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岩浆矿床
内生矿床--岩浆矿床概述(ppt 72页)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例如,在岩浆中最早结晶的金属矿物有: 自然铂(比重19~14), 钛铁矿(比重4.72), 铬铁矿比重4.3~4.6), 磁铁矿比重4.9~5.2),
与这些矿物同时或稍晚结晶的硅酸盐矿物有— 橄榄石(比重3.18~3.57), 辉石(比重3.38), 斜长石(比重2.63~2.76), 角闪石(比重3.1~3.3)。 石英(比重2.6)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7)岩浆矿床的矿石结构、构造特点: 常具浸染状、条带状、眼斑状、致密块状,
以及角砾状等矿石构造。矿石的结构十分特征而 复杂多样,大体有以下几大类:堆晶、填隙、自 形晶、嵌晶、链状晶、海绵陨铁和共结等反映岩 浆冷凝结晶或堆积作用的结构。 (8)岩浆矿床的矿产种类:
2.2 大地构造条件 从板块构造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种情况: 1.离散板块边界环境 (1)洋壳成矿:主要为块状硫化物矿床和豆荚状 铬铁矿矿床(与蛇绿岩套有关的矿床组合)(拉张 环境) (2)大陆热点成矿:主要为铂和铜镍硫化物矿床, 以及碳酸岩伴生的矿床。(地幔物质上涌处) (3)大陆裂谷成矿:斜长岩伴生的铁钛矿床、铜 镍硫化物矿床。 2.碰撞环境 (1)蛇绿岩杂岩伴生的豆荚状铬铁矿矿床。 (2)花岗岩类中的一部分含钨、锡稀有金属矿床 的形成可能和岩浆作用有关。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2.4 含矿基性、超基性岩体的一般特征 该类岩体形成前的岩浆有低粘度、高温
度和密度差异常大的特点,所以常常形成平面 延展较广的大岩盆、大岩床等层状、似层状侵 入体或岩被,有时亦为大岩墙。深部岩浆房和 侵位后的分异作用较发育,故形成结构复杂、 岩性变化大的层状岩系、科马提岩套和蛇绿岩 套,同时还有多次岩浆贯入。
《矿床学》课件-第三章_伟晶岩矿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伟晶岩矿床的分带
(4)内核: 位于伟晶岩体的中心部位,常由结晶粗大的石英和长石组成,或仅由
石英以及电气石、锂辉石等组成致密块状内核。有时亦可构成晶洞,可有 质量较好的水晶产出。
母面积宽达30平方㎡。锂辉石晶体长14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结构
又如,我国新疆发现重约60吨的绿柱石晶体,36.2吨的锂辉石以 及9吨的铯榴石晶体。
江苏北部东海县1958年挖到3.5吨的大水晶,83年又挖到3吨大水 晶。
因此平常人们指的“伟晶岩矿床”一般指的是“花岗质伟晶岩矿床”。 此外,变质过程和混合岩化过程中还可形成“变质伟晶岩矿床” 和 “混合岩化伟晶岩矿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二 伟晶岩矿床的特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1.结晶作用
即在伟晶岩和伟晶岩矿床形成的早期,挥发份逐渐增多,在挥发份的影 响下残余的熔浆保持为液体状态,构成所谓“花岗伟晶岩岩浆” 。当温度 下降质800℃时,长石、石英、云母等主要矿物便从伟晶岩浆中结晶析出, 构成伟晶岩脉的主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第三章 基性、超基性岩浆环境中的 岩浆矿床

第三章基性、超基性岩浆环境中的岩浆矿床人们很早就已认识和研究了一些产在岩浆岩体内部的金属和非金属矿床,有一定证据可以说明这些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本身、成矿作用与岩浆岩的形成作用有密切关系,称之为岩浆矿床。
后来还认识到各种类型岩浆中金属富集成矿的情况并不一样,在超基性、基性岩中的岩浆矿床最多也最有经济意义,某些偏碱性和碱性岩中也有岩浆矿床产出。
中酸性、酸性岩浆中所含金属则较少,岩浆阶段内不易发生显著聚集形成岩浆矿床。
岩浆矿床与相关岩浆岩之间存在有密切的空间和成因关系。
矿床常常产在岩体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岩体的底部、边部或岩体内某些岩相带间,矿体多受岩体内部岩相或构造界面控制。
岩浆矿床矿石的矿物组成与相关岩浆岩的矿物组成是相同的,常常仅在主要金属矿物的含量上及少数伴生矿物种类上有一定区别。
从矿化特征可以看出矿石矿物从分散到显著富集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组构特征。
某一种岩浆矿床经常产于某种特定类型的岩浆岩中,表现为岩浆成矿有一定的专属性。
例如,铬矿产于纯橄榄岩、橄榄岩中,钒钛磁铁矿产于辉长岩,斜长岩中,金刚石产在金伯利岩中等。
岩浆矿床中大多数矿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例如,金刚石据实验测定形成温度为1500℃,铬铁矿根据与它共生的橄榄石的熔化温度计算其共结温度约在1000℃,并已测得铬铁矿熔融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80°~ 1300℃的数据(卢焕章,1995)。
铜镍硫化物矿床由实验得知相对富硫化物的熔体形成并有硫化物结晶出来应在700 ~ 800℃上下,并延续到更低的温度。
岩浆矿床形成深度多数在地下几km到几十km,金刚石在一、二百千米以下形成。
岩浆矿床的成矿作用是在岩浆侵位、冷却结晶过程中发生的。
结晶分异作用既形成多种多样的岩浆岩,也是形成岩浆矿床最普遍而重要的一种作用。
岩浆中的金属和其它成矿组分可能在岩浆结晶早期即在主要造岩硅酸盐类矿物结晶之前先行结晶和聚集,也更可能保留在岩浆岩主体硅酸盐结晶后的晚期残余熔浆中聚集并结晶出来形成矿床。
岩浆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其特征

岩浆矿床的形成作用及其特征岩浆中有用组分析出、聚集和定位的过程称为岩浆成矿作用。
与岩浆矿床有关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成岩过程十分复杂,因此成矿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成矿作用的方式和特点,岩浆成矿作用主要可分为结晶分异成矿作用、残余熔融成矿作用和熔离成矿作用三类。
一、结晶分异成矿作用与岩浆分结矿床岩浆冷凝时,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各种矿物依次从中晶出,导致岩浆成分不断改变,岩浆成分的改变又促使某些组分的结晶,这种随结晶作用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之为结晶分异作用。
由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结矿床,又称岩浆分凝矿床。
当富含Cr、Pt等成矿元素的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侵入地壳适当部位后,由于温度缓慢下降而开始结晶。
随着温度下降,岩浆中的矿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晶出,首先,是硅酸盐矿物的晶出,温度区间约为1800℃~1200℃;暗色矿物的晶出顺序依次是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其中浅色矿物长石的结晶顺序是基性斜长石在前,酸性斜长石在后。
就镁铁-超镁铁质岩而言,最早结晶的金属矿物是自然铂、铬铁矿等,与它们同时或稍晚晶出的硅酸盐矿物有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等。
从岩浆中晶出的金属矿物和硅酸盐矿物,由于重力及对流作用的影响,比重大的矿物在岩浆中逐渐下沉,比重小的矿物在岩浆中相对上浮,于是岩浆发生了分异,矿物呈现相对的集中(图3-1)。
铬铁矿(比重为4.3~4.6)、自然铂(比重为14~19)等矿物因其比重较大,在镁铁-超镁铁质岩浆的底部聚集堆积,与比重较大的橄榄石(比重为3.18~3.57)、辉石(比重为 2.63~2.76)和斜长石(比重为3.1~3.6)等硅酸盐矿物一起构成铬铁矿或自然铂矿体。
由于金属矿物结晶时间大多早于硅酸盐。
或与早期硅酸盐同时晶出,矿床形成于岩浆结晶的早期阶段,所以通常将其称为早期岩浆矿床。
结晶分异作用早期形成的岩浆矿床主要为产于超镁铁质岩中的铬铁矿矿床。
由于结晶分异作用(如重力沉降)的影响,矿体常聚集在岩体的底部和边部,主要和纯橄榄岩、斜方辉橄岩岩相伴生。
矿床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和填空1.岩浆矿床:从地壳深部上升的各类岩浆,在冷凝过程中经过结晶分异作用、熔离作用和爆发作用等,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
由于这类矿床是在正岩浆期(从岩浆结晶作用开始到结晶作用的最后阶段)形成的,称正岩浆矿床。
2.伟晶岩/伟晶岩矿床:矿物结晶颗粒粗大的,具有一定内部构造特征的,常呈不规则岩墙、岩脉或凸镜状的地质体,称为伟晶岩。
当伟晶岩中的有用组份富集并达到工业要求时,即成为伟晶岩矿床3.热液矿床:各种成因的含矿气水热液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于各种有利的构造和岩石中,通过充填和交代等成矿作用方式而形成的有用矿物堆积体。
4.接触交代矿床/矽卡岩矿床:产于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类岩石(或其它钙镁质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通过含矿气水溶液交代作用形成,并与矽卡岩(钙铝−钙铁榴石系列,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在成因上和空间上存在联系的一类矿床。
5.低温热液矿床:指形成温度在200~50℃左右,形成深度大多在2km至地表范围内,矿体主要受各种断裂系统、角砾岩筒、层间破碎带等构造控制的热液矿床。
6.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指产于陆相火山岩系中或相邻岩石中,形成温度为<150~300℃,深度为地表到1~2km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热液的金、银(多金属)矿床7.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指产于碳酸盐岩(主要是白云岩)中的,受地层层位控制并具有显著后生特征的,以铅锌为主要矿产的一类矿床。
是世界铅锌矿产的主要来源之一。
8.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产于钙质、炭质沉积岩(碳酸盐岩/细碎屑岩)中的,金呈次显微-超显微的浸染状赋存于含金黄铁矿中的一类金矿床。
9.风化矿床: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和矿石,在大气、水、生物等营力的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改组,在原地或附近形成的质和量都能达到工业要求的有用矿物堆积体。
也称为风化壳矿床10.残积-坡积矿床:出露地表的岩石或矿床由于遭受风化作用,其中未被分解的重砂矿物或岩石碎屑残留在原地,或沿斜坡堆积起来形成的矿床,称为残积- 坡积矿床,也称碎屑矿床11.残余矿床:出露地表的岩石或矿床,由于遭受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其中易溶组分被地表水或地下水带走,而难溶组分在原地彼此相互作用,或单独从溶液中沉淀出稳定的新矿物,在原地或附近堆积起来所形成的矿床称为残余矿床12.淋积矿床:出露地表的岩石或矿床遭受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后,一些易溶组分被淋滤带到地下水面附近,由于介质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或通过与周围岩石发生交代作用,使有用物质沉淀出来而形成的矿床13.变质矿床:由内生作用和外生作用形成的岩石或矿床,在变质作用主要营力(热力、压力、时间和各种不同溶液)作用下,改造原矿床或产生新生矿床14.沉积矿床:当沉积物中有用物质富集达到工业要求时,便成沉积矿床。
第三章 岩浆矿床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古大陆板块边缘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成矿模式(据汤中立(1995)原图修改) Ⅰ-硅酸岩岩浆;Ⅱ-含矿(硫化物)硅酸岩岩浆;Ⅲ-富矿岩 浆;Ⅳ-矿浆;Ⅴ-接触交代矿化;Ⅵ-热液叠加矿化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3.1 结晶分异成矿作用与岩浆分结矿床
定义:矿物按顺序进行结晶,并在重力和动力
影响下发生分异和聚集的过程,称为结晶分异
作用。由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 结矿床。习惯上又按矿石矿物和造岩矿物之先 后关系进一步划分为早期岩浆矿床和晚期岩浆 矿床,前者是指矿石矿物早于造岩矿物形成,
后者反之。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1) 岩浆成矿作用发生在上地幔、地壳,乃至
地表的岩浆中,其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范围相当
大.例如金刚石形成的最佳温度是1200~1800℃
,压力多为6×109~7×109Pa,硫化物矿床形
成的温度是500~1100℃之间,而某些金属硫化
物的形成温度则为200~300℃,和火山熔岩流 有关的铁矿床和硫化物矿床则是形成于近地表 的压力和近千度的条件下。
岩浆矿床: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岩浆经过分
异、结晶等成矿作用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 集而形成的矿床。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2.岩浆矿床的特点
含硫化物中等的镁 铁质科马提岩岩浆 (MgO 8~30%)
矿床(3)岩浆矿床

图 克 拉 通 中 金 伯 利 岩 型 金 刚 石 矿 床 模 式 图
6-2
三、岩浆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
(一)大地构造条件及岩浆条件
岩浆成矿专属性:指岩浆岩与矿种间的对应关系,即一定的矿种仅与 一定的岩浆岩有关。岩浆岩的类型与大地构造背景有对应关系 1.大陆板块内部与热点、裂谷及深大断裂有关的岩浆岩和矿床 a 层状基性-超基性侵入体:铬铁矿矿床、PGE矿床、钒钛磁铁矿矿床 我国含钒钛磁铁矿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MgO<8%、m/f<2(超基 性相<3)、TiO2>2、ΣREE高(>100ppm)、LREE强烈富集。 b 金伯利岩及钾镁煌斑岩:金刚石矿床。 c (碱性)超基性岩-碱性基性岩-碱性岩-碳酸岩:磷灰石-磁铁矿矿床 Nb-Ta及REE矿床。 d 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多与基性火山岩伴生):Cu-Ni及PGE硫化物 矿床。
(二) 同化作用 岩浆上升过程的同化作用,对岩浆体系产生如下影响: (1)有用组分 含量; (2)挥发组分 分条件; (3)岩浆组分 变化; 岩浆的常量组分被改变,从而导致体系性质发生 围岩中挥发组分进入岩浆,改变岩浆体系的挥发 围岩中成矿物质进入岩浆体系,增加其有用组分
(4)氧逸度 岩浆体系氧逸度发生变化。
二、成矿作用及矿床分类
I 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及岩浆分结矿床 (一)概念
1. 结晶分异作用:在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不同矿物先后结晶和矿物比 重的差异导致岩浆中不同组分相互分离的作用.
2. 岩浆分结矿床: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使其中的有用组分富集而形 成的矿床。 岩浆分结矿床可再分为早期岩浆矿床和晚期岩浆矿床。 (1)早期岩浆矿床:有用矿物结晶早于硅酸岩矿物的岩浆分结矿床。 (2)晚期岩浆矿床:有用矿物结晶晚于硅酸岩矿物的岩浆分结矿床。
岩浆矿床的一般特征

一、岩浆矿床的一般特征;:1、成矿作用与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是典型的同生矿床。
2.、矿体主要产在岩浆岩母体岩内,只有少数矿体产在母岩临近的围岩中。
3、浸染状矿体与母岩一般呈渐变过渡关系;贯入式矿体则具清楚、明显的界线。
围岩蚀变一般不发育。
4、矿石的矿物组成与母岩的矿物组成基本相同,仅矿石中有用矿物相对富集。
5、多数岩浆矿床的成矿温度较高,形成的深度大。
二、早晚期岩浆矿床的区别(特点):1、早期:矿体形态产状:矿瘤、矿巢、凸镜状或似层状,位于岩体的底部或边部。
与围岩界线:不明显,呈渐变过渡。
矿石成分:与母岩基本一致,比重大,少挥发份。
矿石组构:自形晶-半自形晶结构、包含结构,浸染状构造为主。
主要矿种:部分铬铁矿矿床,金刚石矿床。
规模和工业价值较小。
2、晚期矿体形态产状:似层状,位于岩体的底部;贯入式矿体为脉状、透镜状。
与围岩界线:不明显, 呈渐变过渡; 贯入式矿体界线清楚。
矿石成分:与母岩基本一致,含挥发份矿物(铬云母、铬符山石、铬绿泥石等)。
矿石组构:海绵陨铁结构结构,块状、稠密浸染状构造。
主要矿种:铬铁矿、PGE矿床,V-Ti磁铁矿矿床,工业价值巨大。
三、岩浆爆发矿床的特点:矿体形态产状:筒状、管状,少数脉状;产出往往与深大断裂带有关,尤其是断裂交汇处。
与围岩界线:围岩破碎严重者不清楚,轻微破碎者较为清楚。
矿石成分:橄榄石、金云母、镁铝榴石、金刚石。
矿石组构:金刚石多为自形- 半自形晶结构,角砾状、浸染状构造。
主要矿种:金刚石。
四、岩浆熔离矿床的特点:矿体形态产状:似层状,位于岩体的底部;贯入式矿体为脉状、透镜状。
与围岩界线:不明显, 渐变过渡; 贯入式矿体界线清楚。
矿石成分:与母岩基本一致,硫化物含量高,含磷灰石和挥发份矿物。
矿石组构:海绵陨铁结构、固熔体分离结构;块状、浸染状构造。
主要矿种:Cu-Ni硫化物、PGE、磷灰石、Fe矿床,工业价值巨大。
五、伟晶岩分带特征:1、边缘带:主要由细粒长石和石英组成,厚度不大,仅为几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浆矿床形成的作用和分类
◆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及岩浆分结矿床 1.结晶分异作用:在岩浆冷凝过程中由于不同矿物先后结晶和 矿物比重的差异导致岩浆中不同组分相互分离 的作用。 2.岩浆分结矿床: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使其中的有用组分富 集而形成的矿床。 1)早期岩浆矿床:有用矿物结晶早于硅酸岩矿物的岩浆分 结矿床。 2)晚期岩浆矿床:有用矿物结晶晚于硅酸岩矿物的岩浆分 结矿床
工业意义:a、与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有关的金刚石矿 床; b、与科马提岩有关的硫化镍矿床; c、与安山岩类有关的铁矿床; d、与流纹质及粗面质火山岩有关的浮石矿床、 火山渣矿床和膨胀珍珠岩原料矿床;
金刚石矿床(岩浆爆发矿床)
金刚石矿床形成的条件: 大地构造条件: 大陆板块内部,分布于深大断裂附近;
第三章:岩浆矿床
一、岩浆矿床的概念、特点及工业意义 二、岩浆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 三、岩浆矿床形成的作用和分类 四、岩浆矿床的主要实例和类型
岩浆矿床的概念、特点及工业意义
◆概念
岩浆矿床:各类岩浆在地壳深处,经分异作用 (differentiation))和结晶作用(crystallization),使分散在岩 浆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
岩浆熔离作用: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一种均一的 岩浆分为互不混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融体的作用; 熔离矿床:经岩浆熔离作用使有用组分富集而形成的矿床;
斯卡埃加德含硫化物辉长岩熔离作用实验
岩浆熔离矿床特征 a、未经压滤作用的矿体多产于岩体底部及边部特定的 岩相带中,可见上悬矿体。矿体多呈似层状、层 状、凸镜状,与围岩呈渐变关系,可伴有蚀变。 矿石多见海绵陨铁结构,浸染状、稠密浸染状、 豆状等构造,块状者少。 b、贯入矿体产于岩体内部及岩体的围岩中,多呈脉 状及似层 状沿断裂及裂隙分布。矿体与围岩为突 变关系,可见蚀变,矿石多为块状构造。
早期岩浆矿床
◆矿床特征
1.矿体多产于岩体内的特定部位(下部、 底 部、边部),与特定岩相有关; 2.矿体多为等轴状、凸镜状及似层状; 3.矿体与围岩呈渐变关系,围岩无蚀变或 蚀变较弱; 4.有用矿物多为氧化物,一般为自形-半 自形结构及包含结构,矿石多具浸染状 及条带状构造;
◆ 成 矿 作 用 过 程
岩浆岩条件 பைடு நூலகம்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金刚石在这些
岩石中呈斑晶的形式存在; 成矿物理-碳的来源:上地幔中的无定型碳; 物理化学条件: 保存条件:
金刚石矿床形成的条件:
物理条件:高压(温度高于1200º C—1800º C;压力大于 35kb—60kb(120—200km)以上); 保存条件:减压和降温同时进行(地表温度低于1200º C; 1800º C时,压力大于15kb(50km))。 自然界中可满足形成金刚石的高压环境有地幔深部 (140km左右,)、超高压变质带、大的陨石坑。 有利于满足上述保存条件的地质作用是源自地幔深处 高挥发分岩浆的爆发作用;
参考文献
• 1、裴荣富,1995,中国矿床模式,地质出版社, 31-34、 63-66 、 111-113、 161-164 • 2、D.P.考克斯、D.A.辛格,1986(宋伯庆等人(1990)译),矿 床模式,地质出版社, 14-20,25-44、53 • 3、《中国矿床》编委会,1994 ,中国矿床(中册),地质出版 社,401-409上册40-42, 205-265、553-587 • 4、鲍佩声、王希斌,1997,富铝型豆荚状铬铁矿床的成矿模式, 地球学报,1997年第1期,25-37 • 5、F.索金斯,1984(曹开春等人(1987)译),金属矿床与板块 构造,地质出版社,171-178、 208-212 • 6 、 H.D.B. 威尔逊, 1966 (武汉地质学院矿床教研室( 1977 ) 译),岩浆矿床,地质出版社,1-75、 124-143、 182-192 • 7、邓燕华,1991,宝(玉)石矿床,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828
矿床特征
矿体呈岩筒状、岩墙 状及脉状,矿石多为 角砾状构造。
克拉通中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床模式图
金刚石矿床成矿模式图(据F.Hagger,1986)
1-低温八面体金刚石;2-中温立方八面体金刚石;3-高温立方体金刚石;4-炭 黑(无定型碳) K1,K2,K3-金伯利岩筒;L1-钾镁煌斑岩
思考如下问题:
早期岩浆矿床(铬铁矿)成矿作用过程图示
晚期岩浆矿床
◆矿床特征
1、未经压滤作用的矿体:
1)矿体产于岩体内部(多在下部)特定的岩相内。多呈条 带状、凸镜状及似层状。 2)矿体与围岩为渐变关系,围岩可伴有蚀变现象。 3)矿石的有用矿物多为他形粒状结构、海绵陨铁结构,浸 染状、稠密浸染状及块状构造。
2、贯入矿体:
◆特点:
1.成岩成矿时间;2.矿体产状特征;3.矿石与母岩矿物组成;4.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工业意义
1、重要的金属矿产:Cr、CuNi、Fe、PGE、REE、Nb、Ta 等。 2 、重要的非金属矿产:金刚石、石材、橄榄岩( MgO > 40% )、霞石正长岩 (霞石>20%, Na2O/K2O≈1个用于陶瓷, >2用 于玻璃)、浮石及火山渣、膨胀珍珠岩原料、铸石及岩 绵原料。
豆状构造
就(原)地岩浆熔离矿床的成矿作用图示
深部熔离成矿过程图示
岩浆爆发矿床及喷溢矿床 概念、特点及工业意义
岩浆爆发作用及喷溢作用: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猛烈(爆炸) 上升到地表及近地表的作用称为岩浆爆发作用,以 较宁静的方式溢出地表的作用称为岩浆喷溢作用。 岩浆爆发矿床:有用组分在深部结晶经爆发作用带到近地表或 在爆发过程中形成的矿床。 岩浆喷溢矿床:在深部分异出来的有用组分经喷溢作用带到地 表或在地表附近形成的矿床。 矿床特征:a、矿体产于火山岩及次火山岩中, b、矿体形状多为筒状、脉状、层状及凸镜状, c、矿石多为角砾状、气孔状、绳状及块状等构 造。
贯入矿体:经压滤作用后的富矿熔浆或矿浆冷凝结晶形成的矿体。
岩浆结晶矿床的几种常见类型
1、与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铬铁矿矿床、钒钛磁铁矿 矿床、PGE 矿床--稳定大陆内部裂谷或板块边缘环境; 2、与蛇绿岩套中镁质超基性岩有关的(豆荚状或称阿尔卑 斯型)铬 铁矿矿床(?)--古板块缝合带环境;
岩浆熔离矿床 概念及工业意义
1、何谓岩浆分结矿床?如何区分早期岩浆矿床和晚期岩 浆矿床? 2、何谓岩浆熔离矿床?常见相关矿种有哪些?矿床有何 特征? 3、贯入矿体是如何形成的?有何鉴定特征?常可见于哪 些类型的矿床中? 4、何谓岩浆成矿专属性?铬铁矿、钒钛磁铁矿、铜镍硫 化物及金刚石等矿床各产于何种大地构造环境?相关岩 体及岩性有何特征? 5、岩浆挥发组分及同化作用对岩浆成矿有何影响? 6、岩浆矿床一般具有些特征?
1)矿体呈脉状及凸镜状产于岩体内部或接触带附近的围 岩中,受断裂及裂隙控制。 2)矿体与围岩呈突变接触,围岩常有蚀变。 3)矿石多具块状或稠密浸染状构造,矿石矿物可较自形。
海绵陨铁结构
◆ 成 矿 作 用 过 程
晚期岩浆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图示 压滤作用:在应力作用下,富矿熔浆从结晶的硅酸岩矿物间被挤 出并贯入裂隙中去的作用。
岩浆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
◆岩浆岩条件 1.基性超基性岩; 2.金伯利岩(钾镁黄斑岩); 3.碱性岩-碳酸盐杂岩;
◆大地构造条件
1.俯冲带及板块缝合线(造山带);
2.大陆裂谷;
3.板块内部或边缘的深大断裂带; ◆同化作用-促进岩浆分异 ◆挥发组分作用-成矿元素搬运富集的重要载体(矿化剂) ◆岩浆的多期多阶段侵入-多期成矿作用的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