
[例]这双鞋太~了。
走不上二里地他脚非磨起泡不可。
bàn[半拉架] bàn lǎ jià 技术不够熟练。
[例]“孙占江铁了心,一拍大腿说:‘沈风,我豁出这条命,跟你到外头闯荡,火里来,我火里去。
踢开头三脚,就有了~’。
”(《马加文集》⑤)[半拉克叽] bàn lǎ kē jī 不完整的东西;半完成的活计。
[例]那犁杖他弄个~,就不干了。
[半语子] bàn yǔ·zi 说话发音不清。
[例]这孩子是个~,说话一点不真亮。
bāng[帮狗吃食] bāng gǒu chī shí 帮助别人干坏事或说话偏向别人。
[例]应该坚持真理,主持正义,不要~。
bàng[棒槌] bàng chuí人参。
[例]“他挖过~,淘过砂金,也在冬天下夹子打猎。
”(《伐木人传》)bāo[包屈] bāo qū 委屈。
[例]被爹爹骂一顿,二丫很~。
[苞米] bāo mǐ 玉米。
[例]“他躺在~地头,仰脸看着天上的云彩。
”(《柳二爷和他的老花镜》,载《绿野》1983年第2、3期)bǎo[保靠] bǎo kào 有把握,可靠。
[例]“‘今年苗子不好,每穴应该多插几棵,这样~。
’老队长担心地说。
”(《目标》,载《辽宁文艺》1973年6月)bào[爆锅儿] bào guōr 做菜时,等油在锅里开了,再放上葱花儿等作料儿。
[例]还没~哪,先不要放菜。
[抱窝] bào wō 鸡孵蛋,引申为妇女生小孩儿。
[例]那娘们儿~了,不知是丫头还是小子。
bēi[背包捋伞] bēi bāo luō sǎn 形容携带的东西很多,且不整齐。
[例]“沿路上,步行的,推车的,~,携男抱女,西的西、东的东,轧面似的,可道都是人。
”(《老铁哥》,载《吉林民间文学》1982年第2期)bèi[被垛] bèi luò几床被垛在一起。
[例]“他看看~上的闪着红光的大花被……”(《洮河飞浪》)[备不住] bèi bú zhù猜测、预料。
[例]“他想:韩大棒子又玩什么花招?~烟土涨价,想加租吧?”(《暴风骤雨》)bén[奔儿楼巴相] bénr·lou bā xiàng 额头大得很难看。
[例]大老张难看死了,~的,一脸黑疙瘩。
bèn[笨笨咔咔] bèn·ben kā kā 说话不流利;手脚拙笨。
[例]“两个人说话~,一句话没完,把脖子、脸儿都卡红了……”(《草帽歌》,载《绿野》1982年第1期)bí[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 bí·zi bú shì bí·zi,liǎn bú shì liǎn 恼怒生气的样子。
[例]他气得~的!biāo[彪] biāo 由于理智不健全,说话办事不着边际。
[例]“我从小就是个大胆,不知什么是害怕,人家都说我~。
”(《为了幸福的明天》,载《白朗文集》)[彪乎乎] biāo hū hū 心眼少。
[例]那小子~的,啥事不敢干呢?biào[摽劲儿] biào jìnr (1)比赛,较量.[例]他俩~干了一上午,连袋烟都没抽。
(2)对着干。
[例]“‘兴风作浪,谁能和国家biào得起劲?’贺青不太相信地摇一摇头。
”(《洮河飞浪》)biē[憋屈] biē·qu 烦闷,心里不痛快。
[例]“他爹总没个笑模样,整天~着,不说话。
”(《对面炕》,载《东北文艺》1951年第3期)bié[别价] bié·jie 不要那样。
[例]“~,……我树不起来,人家社员背后都骂我,他们都拿我吓唬孩子。
”(《东北相声选集》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biě[瘪茄子] biě qié·zi 茄子因被霜打或日晒而呈现出来的蔫巴状。
引申为变得老实、蔫巴了。
[例]“刘爱富这回可~了,连声答应着,畏畏缩缩地出了院儿。
”(《代理队长》,载《辽宁文艺》1975年第6期)biè[别脚] biè jiǎo 交通不便。
[例]龙沼乡是个三不管的地方,太~。
bō[玻璃叶] bō·li yè 柞树叶。
[例]“三要有一个大个子,用千年~为人参姑娘遮太阳,不然人参姑娘会被晒病的。
”(《民间故事》)1983年创刊号)[饽饽] bō·bo 用面粉制作的食物。
[例]“春节,满族家家户户有包饺子、蒸~的习惯。
”(《同心饽饽》,载《七彩神火》)bú[不赖] bú·lài 不错,不坏。
[例]“老胡头说起来人也~,大伙都爱和他逗个笑话。
”(《竞赛中的片断》,载《辽宁文艺》1956年第1期)[不是物] bú shì wù(指人说)不好。
[例]那小子真~,净干坏事。
[不善] bú shàn 了不起,不寻常。
[例]“你知道,刘子章这家伙~哪。
拉出去一年多,就来攻城。
”(骆宾基,《边陲线上》,黑龙江出版社,1981年)[不断溜儿] bú duàn liùr 连续不断。
[例]“游行的队伍~一队接一队儿。
”(《大喜事儿》,载《辽宁文艺》1977年第1期)bǔ[鵏鸽子] bǔ gē·zi 鸽子。
[例]我家养了四只~,三只白的,一只灰的。
bù[不着调] bù zhāo diào (1)做事不认真。
[例]小胡干活~,得好好带一带。
(2)不务正业。
[例]“隔壁的二小子有些~,整天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一块鬼混,早晚要出事。
”(《洮河飞浪》)[不打锛儿] bù dǎ bènr 说话很流畅。
[例]“再说铁男他母亲为了老儿子真攒了不少钱,背着铁男,用什么买什么,要说花钱那真是连‘锛儿’都不打……”(《幸福属于谁》,载《辽宁群众文艺》1982年第6期)~[不得烟儿抽] bù děi yānr chōu 不得志,不受赏识。
[例]不象过去,他现在~了。
[不项楞] bù dīng lèng 不起作用。
[例]你也太~了,这么点事都没办法明白。
[不缕会儿] bù lǚ huìr 不在意。
[例]老师讲课的时候,你总~,所以你的学习成绩就不好。
[不开面儿] bù kāi miànr 不讲面子。
[例]“张希才一看这姑娘一点~,忙说:‘这可是你们老队长开的例啊!’”(《窦迎春》,载《辽宁文艺》1975年第5期)[不显山不露水儿] bù xiǎn shān bú lòu shuǐr 悄悄地,不显露出来。
[例]“一辈子忍气吞声,~地过日子。
”(《殷赵村疑案》,载《曲艺》1985年第9期)[不玩儿活儿] bù wánr huór 不干活儿。
[例]他也~呀,那么点地儿还侍弄不过来。
东北方言词典Ccāi[猜谜儿] cāi mèir 猜谜语;琢磨难题。
[例]他象~似的憋了一天,也没想明白。
cái[才刚儿] cái gāngr 方才。
[例]“老财迷听到声,忙一睁眼,供堂里静静的,心很后悔,~打个盹,神仙怪罪啦……”(《财神姑爷》,载《七彩神火》)cǎi[踩人肩膀头] cǎi rén jiān bàng tóu 为了自己的升迁而作践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