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方案
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模版(3篇)

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模版为了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管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落实安全管理的责任制,消除关键工序、关键部位、高危作业、起重机械、安全设施中的不安全因素,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依据___《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和建设部《___开展建筑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持久地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确保生产和施工双安全为中心,以施工现场为平台,以特种设备和高危作业为重点,以“反三违”行为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实现“本质安全”为目标,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力度,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工作机制;以两级安全管理网络的多种检查为主要手段,上下互动,强化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和治理;通过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最大限度的有效控制各类危险点、危险源,消除事故隐患,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保持临港工程开工以来的平稳态势,实现临港工程“六杜绝”的安全总体目标。
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原则1、隐患排查治理应以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常态工作机制为原则,应完善的基本制度有:1).各参建单位都必须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落实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
2).建立多层次的隐患排查工作制度,包括安保部和监理___的联合检查,项目部、分包单位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查,安全小分队检查、经常性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定期安全检查、综合性安全检查、季节性检查,等。
3).项目部应建立项目重大隐患登记备案制度,实施信息化管理。
4).项目部应建立重大隐患报告与评估制度,科学评估,准确定性,提高隐患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项目部应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分部分项工程工作计划,运用目标管理和计划管理有序治理隐患。
6).监理应建立重大隐患治理监控制度,强化隐患治理的过程控制,提高隐患治理的实效性。
2、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施工现场经常性安全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3.07•【字号】川安办[2012]21号•【施行日期】2012.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安办〔2012〕21号)各市(州)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省政府安委会各成员单位,中央在川和省属重点企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安委办〔2012〕1号)精神,切实抓好全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现将《四川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请各市(州)、省级相关部门、中央在川和省属重点企业要结合实际,分别制定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和本单位的贯彻实施方案,细化职责,积极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并于4月15日前将贯彻实施方案书面报送省安办。
联系人及电话:邓光友86936817,刘雯86931323传真:86937057,邮箱:**************二○一二年三月七日四川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安委办〔2012〕1号)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和改进各级政府和部门安全监管,建立全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打好全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攻坚战,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以“三深化”和“三推进”为重要抓手,创新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监管机制和监管手段,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促进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加大安全投入,主动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筑牢安全生产基础,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一、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隐患排查和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非常必要。
下面就来谈一谈如何建立一个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
1.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的目的(1)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建立有效制度体系。
(2)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提高整体安全水平。
(3)防范和化解安全事故,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2.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的主要内容(1)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明确职责,确保系统的实施。
(2)建立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职责。
(3)制定安全工作制度,规范各类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4)建立安全信誉档案,对安全事故处理和隐患查处采取双向管理。
(5)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6)建立风险评估和安全检测机制,全面排查隐患。
(7)建立事故报告机制,及时报告和处理安全事故。
(8)建立紧急预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9)建立安全宣传机制,加强安全知识普及。
3.实施方案为了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必须要有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包括具体的实施措施和考核制度。
(2)建立领导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的职责和义务。
(3)建立考评机制,对各类检查和排查工作进行评估。
(4)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
(5)制定隐患排查和治理的具体方法,建立现场管理机制。
(6)建立安全信息化系统,优化管理流程。
4.监督和评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实行完后,应及时进行评估和监督,以检查是否有效。
评估和监督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评估标准和流程,定期进行评估工作。
(2)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跟踪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隐患。
(3)定期进行管理能力评估和权威性审核。
隐患排查和整改实施方案

隐患排查和整改实施方案隐患排查和整改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防范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举措。
为了全面排查隐患,及时整改存在的安全问题,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隐患排查。
1.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制度。
制定隐患排查的时间节点、责任人及具体内容,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有措施可行。
2.全面排查隐患。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排查,包括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员工行为等方面,做到无死角排查。
3.分类整理隐患。
将排查出的隐患按照轻微、一般、严重等级进行分类整理,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
二、整改实施。
1.建立整改台账。
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及整改措施,并定期进行跟踪检查。
2.严格整改措施。
对于不同级别的隐患,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加强督促检查。
对整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和效果。
三、隐患排查和整改的保障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健全安全生产的管理体系,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
3.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进行改造或更新,确保生产设施的安全可靠。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全面排查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加强对整改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从而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全体员工能够严格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安全隐患问题也日益凸显,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加强各个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意义重大。
因此,建设一套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势在必行。
二、目标1.建立一个全面、多方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2.提高各个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3.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和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主要内容1.建立安全责任制度(1)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安全责任,形成从上到下、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
(2)设立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
2.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和方法(1)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标准》,明确安全标准和方法。
(2)建立安全隐患排查的流程和方法,包括明确检查的内容、检查的频率和方式等。
3.建设信息化平台(1)建立集中化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
(2)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各个领域的安全隐患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隐患。
4.加强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1)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2)组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安全隐患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5.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奖惩机制(1)对积极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和惩处。
6.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1)建立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机制,对各个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建立评估体系,定期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四、预期成果1.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形成纵向到位、横向互通的安全责任机制。
2.提升各个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的效果,减少安全事故和灾害的发生。
3.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增强公众对安全隐患的自我保护能力。
4.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检查和评估机制,加强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以公司为主体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
提高公司业本质安全水平及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公司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二、组织机构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快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公司成立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视情况安排):成员:任命××(姓名)为双重预防体系运行管理员,负责具体推进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
三、时间安排、工作方法及步骤1、编制实施方案、制度等×月×日--×月×日,成立领导小组机构成员及职责、编制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奖惩考核制度等。
2、员工培训和风险分级管控×月×日--×月×日,制定培训计划。
利用班前会、专题培训会等形式对员工开展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职责、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体系文件、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风险告知、隐患排查表使用等。
×月×日--×月×日,排查确定风险点。
组织发动各班组员工,全方位、全过程排查公司内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包括生产系统、设备设施、操作行为、环境条件、施工场所、基础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
×月×日--×月×日,危险源辨识分析。
针对每个风险点,从检查项目/作业内容、潜在危险、主要危害后果等方面进行辨识分析。
×月×日--×月×日,明确管控措施。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明确各风险点的主要管控措施。
×月×日--×月×日,确定风险等级及管控分级。
关于“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的实施及方案

关于平安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立的实施方案为实现平安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防范各类生产平安事故发生,根据公司的有关要求,经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任务目标〔一〕建立切合车间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辨识、评估平安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实施有效措施管控车间重点危险源和重大平安风险,明确风险点并实施标准化管控。
〔二〕结合厂级要求,在车间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做到“各级排查到位、及时治理消除、实现闭环管理〞。
〔三〕充分落实“一岗双责〞“管业务必须管平安〞“管生产必须管平安〞的要求,将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贯穿平安管理的各个环节。
〔四〕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标准现有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提升管理的有效性,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生产平安稳定顺行。
二、成立“双体系建立〞领导小组组长〔主要负责人〕:副组长〔分管负责人〕:组员:主要职责:研究构建车间两个体系,制定实施方案,开展两个体系宣贯和推进工作,监视检查指导各班组“双体系建立〞开展及落实情况。
三、责任分工1 主要负责人职责:主要负责人负责推动各专业工作组工作,组织制定体系建立方案,定期部署对体系建立工作情况进展调度、督导和考核。
2 分管负责人职责:分管负责人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管控过程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工作的监视管理。
3 平安管理部门职责:负责起草体系建立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协调和调度各工作组分工开展情况。
负责本管理制度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视检查。
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结果评审。
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视评估。
负责将体系建立工作纳入部门的平安生产责任制考核,4 各车间职责负责本部门区域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实定及更新,确保风险识别全面,定位准确,评价得当,控制措施有效。
负责将体系建立工作纳入本部门的平安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2024年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

2024年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
旨在全面加强对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
一、建立健全隐患排查体系。
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隐患排查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日常排查,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安全隐患。
二、加强隐患治理措施。
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隐患,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落实,确保治理效果可控、可行。
三、加强隐患排查技术装备。
要求各单位加强对隐患排查技术装备的更新与维护,提高排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排查工作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四、加强隐患排查宣传教育。
要求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安全隐患排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全员参与的隐患排查工作氛围。
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机制。
要求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机制,对排查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排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六、加强隐患排查信息共享和交流。
要求各单位加强隐患排查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隐患排查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分析,为排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七、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发展。
2024年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全面提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方案
根据公司《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物司【2012】12号)要求,为切实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总体规划、属地管理、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为抓手,以安全隐患动态监管为核心,以完善落实安全标准体系为支撑,以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为保障,逐步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二、目标任务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平台,按照“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的总体要求,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全过程管理,对重大隐患治理实行有效监管,实现安全隐患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2012年为试点年;2013年为全面推广普及年;2014年巩固提高年,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组织机构及责任主体
组织机构
项目办成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小组。
组长:边龙
副组长:赵新金
成员:王超项、张自峰、王兰、徐亮、韩海龙、刘学华、包少胜、张新远、钱绍文
四、工作内容
(一)摸清底数,实施分类分级监管。
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
根据项目办基本情况,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安全监管工作的相似性,对项目进行分类,对同一类型项目的安全状况进行安全等级评定。
确定监管范围,建立“按类分级、以级监管”的安全监管模式,在排查内容、治理标准、检查频次等方面实行差别化监管,提高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规范管理,制定隐患排查标准。
项目办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与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依据责任主体划分,按照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制定细化安全隐患排查标准,知道“查什么、怎么查”,知道“管什么、怎么管”,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上下互动,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系统。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系统,主要包括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系统、事故信息报送系统、安全隐患动态监管统计系
统等,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全过程记录和管理。
通过该系统,对自查自报隐患数据、日常检查数据、隐患整改和监管措施执行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重大安全隐患实施有效监管。
(四)强化监督,建立动态化的考核机制。
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总体部署和日常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各班组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体系。
严格考核和责任追究,对责任不落实、考核不达标的班组、个人给予通报;对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
五、工作步骤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主要分为建设试点、推广普及和巩固提高三个阶段:
(一)建设试点阶段(2012年4月至年底)
开展项目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试点建设,项目办要结合实际,制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完成试点建设任务。
(二)推广普及阶段(2013年)
借鉴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工作制度和标准,推广普及,建立分级、分层次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巩固提高阶段(2014年)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情况检查,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工作制度、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先进适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监管机制、监管手段的创新和发展,是突出预防为主、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监管、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的重要工作措施。
项目办要认清隐患排查工作的长期性、反复性和艰巨性,提高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根据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职责分工,指导和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要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成立相应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组织机构,落实专门机构具体承担体系建设任务。
(二)周密部署,稳步推进。
项目办要按照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集中力量开展工作。
要按照“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突出试点、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基层抓起,逐级扩大网络,扩大覆盖面,最终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三)完善标准,强化培训。
项目办要按照有关要求,结合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组织梳理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标准,为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提供技术标准支持。
进一步建立完善隐患排查、等级、监控、挂牌督办、整改、评价、销号、上报、统计、检查和考核等制度。
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的安全隐患排查
治理体系建设系列培训,重点对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管理办法、安全隐患排查标准、系统操作等进行全面培训。
加强培训检查督导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四)统筹兼顾,抓好“六个结合”。
1、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要与深入开展“打非”专项行动相结合。
加大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打击和治理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2、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要与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
把严重影响安全生产、有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隐患和问题,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坚决落实整改措施。
3、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要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相结合。
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为契机,全面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安全监管水平,提高自觉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主动性。
4、安全隐患排查体系建设要与加强安全监管“双基”建设和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5、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要与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相结合。
6、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要与年度考核奖惩相结合。
二○一二年六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