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我懂你的焦虑(深度好文)
人这辈子最无奈的是你在瞎忙活人生感悟

人这辈子,最无奈的是你在瞎忙活_人生感悟假如你连活下去的权利都被剥夺时,你还会焦虑吗?在生死面前,所有的欲望和焦虑,都是浮云。
今天,我们总是很浮躁。
这种浮躁源自我们本身的太过着急,还有现实的无奈,也有他人的恐吓。
有人说“出名要趁早。
”还有人举例说:“爱因斯坦26岁的时候,已经写出《狭义相对论》了;米开朗基罗26岁的时候,已经雕出大卫了;诸葛亮26岁的时候,刘备已经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定天下了”……再看看自己26岁在干嘛?怎能不精神紧张、惴惴不安?于是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唯有拥有一种“快”感,不停歇往前冲,我们的人生才有希望。
但疲于奔命的仍是大多数,反而越忙碌越迷失,越迷失越焦虑,继而怀疑自己,怀疑人生。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央视《开讲了》做分享时谈及焦虑的原因:一是不确定性。
我们面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不知道以后去往什么地方,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二是比较。
人与人之间一旦比较,自然会出现心理不平衡,这种心理不平衡,在亲密的朋友之间更加强烈。
一个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翁,但会嫉妒一个比他乞讨更多钱的乞丐。
三是选择。
人生当中有很多岔路,每次岔路都面临选择,有选择必然会纠结,有纠结就可能产生心理的焦虑。
越急功近利,越躁动,越焦虑。
我们太着急,所以给自己定下了很多不切实际的目标:比如三十岁前要买房、买车,还要拥有事业和家庭,仿佛这才是人生赢家。
但在很多西方人的观念里,三十岁其实是人生刚刚开始的地方。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当然有人会比我们跑得快几步。
当你看到身边的同龄人如今事业小成,家庭幸福。
再看看自己,物质聊以生存,感情毫无着落。
现实的压力,让很多人自然而然陷入了焦虑当中。
很多人还将自己的焦虑转嫁到了孩子身上,越俎代庖,为孩子设计未来,为了名次、为了分数,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却压制了他们天性和兴趣的自由发展。
孩子深感其累,你也焦虑不堪。
越着急,定的目标越不容易实现,就会越焦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容易让我们的生活走上一种畸形状态,活得苦不堪言。
你的相貌,就是你的阶层(深度好文)

你的相貌,就是你的阶层
多伦多大学发表过一项研究结果:
“通过面部上的线索,可以判断出你所处的社会阶层。
”
在研究中一共有两组志愿者。
一组为实验者,家庭总收入在6万美元以下和10万美元以上。
另一组为判断参与者。
研究人员为实验者拍一些“无表情脸”的照片,让参与者通过这些照片,判断出哪些人的生活质量更高,结果超过一半的参与者都判断正确。
实验表明:高收入人群的脸上常常充满阳光和自信,而低收入人群脸上则会显得麻木和阴沉。
所以,一个人过得好不好,看看他的相貌就知道了。
英国纪录片《人生7年》中,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踪拍摄,每7年记录一次。
从7岁开始,一直到如今的56岁。
纪录片中的精英阶级夫妇,即使56岁,也依旧看起来帅气年轻。
而那些底层阶级长大的人,即便年轻的时候充满阳光帅气,但最终几乎都没逃过生活的摧残,成为了胖秃人群中的一员。
一个人的相貌里,藏着他生活的阶层。
吴晓波老师在有一篇文章中提到过《新闻周刊》的报道:
“《新闻周刊》调研了8000多位MBA毕业的学生,发现英俊男性的收入比普通男性平均高出5%,漂亮女性的收入比普通女性高出4%。
”
在中国,也有过一个类似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工资水平上,长相好看的人比长相一般的人高出15%。
这不仅仅是因为长得好看,就能获得上司青睐。
更多的是因为,长得好看的人,背后都有着常人中罕见的优点。
吴晓波:预见2017(演讲全文整理)

吴晓波:预见2017(演讲全文整理)吴晓波财经作家,《激荡三十年》作者1968年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
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
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2017年,关于创业、关于消费升级、关于投资领域,关于所有你关心的事,吴老师将会做出哪些预测和展望呢?以下根据吴晓波频道年终秀现场演讲整理预见2017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名词:舒适感。
有一个新闻客户端,知道你喜欢什么东西,并且不断向你推荐你喜欢的东西,这时你会感到非常舒服,但也是你要警惕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拒绝舒适感,拒绝之后会很焦虑,产生不适感。
有了不适感,你才会愤怒,才会反抗。
2017年很可能是让你产生不适感的年份,这是好事儿。
我们会面临一个非常陌生的年份,甚至比2016年更让我们陌生,这份陌生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2017会发生哪些新的变化呢?1新锐中产渐成主流我们对2016年的第一个预见是中产消费元年的到来,这件事在2016年变成了现实。
我认为2017年它会由元年的萌芽状态渐渐成为主流,这个主流不仅仅是消费、产品方面的变化,它有可能是橄榄形中间的数以亿级的中产阶级的扩大。
当这些人不断增加时,这个社会改变的不仅仅是消费观,它会改变什么呢?会改变审美,会改变价值观,会改变这个国家很多的公共问题,甚至改变我们对“公平”这两个字的理解。
当新锐中产成为这个国家的主流时,中国将出现新的增长点。
今天我们这个国家,在主流社会中有60后、70后、80后、90后,不同年龄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我认为要理解2017年的中国,就要来了解统治中国社会的这四类人。
60后已经从中国产业经济的创业一线大规模退出,这是一件让人很纠结的事。
中国2000位富豪的平均年龄是53岁,集中出生在1963年,在互联网行业、信息行业中,他们是最焦虑的群体。
2017年他们会退出一线舞台,交给80、90后,成为80、90后的投资者。
吴晓波:大佬们成功的背后,是无比寂寞的勤奋

吴晓波:大佬们成功的背后,是无比寂寞的勤奋与众不同的背后,是无比寂寞的勤奋作者: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1902年,27岁的诗人里尔克应聘去给62岁的画家、雕塑大师罗丹当助理,在初出茅庐的诗人的猜想中,名满天下的罗丹一定过着十分浪漫、疯狂、与众不同的生活.然而,他看到的真实景象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罗丹竟是一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画室的老人.里尔克问他:"如何能够寻找到一个要素,足以表达自己的一切?"罗丹沉默片刻,然后及其严肃地说:"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是什么让某些人变得与众不同?我觉得罗丹说出了真正的秘密,那就是:工作,和足够的耐心.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一夜成名,张爱玲说过的,"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句话真的耽误了很多少年人.其实,你如果把人生当成一次马拉松长跑的话,在前一千米是否跑在第一名真是一件那么重要的事情吗?我身边有着很多与众不同的杰出人物——至少在世俗的意义上是这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全身心地投入于自己的工作中.在我熟悉的中国经济学家中,张五常大概是天赋最高的一位,他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就差点儿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他又是一个十分勤勉的人,早年为了写《佃农理论》,他把十几箱原始档案一一分拣完,这份工作大概是很多博士所不屑于去做的.到今天,他已经是一位年近80的老人了,可是每周还要写两篇1500字以上的专栏文章.在我了解的当代西方学者中,英国的尼尔·弗格森是公认的"神童",他的研究领域横跨历史学、经济学与政治学三界之间,不到30岁就被牛津大学聘为研究员,40岁时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一百人".可是他的勤奋又是非常人能比的,为了写作《罗斯柴尔德家族》一书,他和助理们翻阅了罗氏家族百年以来的上万封家信及成吨的原始资料.所以,在与众不同的背后,往往是一些不足与外人道的辛苦.他们简单地长跑,简单地做一件事情.他们做事,只为意义本身.所谓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它也许水到渠成,也许永无来日.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在制造的过程中是枯燥的、重复的和需要耐心的.在流传至今的明清漆器中,有犀皮斑纹的是最昂贵的,几乎一器难求.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甚至不知道它是由哪些天才制作出来的.后来,王世襄终于在他的书中把秘密泄露了出来,它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工匠制作犀皮,先用调色漆灰堆出一颗颗或者一条条高起的底子,那是"底";在底上再刷不同颜色的漆,刷到一定的厚度,那是"中"和"面"了,干透了再磨平抛光,光滑的表面于是浮现细密和多层次的色漆斑纹.当我读到这个秘密的时候,突然莞尔.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再来看看大佬们的勤奋吧!雷军:在业内有"最勤奋的CEO"之称,据金山董事长求伯君说,16年来,雷军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16年的勤勤恳恳,鞠躬尽瘁,终于有了足够的积累,最终厚积薄发、创办小米.苹果CEO库克:每天早上4:30起床发邮件,5:00出现在健身馆,而且往往还是晚上办公室走得最晚的人.星巴克CEO霍华德·舒尔茨:每天从健身开始,通常是跟他夫人一块骑车,然后6:00到办公室.陆奇:微软总部高层里惟一的华人陆奇通常凌晨3点起床,跑步5公里,然后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生活规律,每日清晨4点起床,游泳、早操、跑步、读书,到9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之后宴客.李嘉诚:87岁还在工作.早上6点起床后先锻炼一个半小时,包括打高尔夫球、游泳及跑步,他也需要闹钟,通常会订两个叫早.郭台铭:起床时间据说也是四五点,起来后游泳或跑步,七点到办公室,一直工作到深夜,自称创业35年以来,每天平均工作15小时.。
吴晓波2021跨年演讲(精华)

吴晓波2021跨年演讲(精华)每次听吴晓波老师的跨年演讲,都让我有种“朕已阅”、天下大势尽在掌握的迷之自信。
往年有两次去了现场,都是座无虚席。
今年虽然去不成厦门,但直播还是要蹲守。
比起小仙女、小鲜肉在台上唱唱跳跳,还是知识跨年更对我的胃口。
哈哈!看完直播,兴奋得睡不着觉……趁着记忆的热乎劲还在,我梳理了吴晓波老师2021跨年演讲中一些要点,给各位朋友先睹为快:001 吴晓波老师说,他经历过很多舞台,包括历年年终秀,但最难忘的是2020年6月29号那次只卖出15罐奶粉的直播(当时被网友骂得很惨),那个让他焦头烂额的直播间,但他说挺不后悔,因为“兄弟我曾经勇敢过一把!”002 过去一年,我们普通人用自己的勇气迎接了一场猝不及防的挑战。
(话锋一转)你有没有做过一件让你不适、丢脸、陌生的事情?如果没有,那就是白过了。
003(谈数字化进程)过去办事靠脸面,现在办事靠“界面”。
004 2020年中国5G基站数量已经占到全球基站总数的60%。
005 2003年非典推动了零售电商元年,2020年新冠推动了互联网企业服务元年。
006“最爱国”的三类人:1、网络喷子;2、敢于投资的人;3、敢于消费的人(怀疑吴晓波老师在高级黑,但没什么证据)007 2003年汽车销售同比增长75.3%;2020年后三季度汽车销售同比增长12.3%008 四十二年来,中国的制度改革都带有鲜明的“危机倒逼”效应,都是在“死到临头”时推出制度大红包。
(列举2020年国内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它们预示着未来三到五年,这些政策、制度红利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部分。
009 过去一年跟生活搏斗后,你留下了什么见识?010 吴晓波老师2020年调研了68家企业,他认为用脚步丈量产业经济是最好的方式。
011 汤因比说:创造是一种遭遇,环境越难,刺激越大。
012 消费市场“全面过剩”,老百姓不再为必需买单,而是为美好的体验、念想买单。
013 2021年中国经济“三班车”:1、工业革命的末班车;2、互联网革命的头班车;3、产业智能革命的未来列车014 现场调查:口袋里超过500块现金的有没有?(互联网技术改变社会的例证,吴晓波老师一如既往地调皮哈哈)015 中国四十二年的产业进程就是一部“进口替代”史,用市场换技术,用时间换空间。
4.1.1吴晓波跨年演讲:激荡四十年

吴晓波跨年演讲:激荡四十年需要致敬四类人网易财经综合 2019-12-31 08:21(原标题:吴晓波跨年演讲:激荡四十年|首发)来源:创业家吴晓波跨年演讲:激荡四十年需要致敬的四类人12月30日,“预见2019”吴晓波年终秀在无锡灵山梵宫举行,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表了跨年演讲,创业家&i黑马受邀参加。
吴晓波以一个写作者,以及和中国一起成长的亲历者,深入解读改革开放史(1978-2019),回溯了让中国发生巨变的激荡四十年。
一款为创投圈大佬定制的APP,欢迎内测!口述吴晓波整理朱丹编辑王根旺在过去四十年里,西方学者们多次认为中国就要垮了。
“但直到今天的年终秀,中国经济还是没有垮。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独特性是什么?我们究竟做对了什么?”吴晓波认为,中国经济变革有四大动力:一、制度创新,中国的制度创新不是顶层设计的结果,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二、容忍非均衡,中国从集体贫穷到让容忍一种非均衡的发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三、巨国效应,中国的人口红利让很多企业形成了巨大优势;四、技术破壁,技术革命不可逆,是一种新动力。
此外,吴晓波还携手吴伯凡、沈晓卫、刘加隆、管清友四位专家,从人、技术、资本、经济四大维度进行了的预测。
以下为吴晓波演讲节选,经创业家&i黑马精编,未经其本人审阅:人生有各种各样的相遇方式,有一种叫偶遇,人生的拐角处,突然遇到你;有一种叫奔赴,虽千里万里,你一定要找到那个人。
还有一种是等待,我在这片草地下、这片星空下,一定要等你出现。
第四种相遇就是年终秀,此时此刻在灵山·梵宫遇见大家,非常感恩。
这是我的第三场年终秀,前两场都在上海举办的。
年终秀的常规节目是两个预见:预见过去的一年以及预见即将到来的一年。
今年的年终秀有点特殊,因为我们处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我是一个写作者,也和中国一起成长的亲历者。
今天我们让一起回顾一下改变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四十年——1978到2019。
演讲稿:我懂你的焦虑--吴晓波

我懂你的焦虑--吴晓波谢谢撒贝宁!我刚才站在对面的时候,我就焦虑症发作,因为我在看旁边那堆书,我在找有没有我的书,就一本也没有找到,写作者都有这样的焦虑。
其实来谈焦虑这个话题,是因为我自己,大概有十多年的时间,都被焦虑症这样的问题所困扰。
我记得我中学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焦虑,那时候很快乐,踢足球啊、玩啊,被爸爸妈妈打,最多赶出去啊这样。
然后进了大学以后,我去听第一场演讲,到一个阶梯教室,我记得很牢,然后里面就很多人,我去晚了,旁边也都站满人,没有办法,我们就吊在那个窗门上面,头扒着往里面看,然后演讲的是一个哲学系的年轻讲师,他就很大声地告诉我们说,上帝死了,说我们要评估一切价值,一切坚硬的都将烟消云散,所以我当时差点从那上面掉下来,我在想我刚考进大学,上帝就死掉了,那我怎么办?那时候谈女朋友,大概都是件挺堕落的事情,所以就开始考虑,人本身的一些问题,然后又没有答案可以给到你,说老师我该读什么书,没有地方去问这样的问题,只有自己去找,所以我大学四年,我在大学图书馆待了四年。
因为那时候我女朋友在杭州,我在上海读书,我就读了四年书,然后跑进图书馆里,也不知道读什么书,沿着那个架子,历史文学哲学一排排读过去,读的时候读到一些书,觉得脑子很清楚,懂得很多道理,然后很兴奋,满脸通红地跑出去,回到寝室的时候,又全都忘记掉了,然后就人变得很激动,然后很愤怒,很想要表达一些东西,其实又表达不清楚,所以我想做一个知识分子,罗斯福说:什么是合格的知识分子呢?他说你应该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这样的话你才能够抵抗住所有机构、集团、组织的各种各样的诱惑,你可以发出独立的声音,所以我在大学的时候,我对财富,对金钱本身一点都不排斥,我觉得当一个有钱人挺好的。
孔子有两个弟子,一个叫颜回,一个叫子贡,颜回是一个非常安贫乐道的人,但是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满头就白发了,四十岁就挂掉了,然后子贡是一个,学问也很好的人,但是他又很富有,孔子周游列国,都靠他去打点大家,然后靠他去资助,然后他活了七十多岁,因为他很有钱,也很有思想,他到列国的时候,列国的国君在一个亭子里面,跟他面对面地站着,然后平等地行使礼节,我觉得那种状态挺好的,所以我宁可愿意去做子贡,不愿意去做四十岁就挂的颜回。
CCTV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

CCTV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演讲课程表:播放年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演讲课表2012 2012-08-27「开讲啦」(第001期)(撒贝宁/陈坤)主题:人生路,莫慌张2012-08-28「开讲啦」(第002期)(撒贝宁/李少红)主题:人生加减法2012-08-29「开讲啦」(第003期)(撒贝宁/冯仑)主题:理想丰满2012-08-30「开讲啦」(第004期)(撒贝宁/邓亚萍)主题:转型从零开始2012-08-31「开讲啦」(第005期)(撒贝宁/郎朗)主题:指尖上的青春2012-09-05「开讲啦」(第006期)(撒贝宁/王潮歌)主题:那么,我是谁?2012-09-06「开讲啦」(第007期)(撒贝宁/葛剑雄)主题:读书永无毕业2012-09-07「开讲啦」(第008期)(撒贝宁/杨利伟)主题:与责任对话2012-09-08「开讲啦」(第009期)(撒贝宁/赵启正)主题:我向世界说明中国2012-09-09「开讲啦」(第010期)(撒贝宁/王石)主题:坚持与放下2012-12-11「开讲啦」(第011期)(张泉灵/冯小刚)主题:温故知幸福2013 2013-01-01「开讲啦」(第012期)(撒贝宁/成龙)主题:没人能替你奋斗2013-01-02「开讲啦」(第013期)(撒贝宁/李昌钰)主题:不可能的可能2013-01-04「开讲啦」(第014期)(撒贝宁/俞敏洪)主题:相信奋斗的力量2013-01-05「开讲啦」(第015期)(撒贝宁/黄怒波)主题:苦难是一种财富2013-01-06「开讲啦」(第016期)(撒贝宁/李兰妮)主题:好好活着2013-01-07「开讲啦」(第017期)(撒贝宁/陈一冰)主题:人生总有不完美2013-01-08「开讲啦」(第018期)(撒贝宁/黄西)主题:不完美,怎么了?2013-01-09「开讲啦」(第019期)(撒贝宁/秦怡)主题:我是“90后”2013-01-10「开讲啦」(第020期)(撒贝宁/李立群)主题:青春经不起等待2013-01-11「开讲啦」(第021期)(撒贝宁/刘岩)主题:梦想不凋零2013-01-12「开讲啦」(第022期)(撒贝宁/龚琳娜)主题:寻找真实的路2013-03-23「开讲啦」(第023期)(撒贝宁/严歌苓)主题:如果生活没了文学2013-03-30「开讲啦」(第024期)(撒贝宁/田惠萍)主题:不再让你孤单2013-04-06「开讲啦」(第025期)(撒贝宁/陈羽凡)主题:你若不行,没人能行2013-04-13「开讲啦」(第026期)(撒贝宁/胡海泉)主题:人生·无关选择2013-04-29「开讲啦」(第027期)(撒贝宁/王健林)主题:再坚持一会儿2013-04-30「开讲啦」(第028期)(撒贝宁/周杰伦)主题:你可以不平凡2013-05-01「开讲啦」(第029期)(撒贝宁/王力宏)主题:梦想造就软实力2013-05-02「开讲啦」(第030期)(撒贝宁/沙祖康)主题:做独一无二的自己2013-05-03「开讲啦」(第031期)(撒贝宁/徐静蕾)主题:青春,未完待续2013-05-04「开讲啦」(第032期)(撒贝宁/郑晓龙)主题:我们不赶时间2013-05-11「开讲啦」(第033期)(撒贝宁/廖智)主题:不抵抗,就能盛放2013-05-18「开讲啦」(第034期)(撒贝宁/陈可辛)主题:你被改变了吗?2013-05-19「开讲啦」(第035期)(撒贝宁/杨振宁&莫言&范曾)主题:科学与文学的对话2013-05-25「开讲啦」(第036期)(撒贝宁/王伟忠)主题:创意要感谢经历2013-06-01「开讲啦」(第037期)(撒贝宁/郑强)主题:你为什么读大学?2013-06-15「开讲啦」(第038期)(撒贝宁/田连元)主题:随遇而安,也是一种人生2013-06-22「开讲啦」(第039期)(撒贝宁/黄豆豆)主题:为自己争取机遇2013-06-29「开讲啦」(第040期)(撒贝宁/徐小平)主题:出发,什么时候都不晚2013-06-30「开讲啦」(第041期)(撒贝宁/李连杰)主题:人生就是一场寻找2013-07-01「开讲啦」(第042期)(撒贝宁/范徐丽泰)主题:你真的尽力了吗?2013-07-02「开讲啦」(第043期)(撒贝宁/文章)主题:越幸运,越努力2013-07-03「开讲啦」(第044期)(撒贝宁/罗志祥)主题:走好你的下坡路2013-07-04「开讲啦」(第045期)(撒贝宁/吴晓波)主题:我懂你的焦虑2013-07-05「开讲啦」(第046期)(撒贝宁/任泉&董明珠&王潮歌&张亚勤)主题:我和未来有个对话2013-07-06「开讲啦」(第047期)(撒贝宁/林志颖)主题:做一个梦想实现家2013-07-13「开讲啦」(第048期)(撒贝宁/赖声川)主题:走别人不走的路2013-07-20「开讲啦」(第049期)(撒贝宁/董明珠)主题:对自己狠一点!2013-07-27「开讲啦」(第050期)(撒贝宁/林清玄)主题:不怕人生的转弯2013-08-03「开讲啦」(第051期)(撒贝宁/陈果)主题:你好,好奇心!语录精选:播放年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语录精选2012 【陈坤】(1)我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你们觉得我了不起或者我认为我自己了不起,我跟你们没有先后脚,我们是五十步跟一百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晓波:我懂你的焦虑(深度好文)
作者:吴晓波来源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一个男人最焦虑什么时候呢?是三十岁的时候。
林肯讲过一句话说,三十岁之前你这张脸是父母给你的,三十岁以后这张脸是你自己的。
我懂,也希望你懂我记得我中学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焦虑,那时候很快乐,踢足球啊、玩啊,被爸爸妈妈打,最多赶出去啊这样。
进了大学以后,我去听第一场演讲,到一个阶梯教室,我记得很牢。
里面就很多人,我去晚了,旁边也都站满人,没有办法,我们就吊在那个窗门上面,头扒着往里面看。
演讲的是一个哲学系的年轻讲师,他就很大声地告诉我们说,上帝死了,说我们要评估一切价值,一切坚硬的都将烟消云散。
我当时差点从那上面掉下来,我在想我刚考进大学,上帝就死掉了,那我怎么办?那时候谈女朋友,大概都是件挺堕落的事情,所以就开始考虑,人本身的一些问题。
又没有答案可以给到你,说老师我该读什么书,没有地方去问这样的问题,只有自己去找。
所以我大学四年,我在图书馆呆了四年。
因为那时候我女朋友在杭州,我在上海读书,我就读了四年书。
跑进图书馆里,也不知道读什么书,沿着那个架子,历史文学哲学一排排读过去。
读的时候读到一些书,觉得脑子很清楚,懂得很多道理,然后很兴奋,满脸通红地跑出去。
回到
寝室的时候,又全都忘记掉了,人就变得很激动,然后很愤怒,很想要表达一些东西,又表达不清楚。
所以我想做一个知识分子,罗斯福说:什么是合格的知识分子呢?他说你应该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这样的话你才能够抵抗住所有机构、集团、组织的各种各样的诱惑,你可以发出独立的声音。
所以我在大学的时候,我对财富,对金钱本身一点都不排斥,我觉得当一个有钱人挺好的。
孔子有两个弟子,一个叫颜回,一个叫子贡。
颜回是一个非常安贫乐道的人,但是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满头就白发了,四十岁就挂掉了。
子贡是一个学问也很好的人,但是他又很富有。
孔子周游列国,都靠他去打点大家,靠他去资助。
他活了七十多岁,因为他很有钱,也很有思想,他到列国的时候,列国的国君在一个亭子里面,跟他面对面地站着,然后平等地行使礼节。
我觉得那种状态挺好的,所以我宁可愿意去做子贡,不愿意去做四十岁就挂的颜回。
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去参加了一个大学生的记者考察团,当时我们全班有四个同学,我们筹了五千块钱,从上海出发,整个南中国逛了一圈。
我们大概逛了有五个月,就四条流浪狗一样的。
我是一个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农村,就那五个月,使我真实地看到了,当时真正的中国,就这个国家有多么的辽阔,它的山有多高,河有多宽,马路上的灰尘有多大,人有多么贫穷,有多么多的人,就是你用脚丈量过这个国家。
所以我在想年轻的时候,你如果有一次很长途的旅行,对你的一生来讲是有很深远的意义。
比如说我到湖南的时候,到一个县里面,我们跟县里说,我们要看最穷的家庭,他就带我们去到一座山上,一个家里一个妇女生了三个女儿。
我们去的时候,两个女儿和她们妈妈,在门口迎着我们,然后大女儿躺在床上,为什么呢?因为三个女儿只有两条裤子。
你打开她的锅盖,里面全部是番薯,墙上挂的是干的辣椒和干的玉米,地上有两只土鸡。
所谓的“家徒四壁”,这是真正的家徒四壁。
我们走的时候,给她留了张五十块钱人民币,就放到她的炕上。
我们就看到那个女的,在整个房间里跳来跳去,像跳大神一样地在跳。
他们村里人跟我们讲说,她知道这是一张很大的钱,但她不知道这张钱有多大。
那五个月对我改变很大,我后来就变成一个,不是特别愤怒的人。
我大学毕业以后就到了90年代,金钱开始日渐成为了这个国家最主要的一个力量。
国家进步,个人呢?你有多少钱?在那个时间全中国所有的马路上,都贴着一句话叫做——时间就是金钱。
人的观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其实也是,你面对这些事实变化的时候,作为一个旁观者,那个焦虑是非常大的。
比如说有一次我去一个县里面做调研,是一个“造假村”,他们把面粉和糖搅拌在一起,然后把它蒸干,然后就变成颗粒状的东西,灌到各个袋包装里面去,然后变成板蓝根啊,什么养胃冲剂啊,各种各样的袋包
装药。
反正吃两顿也治不好病,吃两顿也吃不死。
我调查完了以后,离开这个村的时候到村口,我跟那个村长说,我说你们有没有道德,所有买你这个东西的都是病人。
那个村长就跟我讲,吴同志你知道吗?我最大的道德就是让我全村的人都富起来了。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我是那只抓住老鼠的猫。
经过了这一段以后,使得我感觉到人生也好,国家的进步也好,它不是一个黑和白非常分明的一件事情,大量的事情是发生在一个灰色的地带,这个也是我后来写作的,一个主要的立场和观点。
自己个人来讲,我很有幸,在早期这样的一段时间,因为各种机缘偶然,能够慢慢地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靠自己手艺,靠写作吃饭,在一个特别窄的领域里面,财经写作,能够做到让自己相对满意的这样的一个状况。
一个男人最焦虑什么时候呢?是三十岁的时候。
林肯讲过一句话说,三十岁之前你这张脸是父母给你的,三十岁以后这张脸是你自己的。
三十岁以前如果你没有愤怒过,像我们讲愤青过,你是没有良心的,三十岁以后你还是一个愤青,而且只知道愤怒的话,那你是没有脑子了。
我们现在的焦虑,可能是成长的焦虑,是希望获得成功的焦虑,但成功者确实也有成功者的很多的一个困扰。
我有一个很好的企业家朋友,他在2001年的时候,把他的企业卖给了外国人,他当时套了有十多个亿人民币的现金。
在2001年的时候,手上
有十多亿现金的中国人,大概不会超过三个人,所以他在大家看来是个特别成功的人。
有一年我跟他出去,到美国去旅行,在过海关的时候,前面有个美国人在过海关有个很小的小孩,五六岁的小孩,他就把那个小孩抱起来,给那个海关官员看。
我那个朋友突然间泪流满面,他说他有一个儿子、有个女儿,他说我已经想不起来我儿子女儿五六岁的时候是长得怎么样的,我有没有抱过他们。
十多年时间他基本上是住在厂里的,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出差,所以子女是交给他太太来管理的。
当他拥有十多亿的时候,他失去的是什么呢?失去的是他再也没有办法,去抱自己的女儿了,那个女儿已经不归他抱了。
我还曾经问过中国的几个首富,我就很好奇一个问题,我问他们说:你们已经有很多钱了对不对?为什么还在赚钱呢?“我想知道我这辈子到底能赚多少钱。
”这大概是我听到过关于财富最焦虑的一个回答。
我觉得焦虑大概有三个原因而产生的:第一个是不确定性。
我们面对的一种不确定的未来,不知道自己到哪去;第二点,焦虑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叫人比人气死人。
前两天我碰到一个26岁的小青年,他跟我讲我很焦虑,爱因斯坦26岁的时候,已经写出《狭义相对论》了,米开朗基罗26岁的时候,已经雕出那个大卫了,他说还有一个人26岁的时候,中午睡了个午觉,有三个人三顾茅庐,要请他出去平定天下,那个人叫诸葛亮。
他说我也26
岁了,我怎么还在这儿,问你我要不要创业。
所以“比较”,我认为会产生很大的焦虑。
第三种焦虑呢?我认为是选择。
在你的人生中会出现很多岔道,然后呢你每一次选择就会耗去你的时间,耗去你的精力。
我觉得要克服焦虑的办法,其实大概就是说你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的,这一段时间的时候,在你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候,你要想清楚几件事。
第一件事你要想清楚,你这辈子最喜欢的工作是什么,热爱什么东西,这个是最关键的事情;第二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人;第三你愿意用未来的二十年时间去完成,这件你喜欢的工作和你专业的事情。
我不知道我这样讲完大家是更加焦虑了,还是稍微好一点?“文章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