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尖上的中国香文化

合集下载

又到粽叶飘香时作文

又到粽叶飘香时作文

又到粽叶飘香时作文又到粽叶飘香时作文(通用30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又到粽叶飘香时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又到粽叶飘香时作文篇1走在街上,又闻到了悠悠的粽叶香,终于又到端午节啦!我喜欢端午节,也喜欢端午节的粽子,而在我的心里,对端午节也有一个特别的记忆。

其实以前每次过端午节我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只知道这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那天可以吃到我喜欢的粽子,可以吃到绿豆糕。

几年前的一天,也是快过端午节的时候,我看见妈妈买了很多大的叶子,洗干净后用清水泡着,另有一盆装了很多洗净泡胀的糯米,妈妈在桌边剪了一堆很长的绳子系在椅背上,我好奇地走了过去,问妈妈在干吗?妈妈说她要为我包粽子吃。

只见妈妈拿了两片叶子把它们一折,形成漏斗状握在手里,开始往里面装糯米;填满漏斗后将剩下的叶子把装了糯米的部分包起来,来来回回折了一次后,妈妈很麻利地把椅背上的绳子将粽子捆扎起来,紧紧地系上结,一个漂亮的三角形粽子就展现出来。

看见妈妈灵活地包着粽子,就好像变魔法一样,我开始佩服妈妈了,因为我觉得那个粽子太漂亮了,而妈妈包起来却非常轻松。

妈妈看见我羡慕的样子,说:“你也可以包啊!”“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包吗?”妈妈笑了,然后开始手把手教我包粽子。

一开始我根本就握不紧,常常一装糯米就漏掉了,然后好不容易装进去了,却无法在合适的位置系上绳子,这样一个粽子就容易松散开来……妈妈看到了我的沮丧,她说:“饼子这么圆,油条那么长,看事容易做事难啊,但你只要多包几个一定能行的。

”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慢慢地,我的粽子包得成型了;慢慢地,我的粽子包得结实了;慢慢地,我的绳子能系在最合适的地方了!我开心了,觉得包粽子一点都不难了。

这时候我无意中看了看妈妈,我看见妈妈脸上有一种幸福的神情,妈妈淡淡地笑着,我知道妈妈在为我高兴,但我更觉得妈妈是因为我和她一起在包粽子而高兴。

我最喜欢的美食二年级北京烤鸭作文

我最喜欢的美食二年级北京烤鸭作文

我最喜欢的美食二年级北京烤鸭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我最喜欢的美食二年级北京烤鸭作文你们知道我最爱吃什么吗?就是北京烤鸭!北京烤鸭可好吃了,光是想一想就让我口水直流。

我们家就住在北京,每次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去著名的全聚德大酒店吃烤鸭。

全聚德的烤鸭可香喽!一走进店里就能闻到扑鼻的香味,好像有一只脚踏实地的大鸭子站在我面前。

我们总是提前去排队,即使排很久的队也值了。

终于轮到我们的时候,服务员就会把烤好的鸭子端上来。

那烤鸭可真好看,皮儿又黄又亮,就像是镀了一层金壳。

服务员会把鸭子剖半,很有仪式感地在我们面前慢慢切开。

鸭肉雪白细嫩,还冒着热气,看上去就让人垂涎三尺。

爸爸妈妈会帮我把鸭肉和鸭皮一起裹在纸薄的小饼里,再加上香脆的青菜和甜酱料,便成了一个个鲜美的鸭肉卷儿。

每次吃到第一口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啊"地惊叹出声。

鸭肉又嫩又滑,皮儿酥脆香脆,青菜清香爽口,甜甜酸酸的料汁汪汪的流淌出来。

我慢慢地咀嚼,那香味就在嘴里绽放开来,弥漫在鼻尖,让人完全陶醉其中。

不过,要吃到这么美味的烤鸭并不容易。

我跟爸爸妈妈打听过,做一只正宗的北京烤鸭需要很多步骤。

首先得选好肥嫩的白鸭,然后用一种特殊的工具把鸭子的皮剥离,再把鸭肉涂上秘制的酱料腌制入味。

接下来,要把鸭子在炭火上慢慢地烤至金红发亮,使皮脆肉嫩,收汁浓香。

听起来是不是很复杂?所以,北京烤鸭才会这么珍贵好吃。

我最喜欢跟爸爸妈妈一起吃烤鸭了。

每次吃完后,我的小手和小嘴都会黏糊糊的,到处都是酱汁的味道。

可我一点也不嫌弃,因为那是幸福的味道。

吃完烤鸭后,我们全家总是喝上一碗暖烘烘的鸭汤,那也是一级棒的美味。

啊,想想就让我垂涎欲滴呢!以后长大了,我也要学着做正宗的北京烤鸭,让全世界的人都尝尝这绝顶美味!篇2你们知道吗?我最喜欢吃的美食就是北京烤鸭!每次妈妈问我想吃什么的时候,我都会大声说:"烤鸭,我想吃烤鸭!"北京烤鸭可是非常有名的呢,它是北京的特色传统名菜。

茶韵初三作文800字7篇

茶韵初三作文800字7篇

茶韵初三作文800字7篇茶韵是品饮茶汤时所得到的特殊感受,是一种茶的品质、风格,表明达到同类中的最高品位,是一种感觉,是好的象征,是一种境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茶韵初三作文8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茶韵初三作文800字1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茶可是很有名气的哟!但你们想不想知道四川茶叶的由来和它的发行地呢?如果想知道,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传说以前的四川人都是在树洞里吃野兽的肉,他们吃了后肚子都是胀胀的消也消不下去。

有一天,神农在一棵树下休息时,无意间喝了天上掉下来的水水,很奇怪,神农喝下后,大肚子渐渐地消了下去。

其实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神农喝的是什么水。

那天,神农喝下茶水后,就用带子收集茶水,然后给人们喝,人们喝下后,觉得茶水十分清甜,而自己的大肚子也消了下去,于是人们就开始种植茶树了。

告诉你一个秘密:多喝茶水是有利于消化的。

四川人利用茶叶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代四川东鄂西是三皇五帝最早的生息之地,为茶树的发源的。

秦汉以前就盛行饮茶,到西汉,茶更为四川的特产,曾进贡长安,西汉王褒的《僮约》中记载了西蜀一个寡妇扬惠家里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壶行酤。

烹茶尽具,已而盖藏”当时喝茶是茶叶与水一块儿煮开以后在饭的,这是蜀人饮茶最早最准确的记载。

我来讲讲现在跟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头脑越来越聪明,采用春天茶树长出来的芽研制成新茶(也叫茗茶)比如:碧潭飘雪是手工制作成的茉莉花茶。

口感清秀可人,滋味饱满,入口顺滑,醇和馥郁,香高蚀骨。

特点是采摘峨眉高山初春优质绿茶芽头,茶香花香融合交汇清馨。

入口滋味十分顺滑。

全芽头,造型漂亮,彰显不凡品位;还有峨眉竹叶青。

它产于四川峨眉山,主产区为海拔800-1200米的清音阁、白龙涧、万年寺、黑水寺一带。

峨眉山产茶始于唐代,陆游曾有诗赞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将峨眉茶与顾渚紫笋谐美。

竹叶青成茶外形扁平光滑,翠绿显毫,两头尖细,形似竹叶;冲泡后,香气高鲜,汤色清明,滋味浓醇,经久耐泡;蒙顶甘露,它是蒙山名茶诸明珠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

描写西安的唯美句子摘抄(精选合集两篇)

描写西安的唯美句子摘抄(精选合集两篇)

描写西安的唯美句子摘抄(第一篇)西安,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城市,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犹如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无尽地展现着辉煌的古代文明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让我们一起来描绘一幅唯美的西安画卷,用句子的引力捕捉这座城市的美好瞬间。

1. 万世豪情绵延至今,西安是一座具有千年文明底蕴的城市。

2. 细腻的早晨雾气,弥漫着古城的街巷,如同一幅水墨画。

3. 街头巷尾弥漫着历史的气息,仿佛穿越时空的回转。

4. 化繁为简,百年的积淀,渗透在每一寸土地之中。

5. 随手可触的石碑,凝结着岁月流转,见证着古都的辉煌。

6. 走在石板铺就的小道上,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古代的岁月。

7. 鼻尖传来的古典香气,弥漫着处处洋溢的文化氛围。

8. 兵马俑雄赳赳,气势恢宏,让人感叹古人奇思妙想。

9. 空灵的钟声,像是召唤着人们回归宗教的内心。

10. 温暖的夕阳洒满古城,染上一抹金色,如诗如画。

11. 夜幕降临,古树下流动的灯光,美得让人心驰神往。

12. 百姓的生活在西安街头演绎着一幕幕日常的美好。

13. 飘飘扬扬的柳絮,舞动在蓝天之下,像是在述说着春日的故事。

14. 丝绸之路的起点,承载着海量的历史记忆,令人神往。

15. 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老城区狭窄的巷弄,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

16. 夏日的西安,石板街上涌动着热闹的人群,熙熙攘攘。

17. 秋天来临,银杏树叶渐黄,宛如一片片金纸飞舞。

18. 冬日的西安,冷冽的寒风吹过古城,仿佛叩响历史之门。

19. 随处可见的院落,散发出诗情画意,引人陶醉。

20. 伫立城墙之巅,远眺城市的喧嚣与美丽,不禁让人感叹古今交融之奇妙。

21. 丰富多样的美食,是西安人最大的幸福源泉。

22. 踏青游玩,阳光洒在身上,温暖如春,令人陶醉。

23. 拥挤的钟楼广场,人们欢声笑语,洋溢着生活的活力。

24. 抬头仰望,高耸入云的大雁塔,似乎在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故事。

25. 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让西安街头巷尾充满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2023年《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5篇_2

2023年《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5篇_2

2023年《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5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这几天,妈妈说新出了一个片子叫《舌尖上的中国》,很好看,很馋人。

也要给我下载看看。

一开始,我还以为《舌尖上的中国》是一些什么新的理论呢。

可一看才知道都是讲一些香甜可口的美食。

什么螃蟹、鱼、虾、海参……反正大多数都是我的最爱。

而且还有它们的生长以及制作过程。

一共有七集,每一集都有不一样的美食:有酸甜可口的腌白菜;有浓香的糯稻;有喷香的烤鸭。

特别是人家捉鱼捉虾的过程。

那活蹦乱跳的鱼和那些生长充沛的糯稻,还有在浅海海底摸海参、海胆、鲍鱼的潜水员,仿佛就在我的眼镜面前动着,让我想跳起来抓住那些屏幕上的美食。

片子的场面很多都在厨房里,上面都是实际的声音。

每当我听到那些油在锅里发出的“嗞嗞”声时,我就觉得肚子饿了。

还有那些从地里刨出来的笋,炒的时候镜头直接对准锅,那些笋白白得像小孩儿一样可爱。

还有那大厨们神奇的刀功煮功。

他们可以把豆腐切成像头发丝那么细的长条,还可以半小时煮好一只大肥猪。

非常令我佩服。

最好玩的就是楼顶菜园了。

夏天一到上面就是一个大凉篷,很壮观。

秋天结的小瓜一个就足以包一大盆水饺。

我的菜园子还是自愧不如啊!《舌尖上的中国》虽然增加了我们做饭的兴趣,可是我一看见上面的美食就不想吃我们家的饭了。

说实话,我是实在想扑倒电脑屏幕上大吃一顿去的。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2自然,主食,转化。

中国人在本身所处的自然条件下,驯化改良出了各种不同的主食,尽管主食的________只有很少的几种,但是中国人还是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智慧改进制作方法和手段,创造出数不尽的美味食品。

中国人的主食是靠天吃饭,这磨砺着中国人的性格,你永远不知道明天的天气如何,所以中国人习惯于接受现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人懒就没人给他钱”,老人家说的就是中国人在骨子最为笃信的真理。

中国人其实是最爱抱怨的,但也是最不把抱怨的事当心头事的,因为为了生存,为碗中舌尖的一口饭食,还是得振作精神,安慰自己,然后继续付出自己的努力。

舌尖上的美食600字说明文5篇作文

舌尖上的美食600字说明文5篇作文

舌尖上的美食600字说明文5篇作文中国菜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各种菜肴的总称,世界三大菜系之一。

中国菜非常强调色、香、味俱佳,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美食的说明文,方便大家学习。

舌尖上的美食600字说明文1走进湖北,你便会看见街上形形色色的美食小吃,让人垂涎三尺。

在湖北的美食小吃中,最惹人喜爱的是孝感麻糖。

湖北孝感麻糖生产历史悠久。

相传在宋朝就负有盛名。

封建社会曾用它作为贡品。

它以精致糯米、优质芝麻、绵白糖为主要原料,并配上桂花、金钱橘饼等,经过十二道工艺流程,三十二个环节制成。

吃起来不沾牙,香甜可口,具有润燥、暖肺、养胃等功效,对肝肾也有补益。

而闻名长江中下游的传统糕点——青山麻烘糕也颇受人们欢迎。

它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的特点,又有云片糕甜润易融的风格,麻烘糕选料讲究,它采用应山县的糯米、咸宁市的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及上等白绵糖精致而成。

吃起来具有麻仁、桂花的香味,又疏松、甜、脆、爽口等。

坐落在汉口闹市区的老通城酒楼,以特有的传统风味小吃豆皮而享誉国内。

迄今,很多高级政府官员、首脑人物都品尝过。

豆皮以糯米、鸡蛋、鲜肉丁、鲜虾仁等为主要原料,做成一厘米吼、小块见方的式样。

用油煎好,盛于盘中。

吃起来外皮香脆内里酥软,美味可口,油而不腻。

国内仅武汉独有。

而湖北最有名气的美食,便是云梦鱼面。

云梦鱼面生产于古泽云梦,始产于清道光年间,历史悠久。

云梦鱼面选用“白鹤分流”之鱼,桂花潭中之水,新麦上等面粉及芝麻香油等为主要原料,白如银、细如丝,故又称“银丝鱼面”。

云梦鱼面营养丰富,风味独到,鲜美可口。

1915年,云梦鱼面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加特产比赛获优质银牌奖,畅销全国及国际市场。

、湖北还有很多的美食小吃:沙湖盐蛋、咸宁桂花茶、桂花糖果、桂花糕、风味鸭脖、热拌面……湖北的美食小吃琳琅满目,真不愧是“美食之城”呀!舌尖上的美食600字说明文2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所有的东西都在改变,美食也不例外,从之前简单的小吃到现在五花八门的食物也正验证了这一点。

感悟着那份在时光中传承不息的茶香作文

感悟着那份在时光中传承不息的茶香作文

感悟着那份在时光中传承不息的茶香作文示例文章篇一:《感悟着那份在时光中传承不息的茶香》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的生活里,有那么一种味道,它就像一个神奇的小精灵,总是能在不经意间钻进我的鼻子,然后悄悄地溜进我的心里,让我陶醉其中,那就是茶香。

记得小时候,每次去爷爷奶奶家,一进门就能闻到那股熟悉的茶香。

爷爷总是坐在那张老旧的藤椅上,手里拿着一个紫砂壶,慢悠悠地倒着茶。

我总是好奇地跑过去,盯着那壶里冒着热气的茶水,问爷爷:“爷爷,这是什么呀?怎么这么香?”爷爷就会笑着摸摸我的头说:“这是茶呀,宝贝,这可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那时候的我,哪里懂得什么是传承,只是觉得这茶香好闻,这茶水好喝。

爷爷会耐心地给我讲关于茶的故事,他说:“茶就像是人生,有苦有甜,需要慢慢品味。

”我眨巴着眼睛问:“爷爷,那人生的苦和甜到底是什么呀?”爷爷笑而不语,只是又倒了一杯茶递给我。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开始上学了。

学习的压力有时候让我喘不过气来,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爷爷的茶。

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低落,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爸爸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杯茶,对我说:“孩子,别灰心,来尝尝这杯茶。

”我接过茶杯,闻着那熟悉的茶香,心情好像一下子没那么糟糕了。

爸爸说:“人生就像这杯茶,有时候会遇到挫折,就像茶的苦味,但只要你坚持下去,总会尝到甜的。

”再后来,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茶文化的活动。

在活动中,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茶的知识,知道了茶的种类繁多,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等等。

我还学会了泡茶的技巧,看着那一片片茶叶在水中舒展,就像是在跳舞一样,真美啊!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我给客人泡茶。

我紧张又兴奋,小心翼翼地按照学到的步骤泡好了茶。

客人喝了一口,竖起大拇指说:“这孩子泡的茶真不错!”那一刻,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突然明白了爷爷说的传承的意义。

茶,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

它承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情感,在时光的长河中流传不息。

以香会友——苏轼与黄庭坚的禅意人生

以香会友——苏轼与黄庭坚的禅意人生

以香会友——苏轼与黄庭坚的禅意人生作者:余淼盈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0期摘要:宋代,是香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这时期,涌现了大量咏香诗文和爱好熏香的士大夫,苏轼和黄庭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因为二者皆喜爱香道,在香道历史上还留下了唱和的诗作。

在其特有的历史环境下,通过香道,二人的精神世界桥梁也被打通了。

禅宗文化始终贯穿于二人的香事对话之中,也存在于他们的人生中,从而促成了苏、黄特有的处世哲学。

关键词:香道;苏轼;黄庭坚;禅宗香道自先秦伊始,贯穿于中华文化,于士大夫中尤显。

傅京亮先生在其著作《中国香文化》中曾把中国用香的历史分为六个阶段: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

一、文人雅好——“香道”先秦,香大多为祭祀所用。

人们认为升腾的烟雾能将自己的心愿带上云霄,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

《诗经》、《尚書》等先秦著作中都有对古人用香的描述。

到秦汉,熏香的风气已经开始流行开来,西汉司马相如所作的《美人赋》中就有对熏香的描写——“金鉔熏香,黼帐低垂”。

到了六朝,虽然政治动荡,朝代更迭频繁,但思想文化领域活跃异常,香文化也得到了重要发展。

道教与佛教的兴盛,赋予了香文化独有的庄严肃穆。

等到隋唐,国泰民安,河清海晏,香文化走向精致,文人开始大量用香,咏香诗文大面积浮现。

而宋代,则以其特有的政治经济条件,成为了香文化史中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究其原因,其一,宋朝经济发达,海上贸易繁荣,香料的进出口十分频繁,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和官员来管理宫廷用香和对外贸易。

其二,香的使用范围扩大了。

从使用主体来看,使用者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

从使用的场合来看,祭祀、宴飨、读书、静坐、烹茶、抚琴等等都要用香。

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出现了一家名叫“刘家上色陈檀拣香”的店铺,闹市之中存在这样一家店足以证明宋时人民对香的喜爱和追求。

最后,宋代文人尤为喜香,开始自己研究香品,促使了香文化迅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鼻尖上的中国香文化
作者:
来源:《科学之友》2019年第11期
人类对香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本性需求,最初先民们对植物中挥发出的香气有所感觉,闻到不同香料的芳香时,感受到独特的美感和香气快感,并逐步发现不同香味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作用。

远古人类在野外或是洞穴聚居时,夏夜便燃烧艾叶散发出独特味道以驱逐蚊虫,这种方法甚至直到现在很多农村地区还在广泛使用。

由此,对自然界知之甚少的先民对自然香料的神奇用途崇拜不已,于是将花、果实、树脂等芳香物质奉献给神明。

上古时期,人们还把这些香物质用来清净身心和丧葬之用。

此时,人们对香的使用仍处于懵懂状态,使用的香料是单纯的自然香料,除少数熏烧取香外,大多不经过切割、研磨等加工程序,依靠原始的动植物自然散发香味。

春秋战国时期香开始有了文字记载,此时香文化发展初现端倪。

屈原《离骚》中就有很多精彩的咏叹:“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
英。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诗中描写的这些香料多用来熏烧祭祀、佩带香身、入酒或辟秽祛虫。

当时的文人雅士都把香比喻为一种高尚、善美的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