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含弹簧的物理模型专题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弹簧的物理模型

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试题占有相当的比重,高考命题者常以弹簧为载体设计出各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振动问题、功能问题等。几乎贯穿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

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者的亲睐。题目类型有: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与动量和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

1.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1)胡克定律:F =kx ,ΔF =k ·Δx

(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拉力。

例题1: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l 1;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 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C A .2121F F l l -- B .2121F F l l ++ C .2121F F l l +- D .21

21

F F l l -+

例题2:如图所示,两木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1和k 2,两弹簧分别连接A 、B ,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木块A ,直到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在此过程中A 和B 的重力势能共增加了

A .212221)(k k g m m ++

B .)

(2)(212221k k g m m ++

C .)()(212

1

2221k k k k g m m ++ D .22221)(k g m m ++1

2211)(k g m m m +

解析:取A 、B 以及它们之间的弹簧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则当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

力为零时,向上提A 的力F 恰好为:

F =(m 1+m 2)g

设这一过程中上面和下面的弹簧分别伸长x 1、x 2,由胡克定律得:

x 1=

121)(k g m m +,x 2=2

21

)(k g

m m +

故A 、B 增加的重力势能共为:

ΔE P =m 1g (x 1+x 2)+m 2gx 2=22221)(k g m m ++1

2

211)(k g m m m +

答案:D

【点评】计算上面弹簧的伸长量时,较多的同学会先计算原来的压缩量,然后计算后来的伸长量,再将两者相加,但不如上面解析中直接运用Δx =

k

F

∆进行计算更快捷方便。

2.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

(1)瞬时加速度问题(与轻绳、轻杆不同):一端固定、另一端接

有物体的弹簧,形变不会发生突变,弹力也不会发生突变。

(2)如图所示,将A 、B 下压后撤去外力,弹簧在恢复原长时刻B 与A 开始分离。

在弹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由于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有关,随着物体的运动,弹簧的长度随之改变。因此,在许多情况下,物体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分析清楚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定性知道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及大小变化情况,分成几个阶段,各段情况如何,相互关系是什么,等等。

例题3:一个弹簧秤放在水平地面上,Q 为与轻弹簧上端连在一起的秤盘,P 为一重物,已知P 的质量M =10.5 kg ,Q 的质

量m =1.5 kg ,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k =800 N/m ,系统处于静止,如右图所示,现给P 施加一个方向向上的力F ,使它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 s 时间内F 为变力,0.2s 以后F 为恒力,求力F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取g =10m/s 2)

分析:P 受到的外力有三个:重力M g 、向上的力F 及Q 对P 的支持力N ,由牛顿第二定律:

F +N -Mg =Ma

Q 受到的外力有也三个,重力mg 、向上的弹力kx 、P 对Q 的向下的压力N ,则

kx -N -mg =ma

(1)P 做匀加速运动,它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是恒力。其中重力Mg 为恒力,在上升过程中,弹簧压缩量x 逐渐减小,kx 逐渐减小,N 也逐渐减小,F 逐渐增大。题目说0.2s 以后F 为恒力,说明t =0.2s 的时刻,正是P 与Q 开始脱离接触的时刻,即临界点。

(2)t =0.2 s 的时刻,是Q 对P 的作用力N 恰好为零的时刻,此时刻P 与Q 具有相同的速度和加速度。因此此时刻弹簧并未恢复原长,也不能认为此时刻弹簧的弹力为零。 (3)当t =0的时刻,就是力F 最小的时刻,此时刻F 小=(M +m )a (a 为它们的加速度)。随后,由于弹簧的弹力逐渐变小,而P 与Q 的合力保持不变,因此力F 逐渐变大,至t =0.2 s 时刻,F 增至最大,此时刻F 大=M (g +a )。

以上三点中第(2)点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明确了P 与Q 脱离接触的瞬间情况,才能确定这0.2 s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从而求出加速度a ,其余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解:设开始时弹簧压缩量为x 1,t =0.2 s 时弹簧压缩量为x 2,物体P 的加速度为a ,则有 ()g m M kx +=1 ①

ma mg kx =-2 ②

2

212

1at x x =

- ③ 由①式,()k

g m M x +=

1=0.15m

解②③式,a =6m/s 2 .

在平衡位置拉力有最小值:F 小=(M +m )a =72 N P 、Q 分离时拉力达最大值,对P : F 大-M g =Ma

所以:F 大=M (g +a ) =168N

【点评】对于本例所述的物理过程,要特别注意的是:分离时刻m 1与m 2之间的弹力恰好减为零,下一时刻弹簧的弹力与秤盘的重力使秤盘产生的加速度将小于a ,故秤盘与重物分离。

3.与动量、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

与动量、能量相关的弹簧问题在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繁,而且常以计算题出现,在解析过程中以下两点结论的确应用非常重要:

(1)弹簧压缩和伸长的形变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

(2)弹簧连接两个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弹簧处于原长时两物体的相对速度最大,弹簧的形变量最大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例题4:如图所示,用轻弹簧将质量均为m =1 kg 的物块A 和B 连结起来,将它们固定在空中,弹簧处于原长状态,A 距地面的高度h 1=0.90 m 。同时释放两

物块,A 与地面碰撞后速度立即变为零,由于B 压缩弹簧后被反弹,使

A 刚好能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

B 物块换为质量为2m 的物块

C (图中未画出),仍将它与A 固定在空中且弹簧处于原长,从A 距地面的高度为h 2处同时释放,C 压缩弹簧被反弹后,也刚好能离开地面,

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 =100 N/m ,求h 2的大小。

解:设A 物块落地时,B 物块的速度为v 1,则有:

2

1

m v 12=mgh 1 设A 刚好离地时,弹簧的形变量为x ,对A 物块有: mg =kx

从A 落地后到A 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对于A 、B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有:

2

1

m v 12=mgx +ΔE p 将B 换成C 后,设A 落地时,C 的速度为v 2,则有:

2

1

·2m v 22=2mgh 2 从A 落地后到A 刚好离开地面的过程中,A 、C 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有:

2

1·2m v 22=2mgx +ΔE p 联立解得:h 2=0.50 m

【点评】由于高中物理对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不作要求,所以在高考中几次考查弹簧问题时都要用到上述结论(1)。

例题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钢板与直立轻弹簧的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在地上,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一个物块从钢板的正上方相距3x 0的A 处自由落下,打在钢板上并立刻与钢板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已知物块的质量也为m 时,它们恰能回到O 点;若物块的质量为2m ,仍从A 处自由落下,则物块与钢板回到O 点时还具有向上的速度.求物块向上运动所到达的最高点与O 点之间的距离。

【解析】设物块与钢板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v 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 3x 0=

2

1

m v 02 v 0=06gx 设质量为m 的物块与钢板碰撞后瞬间的速度为v 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 v 0=(m +m ) v 1 v 1=

2

106gx

设弹簧的压缩量为x 0时的弹性势能为E p ,对于物块和钢板碰撞后直至回到O 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E p +

2

1

×2m ×v 12=2mgx 0 设质量为2m 的物块与钢板碰撞后瞬间的速度为v 2,物块与钢板回到O 点时所具有的速度为v 3,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2m v 0=(2m +m )v 2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E p +

2

1×3m ×v 22=3mgx 0+21

×3m ×v 32

解得:v 3=0gx

当质量为2m 的物块与钢板一起回到O 点时,弹簧的弹力为零,物块与钢板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加速度为g ;一过O 点,钢板就会受到弹簧向下的拉力作用,加速度大于g ,由于物块与钢板不粘连,故在O 点处物块与钢板分离;分离后,物块以速度v 3开始竖直上抛,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

1

·2m v 32=2mgh 解得:h =20x

所以物块向上运动所到达的最高点与O 点之间的距离为

2

x . 【点评】

①物块与钢板碰撞的瞬间外力之和并不为零,但这一过程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故可近似看成动量守恒.

②两次下压至回到O 点的过程中,速度、路程并不相同,但弹性势能的改变(弹力做的功)

h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