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精选五篇)

《虞美人》说课稿(精选五篇)第一篇:《虞美人》说课稿《虞美人》说课稿开场白: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篇目是《虞美人》一、说教材《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的课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说教学目标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学习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倡个性化体验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李煜其人其作2、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3、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歌曲创设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学习兴趣考虑到大纲对古代诗歌教学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我确定教学重点:1、李煜其人其作;2、提高学生诵读和吟唱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1、通过分析意象,体会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探究能力三、说教法1、诵读教学法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2、情境教学法教师播放FLASH歌曲,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李煜由君王沦为阶下囚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激发学生兴趣,符合教育学直观性原则3、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让学生在词中找出“李煜为何而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进行个性化解读四、说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即课前诵读诗歌,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合作探究分为4个小组,诵读、吟唱、书写、鉴赏,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听一听(3)上课伊始,请同学们欣赏FLASH歌曲,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也正体现了词和乐而唱的特点欣赏过歌曲,老师想问大家两个问题: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歌词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表扬这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二)诵读吟唱读一读,唱一唱(9分)听了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后,1、指导诵读,把握好词的感情基调:凄凉悲婉2、给2分钟时间学生自读3、然后请2名同学朗读,力求声情并茂,点评以鼓励和表扬为主4、播放FLASH歌曲,大家学唱,然后请一名唱歌好的同学演唱(吟唱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根据高中生大多喜欢唱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唱歌带动背诵,寓教于乐)(三)书法展示写一写语文教学要培养大家听说读写的能力,写不仅指写作,也包括书法请同学们推选班级中书法好的同学到黑板板书《虞美人》这首词,竖写,更具美感(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同时,也给其他同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四)知人论世说一说1、老师先简介词牌《虞美人》来历: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发出感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启发学生李煜用虞美人作词牌的用意奠定凄凉悲婉的感情基调2、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简介李煜,老师补充,并出示李煜小档案姓名李煜性别男生辰937年七月初七忌日978年七月初七国籍—南唐职业——国君词人信仰——佛教特长——通晓音律,善诗文,能书画(知人论世是鉴赏的重要环节,而用个人档案的形式介绍李煜,新颖易于记忆,激发学生兴趣)(五)置身诗境想一想请学生闭上双眼,张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现在时光隧道已经启动,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南唐你就是李煜,故事开始了: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一座金壁辉煌的宫殿,一个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看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的铁蹄之下,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一路呜咽,北上东京,过着被囚禁的生活,朝夕以泪洗面在他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着一弯残月,他慢慢回转身来,眺望南方千里河山,失落的泪水滑落在他的手臂上,多年郁积的愁绪喷薄而发,吟唱出最为绝望的悲歌宋太宗闻之大怒,一杯毒酒,结束了年轻君主的生命亡国之君李煜外貌、衣着、神态表情如何呢?大屏幕出示影视剧中的李煜:眉宇间忧郁的眼神剧中李煜的身份发生了巨变:由帝王而沦为阶下囚,内心承受太多的恶痛苦面对这种天上人间的变化,心中的苦闷无处宣泄,只能寄情于诗词歌赋中,于是凄怨哀婉的《虞美人》诞生了(六)问题探究议一议1、请找出词中概括李煜内心感受的一个词?愁(抓住诗眼,整体把握)2、春花秋月是美景,李煜为什么要追问“何时了”?点拨:从李煜的身份变化入手,由君王变成了阶下囚,美景对他而言已经没有意义一年一度的春花如期开放,一岁又一岁的高悬碧空的明月,只不过意味着他囚徒生活的无限延续罢了明月依旧,美景写哀情可见李煜因被囚禁,失去自由而愁(板书)(缘景明情,诗歌鉴赏由意象入手,进而把握情感)3、词中两次提到月亮意象,用意何在?月亮——思念李煜用月亮来寄托自己对故国的眷恋4、往事指什么?帝王生活: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三千九五之尊,威风八面,掌握生杀予夺大权回忆往事,李煜失去的不仅仅是自由,还有他做皇帝的尊严5、只是朱颜改,改字好在哪里?改,改变的意思改变的不只是朱颜,还有一国之君的地位,由尊容显贵到忍辱蒙羞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恋故国的繁华热闹,慨叹现处境的无限悲凉(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6、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设问比喻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绵绵不绝愁之深、多、长7、宋太宗听到这首词后大怒,赐了毒酒,结束了李煜年轻的生命那些词句触怒了宋太宗?1何时了2故国3朱颜改(体会词中李煜的愁之深,恨之深)(七)布置作业1、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虞美人》这首词改写成优美的散文2、熟练诵读,准确默写《虞美人》六、说板书虞美人李煜身份:君王————阶下囚意象:月美景反衬哀情情感:愁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设计意图突出诗眼愁,突出李煜身份的变化,这是诗歌鉴赏中的知人论世环节板书醒目,便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把握诗歌主旨这是教学重点分析意象,体会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强调难点。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虞美人,又名《虞美人·听雨》,是宋代词人蒋捷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在说课稿中,我们将从词的背景、词意、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蒋捷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国家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
词人亲历了国家的兴衰,对世事的无常有着深刻的体会。
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反映了词人个人的情感体验,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接下来,我们分析词的主要内容。
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贯穿了词人的一生。
词人从少年、壮年到老年,不同阶段听雨的感受各不相同,从而展现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心境的变化。
少年时听雨,词人感到的是新奇和愉悦;壮年时听雨,则是感慨和沉思;到了老年,听雨则变成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无奈。
这种由浅入深的情感变化,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深度。
在艺术特色方面,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词的意境深远,情感丰富。
例如,“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的“红烛”和“罗帐”就形象地描绘了少年时的浪漫和无忧无虑。
而“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则通过“客舟”、“江阔”、“断雁”等意象,传达了壮年时的孤独和漂泊。
这些意象和比喻的运用,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词人的情感变化。
最后,我们来探讨这首词的文化内涵。
《虞美人·听雨》不仅仅是一首描写个人情感的词,它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词中通过对不同人生阶段的听雨体验的描写,反映了词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这种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使得这首词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的艺术美,还能够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感悟。
李煜《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

李煜《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李煜《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李煜《虞美人》说课稿一、说教材《虞美人》这首诗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词别是一家”板块。
根据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才能,进步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开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知识目的:1、理解诗人李煜及其重要作品2、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
根据新课标中要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才能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才能目的: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才能以及逻辑思维才能。
根据大纲教学目的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新课标中要求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统一这一维度,确立了本课的德育目的: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复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
据此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景、境、情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说教法这课的教学,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1、吟诵法。
其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通过老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
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诗歌的情境。
2、讲析法和点拨法。
详细到诗歌《虞美人》的鉴赏中,由于作者李煜反差宏大的人生经历,因此前后期情感特点不同,这一点要点拨到位。
3、讨论法。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
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
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开展。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一、说教材《虞美人》这首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选修“词别是一家”板块。
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李煜及其重要作品2、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
根据新课标中要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大纲教学目的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新课标中要求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统一这一维度,确立了本课的德育目标: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
据此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景、境、情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说教法这课的教学,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1、吟诵法。
其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
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讲析法和点拨法。
具体到诗歌《虞美人》的鉴赏中,由于作者李煜反差巨大的人生经历,因而前后期情感特点不同,这一点要点拨到位。
3、讨论法。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
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
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老师对要授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提炼,梳理清晰教学重点。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该单元选唐宋诗词17首,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培育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虞美人》的是五代南唐著名词人李煜。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期间,“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宋太祖开宝年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幽居在一座深院小楼,从今,由帝王变成了阶下囚,过着凄凉的生活。
确实,李煜作为一个君主,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却留下了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前人吊其诗云“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
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人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虞美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
他也因吟咏“故国不堪回首”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虞美人--说课

刘沛陕西渭南杜桥中学《虞美人》说课稿一、说课标说教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选修课程中的“诗歌”部分有重要说明:(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与附录一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李煜词《虞美人》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的一首词,属于“自主赏析”部分。
它以“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能有感情的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并能根据作品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的朗读、吟咏。
二、说教法1. 吟诵法:诗歌离不开吟诵,本单元的目标也是“吟咏诗韵”。
2. 问题导学法:根据学习目标、学情设计问题,编写助学案。
3. 点拨评析法:以学生思考、讨论为主,教师点拨评析、拔高。
三、说学法1.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2. 组内合作讨论。
3. 组间交流探究。
根据“助学案”问题设计的不同层级,可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四、说学情分析诗歌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其带有作者极强的主观情感和主观意志,又是极凝练的语言,所以很难把握。
学生对诗歌鉴赏主要在欣赏层次表面,认识问题肤浅,能感觉到诗歌的美,但表达不出为何美、如何美。
学生的思维力、鉴赏力、审美力、表达力尚还需培养。
学生在答诗歌鉴赏题时常出现的问题有:心中无数,不知所云;不明方向,盲目套用;表达宽泛,不能分析;感情匮乏,语言干瘪。
虞美人说课稿
《虞美人》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虞美人》,我说课的内容由六部分组成,一是说教材,二是说学情,三是说目标,四是说教法,五是说学法,六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与作用《虞美人》选自高职古籍修复课程繁体版教材《古代汉语读本》的“唐代文学”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唐代文学概述及优秀作家、作品介绍,《古代汉语》对于古修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门集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于一体的课程。
《古代汉语》的教学,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深厚感情,积累一定的文学底蕴,获得一定的古代书面语言的语感和基本常识,能认读繁体字,阅读一般的文言文,具备专业需要的古文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
《虞美人》是词中的代表作品,是李煜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首词作,极具艺术魅力,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古籍修复专业三年级08高古班的学生,经过几年的专业熏陶,他们还是比较喜爱古典文学的,但由于年龄和学习环境的特点,技能课程的冲击,使他们不太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往往课堂上很热烈,课后却很难多花时间。
就知识结构而言,他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画、书画装裱等专业课程,而本课程的学习也已经有一段时间,对于古典文学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同时对认读繁体字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总体来说,这个班级的学生基础不强,学习意识略有偏差,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深入浅出,不断创造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究这首词的内涵,了解李煜及其创作风格。
能力目标:1、了解并掌握“時、樓、應、幾”的繁体写法;2、通过对本词的品析,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李煜词“赤子之心”、“以血书者”的特色,体味其深沉的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
3.教学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参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1)、教学重点:探究这首词的内涵,了解李煜及其创作风格,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虞美人的说课稿
虞美人的说课稿虞美人的说课稿篇一:虞美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及教学后反思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
(一)教材分析:《虞美人》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心灵的歌吟”中的第一篇。
本单元是词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
词从唐朝后期开始兴起,《虞美人》正是五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
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
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词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高职学生在诗词鉴赏学习中往往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是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常识积累不足,鉴赏时往往脱离作者及其时代背景,不能挖掘出原作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次是学生普遍缺乏鉴赏兴趣,因而只能停留于表面的东西,无法深入地分析和理解优点:该班学生班级凝聚力加强,比较活跃,与教师的互动性较好,动手能力较强。
(三)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回顾词的发展,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分析,领悟词的意境,理解词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词的鉴赏能力和知识搜集整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联系时代特点及作者的当时的经历、情感走进文本;反复诵读,进行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使学生能正确对待人生挫折,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说课稿《虞美人》
序号:21 《虞美人》教学设计王稳庄中学高斌《虞美人》教学设计王稳庄中学高斌教学内容分析:《虞美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属于自主赏析的课文。
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包括三个单元古代诗歌欣赏,共30首诗歌;三个单元古代散文欣赏,共18篇散文。
所以,这册选修教材的学习有利于夯实高中生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本册书每个单元课文都分为三部分:赏析示例、自主赏析和推荐作品。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即声情并茂地吟咏、诵读诗歌,在古典诗歌的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的情感。
《虞美人》这首词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得凄凉悲婉,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是进行诗歌诵读教学很好的例子,而且这首词篇幅短小,有古诗新唱,易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为学生很好地诵读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好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生,他们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并且情感充沛,易于受到文学的美的影响。
但由于接触诗词时间尚短,对诗词的分析鉴赏还未有明确系统的思路,因此在课堂上借助网络功能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去鉴赏诗词。
教学环境分析:在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授课。
利用网络视频播放相关资料,创设诗词鉴赏情境,引导学生培养提出疑问并自己解决疑问的学习思路。
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能够发挥不可代替的、巨大的作用。
诗词意象本身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生活经验限制了学生对大部分意象特征的把握。
而运用多媒体手段则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之外,还可以凭借多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兴趣,拓宽视野,托起他们想象的翅膀。
并且使用网络功能可以引导他们养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李煜词《虞美人》说课稿(通用11篇)
李煜词《虞美人》说课稿(通用11篇)李煜词《虞美人》说课稿(通用11篇)李煜词《虞美人》说课稿 1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所处地位。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它是五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
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放在本课首位,既承上一课的唐诗,又引出以后的词人,实属必然。
本单元是诗词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
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的词感情浓厚,缠绵绯恻,读起来音韵铿锵,节奏感强,境界艳丽有脂粉气,而《虞美人》是其词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象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2、教学目的。
①、知识目标:A、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
B、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
②、能力目标:A、提交学生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B、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分析、综合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教学难点是培养鉴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分析法进行教学。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哦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在集体的热烈讨论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得到新的认识。
(解说: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词《虞美人》说课稿
冯立军
一、说教材
《虞美人》这首诗选自长春版七年级语文课下册的一首词。
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
根据教学大纲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李煜及其重要作品2、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
根据新课标中要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大纲教学目的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新课标中要求的审美体验和价值观统一这一维度,确立了本课的德育目标: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会真正的赏析词的美感。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说教法
这课的教学,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
1、吟诵法。
其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
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讲析法和点拨法。
具体到诗歌《虞美人》的鉴赏中,由于作者李煜反差巨大的人生经历,因而前后期情感特点不同,这一点要点拨到位。
3、讨论、合作探究法。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
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
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三、说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