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熔沸点随压力变化情况

合集下载

水的相图2

水的相图2

典型相图举例分析(一)水的相图众所周知,水有三种不同的聚集状态。

在指定的温度、压力下可以互成平衡,即在特定条件下还可以建立其的三相平衡体系。

表5-1的实验数据表明了水在各种平衡条件下,温度和压力的对应关系。

水的相图(图5-2)就是根据这些数据描绘而成的。

表5-1 水的压力~温度平衡关系1.两相线: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上述三种两相平衡状态,线上的点代表两相平衡的必要条件,即平衡时体系温度与压力的对应关系。

在相图中表示体系(包含有各相)的总组成点称为"物质点",表示某一相的组成的点称为"相点",但两者常通称为"状态点"。

OA 线是冰与水气两相平衡共存的曲线,它表示冰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对应各相,称为"升华曲线",由图可见,冰的饱和蒸气压是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

OC 线是(蒸)气与液(水)两相平衡线,它代表气~液平衡时,温度与蒸气压的对应关系,称为"蒸气压曲线"或"蒸发曲线"。

显然,水的饱和 蒸气压是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大,F 点表示水的正常沸点,即在敞开容器中发水加热到 100℃ 时,水的蒸气压恰好等于外界的压力(),它就开始沸腾。

在压力下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称其为"正常沸点"。

OB 线是固(冰)与液(水)两相平衡线,它表示冰的熔点随外压变化关系,故称之为冰的"熔化曲线"。

熔化的逆过程就是凝固,因此它又表示水的凝固点随外压变化关系,故也可称为水的"凝固点曲线"。

该线甚陡,略向左倾,斜率呈负值,意味着外压剧增,冰的熔点仅略有降低,大约是每增加1个,下降 0.0075℃ 。

水的这种行为是反常的,因为大多数物质的熔点随压力增加而稍有升高。

在单组分体系中,当体系状态点落在某曲线上,则意味体系处于两相共存状态,即Ф =2,f = 1。

这说明温度和压力,只有一个可以自由变动,另一个随前一个而定。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第二次沸腾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相同B.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小C.两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相同D.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2.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A.用高压锅容易使饭煮熟﹣﹣﹣沸点和压强的关系B.活塞式抽水机﹣﹣﹣大气压和温度的关系C.水下潜艇能上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关系D.船闸﹣﹣﹣船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3.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D.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4.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早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下列是有关记载和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错误的是A.“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地球周围存在磁场B.“花气袭人知昼暖”﹣﹣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C.“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山顶气压较低,水的沸点较高,水不容易沸腾D.潭清疑水浅”﹣﹣光发生了折射5.下列由做饭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A.高压锅是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特点制成的B.煮饺子过程中,饺子刚入锅时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煮熟时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C.切肉前先磨刀,是为了在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D.在客厅就闻到厨房饭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6.生活处处有物理,下例有关事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嘴的吸力B.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C.人行道铺设的盲道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来让盲人感知道路的D.吸烟有害健康,公共场所禁烟是因为有风吹时其他人才吸到了“二手烟”7.下列关于压强和浮力知识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山上不易煮熟鸡蛋是因为高山处的大气压比海平面处的高B.潜入水中的潜水艇,潜水越深,所受的浮力越大C.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建的宽些,以便承受更大的水压D.用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时,它所受到的浮力也不相同8.近来,多家新闻媒体报导顾客食用火锅时,误将打火机掉入锅内引发爆炸的事故.消防人员就此提醒广大民众:“一次性打火机内充装的是液态丁烷,稍遇高温就很容易变成气体.普通打火机的抗压能力比较差,所以掉入火锅内很容易引起爆炸.所以使用时应避免置于高温环境中.”针对这种爆炸事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此现象说明丁烷的沸点比火锅内汤的沸点低B.当打火机掉入热汤内,通过做功的方式,丁烷的内能增加了C.当打火机掉入热汤内,液态丁烷发生了升华现象D.当打火机掉入热汤内,丁烷变成气态后,打火机内部的气压不变9.下列有关物理知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利用大气压的作用可以将饮料用吸管吸入口中B.抛出的篮球在空中先上升后下落,是因为力改变了篮球的运动状态C.高山上煮饭,不容易煮熟,是因为高山上大气压高导致水的沸点低D.鞋底做成凹凸不平的纹路,主要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10.近来,多家新闻媒体报导顾客食用火锅时,误将打火机掉入锅内引发爆炸的事故.消防人员就此提醒广大民众:“一次性打火机内充装的是液态丁烷,稍遇高温就很容易变成气体.普通打火机的抗压能力比较差,所以掉入火锅内很容易引起爆炸.所以使用时应避免置于高温环境中.”针对这种爆炸事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此现象说明丁烷的沸点比火锅内汤的沸点低B.当打火机掉入热汤内,通过做功的方式,丁烷的内能增加了C.当打火机掉入热汤内,液态丁烷发生了升华现象D.当打火机掉入热汤内,丁烷变成气态后,打火机内部的气压不变11.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糖汁中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跑掉.为了使糖在沸腾时不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温度过高,糖会变焦,不但不甜,而且对人体还是有害的.为此,在运用沸腾法去除糖汁水分的过程中,应当采取的办法是A.用文火小火焰慢慢加热B.使糖汁液面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C.用猛火加热,减少加热时间D.使糖汁液面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12.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小红已经学会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下列她对一些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游泳时会感觉自己的身体变轻,是因为身体受到了浮力B.高原边防哨所战士要用压力锅煮面条,是因为水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降低C.人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等候地铁,是因为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越大D.潜水员在较深海水中工作时要穿抗压潜水服,是因为海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13.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1标准大气压的值为1.013×105PaB.高山顶上水的沸点较高,因为那里的大气压较大C.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D.首先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着名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14.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物理数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一定是100℃B.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是3kgC.我国家庭电路的额定电压为220VD.人散步的速度约为5m/s15.下列由做饭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错误的是A.高压锅是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特点制成的B.煮饺子过程中,饺子刚入锅时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煮熟时,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C.电饭锅能煮饭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如果发热体改用超导材料,效果会更好D.在客厅就闻到厨房饭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二.填空题共10小题16.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B中装有一些水,如图所示放置.用酒精灯给各容器中的水加热,使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填“能”或“不能”沸腾,;B杯中的水填“能”或“不能’沸腾.17.小明在探究“水沸腾的规律”的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30s记录一次温度,然后作出温度与时间的图象,如图所示.若小明使用的温度计准确良好,则从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是℃,由此可以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8.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注射器给正在沸腾的水打气加压时,可以看到水沸腾选填“继续”或“停止”.这个现象表明:水面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将,在厨房中人们使用的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小明在暑假跟爸爸去拉萨游玩,进入高原后,小明出现了高原反应.这是由于该地区海拔较选填“高”或“低”,大气压选填“较大”或“较小”的缘故.19.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越高,沸点也越高.小敏在实验室观察水的汽化现象时,发现水沸腾后,温度计内液面稳定在图10所示的位置,该温度计的示数为℃,由此可以知道:小敏所在区域的大气压强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20.坐落在贵港市城西的广西贵糖股份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的国家龙头企业.其在制糖过程中要使糖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为了使糖在水沸腾过程中不致变质,要使水在低于100℃时沸腾.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采用的方法是使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选填“大于”或“小于”.糖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热量.21.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因而大大选填:“升高”或“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22.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烧瓶里的水图甲,水沸腾后停止加热,并立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则水面上方气压会填“减小”、“增大”或“不变”,最后两空相同,同时看到的现象是,该现象说明了随液面上方气压的而.23.水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填“升高”、“下降”或“不变”,该过程水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熔点是﹣117℃、沸点是78℃;水银的熔点是﹣39℃、沸点是357℃.你认为要测沸水的温度应选用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4.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提高烹煮食物的温度,缩短烹煮的时间,人们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的性质制造出了高压锅.某种规格的高压锅出气口的直径为3.2mm,计算出它的面积约为8mm2.要使锅内的气压达到2个标准大气压,则高压锅应配的限压阀的质量为克.设外界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取105Pa,g取10N/kg25.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例如:1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煮鸡蛋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不同;2如图所示,用炖盅炖汤,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不断跳动,这是水蒸气的能转化为煲盖的机械能,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能,不能沸腾.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第二次沸腾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相同B.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小C.两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相同D.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从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角度来分析,气压减小,沸点降低.解答:解:向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气体遇冷收缩,使得瓶内压强减小,使液体沸点降低,液体重新沸腾起来.所以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小,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低.故AC错误,B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气体压强与沸点的关系的掌握情况.2.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A.用高压锅容易使饭煮熟﹣﹣﹣沸点和压强的关系B.活塞式抽水机﹣﹣﹣大气压和温度的关系C.水下潜艇能上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关系D.船闸﹣﹣﹣船液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连通器原理;气压计和抽水机;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气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高,水的沸点高;②大气压的应用;③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上浮:F浮>G悬浮:F浮=G下沉:F浮<G.④端开口不连通,下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解答:解:A、利用高压锅煮饭,锅内气压比较高,水的沸点高,易将饭煮熟,描述正确.故A正确.B、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工作时,都是使其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压入抽水机内,进而实现把水从低处压到高处的目的,故B错误.C、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浮沉的,故C错误.D、船闸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学生对一些力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一种重要题型.3.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D.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蒸发及其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1液体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2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狗的舌头上有很多的汗液,汗液蒸发吸热可以降低温度;3樟脑丸是固态的,变小了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4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解答:解:A、高山上的气压比较低,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所以水的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水的温度可能不到100℃就会沸腾;选项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盛夏狗会伸出舌头,就是利用舌头上的水分蒸发吸热降低狗的体温;选项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樟脑丸变小是变成了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选项中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夏季,有时天气闷热,气温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水管中的地下水的温度较低,水管的温度较低,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水管表面遇冷凝结成小水珠,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选项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是中考时一个必考的知识点,是一道重点题.4.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早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下列是有关记载和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错误的是A.“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地球周围存在磁场B.“花气袭人知昼暖”﹣﹣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C.“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山顶气压较低,水的沸点较高,水不容易沸腾D.潭清疑水浅”﹣﹣光发生了折射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地磁场;扩散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地球是个大的磁铁,其N极在地球的南极;明白“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现象;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明白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解答:解:A、“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说明地球周围存在磁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花气袭人知昼暖”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是因为山顶气压较低,水的沸点较低,水温不到100℃就可以沸腾,所以饭煮不熟,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潭清疑水浅”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现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去分析解释,不要盲目解释.5.下列由做饭所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A.高压锅是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特点制成的B.煮饺子过程中,饺子刚入锅时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煮熟时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C.切肉前先磨刀,是为了在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D.在客厅就闻到厨房饭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扩散现象.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1知道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高;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将下沉,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3压强的大小与力的大小和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压力相等时,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4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解答:解:A、高压锅是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特点制成的,说法正确;B、煮饺子过程中,饺子刚入锅时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煮熟时浮力大于重力而上浮,说法正确;C、切肉前先磨刀,是为了在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不是减小压强,说法错误;D、在客厅就闻到厨房饭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说法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物理知识题,在厨房中和实际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平时生活中要细心留意,从生活中学习和体验物理的乐趣.6.生活处处有物理,下例有关事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嘴的吸力B.高压锅能很快地煮熟食物是因为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降低C.人行道铺设的盲道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来让盲人感知道路的D.吸烟有害健康,公共场所禁烟是因为有风吹时其他人才吸到了“二手烟”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扩散现象.专题:应用题.分析:大气压的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呼吸、注射器吸药液、吸管吸饮料、抽水机等等.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强.“二手烟”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答:解:A、吸管吸饮料时,用力吸时,管内压强减小,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嘴里.不符合题意.B、高压锅增大锅内的压强,提高了水的沸点,食物在高温下容易煮熟.不符合题意.C、人行道上铺设了有凸棱的盲道,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地面对脚的压强,符合题意.D、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香烟中含有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题目,需要结合多个物理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属于综合题目,是中考中的易错题目.7.下列关于压强和浮力知识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山上不易煮熟鸡蛋是因为高山处的大气压比海平面处的高B.潜入水中的潜水艇,潜水越深,所受的浮力越大C.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建的宽些,以便承受更大的水压D.用密度计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时,它所受到的浮力也不相同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的压强的特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浮沉的应用.分析:1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减小;2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下潜的;3液体的压强随这深度增加而增大;4密度计是利用漂浮条件制成的,浮力等于其重力.解答:解:A、高山上不易煮熟鸡蛋是因为高山处的大气压比海平面处的低,水的沸点低,故A错误;B、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下潜的,潜入水中的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其所受浮力不变,故B错误;C、因为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水坝的下部总要比上部建的宽些,以便承受更大的水压,故C 正确;D、密度计是利用漂浮条件制成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时,它所受到的浮力相等,故D 错误.故选C.点评:该题考查学生队与气压与沸点关系、潜水艇的原理、液体压强特点和漂浮条件的理解.8.近来,多家新闻媒体报导顾客食用火锅时,误将打火机掉入锅内引发爆炸的事故.消防人员就此提醒广大民众:“一次性打火机内充装的是液态丁烷,稍遇高温就很容易变成气体.普通打火机的抗压能力比较差,所以掉入火锅内很容易引起爆炸.所以使用时应避免置于高温环境中.”针对这种爆炸事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此现象说明丁烷的沸点比火锅内汤的沸点低B.当打火机掉入热汤内,通过做功的方式,丁烷的内能增加了C.当打火机掉入热汤内,液态丁烷发生了升华现象D.当打火机掉入热汤内,丁烷变成气态后,打火机内部的气压不变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1液态丁烷遇到热汤后由液态变成气态,说明丁烷的沸点比热汤的沸点低;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也就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3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4物体由液态变成气态后体积增大,据此分析压强的变化.解答:解:A、装有丁烷的打火机掉到火锅内,丁烷迅速汽化使打火机爆炸,说明丁烷的沸点比火锅内汤的沸点低,故A正确;B、打火机掉入热汤内,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丁烷的内能,故B错误;C、打火机掉入热汤内,液态丁烷就会迅速汽化成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一定质量的物体由液态变成气态后体积增大,所以打火机掉入热汤内,丁烷变成气态后,打火机内部的气压会增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物质发生爆炸的原因和条件,并能灵活进行解释常见爆炸现象.9.下列有关物理知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利用大气压的作用可以将饮料用吸管吸入口中B.抛出的篮球在空中先上升后下落,是因为力改变了篮球的运动状态C.高山上煮饭,不容易煮熟,是因为高山上大气压高导致水的沸点低D.鞋底做成凹凸不平的纹路,主要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力的作用效果;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大气压强的存在.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1大气具有压强,饮料在大气压力作用下被吸入口中;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4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解答:解:A、人用力吸饮料时,人口腔内部的压强小于外部大气压,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吸入口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员给球一个向上抛的力,球向上运动;在重力的作用下,球开始下落,所以是力改变了篮球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高山上煮饭,不容易煮熟,是因为高山上大气压低导致水的沸点低,故C错误,符合题意;D、鞋底做成凹凸不平的纹路,主要是为了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应用、力的作用效果、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学科综合题,应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10.近来,多家新闻媒体报导顾客食用火锅时,误将打火机掉入锅内引发爆炸的事故.消防人员就此提醒广大民众:“一次性打火机内充装的是液态丁烷,稍遇高温就很容易变成气体.普通打火机的抗压能力。

水的沸点 事理说明文

水的沸点 事理说明文

水的沸点事理说明文关于烧开水的作文篇一:今天,吃了晚饭,爸爸准备去烧开水。

我静静地站在旁边,认真观察了烧开水的全过程。

首先,爸爸将自来水接进茶壶里,接着将茶壶放置在火上,用手将煤气打开,火焰喷了出来,烧水的准备工作完成。

开始,茶壶中的水平静极了,一点响动也没有,我非常着急,爸爸告诉我要细心观察,不要心急。

过了一会儿,水里冒出了小泡泡,发出了“吱吱”的声响。

接着,水中的泡泡越来越多,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大。

到了最后,在水面上摇摇晃晃的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我很害怕,急忙后退。

水翻滚起来,随后发出了“咕嘟咕嘟”的声响。

爸爸告诉我,水翻滚后,把火关小再烧上一两分钟,这下水才算完全烧开。

烧开水的过程是多么有趣!观察任何事物都得有耐心,细心才能发现它的趣味。

篇二:今天,在妈妈的指导下,我亲自烧了一次水。

这还是我第一次烧开水呢。

我先拿上锅,再接上凉水,然后把锅放在煤气灶上,接着我打开了天然气阀门,最后按开煤气开关。

顿时,一股蓝蓝的火焰冒出来,像一条巨龙似的,吞噬着整个锅底。

发出呼呼的响声。

我踮起脚尖,往锅里看,平静的水面上,偶尔蹿出一些细小的泡。

渐渐地,细小的泡更多了,它们争先恐后地往上跑,有些小泡聚集在中间说悄悄话,有些在边边上欢乐的舞蹈。

大约过了五六分钟,水泡泡慢慢变大,声音也慢慢变大,咕咚咕咚地发出响声,空中冒出股股白烟,像一条白丝带,漂浮在空中。

这时,妈妈告诉我,这是水沸腾了。

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妈妈耐心地对我说:“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持续加热时,就会产生水蒸气,瓦特发明的蒸气机就是利用这个道理”。

哦,原来如此!这次烧开水,我不仅知道了怎样烧开水,还懂得了很多的科学知识。

篇三:我很想知道,自来水管里的凉水是怎样烧开变成热水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妈妈的陪同下,亲自做了一次有趣的尝试。

首先,我用壶从水管里接了半壶清凉的凉水;其次,我用双手握住壶把,费力的把它放在燃气炉上;最后,我用食指和拇指捏住燃气开关,轻轻向左一拧,顿时,蓝色的火焰从火眼里喷出,带着“呼呼”的声音,像一条长长的飞龙,用它的炽热拥抱着壶底。

有机化学(医学专业)熔点与沸点

有机化学(医学专业)熔点与沸点

凝固点是物质的液相和固相建立平衡的温度。达到
凝固点时,液、固两相的蒸气压必定相等,否则两相 不能共存。
其原理与沸点升高的原理相同!
固体:熔点 液体:凝固点(冰点) 熔点和熔程熔点与


沸点是指液体(纯液体或溶)的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的温度。如果
未指明外界压力,可认为外界压力为1个大气压。
因此:对于难挥发溶质的溶液,由于蒸气压下降,要使溶液蒸气压达到
外界压力,就得使其温度超过纯溶剂的沸点,所以这类溶液的沸点总是比 纯溶剂的沸点高,这种现象称为溶液的沸点升高。
结论:
溶液的沸点是不断变动的! 在沸腾过程中,溶剂不断蒸发,溶液浓度逐渐增大, 其蒸汽压不断降低,沸点也越来越高,直至达到饱 和溶液为止。这是溶剂继续蒸发的结果,造成溶质 析出,溶液浓度不再变化,蒸汽压也不变,此时的 沸点才恒定。因此某一浓度溶液的沸点,是指此溶 液刚开始沸腾时的温度。《沸点距》
溶液沸点升高的根本原因是溶液的蒸汽压下降,而 蒸汽压下降的程度仅与溶液的浓度有关,因此溶液 的沸点升高程度也只与溶液的浓度有关,而与难挥 发非电解质溶质的本性无关。
过 热 液 体
水壶烧水的时候,壶壁或者壶底会出现一些小气泡,小气泡与 周围的液体进行汽化反应,以它为中心,会发生沸腾现象,我 们把这些气泡也可以称之为汽化核。水在对流传热中的沸点是 100℃,但如果拿进微波炉加热温度会远远大于100℃而水还没 蒸发。由于用微波炉加热的水中,缺少沸腾的第二个条件,气 化核,容易达到甚至超过沸点却不沸腾的过热液体,当这个时 候将小颗粒(咖啡粉等)投入到过热液体时,它们(咖啡粉等 小颗粒)诱导了气化核的产生,形成瞬间爆沸的现象。

水的相图

水的相图

答:(1)面:
相区 AOC 为气相区,COB 为液相区,BOA 为固相区。即 1, f 2。
(2)线:
I. 三条实线(分别是两个相区的交界线),在线上Φ 2, f 1,是两 相平衡,温度和压力只有一个是独立变量。
OC 线是气–液平衡线,又称为蒸发曲线; OB 线是液–固平衡线,又称为熔化曲线; OA 线是气–固平衡线,又称为升华曲线。 II. 两条虚线 EF 和 GH 表示定压下升温时白磷的相变化情况。
C 点是临界点,高于此温度时,无论加多大压力,白磷的气体均不 能被液化。
OC 线是(蒸)气与液(水)两相平衡线,它代表气~液平衡时,温度与蒸气压 的对应关系,称为"蒸气压曲线"或"蒸发曲线"。显然,水的饱和 蒸气压是随温 度的增高而增大,F 点表示水的正常沸点,即在敞开容器中把水加热到 100℃
时,水的蒸气压恰好等于外界的压力(
),它就开始沸腾。

压力下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称其为"正常沸点"。
上方延伸可达二千个
压力左右,若再向上,会出现多种晶型
的冰,称为"同质多晶现象",情况较复杂,后面将简单提及。
2.单相面:自图 5-2,三条两相线将坐标分成三个区域;每个区域代表一个单 相区,其中 AOC 为气相区,AOB 为固相区,BOC 为液相区。它们都满足 Ф =1, f = 2,说明这些区域内 T、p 均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变动而不会引起新相形成 或旧相消失。换句话说要同时指定 T、p 两个变量才能确定体系的一个状态。另 外从图中亦可推断,由一个相变为另一相未必非得穿过平衡线;如蒸气处于状态 点 M 经等温压缩到 N 点,再等压降温至 h,最后等温降压到 P 点,就能成功 地使蒸气不穿过平衡线而转变到液体水。

熔化和凝固常见问题及解答物理教案二

熔化和凝固常见问题及解答物理教案二

熔化和凝固常见问题及解答物理教案二。

问题一:到底什么是熔化?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过程。

在熔化过程中,固体物质经受到的热量不断增加,直至其温度超过其熔点,固体物质会融化成液体状态。

在熔化时,分子和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被克服,并且它们的排列方式被破坏,因此固态变为液态。

熔点通俗地说,就是固体物质在正常压力下从固态转变到液态的温度。

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问题二:凝固是什么?凝固是相变的过程,具体是液态物质变为固体的过程。

液体物质在温度降低或遇到其他影响时,分子之间对吸引力增强,排列方式发生改变,成为固体状态。

固态物质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液态更强,在凝固过程中固体物质分子可以重新排列,形成有序紧密排列的结构。

冰就是液态水在温度降低至0℃下凝固形成的晶体。

凝固点就是液态物质变为固态的温度或温度区间。

问题三:固体-液体-气体相变顺序是什么?一般来说,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固体会首先经历熔化,也就是成为液体;液体在达到特定温度后就会蒸发而形成气体。

而在温度下降的过程中,气体会首先凝结,变成液体;液体在降到特定温度后再成为固体。

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此外,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升华。

问题四:为什么同种物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物态?一个物质的物态与压力和温度有关。

在相对稳定的压力下,物质的物态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固体物质受到高压时,其熔点也会相应升高。

例如,所铁是一种金属,它在常压下的熔点约为1,538°C;但是如果受到极高的压力,如在地球内部,它的熔点可能会高达4,500°C。

同样,当液体内的压力变大时,其沸点也会升高。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在高山上煮汤的困难,因为水在较低的气压下煮沸点会降低,使煮沸时间更长。

问题五:水在高山上为什么容易煮沸?上面介绍了同种物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物态改变,水在高山上所受的压力低于海平面压力,故其煮沸点会下降。

正常情况下,大气压为1 atm(1大气压),水沸点为100℃;但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当气压只有0.7 atm时,水可以在90℃左右煮沸。

熔点沸点的测定

熔点沸点的测定
常量法:蒸馏液体的体积应占蒸馏烧瓶容量的1/3~2/3.
80.2
217.9
四氯化碳
153.84
无色透明
1.4607
1.595
-22.8
76.8
实验装置
实验结果
熔点测定结果
沸点测定结果
名称/沸点
第一次
第二次
四氯化碳
74.5
75
未知样
80
80.4
思考题
貌似血管法测定熔点时,使用提勒管的好处是什么?如何选择溶液?怎样控制升温速度?
答:使用提勒管的好处是管内液体因温度差而发生对流作用时省去人工搅拌的麻烦。
装置中的溶液,温度低于100时可以用水,温度低于140,最好选用液体石蜡和甘油,若温度高于140,可选用浓硫酸。硅油可以加热到250,且比较稳定,透明度高,无腐蚀性,但价格较贵。
哪些因素会影响熔点测定的结果?
答:温度计要矫正;毛细血管既要封严,又不扭成块,也不弯曲;样品必须干燥,并要研磨很细,装填紧密结实,受热时均匀;严格控制升温速度观察准确。
沸点是液体的蒸汽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液体沸腾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外界压力的大小有关,纯净的液体有机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液体含杂质时则沸点降低。但是具有固定费电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净的有机物。
试剂的物理性质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性状
折射率
相对密度
熔点
沸点

128.18
白的晶体
1.58212
1.162熔ຫໍສະໝຸດ 、沸点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测定的熔点的原理;
掌握熔点测定的方法;
熟悉微量法测定液体化合物沸点的原理和仪器装置;
学习沸点测定的操作方法及其应用。

熔点和沸点复习+讲义+基础习题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物理+八年级+上册

熔点和沸点复习+讲义+基础习题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熔点、沸点1、熔点和沸点我们已经知道水和很多其他物质在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从固态变成液态、液态变成气态,但是具体是多少度呢?经过人们的测量,发现对于很多物质而言这个温度值是固定的,如果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之下,冰融化成水的温度是0℃,我们就把这个特定的温度值叫做水的熔点,在100℃时,水会从液态变成气态,所以就把这个温度值叫做沸点。

熔点和沸点指的就是发生物态变化的那个临界温度。

以下是一些物体的熔点和沸点的值:熔沸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生活现象,比如铁的熔点为1538℃,而我们生活中是绝不可能遇到这样的温度的,所以我们才会认为铁很坚硬,还有一个物体石灰,《石灰吟》中歌颂它不怕火烧,其实它的熔点是2580℃,如果能达到这个温度,石灰就会液化。

海波如图,进行测试海波熔点的实验。

选择海波是因为它的熔点较低海波装在试管中,将试管置于烧杯中,通过水浴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法叫做水浴加热法,其特点是可以是被加热的物体均匀受热。

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下海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为了更加直观一些,我们也可以利用坐标轴来表示海波的温度变化由此我们看到海波的温度在升到48℃时不再变化,此时它已经达到自己的熔点,这时它的温度不再继续上升,但是海波仍旧在吸收热量,它所吸收的热量用于改变海波的状态,即由固态变成液态。

图中,海波处于AB 段时对应的物质状态是固态,BC 段是固态和液态并存的状态,简称固液并存态,CD 段则是液态。

但并不是所有物体都有这样一个明显的临界温度,比如修路时常用的一种材料——沥青,就没有一个明显的固态变成液态、液态变成气态的临界温度,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我们把前者叫做晶体,而后者叫做非晶体。

对一个非晶体而言,它的特点就是它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也一直变化,所以它表现出来的现象就不是到达一定的温度值以后才开始发生物态变化,比如石蜡的熔化,是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它开始变软,然后变得越来越软,直到最后成为液态,石蜡的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是这样的: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凝固特点:继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在汽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液化时持续放热温度不变,汽化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