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采访报道基本要求的探讨
浅谈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

浅谈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新闻采访报道是新闻工作者最为常见的工作之一,它是新闻传播的重要环节,也是新闻传播质量的关键保障。
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采访报道,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一般来说,新闻采访报道都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下面就浅谈一下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
第一,客观、真实、准确。
作为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报道的时候,必须做到客观、真实、准确。
要把握好事实真相,不能加以歪曲、编造或夸大。
不能以自己主观的想法和价值观来改变事实本身,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客观的报道。
只有这样,才能尊重事实,符合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才能保护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信誉。
第二,及时性。
新闻采访报道是要及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新闻的及时性成了新闻的生命线。
采访对象的说辞、事实的发展都需要及时追踪和报道。
如果新闻不及时,那么它就不再是新闻了。
而且,新闻的及时性还能增加新闻的生动性和吸引力。
所以新闻采访报道要及时,是很重要的。
全面性。
全面性是指新闻采访报道应该详实,尽可能全面。
没有所谓的“精彩片段”和“尖锐问题”,新闻采访报道必须全面、全貌地反映采访对象所涉及的问题。
全面性并不等同于“无病呻吟”,新闻采访报道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关问题,并加以解析报道。
只有这样,才能符合读者对于新闻的需求,也才能够真正贴近新闻对象,贴近读者。
第四,权威性。
权威性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
新闻的传播对象包括政府、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等权威人士。
在采访报导中,媒体应该借助这些权威人士的观点和评论来加强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闻的公信力,并且也是对于新闻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保障。
第五,社会责任感。
作为新闻工作者,新闻采访报道时要有社会责任感。
新闻不是为了新闻本身而进行的,它更应该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甚至通过新闻报道来引导社会风气的良好发展。
新闻采访报道不能够只凭自己的兴趣和情绪去报道,而是应该关注社会大众的需求,才符合新闻传播的价值。
第六,语言简洁明了。
浅谈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

浅谈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
新闻采访报道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其目的是为了向公众传递真实、全面、
客观的信息,帮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形成正确的判断和观点。
以下是新闻采访报道的基
本要求:
1. 准确性:新闻报道首要的要求是准确性。
新闻工作者应该尽量确保所报道的信息
真实可靠,避免错误和虚假的信息传播。
在采访过程中,应当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核实,排
除不实和不准确的信息。
2. 公正中立:新闻工作者应该保持公正中立的立场,在报道中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
感情的介入。
报道应当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尊重不同意见和观点的存在,避免对任何
一方进行歧视或偏袒。
3. 全面性:新闻报道应该具有全面性,能够覆盖事件的不同方面和层面。
采访对象
的各种观点和声音都应该得到充分呈现,以便读者能够形成全面的认识。
4. 及时性:新闻报道应该具有及时性,能够及时向公众提供当前的最新信息。
新闻
工作者应该密切关注新闻动态,随时调整报道计划,及时更新报道内容。
5. 清晰简洁:新闻报道应该具有清晰简洁的特点,能够让读者迅速理解和掌握信息。
新闻工作者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语言,以便广大读者能够顺利阅读和理
解。
6. 尊重权益: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报道过程中应该尊重个人权益和隐私保护。
他们应
该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征得采访对象的同意,并合法、合规地使用采访材料。
7. 遵守新闻伦理: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守新闻伦理的要求,不得编造、篡改、歪曲事实。
他们应该尊重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不得追求炒作和娱乐性的报道,而应当坚持新闻
的公共责任和社会使命。
媒体行业中的新闻采访和报道规范

媒体行业中的新闻采访和报道规范新闻采访和报道是媒体行业中至关重要的工作环节,既是新闻传播的核心,也是保证信息准确、客观、公正传达给受众的关键。
为了确保新闻采访和报道的规范性,媒体人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
本文将探讨媒体行业中新闻采访和报道的规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新闻采访规范1. 信息真实性新闻采访的首要原则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媒体人在采访过程中应追求真相,确保所获取的信息来源可信可靠。
对于重要信息需要进行多方核实,避免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
2. 尊重个人隐私新闻采访时应尊重被采访者的个人隐私权。
在征得许可的前提下,避免对被采访者的隐私进行不当揭露,尤其是涉及个人尊严的内容。
3. 公正客观新闻采访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
媒体人应尽量避免个人偏见的干扰,客观公正地呈现事件事实,不篡改和曲解事实。
同时,对于不同观点和声音,应给予平等表达的机会。
4. 网络采访规范在网络时代,新闻采访涉及到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的使用。
媒体人需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发布违法信息,不恶意造谣传谣,准确使用他人的言论和观点,注意识别和屏蔽不实信息。
二、新闻报道规范1. 标题准确报道的标题应准确概括主题,避免采用夸大和误导性语言。
标题应能真实反映文章内容,不夸大事实,不制造谣言。
2. 内容结构完整新闻报道应包括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和结果等重要信息。
内容应紧凑且易读,避免冗长空洞的文字描述。
3. 逻辑严谨报道的逻辑结构应严谨有序,主次分明。
信息的呈现应符合常理,避免片面和断章取义。
对于不同观点应给予合理解释和甄别。
4. 引用准确可信在报道中引用他人观点时,应确保引用准确可信。
同时,在报道中注明引用的来源和出处,避免侵权和误导读者。
5. 文字表达精准新闻报道应力求文字精准、简明扼要。
避免使用过多的修饰性词语和客观评价词语,尽量以客观描述和客观事实为主。
三、加强新闻采访和报道规范的建议1. 媒体组织加强内部管理媒体组织应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水平。
浅谈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

浅谈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要求1. 引言1.1 新闻采访报道的重要性新闻采访报道是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事件、人物、现象等方面的工作,将采访所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编辑,并向公众传达的活动。
它是新闻传媒的基础工作之一,也是民众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闻采访报道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闻采访报道是新闻传播的核心环节。
通过采访报道,新闻工作者可以及时获取现场信息,呈现事件的全貌,让读者、观众了解事实真相,促进舆论的公正、客观。
第二,新闻采访报道是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政府、企业、机构等不同对象的采访,可以发现问题、监督行为,推动相关方面改进工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新闻采访报道是传播价值观念、引导社会风向的有效途径。
新闻媒体在采访报道中传递的信息、态度往往会影响到社会大众的观念和行为,对社会建设、文化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
新闻采访报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不断提高采访报道的质量,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正文2.1 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原则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及时等几个方面。
新闻报道要客观,即要客观地呈现事实,不加以主观感情色彩和个人意见。
新闻报道要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对不同观点要给予平等的尊重和报道空间。
新闻报道要真实,不能捏造事实,制造谣言,应严格遵循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
新闻报道要全面,要尽可能收集到各方的意见和信息,不片面报道,使读者能够获得全面的了解。
新闻报道要及时,及时报道新鲜事物,保持新闻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以满足公众对信息的迫切需求。
在实践中,新闻工作者要牢记这些基本原则,遵循新闻职业的道德规范,尊重事实,尊重公众利益,真实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维护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履行新闻报道的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准确、权威、可信的新闻信息,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原则是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保障新闻报道质量和信誉的重要保证。
关于新闻采访报道基本要求的分析研究

关于新闻采访报道基本要求的分析研究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快速进步,多元化的社会风貌为我们的报道提供了大量的新闻素材,同时也对我们的新闻采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闻媒体首先要服务于人民群众,其次才是真实的记录社会百态。
新闻报道的质量与水平以及其所包含是思想内容对于舆论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按照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严格规范自身的采访与报道,才能使新闻媒体切实发挥出服务于百姓的真正作用。
本文尝试从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以及要求两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新闻采访;报道;基本要求Abstract: with the rapid advancement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for our report provides a lot of news stories, as well as on our news work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News media should serve the people first, the second is the real record of the poet. News reports of quality and level, and it contains is mind content to the public opinion ha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therefore, as a journalist, must according to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news reporting strictly regulate their own interviews and reports, news media to make real of the real role play to serve the people. This paper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news interview are briefly discussed.Key words: news; Reports; The basic requirements相对于传统报纸、电视媒体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体,广播媒体组织重大新闻采访活动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没有像报纸那样深入采访、深入分析,形成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报道;也不像电视那样,有让人一目了然的视频和有冲击力的画面,更没有网络媒体的优势,设置一个“专栏”窗口,将新闻采访的内容分类、分标题、分内容放在网站上,此外,各类与此有关的新闻事件和网友的评论都可以放在该窗口上,不仅具有报纸深入报道的特点,而且还具有电视一目了然的视频和具有冲击力的画面,不仅让网友深入了解,更可以参与到新闻行动中,在网上自由评论。
论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

论新 闻采 访 的基 本 要 求
兰 晓 玉
( 阳师 范大 学文 学 院 沈
中图分类号 : 1 . G2 21 文献标识码 : A
辽宁・ 阳 沈
103 ) 1 0 4
文 章 编 号 :6 2 7 9 ( 0 9)6 2 5 0 1 7 — 84 20 3 — 7 - 1
搜集 和选择新 闻事实 。事 实是新 闻的本 源、 是新 闻的基本 内容 , 没 有事实 就没有新 闻。我们 在采访 中要报道新闻 , 其关键也就在于搜 集大量新 闻事实材料 , 并精心 加以选择 。
新 闻采访 中注重搜集 和 占有大量新闻事实材料 , 也为克服新 闻 报道 中的假 、 、 大 空现象创 造了有利条件 , 谓假 、 、 , 所 大 空 归根 到底
就是没有事实 。掌握 了大量 事实材料 , 才能防止出现假 、 、 。事 大 空 实可 以使新 闻报道 中提 出的问题 更有针对性 , 事实才能使新 闻报道 更有说服力 。我们从大量新 闻作品中体 会到 , 用事实说话这种手法 就好 像绵绵 春雨 , 进人们 的心 田 , 人们起到 潜移 默化 的作 用 。 吹 对 这也证 明 , 用事实说话 的方法符合人们 的心理特 点 , 符合人们认 识 事物 的规律 。我们要坚持这 种方法报道新 闻, 就必须在新 闻采访 中
这 是 由新 闻采访工作 的性质和任 务决定 的。新 闻采访 的主要
4 新 闻必 须 真 实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 这就确定了新闻必须 把事实放 在第一位 , 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新闻这种文体区别 于其他 文
任务 是采写新 闻、 反映情 况 、 做群众工作 。这三 方面工作都 离不开
1新 闻采 访 的特 点
浅谈新闻记者的采访要求

浅谈新闻记者的采访要求从整个新闻传播的过程来看,新闻采访的质量影响着整个新闻报道质量,更是做好新闻传播报道工作的基础。
而新闻采访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记者。
因此,完善新闻采访工作需要电视新闻采访记者具体丰富的新闻报道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新闻采访技巧。
本文针对新闻采访的现状,进一步探索新闻记者采访的要求。
标签:新闻采访;记者;分析;思考1 新闻采访活动的重要性新闻采访活动就是新闻记者出于新闻传播的目的,利用观察或访谈的形式对采访客体进行的观察、询问、思索和倾听以及记录等采访活动,获得采访信息的过程。
新闻采访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新闻采访,才能够采集和挖掘新闻事实和线索。
从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上看,新闻采访活动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新闻的生命就是真实,想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就需要对事实的有效掌握和了解,而新闻采访正是保证新闻传播活动真实性的重要环节,是获得新闻事实的主要渠道。
一个完整的新闻报道首先建立在完整的采访报道基础之上的,任何的新闻活动都是先有采访,后有写作和编辑的。
新闻采访活动更是保证新闻真实的重要手段,新闻能否得到有效的传播,取得轰动的影响,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最为重要。
想要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获得最新鲜和最及时的第一手新闻事实资料,新闻采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闻采访同时也需要新闻记者能够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具有极强的新闻敏感度,更够从众多的新闻事件中及时发现有效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2 当前新闻记者采访的现状2.1 新闻记者采访前没有做充分的准备。
当前我国新闻记者进行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往往出现新闻资料准备不充分的情况,造成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不能够对于被采访者和新闻事件发生过程进行全面、仔细的了解,这样一来就很容易造成新闻采用报道的不真实,无法获得全面真实的新闻素材,甚至出现新闻采访主题偏离的情况,将新闻采访置于尴尬的境地。
如,新闻记者进行法律纠纷事件采访时,如果新闻记者在采访前没有做足准备工作,对于整个事件和当事人缺乏了解的话,这样就是容易造成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太过主观性,造成新闻报道的不公正,影响社会和谐的发展。
关于新闻采访报道基本要求的探讨

新 闻失实 是党 的新闻事业 的大敌 。大敌 不除,报 纸、广 播 、电视无信誉 ,新闻界无宁 日。因此 ,广大新 闻工作者对 此应 当警钟长 鸣,同新闻失实现象作坚持不懈 的斗争 。近年
说,这是坚持思想性 问题 的关键 。这是 因为,“ 纸是作为社 报
会舆论的纸 币而流通 的” ( 马克思语) 。即报纸 是办给人看的 , 读者是办报人和报 纸的“ 买主” ,报 纸只有当读者买 了、看 了
具体 有:初步接触 ,不 明要求 :作风浮夸 ,粗枝大叶 ;知识 才能发挥作用 。
的报道需要有 马列 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 、观 点、方 法和党的方针政策 ,来回答实际工作生活提 出的具有 普遍意
义的 问题, 以此来指导人们 的思想和言行 。 究竟怎样使新 闻报 道较 好地体现思想性 ,从一定 意义 上
( )新 闻报 道 失 实的原 因 二
新 闻报 道失实既有客观 上的原因 ,更有主观上 的原因 ,
文章编号: 17 .1 2( 0 1 50 2 .2 6 28 2 2 1 )0 .190
新闻是指新近发生 的事 实报 道。 首先 指出了新闻是“ 这 事 不足 ,真假难 辨;道听途说 ,不经核实 ;追 求生动,合理想 实” ,表 明了新闻的 内容应当是“ 有准确地址” 的真人真事 。其 像 ;急功好利,“ 混淆事 实” :移花接木 ,牵强 附会;沽名钓
实际工作 中,若是 掌握 了真实性 的具体要 求,并能用它
们对 事实的真伪程度严格进 行把关 ,那么 ,新闻失实现象便 可大 幅度 地得 以减 少。这些具体要求有 :构成新闻的基本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闻采访报道基本要求的探讨作者:刘子英来源:《今传媒》2011年第05期摘要:要干好社会上三百六十行中的任何一行,都必须遵循该行的基本要求,包括新闻采访在内的新闻工作也概莫能外。
本文先从新闻工作的性质与实践需要出发,分析研究了新闻采访报道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并对从事新闻工作的人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
关键词:新闻采访;新闻报道;新闻思想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5-0129-02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这首先指出了新闻是“事实”,表明了新闻的内容应当是“有准确地址”的真人真事。
其次,指出了这个“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的”,表明了新闻内容的时新性,最后它提出了“报道”这一行为。
记者报道某个事实,总是有其动机,包含着他对事实的判断与理解。
一、关于真实性真实性也叫准确性,即指新闻报道要真实反映事物的原来面貌。
从根本上说,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有了事实,才有新闻。
新闻一定要准确真实,要反映事物的真实的本来的面目,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真实性是新闻事业的生命所系,是取信于民的力量所在,也是新闻学的基本常识。
每个人都有获取新闻的需要,任何新闻传播活动都与人的生存及生活环境的改善,与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新闻报道若不是真实的信息,则就会偏离人的新闻需要,虚假信息甚至于可能会贻害社会和人类。
因此,新闻传播从一开始就以传播真实的事实信息为特征。
不清楚这些道理,就不能当记者。
(一)真实性的具体要求实际工作中,若是掌握了真实性的具体要求,并能用它们对事实的真伪程度严格进行把关,那么,新闻失实现象便可大幅度地得以减少。
这些具体要求有: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必须真实;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新闻报道要讲究分寸,留有余地多侧面、多层次,保重点,讲全面的考察事物。
(二)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新闻报道失实既有客观上的原因,更有主观上的原因,具体有:初步接触,不明要求;作风浮夸,粗枝大叶;知识不足,真假难辨;道听途说,不经核实;追求生动,合理想像;急功好利,“混淆事实”;移花接木,牵强附会;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新闻失实是党的新闻事业的大敌。
大敌不除,报纸、广播、电视无信誉,新闻界无宁日。
因此,广大新闻工作者对此应当警钟长鸣,同新闻失实现象作坚持不懈的斗争。
近年来,各新闻单位虽然对新闻失实现象制定了一系列防范和处置措施,如一经发现失实,或登报批评,或收回稿费及取消半年乃至一年用稿权等等。
但是,这总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直至现在,“妙笔生花是记者的诀窍”、“无假不成文”、“坚持真实性是课堂语言”等论调还颇有市场,这是很值得深思的。
若要杜绝新闻失实,下述两点是根本大计:一是加强每个新闻工作者对党的新闻事业性质的认识和新闻失实危害性的认识,从而迅速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提高同新闻失实现象作斗争的自觉性;二是尽快制订一部新闻法,对真实性原则用法律形式给予保证,从而在法律的威慑下,在较大的力度上堵塞新闻失实的缺口。
二、关于思想性思想性,即指新闻报道的思想观点或政治倾向。
在中国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即指政党的新闻事业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
新闻报道不能单纯就事论事、言不及义,有的报道需要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党的方针政策,来回答实际工作生活提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以此来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言行。
究竟怎样使新闻报道较好地体现思想性,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坚持思想性问题的关键。
这是因为,“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而流通的”(马克思语)。
即报纸是办给人看的,读者是办报人和报纸的“买主”,报纸只有当读者买了、看了才能发挥作用。
(一)传播信息是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新闻工作者应当努力找到思想性与受众心理需要的交叉点,这个交叉点找到了,思想性或指导性实现的客观条件就具备了,道路也就畅通了。
现代社会正逐步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是重要的资源,而报纸等传播媒介则是传送这一资源的重要渠道。
处于信息时代的广大受众,渴望及时得到这些信息资源,并渴望更深刻地理解这些信息所蕴含的意义。
因此,新闻工作者只要注重传播信息,思想性、指导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就具备了;也只有注重传播信息,吸引受众看报、听广播和看电视,思想性、指导性的实现才有可能。
(二)抓准问题是思想性强的关键一般说来,广大编辑和受众衡量一篇新闻的质量高低,往往不是先看其写作技巧如何,而是先“掂分量”,即看新闻是否提出和解答了当前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问题。
记者精心选择某个事实,提出某个切中时弊的问题,受众感到正中下怀,毫无疑问,这篇新闻的思想性、指导性必然强。
因此,如何抓准问题,或如有些老记者所讲的“点子”出得好、敲得准,是思想性、指导性强的关键。
那么,在具体采访中,记者应该抓些什么问题呢?具体有:抓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三)增强可读性是思想性强的业务手段新闻媒介在反映领导机关、业务部门的指示等时,毫无例外地应当按照新闻工作的规律办事,通过新闻这个特有的手段给受众以思想上的指导。
为了不使受众产生反感,消除排斥力,业务手段处理上的核心问题是使思想性与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有机统一。
可读性与思想性不是冤家对头,而恰恰是相辅相成的“兄弟”。
可以讲,思想性与可读性的统一,是新闻报道的规律和业务手段,也是宣传的一个艺术。
记者要尊重受众,相信受众的理解、接受能力。
让受众自己去想,自己去得出结论;他自己下了结论或悟出道理,自然就会心悦诚服。
思想性、指导性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新闻报道,用新的信息和知识,去满足受众的求新欲和求知欲,进而矫正原来的错误认识或是畸形歪曲的言行。
同时要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将思想性、指导性寓在趣味性之中,新闻报道则会备受欢迎,思想性、指导性也一定会较好地得以体现。
三、关于时间性时间性,即指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
力求迅速及时地把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报道出去,最大程度地缩减新闻事实发生与报道出去这两者之间的时间距离,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特征,是新闻存活及构成新闻价值的重要条件。
这是因为,新闻姓“新”,是“易碎品”,是高度易腐的商品,报道慢了,就贬值,就成了雨后送伞。
新闻的时间性有时也会涉及、影响政治工作与对敌斗争的主动。
因此,从我们的角度看,时间性决不仅仅是时间上快点、慢点的问题,有时还应从政治角度严肃看待。
西方新闻学一般认为,决定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是新闻时效。
在他们看来,最没有生命的事物莫过于几小时以前发生的新闻,最早刊出最后消息是任何报馆所奉行不悖的原则,“昨日”两字更是视为死敌。
为了抢到新闻,抢到独家新闻,他们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与同行大打出手。
这种做法固然不足取,但我们可以学习他们这种争分夺秒抢新闻的观念与作风。
无论怎么说,西方记者从过去注重“抢今日”到如今的“争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无可非议的。
长期以来,我国的一些记者时间观念较差,许多新闻不新,用“最近”、“不久前”、“前些日子”、“日前”等弹性很大的字眼作新闻时间根据的新闻,可谓比比皆是,报道十天半月前的事情不算旧闻,半年一年前的事情换上“最近”等字眼予以报道也不足为怪。
本来我们的报纸对于中国的消息以及中国周围的消息,尽可能采用新华社的稿件。
但是,我们编辑工作的原则是等消息而不是等通讯社。
你们的消息来迟了,我们只好采用西方通讯社的消息了。
认真分析一下新闻报道迟缓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四点:一是有关记者编辑的观念陈旧,作风素质较差,“大锅饭”吃惯了,以致凡事笃悠悠、慢三拍;二是新闻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太合理,审稿制度繁琐;三是通讯、交通设备更新慢,不少记者的装备尚不完善,与时代发展脱节,大城市以外的交通工具也很简陋,不少新闻单位的印刷设备还较落后;四是发行渠道的单一,长期以来“邮发合一”的发行制度,发行层次多,辗转费时。
当然,我们也可以欣喜地看到,近些年来,在各行各业争速度、抢时间进行经济建设的影响下,我国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时间观念也在急剧发生变化,他们已强烈地意识时效性是现今社会人们愈来愈重视的问题,并纷纷起来同新闻报道的迟缓现象作斗争。
坚持新闻报道的时间性是一个带综合性指标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物质基础尚比较薄弱,要克服新闻的迟缓现象,保证新闻的时效再上一个新台阶应当抓紧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
新闻报道的时间性就是富民政策的桥梁,也是新闻从业人员新时期群众观点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国家新闻事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其次,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
作为记者,要尽快改变过去那种习惯在“低速公路”上行走的工作精神状态,必须闻风而动、争分夺秒地采写新闻稿件;作为编辑,要“热件热处理”,不能慢条斯理;作为新闻单位的各方面管理人员,要采取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将有价值的最新事实传播、发送到受众那里,尽可能使报道成为“冒热气的新闻”。
第三,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
新闻单位的人员设置、分工和工作范围、程序等现状,应当迅速改变。
原则是应适应新闻工作的规律和根据新闻报道的需要,适当的分工是可以的,也是需要的,但过细、过死,人为的画地为牢、囿于一隅,无疑是一种作茧自缚。
第四,先简后详地搞连续报道。
对于突发或重大新闻事件,可以先发简讯在做深入报道。
第五,要简化审稿制度。
第六,尽可能更新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
第七,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行制度也应该有所改变。
总之,只要各有关方面一起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相信我国的新闻时效会不断地跨上新台阶。
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和物质基础的日益雄厚,赶上甚至超出西方的新闻时效,也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