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剪辑.pdf
第三章(1)视听语言全文编辑修改

第三章 蒙太奇与长镜头
第一节 剪辑与蒙太奇
一 关于“剪辑”的含义
电影最初的剪辑,是因为技术方面的原因:胶片的 规格不可能是影片正好需要的长度。剪辑在英语国家 中统称为Film editing影片剪辑,德语中称为schnitt剪 辑,法国称为Montage蒙太奇,虽然都表现一个共同 的含义,即把两个胶片接起来,但英、德两国的含义 与法国的含义仍然存在一定区别。前者把剪辑看成是 技术性问题,英语中的editing的原形为edit,本意是 动词编辑、编纂,而德语schnitt的原意,也是动词切 割剪截裁。后者对于剪辑的理解则侧重于整体影片的 功能结构方面,因为montage出自于建筑学的术语: 结构。
爱森斯坦
爱森斯坦(1898~1948) 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 术理论家、教育家。 代表作品:《战舰波将 金号》《十月》
爱森斯坦对蒙太奇的认识
蒙太奇的作用不是简单的连接,而更重要的 作用在于蒙太奇的“冲突”和“对立”。蒙太 奇要达到“震撼”的作用才算是实现了自己的 作用,将强烈对比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强迫观 众接受某个观念,而这个观念要大于和不同于 这些镜头之间的简单组合。
A、淡出淡入——一个画面逐渐暗下去, 下—个画面逐渐亮起来。一般用作大的段落间 隔用。
B、叠化——上下两个画面有几秒钟时间 的重合,一般用来表现空间的转换和明显的时 间过渡。
C、翻页——第—个画面象翻书一样翻过去, 第二个画面随之显露出来。
D、划像——前一画面从一个方向退出面面, 第二个画面随之出现,开始另一段落。
普多夫金(1893——1953年) 前苏联著名导演,演员,理论家 主要作品:《母亲》《圣彼得堡的末日》
《成吉思汗的后代》等
普多夫金对蒙太奇的认识
视听语言与剪辑01

动画学院09图形图像
刘寒
前 言
什么是动画片-----动画片归属于电影本性 动画片制作技法---掌握软件技术、创新制作方法 关注其他学科相关领域---动画的学科复合性 蜻蜓的复眼------山口康南
第一部分 视听语言概述
视听语言(Audio-visual language)就是以影 像和声音为载体的传达人们意图和思想的表述 系统。 视听语言就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 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
1.3.2.1 假定性电影美学流派
假定性美学流派发展 梅里爱——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欧洲“先锋 派”电影运动——法国“新浪潮”——“新德 国电影运动”——电脑三维动画
影视艺术绝对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照相式反 映,而是需要遵循各门艺术所共有的规律。 影视艺术的方方面面,可以说都离不开假定性: 首先是影视时空的假定性;其次故事结构的假 定;再次影视作品中角色的假定。 影视的假定性,更表现在影视语言和影视手段 上的运用。
场景在菲尔德的书中成为“场面”,麦基书中成为“场景”。相对 而言,麦基的定义更自由,更宽泛,更适合动画片中视听语言的教 学,但是功能上,场面并没有在动画片中那样大的作用,只是符合 动画片的制作工艺特殊性。下设一个节拍的单位。
场面是你剧本中最最重要的因素。在场面里发 生某件事情。 场面是一个动作的特殊单位──是你讲故事的地 方。 剧本叙事的最小单位
蒸汽船威利
英文原名:Steamboat Willie 首映日期:1928年11月18日 发行品牌:Walt Disney Pictures 影片长度:8分钟 导演:Walt Disney、Ub Iwerks乌布·伊沃克斯 影片观看地址: /programs/view/VFhIJ_qOVBg
苏牧-电影视听语言15—剪辑A

第三章、电影艺术的剪辑思考题:①、选一段具有剪辑意识的电影剧本,谈如何理解剪辑应该体现在剧本阶段?②、剪辑主要包括哪些内容?③、何为剪接点?④、何为连接镜头?何为穿插镜头?⑤、何为假想轴线?何为真假反打?⑤、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应该注意做到哪些内容?⑥、何为蒙太奇句子?⑦、电影剪辑的步骤是什么?⑥、剪辑在电影中有何作用?⑦、创作中如何处理剪辑元素?我们知道:一部电影的完成包括三个阶段:剧本阶段,拍摄阶段,剪辑阶段。
A、剧本阶段:用文字描绘出的未来影片视、听形象的蓝图。
B、拍摄阶段:根据电影剧本拍摄出、录制出一系列影像和声音的素材。
C、剪辑阶段:将影像素材和声音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后,创造性地把它们组接成一部电影。
许多人讲“电影是剪接台上的艺术”,颇有道理。
若有过分夸大剪辑的作用之嫌,那么,我们可以把剪辑称之为“电影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最后一次再创作。
”一、电影剪辑的主要内容1、声带剪辑:将录制的大量的声音素材进行筛选后,按照影片总体构思的要求,将这些声音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接起来。
由于声音的录制方式的不同,声带剪辑的方式也不同。
①、先期录音的声带大都是比较完整的乐段或唱段。
故这种声带的剪辑是在影像的拍摄完毕之后,按照音乐的长短来剪辑影像。
②、同期录音的声带与影像是一致的、对形的,故这种声带的剪辑应该是声音与影像同时一起进行剪辑。
③、后期配音通常是在影像基本剪完确定之后,再来配制声音。
2、影像剪辑:将拍摄出来的大量影像素材进行筛选后,按照影片总体构思的要求,将这些影像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接起来。
影像剪辑是电影剪辑中的主要内容和最重要部分。
下面我们讲述的基本上都是影像剪辑的内容。
二、影像剪辑的几个术语1、剪接点:上个镜头与下个镜头中间的那个交接点。
好的剪接点能使前后的镜头衔接自然流畅。
寻找好的剪接点,是电影剪辑的主要内容之一。
(后面我们要具体讲如何接好前后两个镜头)2、光学技巧剪辑:通过光学印片方法和其它方法的特殊处理,连接前后两个镜头。
电影视听语言:第11节 剪辑

(3)运用特殊的光学效果
• 运用特殊的光学效果: 淡出淡入、叠化、划
• 淡出淡入——前一个镜头慢慢消失,后一个镜头慢慢 出现。
• 叠化——两个镜头之间有短暂的重合。 • 划——前一个镜头渐渐划去的同时,空着的位置上出
现下一个镜头。
(二)保持空间上的完整性
• 剪辑不可避免地割裂了空间的完整性 • 空间的完整性包括两方面:
(一)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
• 1.机械地保持动作的连续性 • 2.运用观众心理补偿实现时间的省略
(二)保持空间上的完整性: • 1.轴线原则 • 2.用全景表明空间关系 • 3.创造上下镜头在空间上明晰的因果关系
(一)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
• 电影的时间是被创造出来的
• 剪辑的任务 把事实上并不发生在一个连续时间内的镜头剪辑后
• 表现连续时空的剪辑是绝大部分影视作品最 基本的镜头组接方法。
• 在以连贯性叙事为目的的影片中,连续的时空( 时空关系清晰的叙事段落——时间看起来是连续的 ,空间看起来是同一且封闭的)是观众赖以理解影 视作品的基础。
• 表现连续的时空——即在剪辑时表现时间上的连 续性和空间上的同一封闭性。
连贯性剪辑的基本原则
(2)把镜头从主体身上暂时移开
流畅剪辑允许从一个拍摄角 度切入到另一个拍摄角度,只 要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时间 看起来就是连贯的。
实现连续时空中时间的省略是通过暗示动作发生
在银屏外完成的。
把镜头从主体身上暂时移开的方法:
• 在前一个镜头暗示下一个镜头将要出现的空间,然后 拍一个这个空间的空镜头,再让在第一个镜头里的主 人公入画。
• 连贯性剪辑规则不适用于非连贯性剪辑
【 建立两个概念 】
• 1.剪辑首先是关乎时空的,剪辑赋予了影视作品在时 空上的自由;
苏牧-电影视听语言19—剪辑E

镜头36、特写叠(升格)
镜子:镜子中,一双真丝制成的、鲜红的红舞鞋,象一簇燃烧的火焰在旋转。
焦距由实到虚。
淡出。
-完-
小芸的旁白:“妈妈今天真漂亮。妈妈穿的那件漂亮的毛衣,是爸爸生前送给她的……”
镜头33、小全小芸在台上弹琴。
小芸的旁白:“妈妈真的实现了她的诺言:她送给我一套练功服还有一双红舞鞋……”
叠。
十一、练功房 晨
镜头34、大全(叠)撒满金色阳光的练功房。优美的音乐声中,小芸独自一人身穿一身奶黄色的练功服在跳舞。她的脚上穿着一双红色的舞鞋。
《月光奏鸣曲》渐弱。舞蹈伴奏的音乐逐渐盖过了《月光奏鸣曲》。
叠。
四、练功房 上午
镜头11、全景(叠)太阳直射入屋内,地板上泛着刺眼的白光。单调的舞蹈伴奏音乐中,十几个女孩在跳舞。小芸在女孩中间跳舞。小芸穿着蓝黑色的练功服,和白色的练功鞋。
从镜头11到镜头17,一直用小芸的旁白贯穿。小芸的旁白:“这就是跳舞么?!这么多天了,我们跳的都是一个动作……我一点也不喜欢我们的练功服。它的颜色太深了。我也不喜欢我们的练功鞋。我和妈妈在商场看过红色的练功鞋。可是,它太贵了……妈妈说:要是我能在钢琴大赛上拿到名次,她就送我一身练功服,还有一双红舞鞋,就象电影《红菱艳》里的那双红舞鞋一样……”
③、用短镜头造成视觉刺激。
大量短镜头的组接,无疑是造成视觉刺激的重要手段。如:甲举起了一只枪向乙射击。现实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否则,甲就危险了。可是在电影中,聪明的制作者这一枪是绝对不能轻易地打出去的。他必须喧染一番,观众才会觉得真的打了一枪。如:枪的特写,乙的脸,甲的脸,丙的反应等等……然后才是“嘭!”地一声声响。
视听语言——剪辑总结

视听语言——剪辑剪辑的概念:影片拍摄完成后,依照剧情发展和结构的要求,将各个镜头的画面和声带,经过选择、整理和修剪,然后按照蒙太奇原理和最富于银幕效果的顺序组接起来,成为一部结构完整、内容连贯、含义明确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影片。
一、镜头组接剪辑技巧变格剪辑剪辑技法之一。
剪辑者为达到剧情的特殊需要,在组接画面素材的过程中对动作和时间空间所作的超乎常规的变格处理,造成对戏剧动作的强调、夸张和时间空间的放大或缩小。
是渲染情绪和气氛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直接影响影片的节奏。
变格方法有:1.摄影机以常规速度拍摄,但是导演和剪辑师为了突出渲染某一场戏的特殊气氛和戏剧效果,而用剪辑手段拉长或缩短某一事件或某一悬念的发生、发展直至结局的时间过程和空间距离,用以加强观众对所发生的事件的印象。
苏联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敖德萨阶梯”一场就是成功运用这一手段的典范;2.为了突出某一人物的情绪和动作的强度而在剪辑过程中剪掉某些动作过程。
如影片《蓝色的花》里伊汝相妞妞砍柴的戏,原素材人物对话间的停顿过长,剪辑根据画面伊汝抓柴、整柴、提柴、放柴几个步骤,只取伊汝抓柴放柴的动作,剪掉了动作的过程部分,使人物动作流畅,并表现出这场戏应有的情绪和节奏。
分剪剪辑技法之一。
将一个镜头剪成几段,分别在几个地方使用。
有时是因为所需要的画面素材不够,但已无法补拍,不得不把一个镜头分作几次使用;有时是有意重复使用某一镜头,以表现。
某一人物的情思和追忆;有时是为了强调某一画面所特有的象征性含义以发人深思;有时是为了造成首尾呼应,从而在艺术结构上给人以严谨而完整的感觉。
如果分别在几处使用的同样画面的镜头是按剧作结构和导演构思事先拍摄好的,则不属于分剪技法之列。
挖剪剪辑技法之一。
解决某个镜头内,在拍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遗憾和不足而采取类似医学上外科手术切除的办法,来抠掉诸如某一多余的表演过程、某一过长的停顿,以及由于摄影机运动过程中某一推拉摇移动作与演员表演配合不准等必须剔除的画面段落的技术措施。
电影视听语言10第三章剪辑

二、蒙太奇的分类
蒙太奇具有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据此,我们 可以把蒙太划分为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叙事 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
前一种是叙事手段,后两类主要用以表意。
(一)表现蒙太奇 :
表现蒙太奇是以镜头对列为基础,通过相 互对照、 冲击,从而产生单个镜头 本身所不具有的丰富涵义 ,以表达某种心理、思想、情感和情绪,其目的 在 于激发现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
《南征北战》 美《毕业生》
交叉蒙太奇可以说是平行蒙太奇的发展, 后者只要求多条线索之间情节统一、剧情 联系或主题一致,而前者则强调明显的因 果关系和同时性。两者常常先后使用,因 此许多人也统称为平行交叉蒙太奇。
2、隐喻蒙太奇
通过镜头的组接,将不同形象并列,使产 生比拟、象征、暗示的作用。 这种手法往 往将不同事物 之间某种相似的特征突现出 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其寓意和领略事 件的情绪色彩
《罗拉快跑》《末代皇帝》
影片《三毛从军记》中,导演总是把一群 鹅摇摇摆摆地走动的镜头,和三毛以及战 友们笨拙训练的场景剪接在一起,两者之 间形成了非常幽默喜剧的对应效果。如普 多夫金在《母亲》一 片中将工人示威游行 的镜头与春天冰河水解冻的镜头组接在一 起,用以比喻革命运动势不可挡。
《甜蜜的事业》抒情蒙太奇
(二)叙事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由美国电影大师格里菲斯等人 首创,是影视片中最常用的一种叙事方法, 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及逻辑因果关系来组 织镜头、场面和段落,旨在交代人物、展 现情节流程, 从而引导观众理解剧情。 分 为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
1、平行蒙太奇
世界电影诞生之初,是没有蒙太奇技巧的。 当时所谓的“电影”,都只是现实生活或 舞台剧的原始记录,一个场景用一个固定 视点的镜头拍摄下来、然后用机械的手段 连接在一起就算完成,而没有任何分镜头 的概念,以电影创始人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的电影最为典型。
视听语言-剪辑

5、两个镜头间的时间发生跳跃,但它是向前的有人称之为“闪前” 定为时间E。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闪前后不再返回原时间,这实际上 是正常使用“减法”而产生的大幅度向前跳跃,属于时间a,另一种 情况从自然叙述的过程看,它是人物预想中以后某个时间,可以是幻 觉,也可以是对想象中未来的描述,在后面该出现它的位置往往也不 再出现。 镜头甲→镜头丁→镜头乙—→镜头丙→(镜头丁)—→镜头戊— →…… 时间甲→时间丁→时间乙—→时间丙→(时间丁)—→时间戊— →…… 12:00’ 12:03’ 12:01’ 12:02’ (12:03’) 12:04’—→……
2、两个镜头间的时间是共时的,即第二个镜头表现的时间是第一个 镜头的再现,他们在同一时间点上同时发生,定为时间B。但是,如 果这两个镜头属于同一个场景,两个镜头的内容完全一样,他们的组 接便不存在意义,甚至会被认为是剪辑事故。所以第二个镜头即使内 容一样也必须变换机位,而使画面不相同。 镜头甲→镜头甲’→镜头乙—→镜头丙—→镜头丁—→镜头戊— →…… 时间甲→时间甲’→时间乙—→时间丙—→时间丁—→时间戊— →…… 12:00’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
视听语言之蒙太奇
关于剪辑的含义 电影最初的剪辑,是因为技术方面的原因:胶片的规格不可能是影片 正好需要的长度。剪辑在英语国家中统称为Film editing影片剪辑,德 语中称为schnitt剪辑,法国称为Montage蒙太奇,虽然都表现一个共 同的含义,即把两个胶片接起来,但英、德两国的含义与法国的含义 仍然存在一定区别。前者把剪辑看成是技术性问题,英语中的editing 的原形为edit,本意是动词编辑、编纂,而德语schnitt的原意,也是 动词切割剪截裁。后者对于剪辑的理解则侧重于整体影片的功能结构 方面,因为montage出自于建筑学的术语:结构。 最初的剪辑工作好像很简单,把导演要叙述的故事说明白就行了,但 是经过长期的探索之后,电影创作者开始意识到,把各种状态下拍摄 获得的胶片素材带换一个角度,把这一系列画面彼此有机的连接在一 起的作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此时,视听语言便诞生了。这种剪辑 方法,经常使剪辑出来的影片得到一种类似于1+1大于2的效果。也就 说,把不同的镜头组结在一起,会传达出新的含义,并且提供出一种 交流感情、思想、事实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