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对电影大片字幕翻译的影响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分析论文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分析论文论文关健词:意识形态翻译信息流失论文摘要:翻译是一个以语言为载体进行信息转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产生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其结果会不可进免地导致翻译中源语文化在译语信息中流失。
现从意识形态角度对翻译中本土观念丈化、语言文化和审灸丈化信息流失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证明翻译要达到两种语言转换的“对等”境界是绝对不可能的。
“意识形态”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指“观念的学说”,最初被看作是世界观和哲学思想的主体,其概念囊括了包括科学在内的整个文化领域,是连接自我与世界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的解释: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是人对世界或社会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并从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范畴中的具类社会和社会文化的出现而形成。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其独特的意识形态体系,有着其或隐或显的意识形态边界。
每一个有思想的成员在一般情况下都会自觉地在这个边界之内活动,受到其文化环境所左右,形成其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
一、不同的意识形态决定了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
翻开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从释道安的“案本”(意为按照原本的本意),到严复的“求信”,到傅雷的“神似”,到钱钟书的“化境”都离不开“忠实”或“等值”这个总原则川。
有学者认为:翻译得好要有九分文化,一分语言川。
从一个文化体系的自身而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不管是语言符号还是符号排列的规则,都是散线,意识形态文化体系才是真正的绳子,把语言的两个体系融为一体。
翻译涉及两种文化的交流,表面上看,“交流”是一种让人听起来很舒服的术语,因为它似乎隐含着平等、友好。
然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往往首先是不同意识形态的交流,由于各民族意识形态的差异,这样的交流背后真正隐含的却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对抗。
表层“平等友好”的“交流”实际上往往是不同意识形态对抗之后妥协的结果,这种对抚不可避免地造成翻译中文化信息的流失,造成“两败俱伤”。
从美剧字幕翻译透析中美意识形态差异

若简单 的把 这句话 直译 为“ 比林肯在剧院 里还糟” , 中国观 众一定 会觉得丈二和尚摸 那么 不着头脑。 但是 , 在这句话后 面加上简单的几个 字注释 “ 肯在剧 院被刺 杀” 林 , 马把这句话 就立 的幽默意 思传达 出来, 到 了汤姆想要表达 也达
的意思 。 2 漏译 、
美语 口语 中经 常出现像“o n w1 O . t y u k o 1S “ “ 。 1 1 1 lS 那么这
,
【 关键 词】 美剧 字幕翻译 意识形态差异
随 着“ 美语热” 中国的全面兴起 , 国电 在 美 视剧作 为一 种集时代感 , 乐性, 娱 语言教 学为一 体的文化产 品在 中国广 为流行。 人们观 看美剧 不仅 为了娱 乐身心 , 了解时 尚, 为了学 习美国 也 文化, 感受真实语 言环境 。 美剧字幕翻译, 为中 作 国观众 有效欣赏 美剧 的桥 梁, 凸显 出其重 逐渐
中, 由于 1形和 即时性等 因素 的限制 , 2 1 自然更加 美剧 的 以上特 点决定 了美剧字 幕翻译所 困难 , 以, 所 它们往往会被 “ ” 无影无踪。 化 得 ( 张 要性, 为翻译界 的新兴 热门领域。 成 基于美剧 自 要面 临的问题 , 首先是 受时间 、 问限制。 空 美剧 春柏 , 9 ) 这样做中国观众就不能完全了 1 8但是 9 身的特殊 性, 字幕 的翻译 需要对文本 进行 字幕翻 译信息 量大 , 间短 , 间有限 。 美剧 时 空 译者必 解原剧 作者 的本 意 , 同时也大 大减少 了剧情 的 整合 、 重组和改写 以适应本土观众 的 口味, 这个 须要在 短暂 的时 间内把尽 可能 多的有效 等值 娱乐性。 因此, 遇到这类翻译 时, 在 最好采用直译
二、 美尉 字幕翻 译的问题和策 略
意识形态操纵论下的《美丽中国》两个字幕译本对比研究

意识形态操纵论下的《美丽中国》两个字幕译本对比研究【摘要】纪录片《美丽中国》是中央电视台CCTV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也是第一部表现中国自然人文景观和野生动物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本文借助改写理论,从意识形态的操纵的角度,对比分析了纪录片《美丽中国》CCTV版(TT2)和字幕组翻译(TT1)。
【关键词】《美丽中国》;改写理论;意识形态;操纵意识形态泛指许多社会和个人行为背后的思想及解释系统。
CCTV受到官方意识形态影响,而网络字幕则受到大众意识形态约束。
一.意识形态的操纵(一)官方意识形态操纵CCTV译本官方意识形态是指权威的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通过各种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宣传,官方意识形态无形中影响着人们。
1.认可中国价值观官方意识形态就很重视中国人的价值观,试图以一种科学高尚的价值观来塑造人们,包括CCTV在内的所有媒体就承担起来这一责任,在字幕翻译中,很多陈述和评论就被改写来顺应这类价值观。
《美丽中国》的源语版本中有一些宗教内容和迷信的叙述,但CCTV对其翻译的处理中对一些宗教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下面是一些例子。
ST:The possibility of escaping the cycle of life and death,and the promise of enlightenment encourages people to perform activities that benefit all beings.TT1:为了脱离生死的轮回,达到悟道成佛的境界,佛教鼓励人们从事对众生有益的事情。
TT2:佛教徒们相信,大彻大悟的境界来自于眼前的苦修和对世间的爱,这种信念不仅仅使人自身得到进化,也促成他们与万物间的关系。
在这个例子中,TT1的翻译忠实的将“the cycle of life and death” 译为“生死的轮回”,展现了最根本的佛家哲学,在古代,佛教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但随着社会发展,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价值观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价值形态。
从美剧字幕翻译透析中美意识形态差异_罗春雁

也可以说是归化 虽然说字幕翻译要尽量
千变万化 字幕翻译必须能在短时间内传递更 多的美国文化知识 ! 打通观众与源语言国家之 间的文化鸿沟 ,又能考虑目标语观众的文化接
受能力,帮助其理解剧情 鉴于此,美剧字幕译者通常选用的翻译策
的使 目标语观众了解外国风土人情 文化精髓, 但是受中美文化差异的影响,观众所能接受的 外来文化是有限的 再者 ,字幕的转瞬即逝性造
一 !美剧语言的特点 作为美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份饭后
甜点 ,每一部美剧都必须具备以下的这些特点 才能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 , 以保持收视率保证 剧集继续 1! 通俗性 由于电视剧观众群体的庞大和多样性, 电 视剧 中所使用的语言应贴近日常生活 ,具有大 众化 !口语化的特征 钱绍昌教授曾经把影视语 言的特点概括为五个性 ,其中第二点是通俗性 ) 他指出 就要求影视语言雅俗共赏 ! 老少皆宜 .
参考 文献 川 S aP i r, E .La nguag e : A n I nt r o duet i on t o
S tud y o f S P e e e h . N e w y o rk : H ar h co u n * B ra ne e & C o m P a n y .19 2 1 .
拟从中国的美剧翻译的现状中找到中美两国意 识形态的差别, 以期对今后美剧字幕翻译者提 供参考从 而打造更好的美剧字幕翻译
二 !美剧字幕翻译的问题和策略 美剧的以上特点决定了美剧字幕翻译所 要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受时间 ! 空间限制(美剧 字幕翻译信息量大 ,时间短 空间有限 译者必
须要在短暂的时间内把尽可能多的有效等值 信息传递给观众 ,又不能像翻译书面文字那样 加上详细的注解 " 同时 翻译的字幕的长度要与 原文本长度保持大体一致 免不了受到空间的 影响 其次是口语和书面语的转化 口译和笔译 中语篇方式没有变化,不存在口语和书面语间 的转换. 而字幕翻译则经历从口语到书面语 ( 确 切地说是文字)的转换 难怪被称之为 / 对角线 翻译 0 2 (李运兴 ,200 1 )字幕翻译要把随意 不规 范的口语 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还要尽可能的 保持原有的味道和风格 再次是文化差异的处理 由于美剧中包含 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所涉及内容更是丰富多彩
论意识形态对影视译制的影响_董海雅

山东外语教学 Shandong Fore 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2010年第6期(总第139期)论意识形态对影视译制的影响董海雅(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 200083)基金项目:本篇论文属于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青年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
项目号为KX181059。
收稿时间:2010-09-15作者简介:董海雅(1977-),女,汉族,河北定兴人,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影视翻译,翻译教学。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从意识形态角度对影视作品的译制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出涉及赞助人力量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影视翻译选材以及微观层面上翻译策略的影响。
关键词:意识形态;勒菲弗尔;影视译制;翻译策略;删改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43(2010)06-0063-051.0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并非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不同语言间的语义转换,而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文本内和文本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带有译者所处时代与译语社会文化的印记。
近年来随着翻译文化学派的兴起,翻译研究者关注的视角已从语言文本的微观层面转向翻译和社会文化多元互动关系的宏观语境。
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比利时裔美籍比较文学学者和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把翻译研究与权力、思想意识、赞助人和诗学结合起来,认为翻译是译者对原作的文化改写和操纵,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原作的面貌。
他在5翻译、改写及文学名声的操纵6一书中阐述了制约翻译过程的三大因素,即意识形态(ideology)、诗学观念(poetics)、赞助人(patronage)。
(Lefevere,1992)尽管这三个因素单独列出,却并不意味着彼此之间毫无干系。
实际上,诗学观念和赞助人都会牵涉意识形态层面上的问题,例如诗学有时受制于政治意识形态,成为政治艺术形态的附庸,而意识形态又体现赞助人和权力的意志。
意识形态对翻译研究的影响及启示

织着他个人的政治 意识 和上层建 筑 的政 治意 识 、 人 的审 个 美意识和 目标读者 的审美意识。严复对翻译文本进行 了精 心选择 , 从亚 当斯 密 的《 富》 原 到赫 胥 黎的 《 天演 论》 , 等 每
一
国家或集体里流行 的信念 , 潜藏 在其政 治行 为 或思 想风格 中, 哲学 、 政治 、 艺术 、 审美 、 宗教 、 伦理 道德等是它 的具体表 现 。同时 , 一个人 在一定 时期 内的一整 套或 有 系统 的社会 文化信念和价值观 也属于 意识形 态范 畴。 翻译作 为一种 跨语言 、 跨文 化的交际活动与社会实践 , 无疑要受 到意识形 态的影响和制约 , 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 的关 系。 Lfvr e ee阐述 了影 响 翻译 的“ e 两要 素 ” 论 , 理 口 即翻译
自始至终都会受 到意识 形态 (dooy 和/ 诗学 观 ( ot i lg ) 或 e pe・
本都 是代表近代西方 资产 阶级思想或主导意识形 态的经
典 之作。严复在 国难 当头之 时选 择 翻译 《 天演论 》 是他 就 胸 中 自强保种 、 亡 图存 的忧 国忧 民 的激情所 使然 。因为 救 书中“物竟天择适 者生存~ 与天争胜~ 自强保 种” 的论点 正 切合 当时严复 的 目的和用 意 , 即站在 危机 意识 的时代 高 度, 对西方流行 的进化论 作慎 重选 择后 的 中国化改 造。他 的译作所 宣扬的 自由、 民主 、 法治 、 经济 等现 代 国家 的立 国 之本 , 正是 当时中国最缺乏 的思想。他通过 翻译利用异 域 的意识形态 颠覆了 中国当时的封 建传统 意识形态 , 唤醒 了 知识分 子的革命和 民主 意识 。4在早期爱尔兰文学 中 C u- L hl an in是一个 身上长满虱子 的年轻人 。他一上 战场就 因愤 怒 而变得疯狂 、 荒唐 ; 他肩负着保卫 边疆重镇 的任务 , 因儿 却
译者的意识形态对英语新闻汉译的影响

一 .
引 言
作 为 翻 译 文 化 与 研 究 的先 驱 ,安 德 烈 ・ 勒 菲 弗 尔 在 翻 译 界 创 造 了“ 革命 性 的 ” 系 统 。他 强 调 文 化 在 翻译 过 程 中发 挥着显著的作用。“ 翻 译 是 对 原 文 的 改 写 。而 一 切 改 写 , 无 论 其 意 图如 何 ,都 反 映某 种 意 识 形 态 和 诗 学 ,并 操纵 文 本 以一 定 的 方 式 在 特 定 的 社 会 里 产 生 作 H j 。” … 显然, 勒 菲 弗 尔介 绍 的 翻译 理 论 反 映 了他 的 操 作 范 式 , 解 释 了根 植 于 目 标 语 文 化 的 诗 学 原 则 和 意识 形 态 下 ,改 写 是 如 何 进 行 的 。
学教 育
译者的 意识 形态对英语新闻汉译的影响
回 拿 水 艳
内容 摘 要 : 意识 形 态 对 翻 译 的影 响 年 代 久 远 , 但 是 译 者 的 意 识 形 态 对 新 闻 翻译 的 讨论 和 研 究却 少 之 叉 少 。 本 文 主 要从 对 原 文 和 翻译 方 法 的选 择 上 来 体 现 译 者 的 政 治 和 文 化 意 识形 态对 翻译 策 略 的影 响 ,并 通 过 实 例 研 究处 理 不 同意 识 形 态 而 采 取 的 不 同 的翻 译 方 法 , 主要包括重组, 删 略 和增 译 。 关键词 : 意 识 形 态 英 语 新 闻 翻译 策 略 译 者
震惊 的 , 就越能 引起 媒体 的兴趣 。
新 闻报道 的这种性 质使得 对政府
的批评和不 满经 常公然 出现在西
方 报 纸 上 。相 反 , 中 国 的媒 体 受 到 更 多 来 自政 府 意 识 形 态 的 限 制 。 这 些 限制 是 抵 制 外 来 意 识 形 态 的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作者:欧阳海君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4年第22期一、引言“意识形态”是某一阶级、政党、职业内的人(通常是知识分子)对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
它是某一国家或集体里流行的信念,潜藏在其政治行为或思想风格中,哲学、政治、艺术、审美、宗教、伦理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
同时,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一整套或有系统的社会文化信念和价值观也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与社会实践,无疑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两者之间存在着直接而又复杂的关系。
二、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一)意识形态概述意识形态一词最早由特拉西在18世纪末提出,源于希腊文 idea(观念)和 logos(逻各斯),字面意思是观念逻各斯,即观念的学说,在英文中是ideology。
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
翻译则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译者是社会背景下的人,他的任何翻译活动都要受到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的约束。
这种制约性有来自政府出版审查方面的,也有发自译者个人政治意识的。
在阶级社会,当翻译不可避免地同上层建筑发生关系之后,翻译就成了精英文化的一部分。
社会的精英阶层在从事翻译活动时,他们的目的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
(二)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是巨大的。
翻译不仅是文本间的信息转换,又是受外界力量支配的语言活动,这个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因为这个过程牵涉到双重的意识形态。
即翻译不仅取决于译者的意识形态,同时又受“赞助人”(Patronage)强加给他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直接受到意识形态的支配。
1.意识形态对选材的影响翻译文本的选择直接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原因的,有目的的,具有功利性,并为特殊团体服务,为政治目的服务,为经济利益服务;或者是由于译者本身的兴趣和偏爱。
无论原因如何,要想出版发行,就要符合赞助人的要求,符合出版商及社会的期待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形态对电影大片字幕翻译的影响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全球化的时代,电影大片传播的方式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传统电影大片的传播主要是以国家为主导,通过引进、译制、发行等步骤来进行传播的,因此传播的周期较长。
而今,任何一个人只要通过登录互联网就可以即时收看到最新的原版电影大片。
传播速度的加快对于电影大片翻译活动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统的电影大片翻译以配音为主,如今的翻译则以字幕为主。
传统的翻译是以国家为主,如今的翻译则以公众为主。
这种转变不仅是一种翻译技术的转变,同时也是翻译主体的转变,更是一种翻译意识形态的转变。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正是由于翻译过程中主导意识形态的变化,从而使字幕翻译呈现出传统配音翻译所没有的多元化、大众化、娱乐化的趋势。
诚然,翻译活动的基本原则是准确性原则,但是翻译的准确性不仅仅是一个翻译技术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意识形态的变化以及其对字幕翻译的影响展开论述。
一、电影大片字幕翻译的意识形态
我们首先来看现代翻译的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审视意识形态对于现代翻译的影响。
翻译和差异性密切相关,这种差异性首先体现在意识形态的差异上。
翻译是一种处理方式,改进或是改良,它必须要面对意识形态。
翻译的目的是转换,从一种意识形态转换为另一种意识形态,消除一种意识形态使其成为另一种意识形态,或者是将一种意识形态移位到另一种意识形态。
翻译对意识形态的跨越。
现代翻译主要有三种概念。
首先是作为解释的翻译。
解释的翻译就是为了要澄清、说明和启发。
意识形态的差异极为广泛而又模糊,难以理解。
因此作为解释的翻译,就是对意识形态进行解释、澄清和说明。
其次是作为改编的翻译,翻译是一种改写,改编,一种对于原文精神的传递,不是复制,不是粘贴,不是简单由一个词转变为另一个词。
意识形态不能够原封不动传递,即便是最为伟大的作品,其中的思想不可能完全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译作与原作总是会存在方方面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只能够减少,而不能够消除。
最后,作为改进的翻译。
这种译者对于原作呈现出一种傲慢的态度,但这种傲慢是合理的。
一个伟大的译者是近乎于神明的人,翻译自古以来就是神明的工作。
翻译是一种僭越,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神力,就必然存在着超越,超越作者,超越文本,超越原始的意识形态。
正是在这种翻译意识形态的影响下,翻译活动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公众化、娱乐化的趋势。
二、意识形态视域中的电影大片字幕翻译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意识形态被屏蔽、被过滤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在这样一个直面意识形态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该如何去翻译呢,准确地说,如何去解决翻译中意识形态的差异呢?首先,意识形态的翻译是一种伦理活动,这种活动不是任意的,它需要译者承担起一种责任。
在翻译的伦理学中,翻译是一种对意识形态的规划,这意味着翻译是动态的、永无止境的,即便是一个古老的文本,今天的人们仍旧可以将其翻译成一个全新的著作。
正如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在巴迪欧的笔下就变成了《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种典型的意识形态的翻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受到原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自身意识形态的影响。
其次,意识形态的翻译是一种有限度的翻译,原文的特质需要保留。
一个完美的译本,既能够充满异国情调,又能够让读者丝毫感觉不到它来自于异国。
在这个过程当中,意识形态不是消失了,而是融化了,读者看不到它,但可以感受到它。
再次,意识形态的翻译是带有自由的翻译。
译者无疑是要服从于文本的,但是这种服从是有限度的服从,是一种服务性的服从,它是一个侍者,但不是奴隶。
译者不能屈服于原作,因为译者还要面对读者,译者不能够代替读者做出选择。
因而没有翻译的自由,就没有意识形态的翻译。
依据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翻译理论,意识形态对于翻译的实践存在着一种操控能力。
但是,这种操控关系不是单向度的。
近年来吉登斯对于话语权力理论深度分析后发现,
权力控制是一种辩证关系,也就是说意识形态在操控翻译的时候,也被翻译反操控。
意识形态试图决定翻译的结果,但翻译本身却在改变意识形态的形式。
因此无论是影视翻译还是文学翻译,其原理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