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与解放区文学思潮

合集下载

《讲话》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讲话》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讲话》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讲话》的合理性:《讲话》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尤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品格。

毛泽东重视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作用。

《讲话》核心的思想是解决了作家的“世界观:和创作问题。

解决世界观的问题是文艺创作的首要问题。

世界观的转变也就是历史观的转变。

针对当时解放区文艺界存在的脱离群众、轻视实践等不良创作风气,毛泽东以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将深入生活,熟悉生活提升到了原则性的高度,指出文艺工作者应“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关于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毛泽东运用实践的观点,指明了实现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正确途径。

《讲话》所提出的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将文艺还给人民的思想为解放区文艺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从此中国现代文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毛泽东深深地认识到,中国革命文艺运动长期以来存在的缺点之所以产生并且难以克服,主要在于没有解决文艺工作者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问题。

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可以说,文艺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解决文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的关键。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在1942年5月2日的《讲话》“引言”中,毛泽东这样明确指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逐渐地移过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

《讲话》高屋建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确定了党对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指明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论述了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普及与提高、歌颂与暴露、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革命文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文学考研毛泽东《讲话》

文学考研毛泽东《讲话》

文学考研毛泽东《讲话》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阐明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立场、态度、普及与提高、功利主义等之后,谈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文学艺术的阶级性。

解读这段讲话,在现阶段有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因为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文学艺术界已经把“文学艺术的阶级性”当作思想禁锢“突破”了。

那么,文学艺术到底有没有阶级性呢?先看主席的阐述再进行探讨。

主席首先用一个全称判断表明观点:“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

”否定了与其背离的观念:“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如同列宁所说,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

”党的文艺工作,是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

文艺从属于政治,但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反作用有两个方面:促进或阻碍,毛主席希望文学艺术能够促进革命事业的发展。

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与政治。

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齿轮和螺丝钉,和别的更重要的部分比较起来,自然有轻重缓急第一第二之分,但它是对于整个机器不可缺少的齿轮和螺丝钉,对于整个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毛主席认为,中国革命有“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文学艺术与这些更重要的比起来是处于次要地位。

但文学艺术又好比是机器的齿轮与螺丝钉,虽然小但不可或缺。

并且强调:“我们所说的文艺服从于政治,这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

”这个强调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说明文艺为政治服务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

以上就是毛主席关于文学艺术具有阶级性的论断。

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莫言乘着春风得意之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今天再看,(《讲话》)确实有巨大的局限,过分强调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过分强调文学的阶级性而忽略了文学的人性。

解放区文学概述

解放区文学概述

戏鼓咚咚响连天, 唱尽古今千万变。
1949 年 3 月 26 日 选自《太行文艺》太行文协编一九四九年五月版
不断复沓,层层逼近,传达深重的悲情。诗句通俗流 畅,有民歌之风;然诗情画意,又颇有古诗之味。
三.报告文学 (一)群众性的通讯运动 《五月的延安》、《冀中一日》、《渡江一日》等集 体报告文学集。 (二)主要作家名篇 1.丁玲《彭德怀速写》 2.何其芳《我歌唱延安》 3.沙汀《随军散记》 4.周而复《诺尔曼· 白求恩断片》 5.周立波《战场三记》
[例1]
王贵与李香香 (节选) ――三边民间革命历史故事 李 季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材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 庄稼地里顶两人。
玉米开花半中腰, 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小曲好唱口难开, 樱桃好吃树难栽;
B.从文学大众化的思潮发展到工农兵文学思潮
2. 文学创作特点: A.新的主题和题材:阶级斗争的主题,工农兵斗争生 活题材 B.新的人物形象:工农兵的形象 C.新的艺术形式:新文学与民间文艺传统融合,为老百 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及大众化、民族化的语言 二.民歌体叙事诗 (一)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1.农村阶级斗争和青年男女的爱情命运:“不是闹革 命,穷人翻不了身,不是闹革命,咱俩也结不了婚。” 2.新型农民形象:王贵与李香香。 3.大众化、民族化形式:“信天游”民歌体,自由生 动的民间语言,韵味浓郁的比兴手法。
交好的心思两人都有, 谁也害臊难开口。
1945年12月于陕北三边 选自延安《解放日报》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
《王贵与李香香》是一部七百多行的长诗,从始至终都 运用“信天游”形式。节选的诗中以比兴手法和传统的白 描,勾勒人物的特征,寥寥几笔,李香香的美丽动人的面 影与王贵的顽强健壮的性格便跃然而出,充满生活气息。

《讲话》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讲话》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讲话》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讲话》即毛泽东同志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包括5月2日所作引言和5月23日所作结论两部分,全称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个讲话,在中国革命文艺运动上第一次明确地深刻地解决了文艺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文艺和工农兵群众结合的问题,并由此给文艺工作者和一切革命知识分子指出了如何改造自己以求得和工农兵群众相结合,如何为工农兵群众服务的正确道路。

同时,这些问题,不仅在文艺工作中是重要的,在其他一切文化思想工作中和革命工作中同样是根本性质的问题。

因此,这个讲话,不仅对于文艺工作的前进和发展,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一切思想工作、一切革命工作的前进和发展都具有伟大的指导意义。

这是一部关于革命文艺的,也是关于革命的思想工作的辉煌的科学著作。

《讲话》不仅明确指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同时,根据文学艺术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的著名论断。

毛泽东肯定了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揭示了文艺的根源,那就是,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艺术反映的客观基础,是一切文艺的唯一源泉。

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对文艺创造中“源”和“流”的关系进行了正确阐述。

将社会生活作为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并不等于否定文艺创作的能动性,“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毛泽东从生活美与艺术美的比较中,深刻阐明了文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思想。

《讲话》还提出了典型的创作原则,即“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都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从文学史出发,重新理解《讲话》(一)

从文学史出发,重新理解《讲话》(一)

从文学史出发,重新理解《讲话》(一)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周扬把它和五四文学革命这一历史事件相提并论列,将它称为“第二次文学革命”。

然而,我们通常过于政治化和简单化地理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忽视了作为新文学革命的意义。

今天,我们要更正确更深入地理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必须把它放到文学史上来加以理解,认识它的文学史意义。

一、把文学还给文学史李杨曾经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讨论文学史?1980年代,有一个耸动视听的口号“文学史还给文学”。

在这样一个口号下面,我们展开了“重写文学史”的工作。

实际上,我们是以某一种文学观念即“纯文学”的观念来重写文学史的。

这样,我们的文学理解被限制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

王国维和胡适都曾经说过,“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

文学的定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时代不断地变化的。

伊格尔顿说:“人们不大可能把文学看作是从《贝奥伍》到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某些写作类型所展示出来的某些内在特性或一系列特性,而很可能把文学看作是人们把它们自己与写作联系起来的一系列方式。

要从所有形形色色称为‘文学’的文本中,将某些内在的特征分离出来,并非易事。

事实上,这就像试图确定所有的游戏都共同具有某一特征一样,是不可能的。

根本就不存在文学的‘本质’这回事。

”1]从根本上来说,如果要真正获得对于文学的定义,我们必须回到整个的文学事实,回到浩翰的文学史。

文学的正当理解并不包含在某种有关文学的本质主义的定义之中,而是包含在广阔的不断变化的文学史之中。

我们为什么需要重新讨论文学史?从根本上来说,对于文学史的批判和讨论,是因为不满于现在的文学观念。

在“重写文学史”以后,已经丧失了一个真正的文学史视野。

“重写文学史”由于被理解为一种“拨乱反正”,具有政治正确性,所以被理解成为一个一劳永逸的事件。

我们把某一时刻建立的非常策略性的文学观念当作一种“新”的、“正确”的文学观念,其他的文学观念都是“陈旧”的、“不正确”的文学观念。

第二十一、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思潮及创作

第二十一、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思潮及创作
第二十一章解放区文学思潮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 谈会的召开,和毛泽 东《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讲话》在次年的 公开发表,是抗战文 艺运动中最重要的历 史事件,也是解放区 文学运动的发展标志.
第二十一章解放区文学思潮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背景 二,《讲话》的主要内容 三,《讲话》的历史局限 《讲话》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 论述中,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 并提出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 第二,对文艺自身的特点与规律 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解放区文学的特征: 解放区文学的特征,首 先体现在它服务于时代 政治任务的功利性. 解放区文学的第二个特 征,体现在艺术追求的 乡村化. 解放区文学的第三个特 征,体现在作家心态的 "工农兵"化.
解放区文学创作: 小说: 成就最大,涌现了包括 赵树理,孙犁等在内的一 大批小说作家. 歌剧 : 独特性最明显.《白毛女》 歌剧《白毛女》由延安鲁迅 艺术学院1945年集体创作, 贺敬之,丁毅执笔,1945 年4月正式公演.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白毛女》富有革命 浪漫主义色彩.运用 了民歌,小调和地方 戏曲的曲调,吸收了 中国古典戏曲的歌唱, 吟诵,道白相结合的 传统,还借鉴了西洋 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 格的处理方法,为新 歌剧决定了模式.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诗歌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和阮章竞的《漳河水》是 "民歌体"长篇叙事诗中 的代表作. 《王贵与李香香》采用陕 北民歌"信天游"的格式 和手法写成,较多地运用 了民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甚至大胆地化用"信天游" 的某些原句.
第二十二章解放区文学创作
在解放区大规模的"土地 改革"运动中,产生了一 些反映与表现"土改"的 小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 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 骤雨》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 部小说与小说《暴风骤 雨》,歌剧《白毛女》曾 于1951年同伙斯大林文学 奖.

《讲话》与解放区文学思潮

《讲话》与解放区文学思潮

五、怎样认识《讲话》
首先,《讲话》不是纯粹的文艺理论著作,毛泽东是以 中共最高领导者的身份,从政治需要的角度论述文艺问题, 他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党如何领导自己的革命文艺,因此, 其政治策略性很强。 其次,不应当把《讲话》仅仅看做毛泽东个人的理论发 现,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的 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三,《讲话》阐述的主要是文艺的“外部关系”问题, 如文艺的发展方向、文艺与政治、与革命、与社会生活的 关系等,而对文艺本身的内部规律如创作方法、叙述方式、 结构形态、表现手法等讨论很少。 第四,《讲话》的历史局限。如文艺从属于政治、政治 标准与艺术标准截然分开的提法,把人性归结为阶级性的 诸多提法,都不恰切,并为以后向左倾化极端发展,埋下 了伏笔。
三、《讲话》的历史精神与意义
①《讲话》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是对马克 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大发展。 ②《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典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库,同毛泽东同志 的其他文艺论著共同构成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毛泽 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讲话》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被译成20多种文字,成为 国际文艺界的重要文献。 ④《讲话》的发表,以法典的形式确立表现大众、服务大 众为延安主旋律。使解放区的文艺运动呈现出崭新的风 貌,并对建国后的文艺思潮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六、延安文学概貌
1.延安文学的特点 2.延安文学文学的类型 3.戏剧创作的成就 4.民歌体叙事长诗的创作 5.散文创作

解放区的文学创作
1、解放区文学的创作特征(教材P324 ) 2、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特征 3、比较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与《太阳照在桑干女》的创作成就 6、民歌体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 的艺术成就

二十一解放区文学思潮

二十一解放区文学思潮


)。”“艺术家”是改造“人底灵魂”, 是“人底灵魂工程师”,这是王实味对 “艺术家”所承担的社会职责的一种深 刻认识。而对“艺术家”改造人的灵魂 的艰苦性和迫切性,他又比一般人有着 难于言说的精神体验。正因为如此,他 才大声疾呼:“大胆地但适当地揭破一 切肮脏和黑暗,清洗它们,这与歌颂光 明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4、在创作手法上,来自于国统区的文艺 家习惯采用暴露与讽刺手法抨击时政, 到解放区后,创作思维难以改变,对革 命阵营内部的问题也采取同样的方法。 5、当时在解放区关于文艺问题的争论日 渐强烈,有必要统一思想和认识。
二、《讲话》的中心内容

1942年5月2日至23日,毛泽东在 整风运动上做的系列报告,1943 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以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 表。《延讲》是马克思文艺理论中 国化的结果,是二战后马克思文论 中最有体系色彩,影响最大的论著 之一。它后来成为20世纪80年代 前中国共产党制定文艺政策和指导 文艺运动的根本方针,成为中共文 艺政策的法典。
[例1]
王贵与李香香 (节选) ――三边民间革命历史故事 李 季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材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像那露水珠在草上淌。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 庄稼地里顶两人。
玉米开花半中腰, 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小曲好唱口难开, 樱桃好吃树难栽;
《政治· 艺术家》王实味

王实味在这方面的理解比艾青更深一层,他在 《政治· 艺术家》中提出政治家和艺术家社会分 工和社会职责的区别:“我们底革命事业有两 方面:改造社会制度和改造人——人底灵魂。 政治家,是革命的战略策略家,是革命力量底 团结、组织、推动和领导者,他底任务偏重于 改造社会制度。艺术家,是‘灵魂底工程师’, 他底任务偏重于改造人底灵魂(心、精神、思 想、意识——在这里是一个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怎样认识《讲话》
首先,《讲话》不是纯粹的文艺理论著作,毛泽东是以 中共最高领导者的身份,从政治需要的角度论述文艺问题, 他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党如何领导自己的革命文艺,因此, 其政治策略性很强。 其次,不应当把《讲话》仅仅看做毛泽东个人的理论发 现,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的 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三,《讲话》阐述的主要是文艺的“外部关系”问题, 如文艺的发展方向、文艺与政治、与革命、与社会生活的 关系等,而对文艺本身的内部规律如创作方法、叙述方式、 结构形态、表现手法等讨论很少。 第四,《讲话》的历史局限。如文艺从属于政治、政治 标准与艺术标准截然分开的提法,把人性归结为阶级性的 诸多提法,都不恰切,并为以后向左倾化极端发展,埋下 了伏笔。
三、《讲话》的历史精神与意义
①《讲话》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是对马克 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大发展。 ②《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典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库,同毛泽东同志 的其他文艺论著共同构成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毛泽 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讲话》受到国际上的重视,被译成20多种文字,成为 国际文艺界的重要文献。 ④《讲话》的发表,以法典的形式确立表现大众、服务大 众为延安主旋律。使解放区的文艺运动呈现出崭新的风 貌,并对建国后的文艺思潮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座谈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整风运动: ①政治形势 ②王实味事件 《政治家· 艺术家》与《野百合花》 “衣分三色,食分五等” “歌转玉堂春,舞回金莲步” “五人反党集团”: 王实味、潘芳、成全、王里、宗铮
二、《讲话》的主要内容
①《讲话》阐明的核心问题是:革命文艺“为群众”以及 “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②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也是《讲话》阐述的重点: “文艺从属于政治” “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的批评标准 ③文艺生活的关系、作家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的关系问题 ④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文艺与革命、文艺与民族文化 传统与外来文化遗产的关系问题
六、延安文学概貌
1.延安文学的特点 2.延安文学文学的类型 3.戏剧创作的成就 4.民歌体叙事长诗的创作 5区文学的创作特征(教材P324 ) 2、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大众化特征 3、比较长篇小说《暴风骤雨》与《太阳照在桑干 河上》的异同 4、《白洋淀》与孙犁诗化小说的创作特征 5、民族新歌剧与《白毛女》的创作成就 6、民歌体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 的艺术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