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逗"等格律知识诵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2)学习体会《虞美人》的艺术美:虚实结合、设问、比喻、衬托等艺术手法的精妙。
(3)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型答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2)激发学生对李煜《虞美人》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的喜爱。
(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词作尤其是李煜词作的热爱。
(4)引导学生学习李煜宁用生命守住本心,守护本真、抒写真情、率真而不做作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辅用具】教学PPT 视频文件【教学时间】1课时【主要教法】诵读法、讲解法、鉴赏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课前预习】见学案【教学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课前准备】课前抄写《虞美人》词于黑板左侧,请一学生将自己在课前划好的“逗”和重音,标注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四面楚歌故事导入。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史记》二、欣赏《虞美人》的意境美环节(一):学生齐诵词作学生齐诵《虞美人》,读准“逗”和重音,初步感悟诗歌的节奏美。
环节(二):教师讲解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978年,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国君,李煜被宋朝押解到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失去人生自由已有三年。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如何深入理解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以及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种 植与养护的技巧。
课程安排与时间表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虞美人的基本介绍、文化内涵探讨以及种 植与养护技巧讲解。每个部分都将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 进行。
时间表
本课程计划用时45分钟,其中前15分钟用于介绍虞美人的基本知识和文化内涵 ,中间15分钟用于深入探讨虞美人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最后15分钟用于讲 解种植与养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诗词鉴赏
02
选取与虞美人相关的经典诗词,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解析,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美学理念
03
探讨虞美人所体现的美学理念,如自然美、意境美等,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类似课程推荐与比较
《中国花卉文化》
介绍中国花卉文化的起源、发展及特点,与《虞美人优质课》相 互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答、讨论、小组活动等,以激发
03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视觉效果好
04 课件的视觉设计应美观大方,色
彩搭配合理,字体大小和排版易
于阅读。
学生作品展示
作品质量高
互动评价
学生的作品应体现出对课程内容的深 入理解和扎实掌握,表现出较高的创 意和水平。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作品,提出改 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 步。
《园林艺术赏析》
通过赏析中外经典园林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与《虞美人优质助学生更好地领略虞美人的诗 词魅力。
学生自主学习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花卉文化、诗词鉴赏等方面的书籍,加深对虞美 人的了解。
参观实地景点
(2024年)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品)x

学生参与度与反馈
学生们在本次课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参 与度和积极性,但在部分实践环节中 ,仍有少数学生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 题。在未来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 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 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同时,也应鼓励 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 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2024/3/26
22
2024/3/26
壤。
古代女性地位
通过虞美人的故事,可以进一步 探讨古代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 地位以及她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困
境。
忠贞与爱情观念
虞美人作为忠贞烈女的代表,她 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对于忠贞与爱 情观念的重视,同时也引发了对
于这些观念的现代思考。
2024/3/26
12
与《虞美人》相关的其他作品欣赏
2024/3/26
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 等奖教案(精品)x
2024/3/26
1
目录
2024/3/26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课程总结与反思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3/26
3
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 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
《长恨歌》
同为描写唐朝宫廷生活的作品,《长恨歌》以唐玄宗和杨 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 ,可以与《虞美人》进行对比欣赏。
《琵琶行》
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和身世之悲 ,其中对于音乐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与《虞美人》有异曲 同工之妙。
《桃花扇》
孔尚任的《桃花扇》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展现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历史,其中对于忠贞与爱情的探 讨与《虞美人》有相似之处。
2024版年度虞美人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拓展延伸教材资源
02
通过引入相关文学作品、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丰富教学内
容,拓宽学生视野。
探讨教材资源的创新应用
03
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续写、评论等,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16
多媒体资源运用技巧展示
2024/2/3
精选多媒体资源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 体资源。
10
03 学生特点分析及 应对策略
2024/2/3
11
学生年龄段和认知水平分析
学生年龄段
本课程面向的是初中生,年龄在 12-15岁之间。
认知水平分析
此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 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进行 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对于抽
象概念的理解仍有一定困难。
学习风格差异
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 有的学生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学
注意事项
在分层分类指导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同时,要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4
04 资源整合与利用 方案
2024/2/315教材资源挖掘及拓展延伸途径探讨
2024/2/3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01
分析教材编写意图,梳理知识点和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
课堂氛围活跃
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见 解,课堂氛围轻松愉悦。
24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提
部分内容难度偏大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来说,部分内容理解起 来有一定困难。建议针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 差异化教学。
2024/2/3
学生参与度不均
部分学生表现积极,但 仍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 高。建议通过小组合作、 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全 体学生的参与度。
统编版必修上册《虞美人》一等奖创新教案_1

统编版必修上册《虞美人》一等奖创新教案《虞美人》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是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诗歌我们已经学过很多了,不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那大家是否能找出一些这样“含泪”的“不朽”篇章来?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诗句说: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食指的《热爱生命》也是浸透了作者自己泪水的。
《红楼梦》的作者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由此可见,很多感人的诗歌都是浸透了作者自己的眼泪的。
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词,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
因为作者在完成这首词后不久,就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
这就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识补充1.关于词(复习回顾相关知识)2.关于词牌简介词牌《虞美人》来历: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发出感慨: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
3.关于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
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
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又通晓音律,富于藏书,精于鉴赏。
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被称为“一代词帝”。
2024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教案•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程总结与反思课程介绍与目标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虞美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以其婉约柔美的风格和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
作者李煜南唐后主,一位杰出的诗人和词人。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被誉为“词中之帝”。
了解虞美人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掌握李煜及其词作的相关知识。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能够鉴赏和分析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和评论。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030201课程目标与要求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虞美人和李煜的相关知识。
讲授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虞美人词作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讨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虞美人的魅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文本解读与赏析《虞美人》原文解读文本背景介绍01《虞美人》是唐朝诗人李煜的一首代表作,以其婉约柔美的诗风和深沉的情感内涵而著称。
通过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诗句逐句解读02从诗歌的开头到结尾,对每一句诗句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字词的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内涵。
主题思想阐述03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把握,阐述诗歌的主题思想,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生命的感慨。
情感表达探讨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包括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对生命的感慨、对故国的思念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象描绘分析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如“春花秋月”、“往事”、“流水”等,通过具体的描绘和解读,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情感经历与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相结合,产生共鸣,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意象分析与情感表达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艺术特色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包括语言的优美、修辞的巧妙、结构的紧凑等,帮助学生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

案•课程介绍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拓展与延伸•教学方法与手段目•课堂互动与参与•课后作业与辅导录课程介绍与目标虞美人背景及作者简介虞美人作者李煜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时间安排每个课时45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课程结束后,可安排适当的作业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文本解读与赏析文本背景及主题思想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对比手法象征手法音乐美重点段落解读与赏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知识拓展与延伸相关文学作品推荐《红楼梦》《长恨歌》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中也有许多描写美人的经典段落,可以借此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西厢记》古代美人文化古代美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古代美人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虞美人》中的美学价值。
唐代文化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通过了解唐代文化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虞美人》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内涵。
诗词鉴赏方法通过介绍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更好地领略《虞美人》的艺术魅力。
文化背景及历史渊源跨学科知识链接美学从美学的角度分析《虞美人》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心理学通过分析《虞美人》中的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人性、情感等心理学问题。
社会学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虞美人》中的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1 2 3强调情感体验突出文化传承倡导跨学科融合创新性教学理念多样化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组合作探究情境模拟教学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个性化解读互动式交流实践性活动课堂互动与参与小组讨论与合作探究分组策略01讨论主题02合作探究03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角色设定情景创设角色扮演学生展示与评价机制展示形式01评价标准02互动评价03课后作业与辅导针对性作业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有所收获。
《虞美人》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虞美人》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虞美人》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虞美人》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虞美人的教案教学目的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教学设想:以诵读与欣赏为主,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图片,构成优美的课堂情境。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背诵《相见欢》(2分钟)读:让学生谈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后听配乐朗读,是否合自己对词的欣赏,发表看法.(8分钟)欣赏:歌曲跟唱(10分钟)积累:训练学生美读并背诵(5分钟)鉴赏:让学生选句欣赏以“我认为这句美(或不美),在于……”(10分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实虚结合,看到眼前景物,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美好的.时光匆匆而去,作者开篇奠定悲凉的基调,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作者登楼遥望,东风吹面,月明之夜,故国何在?两字“不堪“心中悲痛不言而喻,令人伤怀涕泣。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故国的景物依然还在吧,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不能不让人悲上心头,愁肠寸断,唏嘘不已。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句为千古名句,以浩荡东流的长江比愁之深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以愁字点睛,反照全词,亡国之恨达到高潮。
拓展阅读:选择喜欢的一首词,理解并积累(5分钟)《浪淘沙》《相见欢》《乌夜啼》迁移训练(5分钟)古诗词中写“月”的语句:写出蕴含愁绪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自由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李白)引申练习:用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这种手法写愁的名句再举几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
2、《虞美人》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掌握有关词的文体知识。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学会选择恰当的意象来写愁。
4、学会用积极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篇一: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虞美人》李煜【教学目标】1、吟咏诗韵,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2、感受词中复杂的愁绪,体会诗人愁之深远。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愁情。
【教学难点】品析诗人愁绪,感受愁之深远。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么一位昏庸无能的君王,年轻时沉迷酒色,面对形势紧迫的国家却只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整日忧愁悲歌。
他又是一位多愁善感、满腹愁情的词人,曾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后人称他为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
我们曾于《相见欢》中感受到这位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二、走近作者1、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2、作品风格:(1)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2)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3、写作背景: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
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
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三、咏诗韵1、全班齐读。
2、听录音范读。
13、作诵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
(1)划分节拍。
(2)找出诗眼:愁(3)把握基调:无限愁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有痛苦难耐的现实,诵读时语调要低沉,语速应缓慢,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整首词情绪的高潮。
“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4、指名学生试读并点评。
(配乐)5、全班再次齐读,感受愁情。
四、品愁情词人的愁是无穷无尽的,那他在愁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思考词人究竟在愁什么?从词中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痛、离家之苦。
(对往事逝去不复返的哀叹、对于亡国的悲痛、对于离家千里之外的忧愁。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1)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明确:对于往事的哀愁。
从背景中我们可知道,词人本是一国君王,过去的时光是多么美好,有笙歌欢笑、锦衣玉食、美酒美人、尊严和自由,而这一切美好的时光都已经逝去了,如今自己却被囚禁于异国他乡,一切都回不到过去了,因此词人想到这里发出了哀愁。
(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呢?明确:“春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可是此时此刻的李煜却被囚禁在异乡,失去了自由,那么,对于一个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尊严的亡国之君来说,哪里还能看到希望呢?因此看到这美好的景色,词人不是惬意反而更忧愁了。
“秋月”,月,总是那么敏感而多情,自古以来,多少离家的人,只能借千里明月遥寄相思。
此时此刻的李煜也一定在望月兴叹,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吧。
“何时了”,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春花秋月年年如期而至,可作为一个被囚禁在异国的亡国之君,这只意味着屈辱的日子也会如春花秋月一年又一年地延续下去,因而这位被囚禁的亡国之君仰头问苍天:“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3)“往事知多少”,词人想起了哪些往事呢?明确: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笙歌欢笑、尊严、自由等。
2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 (1)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明确:亡国之痛。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明确:小楼东风故国月小楼:被困之所东风:东风即春风,预示着又一个春天来了,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而“我”却依然被困于此,失去了自由。
故国:故国已不在,皇帝的身份也不在了。
往事不堪回首,因此词人因亡国之痛而引发了愁情。
月:痛苦的往事不忍心想起,只有伤痛与悲哀。
看到明月便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自己已经回不去了,想到这里,词人的愁情便更加浓重了。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1)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明确:青春、美好时光的逝去;物是人非的境况;身份的改变。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明确:雕栏玉砌、朱颜。
(3)雕栏玉砌指什么?(见注释,指南唐宫殿)朱颜又是指什么?(红颜。
)宫殿尚在,当年侍奉自己的宫女却红颜已老,青春不在。
正如李清照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但改的仅仅是朱颜吗?过去是君王,现在是囚犯,过去住的是宫殿,现在是小楼,身份一变,一切都变了,改的太多太多。
这一切都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因此词人对逝去不复返的往事发出了感慨哀叹。
小结(板书):春花秋月往事→ 往事之叹小楼东风故国→ 亡国之痛→ 愁雕栏玉砌朱颜→ 离家之苦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正因为想起了美好的往事、已经灭亡的故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词人在词的最后发出了对于愁的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本是抽象的,没有体积和重量的,在这里作者运用比喻,把满腔的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将抽象的情感用具体形象的春水表现出来。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也都爱把愁比作江水,如我们曾学过的诗人为何把愁比作江水?江水有什么特点?明确:江水的特点有:浩荡奔涌,奔流不息,连绵不尽,不舍昼夜,无尽无穷。
因此,把愁比作春水,显示出诗人内心积蓄已久的愁思如浩荡奔涌的江水一般释放出来,这愁又如江水不舍昼夜,奔流不息,无穷无尽。
可见诗人愁情之深远与深切。
3五、延伸拓展我们于这血泪之作中感受到了李后主的亡国思家之愁,在以往学过的作品中也曾感受过许多诗人的愁情,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曾学过哪些关于“愁”的诗句,或课外搜集的有关诗句也可,并说明它们的出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醉花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明月高楼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六、小结:因为悲痛的人生经历,诗人们把自己的满腹愁情均化作文字挥洒而出。
同样,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李煜便不会有如此深切的愁恨,也不可能写出这饱含血泪的作品,让我们再次朗诵这首绝笔之作,感受李后主深沉无尽的亡国愁恨。
七、欣赏歌曲《虞美人》,感情升华。
八、背诵全诗。
4【篇二: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生:老师好!师:中国历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个人:他立志要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或者做一名满腹经纶的高人隐士,可是造化弄人,这个风流才子却做了人君。
他的治国,乏善可陈;他的词章,却每臻绝唱,被后世誉为“天籁之音” 。
这个人,就是李后主。
李煜,丰神隽逸,魂系诗书,仙品一般的人物,却被命运之掌推上乱世的前台。
富贵云烟,一梦黄粱,原只是红尘的一段误会,种种旖旎不过虚假幻象。
可怜绝代才子,遂成薄命君王,终究避免不了末世覆亡的沉浊命运。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流传千古的《虞美人》去感受他内心深处的冰火两重天的世界。
(播放《虞美人》的乐曲)(教师板书)生:传说楚汉相争时期的西楚霸王项羽有一个宠姬叫虞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的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诗交代给一名同学)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虞姬拔剑自刎。
师: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虞美人。
(教师补充这一句)所以这个词牌浸透了项羽和虞姬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了解了这个曾今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也有柔情百转的一面。
其实在每片叶子的背后都能找到阳光的美丽,在每个词牌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所以词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凝聚,情感的浓缩。
所以老师今天布置一个特别的任务,那就是寻找到你最喜欢的词牌背后的美丽,我们明天交流。
美好的东西我们总是不愿错过,面对这样一个唯美的背景,许多名家骚客都曾填写过这个词牌,但将这种美丽升华到象牙塔的顶峰的当属李煜的《虞美人》。
师:首先我们通过诵读来品味诗人穿越千年的生命绝唱。
(学生配乐自由朗诵诗文。
)师:在诵读的过程中,你感觉这首词传达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基调?生甲:是沉重的,就像在内心深处积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块,让人窒息。
生乙:是无奈的,应该是在词人的内心世界有着万般的委屈,无法释怀。
生丙:是痛苦的,就像一个人在触及心灵深处的创伤让自己在阵痛之余,获得一种解脱。
生丁:是淋漓尽致的,我觉得倒像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突然找到了自己倾泻的方向,瞬间奔涌而出。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范读一下这首词。
大家认真听,评价一下他的诵读情况。
(一名男同学朗读作品)生甲:我评价一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一句是诗人诘问苍天,也是抒发自己浓烈的感情,所以句声要强。
“何时了”是情绪的核心词,所以语速放慢。
后句从现实转入回忆,思绪渐行渐远,所以声音渐弱。
我觉得他把握的节奏比较好。
(有一名男同学朗读词作)生乙:我说一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前句叙事,后句抒情。
所以当以平淡的语调读出,语速要慢。
“昨夜”后停顿延长,“又”重读,后一句要把三个词组的诵读节奏分开。
生丙:我评价一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是通过自问自答来直抒胸臆,是整首词的高潮。
形容愁之多愁之深的“几多”和“一江”要重读,“愁”和“春水”要轻读,“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
师:那你能给大家范读一下吗?(生深情诵读,赢得掌声)生丁:“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抒发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
抒情的重心在后句,尤其是“朱颜改”三个字,应放慢语速,加强吐字力度,但音量不要大。
师:这首词整体的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
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有痛苦难耐的现实,有诘问,有自问。
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读出那穿越千年的沉重叹息。
最后谁再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词。
(学生诵读)师:品读是诗词情感外化的一种方式,要想准确把握节奏、音调和感情的起伏变化,必须走进诗人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悲苦,用我心贴近诗人之心,你就能做诗人的知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