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复习(试讲稿)

合集下载

拟写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拟写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拟写对联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理解对联的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联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基本概念:对联的起源、对联的组成部分。

2. 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结构相同。

3. 对联的分类:春联、挽联、寿联、行业联等。

4. 拟写对联的方法:选材、构思、对仗、平仄、修改。

5. 拟写对联的注意事项:避免生僻字、注意语境、保持简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联的基本知识、拟写对联的方法。

难点:拟写出富有创意、对仗工整、内容相关的对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则有趣的对联故事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对联的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对联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3. 实例分析:分析经典对联,讲解拟写对联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拟写:学生分组练习拟写对联,教师巡回指导。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拟写的对联,互相评价、交流。

6. 总结提升:总结拟写对联的注意事项,强调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拟写对联的方法。

2. 拟写一副春联,要求对仗工整、内容相关、富有创意。

3. 收集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运用。

4. 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春联作品,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对联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对联的特点和拟写方法。

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拟写对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借鉴,提高学习效果。

4. 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联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经典对联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示范。

2. 准备对联素材,方便学生练习拟写。

3.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4. 准备评价表格,用于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高考复习对联训练说课稿PPT (共27张PPT)

高考复习对联训练说课稿PPT (共27张PPT)
1 对联可检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表 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2 拟写对联的训练可涉及高考考试说明中 的许多知识点,如:语言的简明、连贯、 得体,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以及比 喻、夸张、对偶、对比等几乎所有修辞方 法。
三 说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 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 言文字的能力。
3 对联格律的要求:
(1) 字数相等
对联可长可短。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 字。如果字数不相等,除特殊情况外,便不成为对联。 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2) 词性相当 词性,或者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位置,应当相同或 相近。即上下联相应部分要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具体地说,就是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副对副, 数量对数量,方位对方位。
六 作业 1 以奉献为话题,拟写下联
上联
下联
蜡烛滴泪泪含笑
2. 试为荷花大观园拟一幅对联。
谢谢大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 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列夫· 托尔斯泰 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屠格涅夫 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 华 梅 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 保 罗 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 —— 萧伯纳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 卡耐基 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 —— 塞涅卡 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 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 保 罗 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 培 根 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 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 —— 弗洛伊德 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 苏格拉底 52、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 —— 布迪曼 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 萨迪 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 —— 西塞罗 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 莎士比亚 57、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 但 丁 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 伊 索 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 歌德 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 杰弗逊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对联》课件(19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对联》课件(19张PPT)

专题四 对联
②【对联二】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分析】这是一副回文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对联大意为:大 雾弥漫,看不清远处的山峰,水天一色,天水相接,连绵无尽。已 知 中的字为同一个字,请结合对联大意将下联补充完整。
专题四 对联
跳竹竿是壮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寄寓着期盼丰 收的美好心愿。跳竹竿源于生产生活,不仅动作简单易学,而且男 女老幼均可参与。跳竹竿时,和着欢快的碰撞节奏声,表演者翩然 起舞,轻松穿梭于开合变换的竹竿之间;持竿者吆喝助威,敲击出 灵动鲜明的节奏。观众也被现场欢快的气氛感染,变得亢奋起来, 纷纷加入跳竹竿的队伍。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 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此外,对联通常用毛笔 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专题四 对联
三、区分上下联的方法 (1)按音调平仄区分。一般看尾字声调,上联尾字的声调应为仄 声,下联尾字的声调为平声。(根据古音和今音的对照,今音的一、 二声约等于古音的平声,今音的三、四声,约等于古音的仄声) (2)按因果关系区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 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先有“城乡富”这个“因”, 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郴同学根据景区提供的图片拟写了一副对联,但对下联举棋不定,
请你结合对联知识帮他选择准确的一项( C ) 上联:山为锦屏何须画
下联:______________
A.水作琴声不用乐
B.水作琴声何须弹
C.水作琴声不用弦
D.水作琴声曲悠扬
专题四 对联
【解析】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 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首先排除“水作琴声何 须弹”,“何须”上下联重复。根据结构相同的特点,排除“水作 琴声曲悠扬”, 根据平仄,排除“水作琴声不用乐”。

高中语文试讲稿《奇妙的对联》

高中语文试讲稿《奇妙的对联》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试讲稿1、题目:《奇妙的对联》2、内容:对联,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

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

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包罗万象。

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現在,就让我们进入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一、对联常识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

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所谓对仗,是指词句的对偶。

对偶是汉语修辞格之一,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或相关的意思。

对仗是移用了朝廷礼制的专用名词,要求对偶句必须像朝廷中的仪仗队一-样严整、对称。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所谓平厌,是指平声和仄声。

古代汉语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现代汉语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可归为平、仄两大类。

平在古代汉语中指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和阳平,仄在古代汉语中指上声、去声、入声,在现代汉语中指上声、去声。

也有个别仄声字入阴平、阳平的。

对联讲究平厌,平仄相异,能够达到声调的和谐。

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因为一般仄声短促,平声舒缓。

此外,还要注意对联的书写与张贴。

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竖行书写,从上写到下,中间不加标点符号。

书写要讲求美观,必须字字对称、行款整齐。

张贴时,要按照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左右以面对欣赏者为分别。

1.通读下面李渔《笠翁对韵》中的一则文字,并查我相关资料,说说对对子有哪些基本要求。

天对地,雨对风,大地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军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荫曜斗西东。

十月塞边簌簌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浸漫朔雪冷渔翁。

对联专题复习教案.doc

对联专题复习教案.doc

“对联专题复习”教案江苏汤继宗教学目标:1、掌握对联相关知识2、掌握对联制作的方法3、提高对联的制作的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对联的制作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对联考察的类型教学过程:一、对联定义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用以强调其文学性质。

对联是楹联的泛称,可以包括文字游戏。

在一般情况下两者可以通用。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

也就是说,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联文是有意义的,或可以理解的;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对联是独立存在的文本,不是其他文本的一部分。

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只有在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我们没有把上下联在意义上互相依存的要求(这是一般对联都应满足的要求)写入定义,只是为了承认“无情对”也是对联。

例如: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这副对联平仄合律,逐字相对,绝对工整,上下联分别成文,但是上下联在意义上毫不相干。

上联是一种酒名,即三星牌白兰地酒。

下联是江南五月阴雨连绵的天气,也是梅子熟了的季节。

据说是为了给“三星白兰地”做广告,故意出下联征对。

其效果之大,可想而知。

有些对联很难说是意义完整的句子。

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这副隐字讽刺谜联,上联不成句子,下联不成句子,合起来也不成句子,但是上联有含义,下联有含义,合起来意义更明显(忘八/ 无耻)。

因此,我们只需要知道这副对联是七言句式,能理解字面和隐藏的含义就行,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语法分析。

楹联,与诗、词、曲、赋、骈文一样,属于古典文学范畴。

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律诗。

用现代语法来分析楹联结构,是当前楹联教学的一大误区。

因为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

楹联语法(或文法)与一般语法(或文法)并无多大差别,无庸多说。

下面谈到的“句”,是指诗词的“句式”,或古文的“句读”,不是现代语法中的“句子”。

二、对联的形式(一)楹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格式、体律逐渐完备,种类越来越多。

中考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对联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对联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篇:中考对联专题复习教案珠联璧合得佳句——对联专题复习【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特点,学会对对联的方法,把握中考有关对联的题目类型,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把握中考有关对联的题目类型,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读《笠翁对韵》,初步感受对联的特点。

请学生观看昆明大观楼第一长联,增加对对联的感性认识,再说一个小故事,解缙,明朝的大才子,早在少年时代,就才华横溢。

十岁时的一年除夕,望着家门口的壮丽景色,触景生情,写下一幅对联:“日望赣江千里帆,夜观庐陵万盏灯”。

解缙家门口的邻居,是当朝的曹尚书,听说此事,赞叹中有怀疑,想考考解缙,于是就在解家大门口的河堤上,栽了一片青竹林,挡住了解家门前的景色,可是解缙,灵机一动,写下了这样一幅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大吃一惊,于是命人将竹子全部砍断,解缙在对联下各加一字,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一见,干脆将竹子连根挖掉,解缙又各加一字,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解缙的智慧,也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对联的富于变化。

对联,就是对子。

古来有之,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

对联常常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二)把握对联特征对联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语文的素养,同时也是中考的热点所在。

为此,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对联的特征,从而提高中考做对联题的针对性。

请大家阅读老师给出的几个对联,看看有什么问题。

1、福如东海,寿比山。

指出问题:上下联字数不相等,应该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明确对联的第一个特征:字数相等。

2、请选出“千里始足下”的下联。

A、高山微尘起B、高山起微尘明确答案是B——对联应该上下联词性相对。

可以借鉴杜甫《绝句》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明确对联的第二个特征:词性相同。

3、是否满足了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对联就是佳对了呢?请看一道对联题。

中考语文对联专项复习教案1

中考语文对联专项复习教案1

对联——中考专项复习
(一)对联的起源: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年,到了五代,人
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此外,张挂对联,传统作
(天
三、
数是一样的;词性相对指的是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性是一样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
行断句,书声
舞,映出芙蓉牡丹;吟出上联之后,秀才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

赶考归来,已是秋去冬来。

一日雪后一、中考对联常见题型:直对对联、情境对联
对联——中考专项复习教案。

奇妙的对联试讲稿

奇妙的对联试讲稿

奇妙的对联试讲稿1. 引言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讲者。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奇妙的对联”这个话题。

对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

对联的奇妙之处在于它的创意无限,既能展示智慧,又能传递情感。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我将给大家介绍对联的基本概念、创作技巧以及对联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2. 对联的基本概念对联,顾名思义就是一对相对应的词句,通常呈现在纸张的左右排列。

它以一对对称的短句相互呼应,既要求表达的内容相对应,又要求字数相等。

而对联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从祝福吉祥的词语到描述自然景物的片段,无所不能。

对联通过字词的巧妙搭配和句子的结构安排,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维的启迪。

3. 对联的创作技巧3.1 对仗技巧对联的对仗是指左联与右联相对应的关系。

对仗有以下几种形式:•对仗平行:左联与右联词语的形式、声调、韵脚等都相对应,如“水落石出,云开雾散”。

•对仗交错:左联与右联的对仗词语呼应的是前一句的后半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味,如“春风送暖,花开人笑”。

•对仗转换:左联与右联出现的是同义词或反义词,通过转换位置表达相同或相反的含义,如“鱼跃龙门,龙飞凤舞”。

3.2 韵脚技巧对联的韵脚是指在对联中使用相同的韵母或者相似的音韵效果,使得对联更加优美和和谐。

韵脚的使用可以增加对联的韵味,同时也能够体现出作家的才华和创意。

3.3 意境表达技巧对联不仅要求对仗和韵脚的巧妙运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在创作对联时,作家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通过对景物、人物、情感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主题和观点。

通过对联的内容和结构的精心安排,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4. 对联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对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表达,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体现。

对联的创作和欣赏过程是一种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对联的基本特征,培养热爱中国语言文字的情感;2.在实践中运用对联。

(重难点)二、教学流程(一)回归课本识记对联1.阅读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之《对联常识》。

2.背诵课内学过的对联。

(课前用作业本A本积累,课上与老师对对子。

)(二)就地取材修改对联我们学校很多教室都贴有对联,根据你掌握的对联知识,说说你的发现。

(课前准备)(三)聆听故事理解对联1.2011年春晚精彩对联赏析(朗读)【例一】一百八声钟响,一呼百应八方和;(对句)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

(出句)——江西潘一之点评:此出句为下联征上联,难点在于后一分句把前面“五十六”三字依次分拆使用,且语气畅达无碍。

出句形象地表达了民族团结的主题。

此对句用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一百八”来对“五十六”,自然妥贴。

“钟响”指除夕零点的一百零八记钟声,喻辞旧迎新、祝愿吉祥之意。

成语“一呼百应”和“八方和”很自然的表现了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建小康的和谐景象,与出句所蕴含的民族团结的寓意相合拍。

此处的“和”读四声,取“相应相和”之意。

【例二】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出句)千秋民作本,多俯首听听。

(对句)——江苏张修顺点评:此出句前一分句出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后一分句则为当代歌曲名,联句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对句则以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起头,指出为政之道在于多倾听人民的呼声和意愿。

出句对句合起来看,表达了“居家当为孝子、为民甘做公仆”的兼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价值取向。

2.生活小对联,人生大道理。

(回答)1931年9月18日,驻扎在我国东北的侵华日军突然炮轰沈阳,而蒋介石却采取了“绝对不抵抗政策”,弃城撤军,导致日寇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沈阳和东北其他城市。

消息传出,全国人民义愤填膺。

各地广大爱国学生纷纷到南京示威请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但学生们的义举却遭到了军警的抵制。

三十多人被打死,一百多人被打伤。

在悼念爱国学生的大会上,人们贴了一副最短的对联。

这副对联,上联为“死”,下联为“生”,而“生”是倒着写的。

你知道这副对联的言下之意吗?(四)变换情境运用对联【对联与语文常识】1.(2011年安徽)滨江中学九年级(1)班举行“语文能力大比拼”学习竞赛活动,请你参加,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咏的是()A.司马迁B.李白C.范仲淹D.欧阳修(2)根据下列对联所描写的景物特征,按四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翡翠屏开槐影茂,鸳鸯池涨藕花香。

②红点桃花千朵嫩,青描柳色万枝新。

③梅试朔风舒骥足,雪呈瑞色映芳樽。

④丹桂香飘赏心乐事,蟾宫月满美景良辰。

A.②①④③B. ③①②④C. ②④①③D. ④②①③【对联与名著】2.(2011年桂林)有人拟了一副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请你根据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选择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2分)A.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B.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C.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D.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对联与写字】3.(2011年襄阳市)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

(2分)山青水秀古隆中,日新月移新襄阳。

【对联与地方文化】4.(2011年温州)温州江心寺正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大意是“浮云早晨来会聚,每天早晨来会聚,早晨会聚后早晨飞散了;潮水常涨,时常上涨,时常上涨后时常消退”。

根据对联大意,用“/”给此联断句。

(3分)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对联与时事】5.(2011年四川)201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瘦肉精”、“西瓜膨长剂”、“染色馒头”、“强制拆迁”、“公共场所禁烟”、“醉酒驾驶”、“台湾塑化剂”……当这些词从我们脑海掠过时,我们不能“雁过无痕”,为此某班同学将开展以“关注民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踊跃参加。

活动一:关注民生之住房近日,一张“强拆出的空中楼阁”照片在网上引发关注。

四川××市主城区黄金地段一栋7层住宅楼,因为顶楼一户人家不肯搬迁,所以开发商将楼下5层楼梯用挖掘机拆掉。

看了此图,请你根据上联内容,对出下联。

(3分)上联:大楼有恨,难承拆底斯痛;下联:。

(五)表白真情互赠对联百日冲刺比的是决心,拼的是毅力,掉皮掉肉算不了什么,为了自己的梦想、家人的期盼,我们矢志不渝!请你撰写一副对联与同学共勉。

(提示语:悬梁刺骨、凿壁借光、闻鸡起舞、囊萤映雪、韦编三绝、秉烛夜读、卧薪尝胆、破釜沉舟。

)(六)走进生活传递对联(作业)1.春节来临,隔壁家张大爷买了一副对联(如下),可不知哪幅是上联,哪幅是下联,也不知该贴大门的左边还是右边,请你帮他指出来。

家兴人兴事业兴(联、张贴在大门的边)福旺财旺运气旺(联、张贴在大门的边)2. 毕业前写一副对联送给老师,以谢师恩。

对联前言方寸天地小世界,尺牍之间大学问。

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

对联,伸缩灵活,包罗万象;对联,亦庄亦谐,可讽可歌。

上到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但凡年节吉日、红白喜事、开业乔迁、亲朋聚会、辩才斗智、外交辞令……对联总被信手拈来,或烘托氛围,或寄托情愫,或昭示气节。

高楼雅室之内,名山大川之巅,蒙学童训之书,国学重典之册,处处都有对联熠熠的身影。

对联艺术绝非雕虫小技,名联佳对,其苦心经营绝不亚于诗赋文章:推敲词句,字字珠玑藏明月;含英咀华,句句璀璨耀古今。

今天,就请同学们跟随我走进对联世界,去欣赏这小世界里的大学问吧。

1.对联的由来: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宋)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2.对联的种类:按用途分类①通用联——春联。

②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按字数分类①短联(十字以内)②中联(百字以内)③长联(百字以上)等。

按修辞技巧分类①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②修辞联: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③技巧联: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

3.学对歌诀:(天文)天对地,地对天。

日月对山川。

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如: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地理)溪对谷,水对山。

峻岭对狂澜。

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

如: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时令)朝对暮,夏对春。

五戊对三更。

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

如: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国号)今对古,汉对唐。

五帝对三皇。

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

如: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食馔)茶对酒,饭对羹。

美酿对香粳。

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

如: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4.对联趣事李白戏权臣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的才华,心里很不服,总想奚落他一番。

一天,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

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看着李白,讥讽道:“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

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大人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

”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匹马隐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

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刚抬脚就被讥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尴尬。

吕蒙正不平则鸣北宋丞相吕蒙正,河南洛阳人。

相传在他年轻时,穷困潦倒,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十分不满。

春节到了,家里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

横批是:南北。

怪联贴出后,穷朋友们一个个都来观看。

他们先是莫名其妙,待领悟过来,不由得拍手称快。

原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

5.趣味对联不对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标点联??????!!!!!!(上联一连串儿的问号,是在向国名党反动派发出一连串的质问:你们为什么打内战?为什么搞假和平??为什么杀死爱国学生???下联的一连串感叹号,是在显示南京人民的决心和誓言:反内战!打倒国名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外文联1234567ABCDEFG(横批OK)独句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同字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好.hào)倒字联上联为“死”,下联为“生”,而“生”是倒着写的。

6.献给老师的对联写给语文老师:妙笔生辉作文本上洒心血忠诚可鉴心灵深处勤耕耘。

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握一支粉笔,授孔孟老庄学问。

写给数学老师: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平行直线,交叉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情深。

赠刘珊老师:阳春三月柳(刘)绿花红三送进学苑赣鄱大地山(珊)清水秀春意暖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