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电解质》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2.2第1课时电解质的电离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2.2第1课时电解质的电离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情感升华:
结合电解质的电离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电解质的电离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电解质的电离内容,强调电解质的电离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电解质的电离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强电解质实例:HCl、NaCl、K2SO4等。
-弱电解质实例:CH3COOH、H2SO3等。
-非电解质实例:CO2、NH3等。
5.电解质电离的应用:
-工业:冶炼金属、制取化学品。
-医药:制备药物、控制药物释放。
-生活:食品添加剂、清洁剂等。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1)理论作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理论作业,如电解质的电离的概念、条件和类型的理解与应用。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电解质的电离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电解质的电离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电解质的电离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电解质的电离现象。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电解质的电离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对电解质电离的理解。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促进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鲁科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电解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科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电解质》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科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电解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课程是高中高一化学必修课程中的一堂课,主要内容是电解质。

学生已经在前几个课时学习过水的离子化性质,本次课程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电解质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需要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电离程度、电解质的分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1.确定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电离程度及有关知识;3.掌握电解质的性质和实验方法;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电解质,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2.电离程度及有关知识;3.电解质的性质和实验方法。

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采用以下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探究法;3.互动讨论法;4.全体讨论法;5.团队合作法。

讲授法是本次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生动的比喻,让学生感受到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并逐步理解电离程度的概念。

实验探究法也是本次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在实验中,学生能够直接观察电解质的性质和现象,更加深入地理解电离程度的概念。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讨论法和全体讨论法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取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自主探究知识。

团队合作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将本堂课中的实验内容分配给小组,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本课堂的导入环节,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良好的电解质是什么样的?通过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比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电解质的概念,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2. 理论知识部分在理论知识部分,主要讨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电离程度、电解质的分类等内容。

通过向学生简单明了地介绍电离程度和电解质的知识,让学生能够理解电解质的定义和分类。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电解质》第一课时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2《电解质》第一课时教案

第2节电解质
第1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对化合物进行分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学生来讲都是陌生的话题。

最好通过实验让学生去追寻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帮助学生掌握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教科书只是在知识点击里介绍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要侧重于对概念和发生条件的认识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好难度,侧重于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设计思路
通过对化合物进行新的分类,引入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定义,并强调概念。

通过设计溶液导电性实验(氯化钠晶体、熔融氯化钠、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对比同是氯化钠但是不同状态的物质是否导电总结出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最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电离的概念及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电解质(1)》教案 鲁科版必修1.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电解质(1)》教案 鲁科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2.2《电解质(1)》教案鲁科版必修1.一.教材分析(一)知识框架(二)新教材特点:新教材较旧教材相比,一其知识的衍变关系更具逻辑性,简洁明了;二是新引入了离子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分析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过程安排上,较传统教学有新的、本质上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实用文档3、了解常见离子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并能应用于常见物质的推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和白色粉末的鉴定,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2、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实用文档三、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与技能的重、难点电离及电解质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的重、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复习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中酸、碱、盐概念及复分解反应反应完成的条件。

化学:2. 2《电解质(2)》教案(鲁科版必修1)

化学:2. 2《电解质(2)》教案(鲁科版必修1)

化学:2. 2《电解质(2)》教案(鲁科版必修1)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第二节电解质一.教材分析<一)知识框架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DXDiTa9E3d3、了解常见离子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并能应用于常见物质的推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和白色粉末的鉴定,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RTCrpUDGiT2、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5PCzVD7HxA3、通过“质疑”、“猜测”、“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jLBHrnAILg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

3、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

xHAQX74J0X三、教案重点、难点<一)知识与技能的重、难点电离及电解质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LDAYtRyKfE <二)过程与方法的重、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四、教案准备<一)学生准备1、复习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中酸、碱、盐概念及复分解反应反应完成的条件。

电解质教案

电解质教案

教学过程附:《电解质》(第一课时)学生学案:1、活动探究:结论:。

2、练习一:请判断下列两句话的正误:A、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钠溶液是电解质()B、铜、石墨均能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3、练习二:请分别书写下列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①硫酸,硝酸,规律:。

②氢氧化钾,氢氧化钡,规律:。

③硫酸铜,氯化钡,规律:。

4、小结收获:在知识方面,。

在技能方面,。

在过程方面,。

在方法方面;。

在情感方面,。

教学反思:在备课时,我首先查看了山东科技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的2005年8月第2版和2007年第3版,同时又参阅了初中九年级的化学教材,结合自己以前上课的体会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设计了本课时的教学设计。

通过上课的检验,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反应,再加上同学校老师的评价,基本是成功的。

首先是概念的深度方面。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对于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

但是在必修的教学过程中,这一点是很难把握的,讲到多深合适呢?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等非电解质,它们溶于水后生成了其它物质,尽管形成的溶液可以导电,但不是它自己的电离。

还有就是一些难溶于水的电解质,学生很难理解,它们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但学生不知道。

所以,考虑学生的实际和必修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这些知识现在不讲。

在2005年的版本中,教材设计的是先通过导电性实验得出电离,然后推出电离方程式和酸碱盐的定义,最后归纳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2007年的版本中,教材是先通过导电实验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再分析导电原因得出电离的概念,电离方程式,在练习中归纳出酸碱盐的概念。

我采用新版教材的设计方法,突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重点。

为了减少从引入到展开概念的之间的太大的差距,我在引入的设计中把联想质疑的内容改为探究性实验,并增加了比较氯化钠固体导电性的探究。

这样在整节课的思路有了一个很好的线索,就是解释导电性实验的现象。

本课时的教材内容,给人的感觉就是较散,而且难在概念教学的深度把握上要注意分寸,注意概念教学的螺旋上升,特别是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个概念的处理,只能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二节电解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二节电解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1

《化学1(必修)》第2章第2节电解质第1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仅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实验现象,初步认识了常见的酸、碱、盐等化合物。

但是,他们是一个一个地认识物质,探讨物质性质的,通过《化学1(必修)》第2章第1节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一些个别物质的基础上,建立了有限的元素与大量物质间的关系,建立了物质分类的观点。

本节课要从学生头脑中所储备的这些知识提炼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归纳出酸、碱、盐的定义,并认识到电解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发生电离,这样一方面将初中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思维层次是一个明显的提高。

并且,在经过初中两年和《化学1(必修)》第1章的学习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能够积极思考,也具备了较强的协作意识。

【课标与教材分析】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状态和行为是一个很重要的认识领域,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本节教材就是通过探究物质进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酸、碱、盐的水溶液为什么能够导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化合物,了解电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及电离方程式的含义。

另外,教材中“身边的化学”,能够使学生了解电解质与生命活动的密切关系,并能够深刻体会到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质及其电离的概念,知道非电解质的概念,能识别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能正确书写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3)从电解质电离出离子的特征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初步形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分析方法。

(2)通过对酸、碱、盐本质的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思考题目的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高中化学2.2电解质(1)教案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2.2电解质(1)教案鲁科版必修1

教课目的:1.使学生认识电解质和非电解的观点。

2.使学生认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观点。

3.认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原由及导电能力。

教课要点: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观点。

教课难点:划分强、弱电解质。

教课方法:实验、议论教课过程:前言: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响可按下边的方法分类,依据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类型以及反响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其分为四种基本种类,即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响。

依据反响中能否有电子的转移,又可将其分为氧化复原和非氧化复原反响。

化学反响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马上有离子参加的反响称为离子反响。

发问:什么是电解质?不一样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能否同样?这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一.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电解质1.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水是电解质(金属氧化物)2.非电解质定义: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可以导电的化合物(蔗糖、酒精)例:以下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H 2SO 4、NaCl固体、NaOH 固体、KNO 3溶液、CaCO3、CO 2、蔗糖、 Na 2 O 。

小结:(1)电解质应当是化合物。

(2)导电条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导电一定是用化合物自己能电离出自由挪动的离子而导电,不可以是发生化学反响的物质导电。

(二)电解质溶液导电原由及导电能力1.电解质溶液导电原由?学生剖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可以自由挪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挪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响,进而形成电流。

发问:同样条件下,不一样种类的酸、碱、盐,它们的导电能力能否同样?演示: [ 实验 1-1]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

导电强弱与什么要素相关?剖析总结: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取决于单位体积中离子的多少(离子浓度大小)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所有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电解质
第1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对化合物进行分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学生来讲都是陌生的话题。

最好通过实验让学生去追寻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帮助学生掌握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教科书只是在知识点击里介绍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离子反应要侧重于对概念和发生条件的认识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控制好难度,侧重于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设计思路
通过对化合物进行新的分类,引入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定义,并强调概念。

通过设计溶液导电性实验(氯化钠晶体、熔融氯化钠、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对比同是氯化钠但是不同状态的物质是否导电总结出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最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电离的概念及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