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常见护理诊断及处理
骨科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骨科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引言骨科护理是一门专门研究骨骼系统疾病的护理学科,主要针对骨折、关节置换、骨疼痛等疾病进行护理干预。
在骨科护理中,护士需要掌握并解决一系列骨科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骨科护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1. 骨折护理问题及措施1.1 疼痛管理骨折患者往往伴随剧烈的疼痛,护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疼痛管理: - 评估疼痛程度,并及时记录; - 使用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如热敷、冷敷等; - 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 监测镇痛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1.2 伤口护理骨折伴随着伤口,护士需要注意以下伤口护理问题: -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 - 注意伤口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 做好手卫生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风险; - 保持伤口温暖和湿润,促进愈合。
1.3 活动功能训练骨折后,患者常常伴随着关节功能受限,护士需要进行相应的活动功能训练:- 根据医嘱制定康复计划,包括活动目标和计划; - 指导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 - 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避免过度使用; - 监测患者的康复进展,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2. 关节置换护理问题及措施2.1 术后护理关节置换手术后,护士需要关注以下护理问题及措施: - 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意识、生命体征等变化; - 确保患者在恰当的体位上,防止关节脱位; - 采取静脉药物镇痛,控制术后疼痛; - 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如主动活动和被动康复等。
2.2 预防并发症关节置换患者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护士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建立早期康复计划,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 避免过度活动和负重,预防人工关节松动和脱位; - 提供营养指导,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 -定期随访患者,了解并发症的情况,尽早干预处理。
3. 骨疼痛护理问题及措施3.1 疼痛评估与缓解对于骨疼痛患者,护士需要进行疼痛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 - 详细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强度等信息; - 采用疼痛评估工具进行客观评价; - 根据疼痛程度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 - 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如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等。
(精准版)骨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

(精准版)骨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1. 概述骨科护理涉及到对骨折、关节疾病、骨肿瘤、骨质疏松等疾病患者的全面护理。
护理诊断和措施是护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护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本文档主要针对骨科常见疾病提出了一系列的护理诊断和措施。
2. 骨科常见护理诊断2.1 骨折- 疼痛:由于骨折部位的疼痛,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情绪。
- 自理能力下降:骨折导致患者活动受限,自理能力下降。
- 感染风险:手术治疗的患者可能存在感染的风险。
- 营养不良:患者活动受限,食欲下降,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2.2 关节炎- 疼痛:关节疼痛导致患者活动受限。
- 自理能力下降:关节疼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心理障碍:长期疼痛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3 骨肿瘤- 疼痛:骨肿瘤会导致局部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自理能力下降:肿瘤影响患者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下降。
- 营养不良:肿瘤疾病可能导致患者食欲下降,出现营养不良。
2.4 骨质疏松- 疼痛:骨质疏松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腰背疼痛等症状。
- 自理能力下降:骨质疏松可能导致患者活动受限,自理能力下降。
- 骨折风险: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较高。
3. 骨科常见护理措施3.1 骨折- 给予患者舒适、稳定的骨折固定器材,如石膏、夹板等。
- 遵医嘱给予止痛、消炎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
-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提高自理能力。
-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焦虑情绪。
3.2 关节炎- 保持患者关节处于功能位,避免关节畸形。
- 遵医嘱给予止痛、消炎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
-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提高自理能力。
-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焦虑情绪。
3.3 骨肿瘤- 给予患者舒适的护理,减轻疼痛。
- 遵医嘱给予止痛、消炎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
- 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焦虑情绪。
3.4 骨质疏松- 给予患者钙剂、维生素D等药物治疗,促进骨密度增加。
骨科常见疾病和护理措施

骨科常见疾病和护理措施1. 骨折骨折是指骨骼部分或完全断裂的损伤。
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肋骨骨折、手骨骨折、胫骨骨折等。
护理措施:•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可以使用夹板、石膏等材料固定骨折部位,避免运动和震动导致骨折加重或移位。
•保持骨折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骨折部位容易感染,及时清洁和更换敷料可以预防感染。
•骨折部位的抬高。
抬高骨折部位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处理伤口。
如果骨折伴有皮肤破损,应进行伤口处理,防止感染。
2. 关节炎关节炎是关节发炎性疾病的统称,常见类型包括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护理措施:•进行适度的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减轻疼痛和不适。
•控制体重。
肥胖是关节炎的诱因之一,控制体重有助于减轻关节的负担和疼痛。
•应用热敷和冷敷。
热敷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冷敷可以减轻关节肿胀和炎症。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关节僵硬和疼痛,应适当休息和改变姿势。
3. 膝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包括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等。
护理措施:•保持膝关节的稳定。
可以使用适当的支具或外固定器固定膝关节,减轻关节的负担和疼痛。
•应用冷敷和热敷。
冷敷可以减轻关节肿胀和炎症,热敷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
•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可以加强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避免剧烈运动和扭伤。
剧烈运动和扭伤会进一步损伤膝关节,应避免这些活动。
4. 颈椎病颈椎病是颈椎部分或全部结构发生病变的疾病,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关节退行性变等。
护理措施:•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
保持颈椎的自然弯曲,避免长时间低头或过度仰头。
•适当休息和运动。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颈椎的负荷,应适时休息和进行颈部运动。
•防止受凉。
受凉往往会使颈椎病症状加重,应注意保暖。
•使用低枕和硬床。
低枕和硬床可以保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减轻疼痛和不适。
5.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指骨骼中骨量减少、骨质减少,容易发生骨折的疾病。
骨折护理诊断及措施

骨折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创伤,它指的是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
骨折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疼痛和不便,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对于骨折的护理诊断和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骨折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管理和护理骨折患者。
骨折护理诊断1. 疼痛疼痛是骨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骨折后的疼痛通常是剧烈的,并且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
因此,减轻疼痛是骨折护理的重要诊断之一。
2. 受限的活动骨折会导致患者的活动受限,使他们无法正常行走或进行日常活动。
因此,评估并提供适当的康复措施以恢复受限活动是骨折护理的重要诊断。
3. 感染风险骨折后,由于皮肤破损和外界的污染,患者容易感染。
因此,识别出患者感染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骨折护理的重要诊断。
4. 自理能力受限骨折通常会导致患者的自理能力受限,使他们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
因此,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是骨折护理的重要诊断。
骨折护理措施1. 疼痛管理骨折后的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疼痛:•给予患者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处方止痛药;•应用冷敷或热敷来缓解疼痛;•保持患者的舒适,例如提供合适的床垫和枕头。
2. 限制活动管理在骨折初期,患者需要限制活动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护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限制活动:•给患者配备合适的石膏或支具,以固定骨折部位;•建议患者避免承重和剧烈运动;•提供步行辅助工具,如拐杖或助行器。
3. 感染预防管理由于骨折后皮肤破损,患者容易感染。
因此,护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感染:•保持患者的伤口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以防止细菌滋生;•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4. 自理能力管理骨折通常会导致患者的自理能力受限。
护理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提供相应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提供适当的辅助设备,如厕所扶手和洗澡凳。
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护理方法

36保 健医学科普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August 2020 Vol.20 No.15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护理方法李 沁 四川成都崇州二医院急诊骨科创伤绝大部分都是意外事故、工伤、交通事故等所致,患者多表现为复合伤、多发伤,特点是伤情严重并且比较复杂,需要进行紧急处理。
由于此类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患者和家属的压力比较大,若处理不当或者护理欠佳,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使患者或者家属产生抵触的情绪。
急诊创伤骨科现场如何紧急处理急诊创伤骨科现场处理的基本原则是采用简单、快速、有效的方式抢救患者的生命,保护好患者创伤部位,并快速进行转移,让患者脱离危险环境,接受治疗。
现场紧急处理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让患者快速脱离危险环境,避免造成二次伤害,若患者是被重物压伤,应设法将重物挪开;若患者是被机器打伤,应紧急关闭机器,停止运转;若患者手或者肢体被夹,需要尽快解除压迫。
(2)止血。
急诊创伤骨科的出血类型包括皮下出血、内出血、外出血、静脉出血、动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皮下出血多是由撞、跌、挤以及挫伤所致,导致组织内出血,易形成瘀斑、血肿;内出血多是由内脏损伤或者深部组织损伤所致,会导致体腔积血、脏器血肿,具体表现为呕血、腹痛、便血、脉搏微弱、脸色苍白等,可危及生命;外出血指的是伤口处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出;动脉出血,血液为鲜红色、出血量较大、呈喷射状,可危及生命;静脉出血,血液为暗红色,出血时间过长也可危及生命;毛细血管出血,血液为鲜红色或者暗红色,出血量较少,渗出。
现场处理时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以及止血带止血法等。
指压止血法是用大拇指压住伤口近心端的动脉于深部骨骼上,阻断血流而达到止血目的,此方法多用于体表临时性止血;加压包止血是确保患者伤口没有异物的前提下,用干净的敷料放置在伤口处,然后用绷带或者三角巾作加压包,将伤口包扎至不出血为止;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动脉出血,若患者创伤严重、出血量大,可采用止血带进行紧急止血。
骨科常见10大护理诊断与措施

骨科常见 10大护理诊断与措施在医院骨科的护理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护理诊断结果与具体不同情况予以其合理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措施,现将骨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十种护理诊断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根据不同的护理诊断结果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一、疼痛患者骨折后产生疼痛与骨折、软组织损伤、肌肉痉挛、骨牵引、活动受限有关。
护理措施:1.对疼痛情况较为轻微的患者,给予患者交流互动、理疗、按摩、听喜欢的音乐等干预措施可缓解。
2.对疼痛情况较为明显的患者,影响了睡眠,用药要遵循镇痛药三阶梯用药原则,可给予患者第一阶梯用药,非甾体类药物治疗;对疼痛严重的患者就要用第二阶梯药物非甾体类加上弱阿片类药物联合治疗,非甾体类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消炎痛、双氯芬酸等,弱阿片类药物代表有可待因、曲马多等;患者疼痛剧烈、严重影响睡眠,就要用第三阶梯药物强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所有用药均要注意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及时调整药物。
二、有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与骨折有关,与软组织损伤有关,与石膏固定不当、牵引方式不良或锻炼不当等有关。
护理措施:促进神经循环功能的恢复1、预防和纠正休克:根据医嘱输液、输血;及时处理出血,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
2、保暖:注意室温和躯体保暖,以改善微循环。
3、取合适体位,促进静脉回流:根据骨折的部位、程度、治疗方式和有无合并其他损伤等采取不同的体位。
休克病人取平卧位;患肢肿胀时,遵医嘱用垫枕或悬吊牵引抬高患肢始之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和减轻水肿,若疑有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时则避免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免局部血供受影响;患肢制动后,固定关节于功能位;股骨转子间骨折牵引治疗者,患肢需取外展内旋位,足踝保持于功能位,避免受压,造成足下垂畸形。
4、加强观察:观察病人的意识、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尿量和末梢循环,如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患肢远端脉搏情况、皮温、颜色、肿胀、感觉、运动等。
创伤骨科常见疾病开放性骨折创伤护理

演讲人
目录
01. 病因和发病机制
02. 临床表现
03. 辅助检查和处理要点 04. 常见护理注意事项
05. 常见护理措施
06. 常见护理技巧
病因和发病机制
创伤原因
交通事故:车辆碰撞、碾压等 坠落伤:高处坠落、跌落等 运动损伤: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损伤 暴力伤害:殴打、枪伤等 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等 意外事故:机械伤害、爆炸等
粉碎性骨折:骨折端 粉碎成多块,骨折线
呈不规则形状
发病机制
01
直接暴力:如交通事故、坠落等,
导致骨折和软组织损伤
02
间接暴力:如扭伤、拉伤等,导
致关节脱位、韧带损伤等
03
病理性骨折:如骨质疏松、肿瘤
等,导致骨折风险增加
04
疲劳性骨折:如长期重复性运动、
过度训练等,导致骨疲劳损伤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01 骨折固定原则:稳定、对位、 固定
02 固定方法:夹板固定、石膏 固定、牵引固定等
03 固定材料:夹板、石膏、绷 带等
04 固定注意事项:避免二次损 伤、保持固定位置正确、定 期检查固定情况
心理疏导技巧
倾听:认真倾 听患者的感受 和想法,给予 关心和支持
01
鼓励:鼓励患 者积极面对疾 病,增强战胜 疾病的信心
04 加强营养,提高
免疫力
05 及时就医,遵医
嘱使用抗生素
止痛处理
药物止痛:使用非 处方止痛药,如阿 司匹林、布洛芬等
冷敷:使用冰袋冷 敷患处,减轻肿胀
和疼痛
按摩:轻柔地按摩 患处,缓解肌肉紧
张和疼痛
保持舒适:保持良 好的睡眠和休息,
骨折患者的护理诊断

骨折患者的护理诊断
病情评估
-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受伤部位的触诊、活动度评估和
疼痛程度评估。
- 观察患者出现的任何症状和体征,如肿胀、红肿、血肿等。
护理诊断
1. 疼痛控制
- 目标:减轻骨折患者的疼痛,提高舒适度。
- 措施:根据疼痛评估结果,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提供安静
舒适的环境;提供冰敷或热敷等物理疗法。
2. 功能性障碍
- 目标:促进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措施:根据医嘱和康复导师的指导,进行适当的活动和运动;提供康复设备和辅助器具。
3. 感染防控
- 目标:预防骨折患者发生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 措施: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教育患者和家属正确的手卫生方法。
4. 心理支持
- 目标:提供骨折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帮助其积极应对疾病。
- 措施: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引导患者参加康复小组或心理咨询。
实施护理措施
1. 协助医生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手术。
2.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3. 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
4. 提供适当的镇痛药物和物理疗法进行疼痛控制。
5. 协助患者进行功能恢复训练,提供康复设备和辅助器具。
6.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情感安慰。
7. 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伤口护理、药物使用和康复计划等。
评估与修改
-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对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进行评估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病人的常见护理诊断:
定义:1990年第9次护理诊断分类会议给护理诊断的下的定义是:护理诊断(nursing diagnosis)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
三部分陈述:即PES公式:P(problem)问题即护理诊断的名称、E(etiology)病因即相关因素、S(symptoms or signs)症状和体征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
护理诊断的排序
.......
排列顺序就是将列出的护理诊断/问题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排出主次,一般将威胁最大的问题放在首位,其他依次排列。
首优问题→中优问题→次优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有危险但尚未出现的问题不一定都是不应首先考虑的问题。
临床常用到的护理诊断
1.疼痛:舒适的改变疼痛
护理措施:做好疼痛的评估工作
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以减少和限制增加疼痛的因素
2)疼痛较轻时指导并帮助病人转移注意力和实施松弛疗法
3)合理使用止痛剂,注意观察、预防、处理不良反应
4)注意倾听病人对疼痛的述说,耐心解释疼痛原因,可能情况下告知疼痛维持的时间,给予心理安慰。
5)尽量在止痛剂起作用的最佳时间内(肌注30分钟后,口服1小时后)安排所需的治疗活动,如翻身、下床走动等
2.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病程长、治疗费用、学习工作中断或顾虑肢体伤残有关
3.活动无耐力
4.有感染的危险:与长期卧床缺少活动及抵抗力下降有关。
5.恐惧
6.生活自理缺陷:1)沐浴或卫生自理缺陷2)穿着或修饰自理缺陷3)入厕自理缺陷4)进食自理缺陷
相关因素:(1)活动无耐力,体力和耐受性下降;(2)神经肌肉受损;(3)肌肉骨骼受损;(4)疼痛不适;(5)感知或认知受损;严重焦虑、抑郁。
(6)移动能力受损;
(7)可活动状态受损。
7.营养失调
8.体温过高:
相关因素:(1)暴露在热的环境中;(2)剧烈活动;(3)药物或麻醉;(4)衣着不当;(5)代谢率增高;疾病或外伤;
(7)脱水;出汗能力减低或丧失。
9.清理呼吸道无效
10.睡眠形态混乱:(1) 疾病因素,如心肺疾病致供氧不足,神经衰弱等;(2)心理应激;(3)工作、生活、学习负荷过重;(4)环境改变;(5)焦虑、恐惧。
11.气体交换受损
12.皮肤完整性受损
13.排便异常:便秘
1)指导并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2)术前3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的训练,建立正常排便总则
3)预防便秘:摄取充足的水分,多食用含粗纤维的食物,有便意时及时排空、勿憋大便
4)发生便秘的处理:肛门注入甘油10~20ml;便秘伴有肠胀气者用肛门管排气;在软化大便的情况下液状石蜡油保留灌肠;戴手套,用手指挖出粪便
14.躯体移动障碍:
1)协助卧床患者洗漱、进食、排便及个人卫生活动等
2)移动患者躯体时,动作应轻稳准,以免加重肢体损伤
3)指导并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协助进行锻炼,预防关节僵硬或强直
4)制动关节做肌肉等长收缩运动;未制动的关节至少每天做2—3次全关节活动
15.有受伤的危险
16.潜在并发症: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协助卧床患者洗漱,进食,排泄及个人卫生活动等,保持皮肤清洁
2)防止药物外渗: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时应加强巡视、防止药液漏出血管外
3)预防压疮:①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②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定时翻身,必要时使用气垫床等辅助措施;
③移动患者躯体时,动作应稳、准、轻,避免拖、拉、推,以免加重肢损伤或擦伤皮肤;④保持皮肤清洁及床单位干洁,正确实施按摩等措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⑤对使用夹板或石膏的患者加强观察,避免压伤、擦伤;⑥加强营养
4)预防抓伤、擦伤、冻伤、烫伤及跌倒
17.知识缺乏:缺乏功能锻炼知识
1)指导和协助患者掌握康复运动方法
呼吸运动:胸腹式呼吸。
鼓励病人深呼吸,深吸一口气后然后深呼出,每2小时一次,每次5-10分钟。
鼓肺运动:吹气球、吹泡泡等。
每日2-3次。
(吸三气道球仪)
抬臂运动:患侧上肢伸直,外展30度,屈肘90度,抬臂平肩,再落回原位,反复数次
上肢回旋运动:屈肘,上臂略抬起,由协助者扶臂做回旋运动,拳头在胸前划圆圈,自内向外再自外向内,各3-5次,每天反复进行数次。
举手过头运动:双手放在身上,举手过头再落回原位,3-5次,先可由他人帮助,逐渐以健侧手协助过度到主动运行。
下肢屈伸运动:两膝及髋关节各屈伸3-5次
2)向病人讲述注意事项,自我调节运动量。
18.潜在并发症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1)向病人讲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2)早期由护士指导和帮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要求家属协助和掌握方法
髋关节:易发生屈曲、内收和内旋畸形,应经常保持髋关节伸直和外展位,每日应最大幅度的活动髋部,注意充分伸直和外展,防止关节僵硬
膝关节:易发生屈曲畸形,应每日数次将膝关节完全伸直
踝关节及足趾:易发生跖屈畸形,应保持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同时每日数次按摩踝关节和足背、足趾。
一旦跖屈畸形形成,后期须行手术治疗各关节可进行的运动
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外旋、内旋等。
尺桡关节:旋前(手掌向下)、旋后(手掌向上)
腕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
髋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
膝关节:前屈、后伸、外旋、内旋。
踝关节:背伸跖屈
19.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畸形愈合诸因素有关
20.有再植手指坏死的危险
21.有周围血管周围神经功能能障碍的危险:
1)严格床头交班,密切观察肢端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度、动脉搏动情况、疼痛程度2)及有无被牵拉指趾痛,并详细记录
3)脊柱损伤、手术患者翻身时应执行轴线翻身
4)手术肢体局部制动,抬高伤肢15°~30°,听取患者对伤肢疼痛麻木等的倾诉,及时调整外固定物和是哪个口敷料的松紧度
5)缺血肢体禁止做按摩、热敷,如因外固定所致应迅速解除外固定材料及敷料并立即通知医生。
6)注意伤肢的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