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荼罗

合集下载

曼陀罗的花语及传说介绍

曼陀罗的花语及传说介绍

曼陀罗的花语及传说介绍曼陀罗颜色妖娆魅惑,只要看上一眼,仿佛就会生畏。

它的花语,随颜色而定,不同颜色,有着不同的花语。

那么,曼陀罗的花语是什么?不同颜色的曼陀罗的代表意义是什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曼陀罗的花语曼陀罗花语:无间的爱和复仇代表不可预知的死亡和爱。

紫色曼陀罗:恐怖。

蓝色曼陀罗:诈情,骗爱。

粉色曼陀罗:适意。

绿色曼陀罗:生生不息的希望。

黑色曼陀罗:不可预知的黑暗、死亡和颠沛流离的爱。

金色曼陀罗:敬爱,天生的幸运儿,有着不止息的幸福。

白色曼陀罗:情花,如用酒吞服,会使人发笑,有麻醉作用。

红色曼陀罗:流血血腥的爱茶色曼陀罗:理性,智慧,优雅。

黄色曼陀罗:尊贵,权利,纷扰不息的争斗。

曼陀罗的介绍曼陀罗植株高大,花朵硕大而美丽,常见的有香花曼陀罗、红花曼陀罗、白花曼陀罗等。

全草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最大,嫩叶次之。

干叶的毒性比鲜叶小。

又叫曼荼罗、洋金花、枫茄花、万桃花、闹羊花、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

曼陀罗的传说大漠是上帝因为人类的欲念实行的惩罚,大漠中所有的生命,仅仅靠大漠中央的水神掌管。

直到水神爱上一个带领族人寻找水源的女子,上帝震怒,要灭掉水神的灵魂,大漠花神曼佗罗以自己与他共入人间轮回为代价,请上帝饶恕,上帝为她痴情所感,只把水神逐出天界,自此,沙漠中无水,曼佗罗也成为被诅咒的花朵,剧毒在身。

佛经云,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体息,天鼓齐鸣,发出妙音,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

至此,释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开始教收徒,传授他所证悟的宇宙真谛。

传说,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国,空中时常发出天乐,地上都是黄金装饰的。

有一种极芬芳美丽的花称为曼陀罗花,不论昼夜没有间断地从天上落下,满地缤纷。

曼陀罗又叫曼荼罗.

曼陀罗又叫曼荼罗.

曼陀罗又叫曼荼罗、满达、曼扎、曼达、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枫茄花、万桃花、花、山茄子等,多野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方,原产印度。

意译作圆意华等。

曼陀罗原产热带及亚热带,我国各省均有分布。

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主要危害棉花、豆类、薯类、蔬菜等。

中文学名:曼陀罗 拉丁学名: Datura stramonium Linn.别称: 醉心花、狗核桃等 二名法: Datura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菊亚纲 目: 茄目 科: 茄科 属:曼陀罗属 种: 曼陀罗种 分布区域: 中国各省区都有分布; 广布于洲佛教释义藏传佛教术语曼陀罗或称满达、曼扎、曼达,梵文:mandala 。

意译为坛场,以轮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聚集之处。

供曼扎是积聚福德与智慧最圆满而巧妙的方法,以宙,是很多方法中最快速,最简单,最圆满的。

曼陀罗是僧人和藏民日常修习秘法时的即所谓的"四曼为相",一般是以圆形或正方形为主,相当对称,有中心点。

曼荼罗是梵文Mandala的音译;曼荼罗又译曼佗罗、慢怛罗、满拏罗等;曼荼罗圆具足、聚集等;藏语dkyil-vkhor,音译吉廊,意译为中围。

是密教传统的修持能量种含意,它就是各个宗教,为了描述或代表其宗教的宇宙模型,或显现其宗教所见之宇列,圆融有序的布置」,用以表达宇宙真实万象森列,融通内摄的禅圆。

根据《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密教在诸尊集会场所的布置和宗教成就的次第方部曼荼罗,分别呈显原本是佛子的每个宗教人才都在上师祖佛保护栽培之中和金刚而不众学人自立自强以求的涵义。

在能够即身成佛的教义和教仪中,则有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等四种。

密教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等五智和就以象徵的形式藏在这些曼荼罗之中。

文化底蕴又叫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多野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华、白团华、适意华、悦意华等。

紫色曼陀罗2阿育王经七曰:‘漫陀罗,翻圆华。

曼陀罗

曼陀罗

曼陀罗曼陀罗又名曼荼罗、满达、曼扎、曼达,原产热带及亚热带。

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广布全中国各地。

主要为害棉花、豆类、薯类、蔬菜等。

属茄科、曼陀罗属。

在热带为木本或半木本,在温带地区为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单叶互生,花两性,花冠喇叭状,五裂,多少唇形,有重瓣者;雄蕊5,全部发育,插生于花冠筒;心皮2,2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

蒴果、花萼在果时近基部环状断裂,仅基部宿存。

幻情曼陀罗在医药和毒药的交叉点上,曼陀罗花像地精一般突然显现,它过分妖冶的色泽吸引着眼球和追捧,使得我们很难分辨其中的掌声——哪些是针对它的药物性,哪些又拜倒于它迷惑的威力。

绚丽艳美的曼陀罗花有如跳动的火焰,以带焰的火,呈现精神诡异的造型。

曼陀罗花也就是洋金花,学者李零先生指出,它就是欧洲、印度和阿拉伯国家认为的“万能神药”。

曼陀罗又名枫茄花、狗核桃、万桃花、野麻子、醉心花、闹羊花等,为茄科野生直立木质草本植物。

它还分为大花(白花)曼陀罗、红花曼陀罗、紫花曼陀罗等种类。

曼陀罗花主要成分为莨菪碱、东莨菪碱及少量阿托品,而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

除作外科手术的麻醉剂和止痛剂,还作春药和治癫痫、蛇伤、狂犬病。

雨果《笑面人》当中描述了狂人医生苏斯使用曼陀罗花的过程,“他熟悉曼陀罗华的性能和各种妙处,谁都知道这种草有阴阳两性。

”这至少说明,自古埃及以始,曼陀罗的阴性力量总是四处都有知音,有一幅埃及的壁画是说古埃及人宴客时,常会把曼陀罗花果拿给客人闻,因为曼陀罗花果富有迷幻药的特性,可以让客人有欣快感。

美丽曼陀罗紫色曼陀罗——恐怖。

蓝色曼陀罗——诈情,骗爱。

红色曼陀罗——曼珠沙华,又称彼岸花。

一般认为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

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生前的记忆粉色曼陀罗花语——适意。

绿色曼陀罗—生生不息的希望。

黑色曼陀罗——不可预知的黑暗、死亡和颠沛流离的爱。

凡间的无爱与无仇,被伤害的坚韧创痍的心灵,生的不归之路。

金色曼陀罗——敬爱,天生的幸运儿,有着不止息的幸福。

曼陀罗

曼陀罗

地区分布
这种原产于印度的花,广泛分布于世 界温带至热带地区。生于荒地、旱地、 宅旁、向阳山坡、林缘、草地,中国各 省均有分布。我国常见种有曼陀罗、毛 曼陀罗、白花曼陀罗三种,花均为白色 或微带淡黄绿色
曼陀罗与“情花”
情花,出自金庸《神雕侠 侣》,此花有果,或酸,或甜, 或苦,或无味。花上有刺,刺 上有毒,称为情花毒。情花据 说就是白色曼佗罗。 相传身上若给情花的小刺 刺痛了,十二时辰之内不能 动相思之念,否则苦楚难当 曼陀罗与曼佗罗?
主要有毒成分
曼陀罗的主要有毒成分为莨菪碱、东莨 菪碱等生物碱,能打断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作用。刺激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能 抑制腺体分泌,对大脑有镇静催眠作用, 中毒后呈现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状态,可刺 激大脑细胞发生强烈的骚动,发生抽搐和 痉挛。
中毒症状
误食此花,早期主要表现为口、 咽喉发干,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脉快、瞳孔散大,发烧等。26小时可出现意识模糊、幻觉、 躁动、抽搐、等精神症状。严重 者常于12—24小时进一步发生 迷, 呼吸衰竭而死亡。
曼陀罗
生物技术专升本 雷兴
目录 1曼陀罗简介
2曼陀罗与“情花”
3主要有毒成分
4中毒症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药用价值
曼陀罗简介
曼陀罗又叫曼荼罗、满达、曼扎、 洋金花;茄科、曼陀罗属原产热带 及亚热带。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 好的砂质壤土。全株有剧毒,其叶、 花、籽均可入药,味辛性温,药性 镇痛麻醉、止咳平喘。
因佛法修的是清心观世界,寡欲走红 尘,手中无物,万相皆空,所以在很久 很久以前,这无蕊的白花就被人们看作 神的化身,象征着空心,无心和安心。
谢谢
花语
黄色曼陀罗:尊贵,权利,纷扰不息的争斗 红色曼陀罗:流血, 血腥的爱 粉色曼陀罗:适意 金色曼陀罗:敬爱,天生的幸运儿,有着不止息的幸福。

天使的号角 茄科曼陀罗属植物

天使的号角 茄科曼陀罗属植物

天使的号角茄科曼陀罗属植物
“天使的号角”是茄科一年生有毒草本植物或木本植物,学名“Datura stramonium Linn.,其实就是曼陀罗。

夏秋开花,花冠漏斗状。

又名风茄花、洋金花、山茄花、闹羊花、曼陀罗、曼荼罗。

民间传闻它是植物王国最有可能让人变成僵尸的可怕家伙。

这种植物会开出美丽而下垂的喇叭花,原产自南美洲。

“曼陀罗”是Mandarava的梵语音译,在佛教界有多层含义,它作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是应用很广泛的供品之一,也是变化多样的众神居处模型缩影,见到它的人都会感到愉悦。

曼陀罗不同于曼陀罗华,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花,名字易弄混。

原产自墨西哥,含有一系列强大的毒素,颠茄碱、天仙子胺以及车莨菪碱。

“天使的号角”的叶有麝香味;花喇叭状,气味独特;蒴果上有尖刺。

叶互生,叶片卵圆形,边缘具不规则的波状浅裂或疏齿,具长柄。

脉上生有疏短柔毛。

花单生在叶腋或枝叉处;花冠漏斗状,白色至紫色。

蒴果卵圆形,表面有硬刺,熟时四瓣裂。

种子稍扁肾形,黑褐色。

全株有毒,以果实以及种子毒性最大,干叶的毒性则比鲜叶小,其毒性能使人麻醉、神经迷乱。

其叶、花、籽均可入药,具有平喘止咳,镇痛,解痉的作用。

适用于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等症。

其主要成份为莨
菪碱、东莨菪碱及少量阿托品,而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份是东莨菪碱,为古代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它可使肌肉松弛,汗腺分泌受抑制,故名“蒙汗”。

据传神医华佗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用麻药开刀动手术的人,他所采用的麻药合剂“麻沸散”为多种草药的酊剂,其主要成分就是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语

曼陀罗花语

曼陀罗花语曼陀罗又叫曼荼罗、满达、曼扎、曼达等,大部分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方。

曼陀罗花,原产于印度,在我们中国被称为“佛教的灵洁圣物”,相传它可以给人带来无尽的幸福,但只有上天的幸运儿才有机会见到它。

曼陀罗花的花语曼陀罗花有多种花色,不同颜色的曼陀罗的花语也不一样。

紫色曼陀罗的花语:恐怖蓝色曼陀罗的花语:诈情、骗爱粉色曼陀罗的花语:适意绿色曼陀罗的花语:生生不息的希望金色曼陀罗的花语:敬爱、天生的幸运儿、有着不止息的幸福白色曼陀罗的花语: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

红色曼陀罗的花语:血腥的爱黑色曼陀罗的花语:不可预知的黑暗、死亡和颠沛流离的爱,无间的爱和复仇,凡间的无爱与无仇,被伤害的坚韧创痍的心灵,生的不归之路。

曼陀罗的传说传说,每一盆黑色曼陀罗花中都住着一个精灵,他们可以帮你实现心中的愿望!但是,他们也有交换条件,那就是人类的鲜血!只要用你自己的鲜血去浇灌那黑色妖娆的曼陀罗花,花中的精灵就会帮你实现心中的愿望!只能用鲜血浇灌,因为他们热爱这热烈而有致命的感觉。

在中国,曼陀罗被称为佛教的灵洁圣物,只有天生的幸运儿才有机会见着她,见到它能给人带来无止息的幸福。

因佛法修的是清心观世界,寡欲走红尘,手中无物,万相皆空,所以在很久很久以前,这无蕊的白花就被人们看作神的化身,象征着空心,无心和安心。

在古印度,曼陀罗花既是情欲之门的门环,又是构造盛景的基地,它被摊开,成为了宏大的曼佗罗道场,作为“天使(魔鬼)的号角”。

但在西方的传说中,曼陀罗则一直被赋予恐怖的色彩。

在古老的西班牙,曼陀罗花似冷漠的观望者,常盛开于刑场附近,麻木祷告着生命消逝的每一个灵魂。

此花全株剧毒,据说千万人之中只有一个人能有机会看见花开,所以但凡遇见花开之人,她的最爱就会死于非命。

曼陀罗花的药用价值曼陀罗花不仅可用于麻醉,而且还可用于治疗疾病。

其叶、花、籽均可入药,味辛性温,有大毒。

花能去风湿,止喘定痛,可治惊痫和寒哮,煎汤洗治诸风顽痹及寒湿脚气。

泰国古童曼童怎么养

泰国古童曼童怎么养

泰国古童曼童怎么养
泰国的古童曼童,也被称为曼荼罗,是一种泰国佛教文化中的护身符,被认为能够带来好运和保护。

如果你拥有一尊古童曼童,并想要妥善养护它,可以考虑以下建议:
1.放置位置:选择一个安静、干燥、整洁的地方放置曼童,
尽量避免阳光直射或接触湿气。

可以选择佛龛、庙宇供奉区或个人的佛龛架上放置。

2.尊重崇拜:对古童曼童要保持敬意,心怀虔诚。

定期给予
崇拜和祈祷,表示尊敬和感激,以保持身心的和谐。

3.清洁与保养:定期清洁曼童,用干净的布轻轻擦拭,不要
使用化学清洁剂。

若发现有灰尘、污渍或起色变,可以考虑请法师或专业人士进行修复。

4.保持注意:避免碰撞或摔落曼童,以免造成损坏。

尽量避
免往来人员频繁触碰曼童,以确保其长时间的保持完整。

5.换新更换:根据泰国佛教传统,古童曼童通常会在一段时
间后进行更换(一般为三年、五年、九年等)。

根据个人习俗和信仰,你可以选择换新的曼童,并妥善处理旧的曼童。

请注意,这些养护建议是一般性的指导,具体的做法可能会因个人信仰和习俗有所不同。

【阔叶草类】曼陀罗(茄科)

【阔叶草类】曼陀罗(茄科)

【阔叶草类】曼陀罗(茄科)曼陀罗图片,曼陀罗长怎么样,曼陀罗有什么药用价值?除曼陀罗用什么除草剂?曼陀罗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曼陀罗二、别名:紫花曼陀罗、无刺曼陀罗、醉心花、醉仙桃、曼荼罗、狗核桃、满达、曼扎、曼达、洋金花、枫茄花、万桃花、闹羊花、大喇叭花、山茄子三、英文名:commom thorn apple,Jimson weed四、分类:茄科曼陀罗属五、形态特征:1年生草本。

全株无毛或幼嫩部分有短柔毛。

外来入侵杂草。

1、根: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细根多。

2、茎:直立、粗壮,主茎基部常木质化。

株高0.5~1m。

3、叶:宽卵形,长6.5~15cm,宽4.5~10cm,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称,边缘有不规则波状浅裂,裂片三角形或有疏齿。

侧脉每边3~5条,直达裂片顶端。

柄长3~5cm。

4、花:花单生叶腋或枝杈间。

萼管状,长2.5~3.5cm,呈5棱角,顶端紧围花冠筒,5浅裂,裂片三角形,花后近基部断裂,宿存部分随果实增大向外反折。

花冠漏斗形,长6~8cm,筒部淡绿色,上部白色,花冠带紫色晕者,为紫花曼陀罗,5浅裂,裂片先端具短尾尖。

雄蕊5枚,生于花冠筒下方,花丝长2.5cm,花药长4mm。

子房卵形,2室或不完全4室。

花柱长5cm。

5、果实:蒴果直立,卵球形,表面有坚硬不等的长针刺或有时无刺而近平滑,熟时从顶端4瓣裂。

6、种子:扁平,卵圆形,长3mm,黑色。

六、生物学特性: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七、生长环境:生于向阳山坡、路旁、荒地、林缘、草地等。

八、危害:①为旱作物地中的常见杂草。

全株含生物碱,对人、家畜、鱼类和鸟有强烈的毒性。

②曼陀罗具有化感作用,抑制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生长,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九、繁殖传播扩散方式:种子繁殖。

曼陀罗植株高大,花朵硕大而美丽,常用作背景材料或用于野趣园,为扩散、蔓延提供了便利。

十、分布范围:原产美洲。

作为药用植物引入,也常用作观赏栽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记载,曼荼罗大约产生于公元四世纪的古印度,在公元八世纪传入吐蕃。随 后曼荼罗的种子便扎根于我国藏区的土壤,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曼荼罗艺术(又 被称为藏密曼荼罗)。我国藏区海拔高,氧气稀薄,阳光充足而辐射强烈,既有巍 巍高山直入蓝天,又有绵绵白云环绕雪峰,同时又是诸多名川大河的发源地。在这 样尺度夸张的自然环境里,人类很容易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更容易产生对神明的敬 畏之情,同时艰苦的生存环境造就了藏民朴实粗犷的性格,使他们更注重对原始艺 术形态的追求,这对来源于深层次集体无意识的曼荼罗艺术在藏区的扎根成长无疑 是极为有利的。曼荼罗的艺术形式慢慢融合了本土的元素,其形式结构开始变得复 杂且具有了藏区地域的特色,经过漫长岁月的,最初传入藏区的古印度曼荼罗演化 形成了藏密曼荼罗。
1. 从宗教角度去理解
谈到曼荼罗,我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其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与之息息相关 的密宗佛教。可以这么说,曼荼罗的生命力正是源自于密宗佛教的神话世界, 因此,我们要研究曼荼罗的溯源也应该从宗教开始。
曼荼罗在宗教意义的产生及成长得益于密宗佛教的修行方式。在如今的藏 传佛教中,撇开其派别不谈,还可以分为密宗与显宗两周流派,其中密宗是藏 传佛教的主流流派,密宗与显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其修行方式上。藏传佛教认 为要想成佛并没有什么捷径,必须在身体、言语和思想上做到与佛祖释迦摩尼 的一致性,于是也就有了身口意的修行方式,这也是藏传佛教思想的核心。藏 传佛教中,无论密宗还是显宗都是坚持采用“身口意”的修行方式,但两者之 间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采用何种方式去实现“身口意”。显宗认为只要按 照那些公诸于世的佛经去做就可以了.所以显宗主张公开宣道弘法.显宗被称为显 宗也是因为他们的这个观点。而密宗认为要想达到到“身口意”除了公开的佛 教以外,还有一套秘密的方法,没有人传授密法修行很难达到“身口意”.所以 密宗强调传承、真言、密咒和灌顶。而密宗在这一系列的修持仪轨中需要借助 一种道具才能最终完成,这种道具就是曼荼罗。
1.关于原型与类型
人类在过去及现在的生活中,总会面对着大量信息的困扰,生物本能的趋利避 害,区分对自己有用或者无用的信息,人类逐渐养成了分类的意识和行为。因此, 分类的意识和行为逐渐演变为人类所具有的基本特质,也成为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 的基本方式。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 统称为类型。类型的各成分是用于假设的各个特别属性来识别的。这些属性之间互 相排斥而集合起来,却又包罗无遗——这种分组归类的方法因在各种现象之间建立 有限的关系而有助于论证和探索。”
如果类型是简变过程的最终产品,其结果不能仅仅视为一个模式,而必须当 作一个具有某种原理的内部结构。这种内部结构不仅包含所引出的全部形态表现, 而且还包括从中导出的将来的形制。换句话说,只要有类型的存在,那么也必然 有原型的存在。类型学中所谓的原型也就是上文中德•昆西所说的“草图”。刘先 觉教授在《现代建筑理论》中提到,“变换是建筑体系得以存在的原则。当代建 筑类型学中,原型概念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原型就是建筑的最终本质;原型本身 不过是建筑变换中的一个媒介,通过这一媒介,新形式才得以产生。”
荣格这里所说的“正确的方向”就是指的集体无意识。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果我们能够安静下来回味我们周边发生的事情,就可以发现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 当我们面对一个事物时,可能两个看起来很相似的人会在观点上有很大的出入,而 两个相隔万里素未谋面的人也可能对一个事物的看法有着惊人的相似。这就涉及到 更深层次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人类的心灵。在荣格的理论中,将人总体的心灵划分 为意识、个体无意识以及集体无意识。
关于荣格的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笔者认为可以借助日常对艺术的审美状态来更好 的理解。当我们第一次去欣赏一幅立体主义的绘 画时(见图 2.10),往往会觉得无从下手,既不能 感觉出画面所表达的寓意,也常常会感慨其表现 形式已经超出了我们对美的认识界限。而当我们 通过在对绘画历史的了解、对空间与时间的认识 的基础上,再去欣赏立体主义绘画时,作者的意 图变可以被认知而且画面变的生动有趣。笔者认 为,我们通过去了解绘画历史、了解空间与时间 去欣赏绘画是一种出于意识范畴的解读。个体无 意识是源于个人的生活经验而造成的“情结”, 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会喜欢不一样的 歌曲。
曼荼罗
目录 一、曼荼罗的溯源 二、概念设计:从曼荼罗的“原型”到“类型”
一、曼荼罗的溯源
曼荼罗是梵文 Mandala 的音译;曼荼罗又译“曼 陀罗”、“慢怛罗”、“满拏啰”等;曼荼罗意译 “坛”、“坛场”、“坛城”、“轮圆具足”、“聚集” 等;藏语 dkyil-vkhor,音译“吉廊”,意译为“中 围”。 是密教传统的修持能量的中心。
3. 从艺术角度去理解
什么是艺术?由于艺术本身的感性表达很难通过理性的定义进行概括,所以这 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在《辞海》中,关于艺术一词做了如下的描述,“人类以 感情和想象作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 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他们是 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 理活动的有机产物。”曼荼罗是密宗信众以人类的视角,去描述再现一个神话的佛 教世界,其中包含了宗教信众对神话人物的虔诚与崇敬,体现了一种独特文化状态 下对美的认知观念。从这个意义来讲,曼荼罗无疑可以理解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 形式。
曼荼罗的空间意向从一种抽象的思想或者二维的图像转换为具有人体尺度的 三维建筑空间甚至更宏观的城镇形态,这个演变的过程无疑是复杂的。我们可以按 照曼荼罗演变的阶段,将整个过程分为纯粹形态演变的概念设计以及结合实际问题 后的方案设计两个部分。在形态演变的阶段,我们既要思考其表现形式所具有的多 样性,又要保证其概念不能脱离曼荼罗空间意向的范畴。实际上,这是在探讨一个 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问题,也就是阿尔多•罗西所说的,表现是表层结构,类型 是深层结构。因此,这个过程可以借助类型学中原认为是聚集之意,也就是诸佛、菩萨、圣者聚 集所居之处。
2. 从心理学角度去理解
谈到曼荼罗,就不得不谈到近代的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正是荣 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及原型理论,将曼荼罗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学科领域-----心 理学。
据荣格传记所载,荣格于 1916 年在潜意识中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张“曼荼罗” 作品,虽然荣格当时并不理解它。自从与弗洛依德分道扬镳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 间里,荣格每天早上都画一张小小的“曼荼罗”,来表现当时内心的状态,在这些 图形的帮助下他观察自己的潜意识中的变化。……多年后,荣格接到了他的朋友德 国著名的汉学家理查德·威尔海姆的信,……信中有一篇论述道教炼丹术的文章,标 题是《金花的秘密》,内容带有浓重的道教和佛教的色彩,其中蕴含着几乎涵盖东 西方所有宗教的宗教观。这种共同的思想渊源的存在,让人不禁联想到世界原本大 同的观念,荣格从这篇古代中国典籍中欣喜的证实了自己关于曼荼罗的想法,他惊 奇的发现自己研究的西方无意识论早已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后来,荣格在《金 花的秘密》德文版第二版《序言》中宣称:“《金花的秘密》首次为我指明了正确 的方向”。
再比如,史蒂芬·卡普兰认为,“人们最喜欢的景色有两种。它们或者有一条 消失在视线中的羊肠小道,或者可以透过介于其中的树叶看到外面明亮的、半遮 半掩的空地”,其所表述的形象与我国古代常常用来园林设计的方式竟然如此的 神似。
既然确定存在集体无 意识,那么必然也就存在 “原型”,简单的理解可 以认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 的表现形式。在 1919 年, 荣格在《本能与无意识》 中指出,“本能与原型都 出自于集体无意识”。 1922 年,荣格又在文章 《心理学与文学》中指出, 原型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 形成了集体无意识---原 型---具体表象的理论框 架。撇开曼荼罗的宗教寓意,单纯从其形式构图角度看,曼荼罗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 表现形式正是建立在一种集体无意识基础上的。这点通过荣格的经历很容易得到证明。 放到更宏观的世界艺术角度,各个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形式都或 多或少的有着曼荼罗的影子。因此,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曼荼罗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 结果,也就是说曼荼罗自身就是一种原型。
个体无意识是源于个人的生活经验而造成的 “情结”,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会喜 欢不一样的歌曲。集体无意识则是个体无意识更 深层次的原因,它既不取决于个人又不依赖于认 识,是人类千百万年在地球生存积淀而来,通过 遗传的方式保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这类的例子 很显而易见,比如黄金比例的东西大家都会认为 是美的,比如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见图 2.11), 即使生活在遥远的中国人也能感受到的其壮美。
第一个曼荼罗是 什么人绘制,或者是 在何时出现,这样的 问题我们已经很难从 历史中找出它的答案, 相对于这些,我们可 以去追溯曼荼罗产生 的原因、发展的历程 等更有价值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 件事物的出现既有偶 然性又有必然性。因 此,一件事物的出现 也必然是多个因素共 同的结果。基于此因, 关于曼荼罗的溯源应 该从多个视角进行分 析。在此,笔者试图 通过宗教、心理学、 艺术三个不同的领域 去分析探究曼荼罗的 溯源。
事实上,曼荼罗的空间意向同样出现在桑耶寺、托林寺等宗教类建筑中,在 这个经济、文化、艺术、技术都达到空前高度的时代,曼荼罗的空间意向应用对象 及方式远不应止于此。例如,印度的建筑大师查尔斯•柯里亚就在斋普尔艺术中心、 中央国民议会中心大厦、巴格尔果得镇规划等项目中为我们展现了曼荼罗空间意向 应用的更多的可能性。
二、概念设计:从曼荼罗的“原型”到 “类型”
相传文成公主入藏,运载释迦像的车子突然陷入湖边的沙砾之中,难以拖出, 文成公主运用五行阴阳测算周围地形吉凶,认为此地为龙宫所在之处,应建寺以镇 龙魔,几经周折,再据星象风水之术观天察地,择卧塘为基,填土筑坝以建大昭寺。 这座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不仅仅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和圣物以使信 徒膜拜的殿堂,其宏观布局原本就是佛教中关于宇宙的理想式——坛城(曼荼罗)
人们总是按照自己所认识的世界去创造人工的“世界”,无论是方法还是形式 都是如此。因而,这种分门别类的经验不仅用于人类认识世界,而且还被应用到人 类自己创造事物的方法中去。德•昆西认为:类型一词代表完全去复制或模仿一事物 的意欲,而不是相同的形象。形象自身应该就是一个规则或模式。人们就不会说 (或至少不应该说)依照样品完成的雕塑或图画的构图起了类型的作用。但是,当 一个片段、一个草图、一个大师的思想或者或多或少的含糊的描绘,在一个艺术家 的意向中,赋予作品以新生的时候,人们便可以说类型给予了他这样或那样的想法, 这样或那样的主旨,这样或那样的意欲。……模式,如同一个艺术家在实际实施中所 了解的,是一个依之而被重复的对象。相反,类型是一个目的,依仿它,每一个艺 术家都可以构想出并非完全相像的作品。因此,类型意味着一组有相同根源但神似 形离的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