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李煜 虞美人 教案

李煜 虞美人 教案

李煜虞美人教案教案标题:李煜《虞美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李煜这位南唐末代皇帝的背景和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简单的问题,调查学生对《虞美人》这首词的了解程度。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分析《虞美人》这首词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李煜对于虞美人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 解读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对仗等。

3. 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艺术之美。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就《虞美人》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如爱情、离别和人生的无常等。

四、朗读和表演(20分钟)1. 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虞美人》,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词的情感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声音、语速和动作来传达词中的情感。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虞美人》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2. 鼓励学生多欣赏和阅读李煜的其他作品,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案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李煜和《虞美人》的资料。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词或歌曲,表达对美的追求和情感的宣泄。

3.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文化展览或戏剧演出,增加他们对古代文学的感知和体验。

教案评估:1. 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

2. 朗读和表演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3. 课后阅读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教案指导:1. 教案中的时间分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课堂内容的充分展开和学生的参与度。

2.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教案中的延伸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李煜词《虞美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掌握《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等基本要素。

3.分析《虞美人》的词意、格调和情感色彩。

4.掌握《虞美人》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方法。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虞美人》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特征。

2.理解《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

3.演唱《虞美人》的抑扬顿挫和情感渲染。

教学难点1.理解《虞美人》的典故和门径。

2.理解《虞美人》的韵律和格律要求。

3.控制演唱《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了解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虞美人》的词意、格律和韵律要素。

3.分析《虞美人》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

4.学习《虞美人》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法:介绍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讲解《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等基本要素。

2.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等问题。

3.唱诵演练法:分段演唱《虞美人》,讲解抑扬顿挫、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等演唱技巧。

4.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课程介绍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李煜和《虞美人》产生兴趣。

第二步: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艺术特点1.讲解《虞美人》的典故和门径。

2.分析《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

3.分析《虞美人》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

第三步:学习《虞美人》的演唱方法和技巧1.讲解《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要素。

2.分段演唱《虞美人》,讲解抑扬顿挫、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等演唱技巧。

第四步: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和艺术特点1.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表达等问题。

2.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组交流和分享。

第五步:总结课程回顾李煜词的创作和《虞美人》的历史背景,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5. 课后作业1.默写《虞美人》的词牌和韵律要素。

2.回答课堂上的讨论题目,写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老师对要授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提炼,梳理清晰教学重点。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该单元选唐宋诗词17首,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培育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虞美人》的是五代南唐著名词人李煜。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期间,“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宋太祖开宝年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幽居在一座深院小楼,从今,由帝王变成了阶下囚,过着凄凉的生活。

确实,李煜作为一个君主,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却留下了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前人吊其诗云“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

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人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虞美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

他也因吟咏“故国不堪回首”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教案:《虞美人》- 李煜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解读《虞美人》这首宋代名篇。

2. 掌握《虞美人》的基本意思和情感。

3. 感悟《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4. 学会欣赏和鉴赏宋词。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宋词《虞美人》2. 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

3. 探讨《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4. 朗读和背诵《虞美人》。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古筝演奏《虞美人》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古代和南国的氛围。

同时,展示虞美人花图片。

2. 导入讨论教师提问:“你们了解虞美人花吗?它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形象和寓意?”引导学生回答。

3. 学习宋词《虞美人》教师给学生分发《虞美人》的词,让学生独立阅读一遍,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一遍。

4. 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境、描写和情感。

5. 探讨《虞美人》的文化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词与什么相关?有哪些文化内涵?让学生讨论和发表看法。

6. 再次欣赏《虞美人》教师再次播放《虞美人》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再次感受这首词的美和情感。

7. 朗读和背诵《虞美人》教师教授学生《虞美人》的韵律和朗读方法,并要求学生背诵词的前两句。

8.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分享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资源:1. 《虞美人》的词2. 虞美人花图片3. 古筝演奏《虞美人》音乐五、课堂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个人点评;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小组展示和互动评价。

《虞美人》教案(精选12篇)

《虞美人》教案(精选12篇)

《虞美人》教案《虞美人》教案(精选12篇)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

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

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

二、关于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李煜的词上承花间词和南朝宫体词,下启北宋婉约词,其所创言怀述志的新诗体,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巨痛,使词摆脱了花间词曼声吟唱的风格,并对北宋豪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较大影响。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是他后期代表作,学习本词要细心体会李词的特点,它所承载的感伤长愁,体悟“情景交融”这一创作手法的巧妙运用,体悟词这一体裁与诗相比的不同点,从而明白词的特点。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

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

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虞美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虞美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3、自主阅读,提高审美情绪,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导入: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最美丽也是最绝望的词——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板课题)二、简介词人——李煜(多媒体呈现李煜头像及相关档案)姓名:李煜别名:重光生辰:937年七月初七祭日:978年七月初七国家:南唐职业:国主词人信仰:佛教三、听、读:1、听:现在让我们随着《虞美人》一词,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请大家认真听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词人通过词传达出来的情感。

(放录音朗读)2、问:同学们通过听了诵读能不能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幽怨、悲伤、无奈、悔恨)同学们说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读这首词,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读一个听,并且互相点评,结束之后,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诵读,好不好?(学生听、评,教师巡视指点)3、刚才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哪一位同学能为我们诵读这首词?(由一位学生读)四、感:通过听、读的环节我们基本把握了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是幽怨、是悲伤、是无奈、是痛苦。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情感在词中表现最为明确,最为直接的是哪一句?一起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这句可以说是这首词的中心句,主旨句,那这句中哪一个字最重要?(愁)因此它是这首词的词眼。

这么说这首词的就是围绕着这个“愁”字来写的。

李煜的“愁”是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是苏东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壮志难酬之这愁?作者他愁什么?从词作中那里可以体现出他的的愁?(由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归纳。

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 虞美人李煜板书设计

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 虞美人李煜板书设计

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虞美人李煜板书设计【篇一】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高二选修)高二年级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欣赏设计人:江波审核人:江波课题:虞美人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4、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能力目标: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习惯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紧抓文本,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感受作品艺术魅力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三、教学难点: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合作探究交流法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时数:1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任务一】一.目标或要求:了解作者及背景,知人论世。

二.模块组合:(一)导入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

有一种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

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人论世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

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

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

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

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

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8篇《虞美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当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教学时数:4课时。

(以下只选了李煜词的教学步骤,其他6首词的教学方法同此。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板书课题)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三、研习《虞美人》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总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生背诵全词。 (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
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七)课后作业 1、必做题: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可以写一个片段也可以写成随笔,也可
以仿诗填词。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略)
5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的眼泪。” 李煜《虞美人》中表现出来的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
物是人非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 血泪。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打动人的心 灵。这也就是《虞美人》千古传诵的重要原因。
2、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再次通过视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
6
思考讨论: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点拨: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梦醒之后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离别之痛,对青春
易逝、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
(六)课堂总结 1、小结: 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
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
1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一)情景导入 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有一种花,也是在夏
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 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虞美人》教学设计
罗定中学东校区高二语文备课组 黎思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归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诵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品读——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缘景明情(意象 关键词句 手法----感情)
4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诵做出评价。 3、师:同学们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想象成李煜,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感情基调:凄凉哀伤 节奏:低沉缓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听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 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 6、再找一学生诵读。
(八)教学反思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重要考点,如何做到既要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理念又能避免“满堂灌”而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应对高考呢?我一直在思考 这个问题。这节课可以说是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尝试。在本节课我努力把课堂还给 学生,只是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进行交流展 示,而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李煜词作的音乐美。反复诵读 侧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深层品读既结合考点又不致课堂气氛乏闷,反而给学生提 供一个碰撞思想火花、展示交流的舞台。而且在整个课堂节奏上把握得当,没有出现 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但这节课仍有不足之处,就是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做的功 课较多,而且展示交流时忽略了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今后仍需努力改进。
词眼:愁 2、说一说:李煜有哪些愁?
往事之叹 愁 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3、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分组合作探究): 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 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艺术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写法。
4、展示交流:
(1)品读意象
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春花秋月:美好景象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 《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三)整体感知——诵读 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
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同学们齐读本词。(生齐读) 2、师: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朗诵此词,请其他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对他的朗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
方面的文艺才能。975 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 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 978 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 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 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2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7、学生再次齐读本词。(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 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四)分析鉴赏——品读
1、师:刚才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已经感受到作者凄凉哀伤的情感,那么词中哪 个字能直接抒发这种情感?
3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2、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 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2、选做题: 李煜作为一个文人是很出色的,但作为一位帝王,他不务朝政,纵情声色,是相 当失败的,对于他的遭遇很多人认为不值得可怜,你怎么看呢? 提示:①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
②李煜的“愁”愁得美,因为它很有人情味。 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④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 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 种化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从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 来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 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 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
一、教学设想 本课文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自主赏析的篇目,重在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和把握意象、关键词句以及艺术 手法来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 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其词开一代词风,他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个人生活情感 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回顾旧知,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另外结合课后习题引入他 的《浪淘沙》进行拓展阅读。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播放配乐朗读和歌曲版《虞美人》,让学 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美和音乐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 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时数:1 课时 七、教学过程
昔日九五至尊 今日阶下囚
③设问、比喻、夸张
④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虚写:往事、故国 、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自然永恒----景 ----人生无常----情
(4)课堂小结 ①、通过抓意象、把握关键词句和艺术手法,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满腔愁绪:
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一个亡国之君对他曾经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 自然会惹来忌恨,招来杀身之祸,《虞美人》自然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④拓展:写愁思的名句。
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列举一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3)品读手法 ①诘问(自问) 宇宙永恒有常 ②对比 人生短暂无常
——亡国之痛
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 ——往事之叹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
——故国之思
(2)品读关键词句 ①又 “又东风”点明他降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
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 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②改 改:朱颜、地位、感受 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③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 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