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实习报告_1

电工技术实习报告_1
电工技术实习报告_1

电工技术实习报告

电工技术实习报告

上周做了一周的电工技术实习,虽然刚开始有些盲目,但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也收获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但感觉时间有些短暂,要是学校能多安排一些这样的课程,而不是一味的光讲理论,我觉得我会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

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通过一个星期的电工实习,使我对电器元件及电路的连接与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打好了日后学习电工技术课的基础。同时实习使我获得了自动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际连接技能,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最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与其他同学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具体如下:

1.熟悉手工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基本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路的连接。

3.熟悉控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及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电器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控制电路板。

4.熟悉常用电器元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

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器元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数字万用表。

6.了解电器元件的连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实习内容:

1.观看关于实习的录像,从总体把握实习,明确实习的目的和意义;讲解电器元件的类别、型号、使用范围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选择元器件

2.讲解控制电路的设计要求、方法和设计原理;

3.分发与清点工具;讲解如何使用工具测试元器件;讲解线路连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组装、连接、调试自动控制电路;试车、答辩及评分

5.拆解自动控制电路、收拾桌面、地面,打扫卫生

6.书写实习报告

实习心得与体会:

对交流接触器的认识

交流接触器广泛用作电力的开断和控制电路。它利用主接点来开闭电路,用辅助接点来执行控制指令。主接点一般只有常开接点,而辅助接点具有两对常开和常闭功能的接点,小型的接触器也经常作为中间继电器配合主电路使用。

交流接触器的接点,由银钨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高温烧蚀性。它的动作动力来源于交流电磁铁,电磁铁由两个“山”字形的幼硅钢片叠成,其中一个固定,在上面套上线圈,工作电压有多种供选择。为了使磁力稳定,铁芯的吸合面,加上短路环。交流接触器在失电后,依靠弹簧复位。另一半是活动铁芯,构造和固定铁芯一样,用以带动主接点和辅助接点的开断。

对中间继电器的认识

中间继电器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器(即开关)。它上面是常闭触点,下面是常开触点,当线圈通电后,利用电磁力使上面常闭触点分开,下面常开触点闭合。它用于在控制电路中传递中间信号。

中间继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与交流接触器基本相同,与接触器的主要区别在于:接触器的主触头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中间继电器的触头只能通过小电流。所以,它只能用于控制电路中。

对连接自动控制电路实习的感受

在一周的实习过程中,最挑战我动手能力的一项训练就是连接电路。对我来说,这无疑是一门新的学问,既是一种挑战,也使我学到了很多有使用价值的知识。这个实习是我最感兴趣的实习,因为从小我就喜欢组装和拆卸。总结这个实习,我感觉自己有时候十分的粗心。刚开始检测电器元件的时候,由于粗心,竟然将已损坏的元件误检测成为正常元件,结果导致我又重新连接线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连接元件过程中,由于事先没有计划好元件之间的连接,导致接线在电路板上长距离绕行,既浪费了材料,又使电路板面显得凌乱。但值得欣慰的是,我连接的线路的接线头达到了老师讲解时提出的“似露非露”的标准。在这个实习环节中,我明白了细心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十分的不足,缺乏锻炼,在这种情形下无法胜任以后的工作,所以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应该努力的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着重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使自己面对以后的工作时有一定的底气与信心。

总结

总的来说,我对这门课是热情高涨的。

第一,我从小就对这种小制作很感兴趣,那时不懂连接和组装,却喜欢把东西给拆来装去,但这样一来,这东西就给废了。现在的电工实习课,正是学习如何把东西“装回去”。每次完成一个步骤,我都像孩子那样高兴,并且很有“成就感”。

第二,电工电子实习,是以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亲手设计、制作、组装与调试为特色的。它将基本技能训练,基本工艺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高技能人才,仅会操作鼠标是不够的,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通过一个星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有收获:

一、对电工技术的理论有了初步的、系统的了解。我了解到了控制电路板图的设计制作与工艺流程、连接电器元件的技巧等。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电工技术课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有着现

实意义。

二、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实践出真知,纵观古今,所有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就奢谈在未来的科研尤其是实验研究中有所成就。在实习中,我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做控制电路组装与调试时,好几个元件的间距特别小,稍不留神,就把连接好的接线又弄断了,但是我还是完成了任务。最后,特别感谢在实习过程中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建议:

1.本次实习中,一些工具数量太少(比如万用表),经常出现几个小组共用一件工具的情况,建议以后能增加工具的数量;

2.建议将仪器存储柜中有故障的仪器和无故障的分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机电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既是数学、物理学等科学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本专业其它后续技术基础课的基础。在数控技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课程的基本任务: 1.理解电路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实用性; 2.掌握电路中常用元件的性能及它们的应用; 3.掌握电路中的基本定律及常用的其分析计算方法,熟悉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4.熟练运用相量表达式和相量图分析计算正弦交流电路;5.掌握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以及它的特性; 6.了解非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其分析计算方法;7.掌握电工实训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初步具有选择、使用与电工实训相关的仪器仪表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 1 )掌握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熟练掌握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及电流源等基本理想元件的参数及其电压、电流关系。牢固掌握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 2 )熟练掌握直流线性电阻性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支路法、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 ( 3 ) 熟练掌握正弦量的有效值、角频率、相位与相位差的概念,理解相量的概念,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

相量形式的KCL和KVL,熟悉掌握功率的概念及计算。能计算阻抗串、并联电路,做出相量图。掌握串、并联谐振的条件和特点。 ( 4 )熟练掌握三相电路中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电流与线电流及中线电流的关系。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特点和计算,熟练掌握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理解三相不对称电路的分析。 本课程重点介绍电工技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基本定律、定理,从简单的元件到一般电路,从基本理论到基本技能。课程结构分为“电工基础”和“电工技术”两大模块。“电工基础”模块包含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电路的分析方法、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交流电路、线性电路的暂态分析。 2. 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1 ) 熟悉磁场基本物理量,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理解互感系数,掌握互感电路的同名端及测试方法。 ( 2 )理解电路的动态过程、初始值的确定,掌握RC、RL 动态响应及微分电路、积分电路的原理应用,了解三要素法求解动态电路。 ( 3 ) 了解非正弦周期量的谐波分析,掌握其有效值的计算,熟悉非正弦周期信号作用于线性电路的计算。 ( 4 ) 熟悉铁磁性物质的磁化性能、基本磁化曲线,铁心损耗,掌握交流铁心线圈的工作特点。 本模块以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为尺度。电工技术模块包含磁路与铁芯线圈电路、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电量与非电量测试技术等。本模块是技术基础课,以应用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场合,突出新技术的应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应用电子专业必备的专业基础课。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电工技术 第01章习题解答

第一章习题参考题解答 练习与思考 1.1.1 举出一个生活中的电路,并分析它完成的是何种作用,它的负载将电能转化为何种能源或者处理的是什么信号? 【解】显示器电路有两部分功能,一部分是接受电脑主机显示卡传送来的图像信号,另一部分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形成人眼能够看到的图像。 U U U (a)P=UI(b)P=-UI (c)P=-UI(d)P=UI 图1.2.4 不同参考方向下功率的计算 1.2.1 在图1.2.4方框中的电气元件,其电压从b到a降低20V,电流为4A从b流入,请分析: (1)图(a)-(d)所示参考方向下,电压U和电流I的数值; (2)计算此元件的电功率,并判断其是电源还是负载。 【解】(1)图(a)中,U=-20V,I=-4A; 图(b)中,U=-20V,I=4A; 图(c)中,U=20V,I=-4A; 图(d)中,U=-20V,I=-4A; (2)虽然图(a)-(d)所示参考方向不同,但是此元件的实际电压和电流是不变的,因此无论以哪个图所示方向选择功率的计算式,结果都是一样的。以图(a)所示参考方向为例,U=-20V,I=-4A,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一致,故P=UI=(-20)*(-4)=80W>0,为负载; 1.2.2 如图1.2.5所示,湖北三峡地区有一条直流高压输电线路连接至上海南桥变电站,其电

压为500kV ,电流为1800A ,请计算三峡端的功率,并分析电能输送的方向。 图1.2.5 思考题1.2.2的电路图 【解】对三峡端而言,电流的方向与电压降低的方向相反,即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方向不一致)故应在功率计算公式加上负号,则 P=-UI=-500*1000*1800=-900MW 由于P <0,故三峡端输出电能,电能从三峡传输至南桥。 1.3.1在图1.3.9所示的电路中,判断电路中哪个电源产生电能,哪个吸收电能。 5(b) 5 图1.3.8 思考题1.3.1的电路图 【解】(a )由于图中电流源流过的电流恒定为1A ,故电压源流过的电流也为1A ,方向与电压方向一致,故5V 电压源的功率P US =UI=5*1=5W >0,故吸收电能,在此电路中做负载。 同理由于电压源两端电压恒定为5V ,故电流源两端的电压也为5V ,方向与电流方向不一致,故1A 电流源的功率P IS =-UI=-5*1=-5W <0,故产生电能,在此电路中做电源。 (b )5V 电压源上电压电流方向不一致,故功率P US =-UI=-5*1=-5W <0,故产生电能,在此电路中做电源。 1A 电流源上电压电流方向一致,故功率P IS =UI=5*1=-5W >0,故吸收电能,在此电路中做负载。 1.3.2在图1.3.9所示的电路中,计算电路中各未知电压或电流的数值,以及各电阻上消耗的电能。 5Ω25Ω (d) Ω (c) Ω (b) 图1.3.9 思考题1.3.2的电路图 【解】(a )电阻上电压与电压源相同,方向与I a 一致,由欧姆定律a 50 105 U I A R = ==,电阻消耗的功率22 50500W 5 U P R ===;

现场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最新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现场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最 新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现场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最新版)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是指临时电力线路、安装的各种电气、配电箱、提供的机械设备动力源和照明,必须执行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案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JGJ46-2005规范》),施工完毕必须拆除。 2、施工现场所有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必须良好,接头不准裸露。当非专业电工发现有接头裸露或破皮漏电时,应及时报告,不得擅自处理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采用橡皮线时,应架空敷设,不得拖地使用,以防人踩、车轧。有水作业时,如磨石机电源电缆,要将电源电缆用钢索架起,防止浸水造成事故。 4、电缆接头必须按《JGJ46-2005规范》规定操作,包扎严密、牢固、绝缘可靠。

5、高压线的下方不得搭设临建,不准堆放材料和进行施工作业。 6、在高压一侧作业时,必须保持6m以上的水平距离。达不到上述距离时,必须采取隔离防护措施,防止作业人员作业时金属料具碰触高压线路,造成触电事故。 7、施工现场的每台用电设备都应该有自己专用的开关箱,箱内刀闸(开关)及漏电保护器只能控制一台设备,不能同时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否则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 8、现场的电动机械设备包括:电锯、电刨、电钻、卷扬机、搅拌机、钢筋切断机、均要设置防护设施、且要符合标准、可靠。 9、开关箱应防雨、防尘、加锁;一般高装高度(距地)为1.5m,与其控制的固定电气设备的距离不超过3m。 10、开关箱周围不准堆放杂物,并应有足够两人同时操作的空间和通道。 11、开关箱周围不准堆放杂物,并应有足够两人同时操作的空间和通道。 12、开关箱的电器安装与接线,必须由电工操作,非电工严禁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 程标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电子技术应用的专业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定律、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互感耦合电路、线性动态电路、磁路及变压器、谐振电路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元件与电路测试、简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技能。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课程的前修的基本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职教性,体现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 职教性的内涵包括高素质和技能型。课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理实一体化为特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上,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3.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程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第1章试题-电工技术基础学习知识与技能

第1章安全用电 一、是非题 1. 电流通常有直流和交流两大类,直流用字母“AC”表示,交流用字母“DC”表示。() 2. 任何电气设备内部未经验明无电时,一律视为有电,不准用手触及。() 3. 任何接、拆线都必须切断电源后才可进行。() 4. 电气设备安装检修后,可立即使用。() 5. 若家中没有三孔插座,可把电气设备的三孔插脚改成两孔插脚使用。() 6. 通常规定36V及以下电压为安全电压。() 7. 遇到雷雨天,可在大树底下避雨。() 8. 两相触电要比单相触电危险得多。() 9. 对于临时装设的电气设备,可以使金属外壳不接地。() 二、选择题 1. 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时,便会引起死亡。 A. 30mA B. 50 mA C. 80 mA D. 100 mA 2.当皮肤出汗,有导电液或导电尘埃时,人体电阻将()。 A. 下降 B. 不变 C. 增大 D. 不确定 3. 当人体触碰到掉落在地上的某根带电导线时,会发生()。 A. 单相触电 B. 两相触电 C. 跨步电压触电 D. 以上都不对

4. 当发现有人触电,必须尽快()。 A. 拨打120电话 B. 人工呼吸 C. 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D. 以上都不对 5. 关于电气火灾的防范与补救,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制造和安装电气设备时,应减少易燃物 B. 电气火灾一旦发生,首先要切断电源,进行补救,并及时报警 C. 带电灭火时,可使用泡沫灭火剂 D. 一定要按防火要求设计和选用电气产品 三、简答题 1. 电工实验实训室通常有哪些电源配置? 2. 电工仪器仪表和常用电工工具有哪些? 3. 请简述实验实训室安全操作规程。 4. 常见的触电类型有哪些?

最新电工技术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习题解答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本章是学习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介绍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主要包括电压、电流 的参考方向、电路元件、电路模型、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功率和电位的计算等。 主要内容: 1.电路的基本概念 (1)电路:电流流通的路径,是为了某种需要由电工设备或电路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 的系统。 (2)电路的组成:电源、中间环节、负载。 (3)电路的作用:①电能的传输与转换;②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2.电路元件与电路模型 (1)电路元件:分为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两类。 ①无源元件: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②有源元件:分为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两类。 (2)电路模型:由理想电路元件所组成反映实际电路主要特性的电路。它是对实际电路电 磁性质的科学抽象和概括。采用电路模型来分析电路,不仅使计算过程大为简化,而且能更清晰 地反映该电路的物理本质。 (3)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①电压源与电阻串联的电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电流源与电阻并联的电路,两种电 源之间的等效变换条件为:0R I U S S =或0 R U I S S = ②当两种电源互相变换之后,除电源本身之外的其它外电路,其电压和电流均保持与变 换前完全相同,功率也保持不变。 3.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以及参考电位 (1)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包括:电流、电压、电位以及电功率等。 (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为了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引入参考方向的概念。电流和电 压的参考方向是人为任意规定的电流、电压的正方向。当按参考方向来分析电路时,得出的电流、 电压值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正值表示所设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负值则表 示两者相反。当一个元件或一段电路上的电流、电压参考方向一致时,称它们为关联参考方向。

电工识图题库

电工识图题库 一、判断题 1、电气图中开关、触点的符号水平形式布置时,应下开上闭。(√) 2、电气图中开关、触点的符号垂直形式布置时,应右开左闭。(×) 3、字母“I”、“O”可以作为文字符号。(×) 4、PE一般表示保护接地,E表示接零。(×) 5、KM一般表示热继电器,KH一般表示接触器。(×) 6、金属管一律用“G”表示,管径按公称直径:15,20,25,32,40等等。(√) 7、由各种电压的电力线路将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用户联系起来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8、变电所的功能是变换电压和分配电能。(√) 9、由一次设备相互连接,构成对二次设备进行监测、控制的电气回路称为二次回路。(×) 10、点动线路具有自锁功能。(×) 11、雷电有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形式。(√) 12、防范直击雷是采用接闪器,常用接闪器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等。(√) 13、避雷针下端与引下线链接,而引下线与接地装置连接,与大地构成通路,实际上避雷针是一个引雷针,将雷电吸引到自身,再通过自身对大地放电。(√) 14、自动重合闸装置一般可以合闸一到两次。(×) 15、跨步电压是指人在接地故障点附近行走时两脚之间出现的电位差。(√) 16、保护接地是指为了保障人身安全,防止直接触电而将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 17、保护接零也是将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接地。(×) 18、保护接地线和中性线共用一线的符号是PEN。(√) 19、电路中常开触点是指通电运行后保持常开状态的触点。(×) 20、一般电气原理图中接触器是用来保护电机不要过载的原件。(×) 二、选择题 1、接触器用以下什么符号表示。(D ) A、KH B、FR C、FU D、KM

电工技术基础第一章试题填空

未命名标准化试卷 一、填空 (本大题共50小题; 共118分.) 1.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是5A ,经过3min ,通过这个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 C 。 2.若3min 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8C ,则导体中的电流是 A 。 3.一个电池和一个电阻组成了最简单的闭合电路。当负载电阻的阻值增加到原来的3倍,电流却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来内、外电阻的阻值比为 。 4.在无线电技术中,把 状态叫做负载匹配 5.某电源外接50Ω负载电阻时测得电流为51mA ,换接100Ω负载电阻时,测得电流为26mA ,那么该电源的内阻为______Ω。 6.两上点电荷分别带电荷量q A =q B ,当它们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1/3时,要保持两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变,则q A = q B 。 7.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正电荷在该点受 的方向。 8.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则这两个电荷间相互作用将是原来的______倍。 9.将一金属导线均匀拉长,使其直径为原来的1/2,则该导线的 阻值是原来阻值的______倍。 10.图1—41所示电路中,如果电压表的读数为10V ,电流表的读数为0.1A ,电流表的 内阻为0.2Ω,则待测电阻Rx 的阻值为______。 11.在负电荷Q 形成的电场中,相距Q0.1m 处的P 点放一电荷量为q=2.0×10-9C 的检验电荷,它所受电场力大小为F=1.8×10-5N ,那 么Q 带的电荷量是_______。 12.四个带电体,A 吸引B ,B 排斥C ,C 排斥D 。已知D 带正电荷,则A 带 电荷。 13.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 14.电场具有 和 两个重要特性。 15..规定 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是 的。 16.在电源内部,电源力做了12J 的功,将8C 电荷量的正电荷由负极移到正极,则电源的电动势是 V ;若要将12C 电荷量的电荷由负极移到正极,则电源力需做 J 的功。 17.一根长800m ,截面积为2mm 2的铝导线,它的电阻是 Ω;若将它截成等长的两段,每段的阻值是 Ω 18.一根长10m ,截面积为10mm 2的铜导线,它的电阻是 Ω;若将它均匀拉长为原来的2倍,拉长后的阻值是 Ω。 19.电源电动势E=4.5V ,内阻r=0.5Ω,负载电阻R=4Ω,则电路中的电流I= A ,路端电压U= V 。 20.额定值为“220V ,40W ”的白炽灯,灯丝的热电阻的阻值为 Ω,如果把它接到110V 的电源上,它实际消耗的功率为 W 。 21.当负载电阻可变时,负载获得的最大功率的条件是 ;负载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 22.内阻为2000Ω,量程为150V 的伏特表上串联一只电阻R 之后,接到110V 的电源上,读数仅为5V ,则被串接的R 为 Ω,该伏特表的量程变为 V 。 学校: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内-------------请-------------不-------------要-------------答-------------题-----------------------------------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1章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 【思1.1.1】(a) 图U ab=IR=5×10=50V,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均由a指向b。 (b) 图U ab=-IR=-5×10=-50V,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均由b指向a。 (c) 图U ab=IR=-5×10=-50V,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均由b指向a。 (d) 图U ab=-IR=-(-5)×10=50V,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均由a指向b。 【思1.1.2】根据KCL定律可得 (1) I2=-I1=-1A。 (2) I2=0,所以此时U CD=0,但V A和V B不一定相等,所以U AB不一定等于零。 【思1.1.3】这是一个参考方向问题,三个电流中必有一个或两个的数值为负,即必有一条或两条支路电流的实际方向是流出封闭面内电路的。 【思1.1.4】(a) 图U AB=U1+U2=-2V,各点的电位高低为V C>V B>V A。 (b) 图U AB=U1-U2=-10V,各点的电位高低为V B>V C>V A。 (c) 图U AB=8-12-4×(-1)=0,各点的电位高低为V D>V B(V A=V B)>V C。 【思1.1.5】电路的电源及电位参考点如图1-1所示。当电位器R W的滑动触点C处于中间位置时,电位V C=0;若将其滑动触点C右移,则V C降低。 【思1.1.6】(a) 当S闭合时,V B=V C=0,I=0。 当S断开时,I= 12 33 +=2mA,V B=V C=2×3=6V。 (b) 当S闭合时,I=-6 3 =-2A,V B=- 3 21 + ×2=-2V。 当S断开时,I=0,V B=6- 3 21 + ×2=4V。 【思1.1.7】根据电路中元件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可确定该元件是电源还是负载。当电路元件上电压与电流的实际方向一致时,表示该元件吸收功率,为负载;当其电压与电流的实际方向相反时,表示该元件发出功率,为电源。 可以根据元件电压与电流的正方向和功率的正、负来判别该元件是发出还是吸收功率。例如某元件A电压、电流的正方向按关联正方向约定,即将其先视为“负载模型”,如图1-2(a)所示,元件功率P=UI。设U=10V(电压实际方向与其正方向一致),I=2A(电流实际方向与其正方向一致),U、I实际方向一致,P=UI=10×2=20W>0(P值为正),可判断A元件吸收功率,为负载。设U=10V(电压实际方向与其正方向一致),I=-2A(电流实际方向与其正方向相反),U、I实际方向相反,P=UI=10×(-2)=-20W<0(P值为负),可判断A元件发出功率,为电源。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适用专业: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大类 前期课程:《普通物理》 二、教学性质和任务 《电工技术基础》是属于技术基础课。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应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获得电工技术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作用,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 (一)对基础部分的要求 1、基础部分包括:理解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掌握电路分析方法;了解电工测量及安全 用电,掌握一阶线性电路暂态分析方法;对于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要清楚;电路元件的特性、功率和能量转换关系要理解;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分析方法要掌握。 理解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等内容。 2、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和周期性非正弦电路的分析由学生自学完成。 (二)对应用部分的要求 1、应用部分包括:铁心线圈和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等内容。 2、本着加强基础,拓宽应用,压缩学时的原则,应用部分应确保电工技术发展的新领域, 使其体系和内容不断更新。又要对传统应用部分有基本的保证。应用部分的教学要求是对各种应用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掌握一些常规的概念和一些基本计算方法,为继续深造打下基础。 四、课程内容 (一)绪论 1、电能的利用与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关系。 2、电气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系及意义。 3、《电工技术》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学习方法及与本专业的关系。 (二)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1、电路与电路模型的概念;电路变量的参考方向及理想电路元件R、L、C在一般激励

电工操作安全技术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电工操作安全技术正式版

电工操作安全技术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 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1000KVA变压器在投主前必须对系统进行安全试验检查确认处于安全状态后,与市供电公司调度、用电、变电等部门联系许可运行后、按高压隔离开关,高压断路器、低压隔离开关,低压空气开关先合闸顺序操作,退出按相关顺序操作。 二、汽轮发电机组启动与并网发电运行 1、对发电机连接电缆、断路器、隔离开关、励磁调节系统、发电机二次保护与控制系统等进行安全检查。 2、密切注视汽轮启动运行转速,在发

电机转速达额定转速时方可启动励磁调节器激磁按钮,调节发电机电压与周波在额定值后方可进行网预备操作。 3、在调节发电机电压应与系统电压相等,发电机相位应与系统相位等,发电机频率应与系统频率相等时,根据周期表、同步进行并网。 4、调整各发电机组有无功发电功率满足平衡生产需要,同时要根据发出和使用无电量情况投入或退出无功补偿电容。另外可根据无功需要,调整无功调差档位开关进行调整。 5、确保供、配电质量、三相电流、电压要平衡稳定,电房内低压配电屏电压控制在400±5V,周波要稳定在50Hz。

汽车电工识图习题册第三版(答案)

汽车电工识图习题册 第三章汽车电路识图基础 3-1概述 一.填空题 1.汽车电路主要由(电源)、(电路保护装置)、(控制器件)和用电设备及导线组成。 2.汽车电路一般有(蓄电池)和(发电机)两个电源。主要用于保证()和()在不同 情况下的正常工作。 3.电源的负极于车体连接,则称为(负极搭铁)。 4.实现网络控制主要是引入了(电控单元())。它连接着特定部位的传感器,每个传感器 提供一路信号。 二.选择题 1.目前,汽车电器系统标称电压有(12V24V)两种。 A. 12V 24V B. 6V 12V C. 24V 48V D. 220V 380V 2.为了确保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互补干扰,汽车上的电源均采用()方式连接。 A. 并联 B.串联 C. D. 3.下列不属于电子控制器件的是()。 A.手动开关 B.压力开关 C. 电控单元 D. ECU 4.采用()方式时,电源的一个电极连接到车体上,称为“搭铁”。 A.单线制 B.双线制 C.多线制 D.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单线制? 单线制是指从电源正极到用电设备正极只用一根导线连接,而用电设备的负极与汽车底盘、发动机等金属机体作为另一根共用导线与电源负极相连。 2.汽车全车电路一般由哪几个相对独立的分系统组成? 电源电路。起动电路。点火电路。照明与信号电路。仪表与报警电路。电子控制装置电路。辅助装置电路。 汽车电路由相对独立的分系统组成,全车电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1 ) 电源电路。该电路由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及充电状况指示装置等组成。 ( 2) 起动电路。该电路由起动机、起动继电器、起动开关及起动保护装置组成。 ( 3) 点火电路。该电路由点火线圈、分电器、电子点火器、火花塞、点火开关等组成。 此外,由发动机控制单元进行点火控制肘,可以不使用分电器。 ( 4) 照明与信号电路。该电路由前照灯、雾灯、示宽灯、转向灯、制动灯、倒车灯、电 喇叭等及其控制继电器和开关组成。 (5) 仪表与报警电路。该电路由仪表、传感器、各种报警指示灯及控制器组成。 ( 6) 电子控制装置电路。该电路由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自动变速器系统、防抱死控制系 统、巡航控制及悬架平衡控制系统等组成。 ( 7) 辅助装置电路。该电路由为提高车辆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等各种功能的电气装置组成。因车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它一般包括风窗玻璃刮水/洗涤装置、风窗玻璃除霜/防雾装

电工技术第1章习题答案

电工技术第1章习题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1.1.1 填空题 (1)在图1-67所示电路中,甲同学选定电流的参考方向为I,乙同学选定为I′。若甲计算出I=-3A,则乙得到的计算结果应为I′=__3__A。电流的实际方向与__乙__的方向相同。(2)由电压源供电的电路通常所说的电路负载大,就是指_负载电阻小,吸收的电流大,消耗的功率大;____。 (3)恒压源的输出电流与_负载电阻____有关;恒流源的端电压与_负载电阻____有关。(4)在图1-68所示电路中,已知I1=1A,则I2=_-0.5____A。 图1-67 题1.1.1(1)图图1-68 题1.1.1(4)图 1.1.2 选择题 (1)一个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 ( b ) (A)是唯一的;(B)在不同应用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形式(2)理想电路元件用于表征:( a ) (A)某种确定的电磁性能;(B)某种确定的功能。 (3)电流的定义是( B ) (A)自由电子(B)自由电子移动的速度 (C)移动电子所需的能量(D)自由电子的电荷 (4)电阻的主要目的是( D ) (A)增加电流(B)限制电流(C)产生热(D)阻碍电流的变化(5) 功率可以定义为( C ) (A)能量(B)热(C)能量的使用速率(D)使用能量所需的时间(6) 通过一个定值电阻的电流从10mA增加到12mA,电阻的功率将( A ) (A)增加(B)减少(C)保持不变 (7)在图1-69所示电路中,发出功率的元件是__A___。 (A)仅是5V的电源(B)仅是2V的电源(C)仅是电流源(D)电压源和电流源都发出功率(E)条件不足

《电工技术基础》doc

电工技术基础知识 元气件的认识 第一章:电子器件 第一节电阻器 电阻,代号缩写为R,它是导体的一种基本性质,与导体的尺寸、材料、温度有关。欧姆定律说,I=U/R,那么R=U/I,电阻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用希腊字母“Ω”表示,有这样的定义:导体上加上一伏特电压时,产生一安培电流所对应的阻值。电阻的主要职能就是阻碍电流流过。事实上,“电阻”说的是一种性质,而通常在电子产品中所指的电阻,是指电阻器这样一种元件。欧姆常简称为欧。表示电阻阻值的常用单位还有千欧(kΩ),兆欧(MΩ)。 一、电阻器的种类 电阻器的种类有很多,通常分为三大类:固定电阻,可变电阻,特种电阻。在电子产品中,以固定电阻应用最多。而固定电阻以其制造材料又可分为好多类,但常用、常见的有RT型碳膜电阻、RJ型金属膜电阻、RX型线绕电阻,还有近年来开始广泛应用的片状电阻。型号命名很有规律,R代表电阻,T-碳膜,J-金属,X-线绕,是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在国产老式的电子产品中,常可以看到外表涂覆绿漆的电阻,那就是RT型的。而红颜色的电阻,是RJ型的。 电阻器当然也有功率之分。常见的是1/8瓦的“色环碳膜电阻”,它是电子产品和电子制作中用的最多的。当然在一些微型产品中,会用到1/16瓦的电阻,它的个头小多了。再者就是微型片状电阻,它是贴片元件家族的一员。 二、电阻器的标识 这些直接标注的电阻,在新买来的时候,很容易识别规格。国际上惯用“色环标注法”。事实上,“色环电阻”占据着电阻器元件的主流地位。“色环电阻”顾名思义,就是在电阻器上用不同颜色的环来表示电阻的规格。有的是用4个色环表示,有的用5个。有区别么?是的。4环电阻,一般是碳膜电阻,用3个色环来表示阻值,用1个色环表示误差。5环电阻一般是金属膜电阻,为更好地表示精度,用4个色环表示阻值,另一个色环也是表示误差。下表是色环电阻的颜色-数码对照表: 颜色有效数字乘数允许偏差 黑色 0 10的0次方 棕色 1 10的1次方 +/- 1% 红色 2 10的2次方 +/- 2% 橙色 3 10的3次方 ----- 黄色 4 10的4次方 ----- 绿色 5 10的5次方 +/- 0.5% 蓝色 6 10的6次方 +/- 0.2% 紫色 7 10的7次方 +/- 0.1% 灰色 8 10的8次方 ----- 白色 9 10的9次方 +5~-20% 无色 ----- ----- +/- 20% 银色 ----- ----- +/- 10% 金色 ----- ----- +/- 5% 色环电阻的规则是最后一圈代表误差,对于四环电阻,前二环代表有效值,第三环代表乘上

电工电子技术习题

电工电子技术复习题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1. 在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_ 变化,这样的电流、电压分别称做交变电流、交变电压,统称为__ ___。 2. 负载增加一般指负载 增大. 3. 已知图2所示电路中的U S =10 V ,I S = 13 A 。电阻R1和R2消耗的功率由( )供 给 。 A. 电压源 B. 电流源 C. 电压源和电流源 R 1 图2 4. 关于电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参考点的电位为零,某点电位为正,说明该点电位比参考点高 B. 参考点的电位为零,某点电位为负,说明该点电位比参考点低 C. 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值是固定的,与零电位参考点的选取有关 5. 电路如图所示, U S 为独立电压源, 若外电路不变, 仅电阻R 变化时, 将会引起( ) A. 端电压U 的变化 B. 输出电流I 的变化 C. 电阻R 支路电流的变化 图1 1. 在图3中,(1)试求电流I ;(2)计算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功率,并说明是取用的还是发出的功率。

图3 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1.根据戴维宁定理,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线性网络都可以用一个和 的串联组合电路来代替。 2. 3.电路如图4所示,试计算电阻R L上的电流I L;(1) 用戴维宁定理;(2) 用定理。 图4 第三章 1.电容、电感和电阻都是电路中的基本元件,但它们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同的,从能量上看,电容和电感是_ __元件,电阻是_ ___元件。 2.在自感应现象中,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成正比。 A. 通过线圈的原电流 B. 通过线圈的原电流的变化 C. 通过线圈的原电流的变化量 3.在直流稳态时,理想电感元件上() A. 有电流,有电压 B. 有电流,无电压 C. 无电流,有电压 4.有一RC电路如图5(a)所示,其输入电压如图5(b)所示。设脉冲宽度T = RC。试求负脉

电工技术基础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双击自动滚屏发布者:戴素林发布时间:2009/4/14 阅读:251次 一、概述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的技术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相关知识和技术,熟悉安全用电与电气事故应急处理的基本常识,掌握一般电路图的识读技术,能正确选用电工测量仪器仪表,具备检测、分析常用机床电气电路的初步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2.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结构以相关岗位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线,删除繁冗的计算和原理推演,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安全用电常识、电路基础知识、常用电工工具与电

工材料、机床电气与拖动技术、电气控制图的识读知识、电工仪表与测量技术基础、电气设备常见电气故障的处理等内容。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安全用电知识和一般防护措施,会对触电者进行急救处理,会处理一般的电气火灾事故; 2.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相关知识,能看懂、会分析常用交直流电路的工作过程; 3.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材料的相关知识,会正确选用电工工具与电工材料; 4.了解常用电气元件的名称、电路符号与规格特性,能正确选用常用电气元件; 5.掌握电力拖动常识,会识读一般电气控制图,能分析一般电气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 6.初步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技术,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用电工仪表进行常规电工测量; 7.了解设备常见故障的种类,能正确处理和排除一般电气故障。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安全用电常识 1.相关知识 (1)电气危害概述 (2)触电的防护与急救

电工识图1

一.填空题 1.文字符号分为(基本文字)符号和(辅助文字)符号两大部分。2.基本文字符号包括(单字母)符号和(双字母)符号。3.图形符号常由(一般符号)、(符号要素)和(限定符号)组成。4.电气符号包括(文字符号)、(图形符号)、(项目代号)和(回路标号)。 5.表示5室的2号继电器的项目代号为(+5-K2) 6.图线的布局有(水平)布局、(垂直)布局、和(交叉)布局三种。 7.图上位置的表示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坐标法)、(电路编号法)、(表格法)。 8.项目代号是由(高层)代号、(位置)代号、(种类)代号、端子代号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组合而成,它们分别用不同的前缀符号来识别。 二.选择题 1.AC文字符号表示(C)。 A输入B输出C交流D直流 2.DC文字符号表示(D)。 A输入B输出C交流D直流 3.表示电路接通的文字符号用(A)。 A ON B OFF C OUT D OR 4.表示电路断开的文字符号用(B)。 A ON B OFF C OUT D OR 5.断路器的文字符号为(D)。 A QS B QM C QL D QF 6.隔离开关的基本文字符号为(A)。 A QS B QM C QL D QF 7.熔断器的基本文字符号为(B)。 A FA B FU C FR D FS 8.热继电器的基本文字符号为(C)。 A FA B FU C FR D FS 9.TA文字符号表示(C)。 A变压器B稳压器C电流互感器D电压互感器 10.TV基本文字符号表示(D )。 A电流互感器B稳压器 C 电力变压器D电压互感器 11.辅助文字符号“ST”表示(A)。 A启动B停止C速度D位移 12.辅助文字符号“STP”表示(B)。 A启动B停止C速度D位移 13.“IN”文字符号表示(A)。 A输入B输出C交流D直流 14.“OUT”文字符号表示(B)。 A输入B输出C交流D直流 15.“+”为(B)代号段的前缀符号。 A 种类 B 位置 C 高层 D 端子16.“-”为(A)代号段的前缀符号。 A 种类 B 位置 C 高层 D 端子17.“:”为(D)代号段的前缀符号。 A 种类 B 位置 C 高层 D 端子18.“=”为(C)代号段的前缀符号。 A 种类 B 位置 C 高层 D 端子 19.+8-KM2表示8号开关柜中的第二个(A)。 A接触器B继电器C断路器D端子排 20.- X2:5表示(D )X2上的5号端子。 A接触器B继电器C断路器D端子排 三.判断题 (√)1.基本文字符号M表示电动机类。 (×)2.电器技术中的文字符号适用于电器产品的型号编制及命名。 (√)3.电气设备中表示输入的辅助文字符号是IN。 (√)4.按钮的文字符号是“SB”表示。 (×)5.电路图中所有的图形符号均按有电压、有外力作用的状态画成的。 (√)7.表示输出的电气设备常用辅助文字符号是OUT。 (√)8.基本文字符号的单字母符号采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9.在电气系统中,电气设备、装置、元器件各类繁多,国家标准将它们划分为23大类,每个大类用一个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R”、“I”、“O”除外。 (√)10. 基本文字符号G表示发电机和电源类。 (√)11.电动机主回路的标号应从电动机绕组开始自下而上标记。(√)12.常用的标注方法是首先编好控制回路电源引线线号,“1”通常标在控制线的最下方,然后按照控制回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以自然序数递增,每经过一个触点,线号依次递增,电位相等的导线线号相同,接地线作为“0”号线。 (×)13.在给回路标号时,被电气设备的线圈、绕组、电阻器、电容器、各类开关、触点等元器件分隔开的线段,应视为相同的线段,标注相同的回路标号。 走向。 (√)14.接线图是用符号表示成套装置、设备或装置的内部、外部各种连接关系的一种简图。 (√)15.聚氯乙烯软管φ13×800,BVR3×2.5mm2(1U1、1V1、1W1),说明线号为1U1、1V1、1W1的三根线采用截面积为2.5mm2的铜芯聚氯乙烯软线,穿直径为13mm、长度为800mm的聚氯乙烯软管中。 (√)16.电路图是指用图形符号绘制,并按工作顺序排列,详细表示电路、设备或成套装置的全部组成部分及其连接关系,而不考虑其实际位置的一种简图。 (×)17. 6+1×2.5-PVC-WE中,BLV (×)18 (×)19 (×)20 四.名词解释 1.文字符号 表示电气设备、装置、元器件的名称、功能、状态和特征的字符代码。 2.基本文字符号 表示电气设备、装置、元器件的种类名称的字符代码 3.接线图 是用符号表示成套装置、设备或装置的内部、外部各种连接关系的一处简图。 4.电路图

第1篇电工技术基础

常用符号上篇:电工基础部分常用符号

下篇:电子技术部分常用符号

目录 上篇:电工基础 第一章直流电路分析方法 1.1直流电路概述 1.1.1什么是直流电路 1.1.2手电筒电路模型 1.1.3直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方向 1.2直流电路的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 1.2.1计算机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简介 1.2.2 直流电路计算机仿真分析的本质及其步骤 1.2.3电路元件的额定值与实际值 1.2.4手电筒电路计算机仿真分析的实现 1.3直流电路分析的3大基本定律 1.3.1欧姆定律 1.3.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3.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4直流电阻电路分析基本方法 1.4.1支路电流法 1.4.2结点电压法 1.4.3 电位的引入 1.5利用电阻元件联接间的等效变换简化分析电路的方法 1.5.1什么是等效 1.5.2电阻元件的串联联接及其等效电路 1.5.3电阻元件的并联联接及其等效电路 1.5.4通过合并串并联电阻简化分析电路的方法及其实例 1.5.5电阻元件的三角形与星形联接 1.6 电源元件的模型及其应用 1.6.1实际电源的电压源模型 1.6.2实际电源的电流源模型 1.6.3电源元件的使用基础 1.6.4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的转换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1.6.5受控电源 1.7电路定理 1.7.1叠加定理

1.7.2戴维宁定理 习题 第二章交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1正弦量及其相量表示 2.1.1正弦量的三要素 2.1.2什么是相量 2.1.3相量的本质 2.1.4相量的运算及其Matlab求解方法 2.1.5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2.2三种基本元件的定义及其交流特性 2.2.1电阻元件 2.2.2电容元件 2.2.3电感元件 2.3三种基本元件的相量模型 2.3.1电阻元件的相量模型 2.3.2电容元件的相量模型 2.3.3电感元件的相量模型 2.3.4利用相量模型分析正弦交流电路 2.4 RLC串联电路 2.4.1 Multism仿真分析 2.4.2 RLC串联电路各元件的电压响应特点 2.4.3 RLC串联电路中的功率分析 2.4.4 RLC串联电路的应用 2.4.5 RLC串联电路中的谐振问题 2.5基本元件并联的正弦交流电路 ◆ 2.6一般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2.7 功率因数的提高 2.8 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 2.8.1RC低通滤波器 2.8.2RL高通滤波器 2.8.3RC带通滤波器 习题 第三章三相电路及其应用 3.1三相电路概述 3.1.1三相电压的形式及其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