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沂蒙红嫂纪念馆有感

保持的本色,弘扬沂蒙精神(一)——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沂蒙红嫂纪念馆有感5月,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我有幸与单位30多名同志一同乘车奔赴沂蒙老区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沂蒙红嫂纪念馆参观学习。
上午,我们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共分为五个展厅: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厅,主要记载了1947年5月华东野战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在孟良崮一举歼灭国民精锐整编七十四师,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的事迹。
门厅正面是一个巨大的孟良崮战役沙盘,讲解员介绍了当年的战役形式和战役决策,华东野战在敌重兵密集的态势下,从敌阵线割歼其进攻主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转变了华东的战局。
战役厅主要展示了战役的经过及华东野战战斗序列表和参战的进攻,增援情况。
支前厅主要向生动再现了沂蒙人民踊跃支前的情况。
一幕幕母送子、妻送郎、妹妹送哥上战场的感人场景,沂蒙六姐妹主动挑起拥支前重担,为当向导、送弹药,带领全村为烙煎饼15万斤,洗衣8000多件,做鞋500多双,运柴火1700多斤。
在冰冷的汶河水中,30多名妇女一字排开架起了“人桥”,保证战士从她们的肩头踏过成功渡河……这些画面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陈毅元帅曾经说:“我陈毅就是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给养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长江”。
英烈厅展示了部分英模人物、战斗英雄的事迹情况,2800多名烈士永远沉睡在这片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
厅介绍了走出山门,开展异地拥,获得全国拥优属模的情况。
青山无语,丰碑永存。
昔日金戈铁马地,已成为我们的红色教育大课堂,我详细了解了孟良崮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更加怀念在战争中牺牲的英勇革命先烈,他们不朽的英名和光辉业绩将永远刻在的史册上。
下午,我们参观了沂蒙红嫂纪念馆。
我们踏着石板铺成的小路首先来到了“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的“沂蒙红嫂”明德英馆内,馆内有“沂蒙红嫂第一人”、“双百英模人物”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铜像原型展示和一系列红嫂明德英勇救伤员的故事和史料。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沂蒙红嫂纪念馆有感 - 副本

“奔赴孟良崮,听红嫂故事,接受红色文化洗礼”主题实践活动
按照学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安排部署,以参观学习孟良崮战役历史、红嫂文化为载体,在学院党员中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党的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助推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2016年6月18日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45名党员同志奔赴沂蒙老区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沂蒙红嫂纪念馆参观学习。
通过这次“奔赴孟良崮,听红嫂故事,接受红色文化洗礼”主题实践活动,重温了入党誓词。
到蒙阴孟良崮接受红色教育,是我院党支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激励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党性觉悟、理论素养、模范作用和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主题实践活动。
通过参观学习,全体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接受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和洗礼。
大家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名教师,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神圣职责和艰巨使命。
我们要铭记历史,牢记党员的神圣使命,学习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激励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脚踏实地,无私奉献,保持党的本色,弘扬沂蒙精神,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曲志明。
红色教育学习体会: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有感

红色教育学习体会: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有感近期,我在学校组织的红色教育学习活动中,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在这个活动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国革命历史的沉重和伟大,也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付出的艰辛和牺牲。
以下是我这次参观的一些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孟良崮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
这次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的一个关键节点。
虽然战役仅仅持续了4个多小时,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克敌制胜,最终战胜了美国援助下的国民党军队。
这场胜利为后来的南昌战役、零陵战役等其他战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
其次,通过参观战役纪念馆,我也更加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斗争历程。
纪念馆中展示了许多关于革命先辈们的生平和奋斗历程。
每一块展板,每一件实物都让我热泪盈眶。
特别是展示革命先辈们在革命斗争中所受的苦难,所经历的艰辛和牺牲,更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我们的美好未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这些革命先辈们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只为了建立一个独立、和平、自由、平等的新中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再次,参观战役纪念馆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纪念馆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和革命领袖们的展板、照片等,让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我们的共产党是不断进步和完善的,它是伟大辉煌的,而我们更应学习他们的英明和卓越的组织能力、纲领方针、先进地方组织工作能力等。
最后,我认为,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对于我们现在的成长和未来的道路都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发扬革命先辈们不畏困难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总之,通过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更加明确了中国解放战争这一重要历史阶段的战斗精神和崇高境界,也更加认识到了革命先辈们不惧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不可战胜的革命精神。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范文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范文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是一个庄重而又庄严的场所,它用铭刻在墙上的文字、摆放的照片、展示的实物,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我非常幸运地有机会参观这个纪念馆,并深受触动。
以下是我对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心得体会。
首先,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恐怖。
孟良崮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日军殊死搏斗的一次著名战斗。
纪念馆通过真实的历史照片、那段肆虐的文字描述,向我展示了当时战场上的血腥场景。
我看到了那些握着枪械的士兵,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他们咬紧牙关,毫不畏惧地冲向敌人。
还有那些躲在阵地上的士兵,每一次炮弹爆炸都带来死神的阴影,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敌人的进攻。
这一切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体会到了那些无怨无悔的军人们为了祖国的解放而奋斗的奉献精神。
其次,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抗战年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精神。
在战争年代,中国人民面对外敌入侵,团结起来,共同抵御侵略者。
纪念馆中的图片展示了当时中国军民齐心协力的场景,我看到了人们自愿投身战斗的身影,看到了妇女、老人、儿童都在后方参与了抗战,为祖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努力。
纪念馆还展示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军队的大力支持,他们慷慨解囊,捐献钱粮,为军队提供物质援助。
这一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在困难时刻的伟大团结精神,也让我对中国人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再次,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当我看到战争年代人们艰苦的生活条件,听到他们为了生存而付出的巨大努力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现在的幸福生活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我看到了那些士兵们疲惫的身影,他们为了国家的解放日夜奋战,骄阳下的炎热和严寒中的寒冷都不能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我还听到了那些老人,他们讲述了当年抗战时期的艰苦生活,他们每天都要随时准备应对战争的到来,时刻保持战斗的状态。
这一切使我深刻认识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应该珍惜并感激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模板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模板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是为了铭记孟良崮战役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而建立的,它集展览、教育、纪念为一体,向人们展示了孟良崮战役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我有幸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并且在这里得到了许多启发和震撼。
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模板。
首先,我深切感受到了孟良崮战役的艰苦与壮烈。
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我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方式了解到了当年战斗的艰苦环境和激烈程度。
孟良崮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军队与国民党军队之间进行的一次决战,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战役中,中国军队经受了敌人疯狂的炮火轰炸和紧张的肉搏战,但始终坚持信念,毫不退缩。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了国家和人民,舍身忘死,顽强作战。
尤其是纪念馆里陈列的照片和实物让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战场上的血腥和残酷,让我对战争的深度认识到了新的层面。
其次,我对中国军人的英勇牺牲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英勇的战士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战争付出了最高的代价,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在战役中,中国军队士兵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表现出了高尚的军人品质。
他们无私奉献,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纪念馆中,我看到了众多无名的英雄们的壮举,为他们的英勇和奉献精神感到深深地敬佩。
另外,我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通过展示战役的历史背景、情况和真实事件,让参观者对战争的严重性和危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纪念馆强调了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提倡爱国主义思想。
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爱国主义的力量和力量。
中国是我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纪念馆中,我强烈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深远影响,它让我坚定了自己爱国的信念,激发了我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贡献的决心。
最后,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给了我思考历史和和平的机会。
2024年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胜利而建立的,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孟良崮,是一座集展览、教育、研究和纪念为一体的综合性纪念设施。
我在2023年有幸参观了这座纪念馆,并在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体会。
这座纪念馆的建筑风格庄重古朴,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理石雕刻的巨型浮雕,上面刻画着解放军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场景。
这个壮丽的场面让人心潮澎湃,仿佛置身于战争的现场。
我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孟良崮战役,这是一场艰苦激烈的战斗,解放军战士们在敌人的顽强抵抗下历经数十天的激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队。
站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解放军战士们的英勇和坚韧,他们不畏艰难,不怕疲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他们毫不犹豫地冲上了战场。
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进入纪念馆的主展厅,展览设计紧凑有序,内容丰富多样。
从展厅的布置中可以看出,纪念馆以讲述孟良崮战役的历史为主线,通过珍贵的历史文物、图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全面还原了当时战斗的场景和解放军的英勇事迹。
我仔细观看每个展项,逐一了解孟良崮战役的来龙去脉和背后的历史意义。
在展示板上,我看到了解放军战士们高举着五星红旗的场景,他们用行动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他们的功绩让我无比崇敬,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应该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除了展览内容之外,纪念馆还设有一些互动体验区,让参观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孟良崮战役。
比如,有一个模拟战斗的区域,参观者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亲身体验到当时战斗的紧张和刺激。
还有一个步兵训练模拟区,参观者可以穿上解放军的军装,进行一系列的战斗模拟动作。
在这些活动中,我感受到了解放军战士们训练的严苛和辛苦,也更深刻地理解到他们能够在战场上战胜敌人的原因。
这让我对解放军的英勇和无畏充满了敬意。
参观完纪念馆后,我深感孟良崮战役的意义深远。
初中生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

初中生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心得体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时刻,因其承载的英勇与牺牲、智慧与坚韧而熠熠生辉。
孟良崮战役,便是这样一段铭刻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壮烈篇章。
作为一名初中生,当我踏入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步入纪念馆,庄重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历经战火洗礼的文物,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我静静地凝视着那些黑白照片上战士们坚毅的面容,他们目光中透露出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运动战和阵地战相结合的重大战役。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华东野战军以惊人的勇气和智慧,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
战场上,硝烟弥漫,炮声轰鸣,战士们舍生忘死,冲锋陷阵。
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许多英雄的事迹。
有在枪林弹雨中奋勇杀敌的战士,有不顾个人安危为部队传递情报的群众,还有在后方默默支持前线的支前民工。
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身份,但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战斗。
其中,“沂蒙六姐妹”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
在战役中,她们主动挑起了为部队烙煎饼、做军鞋、筹集粮草、运送弹药的重担。
她们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支援前线的重任,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她们的事迹,充分体现了沂蒙人民与子弟兵之间的鱼水深情,也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真正含义。
站在孟良崮战役的全景画前,我仿佛置身于那场激烈的战斗之中。
眼前是硝烟滚滚的战场,耳边是战士们的喊杀声和枪炮声。
那一幕幕惨烈的场景,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观后感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今天我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这是一座为了纪念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而建立的纪念馆。
这场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斗,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一场经典战役。
进入纪念馆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雕刻着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在孟良崮战役中的形象。
他们身着军装,神情坚定,仿佛正在指挥着这场伟大的战役。
雕塑后面是一座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英雄孟良崮”五个大字。
接着,我们来到了展览厅。
这里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张老照片。
这张照片记录了一位战士在孟良崮战役中受伤的照片。
他的脸上满是鲜血,但仍然保持着坚定的表情。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写着:“向为人民利益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致敬!”
看完这些展品后,我不禁感到敬佩和感动。
这些革命先烈们为了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和汗水。
他们的精神是多么伟大啊!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
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努力工作和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想说:孟良崮战役是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斗,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这次集团公司党校、矿党政组织去沂南县马牧池常山庄和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一天的时间,时间虽然不长,却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沂蒙、马牧池、常山庄、孟良崮这些名字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战火纷飞仿佛就在眼前。
《红嫂纪念馆》再现了当年拥军支前的战斗情景和催人泪下的军民情谊。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展现了军民万众一心、敢打必胜,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
依汶镇滑石崖子村是一个只有9户人家的小山村,抗日战争时期掩护伤病员,军政干部及军属50多人,其中高乃贞一家就掩护了18人。
1941年冬,高乃贞家里住着两名重伤员,4名女干部,大队鬼子和汉奸到处搜捕,情况紧急,高妈妈立即把伤员转移到北山,藏进山洞里。
她发现鬼子已经越过东山哑口,快到藏伤员的地方了。
于是她毅然站起来向西山哑口走去,敌人越喊她走得越快,眼看越过西山哑口了,凶残的敌人向她开枪,高妈妈牺牲了,伤员得救了。
1941年11月4日晚,日军集结大量兵力突然包围了驻
扎在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一位八路军战士掩护首长和机关撤退后,身受重伤,转移到明德英看护的李家林里。
当时,明德英正抱着孩子在家门前晒太阳,看到这种情形她急忙把受伤的战士拽进屋里,按倒在床上,蒙上一床破烂不堪的被子。
很快,两个日本兵就追到她家门前。
鬼子发现她是哑巴,就比划着问这个八路跑到哪里去了?明德英毫不犹豫地朝西山指了指,小鬼子信以为真,径直向西追去。
敌人走后,她把战士背到一个空坟子里藏起来,这时候她看到战士由于流血过多,已昏过去了,他嘴唇干裂,不时地轻微颤动,像是要水喝,生命垂危。
为了救人,这个时候来不及多想,她打破了封建思想解开衣襟把乳汁一滴、一滴,滴进战士干涸的嘴里,之后全家倾其所有收养伤员半个多月后使其康复归队。
抗战时期,随军来到这里的还有许多孩子,由于环境险恶,小孩子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徐向前委托王换于办起战地托儿所,一共收养了41位抗日战将的儿女,这些孩子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生下来才3天,其中包括陈沂、马楠的女儿和罗荣桓将军的儿子。
为了照顾好这些孩子,王换于的4个亲生骨肉均因为营养不足先后夭折了,那时的王换于,对她的儿媳妇这样说:“烈士的孩子饿死了,就断根了,咱的孩子饿死了你还能生育,让革命烈士的孩子吃奶,咱们的孩
子就吃粗的吧”!他的四个孩子说白了就是活活饿死了,这是一种非常伟大的牺牲精神。
当时白铁华抬到她家时眼看就要断气了,王换于听说獾油拌头发灰能治好他,于是寒冬腊月天就挨家挨户寻找獾,熬成油,又把自己的长发剪下来烧成灰敷在了白铁华的身上,白铁华就是在王换于的精心照料下用了半年的时间康复归队了,回队之后的白铁华因为种种原因,竟然和王换于失去了联系,老人家十分挂念他,于是逢人必打听他的消息。
从1941年到1983年,在历经了42年后,当白铁华辗转得到消息,知道王换于一直在寻找他时,专程带着夫人从广州来到沂南看望王换于,一进家门口就跪下给王换于磕头,嘴里喊着“娘,孩儿对不住您!……”王换于一眼就认出了白铁华,当时的心里是又气又痛,又爱又恨,她上前搀起白铁华,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孩子,老妈已经是95岁的人了,念着你的一颗心,悬了42年哪!”
1947年5月13日,孟良崮战役打响,李桂芳突然接到联络员的命令:“天黑之后,部队要从这个地方过河。
为了节约时间,让你们在5个小时之内架一座桥。
”这可难住了李桂芳,齐腰深的河水,一二十米宽的河面,5个小时之内,又没有建桥材料,男人又都上了前线,只有这些妇女,怎么架桥?经过商量,终于诞生了一个独出心裁的计划:用门板当桥板,用人来当桥墩。
然后分头准备,并事先进行了试验。
大约晚上9点,华野的一支队伍朝河边走来。
李桂芳转身对妇女们喊道:“架桥!”话音未落,妇女们就按照顺序抬起门板朝冰冷的河里走去。
刹那间,一座人桥神速而奇迹般地出现在战士们面前。
看到突兀而现的桥,战士们都不忍心过,因为水里面是妇女呀,李桂芳站在凉气袭人的河水中,大声喊道:“同志们,时间就是胜利,快过桥……”部队首长眼含热泪,朝身后的战士们大声喊道:“前边,是妇女们用身体为我们搭起的桥,一定要轻踩,慢走,走中间。
”战士们犹豫片刻,终于走上了这座人桥。
夜色中,虽然互相看不清面容,但战士们心中都明白,桥下是自己的姐妹,他们是踏着亲人的肩膀走向战场的,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是默默地、轻轻地、匆匆地从桥上走过……一分钟,两分钟……整整一个小时,一名战士,两名战士……整整一个部队。
战士的脚步声已经消失在炮声隆隆的前方,她们这32名妇女却被河水冻得周身麻木,牙齿直打颤,累得瘫倒在河岸边……有谁能想到,在这些妇女中,有的怀有身孕,有的因此落下终生残疾,不能生育……。
这就是在孟良崮战役中,沂南“红嫂”用身体架起的通向胜利的火线桥。
天马山下的黄家峪村村长李在修,一心扑在革命工作上,生活很困难,全家6口人居住在两个团瓢里。
孟良崮战役期间,李在修把家中的粮食拿出来,给部队送去,部队做饭没有柴禾,他就拆了自家的团瓢,给部队烧火做饭,他说:
为了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俺连命都豁出去了。
支援前线,俺不怕倾家荡产!
在1940年,方兰亭家里住着八路军的一个班,由于没有粮食,她又不忍心看着战士们挨饿,就偷偷将自己的小女儿卖掉,换回20斤小米,回家之后,连夜做成熟饭给战士们吃。
战士们明明知道她家是没有粮食,于是就追问她说“大娘,咱家不是没有粮食了吗?您是哪来的饭?”起初,她不说,但是,在战士们的追问下,方兰亭说出了实情,“是她自己把小女儿卖掉,换回的20斤小米”,整个班的战士听完之后,哭着把党费凑起来,将她的女儿给赎了回来。
这在当年是军民鱼水情最好的诠释。
在1944年,部队急需补充兵员的时,大家都在观望,这个时候,一位非常年轻漂亮的姑娘,她叫梁怀玉,第一个站出来喊:“谁第一个报名参军,我就嫁给他!”刘玉明第一个报名,随后就有了第二个,第三个……全村先后有11人报名参军。
后来,梁怀玉可守诺言,嫁给了第一个报名的参军的人。
在那个年代,一个姑娘为了革命的胜利,毅然把自己的婚姻幸福交给了党、交给了革命。
在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不畏强敌,敢打必胜,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有2800余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9000多人光荣负伤,涌现出许多英模群体、战斗英雄和功臣,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的英名永远铭刻
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
“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翼贞兰、公方莲。
勇往直前的李家才小车队,威震敌胆的徐敏山游击队,英勇机智的高金大队,敢打必胜的张秀海民兵连,称雄华东的朱富胜担架团,誉满鲁中的随军剧团
“最后一口粮,做的是军粮;最后一块布,做的是军装;最后一个儿子啊,送到了部队上。
”
陈毅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迟浩田为沂蒙红嫂题写了“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
沂蒙、马牧池、常山庄、孟良崮……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声声泪字字血,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这些故事充分体现了党、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故事让我们不能忘记过去,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这些故事警示我们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些故事清醒的认识到时代赋予我们共产党员、新时期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使命;这些故事更坚定了我们跟着共产党走的信念。
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人民军队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党和军队时时刻刻都赢得了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事实不断证明,只要有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的党就永远立于不败地位,只要和人民群众永远保持鱼水之情,我们的革命事业就会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要时刻想着人民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某。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甘愿献出自己的全部,包括亲情,爱情甚至于生命,做到廉洁勤政,敬业奉献,时刻与矿党政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职工群众,加强与职工群众的联系,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和谐稳定做贡献。
201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