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5)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 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
知识迁移,能力提升
品读了李煜的《虞美人 》,请同学 们拿起笔,用《虞美人》的形式,写下兰 州的春、夏、秋、冬或自己成长中的难忘 经历。 《虞美人》苦水春
永登一中 王胜德
玫瑰梨花枝头闹,青苗逗春早。车 到小镇抚香风,田园万物复苏煦日中。
猪驮李佛依然在,笑迎香客来。门前 老柳凝望谁?愿作庄浪春燕衔梦回。
虞
美
李 煜
人
意读诗歌 整体感知
1、识作者,知背景 2、初步感知词作内容 3、因声求气,诵读诗歌
合作探究,品味诗歌
1、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找出词中 直接写愁的句子并赏析。 2、前六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表现愁情 ?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 3、“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 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4、“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 的是什么?
《虞美人》优质课决赛获奖课件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忆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忆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
1.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
2 .以春水来比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 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 绪形象化了。
一乱 梧楼
般, 桐,
滋是剪深月无
味 在 心
离 愁 ,
不 断 ,
院 锁 清
如 钩 。
言 独
相 见 欢
头别理秋寂上
。 是还。 寞西
1.把握节奏 根据情感的需要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低沉、凄哀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 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 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 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 嗣位的时候,南唐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 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 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 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 汴京,封违命侯。
1.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 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2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 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3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4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 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1)

把握手 法
春花秋月—多少往事
对 小楼东风—故国月明 比
雕栏玉砌—人面朱颜
自然与人事
宇 宙 永 恒人
事 无 常
现在与过去
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①把“ 愁 ”比喻为“ 一江春水 ,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 ②写出 了愁绪的汹涌奔腾、 连绵不绝、 无休无尽 的特点。 ③抒发了词人 难以遏制 的愁苦 之情。
(规范答题:分三层表达)
再读文本
虞 美 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 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较鉴赏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 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 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 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表现手法:衬托
《虞美人》:反衬 《声声慢》:正衬
以愉悦的景反衬内心的愁苦之情。 以凄苦的景衬托内心的愁苦之情。
扩展巩固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运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请 简要分析。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 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有些不朽的篇章是最纯粹 的眼泪。”
课后作业
1、背诵《虞美人》 2、整理比喻、对比、以乐景衬哀 情的艺术手法。
中学语文
虞 美 人
李 煜
背景介绍
可 怜 薄 命 作 君 王 。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1)

试问闲愁都几许,诗风词韵细品愁——《虞美人》《一剪梅》比较阅读导学案【教学内容】1、了解李煜、李清照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其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3、鉴赏李煜、李清照该篇词作抒发愁情的异同。
4、学习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目标】1、鉴赏李煜、李清照该篇词作抒发愁情的异同。
2、学习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学时安排】一课时【知识链接】一、回顾有关词的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1、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阙”,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3、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二、词牌来源:《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身边的美人虞姬。
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楚汉之战,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
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姬的命运和前途。
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无限哀伤地唱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姬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
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
虞姬虽然得到项羽宠爱,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
为了不使项羽为难,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篇一:虞美人全国一等奖教案】《虞美人》李煜【教学目标】1、吟咏诗韵,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2、感受词中复杂的愁绪,体会诗人愁之深远。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愁情。
【教学难点】品析诗人愁绪,感受愁之深远。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么一位昏庸无能的君王,年轻时沉迷酒色,面对形势紧迫的国家却只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整日忧愁悲歌。
他又是一位多愁善感、满腹愁情的词人,曾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后人称他为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
我们曾于《相见欢》中感受到这位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二、走近作者1、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
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2、作品风格:(1)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2)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3、写作背景: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
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
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三、咏诗韵1、全班齐读。
2、听录音范读。
13、作诵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
(1)划分节拍。
(2)找出诗眼:愁(3)把握基调:无限愁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有痛苦难耐的现实,诵读时语调要低沉,语速应缓慢,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整首词情绪的高潮。
“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优质课一等奖教案一、教案背景虞美人(学名:Viola yedoensis Makino)是我国传统园林中非常重要的花卉之一,以其美丽而娇媚的花朵广受喜爱。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针对虞美人这个话题,设计一节优质的课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欣赏虞美人的美丽与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认识虞美人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长环境;- 了解虞美人在园艺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3. 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欣赏花卉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虞美人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园艺和文化中的地位。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虞美人的美丽与价值,进行情感的交流和表达。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虞美人的照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虞美人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与学生展开互动对话。
【呈现】2. 基础知识讲解:a) 介绍虞美人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b) 介绍虞美人在园艺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如传统园林中的应用、诗词和文学作品中的描写等。
3. 学习活动设计:a) 观察与描绘:组织学生进行虞美人的实物观察,并让学生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虞美人的外貌和花朵的颜色。
b) 探究与思考: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虞美人在园艺中的价值和在文化中的意义,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发现。
c) 情感的交流与表达:让学生以虞美人为题材,创作诗歌、绘画、曲艺等作品,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欣赏。
【巩固】4. 总结回顾: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提问和复习。
b)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课堂内容的总结,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拓展】5. 虞美人的种植与养护:a) 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了解虞美人的种植和养护方法,鼓励他们在家庭中尝试种植虞美人,并分享种植心得。
《虞美人》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学中的名篇《虞美人》。
2.理解并分析《虞美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学习赏析古代诗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虞美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难点:理解和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课堂笔记。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唱歌、朗诵或其他形式,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为学习《虞美人》做准备。
2.学习:a.教师向学生介绍《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李煜的生平。
简要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扩宽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
b.教师朗读《虞美人》,并解析诗中的意象和意义。
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中的美丽形象和深刻感悟,建立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意识。
c.教师分析诗中的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解读诗歌。
提醒学生注意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思考诗中的启示和反思。
d.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虞美人》在当代有何意义,引导学生成为有思想、有独立见解的读者。
3.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虞美人》和古代文学中美丽女性形象的表达方式、被赋予的意义等展开讨论。
要求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引用相关文学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4.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学习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课后作业:1.自选一首古代诗歌,写一篇读后感,表示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喜爱。
2.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并理解《虞美人》这一经典诗歌作品,能够对古代文学有初步的认识,能够提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并且能够独立展开思考和讨论。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以后学习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1)试问闲愁都几许,诗风词韵细品愁——《虞美人》《一剪梅》比较阅读导学案【教学内容】1、了解李煜、李清照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其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3、鉴赏李煜、李清照该篇词作抒发愁情的异同。
4、学习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目标】1、鉴赏李煜、李清照该篇词作抒发愁情的异同。
2、学习诗词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学时安排】一课时【知识链接】一、回顾有关词的知识: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1、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2、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阙”,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3、词按字数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二、词牌来源:《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身边的美人虞姬。
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
楚汉之战,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
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姬的命运和前途。
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姬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无限哀伤地唱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姬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
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
虞姬虽然得到项羽宠爱,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
为了不使项羽为难,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虞美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 能力目标: 1、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的思想内涵; 2、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深刻地表达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班级为文科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普遍较好,喜欢讨论,愿意展示自己,并能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适用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教学难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一、导入:创设情景
他是金阶华殿上吟风弄月的词人,他是晓风残月下黯然神伤的帝王,当词人与帝王的轨迹重合在一起,便是历史长河里的一段萎靡岁月,文学天空中的一片璀璨记忆。
他被称为“词中之帝”,他就是李煜,今天我们就通过《虞美人》一起走近他,了解他的悲喜人生。
二、学生展示活动: 《后主访谈》
三、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评点诵读
4、学生范读
5、以评促读,再次诵读
6、齐读
四、合作探究
不朽的魅力体现在哪里,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每个人都对词有自己的理解,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小组讨论。
预设问题
⑴、“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⑵、“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言之,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⑶、“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⑷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
⑸“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好在哪里?
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⑺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总结: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有一点是共同的,用情真切!正如法国诗人缪塞所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这句话用在《虞美人》身上再贴切不过了,它凭借着字字血泪这个特点打动了古往今来的读者。
而且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一行行美丽的诗句,更是词人愁苦绝望的心情,孤寂悲凉的处境,那么词人的一生都是在忧愁孤寂中度过的吗?同学们知道,他曾经做过十几年的国君,十几年里他又过着怎样的生活?有着怎样的体验,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但我们可以通过文字去感受他的情感变化。
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玉楼春》
六作业设计:写作训练
你心中的李煜是什么形象,你有什么看法, 结合材料《遥寄李煜》把人物运用到写作中,完成一篇800字随笔。
结语:
很多时候伟大的艺术,伟大的文学产生于苦难之中,有了亡国之痛,才铸就了他词的辉煌!昔人已去佳作犹存,让我们再次欣赏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