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理想教案(新课标)
主题理想班会教案七篇

主题理想班会教案七篇主题理想班会教案【篇1】一、班会主题:挥洒青春,拥抱理想二、班会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实现理想的路途充满艰辛,需要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班会形式:动画欣赏、电影短片欣赏、小品表演、学生讨论、合唱等。
四、班会准备1. 提前一周要求学生写“我的理想”的作文。
2. 选定主持人,并编写好台词。
3. 编写好小品,定好演员,辅导学生编排小品。
4. .制作动画。
5制作关于电视剧《士兵突击》主角许三多的短片。
6. 制作主题班会的课件。
7. 选定主题班会合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五、班会过程导入班会主题(约五分钟)1)动画欣赏:通过精彩生动的动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的教育意义。
(小猫钓鱼、愚公移山)(1)要求学生思考动画故事的含义。
(2)学生分析和总结影片的教育意义。
(3)主持人导入班会主题。
主持人A点评学生的分析并总结影片的教育意义,具体内容略。
主持人B:精彩的动画让我们回味无穷,我们在有趣的寓言故事中领悟到重要的道理——理想可以成就人生。
主持人A: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什么方向走。
主持人B:上面所讲的“朝什么方向走”指的就是我们头上的一颗指路明星——理想。
那么,什么是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具体内容略。
2.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15分钟)(1)主持人请3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理想。
(2)教师点评学生的思想。
主持人B:听了这些同学的理想,我觉得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但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呢?我们应该向接下来的小品中的小东学习还是向小明学习呢?请欣赏小品《理想》。
3.表演小品(15分钟)(1)学生表演小品。
小品大致内容:小东、小明都制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小东面对生活的挫折,却因信念不坚定,最终放弃自己的理想,一事无成;而小明不论面临多大的困难,永不放弃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2)主持人点评(主持人点评小品,导入“许三多”故事) 主持人A: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在面对挫折时,我们应该用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坚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因为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教案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能够:1. 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概念和内涵;2. 掌握如何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掌握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的方法;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想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个人理想的概念与内涵;2. 社会理想的概念与内涵;3.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4. 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并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新知讲解(15分钟)a) 个人理想的概念与内涵: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讲解个人理想的含义和重要性。
并引导学生分析个人理想的来源和构建方法。
b) 社会理想的概念与内涵:教师对社会理想进行详细解释,并让学生对社会理想的内涵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讨论这些案例中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现实问题,并提出一个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的解决方案。
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5. 学生展示与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方案进行点评和总结,激发学生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思考。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作文,并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通过实际案例和小组讨论,提升了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范文

目前,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学校里的教育也逐渐地走向了提高质量和创新意识的方向。
对于初中生而言,理想便成为了他们追求的目标,而七年级《理想》教案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的主要内容围绕了“理想”这一主题展开,分别从“何为理想”、“追求理想”、“实现理想”三个方向进行阐述。
开课前,我将对学生进行一次生动的讲解,将“理想”这个概念以及其带来的意义向学生阐述清楚,使学生真正能够理解并深刻体验到“理想”的重要性。
我还会将一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追求理想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未来的路上勇往直前,不放弃追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何为理想”放在了教学的第一部分,进行讲解,在讲解的同时,我还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理想是什么、为什么理想这么重要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一个新概念。
我还会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围绕理想展开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在“追求理想”这一部分,我教给学生的主要是如何设定自己的目标、确定自己的方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只有设定得正确、方向确定得清晰才能朝着理想发展。
同时,我还会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技能,帮助他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主动权,逐步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我会在“实现理想”这一节课中让学生了解并反思自己一直在追求的理想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采用一些形式多样的方法来鼓励学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我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严谨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追求自己的理想,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启迪他们为实现美好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我认为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是一份非常优秀的教学资料,它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提升自身的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
第6课《理想》(国标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
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 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 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
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 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
是顺风。 —(法)蒙田
⑤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 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⑥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
闪耀。
⑦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 ⑧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巴金
——罗曼·罗兰 ——屠格涅夫
⑨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 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 ——陈毅
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各节的内容要点:
1、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2、理想随时代发展
3、理想推动历史前进 4、实现理想要经历挫折 5、理想给人力量 6、实现理想要牺牲私利
7、理想使人体味欢乐与寂寥 8、理想使人伟大 9、理想给人新生 10、理想使人经受考验 11、失去理想使人平庸 12、要树立远大理想
学习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本诗的主旨。 2.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探究本诗的脉络。 3.赏析诗歌的语言,领会本诗诗句的深刻含义和 精妙的比喻。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 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
日生在成都,1948年始发表
作品。中国作协理事,四川 作协副主席。主要有诗集 《流沙河诗集》《告别火星》 等。《故园六咏》荣获1979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
理想与目标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

理想与目标主题班会教案(精选10篇)理想与目标主题班会教案 1一、班会目的和意义:通过多种形式,在热烈的气氛中,同学们开怀畅谈自己的理想,憧憬未来,同时下定决心要为自己理想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二、班会形式:朗诵、发言、游戏、演唱等。
三、班会过程:环节一:唱响理想(1-2位同学演唱《最初的梦想》导入情景,同时以多媒体MV场景配合。
)(5分钟)理想是灯塔,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照亮人生前进的路程。
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雪儿没有翅膀,就像打桩的没有设备。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罗勃朗宁曾说过:人类的伟大不在于他们在做什么,而在于他们想做什么。
今天,我们的班会就以“理想与前途”为主题,让我们一起来放飞理想,点亮人生。
首先第一个环节是唱响理想,请欣赏由顾鑫枚、赵雅婷、黄禅瑜、黄佩瑜四位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小合唱《最初的梦想》。
环节二:诗歌朗诵(4个同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下面请欣赏四位同为我们带来的朗诵《我的理想》。
(8分钟)《我的理想》环节三:说说你的理想刚才说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那么同学们你的理想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这个游戏就叫“说出自己的理想”。
游戏规则:在音乐声中传递空瓶子,音乐声停时,手中有瓶子的同学,要说出自己的理想,其他同学可以给该同学一些实现理想的建议。
环节四:“名人励志”小故事竞猜(5分钟)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实现自己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例子很多,现在我们一起来根据他们的故事,猜猜他是谁。
1、有位少年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立志报国,献身革命志向。
他在中学读书时,同学称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1914年他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全部的费用只有几块大洋,而他三分之一就花在定报纸上。
他与同学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期间不谈恋爱。
他认为:改造世界对学问知识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请问这位少年是谁A孙中山B毛泽东C周恩来D鲁迅2、20世纪初沈阳一所小学,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课堂上顿时寂静无声。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好多同学不知道废弃口罩回收桶的存在。
4.某些同学自觉性比较差,存在侥幸心理。
三、我们的建议1.学校可以在操场和教学楼内增设垃圾桶。
2.如果学校有大型活动,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自备垃圾袋,活动后将垃圾带走。
3.学校要强调废弃口罩的投放要求,并在教学楼内增设专门的垃圾桶。
4.班干部加强监督,发现乱扔垃圾的同学及时制止。
7.文本学习:我们的建议(1)我认为学校的垃圾桶太小了,经常堆得满满的,保洁员清理不及时,垃圾就会自动滑落到周围,如纸屑、方便袋等会随风乱飘,落到草丛、树丛等不好清理的地方,严重污染了环境。
(2)我认为还是某些同学不自觉,如果大家都把自己的个人垃圾处理好,班级就没有太多的垃圾了。
见垃圾桶满了就不要再往里倒垃圾了,可以把垃圾用方便袋装好,系紧,堆放在垃圾桶旁边,这样不会被风刮跑,也能给保洁员带来方便。
(3)我建议学校在有大型活动的时候,应该每个班级多准备几个大的垃圾袋,每个同学则自己准备小垃圾袋。
然后,把小垃圾袋统一装进大垃圾袋里。
这样,活动结束时,打扫卫生也会轻松很多。
(4)对于同学们乱扔垃圾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还是大家的习惯不好。
我建议应该多宣传,也可以在走廊设“红领巾卫生岗”,既让同学们自觉爱护学校卫生,又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8.图片+文本学习:校园垃圾调查报告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指名回答补充回答文本学习了解文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指名回答补充回答学习文本理解文本思考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体会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反思文本感悟文本调查报告”,让学生分小组完成。
.教学时,可以采用汇报的形式分享各小组的调查结果。
教学应牢记活用教材,教材的留白是教学的活动方案。
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不能只是个别学生承担汇报任务。
学生分小组完成教材第44页“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参考教材43页的“校园垃圾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
《理想》教案设计

《理想》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理想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2.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并形成努力实现理想的信念。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教学内容1.理想的定义和重要性。
2.理想的种类和培养。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确个人的理想,并意识到实现理想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发展健康心态。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促使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
2.帮助学生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认识理想不是空想,而必须付诸实践。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用具体案例来阐述理想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中寻找自己的理想。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培养理想,如何把理想落实到行动中去。
3.视频教学法:通过涉及到具体人生追求的电影或视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己的理想。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最近一个月中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并通过分享、交流方式来互相了解。
第二步正文(30分钟)1.利用案例分析法,讲述理想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与交流。
2.跟随着教师的指引,学生将自己的理想(如个人理想、家庭理想或是国家理想等)写在卡片上,并在班级中交流分享。
3.召开班级讨论会,让学生更深入地探讨自己的理想,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这些理想。
第三步观看视频(20分钟)1.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电影或视频来感悟人生追求的真谛与困难之处。
2.观赏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视频中主要表达的信息,并引导学生对比身边人的现状与自己的理想,以明确自己的目标及方法。
第四步总结(10分钟)1.教师汇总授课内容,让学生回忆课上学到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写一篇小结,表达自己对课程主题的理解,梳理自己对于理想的认识及实践安排。
积极评价1.整体教学设计紧扣考试大纲,注重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探究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多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分别注重理论阐述、理论分析和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
树立远大理想教案7篇

树立远大理想教案7篇树立远大理想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1、造梦,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2、说梦,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梦是什么)方向。
3、写梦,一篇完整的*。
4、圆梦,让学生知道实现梦想要不懈的努力,只要你坚持你一定会成功。
教学要求:1、树立远大的理想。
2、写出一篇完整的*。
情感目标:1、让学生的梦想从这起航。
2、在快乐中作文,在作文中快乐。
教学难点:1、把这篇*写具体不容易;2、让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更不简单。
教学过程:课前沟通:上课前我们做几个游戏好吗?热身小游戏,目的增进了解,创造融洽和谐,轻松快乐的气氛。
1+1=2——认真听,“聪”明的孩子耳朵总在听。
★报数——平时积累,积极思考,勇敢回答。
导入新课:孩子们,你们喜欢到外面去玩吗?春意盎然、百花齐放的今天你们有没有去踏青?今天我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不过要爬山涉水,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无限风光在险峰”孩子们你们还去不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画图,板书在黑板上(分组比赛)。
一、谈谈你的理想,说清楚。
创设情境,梦想起航。
播放VCD,激发学生的潜意识里的美好愿望。
(师主要是唤醒孩子们心中的梦想,打开他们的话匣)1、讲《丑小鸭》的故事,丑小鸭有个美丽的梦想想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
为什么会这样?2、讲《小猪学本领》的故事。
为什么小猪学不到本领?3、孩子们,我想考考你们。
有一个小朋友,读小学的时候,手工制作课上,做出了一条歪歪斜斜的,让老师和同学啼笑皆非的板凳,你知道他是谁吗?还有一个人,他是一个聋子而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又是谁呢?他们又是怎样成为名人的?也因为他们不仅有理想,而且在前进的道路上勇攀科学的高峰。
孩子们,有人说:理想是人生航行的灯塔,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你能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吗?让学生充分说,鼓励他们说清楚,肯定他们,鼓励他们,激励他们充分说。
二、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让学生回答。
老师小结:也许是缘于一个感人的故事;也许是受一个人的影响;也许是因为看了一本书;或许是因为一则新闻;甚至是一句话受到了启发……让学生先小组互相说,再指名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理想教案(新课标)
理想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教学重点: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课文导入: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整体感知①范读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
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
正字、释词③默读感知课文内容: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
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
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
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
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
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
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
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
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
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
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
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①检查作业。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检查作业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
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
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
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
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
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
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
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
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课后记:调动学生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引导探究诗句的含义,否则,学生缺乏认识,难以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