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矿床

合集下载

岩浆矿床

岩浆矿床

岛 弧
洋 岛
洋 中 脊
裂 谷
岩浆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 在岩浆分异晚期形成的残余岩浆(矿浆)受构造应力作用,可沿着已凝固的母岩 或围岩的裂隙贯入形成贯入式矿体。
古大陆板块边缘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模式(据汤中立(1995)原图修改)
Ⅰ-硅酸岩岩浆;Ⅱ-含矿(硫化物)硅酸岩岩浆;Ⅲ-富矿岩浆;Ⅳ-矿浆;Ⅴ-接触交代矿化;Ⅵ-热也叠加矿化
1.成矿时间
成矿作用与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是在 同一地球化学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即岩浆矿床的形成 过程和母岩岩体的冷凝结晶过程在时间上是大体一致 的。属于同生矿床
岩浆矿床的 矿体与矿石
层状铬铁矿
2.成矿空间
矿体产于岩浆岩母岩体内,矿体是岩体的一个组
成部分,是岩体中的一个特殊部分,有时整个岩体就 是矿体。 从宏观的角度看,矿体与母岩围岩的空间分布范 围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找寻岩浆矿床,首先就要寻找
辉橄榄岩杂岩带;4-堆积成因的铬铁矿矿体(浸染状);豆荚状矿体(①不 整合;②次整合;③整合);6-页理及剪切方向
岩浆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
通常,在超基性岩中,含Cr高的超基性岩有利于铬
铁矿的形成;含Fe高的超基性岩有利于磁铁矿的形成。 角砾云母橄榄岩中Mg高则有利于金刚石的形成。 总的趋势是:两个极端(超基性岩与酸性岩)岩浆 岩的成矿专属性明显,中间(过渡性)的岩石(中性岩) 则不明显。
岩浆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岩浆条件
⑵岩浆的分异程度
一般说来,岩浆在演化冷凝结晶过程中,分异得越好,矿体就越大、 越富。例如,四川的力马河Cu-Ni硫化物矿床中,岩浆岩母岩分异完好, 自上而下可分为中性→基性→超基性,因此与其母岩岩体的规模相比起 来矿体的规模也大)。

岩浆矿床

岩浆矿床

岩浆矿床在岩浆的分异和结晶过程中,有用组分富集形成的矿床。

按照成矿方式,分为:由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岩浆分凝矿床(如铬铁矿矿床),由岩浆熔离作用形成的岩浆熔离矿床(如铜、镍硫化物矿床),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岩浆喷溢矿床(如铁矿床和玄武岩矿床)等。

岩浆矿床中的成矿物质通常是岩浆本身含有的造岩矿物或副矿物经高度富集而成,因此岩浆矿床基本产在岩浆岩体内,矿物成分较简单,矿石结构构造也与岩浆岩相似,矿体常产在岩体的边部或底部,但也有沿裂隙充填的由块状矿石组成的富矿脉。

一、岩浆矿床的概念岩浆矿床是指岩浆经分异作用使其中的有用组分富集而形成的矿床。

岩浆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部分来自地壳。

成矿物质是岩浆的组成部分,由岩浆携带运移的。

岩浆矿床成矿的介质是岩浆,主要发生在岩浆完全固结之前的冷凝结晶过程中,不包括岩浆气液的成矿作用。

成矿作用主要是岩浆分异作用和冷凝结晶作用,一些非金属矿床,如浮石及火山渣、膨胀珍珠岩原料等矿床就是由岩浆爆发、喷溢和快速冷凝形成的。

岩浆矿床主要形成于地壳深处,但也可形成于近地表或地表。

二、岩浆矿床的特点岩浆矿床一般具有如下特征:1、绝大多数矿体产于岩浆岩中,岩浆岩既是母岩也多是矿体的围岩。

2、矿床是在岩浆固结成岩的过程中形成的,即矿体与岩浆岩是同时或近同时形成的。

因此,除个别贯入矿体外绝大多数岩浆矿床属同生矿床。

3、由于岩浆分异不可能进行的完全彻底,矿体与围岩多呈渐变过渡关系(贯入矿体例外);矿石与母(围)岩石矿物组合常具一致性,即矿石中的矿石矿物常是岩浆岩的副矿物,而母岩的主矿物常是矿石中的脉石矿物。

4、矿体围岩蚀变一般不发育或蚀变较微弱。

5、成矿温度高,多在1200-1500ºC,硫化物多在1100-500ºC。

三、岩浆矿床的工业意义与岩浆矿床有关的重要金属矿产主要是铬、铜、镍、钴、铁、钒、钛、铂族元素及铌、钽等稀有元素等。

与岩浆矿床有关的重要非金属矿产主要是金刚石、石材、橄榄岩(MgO>40%)、霞石正长岩(霞石>20%,Na2O/K2O≈1者用作陶瓷原料,>2用作玻璃原料)、浮石及火山渣、膨胀珍珠岩原料、铸石及石绵原料等。

矿床学 名词解释

矿床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二章岩浆矿床岩浆矿床(正岩浆矿床):指岩浆在分异、结晶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在成因上主要与来自地幔的基性、超基性岩和部分碱性岩有密切联系。

岩浆成矿作用: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通过各种分异结晶作用致使成矿元素富集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矿床的作用,称为岩浆成矿作用;又分为三类:结晶分异作用、熔离作用和残余熔融作用。

结晶分异作用:指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不同成分矿物先后分别结晶,并导致成矿物质富集的作用。

由这类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结(凝)矿床。

在岩浆分异演化早期由岩浆分异形成的矿床称之早期岩浆矿床。

岩浆熔离作用: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当物理化学变化时,一种岩浆分离成二种或二种以上互不混熔的熔融体的作用称为岩浆熔离作用。

如果熔离出一种金属硫化物或氧化物的溶体,这种熔体称为“矿浆”,由矿浆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熔离矿床;Cu-Ni硫化物矿床最为典型。

残余熔融作用:岩浆中有些成矿物质在部分矿化剂,如H2O、CO2以及碱金属的影响下,使其结晶温度降低,因而在各种硅酸盐矿物结晶过程中,以及在局部熔离作用下,逐渐在岩体的内部形成成矿物质较富的残余含矿熔体或矿浆的作用,称残余熔融作用,所形成的矿床称晚期岩浆矿床。

第三章热液矿床热液矿床:又称气化——热液矿床,指由含矿流体或成矿溶液(包括气相、液相、超临界流体)与围岩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后生矿床称为热液矿床。

热液成矿作用:由流体作用而形成矿床的过程称热液成矿作用。

热液成矿作用的方式:充填作用和交代作用充填作用:成矿溶液在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围岩中流动时,因物理化学条件改变,使溶液中的成矿物质沉淀在各种裂隙和空隙中形成矿床的过程叫充填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床叫充填矿床。

交代作用:当流体在岩石中运动时,由于物理化学条件改变,致使岩石与流体发生水岩反应,使围岩中原来的某些矿物消失,而产生新的矿物组合,这种作用称交代作用,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之为交代矿床。

岩浆矿床

岩浆矿床


岩浆侵入地壳适当部位后,随着温度下降,岩浆中的矿物按 照一定的顺序晶出。对硅酸盐矿物的晶出而言,暗色矿物的晶 出顺序依次是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浅色矿物长石的结晶顺序是基性斜长石在前,酸性斜长石在后。
1. 有用矿物早于硅酸盐矿物或在硅酸盐矿物结晶早期晶出——早期岩浆 矿床
岩浆矿床
一、岩浆矿床概述 二、岩浆矿床的形成条件
三、岩浆矿床的形成作用
四、岩浆矿床的成因类型


一、岩浆矿床概述
在地壳深处的各类岩浆,通过分异作用与结晶作用,使分散在岩浆中 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矿床。。
• (一)岩浆矿床的概念
• (二)岩浆矿床的特点
1. 成矿作用与成岩作用(母岩体冷凝结晶)基本是同时形成。 • 2.矿床主要和基性岩、超基性岩(如纯橄榄岩、橄榄岩、辉岩、苏长 岩、辉长岩以及斜长岩等)有成因联系。少数岩浆矿床与碱性岩或酸性岩有 关。 • 3. 矿体多数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豆荚状等产于岩浆岩体 内,含矿围岩即为母岩;少数情况下矿体呈脉状、网脉状进入母岩之外的 围岩中。矿体和围岩之间一般为渐变或迅速渐变关系,只有贯入式岩浆矿 床的矿体和围岩界线清楚。。 • 4. 矿石的矿物组成与母岩的矿物组成基本相同 ,仅矿石中矿 石矿物相对富集 ( 如铬尖晶石达 15 % ,Cr2O3 含量达10%以上时,构成铬铁矿 矿体)。主要矿石的矿物有:铬铁矿.铂族金属矿物.钒.钛磁铁矿.铜镍硫化物等; 脉石矿物主要有: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等 •
2) 地台区
主要是一些巨大的层状超基性~基性杂岩体,如南非阿扎 尼亚的布什维尔德,加拿大的肖德贝里、美国的斯提尔沃特等层 状侵入岩体。津巴布韦大岩墙,分别产有铬铁矿、铜镍矿物以及 钒钛磁铁矿矿床,工业意义十分巨大。

矿床成因与地质构造背景关联性分析

矿床成因与地质构造背景关联性分析

矿床成因与地质构造背景关联性分析矿床成因是矿床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而地质构造背景则指的是地壳演化过程中的构造活动。

矿床成因与地质构造背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

地质构造背景对矿床成因影响深远,不同的构造背景会直接决定矿床的类型、规模和分布。

一、构造背景与岩浆型矿床的关系岩浆型矿床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矿床,构造背景对其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

例如,板块边缘的造山带构造背景下,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型矿床如斑岩铜矿、火山喷发岩铜矿等就相对丰富。

此外,在岩浆运动后的构造背景下,由于岩浆岩的侵位,形成了矿床,如花岗岩型锡矿、花岗岩型铜矿等。

二、构造背景与沉积型矿床的关系沉积型矿床是在地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矿床,构造背景对其形成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古隆起过程中,构造背景下的河道和海湾相互转换,就会形成丰富的河流型沉积矿床,如砾石型金矿、砂矿等。

此外,构造背景下的断层和裂隙也为成矿提供了赋存条件,使得一些金属矿床,如层控型铜矿、构造型铅锌矿等得以形成。

三、构造背景与变质型矿床的关系变质型矿床是在深部岩石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矿床,构造背景对其形成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造山带的构造背景下,板块碰撞所引起的高温高压作用,会促使岩石中的矿物经历变质,形成矿床,如变质型金矿、变质型铬铁矿等。

此外,变质反应还可以激发出矿物的浓集作用,使得一些矿床规模得以扩大。

综上所述,矿床成因与地质构造背景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不同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矿床类型不同。

地质构造背景决定了地球内部的岩浆、地表的沉积和深部变质等过程,而这些过程又是矿床形成的基础。

因此,研究矿床成因与地质构造背景的关联性,对于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矿床成因与地质构造背景的关联性研究还可以为资源勘探提供重要的指导。

通过对地壳构造背景和地球演化历史的研究,可以预测不同类型矿床分布和成矿规律,为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矿床成因与地质构造背景的关联性分析还可以为矿产资源评价和矿产资源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合理利用地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岩浆矿床

第三章  岩浆矿床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古大陆板块边缘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成矿模式(据汤中立(1995)原图修改) Ⅰ-硅酸岩岩浆;Ⅱ-含矿(硫化物)硅酸岩岩浆;Ⅲ-富矿岩 浆;Ⅳ-矿浆;Ⅴ-接触交代矿化;Ⅵ-热液叠加矿化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3.1 结晶分异成矿作用与岩浆分结矿床
定义:矿物按顺序进行结晶,并在重力和动力
影响下发生分异和聚集的过程,称为结晶分异
作用。由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 结矿床。习惯上又按矿石矿物和造岩矿物之先 后关系进一步划分为早期岩浆矿床和晚期岩浆 矿床,前者是指矿石矿物早于造岩矿物形成,
后者反之。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1) 岩浆成矿作用发生在上地幔、地壳,乃至
地表的岩浆中,其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范围相当
大.例如金刚石形成的最佳温度是1200~1800℃
,压力多为6×109~7×109Pa,硫化物矿床形
成的温度是500~1100℃之间,而某些金属硫化
物的形成温度则为200~300℃,和火山熔岩流 有关的铁矿床和硫化物矿床则是形成于近地表 的压力和近千度的条件下。
岩浆矿床: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岩浆经过分
异、结晶等成矿作用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 集而形成的矿床。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您现在的位置:第三章 岩浆矿床 矿床学 (Ore Deposit Geology)
2.岩浆矿床的特点
含硫化物中等的镁 铁质科马提岩岩浆 (MgO 8~30%)

岩浆矿床的一般特征

岩浆矿床的一般特征

一、岩浆矿床的一般特征;:1、成矿作用与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是典型的同生矿床。

2.、矿体主要产在岩浆岩母体岩内,只有少数矿体产在母岩临近的围岩中。

3、浸染状矿体与母岩一般呈渐变过渡关系;贯入式矿体则具清楚、明显的界线。

围岩蚀变一般不发育。

4、矿石的矿物组成与母岩的矿物组成基本相同,仅矿石中有用矿物相对富集。

5、多数岩浆矿床的成矿温度较高,形成的深度大。

二、早晚期岩浆矿床的区别(特点):1、早期:矿体形态产状:矿瘤、矿巢、凸镜状或似层状,位于岩体的底部或边部。

与围岩界线:不明显,呈渐变过渡。

矿石成分:与母岩基本一致,比重大,少挥发份。

矿石组构:自形晶-半自形晶结构、包含结构,浸染状构造为主。

主要矿种:部分铬铁矿矿床,金刚石矿床。

规模和工业价值较小。

2、晚期矿体形态产状:似层状,位于岩体的底部;贯入式矿体为脉状、透镜状。

与围岩界线:不明显, 呈渐变过渡; 贯入式矿体界线清楚。

矿石成分:与母岩基本一致,含挥发份矿物(铬云母、铬符山石、铬绿泥石等)。

矿石组构:海绵陨铁结构结构,块状、稠密浸染状构造。

主要矿种:铬铁矿、PGE矿床,V-Ti磁铁矿矿床,工业价值巨大。

三、岩浆爆发矿床的特点:矿体形态产状:筒状、管状,少数脉状;产出往往与深大断裂带有关,尤其是断裂交汇处。

与围岩界线:围岩破碎严重者不清楚,轻微破碎者较为清楚。

矿石成分:橄榄石、金云母、镁铝榴石、金刚石。

矿石组构:金刚石多为自形- 半自形晶结构,角砾状、浸染状构造。

主要矿种:金刚石。

四、岩浆熔离矿床的特点:矿体形态产状:似层状,位于岩体的底部;贯入式矿体为脉状、透镜状。

与围岩界线:不明显, 渐变过渡; 贯入式矿体界线清楚。

矿石成分:与母岩基本一致,硫化物含量高,含磷灰石和挥发份矿物。

矿石组构:海绵陨铁结构、固熔体分离结构;块状、浸染状构造。

主要矿种:Cu-Ni硫化物、PGE、磷灰石、Fe矿床,工业价值巨大。

五、伟晶岩分带特征:1、边缘带:主要由细粒长石和石英组成,厚度不大,仅为几厘米。

第四章岩浆矿床

第四章岩浆矿床
经过岩浆作用(如分异作用和结晶作用 等),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集 而形成的矿床。
• 2.正岩浆矿床(Orthomagmatic Deposit): • 由于岩浆矿床是在正岩浆期形成的,
故又称正岩浆矿床。
3.岩浆矿床的总特点
• ①时间上,成矿作用和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 时进行的,少数岩浆矿床的成矿作用可以延续 到较晚时间,但大体上不超出总的岩浆活动期。
中,成矿金属元素与其化合形成易溶化合物,降低了
自身的结晶温度,并在岩浆熔融体中残存下来,在主
要的硅酸盐矿物结晶之后,从晶间的残浆中结晶出来,
充填于早期结晶的硅酸盐矿物颗粒之间。如果受到外
力作用或残余挥发份造成的内应力作用,含矿熔浆
(矿浆)则被挤出,贯入到已冷凝的侵入体中去,形成贯入
⑧ 岩浆的氧逸度(fo2):
• 影响变价元素的状态, 从而影响矿物结晶顺序, 如:fO2 增高,铁的状 态为自然铁(Fe0)→ 方铁矿(FeO)→磁铁 矿(FeO• Fe2O3) →赤 铁矿(Fe2O3)。
⑨其它因素:
i.矿物生长速度 ii.组分浓度:有用组分达到饱和后才开始结晶:
结晶较早。如铬铁矿熔点1800-19000C;橄榄石
18000C;辉石1300-15000C。故结晶顺序为:橄
榄石-铬铁矿→辉石
• (共结)
• ②矿物比重:影响重力分异,Mg-Fe片矿 物比重大于长石类矿物,重点下沉,轻者相对
上浮(表)
③结晶颗粒大小:颗粒大者,下沉速度快
矿物
橄榄石 斜方辉石 铬铁矿
矿床。这种作用称为压滤作用。

压滤作用形成的矿体,常为品位较高的富矿石。
结晶分异作用的影响因素
• 举例:加拿大穆斯柯克斯层状超基性侵入体中 的富铬铁矿层的成因模式,6个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岩浆矿床l一.有关概念和特征
l二.成矿地质条件
l三.主要成矿作用和分类
l四.主要矿例
一.有关概念和特征
l岩浆矿床: 又称正岩浆矿床
( orthomagmatic deposit),是指各类岩浆在地壳深处经过分异和结晶作用, 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积聚而形成的矿床. 绝大部分岩浆矿床与上地幔来源的基性----超基性岩浆有成因上的联系.
l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l形成绝大多数Cr、Ni、Pt族(PGE)、金刚石矿床;
l大部分V、Fe、Ti、Cu、Co、Nb、Ta、REE和P等矿床;
二. 成矿地质条件•岩浆条件
•大地构造条件
•同化作用
2.1 岩浆条件•首要条件;
•主要为各类基性超基性岩;•岩浆成矿具有专属性。

•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金刚石矿•碱性岩(霞石正长岩、磷霞岩)和碳酸岩杂岩体——霞石-烧绿石-稀土矿床
2.2 大地构造条件
2.2 大地构造条件
转换断层离散边界汇聚边界
转换断层
离散边界
B 汇聚边界
A
汇聚边界(B型俯冲)
汇聚边界(A型俯冲)
(地幔柱)
2.2 大地构造条件
l离散板块边界环境
l洋壳成矿:主要为块状硫化物矿床和豆荚状铬铁矿矿床(与蛇绿岩套有关)
l大陆热点成矿:主要为Pt和Cu、Ni硫化物矿
床,以及与碳酸岩伴生的矿床
l大陆裂谷成矿:与斜长岩伴生的Fe-Ti矿床,
Cu、Ni硫化物矿床,金刚石矿床
2.3 同化作用
l岩浆在其形成和向上运移过程中,往往会熔化或溶解一些外来物质(如围岩碎块),从而使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就是同化作用,不完全的同化作用称混染作用。

三. 主要成矿作用和分类•岩浆分异作用与岩浆分结矿床•岩浆熔离作用与岩浆熔离矿床•岩浆爆发作用与岩浆爆发矿床
3.1.岩浆分结矿床•岩浆按鲍温反应系列结晶, 晶出矿物在重力和动力影响下发生分异和聚集的作用称为结晶分异作用; 所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结矿床。

u早期岩浆矿床:岩浆结晶分异时,矿石矿物较早从岩浆中结晶和富集形成的矿床称之。

如Cr矿床等;
u晚期岩浆矿床:岩浆结晶分异的晚阶段,在挥发分等作用下,矿石矿物较硅酸盐矿物从岩浆中较晚晶出,形成的矿床称之。

此种矿床具有特征性的海绵陨铁结构,如PGE矿床等
早期岩浆矿床的矿石结构(自形晶结构)A-浸染状铬铁矿;B -块状铬铁矿铬铁矿
橄榄石
Chromite, chalcopyrite and rutile. Bushveld,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Chromite. The Great Dyke, Zimbabw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