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各具特色的居民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群文阅读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群文阅读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群文阅读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教学设计大孟桥中心小学——崔红敏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二教学难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的,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课件PPT课件一、导入新课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去感受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二、出示课件(PPT课件)欣赏一组图片。

三、欣赏完一组民俗民风的图片,我们来学习第二组课文中的文章,读一读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什么民俗民风。

1、小组内读《北京的春节》完成任务单。

2、出示课件3、小组发言总结4、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慌乱、喜庆、团圆’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想和,这里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凝聚。

一、我们领略了《北京的春节》那种欢乐、祥和的气氛。

让我们一起读《藏戏》感受藏戏独具魅力的地方。

1、分小组读<藏戏》共同完成任务单。

2、出示课件3、小组交流汇报(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2)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形式: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小结:许多地区,民族,都拥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它们是中华文化的奇葩。

藏戏,作为藏戏的传统剧种,直到几百年后,仍有着无穷的魅力。

三、接着我们继续阅读各具特色的民居(分甲、乙小组阅读完成任务单)1、出示课件2、小组交流汇报(1)客家民居:位置:崇山峻岭中。

作用:防盗、防排挤。

材料:石灰中掺土,以竹片、木条做筋骨。

结构:三到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

文化特征:八卦布局排列,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材分析:《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

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加以说明,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均较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2、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方法:在教学时,可以采用比较学习、完成表格,体会民居特点的方法。

教学媒体资源运用:课本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隔太远,因此为了使学生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的了解由表面升华到深层面,真正激起学生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准备借助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民居图片、文字资料、音像资料。

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民居的文字、图片资料。

2、教师可根据课后资料袋的提示,准备有关的图片、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中国民居视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2、揭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对读通,了解课文内容。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4、默读课文,思考: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各具特色的民居06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公开课优质课件精选各具特色的民居06

二、补充成语。 ( 心 )服( 口 )服 ( 以)讹( 传)讹 ( 倚)老( 卖)老
( 以)德( 报 )德 ( 以)牙( 还 )牙 ( 将 )计( 就)计
神( 乎)神( 其 ) 痛( 定 )痛 ( 思 ) 日( 复 )( 一 )日
精( 益 ) ( 求) 精 将( 门 ) ( 有 )将 微( 乎 )( 其 )微
(2)、打比方 房屋如橘瓣状排列
好处: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的客家和傣家民居 位置,作用,材料,结构的描写,让 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到民居文化 的鲜明特点,也让我们更深入 的了解到中华民居的深厚久远.
了解文章的结构。
第一段: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 境。
第二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 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
谢谢观看
请指导
《各具特色的居民06》
执教教师:XXX
准备阶段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 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 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
云南腾冲县的银杏村民居
福 建 客 家 土 楼
云 南 瑞 丽 傣 族 民 居
北 京 胡 同
上 海 石 库 门
陕西窑洞
1、盈江的支那人住的是木楼;
2、盈江的傈僳族喜欢住茅屋,因为茅屋冬 暖夏凉; 3、大城市的人喜欢住平方;
4、东北人和延安人喜欢住窑洞,因为窑洞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夏凉 …….
迁移阶段
一、填空。
“傣家的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
家”“主楼有20至24根柱子支撑列”数是字(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使人准确的了解傣家村寨的基本特点 )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各具特色的民居课件
吉祥﹑幸福﹑安宁;和睦相处;勤 俭持家;平等互助
福 建 客 家 土 楼
傣家竹楼Biblioteka 位置 竹林中作用防酷热和湿气
材料 结构
主要是竹子,屋顶用茅草编织的草 排或木片覆盖,现在改用瓦顶。
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 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
文化特征 吉祥、平安、家道兴旺
傣家竹楼
• 比照阅读这两篇短文,比 较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一样点 和不同点呢?
吊角楼
皖南民居
蒙古包
北京四合院
• 写一写你喜欢的一种民居。 学习运用今天所学的表达方法, 凸显这一民居特点。
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民居?具有什 么特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自己从 中了解到了什么?
客家民居
位置 闽西南﹑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
作用 防备盗匪骚扰和当地人排挤
材料
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 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
结构 文化特征
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 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土楼围成圆形的 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二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二

巧构思
节日习俗
开头
节日事件
结尾
(开头:交代清楚什么节日。节日事件:是活动过程,抓
住有趣、有意义、给人教幸福生活。)
精彩的开头
盼啊盼啊,好容易盼到了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有生气勃勃的春节, 秋意浓浓的中秋节……但是我最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
中秋习俗中秋月饼中秋赏月1可以写节日习俗有地方特色的服装饮食居民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2看到的听到的亲身感受到的民风民俗3抓住所写民俗特点尽量写清楚民俗内容把文章写具体4选材要新写出真情实感巧构思节日习俗开头节日事件结尾开头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 单元口语交际习作二
民风民俗
过“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端 午节。因“端”是“开始”的意思,古代“午”与 “五”通用,又以奇数为阳。所以端午又叫端阳、 端五、重五、重午,民间俗称“五月节”。赛龙舟、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元宵节
•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 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 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 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 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 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巧构思
节日习俗
开头
节日事件
结尾
(开头:交代清楚什么节日。节日事件:是活动过程,抓
住有趣、有意义、给人教育。抓住细节让人物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结尾:总结,抒发感情,赞美幸福生活。)

第二单元-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

第二单元-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

4.陕北居民修建这种窑洞的原因是: 建窑洞可就地取材,施工简便,造价低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易保养 ,不易毁坏,且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确是高寒的黄土高原最理想的民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返回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客家民居特点: (1)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 。 (2)营垒式住宅。 (3)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4)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 匀,宏伟壮观。 (5)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6)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 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
建窑洞可就地取材,施工简便,造价低 廉,容易保养,不易毁坏,且隔热保温,冬 暖夏凉,的确是高寒的黄土高原最理想的民 居。现在新建的窑洞外壳还包上了砖、石头, 就更结实美观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简便-(简单 )毁坏-( ) 损坏)结实-( 坚固
黄河中上游流域 它 2. 陕北窑洞分布在______________, 石砌 、_____ 砖砌 和 的三种结构形式有_____ 直接在黄土、山崖边挖掘 而成,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壳还包上了砖、 新建的窑洞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 石头 ,就更结实美观了。 _____ 3. 找出文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句子。 每孔窑洞,一般长5至7米,宽3至4米,高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米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_1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_1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1、文言文两那么2、匆匆3、桃花心木4、顶碗少年5、手指口语交际·习作一回忆·拓展一第二单元6、北京的春节7、藏戏8、各具特色的民居9、和田的口语交际·习作二回忆·拓展二第三单元10、十六年前的回忆11、灯光12、为人民效劳13、一夜的工作口语交际·习作三回忆·拓展三第四单元14、卖火柴的小女孩15、凡卡16、《鲁滨孙漂流记》梗概精彩片段17、《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习作四回忆·拓展四第五单元18、跨越百年的美丽19、千年梦圆在今朝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1、我最好的教师口语交际·习作五回忆·拓展五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依依惜别古诗词背诵1、七步诗2、鸟鸣涧3、芙蓉楼送辛渐4、江畔独步寻花5、石灰吟6、竹石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8、已亥杂诗9、浣溪沙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综合复习1、养花2、生活是多么广阔3、中华第一龙4、狱中联欢5、名碑荟萃6、琥珀7、智慧之花8、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9、给外地亲友写封信六年级课外知识积累一、描写友谊送别的古诗:1、题目: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⑵《山中送别》(唐—王维)、⑶《别董大》(唐—高适)、⑷《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⑸《赠汪伦》(唐—李白)、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⑺《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2、诗句: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⑵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⑷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⑸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⑻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课文导语:《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继《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又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课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文原文】客家民居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

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

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①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

比如,承启楼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

各层房屋的用途惊人地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不混乱。

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傣家竹楼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

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绿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

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

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具特色的民居
【学习目标】
1.会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4.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

【学习重点】
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
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媒体运用]
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
[学习时间]30分钟
[学习过程预设]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课后“资料袋”一组邮票。

2、了解邮票上的民居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读通读顺课文,解决难懂词句。

2、思考:客家民居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三、制表学习,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思考: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画出语句。

2、交流:客家民居中,都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呢?
五、自学探究,以文学文。

1、依照着“客家民居”的学习方式,自读《傣家竹楼》部分,画画批批,自己设计一张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建议从竹楼的环境特点、自身建筑特点这两方面来制表自学。

2、交流环境方面的特点。

主要有三个特点:“藏在竹林”“傍水而居”“树满寨,花满园”。

3、交流竹楼自身的特点。

1)、自学第3自然段感受到竹楼结构简单,别致美观。

2)、自学第4自然段感受“宽敞和通风很好”。

3)、自学最后一段了解建造竹楼的风俗:
六、比较阅读,拓展练习。

1、比较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

2、交流两篇文章写法上的相同点。

3、比较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

[课后练习]
选择你感兴趣的民居,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板书设计]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