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抗日电影赏析
《金陵十三钗》电影影评

《金陵十三钗》电影影评《金陵十三钗》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以其深刻的主题、精湛的制作和出色的表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影片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群身处绝境的女性在战争中的挣扎和抉择。
从剧本故事来看,刘恒的改编极为到位。
他不仅从讲故事的角度出发,还充分考虑了片子所体现的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
影片以个体在大背景大环境中的痛苦和选择为主题,将叙事角度从宏大的民族角度转换到了个体,这种个体化的叙事方式使得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电影的结构严谨,三幕剧结构清晰,情节点的设置、建置发展高潮的过渡以及由此角色的转变都在意料之中。
然而,“建置”一段中为了商业考虑而安排的过量场次,导致后面的情感释放略显仓促。
但这种开放式的结局对于一部长达 145 分钟的电影来说,也并非没有益处。
至于人物性格转变的突然和无逻辑,虽然片中表面对于角色的解释比较合理,但深究起来仍会让人觉得缺乏逻辑。
不过,从娱乐的角度来看,人物的塑造还是很成功的。
从视听呈现的角度来看,电影的制作非常出色。
开场的战争戏极具临场感,画面呈现不错,而对于色彩和细节的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然而,电影在特效上仍有提升的空间,某些场景的制作显得不够细腻与真实。
此外,过多使用升降格镜头这种极度导演倾向主动煽情的手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但也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在表演方面,演员们的表现可圈可点。
特别是克里斯蒂安·贝尔,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美国殡葬师形象,其表演真挚而感人。
然而,也有一些演员的表演存在瑕疵,比如部分女性角色在眼神传达上的问题,使得观众难以完全理解角色的情感。
电影中的音乐和音效也为其增色不少,特别是《秦淮情》的多次出现,既营造了氛围,又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同时,电影中的战争场面和暴力场景也被处理得较为真实,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有思想、有深度的电影,它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还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个体在极端环境中的选择。
2024年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

2024年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金陵十三钗》是由何群执导,根据张爱玲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历史剧情片。
该片于2024年上映,讲述了1940年代的上海,在虚构的金陵饭店中发生的一系列爱情故事。
作为一位观众,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很深的共鸣和触动。
首先,该片在制片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的时间背景设置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为了重现那个时代的繁华和风貌,制作团队在布景、服装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金陵饭店的场景设计非常逼真,充满了时代感,让观众置身于那个时代的氛围中。
而主人公们所穿的服装也都非常考究,彰显了那个时代的特色和风貌。
整个片子的美术设计非常出色,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该片的剧情非常吸引人。
张爱玲的原著小说就以其独特的文笔吸引了很多读者,而电影将小说中的故事实现了视觉化,更让人投入其中。
影片以金陵饭店为背景,以十三个女性角色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穿插着历史事件的发生。
每个女性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有着不同的遭遇、追求和梦想。
这些故事在片中交织在一起,一部分展现了她们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的困惑和挣扎,另一部分则讲述了她们与爱情之间的纠葛和选择。
整个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使人对每个角色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共鸣。
观看电影过程中,我最为关注的是每个角色的塑造。
导演和演员们在角色的描写上非常用心,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影片中的女性角色个个风华绝代,各自拥有独特的魅力。
她们有的勇敢坚强,有的柔情似水,有的内心深沉,有的机智聪慧。
观看电影时,虽然每个角色的时间都不长,但是每个人物的故事都非常感人和打动人心。
观影期间,我一度陷入对这些角色命运的悲伤之中,为她们感到心疼和同情。
观看《金陵十三钗》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历史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电影背景设置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一个剧变的年代。
影片中穿插了一些历史事件,如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等。
这些历史事件为故事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也使得每个角色所经历的困境和选择更有代表性和意义。
电影赏析 金陵十三钗

电影《金陵十三钗》妓女形象塑造的意识形态分析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让妓女由肮脏卑贱、没有价值、不知亡国恨的风尘女蜕变成为国为民、英勇献身、自我救赎、自我确证的民族主义烈女。
这种妓女形象虚假做作,是一些民族主义者所欣赏、所需要的妓女形象,是男权意识、民族主义、精英主义的妓女观的折射,体现出主流意识形态、民族集体无意识对妓女的歧视、规训、控制,它离自由思考、自我表达、自由选择的真实妓女形象相去甚远。
与世界名作相比,《金陵十三钗》还停留在一种前现代的价值观上。
对张艺谋的电影新作《金陵十三钗》,我们也可按上述思路,来作一番仔细的解剖,看看影片的叙事中隐含着怎样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
一《金陵十三钗》与传统的主流抗战电影在战争观、价值观上有着一致性: 都是弘扬抗战反日、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英雄主义。
但在叙事上,《金陵十三钗》作了双重置换: 以妓女取代浴血男儿成为抗战英雄; 以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妓女置换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妓女。
这种置换建立在妓女们的华丽转身之上,即代教会女学生赴难,“由妓女向刺客转换,完成肮脏向圣洁、下贱向高贵、肉体向伦理的献祭。
”让“不知亡国恨”的妓女,升华为为国为民、英勇献身的民族主义烈女。
正是借由妓女的转身、升华,《金陵十三钗》赢得了民族主义者的掌声,达到了煽情的效果。
然而,去参加日本人的聚会,不管是女学生还是妓女,都将面临身体的屈辱、生命的危险,导演最终安排妓女代替女学生赴难,这种安排的逻辑何在? 有何种观念在支撑?且看电影里,导演借妓女玉墨等人之口给出的理由:“小日本……不就是图个快活吗,姐妹们都是干这一行的,什么样的男人没见过? 只要我们能活着回来,就能凑合着活下去。
这种事你怎么让那些小女生对付啊,就算她们能活着回来,还活得成吗?”“自古以来,说我们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们干脆就去做一件顶天立地的事,改一改自古以来的骂名。
都说婊子无情无义,明天我们姐妹也去做一件有情有义的事。
《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妓女和一群女学生在战争中的命运。
这部电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有人对其表现出强烈的喜爱,也有人对其提出了批评。
作为观众,我在观看这部电影后,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从故事情节来看,电影《金陵十三钗》讲述了一个充满人性矛盾和冲突的故事。
在战争的背景下,妓女和女学生这两个原本处于不同世界的群体,因为共同的命运而走到了一起。
电影通过展现她们之间的相互扶持和救赎,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温暖。
然而,电影的情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电影中的一些情节转折显得有些突兀,人物的行为和动机也有些难以捉摸。
这使得观众在理解电影的主题和情感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从人物塑造来看,电影中的主要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情感。
例如,玉墨是一个聪明、勇敢、有魅力的妓女,她在战争中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和挣扎,但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希望。
然而,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形象显得过于单薄和脸谱化,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复杂性。
例如,李教官被描绘成一个理想化的中国军人,他在战争中以一挡百,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然而,电影中并没有展现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显得有些空洞。
此外,电影中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中的战争场面和场景描绘非常逼真,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电影中的音乐和音效也非常出色,增强了电影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然而,电影中的一些暴力和性描写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这些描写虽然是为了展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但它们的出现过于频繁和直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让人难以接受。
我想谈谈电影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电影的主题是关于战争、人性、救赎和希望。
电影通过展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呼唤。
电影通过展现妓女和女学生之间的相互扶持和救赎,表达了对人性的温暖和对未来的希望。
金陵十三钗影评

金陵十三钗
这个电影的名字起的是源于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改成了十三钗,不知道这样起的电影名字和不合适,但电影拍的我觉得很好。
又勾起了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愤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对日本人有了相当大的偏见,或者说就是烦。
南京,当时的中国首都,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之后没多长时间就沦陷了,一个国家的首都被攻陷,而这个国家并没有被灭,这在世界史中是很少见的,可见当时中国人民的顽强,不愿做亡国奴的意志是多么的坚强,当然,我觉得在中国人的眼中,起码在当时中国人的眼中,应该没有把南京首都看的那么重要。
南京,一个古老的城市,在南京沦陷后,三十万的人民遭到了屠杀,铁一般的历史,日本人现在还不承认,这一点不像说了,说的太多了。
这部电影中能够看到人性的影子,在大难来临的时候,人都是有人性的,外国人救学生,军人救学生,妓女救学生,学生救妓女,互相支撑着。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说的是妓女,但这十二个女人用生命诠释了人性,也用行动说明了她们也是有情有义的中国人。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善良的角落和土地,一旦种子播种下去就会开花结果。
《金陵十三钗》的影视化叙事艺术赏析

《金陵十三钗》的影视化叙事艺术赏析《金陵十三钗》是由张艺谋执导,张曼玉、梁朝伟等众多演员主演的一部电影,它改编自同名小说,讲述了抗战时期南京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十三个美丽的女性经历了战火的炮灰,最终以悲壮的英勇牺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这部电影不仅在影视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水准,更是让观众们在情感上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影视艺术上,《金陵十三钗》展现了出色的叙事技巧、精湛的摄影技术和细腻的美术设计。
影片以线索清晰、节奏紧凑、情节跌宕起伏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了那段历史时期的南京城中发生的一系列战火和战乱,它表现了一幅生动的抗战时期南京的城市画卷。
影片中的场景布景设计和服装造型也是非常考究的,无论是南京城市的古老建筑,还是主人公们的服饰,都极具历史感和时代感,为观众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
影片中的演员表现也是值得称赞的。
张曼玉在片中饰演的大老板王大美人,她为了保护金陵城和抗战时期的民众,不惜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最终在战火纷飞中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城市的和平。
梁朝伟饰演的武士花木兰,他无论是在外交还是在战争中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和勇气,最终与王大美人一同倒在了战场上。
其他演员们也都在影片中有出色的表现,他们的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都非常到位,使得整部电影更具有情感共鸣。
影片的叙事艺术上通过情节、角色和音乐的完美结合,使得整部电影真实、感人、有血有肉,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触动。
在这部电影中,每一个角色的命运都令人心痛,每一场战火都让人心惊。
当大老板、武士花木兰和其他十一位钗钗在最后的战场上牺牲的时候,观众不禁为他们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而动容,为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而揪心。
影片中的音乐也是极具感染力的,每一段音乐都与剧情相得益彰,将观众的情绪带入了战争的残酷与美好。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在影视叙事艺术上极为出色的作品,它通过丰富的叙事手法、精湛的摄影技术和精彩的表演,向观众展现了抗战时期南京城的历史画卷,同时也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情感。
《金陵十三钗》简评

人性之美所在《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
故事讲述1937年的南京,一座教堂里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
从影片的整体结构来看,我觉得影片分明的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中国军人的作为一名军人的那种责任,在生死抉择中,选择了保护国民。
第二部分则是主要以中国特殊阶层的女性的觉醒为线索的,叙述了妓女与女学生之间的一些故事。
以佟大为主演的李教官为首的那群国民党士兵,面对敌我悬殊如此之大的战斗,到底是弃城逃跑还是决战到底?是保全自己的生命还是保护那些女学生?最后,战士们决定决战到底保护女学生的安全,即使他们知道这只是在做无为的挣扎。
充分体现了战士们的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
他们这个小小的团体,是抗日英雄的典型代表。
在没有机枪,没有大炮的情况下,要取得战争的胜利,要的就是那种坚强的毅力,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
第二部分:介绍了十四名妓女与女学生之间的故事。
十四名妓女为了逃难也来到了教堂,至此,把原本不可能有交集的两个社会团体拉到了一块儿。
女学生们看不起妓女,妓女们也容不得女学生们,她们在相处的时候,矛盾摩擦不断的激化、扩大,而与此同时,彼此之间处于最底层的那种任性之美也在慢慢地被激发。
女学生们把地窖让给妓女们,妓女们顶替女学生们。
看似意料之外,却是在情理之中。
女学生们是纯洁、善良的化身,有知识又有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得以延伸的希望;妓女们看到此时的女学生,想到了处于那个时期的自己,天真烂漫,那时的他们也是良家少女,也是清白之身。
世事动乱,上天造就了她们,同时又愚弄了她们。
他们希望女学生们好好活下去,替自己好好活下去。
这个部分,将人性之美的抒发可谓达到了极致,感情表达真挚、动人。
影片到了结局之处就戛然而止,让观众唏嘘不已。
无疑,影片给观众留下的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那十三个妓女的命运到底如何,已经是尽人皆知的。
金陵十三钗影评

看《金陵十三钗》有感这几年看过的抗日题材电影也不少,大多是渲染战争暴力,我国人民的痛苦灾难和日本帝国的无人性疯狂屠杀。
《金陵十三钗》是其中一部,它给我的感觉还是屠杀,血腥,悲伤,痛惜和憎恨。
这是一部相对不错的电影。
可是我也觉得这部影片有一个小小的硬伤,就是对于13个妓女的描写过于渲染,妓女的风媚略微盖过了屠杀的主题。
金陵十三钗的意思是南京肝胆相照的风尘女子和那个虽小却责任心强的小男孩。
《金陵十三钗的》的编剧之一刘恒说,这是“用人类之善向人类之恶宣战”,观众会被影片感动是因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善良的角落和土地,一旦种子播种下去就会开花结果”。
是啊,作为这个民族的后代,作为这个血脉的传承,我们的国家遭受过的苦难,在我们的心上必定会敲击出最有力的共鸣。
《金陵十三钗》以一名白人男性作为主人公,将故事设置在代表西方,现代文明的教堂,两组对位的女性人物,文学生和妓女,分别以教育、正途和商业化、邪路的方式融入中国现代化进程,而他们的现代性体验因日本攻入南京这一灾难而中断了,这恰恰是中国国家命运的缩影,初具雏形的现代化进程被侵略战争破坏,在当时唯一能够依赖的便是居高临下的盟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人。
电影里充斥着炮火轰炸,整座南京城被炸成近似废墟,日本帝国屠杀百姓,侮辱妇女,掠夺财产,种种恶行让我们咬牙切齿。
历史的痕迹让我们心酸痛惜。
每次看抗日战争片,我们对日本民族的情绪总是加深一层,是他们让我们在二战时期失去了这么多同胞!是他们让我们的民族蒙上耻辱和悲痛!也是他们让我们深深记得落后就得挨打!观看影片时,看到日本军的凶恶残暴,看见女学生们被伤害侮辱,以死相逼,我感到了恐惧,总是想象如果自己变身英雄去解救我的国家该多好。
战争带来了苦难,带来死亡,带来悲剧,带来提早的结束,战争带来了世界上最坏的结果。
我们不喜欢战争,更不喜欢我们的国家被战争!我庆幸自己活在这样一个明亮太平的新中国,庆幸我的国家在一点点壮大。
《金陵十三钗》给我的感觉跟以前的抗日没有两样,并没有拍的很好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简介
• 1937年南京沦陷,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
时未被占领,教会学校女学生、秦淮河
畔风尘女子、军人和伤兵,还有一个美 国人约翰,都先后进了教堂,在这个相
• 金陵”是“南京”的别
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一场生 死浩劫,产生了各种各样奇妙的感情。 然而,教堂也不是永远的净土,暂时的
称,“十三钗”指的是 故事中12位侠肝义胆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宁静很快被打破——日军冲进教堂并且 发现了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 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英勇牺牲。后
风尘女子和那个人虽小 却责任心强的小男孩 。
来,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
表演节目,谁都知道,这将是一条凶多
吉少的不归路。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
辱,准备集体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
妓女们救下。最后,这13个平日里被视
抗日电影赏析
Kris_lai
主要内容
一.影片介绍 二.导演简介 三.创作背景 四.剧情介绍 五.名家评论 六.个人感受
影片介绍
中文名:金陵十三钗 外文名:The Flowers Of War 其它译名:南京英雄,战争之花 出品时间:2011年 出品公司:北京新画面影业公司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导演:张艺谋 编剧:刘恒、严歌苓 制片人:制片主任:黄新明 类型:剧情,战争,历史,动作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倪妮,佟
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
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
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
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主要角色
---约翰 :有才能、冷静、坚强不屈、 ---玉墨 :漂亮又识大体 ,有号召力,风情万种,艳
光四射 ---以书娟为代表的教会学校女学生 :勇敢,不畏屈辱,
倔强 ---以李教官为代表的国军战士 :英勇奋战,保家卫国 ---乔治·陈:单纯执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视死如归的
个人感受
个人认为此片中最出彩的镜头之一,就是妓女们在赴日军圣诞宴 会前合唱的那曲”秦淮景“,歌声中的她们美艳的不可方物,除了 柔情,更多的是热血和侠义。
商女也知亡国恨,教堂绝唱秦淮景
《金陵十三钗》与其说 是一部战争片,不如说是 一部为追求自由、保住清 白而付出沉重代价抗争片。 只不过,对于一群手无寸 铁的弱者而言,这种抗争 显然是悲情的,甚至是万 分惨烈的。
勇气
人物照片
名家评论
严歌苓(著名作家,代表作《天浴》、《一 人女人的史诗》)我在讲述一个独特、复杂,并 富有深深的感染力的故事。
刘恒(著名作家,编剧,代表作《集结号》、 《菊豆》、《秋菊打官司》)《金陵十三钗》一 定能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电影,这个电影将 是张艺谋的新高度。
张艺谋(著名导演):《金陵十三钗》改编 后的剧本,是我当导演二十年来碰到的最好剧本。 这样一个本子捏在手里,我常有一种如获至宝的 感觉。《金陵十三钗》是我耗时最长、耗资最大、 耗费心血最多的一部电影,只希望大家能看到一 部好的电影,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创作背景
• 张艺谋说:“从2006年第一次看到严歌苓的原著小说到现 在,这四五年间,从选角到拍摄,是一次十分艰苦的创作。 牢记历史是希望珍惜今天的和平,善良、救赎和爱是这部 电影的主题。”张艺谋说,1937年南京题材的电影此前有 过不少,未来还将继续被电影人表现,因为这是民族历史 中相当重要的一段,《金陵十三钗》原著小说的独特性则 是打动他之处,越复杂的故事,越宏大的背景,越要关注 人物、人物的细节和关系,还原到人和人性的刻画是最重 要的功课,他一直在做这样的努力。编剧之一刘恒说, 《金陵十三钗》是“用人类之善向人类之恶宣战”,观众 会被影片感动是因为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善良的角 落和土地,一旦种子播种下去就会开花结果”。
影片从战士悲壮地牺牲 开始,又从妓女悲壮地赴 约结束,通篇贯穿着悲壮 低回的基调,头尾呼应着 悲壮哀号的场面。
That’s all thanks
大为,张歆怡,黄天元,渡部笃郎 片长:145分钟 上映时间:11-12-15(中) 11-12-
23(美) 分级:USA:R / Hong Kong:IIB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南
京话,日语 色彩:彩色 出品人/监制:张伟平 中国票房:6.1亿元人民币 文学策划:周晓枫
导演介绍
张艺谋,中国著名电影导演,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 ,获得过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 荣誉博士学位。其拍摄的电影多次获 得国际电影节大奖,是中国在国际影 坛最具影响力的导演。早期他以执导 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著称,艺术 特点是细节的逼真和色彩浪漫的互相 映照。2002年转型执导的武侠巨制 《英雄》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大片时 代”。他的电影风格勇于创新,且涉 及题材 广泛,每次上映都能引起国内舆论的 高度关注。在电影人材的提携上,张 艺谋捧红的“谋女郎”也是媒体和公 众聚焦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