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肖邦的遗愿

合集下载

2015年最新高考材料作文素材汇总(29)

2015年最新高考材料作文素材汇总(29)

2015年最新高考材料作文素材汇总(29)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素材解读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适用范围]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59限电减排与奢侈路灯在并非城区的陕西省蓝田县北环路延伸段,近日开始点亮的36杆路灯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每杆路灯上有100多盏小灯1杆路灯功率相当于2台1P空调有市民算了一下,这36杆路灯全部打开,每天6小时的耗电量可达323度,够一户普通家庭用半年就在不久前,河北省安平县为了完成节能减排指标,让整个县城停电,甚至连红绿灯以及医院等公共用电都给停了调查显示,临近年底,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各省纷纷拉闸限电,河北工信厅官员表示,节能减排的完成情况与官员考核挂钩,完成考核最有效的办法是拉闸限电很不幸的,拉闸限电的省份里,陕西也在其中素材解读能源紧张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大家小家,持家之道无非开源和节流在开源困难的情况下,节流就显得尤为重要节能减排,说到底还是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试想一下,如果蓝田县用拉闸限电的方式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了减排任务,面对着这36杆路灯,我们能说这叫节流吗?把不必要的路灯灭掉几盏,华丽的景观灯少亮几晚,省下的电给居民多用几天,既能减排,又顾及了民生,何乐而不为?[适用范围]民生环保节能方式方法60希望如火,失望如烟伊朗德黑兰郊区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名叫艾哈迈迪&8226;内贾德的十五六岁的小男孩他家境不好,幼年丧母,父亲也随着一场瘟疫永远地离开了他一个老铁匠收留了他,但老铁匠脾气不好他受不了铁匠的“虐待”,赌气出走没有人收留他,寒冷的夜晚,他差点被冻死老铁匠辗转找到他,将他带回了家他向老人说起自己的理想如何伟大老铁匠笑着回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也曾有过孩子,你做得没错只要有一颗燃烧的心,就会有成功的希望但你要记住,希望如火,失望如烟呀就像这铁炉一样,要想多出成品,你必须加大风箱的风量,火势越大越稳,烟会越少,成功的希望就越大”他记住了老铁匠的话,开始一心一意跟着他做铁器生意他逐渐领悟出了老铁匠话中的真理的确,你扇的风越大,炉子里的火苗就会越大越稳定,出来的铁器质量就会越好,而烟雾呢,会随着火势的增大而烟消云散老铁匠去世后,他继承了他的衣钵,却没有满足于制造铁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一跃跳入政坛,经过几十年摸爬滚打,逐渐成为一颗明星他聪颖好学,迅速掌握了一套治理国家的方案,参加伊朗总统大选,出乎意料地成为总统在2009年的大选中,他又成功连任素材解读是的,希望如火,失望如烟,生活总是一边点着火,一边冒着烟,要想增加成功的胜算,我们就不能停下手中的扇子,火势越大,烟雾越少,离成功也就越近[适用范围]希望与失望成功梦想61为别人的尴尬“喝彩”英国女王, 伊丽莎白二世在宴请百名杰出创业者时,有位妇人被安排在女王身边坐下她没穿晚礼服,只穿了一件暗色的夹袄,显得很局促,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宴会正式开始了女王站起身,缓缓举起酒杯……只听“咣当”一声,女王身旁的一只酒杯顺声倒下,一股鲜红的液体汨流出,刹那间就“亲”到了女王洁白的礼服上许多人不约而同地捂住了嘴巴——那个倒霉的妇人竟然不小心撞了杯子!妇人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她很难过,头已经低垂到了胸口,泪水也满了她的眼眶“谢谢,珍妮!我们伟大的农场主!”天哪!妇人惊异地抬起头,女王笑着望向珍妮,你替我解了围呢!原本我也很紧张,大家都是那样杰出的人,都是各行各业里的精英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将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问候上来如果我的开场白没有丝毫新意,你们肯定要笑话我了呢!皱着眉头的人们,开始松弛下来,宴会的气氛也轻松愉快起来女王含笑地化解了珍妮的尴尬后,全场气氛由紧张变得活跃起来素材解读面对别人的尴尬不嘲讽、不落井下石,找到机会给别人一个台阶下,设身处地地帮助别人化解难堪,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适用范围]不嘲讽设身处地为别人想宽容62弯腰的智慧山崖上,一朵花袅袅娜娜立在那里,每有轻风吹過,它窈窕的身姿便随风舞动,洒落一片醉人的芬芳,引来了众多的注目礼它保持着自己祖祖辈辈特有的矜持,瓣上红着一圈圈的羞赧,惹人无限的怜爱每一天,它都在微风中舞动着自己不曾挺直過的细腰,尽情地为别人播洒着快乐,也收获着别人目光中漾出的幸福忽而有一天,它发觉自己很伟大,不该再像先辈们那样弯腰站着,应该抛开過去那种近乎委琐的生活拥有这么多追捧者,花儿便洋洋自得起来,于是将身子挺了挺,头抬得高高的,一下子变得高大挺拔起来,目光里流露出从未有過的骄傲自矜突然一阵猛风袭来,它来不及躲闪,听得“喀”一声,被拦腰折断,瓣儿也被吹得四零八落它不懂得自己的先辈们之所以弯着腰舞蹈,不单单是为了收获别人的欣赏和快乐,也是为了躲避大风大雨的袭击那不是委琐,而是一种智慧素材解读著名作家余华说:“忍耐的生命力才是最顽强的,就像舌头与牙齿,牙齿一颗颗掉光后,柔软的舌头还灵动如初”学会弯腰,就是学会忍耐,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需要极大的勇气与毅力[适用范围]弯腰生存的智慧忍耐63退让的智慧汉代一个叫公孙弘的人,年轻时家里十分贫穷后来他当了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只盖普通棉被有一天,大臣汲黯向汉武帝参了公孙弘一本,批评他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汉武帝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事实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的一点也没错在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普通棉被,确实是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

2019高考作文素材【五篇】

2019高考作文素材【五篇】

2019高考作文素材【五篇】【篇一:肖邦的遗愿】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

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

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不过,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篇二:曼德拉经典至理名言】1、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觉不到畏惧的人,而是征服了畏惧的人。

2、冒大险的人常常需要承担大的责任。

3、我很快理解到,我必须以自己的水平而不是凭借血统开辟自己的道路。

4、即使我是一个喜欢社交的人,但是我更喜欢孤独,我希望自己左右自己的机会,自己做计划、自己思考、自己谋划。

5、自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的人民任何一个人身上戴着枷锁就等于所有人身上都戴着枷锁,而我的人民身上都戴着枷锁也就等于我的身上也戴着枷锁。

6、人们不能对正义无所作为、无所表示、无所反应,不能不*压迫,不能不为建设一个好的社会、好的生活而作出努力。

7、有很多黑暗的时刻,人道主义信仰一时经受了痛苦的考验,但是,我将不会也不可能会向悲观低头。

向悲观低头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

8、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9、人类的错误总是离不开战争,而且其代价通常是昂贵的。

正是因为我们知道要发生这样的悲剧,我们作出武装斗争的决定时才显得那么慎重和无奈。

10、我按照甘地的模式看待非暴力。

【初中语文】中考作文人物事例之肖邦的遗愿

【初中语文】中考作文人物事例之肖邦的遗愿

初中语文作文7大答题技巧技巧点拨1. 换标题法: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因此,作文换标题是最基本的方法。

若考试作文题目与平时训练的某篇优秀习作题目相近或平时训练的习作与考试作文主题吻合,材料也适宜,这样就无须“大动干戈”,只需将作文题目更换一下,将文内的词句稍作改动,与新标题相呼应即可。

若考试作文题的选材、主题等与平时训练的优秀习作相差甚远,就需要借助其他方法来进行了。

2. 扣题改头法:“头”,即作文的开头,这个方法要求紧扣文题,对平时优秀习作的开头进行适当的修改,甚至重新写作。

让开头符合新作文的要求,这样才能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

3. 扣题换尾法:“尾”,即作文的结尾,就是根据文题,对平时优秀习作的结尾进行适当的修改,甚至重新写作,用简洁的语言扣题。

这样的结尾,才能呼应开头,才能确保作文不跑题。

4. 描写内容增删法:写同一件事,因为扣题的关系,需要表现的主旨不一样,语句描写的详略就有所不同。

要针对不同的作文题目,针对所要表达的文题的关键词,增加一些关键的描写内容,反之,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就可以适当删减。

总之,一切要为表现作文的主题服务。

5.修改感悟法:叙事之后,一般要采用抒情或议论的方式结尾,从而深化作文的主题。

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感悟。

因此,作文的结尾要针对作文的主题适当调整,甚至重新写作。

这样才能更贴近主题,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6. 调整写作顺序法:一个好的材料,叙写的方式多种多样。

按时间发展顺序叙事,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如果采用倒叙,“精彩”开场,则越能吸引阅卷老师;如果将事情变得一波三折,则更能增添写作的生动性;如果巧设伏笔,则越能彰显叙事的技巧。

当然,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采用这种方式,采用平时优秀习作的原有结构或许更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7. 题记揭示主旨法:题记是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

一篇文采飞扬的正文,再加上一段意蕴丰厚、精炼出彩的题记,可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必能使文章通篇生辉,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人物:肖邦

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人物:肖邦

2023年高考作文素材人物:肖邦
肖邦(1810年2月22日-1849年10月17日),波兰著名作
曲家、钢琴家,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家”,是浪漫主义钢琴派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代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高峰,受到世界各地乐迷的喜爱。

肖邦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才能。

他的音乐作品大多受到维也纳的古典音乐和波兰民间音乐的影响。

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充满了激情和热情。

他的作品把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他的作品也被改编成了歌曲,受到了广大乐迷的喜爱。

肖邦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不仅受到当时乐迷的喜爱,而且至今仍然受到全世界乐迷的喜爱。

他的作品激发了许多人对音乐的热情,他的精神也激励着许多人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肖邦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只要有梦想,就能勇敢地追求,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中学生纪念肖邦作文:波兰节奏,音乐人生

中学生纪念肖邦作文:波兰节奏,音乐人生

波兰节奏,音乐人生
——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
有这样一位游子,他将祖国深深地融入灵魂;有这样一位音乐家,他用音符谱写了最壮丽的人生。

他才华横溢,多愁善感,他疾恶如仇,力挽狂澜,留下了一段永恒的遗憾和一曲民间佳话。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他传奇的一生,是值得历代人去纪念、回味的。

音乐神童肖邦的一生,很简单——只有波兰、法国两个阶段,然而其生命程度却耐人回味。

在波兰,他接受了音乐的启蒙,在法国,他大展拳脚。

自李斯特巧荐之后,肖邦的人生似乎达到了巅峰。

事业、名誉、金钱,还有一段若有若无飘渺的爱情。

对于常人,这些似乎已能够充实他们的一生。

然而,这些对于肖邦,却是可有可无的。

音乐自然是他生命的全部,优美的旋律飘扬到每一处被阳光照射到的角落,人们在他的音乐中读出了对祖国的热爱、思念,还有无尽的忧愁。

痛苦总是给予人深沉,这样一位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在无奈、留恋中离开了离开了他心爱的祖国。

肖邦最令人欣赏的,莫过于他对音乐天生的灵感、直觉。

敏感的他徘徊在幻想与现实,音乐和“国难”中。

我们能从优雅的C小调“看”到他的浪漫情怀,还有个别作品具有昂扬的情绪,如《幻想波兰舞曲》(0p.61),但更多的却具有一种仿佛与世无争的情绪。

这在他以往的创作中是少有的,不能不说这是生活意志衰退、悲观情绪有所滋长的结果。

音乐课上,当我看到他为祖国义演而鼻血都染红琴键时——
震撼。

释然。

肖邦,他的心中永远洋溢着波兰节奏,他是音乐天才,民族英雄!。

高考作文爱国类素材集锦

高考作文爱国类素材集锦

高考作文爱国类素材集锦爱国,是指对祖国忠诚热爱,关心祖国前途命运,为祖国独立、繁荣、昌盛而奋斗。

使祖国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祖国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土地,爱国是历史永恒的话题。

【写作角度导引】:1、爱国首先要时刻维护祖国的尊严。

2、青少年要为建设祖国,为中华崛起而努力。

3、爱国不是空口号,而是要从自己的一点一滴做起。

4、爱国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文化。

5、爱国不是排外,而是要睁眼观世界。

6、爱国是每个国民的神圣职责。

【爱国类名言名句】祖国的荣誉和利益高于一切。

在获奖或成功时,人们唱着国歌把荣誉归功于祖国;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爱国者以财产、鲜血,甚至生命.迸发出爱国主义的最强音……●爱祖国高于一切。

(肖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方志敏)●世上最伟大的美德就是热爱祖国。

(周恩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祖国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林则徐)●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

(海涅)●别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肯尼迪)【名人事迹】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西汉时,匈奴贵族常出兵袭扰边疆地区,边疆人民生活不得安宁。

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将军霍去病率800精骑,直冲敌营,杀得匈奴人仰马翻。

公元前121年,他优良次率军西征,阵斩敌酋数名。

公元前119年,他又率兵北征,长驱直入2000里,对匈奴进行了大清剿。

霍去病在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边疆战场上,马不卸鞍、睡不解甲地度过了戎马一生。

汉武帝为表彰他的功绩,曾亲自下令为他建造一座豪华的府第,但是直到建造完工,霍去病连看也没去看一眼,他曾气概豪迈地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年仅24岁。

为纪念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汉武帝在他墓前树起一尊“马踏匈奴”的石刻,纪念他为抗击匈奴、保卫国家做出的贡献。

年高中作文名人类-肖邦

年高中作文名人类-肖邦
肖邦是在琴键上挥洒色彩的大师,他的眼睛能分辨出最细小微妙的色调差别,他还能编织出如彩虹般奇幻诡异的旋律,神秘空旷,似乎是来自于另一个奇妙的世界。
肖邦用他的旋律给那些厌倦了世间仇恨与暴乱的灵魂以安慰,弥合那海洋般无尽的苦难带给人们的伤痛,他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妙的新宇宙,在那里,没有死亡,只有爱统治着一切。
不久,肖邦得到消息,起义以失败告终,华沙陷落了。肖邦感到这是他的民族的悲剧,他为祖国,为亲人担忧。这种不安一直攫取着他的心。他痛苦到极点,他愤怒地高喊:“上帝,你还在吗?你活着却不去报仇雪恨!俄国人的罪行,你认为还不够吗?——或者,或者你自己也是一个俄国人!?”肖邦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燃烧到顶点,他对侵略者进行了无情的谴责。
在肖邦的音乐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代代人苦苦追求的尚最精致的情感,可以找到那交织着审判之日的神秘感的我们灵魂中最后的东西。
——奥斯卡•比埃
肖邦是钢琴界的行吟诗人与狂想者,钢琴是他的头脑,也是他的灵魂……烂漫的、抒情的、英雄的、戏剧性的、奇妙的、深情的、甜蜜的、迷离的、辉煌的、灿烂的、简洁的、有悲剧感的……所有这些词汇都可以被用来形容他的作品,也都在他本人的演奏当中展露无疑。
肖邦在少年时代,与不少思想进步的师生交往。这些年里,肖邦经常去乡间度假。他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倾听农民歌唱、奏乐,参加乡村的舞会和婚礼。祖国的文化、民族民间的音乐,就像种子一样,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的波兰,处在异族的奴役下,好像一座封闭的不透气的大监狱。人民没有民主、自由,更没有天才发展的广阔天地。可是,正如一首波兰爱国歌曲所唱的:“波兰不会灭亡!”波兰人民始终坚持着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这时,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敦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为此,肖邦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爱国心使他想留下;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他写到:“我还在这里,我不能决定启程的日子。我觉得,我离开华沙就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了。我深信,我要和故乡永别。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么可悲的事!”离别的痛苦、永别的预感折磨着他,但是,亲友们的勉励、嘱咐和期望又鼓舞着他,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国外用艺术来歌颂自己的祖国和民族,为此他又感到激动。他写到:“我愿意唱出一切为愤怒的、奔放的情感所激发的声音,使我的作品(至少一部分)能作为约翰(指17世纪的波兰国王约翰三世索比埃斯基)的部队所唱的战歌。战歌已绝响,但它们的回声仍将荡漾在多瑙河两岸。”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肖邦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肖邦

2021 年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肖邦高考作文人物素材:肖邦肖邦,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海涅说过:“每个时代都是一头斯芬克司怪兽,一旦有人解答了它提出的问题之后,它就会纵身跃入深渊。

〞肖邦生于浪漫主义革命风起云涌的剧变时代,但他并不完全是一个艺术上的造反者。

肖邦的激情是成熟的、自制的,总是暗含着一句适宜的格言警句,他把自己的全部激情都编织进康乃馨与晚香玉的花饰,但一个沉重的戏剧性主题永远蕴藏在那装饰性的花丛之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肖邦索性把美丽的花环抛在一边,他的曲风变得更为厉害,更具哥特式风格,他把巴赫当做自己最敬仰的神,并且用奇妙的和音唱出了一个灵魂的历史。

这个灵魂被远古的癫狂所震撼,为对于可怕事物的回忆而惊栗,它被美神吸引到一块秘密的林间空地上,那里正在举行着原始的牺牲仪式,空中回响着如天乐的庄严声音。

肖邦敢于尝试一切手段来营建自己梦的宫殿。

他的一生磨难重重,但从苦难中流淌出的却是甜蜜与力量,就仿佛黄连中的蜜一般,让人不禁联想起雪莱、济慈、莫扎特、舒伯特以及其他所有的受难天使。

在失意的生活与种种意外打击面前,肖邦火一般的精神经历着阴晴圆缺,他把耳朵贴近大地来寻求抚慰。

他听到了宇宙喜剧的声音,听到了群山遥远的笑声,听到了大海的悲鸣与呜咽,所有这个切,连同关于阴云、晴空的传说,以及种种奇异的生物在五彩缤纷的暮色中羞怯地跳舞时所发出的轻微声响,他都努力用钢琴追踪下来。

世界对于一位诗人来说,总是丰富多彩的。

肖邦不但是钢琴界的诗人,也是整个音乐界的诗人,是所有作曲家中最富于诗情的一位。

与他相比,巴赫就像是专写平实散文的作家,贝多芬像是群星的雕刻者与咆哮的暴风雨的指挥者,莫扎特像一位鲜艳挂毯的编织匠,舒曼那么像是遭受天遣的口吃者,只有舒伯特在无穷无尽的抒情方面与肖邦相近。

探究与复肖邦的灵魂于我个代来意重大。

在肖邦生活的那个代,氛空前厚,肖邦既不布道也不画画,但他的却兼具性与装性。

肖邦的作品中包含着波国土的深厚情感,如果没有深情厚意,他的音就会失去其的全部理、民族意与化信息,而能来感官愉悦与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肖邦的遗愿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

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

肖邦满怀感激之情,
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
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
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
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
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