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 年河北省九地市初三模拟联考 (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1~2题 14分)1. 学校开展“书香伴我成长”读书活动,请你阅读展板的内容,回答问题。

读史使人(míng zhì),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shàn biàn):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míng zhì)____________②(shàn biàn)__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逻辑_____________②相宜_____________(3)文段中的“伦”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音序检字法检索,应先查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

(4)下列句子中的“但”字,与原文中“人之才智但有滞碍”的“但”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钢琴艺术的持续发展虽然离不开技法的进步,但“炫技”是手段,根本目的是要满足听众的听觉感受和心理需求。

B. 辽阔的草原上,但见麦浪随风起伏,如翻滚的波涛。

C. 但凡有一点希望,也不能放弃,必须努力争取。

D. 中秋佳节,街头的灯光打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字样,传递着国人内心的期盼与美好。

【答案】(1)①. 明智②. 善辩(2)①. luó jí ②. xiāng yí(3)①. L ②. lun (4)A【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2023年河南省中考模拟卷(二)语文试题

2023年河南省中考模拟卷(二)语文试题

语文中考模拟卷(二)一、积累与运用(29分)阅读文段,按要求答题1-4题。

(8分)①走在南京街头,游人总会与意趣的路名美丽邂逅。

②乌衣巷道路悠长,让人遐想“王谢”曾经的显赫往事;台城路杨柳飘依,令人慨叹城市人文的沧桑。

③漫步街头,即使时光悄.()然流shì(),但游人的思绪随着路名所体现出的历史文化流转,人的精神也被濡养得愈加丰满。

1.给加点汉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①悄.()然②流shì()2.画横线的“濡”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沾湿、沾染B.停留、迟滞3.第③句话中关联词语使用有误,应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2分)4.小武看到一首含有南京地名的律诗。

为考考小玄,他故意打乱了后四句的顺序。

根据律诗押韵、对仗的规则,后四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2分)金陵九日[唐]唐彦谦野菊西风满路香,雨花台上集壶觞。

九重天近瞻钟阜,五色云中望建章。

①清歌惊起南飞雁②黄金难买少年狂③绿酒莫辞今日醉④散作秋声送夕阳A.①④③②B.④①③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5.对同学丙收集的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④②③A.作品①的字体属于隶书,体态宽扁,古朴典雅。

B.作品②的字体属于行书,结构匀整,端庄通畅。

C.作品③的字体属于楷书,形体方正,刚健坚劲。

D.作品④的字体属于草书,笔画连绵,一气呵成。

6.根据语境填写诗文原句,第③空需填写作者。

(4分)自然之景常触发诗情:畅游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见遍野芦苇,“蒹葭苍苍,①_______________”的诗句便浮现脑海(《蒹葭》);徜徉连云港桃花源,“芳草鲜美,②_______________”的画面真真切切(③_________《桃花源记》);步入常熟虞山的林间小道,“④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的幽静美妙令人沉醉(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童谣,融入我们的生活,伴随我们的成长。

2024年济南历城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4年济南历城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二)语文试题(2024.5).注意事项: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6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石。

学校要组织"探寻汉字前世今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寻访汉字之源汉字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冲破时间、空间的,理解和掌握中华文明的内核和精髓.。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

李斯《仓颉篇》曰:"仓颉作书,以教后诣.。

"汉字记录了中国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与中华文明,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禁锢suíyì相辅相承B.禁锢suǐyì相辅相成C.禁固suǐzhǐ相辅相成D.禁固suí zhǐ相辅相承任务二:鉴赏汉字之美汉字形美如画,意美如诗:一撇一捺、扭转提按,行云流水....,无不直见风骨,扬显气韵。

汉字那么美,一笔一画都有故事,和人们的生活休戚与共....的汉字便这样滋养着每....。

浩如烟海一个中国人。

闲暇之余,让我们拿起笔,沉淀自己的内心,去感受"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的美不胜收....吧!2.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行云流水B.休戚与共C.浩如烟海D.美不胜收任务三:感悟汉字之魂①最能够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一定归汉字莫属。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邯郸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总分题号第一部分(一)(二)(三)(四)(五)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29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6分)一声枪响拉开了战争序慕,战争的硝烟弥漫在每一片土地,每一个角落,让人们无法呼吸,无法逃离。

残破的旗帜、断裂的枪支和四处散落的弹壳,一片狼藉。

昔日战友间亲密无间的情谊已化为灰烬,永远埋藏在这片悲剧的土地下。

但倔强的人,也许会碰壁,他们却从不轻易放弃,因为他们知道,挫折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而非终点。

脑海中一句句智慧的教讳,如同灯塔,指引他们在人生航程中不会迷失方向,翘首以盼的终是胜利。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②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2)请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灰烬________②翘首________(3)文段中的“挫”字,用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查到这个字读“cuò”。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看着比赛的同学一个个都表演得绘声绘色、____________,我就不免紧张了起来。

(2)即使在寒冷的冬季,这家电厂仍然门庭若市,前来谈合作的客户____________。

(3)美术组的小艺术家们将生活中的废弃物改造成五花八门的艺术品,真是____________。

A.惟妙惟肖络绎不绝心灵手巧B.栩栩如生络绎不绝妙手偶得C.惟妙惟肖摩肩接踵妙手偶得D.栩栩如生摩肩接踵心灵手巧3.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要深化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和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提高科研观测精度和实验设计方法。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二)语文一、积累与运用(22分)1.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中国书法自古至今产生了无数题cái()丰富、形式多样、承载深厚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

以颜真卿为例,他一直坚持“书以载道,文以铸魂”的理念,其作品都灌注了丰pèi()情感和刚毅之气。

他的《祭侄文稿》通篇文章情怀激烈,书法气势磅礴,一气呵成。

其书法点画之间透露的义气豪情、利国爱民等人文情怀和精神,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优秀代表。

今天,我们在书法文化传播中尤其不能忽视其中蕴含的人文价值。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zài lù yùnB. zǎi lù yùnC. zài lòu yùnD. zài lù yǔn(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题cái()丰pèi()2. 古诗词默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头发,不仅蕴含着父母的基因,也是年龄的标志,它记录着生命的成长,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在古诗词中,常借用对头发的描写,传达不同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木兰诗》中“①_______,②__________”表现出木兰恢复女儿身时的欣喜;杜甫在《春望》中用“③____,④_____”刻画出一个苍老的诗人形象,表达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⑤______,⑥______”表达不服老的豪情;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⑦______ ”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李商隐在《无题》中用“ ⑧______”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情景。

3. 学子爱阅读,书香满校园。

班级图书角书柜上需要贴一副对联,大家已经拟好了上联,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4个,组成下联。

上联:书香绕梁随思绪飘万里下联:____________备选词语:虽无君品千万卷阅千卷长新知藏书如兰4. 家风是家的名片,好家风弘扬好传统。

2024年江苏省宿迁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4年江苏省宿迁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1.(8分)(1)bǔ suǐ膺遐(4分,每个1分)(22分,每个1分)(3)缺少主语。

删去“使”或删去“随着”。

(2分)2.(8分,每个1分)①造化钟神秀②大漠孤烟直③燕然未勒归无计④回乐烽前沙似雪⑤饿死真吾志⑥梦中行采薇⑦毅魄归来日⑧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3.(8分)(1)示例:立大志,敢教日月换新天(2分,答案不唯一)(2)内容:一位爸爸手里拿着《红色教育》的书籍,和背着书包的儿子手牵手走向革命纪念馆(1分)。

寓意:加强红色教育,不仅要依靠学校,家庭教育更加重要(2分)。

(共3分)(3)示例:小语同学的朗诵让我们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感受到中华激昂澎湃的爱国精神(1分),曾经的祖国饱受屈辱,如今的祖国繁荣昌盛,我们要为祖国歌唱(1分),下面,请小文同学带来歌曲《七子之歌》,在歌声中感受对祖国的挚爱(1分)。

(共3分)二、古诗文阅读(21分)4.诗的首句描写了黄昏时分,边城阴雨绵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的景象,渲染了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或阴沉抑郁的气氛)(1分)。

第二句描写了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的景象(1分)。

(共2分)5.虚实结合(或想象联想)(1分)。

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的走过沙漠,驼铃发出悦耳的声响,使人不由的想起往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1分),而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1分)。

抒发了诗人对唐王朝落寞衰微的无奈而产生的辛酸沉痛之情(1分)。

(共4分)6.(共4分,每个1分)(1)防御(抵御)(2)责备(3)舍弃(4)布置(排列)7.(共3分,一处1分)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8.(共4分)(1)李牧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

(2分)(2)李牧称病闭门不出,赵王强行让李牧复起带领兵将。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温馨提示:1.本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

3.考试开始前,请将姓名和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上交答题纸。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学校本月将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

请帮李明完成下列任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

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二者缺一不可。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着① 要树立远大志向,② 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的精神走稳走实人生的每一步。

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功都yuán于深入实践、苦干实干。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以③ 的精神牢记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

真正踏上追梦旅途后,沿路有平川也有丘壑,有丽日也有阴霾.。

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在奋进路上引吭.高歌。

走在梦想的路上,④ 遇到挫折,我们是停下前行的脚步,还是目标坚定,处变不惊?志存高远不是好高wù远,脚踏实地不是因循守旧。

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才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

1.李明对文稿的两个加点字音和两个字形不太确定。

请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A.原lí kēng 鹜B.原mái kēng 骛C.源lí háng 鹜D.源mái háng 骛2.李明对文稿中①~①处的词语使用不太确定,请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A.①不仅还要矢志不渝未免B.①不仅而且坚持不懈未免C.①不仅还要矢志不渝难免D.①不仅而且坚持不懈难免3.李明对文稿波浪线处的成语使用不太确定,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A.始终不渝B.锲而不舍C.坚忍不拔D.孜孜不倦4.李明摘抄了下列语文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 语文试题(二)(学生版+教师版 )

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 语文试题(二)(学生版+教师版 )

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地壳(qiào)深霄(xiāo)伴侣(lǚ)心会神凝(nínɡ)B.赫然(hè) 抱歉(qiàn) 无暇(xiá) 兀兀穷年(wù)C.澎湃(pài) 救济(jì) 典藉(jí) 群蚁排衙(yá)D.校补(jiào) 何妨(fánɡ) 窥园(kuī) 气冲斗牛(dòu)【答案】B【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和辨析。

A:深霄——深宵C:典藉——典籍D:气冲斗牛:读作dǒu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

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一项是()(2分)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的鸟,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B.有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答案】D【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语境选填语境,使上下文衔接紧密。

根据语境要注意的是前面例句的结构特点:句末都是名词,即“金鱼”“小鸟”由此可见“鲜花”应放在句末。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语句填空,考生要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明确内容、句式,使语意相连。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科罗的建筑与加勒比地区的风格迥乎不同,是当地西班牙和荷兰风格相交融的唯一现存的例证。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及答案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热忱(chéng)淳朴(chún)童稚(zhì)锲而不舍(qì)B.和煦(xù)豁亮(huò)粗犷(kuàng)惟妙惟肖(xiào)C.拮据(jū)发酵(jiào)提防(dī)参差不齐(cī)D.汲取(jí)憎恶(è)匿名(nì)称心如意(chè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不记其数相濡以沫谈笑风生天翻地覆B.相形见拙川流不息见异思迁申张正义C.再接再厉义愤填膺栩栩如生截然不同D.中流抵柱惟妙惟肖迎刃而解自出新裁3.下面句子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B.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C.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

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D.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日前表示,重视外语学习、忽视中文教育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5.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

(15字以内)(2分)2007年5月25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05年一项针对38万多名学生的监测显示,7至18岁的城乡男生平均身高比2000年检测结果分别高出.7厘米、1分米。

但是,学生的多项体能指标却呈下降趋势。

如肺活量,2005年7至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85毫升、303毫升;乡村男生和女生肺活量分别下降了237毫升、259毫升。

2005年和2000年相比,大中小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也绝大多数下降,如7至18岁城市男生和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3.7厘米、3.9厘米。

答:。

6.写出下面故事涉及的人物的名字。

(2分)(1)《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

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4分)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分)答:。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8.综合性学习。

(8分)桥是一条放大的板凳,这是科学家形象的比喻;路断了还有桥,这是文学家表述的哲理。

桥是历史的见证,桥是心灵的纽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去欣赏多姿多彩的桥之美,去领略意蕴丰富的桥文化。

【活动一:识桥】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中,你会发现我国的桥梁命名十分有趣,如:根据所在地命名A,根据形状命名B,根据习俗命名C,以抒情方式命名D。

请从下列选项中给A、B、C、D处选填合适的桥名。

(只填序号)(2分)选项:①放生桥②销魂桥⑧赵州桥④钥匙桥我会选:A.B.C.D.【活动二:赏桥】下图是众所周知的赵周桥。

请你观赏此桥,展开合理想象,并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来描绘图中美景。

(2分)答:。

【活动三:说桥】(2分)(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个与桥有关的故事。

(2)请结合你的积累,说说卢沟桥的历史意义。

【活动四:架“桥”】请仿照示例,架设两座无形的“桥”。

(2分)示例: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1)(2)二、阅读理解(56分)(一)阅读《没有开花的紫罗兰》,回答问题。

(15分)没有开花的紫罗兰⑴开始,我不知道我家的附近还有一个那样大的苗圃,里面有着那样名目繁多的花草树木。

当然,我更不知道刚上小学的儿子小铁放学之后常常光顾那里,一直疯玩到吃晚饭的时候。

有时看他回到家一脸热汗腾腾的或一身泥猴似的样子,我不知道都是那个苗圃惹的祸。

⑵从那时起,小铁开始总往家里拿一些花花草草的,种在花盆里,摆得阳台上到处都是。

反正是小孩玩,我没有管他,任他自己摆弄、自得其乐,好像那些花花草草是他统帅的千军万马。

⑶有一天,他搬回来一棵紫色的植物,长长的叶子,细细的茎,还带着胡须一样的根。

⑷他进门就喊我帮助他赶紧找个盆,自己从书包里掏出早在外面挖好的一包土来,把这家伙栽在了盆里。

看他满脸是土,我催他先去洗脸,他不动窝,问我:“爸,您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一脸认真的样子。

⑸我便也仔细地看了看这个紫色的家伙,然后摇摇头说:“不知道。

”⑹他兴奋地说:“您不认识,我认识,我告诉您吧,它叫紫罗兰。

”⑺“紫罗兰?”⑻我犯起了疑惑。

紫罗兰,我在公园里见过,不是这样子的呀!紫罗兰的茎比这粗多了,再说,叶子也不对。

但我不敢轻易地说这不是紫罗兰,因为我知道他最喜欢植物,光买的有关植物的书就不少。

⑼小铁看出了我脸上的疑惑,就对我说:“爸,您不信?”⑽我赶紧说:“不是不信,是和我以前见过的紫罗兰不大一样。

”⑾“您以为紫罗兰就一种样子?就不能多几样?”⑿看看他眼中的坚持,我说:“就叫它紫罗兰吧!”【A】于是全家都跟着叫它紫罗兰。

其实除了小铁,我们都知道它不是紫罗兰。

⒀它是那天小铁在苗圃里意外发现的,把它挖了出来,就爱不释手,因为它与众不同。

这么漂亮的植物得有个名字,他便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最后决定管它叫作紫罗兰,那兴奋地劲头就像科学家给一个新发现的星星命名一样。

只不过还想从我这儿得到证实罢了。

⒁紫罗兰成了他的新伙伴。

他关心的是它开没开花。

在他的想像种,既然叫作紫罗兰,它就是要开花的。

他特意查了《少年百科辞典》,里面关于紫罗兰的词条告诉他紫罗兰是开紫色、紫红色或血青色的单瓣或双瓣的花朵,怎么也得开出甭管是什么样子的花朵来,哪怕是如米兰一样那种白色细小的花,也得开出来。

⒂于是,盼望它开花,成了小铁心里的一件大事。

每天早晨起床,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的宝贝紫罗兰开没开花。

⒃可是,过了好长时间,它也没有一点开花的意思。

我故意对小铁说:“我看这家伙是开不了花了。

”他立刻反驳我:“为什么?您没看见它的叶子都长大了吗?”“可是它是一点花骨朵儿都没有冒出来呀!”“您别着急呀,好饭不怕晚,它肯定能开花!”⒄他像是在给我给自己也给紫罗兰打气。

⒅我便与他一起等待,盼望着哪一天它能够突然奇迹般地绽放出新奇的花朵来。

【B】⒆但是,它始终没有开花。

⒇一直到这棵它认为是紫罗兰的植物枯萎,最后彻底死掉,也没有开花。

(21)花开在哪里?(有删改)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答:。

10.请说说第⒀段中小铁“兴奋”的原因。

(3分)答:。

11.文中有许多描写小铁迫切等待花开的句子,请找出其中两处。

(3分)答:12.文中有几处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请选择【A】或【B】中的一处加以品析。

(3分)答:。

13.“紫罗兰”最终没有开花,但作者以“花开在哪里”结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起什么作用?(4分)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问题。

(11分)海底飞船(1)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姊妹篇的“海底飞船”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开始下水试验。

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可以到达全世界99.8%的洋底。

(2)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

一种是无人驾驶的自由行动的潜水器,也叫水下自动机器人。

船开到某一海域,把它放下去,它可以自动地在深海探测。

另一种是缆控潜水器,拖着一根长缆,放下水去,然后由甲板控制人员通过遥控机械手和电视进行取样、拍照、探测。

再一种就是载人潜水器,可以携带海洋科学家进入海洋深处,在海底现场直接进行观察、分析、评估,操作机械手实现高效作业。

(3)我国这一新开发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长8米,宽3米,高3.4米,是用特殊的钛合金材料制成的。

从外观上看,“海底飞船”呈一椭圆形球体,酷似一头小鲸鱼,能容纳3个人:一名操作员,两名科学家。

在潜水器的前端,安装有一个密封的玻璃舷窗,透过它潜水科学家可以看见外面的神秘世界。

它有两个配重块和一个压水舱。

当需要下潜时,压水舱注水,开始下潜。

当需要在水中悬停时,它抛出一个配重块,如果此时启动动力装置,就可以工作了;它的两只机械手,可以抓取75公斤的矿物。

当需要上浮时,压水舱加入空气,排出海水,就可以上浮。

这种设计是为了尽量节省蓄电池的能量,使它在水下连续工作时间达到7个小时。

(4)载人潜水器主要用于深海资源勘探、海底测绘和采样、热液硫化物考察、深海生物基因采样、深海地质调查等领域。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载人潜水器已经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

1991年俄、美科学家两次乘坐和平号,在大西洋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热液矿体。

1994年俄国科学家在大西洋水域热液场探测时,发现了多种热液生物,具有代表性的有虾类、贻贝类、鳗类等生物群。

在深海地质研究方面,日本科学家在日本海沟6200米深的斜坡上发现了裂缝,同时还发现了一条地震断层悬崖。

(5)在军事上,载人潜水器可以直接为建设海底军事基地服务,还可以直接参与现代水雷战,完成潜艇救生和水下捞救等任务。

(6)在21世纪,加快发展深海载人潜水器,把我国建设成为新时代的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14.文中“海底飞船”具体指的是(2分)15.选文条理清晰,第(3)段说明的内容是。

(2分)16.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的方法,说明了(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2分)17.请分析“潜水器大体上可分三种”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2分)答:。

18.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3分)链接材料一:中国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院士指出:深海基础研究是21世纪国际海洋竞争的重要部分。

深海研究不只是人类了解地球亟待填补的空白,也是国家资源和安全保障之所系。

链接材料二:海洋地质专家估计,海底储存着约1350亿吨石油,近14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海底还沉积着极为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其中铀的储藏量高达40亿吨,是陆地上的2000倍。

链接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影响最大、范围最广又难以解决的热点多发生在海洋上或沿海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争议的岛礁近1000个。

21世纪,中国海洋安全环境不容乐观。

国外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提醒我们:“在中国海区,有70%以上的地区存在着危机!”答:(三)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问题。

(18分)寂寞是一种乐趣姬有文①记得上学时,一位老师曾语重心长地说:搞学问就得甘于寂寞。

当时对这句话很不理解,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己成为一名党的宣传干部后,对这句话也就有了越来越深刻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