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李煜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虞美人》教案

高二语文《虞美人》教案

高二语文《虞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李煜《虞美人》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分析《虞美人》的意境、意象、情感表达及修辞手法。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虞美人》的情感内涵。

2.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虞美人》原文及背景资料、PPT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虞美人》原文,了解作者李煜。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虞美人》的创作背景:李煜是南唐后主,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首《虞美人》是他创作的一首代表作。

2.引导学生关注《虞美人》的题目,探讨“虞美人”指的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虞美人》原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意象、情感表达及修辞手法。

第三环节: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虞美人》的意境图,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教师讲解《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虞美人》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情感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取出关键词,分析这些关键词在诗歌中的作用。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虞美人》原文,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分析其意境、意象、情感表达及修辞手法。

一、课堂讲解1.《虞美人》意境分析“春花秋月何时了?”以问句开头,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往事知多少?”回顾往事,感慨万千,引出下文。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描绘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2.《虞美人》意象分析“虞美人”作为诗歌的,寓意着美丽而悲剧的女性形象,与诗歌的情感氛围相呼应。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教案:《虞美人》李煜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课文《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

这首诗通过对虞美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与生命的感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人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的结构。

2. 能够体会诗人对美与生命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诗歌创作或仿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诗人对美与生命的感慨,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 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歌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虞美人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美的同时,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勾画出不懂的词语,并尝试解决。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结构,探讨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诗歌的结构、语言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审美情趣。

5. 实践练习(5分钟)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仿写一首小诗,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虞美人李煜美生命感慨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背诵诗歌。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3. 尝试仿写一首小诗,题目为《美人》,要求结构、表达方式与课文相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实践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李煜的生平事迹,欣赏他的其他诗作,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老师对要授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提炼,梳理清晰教学重点。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该单元选唐宋诗词17首,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培育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虞美人》的是五代南唐著名词人李煜。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期间,“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宋太祖开宝年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幽居在一座深院小楼,从今,由帝王变成了阶下囚,过着凄凉的生活。

确实,李煜作为一个君主,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却留下了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前人吊其诗云“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

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人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虞美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

他也因吟咏“故国不堪回首”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最新-《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

最新-《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虞美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当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词中三次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

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

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

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见欢》、《乌夜啼》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江水图》,并配乐低沉哀怨的音乐。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教案:《虞美人》- 李煜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解读《虞美人》这首宋代名篇。

2. 掌握《虞美人》的基本意思和情感。

3. 感悟《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4. 学会欣赏和鉴赏宋词。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宋词《虞美人》2. 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

3. 探讨《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4. 朗读和背诵《虞美人》。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古筝演奏《虞美人》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古代和南国的氛围。

同时,展示虞美人花图片。

2. 导入讨论教师提问:“你们了解虞美人花吗?它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形象和寓意?”引导学生回答。

3. 学习宋词《虞美人》教师给学生分发《虞美人》的词,让学生独立阅读一遍,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一遍。

4. 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境、描写和情感。

5. 探讨《虞美人》的文化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词与什么相关?有哪些文化内涵?让学生讨论和发表看法。

6. 再次欣赏《虞美人》教师再次播放《虞美人》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再次感受这首词的美和情感。

7. 朗读和背诵《虞美人》教师教授学生《虞美人》的韵律和朗读方法,并要求学生背诵词的前两句。

8.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分享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资源:1. 《虞美人》的词2. 虞美人花图片3. 古筝演奏《虞美人》音乐五、课堂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个人点评;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小组展示和互动评价。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

【 - 高中作文】【篇一】虞美人李煜教案《虞美人》李煜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3、背诵全词。

【学习重点】: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学习难点】: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预习案】:1.知识链接——文学常识(1)、词兴于,盛于,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称为、、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

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3)、词按字数分为、、。

字数在58字以内的是,在59至90字的是,在91字以上的是。

(4)、宋词有和。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和。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

(5)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课堂合作探究与展示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2、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本词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情感。

【知识链接】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北宋婉约派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

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

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因此羁旅愁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

《虞美人》教案(精选12篇)

《虞美人》教案(精选12篇)

《虞美人》教案《虞美人》教案(精选12篇)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

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

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

二、关于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李煜的词上承花间词和南朝宫体词,下启北宋婉约词,其所创言怀述志的新诗体,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巨痛,使词摆脱了花间词曼声吟唱的风格,并对北宋豪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较大影响。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是他后期代表作,学习本词要细心体会李词的特点,它所承载的感伤长愁,体悟“情景交融”这一创作手法的巧妙运用,体悟词这一体裁与诗相比的不同点,从而明白词的特点。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

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

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虞美人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虞美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虞美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3、自主阅读,提高审美情绪,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导入: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最美丽也是最绝望的词——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板课题)二、简介词人——李煜(多媒体呈现李煜头像及相关档案)姓名:李煜别名:重光生辰:937年七月初七祭日:978年七月初七国家:南唐职业:国主词人信仰:佛教三、听、读:1、听:现在让我们随着《虞美人》一词,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请大家认真听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词人通过词传达出来的情感。

(放录音朗读)2、问:同学们通过听了诵读能不能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幽怨、悲伤、无奈、悔恨)同学们说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读这首词,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读一个听,并且互相点评,结束之后,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诵读,好不好?(学生听、评,教师巡视指点)3、刚才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哪一位同学能为我们诵读这首词?(由一位学生读)四、感:通过听、读的环节我们基本把握了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是幽怨、是悲伤、是无奈、是痛苦。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情感在词中表现最为明确,最为直接的是哪一句?一起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这句可以说是这首词的中心句,主旨句,那这句中哪一个字最重要?(愁)因此它是这首词的词眼。

这么说这首词的就是围绕着这个“愁”字来写的。

李煜的“愁”是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是苏东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壮志难酬之这愁?作者他愁什么?从词作中那里可以体现出他的的愁?(由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 李煜》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大家喜欢看《中国好声音》?(喜欢!)那么,老师给大家播放一首中国曾经的好声音;(播放歌曲邓丽君的《虞美人》)这么动听的歌曲,大家一定很想学会吧?
是啊!我认为:《中国好声音》的走红,不只是因为那些动听的歌声。

也因为《中国好声音》不是独立的音符,更是音符后面的一重重做人的文学素养。

”换言之,当我们评价《中国好声音》的时候,不妨从“文学素养”的角度来进行解读。

通过声音这个窗口,我也可以更多地看到中国人、人和文学、人和社会的关系;而这,正是其独特魅力所在。

老师想通过这节课,与大家共同解读李煜的虞美人,也许我们登不上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但也许我们可以唱出理解最深、最动人的音符。

二、分析《虞美人》
再次播放邓丽君《虞美人》,每句暂停。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师:“何时了”——要到什么时候才结束。

春花灿烂,秋月皎洁,“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可是为什么李后主见了反而充满悲怨之情呢?(知人论世)
(提示:我们为后主设身处地去想,此刻,他正过着囚徒的生活,他的人生已经绝望,不再有快乐,所以春花秋月反而勾起他无限的伤
感和对往事的回忆。

这正是王国维说的“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师:往事又如何呢?往事对李煜而言,指的是什么?
生: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生活奢侈又美好。

可是现在呢,什么都没有了,就像一场豪华凄凉的梦。

明确:头两句就是宇宙的永恒无尽和人事的短暂无常对比,非常鲜明的对比。

李煜对往事的回忆也许并不值得同情,无非是他那些豪华的宴会或者是某一段美丽浪漫的约会。

但是这一句话,俞平伯说“奇语劈空而下”,劈天盖地而来,几乎可以说,是把古今人类共同的悲哀——宇宙的无尽和人生的无常,都问出来了。

师:我们此时该唱出(悲怨),大家齐唱。

再次播放邓丽君《虞美人》句停
2、除了这一句的对比,还有哪些句子也表达了这样的悲哀?
明确:①“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师:这里哪一个字用的好?
生:又,照应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又东风”点明他归来后又过一年。

师:小楼东风带来了春天的信息,应该也是让人愉快的事,但是作者却有什么感受?
生:“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师:何为不堪,为何不堪?
生:试想一下: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栏远望,对着那
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不堪回首,是不能回首也不忍回首,这其中该有多少悔恨和留恋。

师:我们此时该唱出故国之思的凄楚,大家齐唱。

唱: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师:应犹在,有的版本说“犹然在”,你觉得哪一个好?
生:“应”好。

“应”是假想之词。

模拟语气:“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有种深切怀念。

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

“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师:“亡国之音哀以思”,由于亡国,李煜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他失去了尊严,失去了欢乐,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

唱:思考以上六句都用了什么手法?
生:乐景写哀,虚实相生,(眼见为实,回忆设想为虚),三度对比,隔句照应。

选取“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这些无情之物,和“往事,故国,朱颜”有限的生命,来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再唱: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最后,悲慨之情好象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

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问:“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
李煜的愁,具体一点,指什么?
生:,回忆往事的悲哀,国破家亡的痛苦,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感慨。

用李清照的话说,就是“物事人非事事休”。

师:历史上写愁的句子很多: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写愁,它的特色又在哪里呢?
生:①内容上,以水喻愁,有相似点。

自从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水在中国文学里就成了一个很经典的意象。

《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是写水的空间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这是写水的形态;《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是写水的时间感。

水是不规则的,愁也是不规则的:水是无穷无尽的,愁也是无穷无尽的;水是浩浩荡荡的,愁是无边无际的。

因此,李煜就是抓住这些相似点来写自己的家愁国恨的。

师:同样的比喻在其他诗人笔下也出现过,我们比较一下: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动,许多愁。

”虽然各有特色,但刘的太白,秦的太直,都不如李煜有深度和力度。

②句式上,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
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

小结:你想,李煜的身份是很特殊的,作为亡国之君,他有许多经历和体会是我们不能感受的。

但是通过读唱他的词,在千年之后,我们回顾历史,沧海桑田,能不能稍稍体会到他这种悲哀和感慨?如果能,就算我这堂课功德圆满了。

对照板书,饱含深情地齐唱全词。

三、整体把握(看视频:)
视频简介:我们比较一下历史上的亡国之君表现:刘禅被囚禁在西晋,当司马昭试探他的时候,他说“此间乐,不思蜀”,完全是个没心没肺只顾自己享乐的人。

但他因此,他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我们学过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为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这个人很有艺术才华,但在他亡国之后,他就不再写诗了。

同样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也是一个处于监视之下,刀俎之上,性命悬在别人之手,他怎么就能这样毫无顾忌地抒发亡国之恨?
我们了解一个人的词,一定要去揣摩这个人的性情。

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他评论李煜: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正因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才养成他非常率真任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像贾宝玉的类型。

因为率真任性,所以他没有心机,
不懂政治上的尔虞我诈,而成为一个无能昏庸的君主;因为率真任性,所以他生活豪华奢侈,没有节制,而导致国破家亡。

也因为率真任性,所以,即使在亡国之后,他仍然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情绪,有所反省和节制。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封作违侯命,由国君降而为俘虏,穿戴白衣白帽,开始屈辱的后半生。

他曾经对旧日宫女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又对当时已成为宋臣的旧臣说:“悔不该错杀了潘佑、李平。

”潘佑、李平都是因为在南唐灭亡前向李煜直谏被杀。

当时这位旧臣听见后主在这种情景下还说这种话,吓得不敢吭声。

后来宋太宗问及,徐铉不敢隐瞒,据实说了李煜的话。

宋太宗听了,于是,对李煜有了猜忌之心,
据说写这首歌的时候,正是公元978年七月初七,这天既是乞巧节,又是李煜的生日。

后主,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写下了《虞美人》词。

也就在这个晚上,它传到宋太宗耳中,太宗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所以,这首《虞美人》,可说是后主的绝命词了。

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什么是“以血书者”,不是刺破手指写书,而是用他内心最真挚最深切的感受写来的作品。

就像传说中的荆棘鸟,一生只唱一次,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她就在寻找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然后,她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刺上,放开歌喉,成为生命的绝唱,最凄美最动听的歌唱。

李煜这首《虞美人》,也使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这句话,正可以对李煜的词,作一个极好的注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