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园林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世人的赞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宜人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营造一个宜人自然的环境。
园内常常有假山、水池、花木等人工景观,通过人为的方式模拟自然景观,创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园内的植被丰富多样,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和草坪,给人们带来视觉的享受和舒适的感觉。
同时,园内常常有水面,或者是人工的小溪、水池等,让人们在漫步园中时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这种声音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二、潜心雅致:中国古典园林以潜心雅致为设计理念,注重装饰细节和美学品味。
园内常常有精雕细刻的石雕、花卉瓷器等装饰品,使整个园区更加生动和精致。
同时,古典园林的建筑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如亭、阁、楼、轩等建筑物的形状、纹饰和材质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时代风格和文化氛围。
古典园林的建筑采用了复杂而精美的工艺,常用的材料有石头、木材、瓷砖等,给人一种古典、庄重的感觉。
三、寓意深远:四、空间布局有序: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一般采用有序的方式,注重对称和整齐。
园内的景观、建筑、植物等都被布置在一个有序的空间中,以体现整体的美感和平衡感。
园林中的亭院、走廊、庭院等建筑物常常排列得很整齐、有序,给人以安静、和谐的感觉。
同时,园内的路径和步行区也经过精心设计,让游客可以按照一定的路线游览,以体验全新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五、突出变化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场景的变化来吸引人们的注意,为游客提供不同的视觉和感受。
园内的景区常常设置有明暗、高低、圆直、曲直等变化,通过这些变化来制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给人们带来一种丰富多样的体验。
同时,古典园林还注重景观的欣赏性,通过布局和设计让游客可以在园内找到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景色,体验不同的美景。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凭借其宜人自然、雅致潜心、寓意深远、空间布局有序以及变化欣赏等特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是什么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是什么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是什么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明代造园专家计成在《园治》起首篇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
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中国园林的风格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
首先,中国园林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师追求“山水之胜”,即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丰富的自然景观。
他们通过布局山石、水池、树木等元素,营造出宛如山水画卷的美景。
园林中的建筑物常常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
其次,中国园林注重意境的营造。
中国古代园林强调“意境”,即通过景观的布局、植物的选择、建筑的设计等手法,营造出具有深远意义的情感和思考。
园林中常常出现的诗词、书法等艺术形式,进一步增添了园林的文化氛围。
第三,中国园林注重空间的层次感。
中国园林常常采用错落有致的布局,通过设置多个景点和景观,形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
这种层次感不仅在水平方向上体现,还在垂直方向上通过设置山石、亭台楼阁等元素展现出来。
这种层次感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体验和空间感受。
第四,中国园林注重细节的处理。
中国园林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从小到大、从内到外都力求精致。
在园林中,不仅有精美的建筑、精心布置的花草,还有精巧的雕刻、精致的园门等等。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得园林更加细腻、雅致。
最后,中国园林注重与人的互动。
中国古代园林不仅是供人观赏的场所,更是提供人们休闲、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园林中常常设置庭院、亭台、走廊等休息场所,供人们休憩。
同时,园林中的景观也常常与文人雅士的生活和情趣相结合,使人们能够在其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愉悦。
综上所述,中国园林的风格体现了与自然的融合、意境的营造、空间的层次感、细节的处理以及与人的互动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园林成为了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和心灵。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比较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园林文化的国家,人们的园林造景确立了一种独特的园林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可以称之为中国古典园林。
而在现代园林设计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层次的不断提升,园林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之风格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中国古代历经几千年的园林艺术,它不仅仅是对自然山水的利用,而且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山水融入其中,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如下:1. 绿色生态环境: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自然环境的生态性和生机盎然的绿色环境,园林里面种满了各种植物,山水环绕四周,更具艺术魅力。
2. 文化性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包括了文化、哲学、艺术等多种形式的表达,从琴棋书画到文学、诗词歌赋等多元元素的交织,丰富了园林的内涵。
3. 工艺美术的表现: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工艺美术的表现手法,这主要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工艺品、雕刻、拱门、廊亭的制作上,更加增加了园林艺术的观赏性。
二、现代园林的特点现代园林是根据当代人们生活方式、审美欣赏、生态环保、经济技术要求等要素而设计的园林。
现代园林的主要特点如下:1. 实用性的考虑:现代园林注重的是园林的实用性和人文特色的融合,其建筑、花卉、水池、雕塑等都是为了更加人性化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2. 简洁大方的风格:现代园林的园林风格主张以环保、简约为主,加上实用性的考虑,园林的外在形式更加简单大方,简单而不失美感。
3. 养眼的景物:现代园林强调的是养眼的景物和室外生活方式的提供。
使得人们在园林里可以舒适地休息、散步,给予更加完善和舒适的户外体验。
三、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比较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历史渊源和风格上都有显著区别。
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的比较如下:1.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在建设过程中,一个是传承经典,一个是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与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与人文精神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古代,园林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是供人赏析的美景,更是一种表达人文情感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以及其体现的人文精神。
一、中国传统园林的元素与特点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具有独特的元素和特点,其中包括古典建筑、园林景观、水池湖泊、假山以及植被等。
这些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典型的中国园林的面貌。
古典建筑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
典型的例子有北京颐和园和苏州拙政园。
园林景观则通过山石、假山以及建筑物的布置和组合,增加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美感。
水池湖泊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用来呼应自然景观和建筑物,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园林中的假山则是通过石材或土壤塑造而成,形状各异,给人以虚实相生的错觉。
植被的选择与布置也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重要方面,以树木、花卉和草坪为主,通过精心打理,营造出宜人的氛围。
二、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出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追求。
首先,中国传统园林强调“人合自然”,追求园林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园林的每个构造都力图与自然融为一体,并通过布局和景观的设置,使人们能够亲身感受自然的美。
园林中的水池湖泊和假山是天然山水的再现,树木和花卉的种植则进一步增强了园林的自然氛围。
其次,中国传统园林注重精神追求,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意境的表达。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园林设计应体现人的精神境界,通过园林景观的设置和摆放,营造出寓意深远的意境。
比如,庭园中的建筑物和假山的摆放往往有着特殊的含义,如以龙为主题的假山象征着帝王之气,而不同类型的桥梁则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
同时,中国传统园林通过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园林中的建筑物通常被设计成多功能的场所,既可以供人们赏景休憩,又可以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自然式的园林风格。
2、园林建筑为主体。
3、富于诗情画意。
4、注意意境的创造。
国外传统园林:1、日本园林“缩景园”。
日本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代表日本石灯笼注重植物修剪整形,日本的“枯山水”以石代山,以砂代水。
日本园林常用材料有:石、砂、水、植物。
山上的植物用青苔小草代替。
2、意大利“台地园”,规则式风格。
水景有水池、喷泉、壁泉、跌水、雕塑(多是人物雕塑)方形圆形圆锥圆柱动物。
两条轴线交叉处往往会设景(水池花坛雕塑等)。
3、17、18世纪的法国宫苑园林(精致而开朗的规则式园林)4、英国风景园(自然风景园)在大草地中种植孤植树或树丛、树群成为一景。
道路、湖岸、林缘线均采用自然圆滑曲线,小路多不铺装,对人工痕迹和园林景墙均以自然景区作隐蔽处理,从建筑到自然风景采用过渡手段,植物采用自然式种植,种类多以花卉为主题,园中自然水池。
5、西亚园林古埃及,巴比伦空中花园。
6、西方近现代园林纽约中央公园欧姆。
斯特德近代园林之父美国建立第一个公园。
黄石国家公园美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中国王晓俊景观设计步移景异私家园林:外观上讲究线条的曲折,流畅,轻盈,外取山姿山容、气势风韵,进行艺术的概括提炼。
园中植物以单体欣赏为主。
楹联碑刻起润饰景色,提示意境的作用,黄石阳刚之美湖石阴柔之美明朝的拙政园扇面亭美人靠梧竹幽居留园网师园狮子林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基础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按园林布置形式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
按园林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按地域分为江南园林(苏州)、北方园林(北京)、岭南园林(深圳)、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
按使用性质分为宫廷园林,、府园(宅园)、陵墓园、公共园林。
青芝岫又名败家石(米万钟的勺园)拙政园的小飞虹商的万里长城汉武帝上林苑“一池三山”池指大海,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经历了:1、生成期(商-汉)建筑宫苑。
2、转折期(南北朝)自然山水园。
古代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风格与特色

古代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风格与特色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
园林艺术的风格与特色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追求,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理解。
从北方的紫禁城到南方的苏州园林,中国的皇家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成为世界瞩目的文化遗产。
古代中国皇家园林的艺术风格多样,这根植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多元性。
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中,“山水之间”的概念占据着重要地位,反映了中国人向往自然界的壮丽景色的心理。
皇家园林通常以山水为主题,通过精心设计和布局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景观。
这种风格所追求的是通达天人之感,将天地山水融为一体,给观者带来身临其境的美丽和宁静。
另一个重要的特色是皇家园林的布局和建筑风格。
园林分区明确,各个景点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空间的理解和运用。
布局的对称性和谐性是园林设计的重要原则,以代表皇室权威的建筑物通常位于中心,周围则是小桥流水、青石板路和花园等景观。
这种布局手法展示了中国人对于秩序、平衡和和谐的追求,同时也体现出皇室的威严和地位。
园林建筑是古代中国皇家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代表。
古代中国园林建筑以仿自然和融入自然为准则,常见的建筑形式有亭台楼阁、廊桥回廊和花廊等。
这些建筑物以独特的曲线和线条勾勒出融洽的古典美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建筑形式的独特见解。
此外,园林建筑中常见的花窗、雕刻和仕女画等装饰元素,也增添了古代中国皇家园林的浪漫与华丽。
园林的植物配置也是其独特的特色之一。
在古代中国皇家园林中,细心的园丁们经过精心挑选、布置和修剪,使各种花草树木和水景相得益彰。
他们注重色彩的协调与搭配,利用不同季节植物的不同开花期,创造出四季如画的景观。
古代中国人对“花样”的追求也在园林植物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丰富的花卉、奇异的树木以及各种中国特色的植物,成为古代中国皇家园林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皇家园林艺术的风格与特色是源于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浅谈中式园林设计风格及要点

浅谈中式园林设计风格及要点一、中式园林设计风格传统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准侧,追求景观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在构图上以曲线为主,讲究曲径通幽的布局形式。
庭院多以假山、花木、流水等共同组成,以木质的亭台、廊柱和水榭为主。
传统中式园林通常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来营造丰富多变的空间形象,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设计效果。
中式园林景观的设计风格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天人合一”在中式园林造景中,十分注重天人合一设计效果。
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按照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设计师们倡导以自然为主题来造景,增强人对自然的认识,在设计中通过自然美来增强园林的艺术性。
(二)“因、借”的造园思想中式园林通过借助自然山水把隐喻、借景等描写手法巧妙的运用在园林设计中。
这样周边的景物和园林中的景物就会相互结合相互映衬相互渗透,达到统一的整体,扩大了园林的空间效果。
(三)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中国的书画艺术流传已久。
在中式园林设计中,设计师们同样注重建筑和景物的艺术性,对具有诗情画意的设计风格十分追求。
在园林设计中,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山水设计以及对建筑的造型和意境的创设,给人突出一种寄情山水的闲雅风情。
二、中式园林设计要点在中式园林设计上,无论是写意的江南庭院,还是独立组团的四合院,都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讲究居住环境的稳定、安全和归属感。
达到建筑与景观的和谐共融,以意念中式的现代建造传承传统文化在有效的景观规划空间,创造丰富的视觉感受以庭院造景方式围合、层进、回转、错落营造曲径通幽的景观效果。
(一)园林选址与布局选择要适当。
园林位置力求适中,居民使用都方便。
园林如果布置在小区中心,其服务半径以下不超过三百米为宜。
如果沿街布置,应尽量利用街角、街边,特别是道路弯转处的两侧或反弓的外侧,可兼顾化解因道路反弓带来的风水煞气,充分利用不宜建筑的地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征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十分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 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 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为止。
在3 000 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即中国园林体系。
以山水园林为基本的中国古典园林体系有4 个主要的风格特征: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些特征也一直被现代园林所借鉴学习并加以改进丰富。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点、建筑风格
1、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发展过程及风格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演进过程, 是伴随着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国从开始形成而转化为全盛,成熟直到消亡的历史过程的.中国古典园林持续演进的契机就是封建历史时期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即是说从人类社会的自身发展上看,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尊重的最重要的准则就是和谐.这种和谐不仅包括了人和人之间的和谐,也包括了人和自然、各个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这种对和谐关系的强调可以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征体现出来,同时也代表了当时人类世界观、哲学观和审美观。
无论是代表宗教、哲学的寺观园林,或是代表政权统治的皇家园林,又或是体现个人审美的私家园林,都从形制和内涵上证明了这一观点。
可以说在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的4个主要风格特征中“,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最主要、最重要的, 其他3 个特征可以看作是在此基础上的拓展延伸。
《园冶》云“: 入奥疏源,就低凿水,搜土开其穴麓,陪山以房廊。
”在代表不同阶级, 不同性质的各种中国古典园林里面, 都遵照“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这一原则。
虽然在空间布局、结构构筑和细节设计上 3 种园林都各有迥异,但从根本上来说它们都是辩证统一的。
当然,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源自于古中国园林设计师对自然纯朴的理解。
2、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
2.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又名苑围、宫苑,为皇家所建,是供帝王居住、活动和享乐的园林。
如北京的北海、中南海、景山、故宫御花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它们占地规模浩大,空间布局复杂,园中建宫,园中设园,构成庞大的综合性园林体系。
皇家园林建筑形式多样,宏伟高大,功能齐全,富丽堂皇。
皇家园林纳历代艺术之精华,收天下南北之美景于一体,成为时代造园的顶级之作。
2.2、府宅园林
这主要是指一些王公贵族、官吏富商、文人学士,在府宅附近辟地建造供自家居住和享用的园林,是私家园林的主要类型。
府宅园林分布以江南之地为多,尤其苏州、扬州、无锡一带更为集中。
北方地区如北京的王府花园、山东曲阜孑乙府的后花园等。
府宅园林地域范围较小,且大多建于城市,环境的限制使其在环境气氛的创造和处理上,更注重对自然风光的追求,注重构图,突出主题,建筑点缀,山水为主,意境淡雅,诗情画意浓厚,对造园者的艺术造诣和技巧相对要求更高。
2.3、寺观园林
在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等宗教场所附设的园林,是宗教建筑与园林相结合的产物,如北京碧云寺的水泉院、扬州大明寺东院等。
寺观园林服务于宗教活动需要,其目的是创造修身养性的氛围,因此表现出幽静肃穆、超凡脱俗的意境,在都市之中人化出景色优美的自然情趣,将人间喧嚣置之度外,以张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宗教文化内涵。
2.4、祭祀园林
在封建社会祭天祀地的坛庙、祭拜祖先的祠堂以及历史名人的祭祀场所,也往往附设有小型园林。
如北京社稷坛(现改为中山公园)、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孔庙等都有这种园林。
成都的杜甫草堂和眉山三苏祠本身就是把祠堂与园林融合在一起的祠堂园林。
2.5、庭院园林
庭院园林是指在衙署、府宅等建筑物之间,庭院空地或天井之内,置少量假山、水池、花木之景,以美化庭院而形成的微型园林。
如北京恭王府西路天香庭院中的翠竹、假山等。
该园林形成于主体建筑之间,规模小,结构简单,具有依附性。
2.6、公共园林
这种园林是指在城市内部或城郊地区,兴建亭、台、楼、阁、桥、堤等建筑,塑造山、水、林、草等景观,面向社会民众的园林。
如唐长安的曲江池、南宋临
安的西湖,现在城市普遍建设的各类公园,皆属于此类。
2.7、名山园林
历史上在一些名山胜境之处,文人墨客相聚或众人游览观景,由此而形成距城市较远、范围较大的自然园林。
如浙江兰亭位于距绍兴卫2.5km的兰渚山下,因王羲之《兰亭集序》而闻名,现存的园林于明嘉靖年间重建。
3、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
3.1、表现含蓄
含蓄效果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
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
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
3.2、强调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
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
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
这中间建筑对意境的表现手法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3.3、突出宗教迷信和封建礼教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
汉代是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
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体现,皇家建筑的雕塑装饰物上才能看到的吻兽。
吻兽既是人们对龙的崇拜,创造的多种神兽的总称。
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
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3.4、平面布局简明有规律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
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
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
这是封建礼教在园林建筑布局上的体现。
3.5、地域文化不同园林建筑风格有异
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
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是搭建临时的建筑,称“幕屋”、“市肆”。
花期一过,幕屋、市肆皆被拆除,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建筑。
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
这是因为,扬州园林的建造时期多以清朝乾隆年间为主,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巨商和当地官员所建。
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
扬州园林在审美情趣上,更重视形式美的表现。
这也与一般的江南私家园林风格不同,江南园林自唐宋以来追求的都是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圆风格。
4、结论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