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
李煜 虞美人 教案

李煜虞美人教案教案标题:李煜《虞美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李煜这位南唐末代皇帝的背景和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简单的问题,调查学生对《虞美人》这首词的了解程度。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分析《虞美人》这首词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李煜对于虞美人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 解读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对仗等。
3. 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艺术之美。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就《虞美人》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如爱情、离别和人生的无常等。
四、朗读和表演(20分钟)1. 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虞美人》,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词的情感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声音、语速和动作来传达词中的情感。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虞美人》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2. 鼓励学生多欣赏和阅读李煜的其他作品,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案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李煜和《虞美人》的资料。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词或歌曲,表达对美的追求和情感的宣泄。
3.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文化展览或戏剧演出,增加他们对古代文学的感知和体验。
教案评估:1. 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
2. 朗读和表演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3. 课后阅读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教案指导:1. 教案中的时间分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课堂内容的充分展开和学生的参与度。
2.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教案中的延伸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背诵全词;赏析诗歌化无形为有形、设问、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以体悟词人的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把握词的节奏、押韵和情感;运用还原比较法(情感逻辑还原比较)解读,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感受词人心中滔滔不绝的亡国破家的愁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与亡国破家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赏析化无形为有形、对比、虚实结合等多种艺术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体悟词人亡国破家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还原比较法(情感逻辑还原比较)解读,学会深入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设想】通过诵读抓住诗眼,宏观上初步把握诗词情感基调(愁苦)。
然后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导学生体会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手法,感受词人浑厚强烈的滔滔不绝的愁苦。
接着让学生带着“词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如此强烈的愁呢”回过头去赏析前六句。
赏析前六句时让学生抓住意象,引导学生找到词句中不合生活常理之处,找到解读诗句的突破口,再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感受词人心中滔滔不绝的亡国破家的愁苦,让学生明白愁具体有哪些。
之后,对前面内容进行归纳小结,指出词人为什么心中充满着如一江春水般滔滔不绝的浑厚而强烈的愁苦。
最后进行拓展迁移,巩固化无形为有形写法与还原比较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作家缪塞曾经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是啊,只有用血泪写成的诗歌才是最真实、最感人、最具艺术感染力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煜的《虞美人》,来欣赏这位亡国之君用血泪写成的千古绝唱。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1.全体齐读,教师点评,指导朗读:1)读题目,引出词牌,把握节奏、重读、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两句一换韵。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虞美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逗"等格律知识诵读古典诗歌的能力。
(2)学习体会《虞美人》的艺术美:虚实结合、设问、比喻、衬托等艺术手法的精妙。
(3)提高古典诗歌鉴赏技巧型答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运用大问题探究模式,赏析《虞美人》,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2)激发学生对李煜《虞美人》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艺术美的喜爱。
(3)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词作尤其是李煜词作的热爱。
(4)引导学生学习李煜宁用生命守住本心,守护本真、抒写真情、率真而不做作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虞美人》的国破家亡、屈辱无终、尊严尽失、物是人非、泪尽血泣的凄凉哀伤之情。
【教辅用具】教学PPT 视频文件【教学时间】1课时【主要教法】诵读法、讲解法、鉴赏分析法、探究法、讨论法、情境法、多媒体辅助法【课前预习】见学案【教学模式】大问题探究模式【课前准备】课前抄写《虞美人》词于黑板左侧,请一学生将自己在课前划好的“逗”和重音,标注在黑板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四面楚歌故事导入。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司马迁《史记》二、欣赏《虞美人》的意境美环节(一):学生齐诵词作学生齐诵《虞美人》,读准“逗”和重音,初步感悟诗歌的节奏美。
环节(二):教师讲解据宋代王铚《默记》记载,978年,作为南唐最后一个国君,李煜被宋朝押解到汴京(今河南开封)软禁,失去人生自由已有三年。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教案:《虞美人》李煜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课文《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
这首诗通过对虞美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与生命的感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人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的结构。
2. 能够体会诗人对美与生命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诗歌创作或仿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人对美与生命的感慨,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 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歌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虞美人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的同时,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勾画出不懂的词语,并尝试解决。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结构,探讨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诗歌的结构、语言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审美情趣。
5. 实践练习(5分钟)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仿写一首小诗,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虞美人李煜美生命感慨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背诵诗歌。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尝试仿写一首小诗,题目为《美人》,要求结构、表达方式与课文相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实践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李煜的生平事迹,欣赏他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虞美人》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背诵《虞美人》这首词,理解词中的意境和情感;学生能够运用词牌和词谱,尝试创作一首新的《虞美人》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虞美人》的意境和情感,背诵并默写词。
2. 教学难点:运用词牌和词谱,创作一首新的《虞美人》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虞美人》的作者李煜及其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虞美人》的背景知识。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虞美人》,感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合作探究1.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朗读词,体会词中的韵味和美感。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五)拓展延伸1. 学生运用词牌和词谱,尝试创作一首新的《虞美人》词。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六)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虞美人》在古典诗词中的地位和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表达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展示和评价的积极性。
2. 学习成果:学生背诵和默写《虞美人》的情况,创作新词的质量。
3. 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任务的态度,对待古典诗词的热情。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老师对要授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提炼,梳理清晰教学重点。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该单元选唐宋诗词17首,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培育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虞美人》的是五代南唐著名词人李煜。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期间,“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宋太祖开宝年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幽居在一座深院小楼,从今,由帝王变成了阶下囚,过着凄凉的生活。
确实,李煜作为一个君主,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却留下了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前人吊其诗云“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
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人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虞美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
他也因吟咏“故国不堪回首”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最新-《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虞美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当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词中三次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
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
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
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见欢》、《乌夜啼》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江水图》,并配乐低沉哀怨的音乐。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教案:《虞美人》- 李煜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解读《虞美人》这首宋代名篇。
2. 掌握《虞美人》的基本意思和情感。
3. 感悟《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4. 学会欣赏和鉴赏宋词。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宋词《虞美人》2. 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
3. 探讨《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4. 朗读和背诵《虞美人》。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古筝演奏《虞美人》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古代和南国的氛围。
同时,展示虞美人花图片。
2. 导入讨论教师提问:“你们了解虞美人花吗?它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形象和寓意?”引导学生回答。
3. 学习宋词《虞美人》教师给学生分发《虞美人》的词,让学生独立阅读一遍,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一遍。
4. 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境、描写和情感。
5. 探讨《虞美人》的文化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词与什么相关?有哪些文化内涵?让学生讨论和发表看法。
6. 再次欣赏《虞美人》教师再次播放《虞美人》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再次感受这首词的美和情感。
7. 朗读和背诵《虞美人》教师教授学生《虞美人》的韵律和朗读方法,并要求学生背诵词的前两句。
8.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分享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资源:1. 《虞美人》的词2. 虞美人花图片3. 古筝演奏《虞美人》音乐五、课堂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个人点评;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小组展示和互动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李煜词赏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李煜的生平,做到知人论世;
2、把握《虞美人》的艺术技巧。
(二)能力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2、通过对比搜集资料、对比阅读,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李煜的词所抒发的情感,探究其从个人情感中传达出的人生共同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探讨分析李煜诗词的特点及情感;
2、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
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李煜代表词作中传达出的共同情感。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启发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音乐《几多愁》(邓丽君)。
音乐总有一种摄人心魂的力量,给人以感慨。
我们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名字叫《几多愁》,所唱之词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词”《虞美人》。
当古词与曲谱温柔邂逅,犹如黑夜中迸发出的光亮,绚丽夺目。
古时候的诗词本来就是配乐演奏的。
今天就让我们以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走进李煜,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唱出《虞美人》。
(播放音乐)
(二)整体感知
1、《虞美人》这首词传达出的情感是什么样的?
【明确】幽怨、悲伤、无奈、悔恨
2、从词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找诗眼)
【明确】愁
(三)知人论世
想要理解李煜这种深刻又恼人的愁,我们就必须要做到“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
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生于七夕,亡于七夕。
他25岁在金陵继承父亲的王位,成为南唐后主,却在当政期间沉湎声色,不思国事,逃避现实。
39岁时蒙羞投降,成为阶下囚,在宋都度过了三年的囚居生活。
政治无能,却才华横溢,他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妙解音律,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被称为“百代词宗”,“千古词帝”。
后人评说他“国家不幸诗家幸”,“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的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题材狭窄,大多写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词的境
界也因此扩大。
2、写作背景
李煜投降后被囚禁在汴京的一座小楼里,过了两年多囚犯的屈辱生活。
相传在七月七日生日那天,他命歌伎唱《虞美人》,宋太祖听后大怒,赐药毒死李煜。
于是《虞美人》成了李煜的绝命词,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成了他生命的绝唱。
(四)诗词鉴赏
国亡之后却不能随之而去,或许是他罪孽未满,苦痛未尽,所以仍要苟且偷生,历尽折磨,怪不得词人的生命尽头全部都是愁。
那么具体到《虞美人》,词人到底因何而愁?又在愁些什么?请同学们在词中找一找。
(1)一愁: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①春花最美,秋月最亮,它们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春花一年又一年如期开放,秋月一岁又一岁悬挂碧空,然而这对于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而言毫无意义,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所以他才问:“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②“往事”是指什么呢?
【明确】物质方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精神方面:欢乐、尊严、自由等
③对比:将“春花秋月”和“往事”对比,实则是将未来和过去对比,表现作者无法排遣的哀愁。
小结:词人诘问上苍,追忆往事。
(板书:一愁花月未了往事之哀)
(2)二愁: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①囚居的小楼昨夜又吹来了东风,预示着又一个难熬的春天到了。
举头仰望明月,不由得思恋起故国。
一样的东风,一样的明月,境遇却大不一样。
②对比: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对比,此时的词人只有伤痛和悲哀。
(板书:二愁故国不在亡国之恨)
(3)三愁: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①不堪回首,却又忍不住回首。
旧日南唐的宫殿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可能都青春已逝,苍老憔悴了吧?
②对比:雕栏玉砌与人面朱颜对比,表现出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板书:三愁物是人非思乡之苦)
(4)这三组对比就像是一组一组的镜头不断地在词人面前切换,最终引得词人一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用了哪些手法呢?
①设问:自问自答,排解愁情。
②比喻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化抽象为形象,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思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
“一江春水向东流”,语言极其简淡天然,却气象不凡。
词人用简单的文字、寻常的意象,寥寥几笔勾勒出的悲痛之情,却犹如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
他的心中到底积累了多少愁怨,才对人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五)主旨探究
李煜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大悲哀,却能用它天真、直率、自然的态度和语言写出感人至深的词,他所抒发的愁绪已经超越了一个亡国之君的个人感受。
王国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
始大,感慨遂深”。
你认为这种超越了个人感受的更高境界是什么样的境界呢?
【明确】第一组关键词:“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宇宙的永恒不变
第二组关键词:“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人生的短暂无常叶嘉莹:这是所有的人类的共同的悲哀。
就是宇宙的永恒无尽与人生的短暂无常。
隔着战火硝烟的历史,我们仍被李后主这几句简简单单的话而感动,因为这有生命温度的感慨。
正是这种赤诚而简单的理解,给予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力量。
(六)拓展训练
不仅是在《虞美人》中,李煜的其他作品也发出过类似的感慨。
课前请大家搜集阅读了李煜的其他诗词,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是不是更有感触了呢?请同学们说说你的所感所想吧!要求:就李煜的一句诗词或李煜其人,请用两三句话写下你的感想。
给学生时间写,后选择一些作品展示。
(七)课堂小结
法国作家繆塞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正因为李煜经历了亡国之痛,经历了由君主沦为阶下囚的巨大命运落差,才有了刻骨铭心、深入骨髓的苦痛。
我们可能没有这样的人生体悟,可我们正值少年,哪个少年不是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所以,同学们,活好青春,千万不要给未来的自己留下遗憾!
(八)布置作业
背诵《虞美人》。
(九)板书设计
一愁花月未了往事之哀
二愁故国不在亡国之恨
三愁物是人非思乡之苦
(十)资料补充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