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学习总结

合集下载

煤层气基础知识总结工作表

煤层气基础知识总结工作表

煤层气成因煤层气成因的种类煤阶煤级不同煤阶孔隙结构割理煤岩的宏观组成煤岩的微观成分煤体结构分类渗透率类别煤层顶板与底板常见岩层孔径分类含气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机理煤储层压力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机理中国煤层气资源特点煤层埋深,随煤层埋深增加,煤储层压力增大。

水文地质条件静水水位的高低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有关,当煤储层所处的地表低于区域静水水位时,在承压水力作用下,该煤储层属于超压储层。

这样的储层一般位于向斜或复向斜内次一级的背斜部位,煤储层渗透性较差,与外界水力联系差,补给径流不畅,位静储层弱含水层。

排采三个阶段(渗流机理区域)单相流阶段:首先只有水产出,因为这时压力下降不多,煤壁附近只有单相流动。

非饱和单相流阶段:当储层压力进一步下降,有一定数量甲烷从煤的表面解吸,开始形成气泡,阻碍水的流动,水的相对渗透率下降,但含气饱和度小于临界流动饱和度仍也不能流动,无论在基质孔隙中还是在割理中,气泡都是孤立的,没有互相连接虽然出现气、水两相,但只有水相是可动的两相流阶段:储层压力进一步下降,有更多的气解吸出来,水中含气已达到饱和,气泡互相连接形成连续的流线,气的相对渗透率大于零。

随着压力下降和水饱和度降低,在水的相对渗透率不断下降的条件下气的相对渗透率逐渐上升,气产量逐渐增加大孔:>50nm 中孔:50-2nm 微孔:<2nm原生煤、碎裂煤、碎粒煤、糜棱煤(软媒、加矸煤、粉煤)褐煤(低变质)、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中变质)、贫煤、无烟煤(高变质)根据肉眼可以鉴别的不同条带(3-10CM)和光泽的强弱,煤岩的宏观成分 包括如下四类:镜煤:光泽强,结构均一,具贝壳状断口,内生裂隙(割理)特别发育亮煤:光泽较强,次于镜煤,均一程度比镜煤差,较脆易碎,内生裂隙也较发育暗煤: 光泽暗淡,致密坚硬而具韧性,断面粗糙,内生裂隙不发育丝碳:具有明显的纤维状结构,外观像木炭,疏松多孔,硬度小,脆度大,易碎成煤期多、成煤环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单井产气量变化大顶板:泥岩、砂岩、石灰岩 底板:泥岩、粘土岩植物体埋藏后,在成煤过程中物质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煤化作用,同时也生成了以甲烷为主的气体。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姓名:杜宗飞学号:2011090118专业:煤及煤层气工程班级:煤及煤层气工程01班指导教师:赵建明实习时间: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目录目录 (2)前言 (3)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1.1实习目的 (3)1.2实习任务要求 (4)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2.1实习单位简介 (4)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三、实习内容(过程) (5)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3.2适应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岗位工作。

(5)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四、实习心得体会 (6)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五、实习总结 (8)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

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报姓名:杜宗飞学号:2011090118专业:煤及煤层气工程班级:煤及煤层气工程01班指导教师:赵建明实习时间: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目录目录 (2)前言 (3)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1.1实习目的 (3)1.2实习任务要求 (4)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2.1实习单位简介 (4)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三、实习内容(过程) (5)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3.2适应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岗位工作。

(5)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四、实习心得体会 (6)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7)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五、实习总结 (8)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

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

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周记范文原创全套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周记范文原创全套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周记全套(本人在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相关岗位3个月的实习,十二篇周记,总结一篇,全部原创,共6500字,欢迎下载参考)姓名:杜宗飞学号:2011090118专业: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班级: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01班指导教师:赵晓明第1周作为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我很荣幸能够进入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

相信每个人都有第一天上班的经历,也会对第一天上班有着深刻的感受及体会。

尤其是从未有过工作经历的职场大学们。

头几天实习,心情自然是激动而又紧张的,激动是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进入职场工作,紧张是因为要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职场环境。

刚开始,岗位实习不用做太多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熟悉新工作的环境,单位内部文化,以及工作中日常所需要知道的一些事物等。

对于这个职位的一切还很陌生,但是学会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是一种锻炼自我的过程,是我第一件要学的技能。

这次实习为以后步入职场打下基础。

第一周领导让我和办公室的其他职员相互认识了一下,并给我分配了一个师父,我以后在这里的实习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

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原以为实习的日子会比较枯燥的,不过老实说第一周的实习还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嘿嘿,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的。

生活并不简单,我们要勇往直前!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只要坚持着,总会有微笑的一天。

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虽然第一周的实习没什么事情,比较轻松,但我并不放松,依然会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努力进取,以最大的热情融入实习生活中。

第2周过一周的实习,对自己岗位的运作流程也有了一些了解,虽然我是读是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但和实习岗位实践有些脱节,这周一直是在给我们培训那些业务的理论知识,感觉又回到了学校上课的时候。

虽然我对业务还没有那么熟悉,也会有很多的不懂,但是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去处理一些事情。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详细全面毕业实习报告范文总结模板(可编辑)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详细全面毕业实习报告范文总结模板(可编辑)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实习报告…………………………………………………………………INTERSHIP REPORT …………………………………………………………………姓名:四海八荒的上仙学号:201X0921009专业:XXX学班级:XXX学XX班指导老师:四海八荒的上神实习时间:XXXX-XX-XX—XXXX-XX-XX20XX年XX月XX日目录目录 (2)前言 (3)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1.1实习目的 (3)1.2实习任务要求 (3)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2.1实习单位简介 (4)2.2实习岗位简介 (4)三、实习内容 (5)3.1熟悉工作流程与工作程序 (5)3.2培养工作实践能力和基本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6)3.3强化岗位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6)四、实习心得体会 (7)4.1人生角色的转变 (7)4.2个人能力的提高 (7)4.3人际关系的拓展 (7)五、实习总结 (8)5.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8)5.2团队,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8)5.3良好的心态是学习工作中的基石 (9)5.4学无止境,贵在坚持 (10)前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和××经验犹如人的两条腿,一个都不能少。

当有人对你说“××经验重要”,那是对××的狭隘理解,因为中国有太多的××凭经验在做,一辈子也只是读懂了××的一部分。

当有人对你说“××理论重要”,那也是对××的狭隘理解,因为中国同样存在很多××理论专家,但大多数没有转化成生产力,一辈子也只在探讨××的是是非非。

一个好××一生中必须学好××、管理、××、营销五方面的知识,并把这五方面的知识用于××实践(实习)才能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煤及煤层气工程人才。

煤层气总结

煤层气总结

煤层气总结第一篇:煤层气总结煤层气勘探开发意义:1是一种新型能源,弥补常规油气资源不足。

2减轻矿井灾害程度和降低矿井生产成本。

3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

三高一低:低渗、低压、低饱和、高地质变动程度煤层气开发挑战:1政策性问题2技术性问题3科学研究问题4工艺性问题煤层气开发工作顺序:1可行性评价2试验井施工3开采井施工4管网布置煤层气开发工作方法:1地面垂直井开发2井下抽放3采空区地面垂直井采气4组合开发方式资源保存条件:1、埋藏深度2、直接盖层岩性及厚度3、构造条件4、水文地质条件5、地温储层的解吸、吸附特征:煤对气体的解吸是可逆的。

其吸附特性一般用三种方法确定:1、在恒压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时的吸附线(等压线)2、吸附物质的量或体积一定时,比较不同温度下的压力变化3、在恒温条件下测定不同压力时被吸附物质的总量(等温线)。

目前常用等温线法煤层的有效厚度是指扣除夹矸层的煤层厚底,又称净厚度煤层气含量测定原则:1、计算探明地质储量时,应采用现场煤芯直接解析法实测含气量,煤田勘查煤芯分析法测定的含气量也可参考应用,但宜进行必要的校正。

2、计算未探明地质储量时,可采用现场煤芯直接解吸法和煤田勘查煤芯分析法测定含气量3、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在综合分析煤层顶、底板和邻近层以及采空区的有关地质环境与构造条件后可作为计算推测资源量时含气量的参考值4、气成分测定参考GB/T 1360-92中的气体组分分析。

煤层气储量应根据气体成分的不同计算,一般测定值中应提出浓度超过10%的非烃气体成分采收率评价方法1经验类比法2等温吸附曲线法3数值模拟法煤层气可行性评价程序:1资料收集、采集2资料的整理和归纳3初步分析评价煤层气钻井常用三种钻井方式:采空区钻井、水平井及垂直井煤层气完井分类:裸眼完井、套管完井、混合完井、裸眼洞穴完井、水平排孔衬管完井煤层气钻井完井一般程序:1、确定井类2、设计钻井方式3、设计完井方式4、确定固井方式5、钻井中期作业6、确定煤层入口方式7、经济与成本的可行性评价8、作钻井和完井设计瓦斯: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

煤层气基础知识(整理)

煤层气基础知识(整理)

1.1. 煤层气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从矿产资源的角度讲,煤层气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含量>85%),是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储集在煤层气及其临近岩层之中的,可以利用开发技术将其从煤层中采出并加以利用的非常规天然气。

对煤层气而言,煤层既是气源岩,又是。

煤层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特殊的岩石力学性质,因而使煤层气在贮气机理、孔渗性能、气井的产气机理和产量动态等方面与常规天然气有明显的区别(详见表1.1),表现出鲜明的特征。

资料来源:张新民中国煤层气地质与资源评价2002年1.2. 煤层气生成1.2.1. 煤层气成因类型及形成机理从泥炭到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形成过程中,都有气体的生成。

根据气体生成机理的不同,可以将煤层气的成因类型分为生物成因和热成因两类。

生物成因气主要形成于煤化作用的未成熟期,而热成因气主要形成于煤化作用的成熟期和过成熟期。

1.2.1.1. 生物成因气生物成因气主要由甲烷组成,它是由各种微生物的一系列复杂作用过程导致有机质发生降解作用而形成。

生物成因气又可以根据产生阶段的不同分为原生生物气和次生生物气。

(1)原生生物气原生生物气是在煤化作用早期(R0<0.5%),在较低的温度下(一般低于50 0C),在煤层埋藏较浅处(<400m),在细菌的参与和作用下,微生物对有机质发生分解作用而形成的以CH4为主要成分的生物生成气。

在原生物生成气生成的具体途径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CO2还原而成;另一种由甲基类发酵(一般为醋酸发酵)而成。

生物气的形成应具备的主要条件是:①缺氧环境;②低硫酸盐浓度;③低温;④丰富的有机质;⑤高PH值;⑥足够的空间。

(2)次生生物气Rice(1981)和Scott(1994)等人认为在近地质时期,煤层被抬升,活跃的地下水系统和大气淡水形成了微生物活动的有利环境,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微生物降解和代谢煤层中已经形成的湿气、甲烷和其它有机化合物,生成次生物成因气(主要是CO2和CH4)。

煤层气实习报告《新版》

煤层气实习报告《新版》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矿业工程系煤层气抽采技术顶岗实习报告班级:煤层气抽采技术五班姓名:杨春江学号:1104763547指导教师:崔灏企业指导老师:杨晓东实习单位: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嘉能项目部2013年12月22日关于在山西蓝焰煤层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嘉能项目部的顶岗实习报告城煤业集团下属的专门从事煤层气地面开发和煤田地质勘探的子公司。

公司成立于2003年8月16日,注册资金100188.96万元,现驻地沁水县嘉峰镇。

公司下设15个职能部室,3个党群部门,15个生产区队和5个子公司(漾泉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山西蓝焰煤层气工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沁盛煤层气作业有限责任公司、庆阳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山西西山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员工2073人。

公司拥有固体矿产勘查(乙级)、气体矿产勘查(乙级)资质、地质钻探(乙级)资质,可完成煤层气开发工程的井网布置、钻井、压裂、排采、修井等工艺的设计与施工。

成立以来,公司坚持走科技创新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以项目建设带动、培养出了一批国内顶尖的煤层气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突破了煤层气地面抽采的无烟煤“禁区”,率先创立了“采煤采气一体化”的煤矿瓦斯治理新模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矿区煤层气采前地面预抽技术体系,解决了井下瓦斯抽采受时间、空间等条件限制的问题,为我国煤炭矿区瓦斯综合治理、保证高瓦斯矿井安全生产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目前,公司累计建设完成煤层气地面抽采井3000余口,日抽采气量突破330万立方米,年抽采能力15亿立方米,地面煤层气抽采总量占到全国的60.7%,一举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煤层气开发企业。

煤层气产品销往全国7个省、20多个地市,供应煤层气燃料车7500台、民用15万户40万人、工业用气40-50万方/天,煤层气开发利用为城市建设“蓝天碧水”工程、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今,公司全体员工正以昂扬的斗志,坚定“不怕榜上无名,坚信脚下有路”的企业精神和“企业做强,员工做富,环境做美”的发展之路,朝着“气化山西,年产百亿”的宏伟目标奋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层气井的排采需要平稳逐级降压,排采强度过大会对气井造成一定的伤害:
(1)排采强度 过大容易引起煤 层激动,使裂缝 发生堵塞效应, 从而造成渗透率 降低。特别是在 快速降压的初期, 对渗透率的影响 更大。如右图
影响煤层气井排采效果的因素
排采强度
(2)降压漏斗得不到充分扩展,只有井筒附近很小的范围内煤层得 到有效降压气井的气源受到严重限制
张宝生、罗东坤等在大量收集煤层气资源基础资料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从地质背景、煤储层、资源以及开发基础等4个因素出发,确定了煤层 气矿区评价参数选择标准,建立了煤层气目标区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 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个参数的权重。下表为两级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有利区优选
煤层气选区评价需要考虑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参数包括煤层埋深、含气量、 含气饱和度、渗透率、厚度、资源丰度等。这些因素关系到煤层气的可采性 和经济性。以下为中国煤层气选区关键参数评价标准简表: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开采效果
阻碍型解吸:降液速率过慢,解吸速率大于降压速率,有效 应力引起的负效应大于基质收缩引起的正效应,气泡解吸困 难,降压早期可能由于煤粉堵塞,液面阻力作用致使解吸不 畅通,导致日产气量不稳定,开采效果差。
影响煤层气井排采效果的因素
非连续性排采
造成气井非连续性排采的因素有很多,如关井、修井、卡泵等。 其对排采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地层回压,使甲烷重新被煤层吸附,产生气锁 裂隙被水充填,产生水锁,阻碍其流 对于因修井造成的排采终止,外来物质会对敏感性的储层造成伤害,可能 会使井的产气能力下降,甚至增加后期排采故障发生率 回压造成压力波及的距离受限于降压漏斗而难以有效扩展,回复排采后需 要经过长时间的排水才可能使产气量恢复到停止排采前的状态
排采动态分析预测
数值模拟法 数值模拟法是当前煤层气产能预测最为成熟可靠的方法。它 是在计算机中利用建立数学模型或者采用专用软件(称为数 值模拟器如Comet-Ⅱ、COALGAS、CMG、ECLIPSE)对 己获得的储层特性和早期的生产数据(或试采数据)进行匹 配拟合,最后获取气井的预计生产曲线和预计可采储量。该 方法比较适合于煤层气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其预测结果通 常比较可靠,可以指导煤层气的勘探开发部署。
煤层割理密度大于500条/m,用单项注入/压降法测得的原始 渗透率大于0.5×10-3μm2; 可采煤层埋藏深度为500~1500m最佳,要避开强水循环甲 烷风化带和低解吸率的煤层低渗透带;
区域性岩浆作用热变质区煤阶高、含气量大且割理发育,是 有利勘探区;
处于承压水区的水压封闭气藏和压力封闭的高压气藏为最佳 勘探目标。
煤层气学习总结
主要内容
1、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2、排采动态分析预测 3、有利区优选 4、排采制度
5、渗透率影响因素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成藏模式
自生自储吸附型:煤层气大部分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在 构造相对稳定的斜坡带富集; 自生自储游离型:煤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多少是相对的,多为同 源共生互动煤层气一部分以游离态存在于煤层中。早期煤层埋藏 深、生气量高,后期抬升煤层变浅压实弱,次生割理发育,渗透 性好,两翼为烃类指向供给,在有利封盖层条件下局部高点形成 高渗透的高产富集区; 内生外储型:煤层作为烃源岩,生成的气体向上部或围岩运移, 在有利的圈闭条件下在砂岩、灰岩中形成游离气藏,使吸附气、 游离气具有同源共生性、伴生性、转换性和叠置性,可在平面上 叠加成大面积分布。
在低位沼泽还原环境条件下,有木本植物形成 的、分布稳定、厚度适宜、产状平缓、无岩浆 侵入、中等变质作用形成的中等煤阶中的镜煤 与亮煤区,找含气量大、裂隙发育、透气性好 的大型线性构造盆地的最大曲率部位。
有利区优选
赵庆波等总结了我国30多个地区上百口煤层气勘探试验井的 成败经验,借鉴国外煤层气勘探成功实例,针对我国煤层气 分布地质特点,提出了我国煤层气勘探选区的评价原则: 选择盆地斜坡或煤层埋藏适中的向斜区为勘探区;选择高地 应力背景下的相对低应力区(一般小于10MPa)为重点勘探 区; 勘探区煤层气远景资源量应大于100×108m3,煤层分布面 积大,主力煤层分布稳定;
等维递补灰色-时序组合模型
利用该组合模型,采 用等维递补技术对该 井未来4年的发展趋势 进行预测,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 井煤层气排采在近期 一二年内会出现持续 上升的阶段,当达到 一定排采上限后总体 呈一种平稳下降的趋 势。
排采动态分析预测
黄学锋(2004)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从煤层气的流动机理入手,利用Langmuir等 温吸附方程描述煤层气从煤表面的解吸过程,用Fick定律描述煤层气在煤基质 和微孔隙中的扩散,综合考虑了煤层气的解吸、扩散和渗流3个过程,建立了 煤层气储层数学模型,推导数值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气井排采动态进行 分析预测; 傅雪海(2004)选择目前我国某煤层气具体井,从含气饱和度、临界解吸压 力、渗透率、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背景出发,结合套压、井底压力、产气量、 排水量等排采参数,剖析影响煤层气产能的主控因素,寻求煤层气稳定、连 续、平衡开发的排采参数配置; 倪小明(2009)根据恩村井田勘探、试井、压裂、排采阶段的资料,对煤层 气开发区块内煤储层原始渗透率、含气性、水平最小与最大主应力、煤层气井 平均日产水量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模拟软件模拟比较了在其它地质参数不 变的情况下,仅改变某一参数引起的产能差异性。
排采动态分析预测
国内学者在吸收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也发展了一些 独特的方法思路。 等维递补灰色-时序组合模型 该模型是运用灰色系统和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建立的一种用于 煤层气产出量拟合与预测的动态模型。 成国清(2002)简述了分形理论中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如 R/S分析法),讨论了赫斯特指数的理论意义和实际计算方 法,并将其应用于单井煤层气、水产能预测。通过对单井煤 层气、水产能时间序列的分形处理,根据极差、标准差的结 构分维值的大小,对单井煤层气、水产能增量趋势进行了分 形预测。
排采动态分析预测
产量递减法 产量递减法是使用递减曲线分析预测煤层气产量的方法。最 早是由Hanby(1991)在使用指数递减对美国黑勇士盆地的
煤层气井进行经济评估时提出来的。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研究煤层气井的产出规律、分析气井的生 产特性和历史资料来预测储量。假设一旦煤层气井达到了实 际高峰值,产气量就开始下降,持续呈典型的可预测的递减 趋势,并沿着一条拟定的递减率曲线变化,由此就可以利用 传统递减分析法对历史数据的曲线拟合,进而对产量进行预 测。
生产动态预测
等维递补灰色-时序组合模型 取沁水盆地南部某井14 个月的平均煤层气排采 数据,分别建立煤层气 排采的灰色模型和组合 模型如右图。从图中可 知,灰色模型只能对历 史数据的总体发展趋势 进行拟合,但不能反映 发展进程。组合模型的 预测值则能表现出煤层 气排采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波动性。
生产动态预测
有利区优选
地层能量评价法 地层能量评价就是评价含煤地层中流体所具有的能量 大小。开展含煤地层能量平价的依据: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开采特征
输入型:多位于构造高点。初期本井降压解吸气随降压漏斗从 本井产出,后期构造下倾部位解吸气又运移到本井产出。排采 井一般位于构造高点,日产气量呈上升—稳产—上升—递减四 个阶段。此类井一般高产、稳产期长。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开采效果
煤层气的产出是一个“排水-降压-解吸-扩散-渗流”的 过程。有效应力效应、基质收缩效应和克林肯伯格效应三种 效应共同作用决定了煤储层渗透率的动态变化过程,而这一 过程对煤层气井的开发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根据渗透率及产 气量可以将煤层气的开采效果分为三类:
排采动态分析预测
因为缺乏科学的工具,早期对煤层气排采动态分析预测是很困 难的。大多数煤层气井初产量衰减甚至被迫关闭,对后 续产能缺乏系统的预测,极大地制约着煤层气产业的发展。通 过近几十年发展,国内外诸多学者对煤层气井的排采动态分析 预测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探讨。当前在国外对煤层气井煤层气 排采动态分析预测采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是产量递减法及数值模 拟法。
(3)对于水力压裂后的井,在排采初期,如果在裂缝尚未完全闭合 时,排采强度过大,会导致井底压差过大引起支撑砂的流动,使压 裂砂返吐,影响压裂效果
(4)过大的排采强度会造成气井出砂出煤粉,影响排采效果,甚至 会造成修井。
影响煤层气井排采效果的因素
井间干扰 煤层气的井间干扰效 应能极大地提高煤层 甲烷的经济回收率。 井间距较小时气体的 解吸能力和生产能力 都会很快达到最大值, 但是,井间距较小时, 煤层气井消耗当地气 体的速度也比较快, 这样,气体产量开始 下降的时间也比较早, 下降幅度也较大。
有利区优选
郑得文等提出了煤层气项目选区的3项关键技术指标:煤层含气量、煤储层渗 透率、煤储层压力;结合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实际情况,总结了煤层气 选区评价常用的10项具体指标:厚度、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地解比、孔隙 直径、割理、原始渗透率、灰分含量、有效地应力、资源丰度。各参数指标 分级如下:
有利区优选
有一套厚度大、分布稳定的区域性盖层;有厚于10m且封闭 性好的煤层顶、底板作为直接盖层;煤层段内无大水层;
煤层总厚度要大于10m,单层厚度要大于0.6m; 煤阶为气煤—无烟煤Ⅲ号最佳;
有利区优选
煤层含气量大于8m3/t,煤岩镜质组含量一般应大于70%;
含气饱和度大于60%,可解吸率大于70%;地解比为高级别 (大于0.6)最佳;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储层评价
姚彦斌、刘大锰等采用 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实 验室测试分析资料,系 统总结了影响我国煤储 层产量潜力和产能特征 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 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的方法,确定了各项评 价因素的权重(如右 图)。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储层评价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开采效果
我国的煤储层多为中低渗漏性储层,开采过程可以划分为上 升期、稳定期、递减期三个阶段。根据储层的构造部位及层 内非均质性的差异,可以将煤层气的开采特征分为三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