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11《秋天》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2019秋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文11秋天教案新人教版

1.秋天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背诵。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生活中的观察,了解秋天的特点。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谈话: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自由读课文。
看音节,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画生字。
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读带拼音词语。
过渡: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都认识他们了吧?现在它们来到屏幕上了。
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指名领读、开火车读)4.引导学生再读一读。
(指名读,同桌互查)5.提问: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他们吗?(指名读)6.引导学生把生字送回课文中,自由读一读,看谁能把课文读的更通顺,更流利。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1.找三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思考: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么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呢?2.提问:“秋天到了,天气凉了。
”如果换成“天气冷了”行不行?为什么?你试着填上合适的词。
3.提问: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抬头看看外面的蓝天,没有那么多云,看起来真的是又蓝又高。
那么……那么……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 秋天,大雁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大雁是怎么飞的呢?“一会儿……一会儿……”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所以读的时候语速要快点。
提问: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也说一句话吗?师生合作读。
4.提问:秋天的天空是又蓝又高。
那么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呢?教师谈话:“田野里,棉花白了,高粱红了,稻子黄了,丰收的季节到了。
” 在这段里,老师发现了好多表示颜色的词,你找到了吗?用笔圈起来。
这些词在读得时候可以读得重一点,庄稼成熟了,丰收的季节到了。
一年级上册秋天课堂实录

一年级上册秋天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特别的地方。
(播放秋天景色的视频,有金黄的稻田、飘落的树叶、南飞的大雁等画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生:秋天。
师:对啦,秋天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秋天的课文。
(板书:秋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哦。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谁想试着读一读课文呀?(指名读)生:(读课文)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啊!秋天来了!师:这位小朋友读得很通顺,但是有几个字的读音还可以更准确一些。
比如说“凉”是后鼻音,“一”字的变调,我们再一起读一遍这几个字。
(领读“凉”“一”)师:现在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遍,要读准字音哦。
(全班齐读课文)三、学习生字。
师:课文里有很多生字宝宝,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课件出示生字: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师:谁能当小老师来带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呢?(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小老师:秋,秋天的秋。
生:秋,秋天的秋。
小老师:气,天气的气。
生:气,天气的气。
……师:小朋友们读得都很棒。
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开火车读生字。
(火车从前往后开,学生依次读生字)师:有些生字宝宝长得可像了,我们来区分一下。
(出示“了”和“子”)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呢?生:“了”没有横,“子”有横。
师:真聪明!那我们再来看看“人”和“大”。
(出示“人”和“大”)生:“人”就两笔,“大”比“人”多一横。
师:非常好。
那我们来写一写这些生字吧。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秋”“气”“了”三个字,边写边强调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师:小朋友们拿出练习本,跟着老师写一写这三个字。
(学生练习书写)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我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呢?(学生读课文思考)生:写了树叶黄了,落下来。
课文1:秋天(第二课时 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秋天(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认识“霜”“降”等5个生字。
会写“了”“子”等4个字。
3. 能找出课文中反问句,初步感知反问句的特点。
4. 感受秋天的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回顾词语1.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秋天》,谁来说一说秋天都有哪些特点呢?预设: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2. 回顾表示秋天气候特点的词语。
师:谁能用上节课学过的表示秋天气候特点的词语来说一说呢?预设: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3. 小结:秋天真是个美好的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秋天》。
二、品读课文,想象画面1.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圈画出自己觉得美的画面。
(2)交流美的画面。
预设: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这句话美在哪里呢?预设:美在枫叶红,美在霜降。
(3)理解“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出示枫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看,这枫叶是什么颜色的?预设:红色。
②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霜降的情景。
师:你们还记得霜降是什么样子的吗?预设:霜降的时候,草地上会有一层白色的霜。
③出示霜降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看,这就是霜降,它是什么颜色的?预设:白色。
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
预设:霜降的时候,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⑤教师总结:霜降的时候,枫叶红了,比二月的花还要红,真是美极了!(4)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2. 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圈画出自己觉得美的画面。
(2)交流美的画面。
预设:金色的海洋。
师:这句话美在哪里呢?预设:美在金黄色,美在海洋。
(3)理解“金黄色海洋”。
①出示金黄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颜色?预设:金黄色。
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金黄色海洋”的意思。
预设:田野像一片金黄色的海洋。
《秋天》课堂实录

师:诗歌是文学殿堂上那颗最亮丽的宝石,它身上蕴藏着许多美。
今天,就让我们透过这首小诗来领略诗歌的美。
(激起学生学习与朗读的兴趣)师:诗歌是可以歌唱的文字,从诗歌的歌字上大家可以想到诗歌的什么美?生:音乐美。
师:一首好的诗歌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而乐曲有了快慢相间的节奏,才会富有情感。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让文字的美通过声音传达出来,并试着用斜线画一下节奏,如果遇到朗读的障碍,请勾画出来。
师:有没有遇到朗读的障碍或提醒同学注意的读音?生: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伐木声丁丁的飘出幽谷”的“丁丁”读“zhēng”。
师:是多音字,是吗?生:是。
师:你读书真细致!师:还有吧?生:“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背篓”背读“bēi”。
师:也是多音字。
生:“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中“撒”读“sā”一声。
师:太好了!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诗?你来,其他同学要仔细听,待会要给他提些建议。
(一生朗读。
)师:谁能给他提些建议?(互相评价正好锻炼学生口语能力)生:他的字音读的很准!生:他读的有些快了!师:这首诗读得应缓慢些!那我们就用我们的理解再来读这首诗。
请同学们齐读,秋天,开始。
(生大声齐读)师:现在大家的朗读已有了很大地进步,但似乎还不能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大家想不想听老师读?(老师范读对鼓励学生大胆朗读效果不容小觑,并且我可在此提出更深的阅读要求。
让学生读诗更深入。
)师:带着对这三幅画面的整体印象,我们来具体的学习这首诗歌,老师要把学习任务交给大家,透过这三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师:请前后左右四位同学组成一组,先讨论这些问题,其中一位同学做好记录,第二位同学连成一篇短文,第三位同学进行修改,第四位同学要起来读给大家听。
请各小组选择最喜欢的一节进行想象,看哪个小组想象力最丰富,语言最优美?时间5分钟,开始。
(短短的一节语文课堂上总会有学生没机会发言,那么小组合作探究就是最好的方式,让每位同学尽情的说,展示自己的才华。
秋天课堂实录

秋天一、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设想对诗歌三幅图画的讲解,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四、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预习指导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zhèn zhēng zhēng lián shuò震.落丁.丁.镰.刀肥硕.qībiān jiùpéng栖.息鳊.鱼乌桕.叶芦蓬.zài bóliáo hé满载归泊寥廓干涸lièmèi清冽梦寐2、练习朗读课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读。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打开记忆的阀门,总有一首歌在我们的脑海里回荡,它告诉我们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的湖水的倒映中,春天更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首歌就是?(学生:春天在哪里)现在已经到了硕果挂枝、丹桂飘香的金秋季节,那秋天又在哪里呢?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何其芳写的《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领略秋的风采。
(二)作者介绍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代表作有诗集《夜歌》、《预言》,散文集有《画梦录》。
《秋天》选自诗歌集《预言》。
(三)整体感知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全诗,去看看作者眼中的秋天在哪里,都有些什么,在朗读过程中,请注意节奏、语气、语调,读出感情)(1)那么诗人眼中的秋天究竟在哪里呢?(学生一起回答)明确:在农家里,渔船上,牧羊女的眼里。
(2)诗人眼里的秋天都有些什么,为什么说作者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明确:诗人在诗中写到露珠、冷雾、白霜,这些都是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写到稻香、镰刀、背篓、瓜果等,这些都具有农家特色;还写到了在蟋蟀声中更寥廓的草野,因枯涸见石更清冽的溪水,这些都在暗示乡村的秋天。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秋天》(第一课时)教学实录王燕(一)课前热身——猜谜激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玩一个小游戏,叫做“听儿歌猜季节”。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这是哪个季节呀?你说。
生:冬天。
师:冬天雪花飘,再来一首。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红叶红满天。
”这又是哪个季节?你说。
生:秋天。
(二)初步感知秋天变化师:哎呀,秋天红叶落。
当我们看到红叶满天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秋天来了。
那么,你还从哪里知道秋天来了?你说。
生:因为秋天大家都在加衣服。
师:你从生活中感受到了秋天,真好,还有谁说?你来。
生:秋天的天空会变得蓝一些。
师:秋天的天空多么蓝呀!你来说。
生:而且秋天的叶子也会黄。
师:啊,你观察到了秋天的植物。
你来说。
生:秋天的时候,大雁往南飞了。
师:你观察到了秋天的自然现象,我们的同学真了不起,这么会观察秋天,那就让我们走进秋天的课文吧!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认识课文师:看,这就是我们的课文,《秋天》是课题,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1、秋天)“秋”是一个生字,“禾”“火”一碰就是“秋”,自己拼一拼,读一读。
我们在这里写个“1”,表示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谁来读读课题呀?那个男生你来读。
生:1、秋天。
师评价:字音读得很准,还有谁想读?好,你来读。
生:1、秋天。
师评价:字音读得准,声音还很响亮呢!全班一起读题。
师:老师很喜欢秋天,我想把这篇课文读给你们听听,好吗?和我一起,拿起书,翻到54页。
(师范读)师:你们想读吗?生:想。
师: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吧!(生读,师提示自己读自己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识自然段师:大家再来读读这篇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课文里面有2个空格。
师:你真会观察发现,真不错。
听一听我们的快乐小伙伴,他是这样说的。
(ppt配音“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看,“天气凉了”前面有2个空格。
课文1:秋天(第二课时 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秋天(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认识“霜”“降”等5个生字,会写“了”“子”等4个字。
3. 能找出课文中反问句,初步感知反问句的特点。
4. 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反问句。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秋天》的第一课时,知道了秋天到了,大自然会发生哪些变化?谁来说一说?生: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生: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师:是呀,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仿佛给大地妈妈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秋天》第二课时。
(板书:秋天)二、品读课文,想象画面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指名读)师:读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齐读课文)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金黄的树叶。
生:我看到了大雁往南飞。
生:我看到了小朋友们在草地上玩耍。
师:是呀,秋天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画面,看看你能在脑海中想象出怎样的画面?(生边读边想象)师:谁来把你想象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一下?生:我想象到了金黄的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生:我想象到了大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向南方飞去。
生:我想象到了小朋友们在草地上玩耍,有的在捡树叶,有的在捉迷藏,还有的在踢足球。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体会这些画面,感受秋天的美。
(生齐读课文)三、朗读感悟,体会情感师:同学们,课文中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树叶为什么黄了?”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呢?生:反问句。
师:对,这是一个反问句。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一下反问句的特点。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秋天》课堂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秋天》课堂教学实录秋天名师教学设计片段◆运用多种方法,激发识字兴趣(教学重点)师:同学们,本节课的生字宝宝很多,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吗?快跟大家说一说自己的好方法吧!生:我认识了,我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记了。
子减掉一就是了。
生:我认识秋,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秋。
禾加上火就是秋。
师:是呀!运用加一加的方法很棒。
其实,秋还有自己的故事呢!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古代没有化肥农药,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来使田地肥沃,烧杀害虫。
所以秋是由禾和火组成的。
你能用秋天说句话吗?生:秋天可真美啊!生:秋天,玉米成熟了。
师:你还记住了哪个字?生:我记住了气。
我是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住气的。
师: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教学实录一、导入。
(一)猜谜激趣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玩一个小游戏,叫做“听儿歌猜季节”。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这是哪个季节呀?你说。
生:冬天。
师:冬天雪花飘,再来一首。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红叶红满天。
”这又是哪个季节?你说。
生:秋天。
(二)初步感知秋天变化师:哎呀,秋天红叶落。
当我们看到红叶满天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秋天来了。
那么,你还从哪里知道秋天来了?你说。
生:因为秋天大家都在加衣服。
师:你从生活中感受到了秋天,真好,还有谁说?你来。
生:秋天的天空会变得蓝一些。
师:秋天的天空多么蓝呀!你来说。
生:而且秋天的叶子也会黄。
师:啊,你观察到了秋天的植物。
你来说。
生:秋天的时候,大雁往南飞了。
师:你观察到了秋天的自然现象,我们的同学真了不起,这么会观察秋天,那就让我们走进秋天的课文吧!二、认识课文、初读课文、多样识字。
(一)认识课文师:看,这就是我们的课文,《秋天》是课题,下面是课文内容,诶,双横线里面是什么呀?生:字。
师:是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田字格里呢?生:字。
师:是要求我们书写的字,下面还有练习题呢!另外,课文还给我们配上了美美的插图呢!(二)初读课文师:认识了课文,再来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1、秋天)“秋”是一个生字,“禾”“火”一碰就是“秋”,自己拼一拼,读一读。
我们在这里写个“1”,表示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谁来读读课题呀?那个男生你来读。
生:1、秋天。
师评价:字音读得很准,还有谁想读?好,你来读。
生:1、秋天。
师评价:字音读得准,声音还很响亮呢!全班一起读题。
师:江老师很喜欢秋天,我想把这篇课文读给你们听听,好吗?和我一起,拿起书,翻到 54 页。
(师范读)师:你们想读吗?生:想。
师: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吧!(生读,师提示自己读自己的)师:再来读读双横线里的生字吧!师:你们想和秋姑娘做好朋友吗?生:想。
(三)多样识字 1.师: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第一封信。
(ppt 配音:请小朋友们圈出双横线里的生字,再读准生字的音哟!)看,这就是双横线里的生字,它们都藏在我们的课文中呢!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吧,拿起笔,和我一起圈生字。
看好啦,第一个生字“秋”,我们从课题开始圈,它就在课题里。
第二个生字“气”,课题找完了,再来找课文,“气”字就在课文的开头呢!第三个生字“了”在这,剩下的生字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自己在文中圈出来吧!诶,我看到了小朋友看到了这里有两个“片”字,我们圈第一个。
对,出现了同样的两个生字,就圈第一个。
圈完了请坐好,冲我点点头,我就知道圈好啦!这里一共有 10 个生字,数一数你圈对了吗?圈好的小朋友把你的铅笔放好,拿出你的小手,指着生字,每个生字读 2 遍。
2.读双横线中的字。
师:秋风一吹,树叶宝宝就飘过来啦,我们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第一个生字谁来读?生:秋。
师评价:真好。
【依次认读生字,提示轻声、翘舌音】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些生字读一读。
(生齐读)师:我们来开小火车读,小火车,开起来。
(抽词卡形式)生:一开开到我这来。
师:一开开到你这来。
(开了 3 次,出错了则提醒学生看着拼音读) 3.认识“人”字头。
师:这儿还有 2 个生字,长得可像了,仔细看。
好,那个男生,你来说。
生:它们头上都有“人”字。
师:它们头上都有“人”字呢,真是火眼金睛会发现呢,它呀,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偏旁——“人字头”,跟我一起读“人字头”。
(师带读 2 次)师:认识了“人字头”,那么这两个字你会不会记了呢?生:会。
师:你会记哪个?最后面那个男生,你来说。
生:“个”上面是个“人字头”,下面是个竖。
师:合起来组成“个”,真好!还有“会”字,谁会说?生:我会记“会”,“会”上面是个“人字头”,下面是个“云”,合起来就是“会”。
4.读词(渗透儿化音和“一”的变调)。
师:“会”的上面是个“人字头”,下面是个“云”,合起来就是“会”。
哎呀,小朋友们都会,秋姑娘可高兴了,她给小朋友们带来了第二封信,(ppt 配音:你们会认生字啦,真棒!接下来能把词语读好吗?)能把词语读好吗?接下来用小蜜蜂的声音自己读读这些词吧!读好啦,接下来我们就用百灵鸟的声音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
你们的声音真动听,这儿还有一个词语呢!仔细读一读它们的拼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ppt:凉了黄了来了叶子那么)师:你来说,你发现了什么?生:它们后面都是轻声。
师:哎呀,你真是会发现啊,来,掌声送给他。
师:真棒,他发现这些词语的后面都是轻声,轻声要读得又轻又短。
谁来读?(指名一人读,读错纠正,鼓励下课多读)师:看看这样一个生字。
生:子。
师:再来读。
生:子。
师:这个字本来读三声,在这里它读轻声。
我们一起来读。
生:叶子。
师:再来一遍。
生:叶子。
师:再请个同学,谁想读,好,你来试试。
(指名读 ppt 上的 5 个词,纠正“那么”,提示“那”是鼻音,“么”是轻声)跟我一起读。
生:那么。
师:接下来轻轻地读这些词。
(生读)师:这些词语还会变魔术呢!想看它们变魔术吗?生:想。
(ppt:凉了——天气凉了黄了——树叶黄了来了——秋天来了叶子——一片片叶子那么——那么蓝那么高)(指名读,齐读,师示范读,打捆读;提问方式有“谁来了”“什么样的叶子”“这怎么读”;师提示词语要连读;师评价语:真好,词儿连读了;真好,读得真动听。
)师:看一看,这儿还有一个特别的词呢,谁来读?(生读)注意了,“会”“儿”的拼音,它们轻轻地连在一起多亲热呀,读的时候,要由“会”轻轻地滑向“儿”,听我读“一会儿”(生跟读),“一会儿”(生跟读)。
(ppt:一群一片片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师:这里有很多跟“一”组成的词,读一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它们长得一样,但有些读一声,有些读二声,有些读四声。
师:哎呀,真是个发现小能手,掌声送给她。
真不错,这些词里都有“一”字,可是在不同的词语里,它的声调是不一样的。
谁想来读给我们听听呢?(指名读 2 次、齐读)师:字音我们读准了,词儿我们读好了,相信这一次我们能把课文读正确,自己读读课文吧!师: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看,秋姑娘带着树叶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啦!律动:秋风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
秋风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
三、学会标段,再读课文。
(一)学会标段师:我们再回到秋天的课文里,大家再来读读这篇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课文里面有 2 个空格。
师:你真会观察发现,真不错。
听一听我们的快乐小伙伴,他是这样说的。
(ppt 配音“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看,“天气凉了”前面有 2 个空格。
我们在第二个空格里写上“1”,表示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问是否画空格,师答“不用画空格,挨着“天”字写“1”就行了”)师:第二自然、第三自然段又在哪呢?能在书上找到、写出来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谁找到了,我请她当小老师,上来告诉大家。
好,你上来。
生:第二自然段在“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师:“2”写在哪里?生:“2”写在“天”旁边的第 2 个空格。
师:第三自然段写哪里?生:第三自然段在“啊!秋天来了!”写在第三自然段的第二个空格。
师:写得真棒,掌声送给他,这么快就找到了。
那么这篇课文一共有 3 个自然段,(二)再读课文师:你们的学习热情感染力秋姑娘,她也想来读这篇课文啦!听!(看视频,含课文朗读和画面)师:秋姑娘让我们深深着迷,你们想和秋姑娘比一比吗?自己来读读课文吧!(生自由读)师: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 人,提示“树”是翘舌音;师范读)师:只要我们关注到像小蝌蚪一样的符号它是——?(逗号)遇到它停顿一下。
再看到像小圆圈这样的符号叫做——?(句号)遇到它也要停顿一会儿,我们就能读好啦!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好吗?这次我请男生一起来读读。
(男生读,师评价:真好)谁想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生读,师评价:她读得真好,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句子还读得很连贯呢!)看,这里有一个比较长的句子,只要我们注意到逗号和句号,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就能把它读好,谁来读读这个句子(第二段的第二句)?(指名读 2 次,师提示“一会儿”的读音)全班女生一起来读第二段吧!(学生忍不住读到第三段)我们学生觉得秋天太美了,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叹,一起读!(生读第三段)第三自然段我们同学读得这么好,就是注意到了竖加小点是感叹号,遇到它也要停顿一会儿。
师:听,秋的旋律奏响了,我们可以和秋姑娘比赛了,我们来合作朗读吧!男生读蓝色的第一自然段,女生读红色的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一起读,课题老师来读。
(配乐合作读)四、写字。
1.师:我们还遇到了一个老朋友,叫做?生:田字格。
师:田字格,四方方。
生: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个个方位记心间。
2.师:读得这么好,又来一个生字宝宝啦,一起读。
生:了。
师:轻声又轻又短,再来读。
生:了。
师:仔细观察这个字,第一笔是我们要认识的新笔画——横撇,跟我读,横撇。
生:横撇。
师:认识了横撇,谁来告诉我“了”字怎么写,这个男生。
生:“了”字这样写,一笔横撇,二笔弯钩。
师:和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吧,小手伸出来。
生:伸出来。
师:“了”字怎么写?生:“了”字这样写。
师:横撇、弯钩。
再观察“了”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
生:大家请注意,写“弯钩”的时候,“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上。
师:真好,回答问题特别完整。
看江老师来写这个字,从上半格起笔写“横撇”,压着竖中线写“弯钩”,“了”字就写好了。
接来下我们来写这个字,写字时,要注意。
生:身坐直,脚放平。
师:三个一。
生:要做到。
师:描 2 个,写 1 个。
(师巡视) 3.师:这还有 1 个生字,怎么读?生:子。
师:怎么记住“子”呢?谁有好办法!你来说。
生:“了”加一横就是“字”。
师:他用了熟字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
谁来说笔顺?生:横撇、弯钩、横。
师:真好,小手伸出来。
生:伸出来。
(师生合作说“了”字怎么写)师:最后一笔横写在哪?生:大家请注意,“子”的横写在横中线上。
师:横撇,弯钩还是压在竖中线上,略微写长一点,然后压着横中线上写横。
写字时还是要注意。
生:身坐直,脚放平。
三个一,要做到。
师:描 2 个,写 1 个。
(师巡视)五、总结。
师:秋的美景让我们深深振奋了,下一节课江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探寻秋的美景,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啦!下课!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师:向后转,跟后面的老师打个招呼,说“老师们,辛苦啦”!生:老师们,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