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大全

合集下载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作文5篇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作文5篇

观《金陵十三钗》有感作文5篇影片是以1937年南京被攻陷一名教堂十二三岁的女学生的回忆展开的,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去勾勒南京大屠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初看影片的名字,我们就不难发现这部电影主要与南京秦淮河畔的十三个妓女有关。

其实电影中一共出现了14位风尘女子,其中两个中途被日本军人凌辱致死,场面特别凄惨。

《金陵十三钗》主要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沦陷以后,日军进行血腥屠城,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哀鸿遍野。

而此时南京的一个教堂临时成为了避难之所,一个美国殓葬师、一群金陵教会女学生、几个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还有14个沦落风尘的秦淮女子都来到了这里,他们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

然而这个教堂并不是永远安全的,铁蹄之下,他们都是俎上之肉,亡国之奴。

最终日军还是闯入了这里,并且发现了女学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佟大为饰演的中国军人殊死抵抗,以生命的代价救下了这些女学生。

这一段电影情节也是相当惨烈,在日军对那些女学生实施兽行时,佟大为饰演的中国军人以精准的枪法先后射杀了几个日本兵,最终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在场的人无不震惊和感动。

然而日军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他们再一次要求强征女学生前往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

这当然是一条不归路。

女大学生们不堪受日军凌辱,决定集体自杀。

可最终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和假扮神父的约翰救下。

这12个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却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身披唱诗袍,怀揣剪刀,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生死之约。

《金陵十三钗》里的故事地点就在南京的一个天主教堂里。

在那里,女学生们的单纯、善良、纯洁与妓女们的世俗、妖艳、放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两极化的主人公的拌嘴与吵架中教堂成了人性集中的舞台。

以赵玉墨为头的妓女们在教堂里抽烟、喝酒,说淫荡的话,以孟书娟为首的唱诗班的女生们对她们嗤之以鼻,总以为自己代表了女性性格中最美好、最让人向往的一面,妓女们在她们眼中则代表了女性最为丑陋、耻于示人的一面。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一部战争史诗电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一)今天,我又再次重温了这部电影——《金陵十三钗》。

1937男,日军侵占着中国南京,千万条生命死于日军手里,这就是当时的南京大屠杀。

《金陵十三钗》讲述了一群刚从日军手里逃出来的女学生来到了教堂,和她们一起来的还有为神父遗体化妆的美国人约翰·米勒,这时还有十四个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最后为了保护那群女学生,她们梳妆打扮去了日军营地唱歌。

看完了整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最佩服的人就是王墨,这个风尘女子,在最危险的时刻,她勇敢的站了出来,她忘记了她的职业,她忘了她的安危,她忘了她的生死,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

在女学生们准备集体自杀的时候,她立刻阻止了她们,同另外十三名女子替女学生们去了日军营地。

或许有人说,去日军营地不是送死吗?对,她们就像是去送死。

可是为了女学生们的生命,为了新一代的希望,她们也是在所不辞。

南京大屠杀可想而知,战火硝烟,血洒战场,在那个多彩大窗户的教室里,在那个古钟声声的教室里,见证了她们的勇气,她们是英雄!当我来到了南京,历史的悲愤好像都涌上心头,当导游与我们讲起《金陵十三钗》的故事时,好像又回到了那个画面中,十三个女子毅然坐上了车,开向了不归路。

回到今天,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在这一刻我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团结。

在国歌响起的那一刻,心中就像被沸腾着的热血填满,我们不会忘记大屠杀那一年,1937年;更不会忘记今天属于我们的荣耀。

让时间停留在这一刻,永远记住辉煌的这一年,此刻让我们尽情绽放!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作文精选五篇(二)张艺谋2011年导演的《金陵十三钗》我2019年才观看。

很早之前就听朋友们说起过这个电影,无一例外都是好评,但是只要我想起是南京大屠杀这一题材时就心生胆怯,不敢观看。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5篇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5篇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5篇《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

下面是店铺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影片筹备4年,投资6亿元人民币。

瞄准全球市场,首度邀请好莱坞战争特效团队和一线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加盟,并启用数十位新人出演。

于2011年12月15日在中国上映,获得国内普遍好评,口碑令其票房不断攀升,在国内累计取得62亿人民币的票房,该片是2011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

原作者严歌苓表示,她参与“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是从1993年开始的。

那时在芝加哥,华人社区展示了第一批大屠杀的图片。

之后的每年,她都参加大屠杀纪念活动,之后也参加了1997年在南京举行的由中、日双方举办的“南京大屠杀60周年”纪念大会。

她就是在参观一个个大屠杀刑场时,感到得为这个历史大杯具写一个作品。

于是才有了这部小说,也才有了张艺谋的力作。

:战争中最悲惨的牺牲总是女性。

女性是征服者的终极战利品。

女性承受的痛苦总是双倍的。

并且无论在何种文化里,处女都象征必须程度的圣洁,而占领者不践踏到神圣是不能算全盘占领的。

这就是男性游戏——战争致于女性的杯具。

严歌苓说,这个故事是献给南京大屠杀中的女性牺牲者的,当故事中的牺牲铺展开来时,她期望读者和她一样发现,她们的牺牲不仅仅悲惨,而且绚烂。

张艺谋是在北京奥运会前看到严歌苓的这个小说,随后便买下版权,他说故事的视角很独特,从13个金陵风尘女子传奇性的角度切入,表达一个救赎的主题,反映了崇高的人道主义。

他期望影片能给观众带来不同以往的感受,肯定与以往的南京题材影片都不一样。

张艺谋称,与原著相比,影片中加入了表现中国人浴血抗争一条故事线索,需要表现中国人的血性、不屈不挠的精神。

片中也有不少战争场面,但是不会太过强调大场面,战争场面是要靠细节才能让人记得住。

张艺谋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他和陈凯歌、田壮壮等一齐成就了“中国电影第五代”。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

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范文5篇600字《金陵十三钗》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1937年被日军侵占的中国南京,在一个教堂里互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怀着一丝不安走进电影院只为看一场名为金陵十三钗的电影,看看张导演的大制作,在脑海再重复一遍日军侵略南京的悲痛影像,我们要记得些什么,要做些什么,感慨一下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不容易啊。

一种沉重的素材,虽然历史已经远去,可是当你看见被复活的历史一幕幕出现在眼前时,心情是悲衰的。

虽然短短的两个钟,却是浓缩时间来表现出当年日军的残暴冷血,是如何对待国民,正所谓杀烧抢奸样样齐,看得心是怦怦的紧张,在每一个镜头下,多么害怕又会死掉一个人,不管出于剧情的安排还是在当年日军侵略的时候,死一个人在侵略者的眼里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因为他们要做的是扫平,霸占他国的国土和国民,在用高科技的军备里,侵占一个国家不仅是土地的占有,还包括人在内的一切,此时南京城里的一切只能是肉板上的肉等待的是任人宰割,当时的国军又去了哪里呢?国需要有人保护,家亦是需要有人保护,当进入视野的一群学生面临危险时,这就俨然成了一个家,保护他们的人竟然是一群女子——秦淮河歌妓,她们无力抡大刀不会发射枪,但是她们却是用生命去守护一个小家,人与人之间的命都是可贵的,没有人会说自己不怕死,在特定的时间里上升的责任感不是因为一个人要为国家牺牲,在她们看来只是用生命做一点有价值的事情。

坐在舒服的凳子看坦克隆隆的前进,机关枪不停的扫射,眼泪不停的流,虽然编剧只是用了严歌苓说的“只有一点儿南京大屠杀里的影子”,可影子的存在是为了提醒我们在教育我们青年的一代勿忘国耻。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2电影《金陵十三钗》并没有披上爱国主义的简陋外衣。

电影《金陵十三钗》从头至尾奏响的无疑是一支有关善(正义)恶(邪恶)搏斗的人性之歌,它采取的叙述背景是令中国人不堪回首的南京大屠杀,不过是客观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疼痛,难道因为此一重大历史事件后来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素材,就让客观呈现这一历史疼痛的电影《金陵十三钗》简单轻易地打上爱国主义的烙印?据笔者掌握的史料,可以说,电影《金陵十三钗》所揭露的日军暴行全都有史可查,包括豆蔻和香兰的死亡方式,没有丝毫捏造或夸张。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优秀10篇)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优秀10篇)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优秀10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一《金陵十三钗》经创作团队数年经心打磨,但也并非无瑕疵可言。

约翰对玉墨的一见钟情与追求似可理解,但玉墨的回应——与其床第之欢便有些过分。

当然这里会有玉墨对约翰的感激,也会因为玉墨的妓女出身,但毕竟是明天就要以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去面对凶残的日军。

于是,这床第之欢无疑消解了此前与此后的庄严与惨烈。

体现人性不假,却有泛滥之嫌。

影片的结局过于虚幻与浪漫,将始终的悲惨气氛一下子转换成诗意的画面并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笔者以为,结局如果将赴会妓女们惨烈的抗争场面呈现出来,并且跟约翰带领学生们逃离的画面交替进行,以进一步增强影片的悲剧效果,突显她们赴死的价值与意义。

影片还有一些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翻译能将既多又重的修车工具轻松地带进教堂,约翰又在日军严密监视的院子里将一辆废弃的卡车修好,这样的细节处理只能说是懒汉的办法,破坏了影片整体上的严谨。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二故事发生在南京,谢朓的《入朝曲》是写过南京的,他啊,看到的是炫彩繁华的南京,眼帘里的南京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如此美景,如此繁华。

南京自古便是极美的,斜阳巷口,桥边野草,便是柳永笔下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也胜不出金陵几分。

六朝古都的金陵自古是文人骚客的必经之地,金陵自古繁华,流淌在诗人的笔下,向后人静静诉说着时间的痕迹。

诗人笔下的金陵啊,除了美好还有淡淡的悲伤和凄美。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词句和“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异曲同工的,想来,这便是人们对于秦淮河岸边的女人们的映像。

电影《金陵十三钗》里便有这一句台词,想来这些秦淮河岸的女人也是不喜欢这千古骂名的。

也是在南京,又是在南京。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党部队与日军展开了凇沪会战,期间国军投入重兵,但是依然没有守住上海和南京,退回重庆大西南。

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南京,攻陷南京后的六个星期里,日军在南京城对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和战俘进行了大规模屠杀。

爱国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悟收获范例五篇

爱国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悟收获范例五篇

爱国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悟收获范例五篇爱国电影《金陵十三钗》感想悟收获范例五篇【一】《金陵十三钗》是2022年李安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

影片筹备4年,投资6亿元人民币。

瞄准全球市场,首度邀请好莱坞战争特效团队和一线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加盟,并启用数十位新人出演。

于2022年12月15日在中国上映,获得国内普遍好评,口碑令其票房不断攀高,在国内累计取得6。

2亿人民币的票房,该片是2022年国产电影票房冠军。

原作者严歌苓表示,她参与“南京大屠杀”的纪念活动是从2022年开始的。

那时在芝加哥,华人社区展示了第一批照片大屠杀的图片。

之后的每年,她都参加大屠杀纪念活动,之后也参加了2022年在南京应邀参加的由中、日双方举办的“南京大屠杀60周年”纪念大会。

她就是在参观一个个大屠杀刑场时,感到得为这个历史大杯具写一个作品。

于是才有了这部小说,也才有了张艺谋的力作。

:战争中最悲惨的牺牲总是女性。

女性是征服者的终极战利品。

女性承受的痛苦总是双倍的。

并且无论在何种文化里,处女都象征必须某种程度虽然的圣洁,而占领者不践踏到神圣是不能算全盘占领的。

这就是男性游戏——战争致于女性的杯具。

严歌苓说,这个故事是献给南京大屠杀中的男同性恋牺牲者的,当故事中的背弃牺牲铺展开来时,她期望读者和她一样发现,她们的牺牲不仅仅悲惨,而且绚烂。

张艺谋是在北京看到奥运会前看到四世同堂的这个小说,随后便买下版权,他直言故事的视角很独特,从13个金陵风尘女子传奇性的角度切入,表达一个重生的主题,反映了崇高的人道主义。

他期望影片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以往的感受,即使肯定与以往的南京题材影片都不一样。

张艺谋称,与原著相比,影片中加入了表现中国人浴血一条故事线索,需要表现中国人的血性、不屈不挠的精神。

片中也有一些战争场面,但是不会太过强调非常大场面,战争场面是要靠细节故事情节才能让人记得住。

张艺谋1982年毕业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5篇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5篇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5篇《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1看了金陵十三钗的第一感受就是:悲壮、愤怒、特憋屈!看完后,我太气愤了,真实的反应了战争背后的罪恶!犹记那句:“小妹妹你把钱收好姐姐还要拿这钱赎身呢”我便泪流满面,“好好替姐姐活下去”我永远忘不了这14个女人拎着包风情万种的走进教堂的场景有一句话真的好“现在的我们没有资格替那些受害者原谅当时的侵略者”。

铭记国耻,吾辈自强!我们很幸运没有生长在那个年代,享受的都是先烈用血打下来的江山,哪有什么资格抱怨这个那个,珍惜生活,珍惜当下。

这也让我想起了以前。

我是一个动漫爱好者,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动漫大国,小时候我就接触到了日本动漫,并且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而我的爸爸,在看到我看日本动漫的时候总会说我几句“这有什么好看的嘛?”那会儿我只当他老了,不懂我们小孩子的乐趣,虽然之后我爸爸也会和我说南京大屠杀时日本有多么讨厌,但那会儿我还什么都不懂,也没了解过关于日本人的那些罪行,只知道是敌国。

不过后来慢慢长大了,也慢慢的了解到了日本残酷的作为,也十分痛恨日本,也理解了为什么爸爸在我看动漫时会叹气,虽说有句话是“现在的日本和那时候不一样了,日本后辈的人也是无辜的”但我们也确实没资格代替死难的中国先辈原谅日本。

我感觉到战争的残酷、无情、卑微、无奈、无助,战争中受到伤害最大的就女人和小孩。

她们是最没有能力反抗的群体,也是最无助的,特别是那个女主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特别震撼,为了孩子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希望永远没有战争。

一个民族,躺在地上,做着最卑微的抵抗,为的只是保护那一点点希望。

这希望不仅是那些女学生,那些已经死去的士兵,即将死去的女人和即将死去的男人,他们本应都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我们不配评价那些死去的人们,因为我们、父辈、或者祖父辈都只是他们眼中需要他们去死才能保护的孩子。

电影里死去的人把希望留给了女学生,现实中三十万白骨把希望留给了我们。

这电影不是为了让我们延续仇恨,也不是让我们去原谅,更不是让我们去讨论剧中人谁应死该活。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通用22篇)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通用22篇)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金陵十三钗》观后感(通用22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1看《金陵十三钗》时,不仅心情沉重,而神经高度紧张,为那些弱女子含恨毙命流泪之余,胸中充满了仇恨,咬牙切齿的恨!看到了尸横遍地,血流成河的南京;看到同胞们惨死在日寇屠刀下;看到无辜的妇女被糟蹋;看到无家可归的孤儿,心如刀绞。

可想,那个年代惨遭不幸的又何止南京一座城市?影片中战争残酷镜头和鲜活的生命历历在目·······英勇无畏的李教官,用血肉之躯谱写着对祖国人民的大爱。

抢救奄奄一息的蒲生,用智慧狙击日寇,给女学生逃生赢得了机会,战斗到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

会英语的墨玉与十二个沦落风尘的秦淮河妓女,从人性缺失的见死不救,到毅然收养照顾蒲生,最后替代女学生赴庆功宴的几个情节,让人性光辉得以展现。

以书娟为首,未经历过苦难的女学生,单纯可爱憎分明。

当得知赴日军庆功宴的后果时,大家集体跳楼,这种不可辱的精神让人感动。

业余神父约翰,原本是唯利是图的美国人,在日本鬼子的残忍面前唤起良知。

为了爱,奋不顾身的去找香兰和豆蔻,途中遇友有机会逃离,但他选择留在教堂。

为了解救女学生,千方百计的修卡车,把生死置之度外,让人性光辉得以升华。

当汉奸的父亲,为了救出女儿和学生们,尽一份有人性的父爱之心,最后还是被自己主子枪毙了。

告诫人们,这就是当汉奸卖国贼的应得下场。

伤痕累累的小蒲生,激起豆蔻像亲弟弟一样的精心照顾,临死时还挂念着家里的麦子,被痛苦折磨的情景令人心酸,看到豆蔻临死时流淌在发间不知是血是泪时,含泪的恨在心中燃烧。

男扮女装的小男孩乔治,代替女学生赴会,深知此去无回,可毫不畏惧。

可想结果,无辜的孩子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最后日寇的车开走了,带走的,不是一群沦落风尘的女子和一个女扮男装的男孩,而是人性升华的灵魂。

看完后,心里想的最多的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的祖国要强盛,我们的民族要团结!《金陵十三钗》是一部警醒民心,激励长志,不忘历史伤痛的好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篇2看完金陵十三钗,我的心被震撼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大全
看完金陵十三钗,我的心被震撼到了。

坐在电影院里,看着银幕,我感觉自己就生活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南京。

我为眼前的人的痛而痛;我为日本军卑鄙、下流的行为而愤怒;我为放弃离开已沦陷的南京的勇敢战士们而感动。

我为秦淮河的女人的品质而流泪。

现在,电影里的画面还在我脑海里轮回。

故事发生在1937的南京。

那时的南京已经成为了所有人的噩梦,那里被日本军害的满目苍夷,已经是一片黑暗,统统笼罩在战火之中。

血肉模糊的尸体纵横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上,尖叫声、枪声随处可闻。

在这战火之中有十二个女学生和一个孤儿陈乔治在匆忙的向教堂奔去,她们的脸上有着常人无法体会到的痛苦,有着难以倾诉的苦楚。

她们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失去了最亲最亲的家人。

与此同时,一群秦淮河的妓女也到教堂去避难。

那些日本军到处搜捕女学生,对女学生如牲畜般的蹂躏。

更可恶的是,日本人竟然还要这些女学生在他们的庆功大典上唱歌,为他们助兴。

就在这火烧眉毛之时。

那些妓女挺身而出,代替了那十三个女学生。

在南京的教堂,那个为了送葬教父的送葬者,为了肩上的一份责任,为了保护那些教堂的女孩子们,能安全离开那个可怕的南京,不惜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修好了卡车,把她们带出了南京!
影片的最后没有交代那些女人最后如何。

但我相信大家猜也猜得出她们如何,只有死。

妓女的身份很低,大家都说他们无情,但她们做的的事情却有情有义。

可又有几个人有这种情义呢?在南京危在旦夕之时,正是这种身份卑微的人,献出了力量。

在看影片时,我一次又一次的流泪,我真想嚎啕大哭,我的心是那么的沉重,脆弱。

一个个场景像一把尖刀一痕一痕刮在我的心上。

望着那日本军残害中国人的场面,想起那三十万触目惊心的数字,想起那一堆堆的尸体,我就想哭。

我真为那些日本军队的军官和士兵一直受的思想教育而感到深深地悲哀。

我还为中国的腐败而哭,如果那时的中国强大,日本人敢来欺负我们吗?只要强大了,我们谁也不怕。

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立足,只能取决于自己的国家,看你坚不坚强,强不强大。

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中国历史上的屈辱。

我们今天的幸福是勇敢的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在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那些为革命流过鲜血的革命烈士们……
《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
最近《金陵十三钗》的电影正在上演,有幸在散文在线的首页上发现原作,就第一时间收藏,读《金陵十三钗》,泪纷纷如雨下,日本鬼子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人神共愤,血流成河的南京,血的教训,这只是南京城里小小的一隅——教堂,但战争中的教堂在铁蹄和淫威下风雨飘摇。

唱诗班的女学生,从墙头爬进来的妓女们,还有死里逃生躲避追捕的中国伤兵,神父英格曼,阿多阿多,伙夫陈乔治,这些人物暂时被迫呆在一起,这十三个妓女,以出卖肉体为生,说话、做事、举手投足都表现出了她们那个圈子里的习气,英格曼神父反感她们,怕她们影响那些稚气未脱的女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