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设计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设计
问答对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永恒有常)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短暂难测)
几多愁江水不言之言(பைடு நூலகம்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四、 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 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文。
二、 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六、 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李煜 虞美人 教案

李煜 虞美人 教案

李煜虞美人教案教案标题:李煜《虞美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李煜这位南唐末代皇帝的背景和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简单的问题,调查学生对《虞美人》这首词的了解程度。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分析《虞美人》这首词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李煜对于虞美人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 解读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对仗等。

3. 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艺术之美。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就《虞美人》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如爱情、离别和人生的无常等。

四、朗读和表演(20分钟)1. 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虞美人》,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词的情感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声音、语速和动作来传达词中的情感。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虞美人》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2. 鼓励学生多欣赏和阅读李煜的其他作品,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案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李煜和《虞美人》的资料。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词或歌曲,表达对美的追求和情感的宣泄。

3.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文化展览或戏剧演出,增加他们对古代文学的感知和体验。

教案评估:1. 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

2. 朗读和表演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3. 课后阅读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教案指导:1. 教案中的时间分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课堂内容的充分展开和学生的参与度。

2.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教案中的延伸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李煜虞美人优秀教案

李煜虞美人优秀教案

李煜虞美人优秀教案李煜虞美人优秀教案李煜虞美人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2、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3、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1、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网络下的协作式教学。

师生相互质疑、讨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平台。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2、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词的音韵美;3、当堂背诵本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

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1、提问学生2、教师补充“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

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三、简介作者由学生简介后,教师补充。

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

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着名的一首。

四、配乐朗诵(范读)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五、集体朗诵(多媒体显示朗读MTV)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指导。

六、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及课本注解分组讨论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质疑、答疑。

(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相互质疑解答)七、品味诗歌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李煜词《虞美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掌握《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等基本要素。

3.分析《虞美人》的词意、格调和情感色彩。

4.掌握《虞美人》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方法。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虞美人》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特征。

2.理解《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

3.演唱《虞美人》的抑扬顿挫和情感渲染。

教学难点1.理解《虞美人》的典故和门径。

2.理解《虞美人》的韵律和格律要求。

3.控制演唱《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了解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虞美人》的词意、格律和韵律要素。

3.分析《虞美人》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

4.学习《虞美人》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法:介绍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讲解《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等基本要素。

2.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等问题。

3.唱诵演练法:分段演唱《虞美人》,讲解抑扬顿挫、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等演唱技巧。

4.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课程介绍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李煜和《虞美人》产生兴趣。

第二步: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艺术特点1.讲解《虞美人》的典故和门径。

2.分析《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

3.分析《虞美人》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

第三步:学习《虞美人》的演唱方法和技巧1.讲解《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要素。

2.分段演唱《虞美人》,讲解抑扬顿挫、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等演唱技巧。

第四步: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和艺术特点1.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表达等问题。

2.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组交流和分享。

第五步:总结课程回顾李煜词的创作和《虞美人》的历史背景,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5. 课后作业1.默写《虞美人》的词牌和韵律要素。

2.回答课堂上的讨论题目,写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李煜 虞美人教案

李煜 虞美人教案

李煜虞美人教案教案标题:李煜《虞美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李煜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掌握他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 理解《虞美人》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并能够分析其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教案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介绍李煜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简要介绍他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引入《虞美人》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诗歌背景(10分钟)讲解《虞美人》这首诗的背景故事,包括虞美人的传说和李煜创作这首诗的动机。

通过讲述背景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第三步:诗歌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虞美人》这首诗,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意义。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押韵和格律等方面。

3.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探讨这些修辞手法对诗歌意义的表达起到的作用。

第四步:诗歌赏析(15分钟)1. 让学生分享对《虞美人》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3. 指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美学价值,如诗意、音韵和意境等方面。

第五步: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李煜的其他作品,比如《浪淘沙·雁阵惊寒》等,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第六步:总结与评价(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案评价:这个教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李煜和《虞美人》这首诗的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诗歌赏析和拓展延伸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

李煜《虞美人》公开课教案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李煜《虞美人》【导入新课】上课前先播放《问君能有几多愁》的片尾曲《虞美人》。

这是一个帝王的故事。

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

“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

”曾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欢悦,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

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

后世称其为“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请问这个人是谁?【展示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体味李煜以赤子之心写悲惨的国破家亡之痛。

2.诵读词作,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知人论世】姓名:李煜生辰: 937 年七月初七祭日: 978 年七月初七国家:南唐职业:国主、词人词作: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绮丽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风格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李煜被囚后,生日那天晚上于其所拘小楼宴饮奏乐,命歌伎演唱他的新作《虞美人》,声传于外。

宋太宗知道后认为他怀有故国之思。

就命秦王赵廷美赐他‘牵机药’,将他毒死。

【古诗今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初读诗歌】听范读,一位同学范读,学生听配乐齐读【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无限悲哀伤感【诵读提示】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慢速,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

做到眼中有形象,心中有悲情。

【合作探究】1.“春花秋月”本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一年又一年如期开放的春花,一岁又一岁悬挂在碧空的明月,在李煜那里却丝毫唤不起欣赏的兴趣。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教案:《虞美人》- 李煜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解读《虞美人》这首宋代名篇。

2. 掌握《虞美人》的基本意思和情感。

3. 感悟《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4. 学会欣赏和鉴赏宋词。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宋词《虞美人》2. 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

3. 探讨《虞美人》的文化内涵。

4. 朗读和背诵《虞美人》。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古筝演奏《虞美人》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古代和南国的氛围。

同时,展示虞美人花图片。

2. 导入讨论教师提问:“你们了解虞美人花吗?它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形象和寓意?”引导学生回答。

3. 学习宋词《虞美人》教师给学生分发《虞美人》的词,让学生独立阅读一遍,然后再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一遍。

4. 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境、描写和情感。

5. 探讨《虞美人》的文化内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词与什么相关?有哪些文化内涵?让学生讨论和发表看法。

6. 再次欣赏《虞美人》教师再次播放《虞美人》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再次感受这首词的美和情感。

7. 朗读和背诵《虞美人》教师教授学生《虞美人》的韵律和朗读方法,并要求学生背诵词的前两句。

8.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分享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资源:1. 《虞美人》的词2. 虞美人花图片3. 古筝演奏《虞美人》音乐五、课堂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个人点评;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小组展示和互动评价。

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 虞美人李煜板书设计

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 虞美人李煜板书设计

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虞美人李煜板书设计【篇一】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高二选修)高二年级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自主欣赏设计人:江波审核人:江波课题:虞美人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4、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能力目标: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习惯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紧抓文本,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感受作品艺术魅力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三、教学难点:词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对提升主题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合作探究交流法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时数:1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任务一】一.目标或要求:了解作者及背景,知人论世。

二.模块组合:(一)导入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

有一种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

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人论世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

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

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

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

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

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力: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和李煜生平。

2.在诵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学生自己能说出李煜在词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研读、品味词的语言和意境。

三、教学方法:诵读、品味,合作、探究法四、教学流程:(一)词的知识介绍 1.词的概念:词是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词的名称因其特点又称曲子词、长短句、乐府、诗余等。

2.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3.词的发展历程:产生于唐代、发展于五代、大盛于宋代、衰于南宋末。

4.词派按一般可以分两派: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二)创设情景 1.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虞美人》),让学生初步体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2.李煜生平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锺隐、莲峰居士等,中主李璟第六子。

他天资聪颖,好读书,又喜佛教。

文章、诗、词都精通。

洞晓音律、工书、善画,尤精鉴赏,是一个相当全面的文学艺术家。

李煜二十五岁(961)继承父业做南唐国主,史称后主,四十岁(976)时被宋灭国,俘至汴京;九七八年即宋太平兴国三年的七月七日,即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被宋太宗使人以牵机药毒死,结束了悲剧的一生,但是他的词在文学史上却享有崇高的声誉。

(三)研习《虞美人》1.整体感知,把握感情。

①学生根据歌曲几多愁自己朗读全词,注意节奏、语气、感情等。

②然后听录音朗读,划出朗读中的停顿、重音等,纠正自己朗读中的失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体会,单独再朗读全词。

2.文本探究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李煜被俘押在北宋汴京,失去了帝王之尊,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没有人身自由,春花秋月这样的美景会引起他对往事无尽的回忆,勾起他的烦恼。

“往事”既有与大小周后的恩爱、歌舞宴乐的快乐,也有对听信谗言错杀忠臣,小人误国的悔恨。

这句话问得不合常理,却又在情理之中。

(意图: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内容,理解景物对抒发感情的作用)②“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又东风”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他离开故国,囚禁汴京已过一年。

时光流逝,岁月匆匆,且与开头词句相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春风相同,景物相似,但自己的处境已是天壤之别。

(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虚词的表达作用。

)③在新的一年的春风之中,作者为什么说:“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明确:“不堪”为不忍心之意。

词句意思是作者说他不忍回首月明之中的故国。

与前句相联系,春风之中,月明之下的南唐故国一定是风景怡人,可自己再也无法欣赏,同时也表现了他深切的亡国之痛,也表达了他想见而不得见故国江山的沉痛心情,这也即“不堪”之意。

(意图:让学生理解愁苦的根源——亡国之痛。

)④有的版本认为“应犹在”为“依然在”,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明确:“应犹在”好。

因为“应犹在”表示一种推测、不肯定的口吻,这和李煜离开南唐已有两年的处境是一致的,和“只是朱颜改”一起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南唐故国的眷恋之中的辛酸,突出的是物是人非之感;而“依然在”则是十分肯定的语气,在体现某些变化的程度上稍弱一些。

(意图:探讨语言内涵,只要学生言之成理,体现出物是人非之感即可,不做唯一、绝对化判断,旨在激发学生探究词句的意蕴,非有一个标准答案。

)⑤欣赏、品味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好在哪里?这两句写了愁的多,而且绵绵不断。

以比喻、夸张、设问等修辞综合运用,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
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这九个字,一气呵出,就像作者把内心愁情喷涌而出,把愁情的深度和力度表达了出来,并赋予抽象、无形的愁以具体的形象并且可感。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说,此句可作李煜词的评语,盖因李煜词中愁情如是者多矣。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也是对李煜词感人的最好阐释。

(意图:通过名句赏析来体会词中语言的表现力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⑥全词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的愁情的?都表现哪些愁思?明确:①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人生短暂、物是人非,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与“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形成对比,一脉相承,强调了宇宙自然无穷与人生岁月之短暂。

如此回环往复,写出了词人心中的波涛起伏和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②运用比喻、夸张、设问等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愁思如江水汹涌,连绵不断。

③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如“春花秋月”、“东风”、“月明”、“雕栏玉砌”、“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景物对表现李煜的愁绪都有重要作用。

作者通过以上方式来表现了李煜对往事的哀悔、物是人非的感慨和亡国之痛,这些愁思之中亡国之痛之根本,是哀悔往事、物是人非之感的基础。

(意图:通过梳理、总结全词,让学生理解、把握词人的艺术手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课堂小结李煜亡国之后,由于身份地位的变化,词作中以表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主要内容,写出了震撼人心的词作,这正是“亡国之音哀以思”,他的词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淳朴的感情,引起许多人的感情共鸣。

以清新、白描的语言表现浓重的亡国之愁,形成了李煜词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古代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之一。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这句话既准确地概括评价了李煜的词史地位,同时也盛赞了李煜以自己的亡国之愁为主要抒写内容,在词的内容上及词史上的开拓性贡献,《虞美人》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再次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

(意图: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对作者进行总体把握,与前面的作者介绍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四)延伸拓展阅读李煜的另一首词,完成作业: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乌夜啼》) 1.课外诵读并背诵这首词。

2.以语言为切入点,进行语词、意象分析,以活页作业形式,写出对这首词的鉴赏性文字。

(意图:运用这节课学习的方法,分析一首新作品,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巩固、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