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两篇》课文原文

合集下载

第11课 《短文两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1课 《短文两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板书设计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色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声——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朝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暮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要点: 1、把握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
任务三:品味语言,思悟主题。
• 2.思悟主题,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既有被 贬谪的悲凉,也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还有漫步的悠闲。 “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 闲无比,内心悲凉又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 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有自嘲、自慰之意, 又有自许的意味,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游记写法。 2、品味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作
者的思想情怀。
• 写作背景助读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 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 ,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 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 ,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 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 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 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本文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 言外之意?
• 所写景物的特征——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 无限生机。
• 结尾这一句的言外之意——“我”能够和谢灵运一样欣赏到 山川风物的绮丽美妙,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隐含作者的自豪之 情,也表现了作者期望与谢灵运比肩之意。
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 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之 美,你看______”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知识点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知识点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

二、故事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徵的一封回信。

写于南北朝,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黑暗的人世,而隐居句曲山(今江苏茅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三、课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四、问题归纳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5.“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有什么妙处?“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一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部编本八年级上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

部编本八年级上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翻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 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 树的影子。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将要 睡觉时,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 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 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译文: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 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只是缺少 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叙事:
写景:
地点—— 承天寺
庭下如积水空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明,水中藻荇
人物—— 作者、张怀民
交横,盖竹柏
起因——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影也。
元丰 夜, 衣 睡, 色 户,欣 行。念 为 者, 承天寺寻 。怀 民 未 , 步于 庭。庭下 空明, 水 交横,盖 影也。何 月?何 无 ?但少 如吾者耳。
元 夜, 睡, 寻 。怀民 , 水 ,盖 。何 少 如 耳。
户, 行。念 ,
庭。庭 ,
?何
?但
说出带“月”字的古诗诗句。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 李白《古朗月行》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张继《枫桥夜泊 》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二首》 10.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岳飞《满江红·写怀》 1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维《鸟鸣涧》 1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王维《竹里馆》 1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第11课《短文两篇》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作者要寻的这个人,应与自己境遇相似,志趣相投,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 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寻。其次,“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 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4.“怀民亦未寝”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传达出了作者与张怀民怎样的情感?
传达出两人处境相同、情怀一致、志同道合的情感。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 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探究
绘景 月色:积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横
修辞
作用
比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特点
皎洁、清澈 透明、优美
探究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中无一个“月”字,
却无处不是写皎洁的月光。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 用“藻、荇交横”四字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积水空明”描写月光本身, 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是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给人以 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这个意境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品质。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精读课文,析美文美点。
1、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作者是怎样写景的?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 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 收。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 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 息树,游鱼跃水。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林青竹翠为 静,五色交辉为动;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 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

八上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一、原文:答dá谢xiè中zhōnɡ书shū书shū山shān 川chuān 之zhī美měi ,古ɡǔ来lái 共ɡònɡ谈tán 。

高ɡāo 峰fēnɡ入rù云yún ,清qīnɡ流liú见jiàn 底dǐ。

两liǎnɡ岸àn 石shí壁bì,五wǔ色sè交jiāo 辉huī。

青qīnɡ林lín 翠cuì竹zhú,四sì时shí俱jù备bèi 。

晓xiǎo 雾wù将jiānɡ歇xiē,猿yuán 鸟niǎo 乱luàn 鸣mínɡ;夕xī日rì欲yù颓tuí,沉chén 鳞lín 竞jìnɡ跃yuè。

实shí是shì欲yù界jiè之zhī仙xiān 都dōu 。

自zì康kānɡ乐lè以yǐ来lái ,未wèi 复fù有yǒu 能nénɡ与yǔ其qí奇qí者zhě。

记jì承chénɡ天tiān 寺sì夜yè游yóu元yuán 丰fēnɡ六liù年nián 十shí月yuè十shí二èr 日rì夜yè,解jiě衣yī欲yù睡shuì,月yuè色sè入rù户hù,欣xīn 然rán 起qǐ行xínɡ。

念niàn 无wú与yǔ为wéi 乐lè者zhě,遂suí至zhì承chénɡ天tiān 寺sì寻xún 张zhānɡ怀huái 民mín 。

八年级十一课短文两篇带拼音

八年级十一课短文两篇带拼音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带拼音答d á 谢xi è 中zh ōn ɡ 书sh ū 书sh ū陶t áo 弘h ón ɡ 景j ǐn ɡ山sh ān 川chu ān 之zh ī美m ěi ,古ɡǔ 来l ái 共ɡòn ɡ谈t án 。

高ɡāo 峰f ēn ɡ人r én 云y ún ,清q īn ɡ流li ú见ji àn 底d ǐ。

两li ǎn ɡ岸àn 石sh í壁b ì,五w ǔ色s è交ji āo 辉hu ī。

青q īn ɡ林l ín 翠cu ì竹zh ú,四s ì时sh í俱j ù备b èi 。

晓xi ǎo 雾w ù将ji ān ɡ歇xi ē,猿yu án 鸟ni ǎo 乱lu àn 鸣m ín ɡ;夕x ī日r ì欲y ù颓tu í,沉ch én 鳞l ín 竞j ìn ɡ跃yu è。

实sh í是sh ì欲y ù界ji è之zh ī仙xi ān 都d ōu 。

自z ì康k ān ɡ乐l è以y ǐ来l ái ,未w èi 复f ù有y ǒu 能n én ɡ与y ǔ 其q í 奇q í 者zh ě。

记j ì 承ch én ɡ 天ti ān 寺s ì 夜y è 游y óu苏s ū 轼sh ì元yu án 丰f ēn ɡ六li ù年ni án 十sh í月yu è十sh í二èr 日r ì夜y è,解ji ě衣y ī欲y ù睡shu ì,月yu è色s è入r ù户h ù,欣x īn 然r án 起q ǐ行x ín 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二篇》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短文二篇》课件

(二)一词多义
欲:夕日欲颓
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 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
自: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

自从 如果
(三)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四)名句积累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 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 样的表达效果 ? 【答案】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 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 思对即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 达了生命气息。
5.“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有什么妙处? 【答案】“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通过描写 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 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第二课时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反昨诵读,掌握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
想。重点 3.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难点
作者简介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 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 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 的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 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
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答谢中书书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被称为是一幅“清 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 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 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答谢中书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两篇》课文
原文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
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两篇》课文原文
11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