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美国作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精湛的叙事技巧而闻名于世。

他的小说具有简洁明快的语言,充满现实主义与冷静理性的精神,以及深刻而细腻的情感描写。

本文将解析海明威小说中独特的叙事艺术,深入探讨其创作手法与内核。

首先,海明威小说的叙述风格简洁明快。

他的句子短小有力,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事物的准确把握和简洁深刻的表达。

这种叙述方式不仅使得故事情节紧凑,而且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沉浸其中。

海明威“冰山理论”是他独特叙事的代表,他倡导通过减少冗余来使故事更加有力。

他相信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力填补故事的缺失部分,这种留白的手法恰到好处地激发了读者的参与感。

其次,海明威小说中常见的对话描写也是其叙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善于通过对话展示人物性格、情感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他的对话简洁而真实,充满戏剧性,往往透露着潜在的思想和情感,赋予人物生动而立体的形象。

他通过对话的转折、间接和暗示,展示了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和小男孩之间的对话,这段对话不仅表达了两者之间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海明威对人性与命运的思考。

另外,海明威小说中的时空处理也是他叙事艺术的一大特色。

他善于运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来塑造故事的节奏和张力。

他常常通过回忆、闪回和前后衔接的手法,将故事片段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小说透露出浓厚的时间感,给予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在巴黎的节日》中通过将跳跃的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错综复杂而又真实的情节发展,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海明威小说中的描写也是其叙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通过简短而生动的描写,创造了独特而具体的场景,使得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与氛围。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海明威(ErnestHemingway)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简洁、明快、直白的风格著称。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界,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海明威的生平、写作风格、作品特点等方面,对海明威的写作风格进行分析。

一、海明威的生平海明威于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

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音乐家。

海明威的童年比较平静,但他从小就对冒险、运动等活动充满了热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加入了美国红十字会,在意大利和法国前线担任志愿者。

他的军旅生涯和战争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

二、海明威的写作风格1、简洁明快的语言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著称,他善于用简单的词汇和短句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他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像一条清澈的河流,让读者可以轻松地阅读和理解。

2、战争与人性的主题海明威的作品主要探讨战争和人性的主题。

他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性,表达了对人类的深刻思考和关注。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包括爱、死亡、荣誉、勇气等。

3、真实感与现实主义海明威的作品以真实感和现实主义著称,他善于通过描写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让读者可以深入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境。

4、对话和内心独白海明威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话和内心独白,他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并且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5、短篇小说和小说集海明威的作品主要包括短篇小说和小说集,他善于用简洁的语言和短小的篇幅来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包括爱、死亡、荣誉、勇气等。

三、海明威的作品特点1、《老人与海》《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一个老渔夫孤身一人出海捕鱼的故事。

这个故事充满了对生命的探讨和对人性的思考,同时也表现出了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和艺术风格。

2、《太阳照常升起》《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另一部经典之作,它讲述了一群美国人在巴黎的生活和情感故事。

海明威的对话艺术(最实用的好课件)

海明威的对话艺术(最实用的好课件)

总结与展望
对海明威对话艺术的高度评价
海明威对话艺术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对话艺术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海明威对话艺术的独特之处和创新性 对海明威对话艺术的未来展望
对后世作家的期望与建议
深入观察生活,挖掘真实情感
注重对话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可 读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简洁明了地表达,避免冗长繁琐
勇于创新,探索新的写作手法和 技巧
对未来文学发展的展望
文学创新:鼓励作家在创作中尝试新的表达方式和题材 跨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科技与文学的融合:探索科技在文学创作和传播中的应用 关注社会问题:引导作家关注现实问题,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THANK YOU
汇报人:PPT
海明威的对话艺术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海明威对话艺术概述
3 海明威对话艺术的表现形式
4 海明威对话艺术的技巧 5 海明威对话艺术的影响 6 海明威对话艺术的局限与不足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海明威对来自艺术概述海明威的对话风格
海明威对话艺术的表现形式
简洁明快的对话方式
直接、生动的表达 省略多余的修饰词 使用简短的句子和短语 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生动形象的对话描写
简洁明快的语言 风格
运用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
人物形象鲜明, 个性突出
语言富有节奏感 和音乐美
富有节奏感的对话结构
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 运用短句和省略手法 强调对话中的情感和语气 通过对话展示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过于直白,缺乏隐喻与象征

海明威作品的文学特征

海明威作品的文学特征

海明威作品的文学特征海明威的创作具有鲜明、强烈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迷惘的一代”——“迷惘”的文学主题。

1926年,海明威在《太阳照样升起》一书的题词:“你们全是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是对战后一代美国青年厌恶、恐惧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而痛苦迷惘的几种反映,对当时的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坛产生过很大影响。

第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硬汉”。

在海明威的作品里,最富有魅力和打动人心的,是他塑造了众多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硬汉子”形象。

《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桑地亚哥,是晚期海明威笔下硬汉子形象的集中体现。

老人桑地亚哥象征着一种哲理化的硬汉子精神,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一种压倒命运的力量。

作者将富有生命的形象同朦胧的寓意融合在一起,将现实生活的诗情画意同深刻的哲理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体现着人类尊严和命运重压下仍有优雅风度的硬汉形象。

第三,独特的形式美——“冰山”风格。

冰山在海里易懂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海明威就是根据“冰山”原理来创作他的作品,形成他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具体表现在他的作品的文体与结构上。

首先,他以简约、清新的文体净化了文风。

在他的作品中出现的往往是很简单的句子结构、常用词或日常用语,他摒弃空洞的夸饰性文字,习惯于选用具体的感性的表达方式,缩短与读者的距离。

其次,他采用了多种简约、含蓄却内涵丰富的表达形式。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内心独白、象征手法、意识流手法等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这种含而不露的写法为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从而达到厚积薄发,意到笔不到的艺术神韵。

另外,海明威的“冰山”风格还体现在他的作品结构上。

海明威反对传统的史诗式的小说结构,他也从不写恢弘的长篇巨著,他的小说往往只是截取故事的一个时间段或一个时间点,以集中反映重大的主题或历史时间,至于故事的经过和历史背景,则当作“冰山”的百分之七隐匿在洋面之下,但他又要让读者强烈地感到它的存在。

海明威艺术特点

海明威艺术特点

海明威写作特点与艺术风格海明威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才华的大作家,艺术个性异常鲜明。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也不属于任何现代主义流派,而是兼采各家之长,自成一体,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

他的创作对于我们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艺术借鉴的价值。

本文从海明威表现手法中的含蓄与明晰、大于题材内涵的潜在主题、含有“潜台词”的人物对话与内心独白、充满象征与饱含寓意四个方面,对其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作了解析与探讨。

一位艺术家的伟大,在于他独特的创造和天才的发现,使自己的作品无论在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方面都完全不同于“这个”或“那个”。

美国现代大作家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正是这样一位伟大而卓越的艺术家,他根据著名的“冰山原则”所创造出来的一系列作品,彻底地摒弃了旧的传统小说之模式,对题材、人物、文体风格和结构形式,毫无宽容地排斥仿造。

那自成一体的简约、洗炼、耐人寻味的艺术风格,在大西洋两岸曾经拥有大批追随者和模仿者,在欧美文坛上的影响至今不衰。

那些以大无畏的精神直面人生悲剧的故事,为一代又一代人反复阅读。

创作实践告诉我们,艺术家一旦因某种刺激模式的诱发,点燃生活积累的“柴草”,萌发出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

就会造成心理上的驱力和张力,推动他们进入构思过程。

任何人都不会否认,海明威的小说读来有一种自然感人的力量,只要细加分析就会发现,那散乱而又貌似粗硬枯燥的文风外壳下,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情绪主线,正是这一主线将生活的断面串联起来并形成了一组组生活流,倾诉着作者关于人生的话。

一海明威曾把文学创作比喻成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看得见的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而隐藏在水下的则是八分之七。

这象征着作家在创作实践上对形式美的追求,也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创作个性。

他在浩瀚的生活海洋中选取、提炼最富有特征的事件和细节,将自身主观的态度和感情隐蔽起来,以简洁凝炼的笔法,客观而精确地勾勒出一幅幅富有实感的生活画面。

《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老人与海》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明威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正是这部作品使他获得了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从而莫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

本文试着从作品的、象征手法、语言风格和意识流手法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其艺术价值。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加工而成的小说,它既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又是一部有多层寓意且寓意很深的作品。

作品丰富的象征寓意无疑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例如:《老人与海》,这一标题本身就使人展开丰富的联想:一个年迈、孤独的老人,驾一叶扁舟搏击于充满险风恶浪、茫茫无助的大海,这本身就是一种暗示、一种象征。

此时的桑提亚哥不只是一位普通的渔夫,他象征着整个为生存而斗争的人类,而大海者则象征着难以把握的变幻无穷的人生海洋。

人在自然面前,在危机四伏的社会中是那么的渺小、无助.人类需要的正是海明威歌颂的桑提亚哥的硬汉精神,而它象征着一种人类精神,即人在精神上是不可摧毁的。

在困难面前坚毅不拔的毅力、冰不服输的勇气和信心,这是人类取得美好未来的保证.大马林鱼的象征意义十分明显,它象征着人们所想要达到的人生目标.老人追捕大马林鱼的过程,就是他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

对于一名作家而言,大马林鱼则离意着一部非凡的杰作,是作者不屈不挠、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小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象征物,是圣地亚哥魂系梦萦的“那群狮子",它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象征着老人对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每次梦见“那群狮子"后都给老人增添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群狮象征着同情弱者,仇视邪恶,既能创造人间奇迹,又能战胜各种邪恶势力的团结友爱的群体。

群狮的个体模式表现在老人圣地亚哥同鲨鱼搏斗到手无寸铁的风度,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标志着后期海明威在思想上的发展与进步,寄托着他的理想及对人类的希望.在故事的结尾处,当孩子看到那苍白的鱼骨架和老人那伤痕累累的双手时,孩子心痛地哭了,孩子心痛的不仅是老人那双流过血的手,更心痛的是老人历尽艰险才得到的战利品竟然被鲨鱼咬噬得一干二净,更心痛的是老人在历经长达八十四天的凄惶失意和极度紧张艰苦的考验后所换来的却只是更大的失望。

《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

《老人与海》的艺术特色《老人与海》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海明威最重要的一部作品,正是这部作品使他获得了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从而莫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

本文试着从作品的、象征手法、语言风格和意识流手法这三个方面来探究其艺术价值。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加工而成的小说,它既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又是一部有多层寓意且寓意很深的作品。

作品丰富的象征寓意无疑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例如:《老人与海》,这一标题本身就使人展开丰富的联想:一个年迈、孤独的老人,驾一叶扁舟搏击于充满险风恶浪、茫茫无助的大海,这本身就是一种暗示、一种象征。

此时的桑提亚哥不只是一位普通的渔夫,他象征着整个为生存而斗争的人类,而大海者则象征着难以把握的变幻无穷的人生海洋。

人在自然面前,在危机四伏的社会中是那么的渺小、无助。

人类需要的正是海明威歌颂的桑提亚哥的硬汉精神,而它象征着一种人类精神,即人在精神上是不可摧毁的。

在困难面前坚毅不拔的毅力、冰不服输的勇气和信心,这是人类取得美好未来的保证。

大马林鱼的象征意义十分明显,它象征着人们所想要达到的人生目标。

老人追捕大马林鱼的过程,就是他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

对于一名作家而言,大马林鱼则离意着一部非凡的杰作,是作者不屈不挠、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

小说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象征物,是圣地亚哥魂系梦萦的“那群狮子”,它代表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象征着老人对力量的追求和对强者的向往,每次梦见“那群狮子”后都给老人增添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群狮象征着同情弱者,仇视邪恶,既能创造人间奇迹,又能战胜各种邪恶势力的团结友爱的群体。

群狮的个体模式表现在老人圣地亚哥同鲨鱼搏斗到手无寸铁的风度,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形象的高度概括和升华,标志着后期海明威在思想上的发展与进步,寄托着他的理想及对人类的希望。

在故事的结尾处,当孩子看到那苍白的鱼骨架和老人那伤痕累累的双手时,孩子心痛地哭了,孩子心痛的不仅是老人那双流过血的手,更心痛的是老人历尽艰险才得到的战利品竟然被鲨鱼咬噬得一干二净,更心痛的是老人在历经长达八十四天的凄惶失意和极度紧张艰苦的考验后所换来的却只是更大的失望。

浅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艺术风格

浅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艺术风格

浅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艺术风格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的艺术风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简洁明快。

海明威在写作中追求简洁明快的风格,他的语言简明直接,没有多余的修饰和废话。

他使用简短的句子和精确的词语来表达观点,使整个故事流畅而有力。

这种简洁明快的风格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到故事的紧凑和紧张。

其次,真实自然。

海明威以真实自然的写作风格著称,他的小说展示了真实世界中的人物和情节。

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实情感和真实场景。

他的描述不加修饰和夸张,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第三,富有哲理。

《老人与海》是一部深层次的作品,它探讨了人类意志和命运的问题。

海明威通过老人桑地亚哥的冒险经历,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和人生的意义。

他通过在故事中使用象征、隐喻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传达了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这种富有哲理的风格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充满力量和情感。

《老人与海》是一部充满力量和情感的小说。

通过老人桑地亚哥在大海中与巨鲨搏斗的描写,海明威展现了人类决心和毅力的力量,并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困境的坚持。

他的语言充满激情和感情,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故事
主人公的心灵与生命的挣扎。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具有简洁明快、真实自然、富有哲理和充满力量和情感等艺术风格。

这些风格使作品成为一部经典之作,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明威写作特点与艺术风格海明威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才华的大作家,艺术个性异常鲜明。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也不属于任何现代主义流派,而是兼采各家之长,自成一体,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

他的创作对于我们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艺术借鉴的价值。

本文从海明威表现手法中的含蓄与明晰、大于题材内涵的潜在主题、含有“潜台词”的人物对话与内心独白、充满象征与饱含寓意四个方面,对其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作了解析与探讨。

一位艺术家的伟大,在于他独特的创造和天才的发现,使自己的作品无论在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方面都完全不同于“这个”或“那个”。

美国现代大作家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正是这样一位伟大而卓越的艺术家,他根据著名的“冰山原则”所创造出来的一系列作品,彻底地摒弃了旧的传统小说之模式,对题材、人物、文体风格和结构形式,毫无宽容地排斥仿造。

那自成一体的简约、洗炼、耐人寻味的艺术风格,在大西洋两岸曾经拥有大批追随者和模仿者,在欧美文坛上的影响至今不衰。

那些以大无畏的精神直面人生悲剧的故事,为一代又一代人反复阅读。

创作实践告诉我们,艺术家一旦因某种刺激模式的诱发,点燃生活积累的“柴草”,萌发出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

就会造成心理上的驱力和张力,推动他们进入构思过程。

任何人都不会否认,海明威的小说读来有一种自然感人的力量,只要细加分析就会发现,那散乱而又貌似粗硬枯燥的文风外壳下,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情绪主线,正是这一主线将生活的断面串联起来并形成了一组组生活流,倾诉着作者关于人生的话。

一海明威曾把文学创作比喻成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看得见的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而隐藏在水下的则是八分之七。

这象征着作家在创作实践上对形式美的追求,也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创作个性。

他在浩瀚的生活海洋中选取、提炼最富有特征的事件和细节,将自身主观的态度和感情隐蔽起来,以简洁凝炼的笔法,客观而精确地勾勒出一幅幅富有实感的生活画面。

这些用文学直接表现出来的生活画面,是作品看得见的“八分之一”,犹如裸露在水面上的轮廓清晰、晶莹透明的冰山一样,鲜明突出,生动逼真。

给读者造成一种意境,唤起他的想象力去开发隐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使他在强烈的感受中对现实生活作出自己的结论。

通观海明威的小说,几乎觉察不到作家本人的存在。

他认为,让读者感觉的东西应该比让读者理解的东西多些。

作家应从两个方面把握读者,一是读者对感情暗示的感觉,二是读者对该作品的想象力和同情心程度。

因此,海明威从不企图在作品中说明自己的倾向性。

他的一个早期短篇《雨中的猫》(A Catin the Rain)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危机。

一对在意大利旅行的美国青年夫妻,雨天里在旅馆外面的一张桌子底下发现了一只避雨的猫。

妻子由此想到,要有一只小猫抱在怀里,抚摸着它,听着那咪咪的叫声该有多好。

于是她要到外面去抓那只猫。

不料猫却跑了。

她回到房间,从镜子里看到自己那剪得短短的像似男孩的头发,突生厌恶之感。

她“想要坐在自己家里吃饭;用自己家的刀叉;想点燃蜡烛;想要春天到来,想要站在镜子前梳头;想要一只猫;想得到一件新衣服……”,她究竟追求什么?自己也说不清。

这里通篇无一处提到主人公的精神状态,作者仅仅抓住了她那几个似乎毫无意义的下意识支配的行动,就使她那苦闷无聊的情绪跃然纸上:她在国内深感精神抑郁,企图在外出旅行中排遣这种痛苦,但旅行的结果仍使她感到无聊无望。

短篇小说《世上之光》(The Light of the World)中那隐而未现的蕴意也十分明晰。

小说叙述的是尼克和朋友汤姆在火车站候车时的见闻。

当时与他们一同等车的还有五个妓女和一个同性恋的厨子。

攀谈中,厨子无意说起他打算去凯迪拉克。

由于这地名的缘由,他们又联想到了著名的拳击家史蒂夫·凯切尔。

不料这一名字随即勾起了其中两位妓女的心事。

她们俩都自称是史蒂夫·凯切尔唯一的情人,于是便起了一场激烈的舌战。

两人争风吃醋,互不相让,嚎啕痛哭,都想通过自己真情实感的宣泄去赢得拳击家的归属权。

这篇小说犹如一则哑谜,读者难以一下子把握其中的蕴意,也无法判定作者的真实意图。

故事中的厨子这一似乎是无足轻重的角色往往会被读者忽略,几句短短的插话犹如舞台上一两下短促的锣声,稍纵即逝,毫不引人注意。

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他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他知晓内情,比其余的人物更清楚个中的荒唐。

正是他的问话,才推波助澜,使故事步步发展,把金发妓女的叙述逐渐导向谬误的死角。

整个过程中,尼克一直在以冷静的目光观察着一切,而其内心的想法全部省略不提,隐约间,作者才通过他略微吐露一点消息。

临结束时,尼克对艾丽丝的印象显然发生了变化,由一开始的惊愕和厌恶转变成了喜爱。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初涉世界的尼克了解其中的隐秘?会不会他像厨子一样看出了其中的破绽,看出了艾丽丝和金发妓女争风吃醋的真正原因,继而对艾丽丝寄予同情并由此产生好感呢?这里,海明威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揣摩和思考的空间,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他创作中的特色:蕴藉含蓄。

只要细细地琢磨、思考,主题是明晰不过的:故事中的妓女强颜欢笑,逢场作戏,谁能窥透她们心中的酸楚和难言的怨哀?只有一点是可信的:她们忆及当年如花似玉的光景,想到韶华飞逝,光阴不复,终而引发出了涟涟的泪水;她们渴望光明,并时刻在寻求精神上的庇护和心灵上的慰藉。

含蓄与明晰,是海明威艺术追求上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

为了取得含蓄的艺术效果,关键在于使“露出水面的部分”坚实牢固,也就是要使作品的画面鲜明突出、生动逼真,有实感。

画面模糊,会使思想感情晦涩,令人难以捉摸;画面单薄,会造成思想感情浅露,使人没有回味的余地,引不起联想。

因此,海明威曾特别强调:“作家写得真实,读者才能强烈感受到他省略掉的东西,犹如他说出了一般。

”二大于题材内涵的潜在主题及灵魂大于躯壳的人物形象,使海明威的作品在叙述风格上令人耳目一新。

他擅长于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去清新、自然地塑造人物形象,并通过着墨不多的写景,情景交融地烘托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在海明威笔下的一页页画卷上,往往见不到浓墨重彩,也较少有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而是素描式地把生活在狭隘小天地里的孤独人物勾画出来,使他们具体、生动地跃然纸上。

短篇小说《桥畔的老人》(Old Man at the Bridge)用白描的手法,通过朴实无华的文字和淡淡的写景,烘托出了一个孤身老头在战火纷飞、人们竞相逃命时所特有的内心世界,从而揭示了战争的罪恶。

故事一开始,映入读者眼帘的是一幅逼真而又生动的画面:在车水人流争相渡河的画面底色中,一个满身尘土、波惫不堪的老人,孤零零地坐在桥畔的路旁。

当一个在桥头负责侦察敌情的士兵走上前去,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时候,老人布满愁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这“一丝笑容”反映了老人内心对故乡的感情。

尽管战祸临头,但一提及自己的故乡,他由衷地流露了笑意,这“一丝笑容”实际上也道出了千千万万战时的人们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小说通过士兵与老人短短的十多句日常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出来。

原来这个七十六岁的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平时,他所饲养的一只猫、两只山羊和四对鸽子是他相依为命的伴侣,也是他整个心灵的寄托。

眼下,纷飞的战火逼得他弃家外逃,而此时此刻盘踞他全部心灵的,依然还是这些曾与他朝夕相守的禽畜,他既为自己被迫和它们分离而极度内疚,更为它们可能将会遭到的不幸结局而忧心忡忡。

乃至到故事接近尾声时,在曾经是车水人流的浮桥上,在阴霾密布、云幕低垂、一片灰暗的画面底色之中,这位满身尘土的老人瘫倒在桥畔的路旁,嘴里还依然在唠叨着“我一直就是照看家畜的”。

至此,《桥畔的老人》这部小说的全部内涵都由景被最终盘托了出来。

我们知道,海明威的作品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不衰的一席之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对语言驾驭熟谙自如,懂得“如何以最简单的词句来表达最复杂的思想,如何使语言朴实无华”。

他的一部不过三千余字的小说《十个印第安人》(Ten Indians),描写的只是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断,然而,海明威却使这一普通的生活片断潜藏了丰富的容量,让它浓缩地体现了尼克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整个时期的心理活动。

小说以“十个印第安人”为标题,并且一开头就把焦距对准九个醉倒在路上的印第安人。

惜墨如金的海明威描写了乔·加纳把醉倒在地的印第安人拖到路旁的细节,记录了尼克与加纳一家关于这些印第安人的谈话,总共不过四百来字。

这些描写和谈话,简约地显现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习惯与风俗,可见在小说开头,那九个印第安人是被突摆在主要位置上的。

然而,随着加纳马车的行进,他们便很快被遗留在原处,再也没有被提到过。

作家为何对这九个印第安人作如此的艺术处理?展示尼克少年时代的社会生活环境,是描写尼克成长的重要环节。

可海明威对于“冰山原则”的艺术追求,使他不愿为正面讲述这一环节花费笔墨。

精选存在于尼克周围的一般人并采用特写镜头式的艺术手段突现他们,以强化读者对于尼克生存环境的感知,是作家艺术处理这一环节的决窍。

对九个印第安人的强化使读者注意到:密执安州北部的彼托斯基城郊外,是印第安人与白人的杂居之地,在那里,白人与印第安人相处较好,印第安人能自由地遵循他们的文化习俗生活。

尼克的家就座落在郊外的一幢夏季别墅里,他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无疑,印第安人及其文化对他曾产生过相当的影响。

然而,展示尼克成长的社会生活环境,并非这部小说的主旨,过多地描写印第安人,势必产生喧宾夺主的作用,掩盖小说对于尼克心理层次的揭示。

故那九个印第安人完成了他们存在于作品中的任务后,作家便让他们迅速在作品中“淡化”了。

《十个印第安人》之所以具有厚实的容量,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海明威善于辩证地运用“强化”与“淡化”相结合的艺术手段,赋予一个极小的时间和空间以丰富的容量,竟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展示了诸如性心理、自我意识这样的重要心理层次,反映了诸如社会生活环境、家庭环境这样纷繁的历史背景,实不多见。

这正如英国文学评论家赫·欧·贝茨所说的那样:“海明威所孜孜以求的,是眼睛和对象之间、对象和读者之间直接相通,产生光鲜如画的感受。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斩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他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

他删去了解释、探讨,甚至于议论;砍掉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古老神圣、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直到最后,通过疏疏落落、经受了锤炼的文字,眼前才豁然开朗,能有所见。

”三研究海明威小说语言风格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小说中的对话。

海明威的对话成为美国几代作家模仿的榜样,影响深远。

他写出了绝对“风格化了的口语”,并使其具有持久的真实美。

他不但追求对话的语调、语气、用词等方面的真实,而且追求对话人的感情、态度、性格等内在的真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