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试题
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专题近代物理知识点之原子核经典测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氘核、氚核、中子、氦核的质量分别是m 1、m 2、m 3和m 4,如果氘核和氚核结合生成氦核,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核反应方程式为234112H H He +→B .这是一个裂变反应C .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 =m 1+m 2-m 4D .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ΔE =(m 1+m 2-m 3-m 4)c 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确定关系告诉我们,不能准确测量物体的位置或动量的值B .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C .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不受温度压强影响,但与元素的状态有关D .氢弹的原理是核聚变,同等情况释放的能量大于原子弹 3.关于原子、原子核以及核反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且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B .一个氢原子从n =3的能级发生跃迁,可能只辐射1种频率的的光子C .10个23592U 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5个23592U 原子核没发生衰变D .核泄漏事故污染物铯(Cs)137能够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其衰变方程为1371375556Cs Ba+x →,由方程可判断x 是正电子4.科学家们对微观粒子的研究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下列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 .普朗克发现了电子 B .爱因斯坦提出能量子假说 C .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D .汤姆孙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5.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发生聚变,产生一个中子和一个新核,并出现质量亏损,则聚变过程中 A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B .吸收能量,生成的新核为 C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D .放出能量,生成的新核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B .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C .只要强度足够大的光照射金属就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D .将放射性物质放在密闭的铅盒内,可以延长它的半衰期7.若元素A 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 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 和B ,经过20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m A :m B A .1:2B .2:1.C .30:3D .31:308.一种典型的铀核裂变是生成钡和氪,同时放出3个中子,核反应方程是可表示为2351448919256360U+X Ba+Kr+3n →,已知部分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核子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反应方程中,X 粒子是正电子B .核反应方程中,X 粒子是质子C .23592U 、14456Ba 和8936Kr 相比,14456Ba 核的比结合能最大,它最稳定 D .23592U 、14456Ba 和8936Kr 相比,23592U 核的核子数最多,它的结合能最大9.23290Th 具有放射性,经以下连续衰变过程:2322282282282089088899082Th Ra Ac Th Pb →→→→→,最后生成稳定的20882P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23290Th 和22890Th 中子数相同,质子数不同B .整个衰变过程共发生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C .22888Ra 发生β衰变后变为22889Ac ,说明22888Ra 原子核内有β粒子D .22888Ra 的半衰期为6.7年,取40个该种原子核,经过13.4年剩下10个该种原子核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普朗克为了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光子说B .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不仅有能量还具有动量C .是聚变反应D .据波尔理论可知氢原子从高能级从低能级跃迁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11.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说法正确的是( )A .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一系列研究,发现了原子核内部放出的β射线B .玻尔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建立了氢原子量子化模型C .卢瑟福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发现了原子核内部的质子D .贝克勒尔研究了铀的天然放射性,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2349290U Th →+X 中X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衰变 B .234112H+H He →+Y 中Y 为中子,核反应类型为人工核转变C .2351136909205438U+n Xe+Sr →+K ,其中K 为10个中子,核反应类型为重核裂变 D .14417728N+He O →+Z ,其中Z 为氢核核反应类型为轻核聚变13.由于放射性元素镎的半衰期很短,在自然界很难被发现,只有通过人工的方法制造,已知镎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镎原子核比铋原子核多28个质子B .发生了7次α衰变和6次衰变C .一定量的放射性该元素,随着存放时间的推移,放射线的穿透力越来越弱D .镎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小于衰变后生成的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14.原子核反应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核电站等。
物理原子核物理复习题

物理原子核物理复习题物理原子核物理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涉及到原子的构成、核的结构、放射性衰变等内容。
下面是一些原子核物理的复习题,帮助你检验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一、选择题1. 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原子质量与碳12核的相对质量之比。
下列原子相对质量的单位是:A. 千克B. 电子伏特C. 摩尔D. 无单位2. 具有相同质子数Z的原子或离子称为同位素。
下列同位素不属于同一元素的是:A. $^14_7N$ 与 $^14_6C$B. $^{235}_{92}U$ 与 $^{235}_{92}Th$C. $^{131}_{53}I$ 与 $^{131}_{54}Xe$D. $^{209}_{82}Pb$ 与 $^{209}_{83}Bi$3. 下列核反应中,属于$$\alpha$$衰变的是:A. $^{235}_{92}U \rightarrow ^{231}_{90}Th + \alpha$B. $^{14}_6C \rightarrow ^{14}_7N + \beta$C. $^{60}_{27}Co \rightarrow ^{60}_{28}Ni + \gamma$D. $^{99}_{43}Tc \rightarrow ^{99}_{44}Ru + e^{-}$4. 以下关于核聚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 核聚变是指两个或多个重核结合成一个更重的核的过程B. 核聚变是指一个重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轻核的过程C. 核聚变只发生在太阳等大质量恒星的核心D. 核聚变不会释放大量能量5. 下列元素中,能发生核裂变的是:A. 氢B. 锂C. 铍D. 铀二、填空题1. 原子核的结构由质子和 _______________构成。
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
3. 在$$\alpha$$衰变中,原子核放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粒子。
4. 以X表示某元素的原子核,若X的质子数为Z,中子数为N,则X的核素记号为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物理原子核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物理原子核物理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是不稳定的原子核?A. 氘核B. 氦核C. 镭核D. 铀核答案:C2.下列物质中,具有中子最多的是:A. 氢B. 氮C. 铁D. 铀答案:D3.以下哪个是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性同位素?A. 铀-238B. 铀-235C. 钍-232D. 钚-239答案:D4.下列几种放射线中,穿透能力最强的是:A. α射线B. β射线C. γ射线D. X射线答案:C5.核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是:A.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B. 力守恒定律C. 电荷守恒定律D. 反射定律答案:A二、填空题1.法拉第定律指出,电流的大小与通过导线的_____成正比,与导线的长度及截面积的____成反比。
答案:电压、电阻2.铀-238衰变成钍-234时,放射出____和____。
答案:α粒子、氚核3.芬特方法通过测量放射性同位素的_____测定样品的年龄。
答案:衰变产物4.质子数为92的核素是_____。
答案:铀5.链式反应是指每个裂变核生成的中子都能引起_____个新的裂变核裂变。
答案:大于1个三、计算题1.一个铀-235核裂变时,平均产生3个中子,使周围8个铀-235核继续裂变。
假设每次裂变放出的能量为210MeV,求铀-235核裂变的倍增时间。
答案:根据倍增时间的定义,我们有Td = (N-1) × τ其中,Td为倍增时间,N为平均每次裂变释放的中子数,τ为平均裂变时间。
由题意可知,N = 3裂变时间τ = 1秒/8 = 0.125秒将N和τ代入上述公式,解得Td = (3-1) × 0.125 = 0.25秒2.一个样品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含量初试为1000g,经过5个半衰期后剩余多少克?答案:根据半衰期的定义,经过一个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的质量会剩下原来的一半。
因此,经过5个半衰期,剩余的质量为原质量的(1/2)^5倍。
即,剩余质量 = 1000g × (1/2)^5 = 1000g × 1/32 = 31.25g四、解答题1.请简述核聚变和核裂变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领域。
原子物理五套试题及答案

原子物理五套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子核的组成元素是()。
A. 质子和中子B. 电子和质子C. 电子和中子D. 质子和电子答案:A2. 根据波尔理论,氢原子的能级是()。
A. 连续的B. 离散的C. 线性的D. 非线性的答案:B3. 电子云的概念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尼尔斯·玻尔B.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C. 马克斯·普朗克D. 埃尔温·薛定谔答案:D4. 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可以同时被精确测量B. 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被精确测量C. 粒子的能量和时间可以同时被精确测量D. 粒子的能量和时间不能同时被精确测量答案:B5.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
A. 泡利不相容原理B. 洪特规则C. 库仑定律D. 以上都是答案:D6.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遵循()。
A. 线性规律B. 指数规律C. 正态分布D. 泊松分布答案:B7. 原子核的结合能是指()。
A. 原子核内所有核子的总能量B. 原子核内单个核子的能量C. 原子核内所有核子的总能量与单独核子能量之和的差值D. 原子核内单个核子的能量与单独核子能量之和的差值答案:C8. 原子核的同位素是指()。
A.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质量数的原子核B. 具有相同质量数但不同原子序数的原子核C. 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原子核D. 具有不同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原子核答案:A9. 原子核的裂变是指()。
A. 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小的原子核B. 原子核结合成更大的原子核C.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D. 原子核的聚变答案:A10. 原子核的聚变是指()。
A. 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小的原子核B. 原子核结合成更大的原子核C. 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D. 原子核的裂变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______原理。
原子核物理试题及答案

原子核物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原子核由什么粒子组成?A. 电子B. 质子和中子C. 质子和电子D. 中子和电子答案:B2. 放射性衰变过程中,原子核的哪种性质会发生变化?A. 质量数B. 电荷数C. 核外电子数D. 核内质子数答案:A3. 下列哪种粒子的发现证实了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存在?A. α粒子B. β粒子C. γ射线D. X射线答案:A4. 原子核的稳定性与哪种因素有关?A. 质子数B. 中子数C. 质子数与中子数的比例D. 核外电子数答案:C5. 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哪种因素有关?A. 原子核的质量B. 原子核的电荷数C. 原子核的体积D. 原子核的表面答案:A二、填空题1. 原子核的组成粒子中,带正电的是______,带负电的是______。
答案:质子;电子2.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数量减少到原来的______所需的时间。
答案:一半3. 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原子核的质量亏损有关,质量亏损越大,结合能______。
答案:越大4. 核裂变是指重原子核在吸收中子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原子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大量的______。
答案:能量5. 核聚变是指轻原子核在高温高压下结合成更重的原子核的过程,同时释放出______。
答案:能量三、简答题1. 请简述原子核的组成及其性质。
答案: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原子核的性质包括质量数、电荷数、结合能等。
2. 放射性衰变有哪几种类型?请分别简述其特点。
答案:放射性衰变主要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三种类型。
α衰变是原子核放出α粒子(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过程,导致原子核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β衰变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被放出,导致原子核电荷数增加1;γ射线是原子核在能量状态变化时放出的高能光子,不改变原子核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3. 核裂变和核聚变有何不同?答案:核裂变是重原子核在吸收中子后分裂成两个或多个较轻原子核的过程,释放出能量;核聚变是轻原子核在高温高压下结合成更重的原子核的过程,也释放出能量。
(完整版)原子物理试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填空1、( )实验否定了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形。
答:(α粒子散射)。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
3、夫兰克—赫兹实验证明了( )答原子能级的存在。
4、德布罗意波的实验验证是( )答电子衍射实验。
选择题1、原子核式模型的实验依据是:(只选一个)(A )α粒子散射实验。
(B )光电效应,(C )康谱顿效应,(D )夫兰克—赫兹实验。
答(A )2、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得到的结果:(A )绝大多数α粒子的偏转角大于90。
,(B )只有1/800的α粒子平均在2—3度的偏转角。
(C )只有1/800的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
,其中有接近180。
的。
(D )全部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
答(C )第二章填空1、光谱的类型( )光谱、 ( )光谱 , ( )光谱。
答:线状、带状,连续。
2、巴耳末线系的可见光区中的四条谱线颜色是( )、 ( )、( )、( ) 答;(红、深绿、青、紫)3、氢原子光谱的前4个谱线系是( )、( )、( )、( )。
答“(赖曼系,巴巴耳末、帕邢、布喇开)4、玻尔理论的三个假设是(1)、((2)( )(3)( )5、能级简并是指(n 个状态的能量是相同的状况)6、氢原子和类氢离子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时能级是(简并)的,简并度为(n )7、当氢原子和类氢离子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时,在n=3的能级中可能有多少个不同状态的椭圆轨道?(答案3个)(可作填空或选择)8、氢原子的玻尔半径a 0=0.529A,在n=2能级的椭圆轨道半长轴为( )A ,半短轴分别为( )A 、( )A 。
解:根据半长轴20a a nZ =可得: 2.116a =A 因1,2n φ= 由n b a n φ=得 b 1=1.053A, b 2=2.116A9在气体放电管中,用能量为12.1eV 的电子去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此时氢原子所能发射的光子能量中能是(A )12.1eV , (B)10.2 Ev .(C )12.1 eV 、 10.2 eV 、19 eV ,(D )12.1 eV 、 10.2 eV 、3.4 eV . 答案(C)10在气体放电管中,用能量为12.1eV 的电子去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此时氢原子所能发射的普线有( )条答案(3)问答5、玻尔理论是建立在物理学那三方面的基础上?答(1)光谱的实验资料和经验规律,(2)以实验基础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3)从黑体辐射的事实发展出来的量子论。
原子物理核力试题及答案

原子物理核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核力是哪种类型的力?A. 万有引力B. 电磁力C. 核力D. 弱相互作用力答案:C2. 核力的作用范围通常在什么距离?A. 10^-10 mB. 10^-15 mC. 10^-20 mD. 10^-25 m答案:B3. 核力的特点是?A. 长程力B. 短程力C. 与距离无关D. 随距离增加而增强答案:B4. 核力在哪个方向上最强?A. 同向B. 反向C. 垂直D. 任意方向5. 核力是由哪种粒子传递的?A. 光子B. 胶子C. 介子D. 重子答案:C6. 核力对哪种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最大?A. 电子B. 质子C. 中子D. 质子和中子答案:D7. 核力在原子核中的作用是什么?A. 维持原子核的稳定B. 使原子核分裂C. 使原子核膨胀D. 使原子核收缩答案:A8. 核力的强度与哪种因素有关?A. 核子的质量B. 核子的电荷C. 核子的自旋D. 核子的动量答案:C9. 核力的对称性是什么?B. 反对称C. 部分对称D. 部分反对称答案:B10. 核力的发现对物理学的发展有何影响?A. 没有影响B. 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C. 促进了相对论的发展D. 促进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核力是一种______力,它在原子核尺度上起作用。
答案:短程2. 核力的传递粒子是______,它们通过交换来实现核力的作用。
答案:介子3. 核力在原子核中的作用是______原子核的稳定。
答案:维持4. 核力的强度与核子的______有关,这与核力的对称性有关。
答案:自旋5. 核力的发现对______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案:粒子物理学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核力与电磁力的主要区别。
答案:核力是短程力,主要在原子核尺度上起作用,而电磁力是长程力,作用范围广泛。
核力在原子核中维持核子间的结合,而电磁力则在原子和分子尺度上起作用,影响电子的运动。
2023年高三物理原子核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2023年高三物理原子核物理练习题及答案1. 原子核物理基础1.1 简述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原子核物理研究的对象是原子核,其研究内容包括原子核的结构、性质、稳定性以及与核反应相关的规律和过程。
1.2 解释原子核的质量数、电荷数和核素符号的意义。
原子核的质量数是指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用A表示。
电荷数是指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用Z表示。
核素符号则是用来表示特定的原子核,由元素符号和质量数构成。
1.3 简述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性质。
质子是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其质量约为1.67262×10^-27千克,位于原子核中。
中子是电荷为零的基本粒子,其质量约为1.67493×10^-27千克,也位于原子核中。
2. 原子核结构与稳定性2.1 利用核素符号回答下列问题:(1) 氢的原子核中有几个质子和几个中子?氢的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2) 氘的原子核中有几个质子和几个中子?氘的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3) 铀的原子核中有几个质子和几个中子?铀的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和146个中子。
2.2 解释原子核稳定性的概念以及稳定核素的特点。
原子核稳定性是指原子核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相对长久的性质。
稳定核素具有以下特点: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奇数或偶数;质子数和中子数在某个范围内具有最佳的比例;核子排布趋于对称。
3. 核反应与放射性3.1 解释以下概念:放射性衰变、半衰期和辐射。
放射性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转变为稳定核或其他核的过程。
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中,有一半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辐射是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具有能量的粒子或电磁波。
3.2 回答下列问题:(1) 根据原子核的衰变过程,解释放射性核素的变化。
放射性核素经过衰变,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会发生变化,进而生成新的核素。
(2) 为什么放射性核素会产生辐射?放射性核素衰变时会释放出稳定核、粒子或电磁波,这些释放出的粒子或波动具有能量,因此称为辐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考试试卷(B 卷)
课程名称: 原子核物理 学院: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姓名: 校园卡号:
(共150分,请选其中的100作答)
1. 我们知道原子核体积近似地与A 成正比,试说明其内在的物理原因。
2. 重核裂变后,生成的中等重的核常伴随着β衰变,为什么?
3.
Bi 21183
衰变至Tl 20781,有两组α粒子,其能量分别为6621keV ,6274keV 。
前
者相应是母核衰变至子核基态,后者为衰变至激发态。
试求子核Tl 20781激发态的能量。
4. 对于Ca Sc s 42
2068.04221−−→−,查表得3.310),(=m E Z f ,并已知子核的能级特性为+O 。
试判断母核的能级特性。
5. 质子轰击7Li 靶,当质子的能量为0.44, 1.06, 2.22 和3.0MeV 时,观测到共振。
已知质子和7Li 的结合能为17.21MeV ,试求所形成的复合核能级的激发能。
6. 简述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的中子蒸发能谱,并推导之。
7. 什么是内转换电子,内转换电子与β跃迁电子的区别。
期末考试试卷(B 卷)答案
1.解:
核力的作用要比库仑力强,而且主要是吸引力,这样才能克服库仑力形成原子核。
核子之间的磁力也比核力小很多,万有引力更是微不足道。
核力是短程力,粗略的说,核力是短程力的强相互作用,而且起作用的主要是吸引力。
2.解:
重核的中质比大于1,甚至达到1.54.对于重核,核内的质子数增多,库仑力排斥增大了,要构成稳定的核就必须要还有更多的种子以消耗库仑排斥力作用。
贝塔稳定线表示原子核有中子,质子对称相处的趋势,即中子数和质子数相当时原子核比较稳定。
3.解:
子核的激发能量:
MeV E E A A E 7.353]62746621[207211)]()([410=-=--=
αα
4.解:
424221
200.68 3.31/2log log(0.6810) 3.13
s
Sc Ca f T β+
−−−→•=⨯=
1/2
log f T •判断跃迁种类几次规则知道该β
+
衰变为容许跃迁
01,0;0,1
(1)1;1i i i i I I I πππ∆=-=±=∆=⨯+=+=+故而,故而,
所以,母核4221
Sc
的能级特性为:0+1+。
5.解:
复合核的激发能为:
代入数据得到:
**12**3417.60,18.1319.15,19.84E M eV E M eV
E M eV E M eV ====
6.解:
再通过复合核的反应中,出射粒子的能量也具有麦克斯韦分布的特点,在适当的条件下叫分布也是各向同性的。
因此,我们可以用液滴蒸发的图像来处理复合核的衰变,这就是中子蒸发能谱。
推导如下:
令剩余核的激发能
n
E E E -=0*由于复合核的衰变至剩余核的激发能为
n
E E E +→**之间的概率与此间的能级成正比,同时与复合核的中子宽度)
(n n E Γ成正比,
于是:
n
n n n n n dE E E E dE E n )()()(0-Γ∝ρ
又反应截面可以写为
ΓΓ=b
CN ab )
(ασσ
*A
aA
a A
m E E B m m =++
其中,)(ασCN 通过入射道(A+a )形成复合核的截面。
ΓΓ=a
CN ba )
(βσσ
利用细致平衡原理可以得到:
)12)(12()
12)(12()()(2
2++++=ΓΓA a b B b b a CN
b CN I I P I I p βσασ 则得:
)
()(2
b CN b b CN b E E p σβσ∝∝Γ假定)(b CN E σ近似为常量,则此式表明复合核发射例子
b 的概率与粒子的能量b E 成正比。
因此,对于复合核发射中子,有
n
n n n n dE E E a e E dE E n )()(02-∝
当n E E >>0时
002)(2E a
E aE E E a n
n -≈-
所以:
n
T
E n n E n n n dE e E dE E a e
E dE E n n n
--∝∝0)(
此式类似于麦克斯韦分布,通常称为蒸发谱。
7.解:
内转化电子是原子核跃迁时核跃迁时把激发能直接给原子的壳层电子而发射出来,这种现象称为内转换。
内转换过程发射出来的电子称为内转化电子。
贝塔电子是原子核衰变时释放出来的电子,正电子。
根据费米理论可知,贝塔粒子是核子的不同状态之间跃迁的产物,事先并不先存在核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