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长

合集下载

如何在教育中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如何在教育中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如何在教育中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则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关键。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引导孩子在教育中实现自主学习,成为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育中引导孩子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1.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是引导孩子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家长和老师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积极、鼓励、支持的学习氛围。

家庭中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和资源,鼓励他们多问问题、多思考;学校可以设计启发性强、互动性强的课堂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社会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让孩子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自我调节的能力。

要培养这种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其次需要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如何高效地获取信息、整理知识、解决问题;最后需要培养孩子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坚持不懈、享受学习过程。

3. 提倡个性化学习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优缺点和学习方式。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提倡个性化学习,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育方案。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和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4. 倡导跨学科综合学习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具备跨学科综合能力。

因此,在教育中应该倡导跨学科综合学习,让孩子在不同领域之间建立联系、拓展思维。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跨学科项目研究、参加跨领域比赛等活动,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5. 鼓励实践探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引导孩子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孩子通过实践探索来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长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长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长一场足球赛精彩与否,与裁判员的执法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果裁判表现欲太强,一会儿吹哨,一会儿叫停,一会儿黄牌,一会儿红牌,满场奔跑,大汗淋漓,那么球队水平再高,也难以踢出赏心悦目的比赛。

要使一场足球赛踢得精彩纷呈,做裁判的必须耐得住寂寞。

高水平的裁判与球员融为一体,人们几乎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

因为他们在乎的不是自己有没有被人注意到,而是场上的每一个队员有没有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示和发挥。

课堂教学是面向学生的活动,一堂课无论有多么精彩,如果学生所得非常有限,那么这样的课很难让人恭维。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是固定的,教师的活动增多了,学生的活动势必会减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慢慢退化;教师习惯于讲解,学生只能习惯于听讲,说的能力就会日益退化;教师习惯于提问,学生只能习惯于回答,问的意识就会渐渐丧失。

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甚至成为耀眼的“球星”,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

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津津乐道,而不让学生有训练尝试的机会,主动的学生也会变成被动。

那么,着眼于操作层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呢?一、将学习的自由交还学生在教学诸要素中,教学方法是较为活跃的因子。

千“篇”一律,令人生厌;变则新,新则趣。

故而,改革教法和学法,运用各种技艺以增强教学的艺术魅力,便成为广大教师苦心追求的目标。

对此,怎么才能做到既灵活多变又不至于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呢?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享有选择学习对象的自由。

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毫无疑问,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对象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

例如,阅读教学中,多采用“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把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地方画下来”等方式,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

这就是说,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好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方面,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学习本身的乐趣。

如何引导孩子自主进行学习

如何引导孩子自主进行学习

如何引导孩子自主进行学习在当今社会,教育被视为孩子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在教育中,自主学习能力被认为是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关键。

如何引导孩子自主进行学习,成为了每个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培养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培养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是指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 如何引导孩子自主进行学习2.1 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安静、整洁、明亮的学习空间,让孩子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2.2 激发兴趣点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孩子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让他们找到感兴趣的方向,并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深入学习。

2.3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孩子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4 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时间管理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和老师可以教导孩子如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5 鼓励尝试和失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勇于面对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

3. 自主学习的技巧3.1 制定明确目标在进行自主学习时,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明确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规划学习内容和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2 主动获取信息自主学习强调主动性,孩子应该具备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

如何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

如何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

如何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在当今社会,教育被认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而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呢?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孩子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家长和老师可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鼓励、支持和尊重孩子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明亮的学习空间,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信任,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

2.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关键。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比如引导他们阅读感兴趣的书籍、参加有趣的课外活动、观看教育性动画等。

同时,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3.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除了激发兴趣外,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教育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技能。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勇于尝试、勇于挑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毅力。

4. 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在孩子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也需要适时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他们可以在必要时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同时,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努力付出所带来的成就感。

5. 鼓励孩子分享学习成果最后,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老师可以让孩子向他人展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感受到分享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通过分享,不仅可以增强孩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提高他们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总之,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在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提供支持和鼓励分享等方面给予适当指导和引导。

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是每个学生成长的重要一环,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则是班主任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班主任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解决问题,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一、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1. 创造积极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鼓励学生表达意见、思考问题的活动,营造出与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2. 提供资源支持:班主任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电子图书、资料库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满足学习需求。

3. 确保学习场所的安静与整洁:班主任可以维护学习环境的安宁,确保学生在一个安静、整洁的场所里进行自主学习。

二、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1.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班主任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将大目标划分为小目标,通过逐步完成小目标来达到大目标的学习计划。

2. 解读学习任务:班主任应当帮助学生理解学习任务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

3. 分配合理的学习时间: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在每天的学习计划中设置专门的时间段,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并做好时间管理。

三、提供激励和反馈1. 给予积极的激励:班主任可以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对于学生的努力和成绩应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2. 提供准确的反馈:班主任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之处,帮助他们找到不足并加以改进。

3. 倾听学生声音:班主任应该经常与学生互动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困惑,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排除障碍。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能1. 教授学习技巧和策略:班主任可以教授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阅读方法、记忆技巧、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孩子如何在自主学习中成长

孩子如何在自主学习中成长

孩子如何在自主学习中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是指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自我管理的学习方式。

那么,孩子如何在自主学习中成长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首先,要帮助孩子在自主学习中成长,就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包括良好的家庭氛围、充满学习资源的空间、激发求知欲望的氛围等。

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置一个专门的学习角落,摆放一些书籍、文具和教育玩具,让孩子可以随时接触到这些资源。

此外,家长还可以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有信心去尝试新事物、解决问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培养孩子在自主学习中成长,就需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定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坚持不懈的毅力;及时总结和反思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等。

这些都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激发内在动机另外,要让孩子在自主学习中茁壮成长,还需要激发他们内在的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孩子出于对知识、技能或任务本身的兴趣和热情而进行学习或行动。

家长可以通过赞扬、鼓励、引导等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让他们愿意去主动探索、学习和成长。

提供适当支持和引导最后,要帮助孩子在自主学习中茁壮成长,家长也需要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支持并不是代替孩子完成任务,而是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引导也不是一味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等方式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让孩子在自主学习中成长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

家长需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空间和自由让孩子去探索和尝试。

相信通过双方共同努力,孩子一定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茁壮成长,成为一个独立、有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如何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控的能力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控能力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

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还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首先,鼓励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学生应当学会自己设定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且将其写下来。

他们可以将目标分为更小的阶段,并为每个阶段制定相应的计划。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前进,并尽可能地遵循自己的计划。

其次,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决策权。

学生应该有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并有机会自主决定学习的方式和时间。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建议,但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和责任感。

这样一来,学生将更有动力地学习,并逐渐培养起自己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技巧和方法的指导。

学习技巧和方法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控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实用的学习技巧,例如总结笔记、制定记忆方法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索不同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培养他们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最后,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

学生需要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进展。

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灵感和帮助。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控能力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实践。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发展这些能力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积极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将逐渐建立起自主学习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教育者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学生在这方面取得良好的进展。

教师的悉心教导 引导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教师的悉心教导 引导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教师的悉心教导引导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教育是一项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事业,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角色。

教师的悉心教导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单纯的传授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的需求。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致力于引导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悉心教导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教授数学知识时,不仅仅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诵公式和定理,而是通过实际问题的呈现,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和方法。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二、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教师的悉心教导还体现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

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一定的自主决策权,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个人优势。

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材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的书籍或是研究的课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主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悉心教导还需要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也是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者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信息检索和整理,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以及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这些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四、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悉心教导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有挑战性和互动性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经验。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将更容易成为自主学习者,并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长
作者:吴慧
来源:《学周刊·A》2013年第04期
一场足球赛精彩与否,与裁判员的执法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果裁判表现欲太强,一会儿吹哨,一会儿叫停,一会儿黄牌,一会儿红牌,满场奔跑,大汗淋漓,那么球队水平再高,也难以踢出赏心悦目的比赛。

要使一场足球赛踢得精彩纷呈,做裁判的必须耐得住寂寞。

高水平的裁判与球员融为一体,人们几乎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

因为他们在乎的不是自己有没有被人注意到,而是场上的每一个队员有没有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示和发挥。

课堂教学是面向学生的活动,一堂课无论有多么精彩,如果学生所得非常有限,那么这样的课很难让人恭维。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是固定的,教师的活动增多了,学生的活动势必会减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慢慢退化;教师习惯于讲解,学生只能习惯于听讲,说的能力就会日益退化;教师习惯于提问,学生只能习惯于回答,问的意识就会渐渐丧失。

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甚至成为耀眼的“球星”,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

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津津乐道,而不让学生有训练尝试的机会,主动的学生也会变成被动。

那么,着眼于操作层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呢?
一、将学习的自由交还学生
在教学诸要素中,教学方法是较为活跃的因子。

千“篇”一律,令人生厌;变则新,新则趣。

故而,改革教法和学法,运用各种技艺以增强教学的艺术魅力,便成为广大教师苦心追求的目标。

对此,怎么才能做到既灵活多变又不至于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呢?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享有选择学习对象的自由。

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毫无疑问,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对象便是“触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

例如,阅读教学中,多采用“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把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地方画下来”等方式,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

这就是说,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好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方面,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学习本身的乐趣。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享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

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

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我们不应用教师对课文的“肢解”分析强硬地代替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应该鼓励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和交流。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这样师生双方的“生命活力”才能自然显现。

二、用宽松的氛围唤醒学生
语言文字必须经过多次实践和运用才能掌握,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良好的环境、机会和条件,让学生主动感知、体验,并自由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争先恐后发言、反反复复读书的热闹景象。

但在这种景
象的背后,我们也明显地意识到了权力控制下的课堂交流。

教师的提问,与其说是想让学生获得信息,倒不如说是想检查学生已获得的信息是否准确;教师表面上“请大家各抒己见”,实际上却是硬把学生引导到自身思考的轨迹上,学生的自主意识并未得到有效唤醒。

真正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应是师生共同投入,是一种良性的双向互动,绝不是单向的给予。

几十年前叶圣陶先生说过的一句极为普通而又蕴涵深意的话:“一个教师,四五十个学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记了旁的东西……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

”的确,当课堂教学充满了围炉夜话般的宽容随性的时候,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就能得到充分的诱发,学生自主精神的唤醒与形成便指日可待了。

三、拿激励的评价鞭策学生
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引领者。

当学生把握不住学习方向时,一位高明的教师的做法是凭借文本,抓住文眼,提供平台。

这时教师的点评要做到以鼓励这主,饱含真诚和关爱。

教师还应当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协作者。

当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新发现,一位高明的教师的做法是顺着学生的思路启发诱引,循循善诱,引而不发。

这时教师的点评要做到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思维力度,饱含智慧和艺术。

在有些课堂上,我们能看到学生争相发言、滔滔不绝的场面,究其原因,这跟教师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时就是简单的一个“好”字,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发言的热情。

评价的作用不可低估,它能有效地维系学生参与的热情。

至于如何操作,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首先,要注意评价角度的多元化。

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评价思维成果,而且要评价思维过程、思维方法;不仅要有评判性评价,还要有激励性、鼓动性评价。

评价时,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

课堂教学不是一切都在教师的意料之中的,出人意料的问题时有发生,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延时评价”。

其次,评价语言要丰富多变。

“没关系,大胆讲”“你读得真有感情”“你的看法很独特”“你分析得有道理”等语言,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氛围的宽松与自由,体验到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快乐。

另外,教师要适当运用微笑、点头等体态语,表示对学生的期待与欣赏,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总之,创设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多让学生品尝成功,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凭理性的规范,更多的是凭着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语感。

语文学习又是学习者个性化的行为,真正有效的阅读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通过阅读个体自身的感知、揣摩、分析、联想、体会等心理过程,达到阅读的目的。

因此,教师无论如何也不可以越俎代庖,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替代品。

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这应该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责编张翼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