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
心理学家常用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家常用的研究方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人类心理、行为和思维过程,心理学家使用各种研究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这些研究方法可以帮助心理学家解答各种问题,从而对人类心理有更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心理学家常用的研究方法:1. 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是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人类行为来收集数据的一种方法。
观察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
使用观察方法,心理学家可以观察并记录人类行为,以了解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
观察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获取真实的行为数据,但可能无法掌握背后的心理过程。
2.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心理学家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操纵自变量并测量因变量来确定因果关系。
在实验中,研究者有严格的控制变量的能力,以便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实验方法可以提供高度控制的环境,并可能揭示不同条件下的因果关系。
3.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通过向参与者提出问题,收集他们的回答来收集数据。
调查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例如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或在线调查。
调查方法可以用来了解人们对特定主题的观点、意见和行为。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来推断特定人群的心理状态。
4.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一种深入研究个体或小组的方法。
在个案研究中,心理学家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访谈和记录来获得详细的数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珍稀或曾经未见过的现象,并且可以提供深入、全面的数据,但不能推广到整个人群中去。
5. 认知实验方法:认知实验方法用于研究人类的思维、记忆、学习和感知过程。
心理学家使用各种任务和测试,例如记忆测验、反应时间测试和问题解决任务,来观察和测量认知过程。
这些实验方法允许心理学家精确地测量和比较不同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能力。
6. 发展研究方法:发展研究方法用于研究人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发展。
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和追踪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行为、思维和情感变化,来了解人类的发展过程。
科学学习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方法

科学学习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方法科学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触类旁通的关键环节。
了解科学实验和观察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实验方法一: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材料:一个小球、一根绳子、一个定点实验步骤:1. 将绳子的一端系在定点上,将小球系在绳子的另一端,使它悬在空中;2. 拉起小球,让它沿着绳子旋转,然后松手;3. 观察小球旋转过程中的运动情况;4. 多次进行实验,记录下小球旋转的时间。
实验原理:小球沿绳子旋转的运动是由于重力加速度的作用。
通过观察小球旋转的时间,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观察方法一:观察水的沸腾现象观察材料:一个锅、水、火源观察步骤:1. 将水倒入锅中;2. 放置锅在火源上,加热水;3. 观察水从无热现象到开始冒泡,再到沸腾的整个过程;4. 记录下观察时间和现象。
观察原理: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先出现小气泡,逐渐增多,形成沸腾。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可以了解到水的沸点和水的加热特性。
实验方法二:测量光的折射实验材料:一个玻璃杯、水、一根笔实验步骤:1. 将玻璃杯放在桌上;2. 在玻璃杯中注入水,约半杯即可;3. 将笔插入水中,观察水中笔的形象;4. 慢慢将笔向一侧倾斜,观察水中笔的变化;5. 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原理: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通过观察水中的笔的形象变化,可以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观察方法二:观察植物生长变化观察材料:一小盆土、一颗植物种子、适量的水观察步骤:1. 将土放入小盆中,埋下植物种子;2. 每天给植物适量的水;3. 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包括根的生长、茎的伸长、叶片的展开等;4. 记录下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
观察原理:植物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变化可以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对外界环境的响应。
总结:科学实验和观察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常见的科学探究方法

常见的科学探究方法
常见的科学探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模型建立方法。
实验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设定实验条件、操作变量和控制变量来观察和测量现象,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实验法具有重复性、可控性和可验证性的特点,在科研中被广泛应用。
科学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推导出结论并验证科学假设。
观察法是科学中另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和记录现象的特征、规律以及相互关系来获取信息。
观察法适用于研究自然界中已存在的现象或事件,例如天文观测、动物行为观察等。
科学家通过仔细观察、记录和分析观察到的数据来得出结论。
调查法是一种收集大量信息的方法,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访谈或观察来收集数据。
调查法常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中,如经济调查、社会调查等。
科学家通过精心设计的样本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关于人类行为、社会趋势等方面的结论。
模型建立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用来研究复杂系统的方法。
科学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现象,进而研究其特性和演化趋势。
模型建立方法在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和解释复杂的现象。
总之,常见的科学探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模型建立方法。
科学家根据研究的领域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施,以获得可靠的科学结论。
通过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然规律和人类行为,推动科学的进步。
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

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目录1.引言2.实验方法3.观察方法4.比较方法5.统计方法6.模拟方法7.结论1. 引言自然科学研究是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现象、规律进行研究和探索的过程。
为了解决科学问题和获取科学知识,科学家们创造了多种研究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创造人工环境、设备和条件,科学家可以控制和观察事物的变化。
实验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设定实验目标•制定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3. 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是通过直接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现象的变化和规律来获取知识。
观察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自然观察:观察自然界中已有的现象和规律。
•人工观察:通过人工干预来观察现象的变化,例如在实验条件下进行观察。
•长期观察:对某个现象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和结论。
比较方法是通过比较不同对象或不同组的性质、特点和现象,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比较方法常用于分类、归纳和对比研究。
比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单个对比:比较不同对象或组的单个属性或特征。
•多个对比:比较多个对象或组在多个属性或特征上的共同点和差异。
•极端对比:比较极端条件下的不同对象或组。
•时间对比:比较不同时间点下的对象或组。
5. 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通过采集和分析数据来揭示数据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统计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设定调查问题和目标•设计调查方案和样本•收集数据•数据整理和清洗•数据分析和展示•得出结论和提出建议模拟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或物理模型来模拟真实系统的性质和行为。
模拟方法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和预测自然界中复杂的过程和现象。
模拟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模型的目标和边界条件•收集和整理输入数据•建立数学或物理模型•进行模型仿真和计算•分析模拟结果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7. 结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对象和问题的性质。
实验方法、观察方法、比较方法、统计方法和模拟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科学家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科学探究是指通过系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验证,来解决自然界存在的问题。
这一过程需要使用一系列科学方法来进行。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1. 实验法实验法是科学探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自然界进行人工控制,以获得可重复的结果。
实验通常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通过对比两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法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变量,使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2. 观察法观察法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来获取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观察法的优点是对研究对象的侵入性小,能够获取真实的数据。
但是观察法的缺点是结果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误解。
3. 模拟法模拟法是通过人工建立模型或仿真系统,来模拟自然界的现象。
模拟法的优点是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控制变量,获得可重复的结果。
同时,模拟法能够在实验前对研究问题进行预测,从而节省时间和成本。
4. 统计法统计法是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得出结论。
统计法的优点是能够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和趋势,并且可以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但是统计法的缺点是可能存在数据误差和偏差。
5. 推理法推理法是通过逻辑推理来得出结论。
推理法的优点是能够从一个已知的事实中推断出其他事实,从而节省时间和成本。
但是推理法的缺点是可能存在偏见和错误推理。
6. 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对象或事物进行比较,来得出结论。
比较法的优点是能够找出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且可以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但是比较法的缺点是可能存在偏见和误解。
7. 探究性研究法探究性研究法是通过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来得出结论。
探究性研究法的优点是能够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特点,并且可以对结果进行定性分析。
但是探究性研究法的缺点是可能存在主观因素和偏见。
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模拟法、统计法、推理法、比较法和探究性研究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问题。
在进行科学探究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且要注意方法的误差和偏差,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心理学的五个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五个研究方法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实验、问卷调查、观察、案例研究和脑成像等方法,下面将对每个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1.实验法: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在实验室中控制变量和操作,研究人员可以精确的观察和测量各种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法需要明确的假设和操作定义,通过将参与者分成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来分析结果。
例如,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不同颜色对人们情绪的影响,他们可以控制环境,使用相同的刺激,然后测量参与者的情绪变化。
实验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建立因果关系,但受到实验环境和样本选择等因素的限制。
2.问卷调查:3.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行为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观察可以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种。
自然观察是在自然环境中观察人们的行为,例如,观察孩子在游乐场上玩耍的行为。
实验室观察是在实验室中模拟一定的条件,然后观察和记录参与者的行为。
观察法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观察行为,获取真实的数据,但受到观察者主观性和观察条件的限制。
4.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一种详细地研究个人、团体或事件的方法。
心理学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个别信息来描述和解释个人或团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案例研究可以使用访谈、观察和心理测验等方法来收集数据。
案例研究的优势在于可以深入了解到个体的独特特征和状况,但由于个体的特殊性,结果的泛化性可能较差。
5.脑成像:脑成像是一种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测量和记录大脑活动的方法,包括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图(EEG)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
通过脑成像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大脑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活动模式,并了解不同脑区的功能和连接。
脑成像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观察到大脑活动的变化,但受到成像分辨率和技术限制。
综上所述,心理学研究的五个主要方法分别是实验法、问卷调查、观察法、案例研究和脑成像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限制,研究人员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综合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获取全面和准确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的五个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五个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以下是其中五个常见的方法:
1.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设计和控制实验条件,以独立变量引起特定的行为或心理反应,从而观察和测量依赖变量的变化。
实验方法可以确定因果关系,并且常通过随机分组来消除潜在的干扰因素。
2. 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是对人类或动物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以获得数据和信息。
观察可以是自然观察,即在自然环境中观察行为,也可以是实验室观察,即在控制条件下观察行为。
观察方法可以提供详细的描述和分析行为,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3.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是通过问卷调查、面谈或记录观察结果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来研究特定主题或现象。
调查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们的观点、态度、行为和经验,并可以用来研究大样本和广泛的人群。
4. 个案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方法是对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详细、系统地研究和记录。
研究者使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如访谈、观察和心理测试,来获取对个体特质、心理过程或事件的深入理解。
个案研究方法主要用于研究罕见或独特的个体,可以提供深度的描述和分析。
5.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使用统计分析来验证心理学理论或研究假设的方法。
研究者收集并分析大量数据,并使用统计方法来检验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差异。
实证研究方法可以提供对心理学现象的量化和定量分析,从而推断出普遍性规律。
实验方法与观察方法的联系

实验方法与观察方法的联系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它们在研究问题、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等方面具有联系。
首先,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都可以用来研究自然界中的现象和事物。
实验方法是通过设定控制变量和操作变量,观察变量的变化,来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观察方法是通过观察和描述,记录和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
两者都可以用来观察和研究自然态下的现象和事物,从而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
其次,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都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在进行实验或观察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以便确定相应的实验设计或观察方法。
只有明确了研究目的和问题,才能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或观察方法,以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都需要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和测量,收集相关数据。
在观察过程中,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收集相关信息和数据。
数据收集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组的数据差异或相似性,从而得出结论。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两种方法之间紧密联系的地方。
此外,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要求,无论是实验方法还是观察方法,都需要遵循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遵循实验设计的原则,控制变量、操作变量和观察变量等。
在观察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客观地进行观察和描述,避免主观偏见和误导。
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都需要尽可能减少误差,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可以相互辅助和互补。
在某些情况下,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可以同时使用,相互辅助和互补。
通过实验证实和观察的结合,可以增强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研究新药物的疗效时,可以先进行实验证实,然后再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反应来验证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这种组合使用的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的特性。
综上所述,实验方法和观察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紧密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观察方法的特点
1. 它是一种感性认识活动。(现象、外在 属性、外部联系;内在本质、规律性)
2. 它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对象、目的、 方式、途径、条件)
3. 观察与实验不同,观察所考察的研究对 象处于自然状态,不施加人工干预。
4. 观察是一种多种感官同时参与的活动。
二、观察方法的基本类型
1. 根据观察的手段和方法不同,可划分 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② 如果实验的结果与已有理论相矛盾,或者 与目标值不一致,就要寻找矛盾的原因:一般来 说,a. 要么是已有理论是错误的;b. 要么是实验 原理的错误;c.要么是仪器的误差所造成;d.要么 是数据结果记录的错误;e.要么就是方法不当或 者选择的实验对象有问题。总之是什么原因引起 的矛盾,应具体实验具体分析,要反复寻找,直 至得到验证为止。必要时可另行确定课题,重新 设计实验。
2.强化或弱化自然现象。(超固体;Hg:0 K;几十 亿分子一个大气压超真空;几千亿电子伏特高能加速器)
3.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催化剂;拟制剂;缓冲 剂、冬眠灵)
4.再现自然现象。1952米勒实验(8天发现了5种构 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三、实验方法的一般程序 (一)实验的构思与设计 1. 确定实验目的。 2. 确立实验原理。(汤姆逊发现电子后提出的 原子结构模型——葡萄干蛋糕模型、卢瑟福检验) 3. 选择实验对象。(1908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果 蝇:
(2)量的观察,即对研究对象的某些性质和特征进 行数量描述和测定的一种观察方法。(人体血浆PH值: 正常7.35~7.45,PH值<7酸中毒, PH值>7.7碱 中毒)
三、观察方法在科研中的作用
1. 它是收集科学事实,形成科学认识的基础。 (奥地利耳科医生巴雷尼:眩晕、眼球急速转动、 耳朵灌水三者之间有必然联系。1910~1914《半规管 的生理学与病理学》、《前庭装置的机能实验》, 1914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受观察渗透理论的影响,主要是指:
(1)受先入之见的影响。 所谓“先入之见”是指人们在从事观察活动之前就 已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对观察对象的某种认识或期望。
(2)受观察者原有理论、知识、经验的影响。 1830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发现某矿石中含有一种呈红色 的金属化合物,他认为是铬Gr。同年瑞典化学家塞夫 斯脱隆发现它是钒V。
第三章 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
本章将重点介绍观察、实验方法的特点、基本 类型、在科研中的作用,以及在运用观察、实验方 法时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实验方法的一般程序,观 察和实验中的机遇等问题。
第一节 科学观察方法 所谓科学观察方法,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或借助 于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研究对象, 从而获取科学事实的一种科研方法。
③人的感官对外界的刺激强度、变化频率以及量
的精确度等方面的感受能力也是有限的。
(2)间接观察。也叫仪器观察。即人们借助 于仪器或其它技术手段间接地从外部获取感性材 料的一种方法。它在现代科学发现活动中显得尤 为重要。
其优点是:延长了人类的感官,扩大了感知 的范围和种类,提高了观察的精确度和反应能力, 使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 它是检验假说和理论的重要标准。 哥白尼“日心说”、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理论) 之后,1845年法国勒维烈预言“天王星之外有一颗行 星”(假设),1846年德国加勒发现海王星。
四、运用观察方法必须遵循的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观察者必须客观的、实事 求是地反映所观察到的事实,既不能随意 增减观察到的事实,又不能臆造一些不存
(3)观察仪器中蕴含着理性知识。
2. 全面性原则。
所谓全面性原则是指:在观察研究对象时,从空 间上讲,要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个层 次;从时间上讲,要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各个阶段以 及它的全过程;同时,要观察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 及该事物与外界其它事物的联系。
3. 典型性原则
所谓典型性是指在选择观察对象时要注意选择那 些能够集中反映一类事物的共性,其自然现象表现的 过程较纯粹、最少干扰、最易于观察的事物作为观察 对象。(摩尔根、医学模拟实验)
其中对照组是作为比较的标准,试验组是作为 研究的对象。(新药物疗效、新农作物种子产量)
对照实验最基本的要求是:对照组和实验组仅 在需比较的单个因素方面有差异外,其余比较项目 则应基本相同或相似,否则,就会失去意义。
7.验证性实验。这是为检验某个假说或某 种新理论是否成立而设计的实验。1865麦、 1886赫兹。
生命周期短 ‘2周’、繁殖能力强、突变性能好、 唾腺染色体大、每对亲体可产生数百个甚至 上千个子代,遗传变异特征突出)
4. 选择或研制适用的仪器设备。
要求仪器设备性能好、精确度高、分辨能力强、便于操 作、最少干扰。 (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 1970、 J粒子、 粲夸克、记作C,1974 双臂能谱仪)
8.模拟实验。即通过设计与原型相似的模 型,利用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然后再将结果 类推推到原型上去的实验。
模拟实验主要适用于那些规模庞大无法操 作(飞机、船舶、三峡工程)或过程复杂、难 以追踪(生命起源、天体的演化、生物遗传 等)、或不便于直接作用于研究对象(医学上 的人体实验等)的事物。
它与上述7种实验相比是一种间接实验。 其最大的特点是:模型要与原型在结构功能上 或数学形式上具有相似性。
(2)环境对观察的影响。不同的观察环境会对观 察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3)观察者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观察结果。 (宋代文人苏轼、医学影像光片)
(4)受观察者生理或心理因素的影响。 (5)观察渗透理论。所谓观察渗透理论是指在观 察中掺杂着理性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观察研 究对象过程中观察者会受到原有理论、知识、经 验的影响以及对所使用的仪器原理的认识程度的 影响。
3、对于实验结果的处理(现象、过程、事实 等),可采用文字综合描述的方法。文字描述一定 要实事求是、恰当分析、不要把判断推理的成份带 进去。
(四)对结果的理论分析
① 如果实验得出来的结果与已有理论没有矛盾, 而且与本实验开始时,所提出的任务、目的(同标 值)相吻合,相一致,则表明这一实验基本完成, 尔后就可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思维加工,提出假说并 再次验证,最终升为理论。
4. 同时在观察中还要注意细心原则。
第二节 科学实验方法
所谓实验方法是指人们根据课题确定的目的和 需要,通过仪器和设备,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 研究对象,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取科学事实,探索 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方法的特点和基本类型
(一)实验方法的特点
1. 实验方法源于观察,又高于观察。 2. 实验方法源于生产,但高于生产。 (体劳、创造脑劳)
2002年美国的“奥德赛”号探测器绕火星 飞行,近些年来“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 测器在火星的表面着陆,都试图发现火星上是否 有水和生命存在的迹象。2008年的“凤凰”号 火星探测器发现:在火星的永冻层下面的土壤内 存在水冰。目前美国科学家正企图利用这一发现, 来探讨在火星的演化历史上这些水冰是否曾融化 过并形成更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但至今并未发 现生命存在的痕迹。
每一个参数或变量的物理意义是彼此相似的。
I 电流强度(电流量) Q热量(热流量) 1/R导电本领(电导) Cm某物吸热或放热的本领 △V表示电压,即电位差 △T表示温差
二、实验方法在科研中的作用
1.纯化和简化自然现象。(伽利略自落;吴健雄检 验李政道、杨振宁“弱相互作用条件下宇称不守恒”的 假说,钴600.01K,排除常温热干扰)
丁肇中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他认为,物理学是在实验 与理论紧密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进展的基础 在于理论能够解释现有的实验事实,并且还能够预言可以由 实验证实的新现象。当物理学中一个实验结果与理论预言相 矛盾时,就会发生物理学的革命,并且导致新理论的产生。 他强调,没有一个理论能够驳斥实验的结果,反之,如果一 个理论与实验观察的事实不符合,那么这个理论就不能存在。 (杨振宁:理论物理学家,父:杨武之,西南联大教授) (费米、泰罗,芝加哥大学)
在的事实。影响观察客观性的干扰因素大 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事物的非本质现象混淆了事物的本质现象 ①发高烧的病人反而表现出寒战; ②出血性休克的早期病人可能测得其血压略有升高; ③美国天文学家西瓦尔曾通过15年对火星的观察, 认为火星上有运河,有智力发达的生物。后来美国发射 的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上着陆,结果发现所谓的运河 只不过是由山石的暗斑排列而成,根本没有什么生物体 存在,西瓦尔只是把假象当作本质现象来观察。
(1)直接观察。即凭借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研究对象,而不借助于仪器。
其优点是:运用方便、最少干扰,比使用 仪器更具有直接的现实性。
其缺点是:对于高难度的研究对象,在一定条 件下要受到感官能力的限制。① 如对光线只能感 知波长在0.39~0.77微米范围的电磁波,对0.39~0.04 微米(紫外线)、0.77~1000微米(红外线)是感 知不到的;②人的耳朵只能听到频率在20~2万赫兹 范围内的声波,对次声波、超声波是听不到的;
5、选择实验类型: 实验方法有多种类型(8种),而每种类型的实 验都有与之相适应的逻辑思维方法。 ① 对照实验→比较方法 ② 模拟实验→类比方法 ③ 析因实验→分析方法 ④ 定量实验→数学方法 ⑤ 定性实验→分析、归纳、演绎方法等。 6、确定对有关实验条件的控制
(二)实验的实施。
在这一阶段,主要取决于①实验者对实验仪器原 理的了解程度;② 对仪器操作的技能,操作的熟练 程度;③还取决于实验者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根据原型与模型相似的关系,我们又可将 模拟实验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
(1)物理模拟,是指模型与原型的物理过 程相似,即结构或功能相似。飞机、船舶、设 备模型实验。
(2)数学模拟是指原型与模型在数学形式上相 似。
例如:电流在电路中的传导与热传导规律在数学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