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世界的气候类型

高一地理必修一世界的气候类型

极地冰原气候
冰原气候分布在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岛屿上, 终年严寒,地面覆盖着很厚的冰雪。
高原山地气候
喜马拉雅山区
安第斯山区
在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 斯山脉等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形成了 高原山地气候。
9 6
3
12 1
2
3
1
6
10
8
7
12
4
5
1
21
35
6 9
9
9
8 12
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类型。 • 小于0 ℃的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
(2)以最热月平均气温
• 10 ℃<T<18 ℃的属于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 0℃<T<10 ℃的属于苔原气候;
• 小于0 ℃的属于冰原气候。
第三步:“以水定型”
• 热带气候: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 夏雨型——热带草原气候(小于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大于1000mm)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
海洋性
温带
50
气候
大陆性 温带季风气候
40 地中海气候 气候 30 热带沙漠气候 20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35 热带季风气候 25
10 热带雨林气候
10
0
0
热带雨林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
干季 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
• 亚热带气候:夏雨型——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 温带气候:年雨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少雨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雨型——温带季风气候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1.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

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及季风。

4.结合具体气候类型的特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①气压带(北半球)②风带(北半球)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动力。

(√)2.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对称分布。

(√)3.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水平气流向左偏转,环流方向与北半球相反。

4.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问题探究]分析三圈环流示意图(图1)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共同探讨问题。

图1图2探究1全球低压带和高压带各有哪几个?哪些气压带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提示:低压带有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高压带有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

其中赤道低压带是由于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极地高压带是由于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形成属于热力原因。

探究2哪些纬度位置多雨?为什么?提示:赤道和60°纬度多雨,这两个纬度位置都是由低压带控制,气流上升,容易凝结形成降雨。

探究3确定各风带的风向,填在下表中,并分析风带风向的特点。

提示:从图中读取各风带的风向由于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不同,因此南北半球对称风带内的风向也关于赤道对称,东西方向相同,但南北方向相反。

探究4全球气压带、风带随着季节变化其分布有什么变化规律?提示: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的变化其分布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同。

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移动的纬度幅度为5°~10°。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1)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1)

课时3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1.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3.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4.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小,气温适中,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判断1.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唯一因素。

( × )2.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

( √ )探究点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材料一墨西哥简图。

材料二 两城市气候资料统计表。

1.图中甲地是玛雅文明的发源地,试说明该地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答案 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该地东部沿海有暖流经过,空气中水汽多;常年盛行的东北信风将暖湿空气吹向甲地,受地形的抬升,降水丰富。

2.结合材料二,对比分析墨西哥城和坎昆气候特征的不同点及其原因。

答案 不同点:坎昆全年高温,墨西哥城全年气候温和;坎昆比墨西哥城的年降水量多,降水季节变化小。

原因:坎昆位于沿海平原,海拔低,气温高;受海洋的影响大,降水多而季节变化较小。

墨西哥城位于高原内部,海拔高,气温低;高原周边有山脉阻挡水汽进入,降水较少而季节变化大。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世界气候类型种类较多,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规律,如下所示: (1)热带气候类型(2)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气候(3)寒带和高山气候2.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1)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这主要是因为四处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又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的形成从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第三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第三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思考】若不考虑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能形成吗? 提示:不能。不考虑地转偏向力,赤道和极地之间只能形成单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填一填] ①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的气压带名称: A_赤__道__低__压__带__, C_副__热__带__高__压__带__, E_副__极__地__低__压__带__,H_极__地__高__压__带__。 ②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的风带名称: B_信__风__带__, D_盛__行__西__风__带__,F_极__地__东__风__带__。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_海__陆__热__力__差异大。 2.海陆热力差异的表现:
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
4.亚洲季风环流:
西北
夏威夷高压
西南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5.南半球气压带分布特征:基本呈带状分布。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打“√”)误(打“×”)。 ①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 × ) ②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的势力弱,冬季风的势力强。( √ ) ③南亚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 √ ) ④南亚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 × )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常涉及不同视角图,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典例示范】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
本课结束
【解析】(1)选D,(2)选C。第(1)题,据图可知,a为东南风;东南季风是受海陆热 力差异的影响而形成;b为西南风;西南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 转而形成的。第(2)题,a季风、b季风均为夏季风,在其影响下的天气高温多雨。

高中地理_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2.2 气压带和风带第1课时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动手画图、填图,建立模型图,把地理原理应用到分析实际问题中,体验地理学科的魅力。

以老师为主导,通过构建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思、议、讲、练等活动,掌握学科知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逐步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目标导航】知识目标:理解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

能力目标: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提高读图、绘图和动手能力。

素养目标:提高地理实践水平,培养综合思维习惯,树立全球整体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科学世界观;陶冶爱国情操,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探究法、讨论法;分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为主,导、议、讲、练等。

【教学手段】微课、自制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问:全球大气运动情况很复杂,实际大气如何运动?有什么运动规律?我们一起来探究本节的内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能力目标: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提高读图、绘图和动手能力。

素养目标:提高地理实践水平,培养综合思维习惯;树立全球整体意识。

德育目标: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科学世界观;陶冶爱国情操,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齐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思路是有效学习的基础1.温故知新---热力环流[温故知新] 学案上完成A、B、C三地因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图。

学案画热力环流图,一位同学上黑板展示。

及时回顾,做好铺垫【综合思维】2、(承转:地球上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很多,我们从简单入手,把热力环流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全球)(师生共同交流:全球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是赤道,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是两极地区,赤道和两极地区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引起的冷热不均将产生怎样的大气运动呢?)探究一:只考虑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学生自主探究:冷热不均会形成热力环流,考虑赤道和极地之间冷热不均,会形成怎样的环流呢?学生在学案上绘制出单圈环流的运动箭头,一位同学上黑板展示。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课时3 大气环流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3.结合亚洲季风形成示意图,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

4.结合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阅读教材P36~P39“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填写下列知识。

1.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1)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类型⎩⎨⎧低纬环流:a 、d中纬环流:b 、e高纬环流:c 、f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H 为东北信风带,K 为东南信风带,I 、L 同为中纬西风带,J 、M 同为极地东风带。

(3)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1-10全球大气环流示意,据图分析: (1)赤道与极地之间本应形成单圈环流,为什么会变成三圈环流呢? (2)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3)极锋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表面有何影响?提示 (1)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赤道与极地因冷热差异产生的单圈环流变为三圈环流。

(2)低纬环流圈: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东北(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环流圈: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纬环流圈: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3)极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的同时向低纬运动,与北上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迅速被迫抬升,形成了极锋。

高中地理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优秀课件

高中地理2.2.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优秀课件

右(南半球向左)偏转
西北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 北半球东北
0°~30° 气压带的气流,北半球向右 风;南半球
(南半球向左)偏转
东南风
热力 性质 冷干
温湿
干热
跟踪训练
读“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答复1~2题。
1.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跟踪训练
2.以下图为“三圈环流的局部图〞,图中甲、乙 两风带分别对应的是 A.甲——①,乙——② B.甲——③,乙——④ C.甲——②,乙——④ D.甲——①,乙——③
偏成东北风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 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到北纬30度上空偏 转成西风,气流无 法北上在此堆积
被 迫 下 沉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答案
盛行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气压带、风带会跟随太阳
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
40˚ 30˚
移动
赤道低气压带
夏半年偏北
冬半年偏南 30˚
40˚ 纬度30°到40°
冬季:盛行西风带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
三圈环流形成的根本原 因是上下纬的热量差异。 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地 面热量状况发生变化,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 之变化。
解析 从图中可知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应为北半球冬至日, 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 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3)①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盛行西北风
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D.北京炎热多雨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③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②④分别
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若①为高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低压,
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第(2)题,由于北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 式,常涉及的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巧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口诀法:高低相间,北撇南捺
“高低相间”指南北半球气压带一高一低相间分布,如图甲中H为高压带,L 为低压带。“北撇”指北半球三个风带风向都在一撇上,“南捺”指南半球三 个风带风向都在一捺上(如图乙)。注意风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即风向的箭 头方向要指向低压。
思考感悟华北大部分地区冬季为何以西北风为主? 提示 冬季,亚欧大陆受亚洲高压控制,华北大部分地区位于亚洲高压的东 南部,故以吹西北风为主。
[自主检测] 1.判断正误并纠错 (1)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对称分布。( ) 答案 √ (2)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 答案 × 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 冬季偏南。 (3)海陆的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环流的唯一原因。( ) 答案 × 形成季风环流的原因是海陆的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
丙:高纬度环流圈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②风带(北半球)
要点笔记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和副 极地低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北风
太平洋
夏季风
(东南季风) 印度洋
(西南季风)
偏南风
3. 季风环流
3). 冬夏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冬季风
西伯利亚 蒙古
偏北风 东亚:西北季风
南亚:东北季风
太平洋
偏南风
夏季风
(东南季风) 印度洋
(西南季风)
东亚:东南季风 南亚:西南季风
3. 季风环流
3). 冬夏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冬季风
西伯利亚 蒙古
西 亚欧大陆 平


60N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冰岛 一月 低压 蒙副古-极-西地伯低利气亚压高压带
阿留申
低压 60N


西 亚欧大陆 平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冰岛 一月 低压 蒙副古-极-西地伯低利气亚压高压带
阿留申
低压 60N


西 亚欧大陆 平
90°N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60°N

中纬西风带
低纬 环流
副热带高压带
30°N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1. 理想状态下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2. 三圈环流
——单圈环流
假设条件:① 地表均匀、平坦
② 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三圈环流

赤道低压带
东南信风带
30°S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西风带
60°S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高低纬间 地转 太阳直射点 海陆热力 热量差异 偏向力 的南北移动 性质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B A C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速尔高压 夏威夷高压 亚洲低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西 亚欧大陆 平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西 亚欧大陆 平


60N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30°
30° A

30° C
B
60°风带
15° 0° 气压带
15° D
课堂演练
2、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
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C)
60°
30°
30° A

30° C
B
60°风带
15° 0° 气压带
15° D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赤道低气 压带
副热带高 气压带
2. 三圈环流
——单圈环流
3.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全球共有七个气压带,对称赤道分
布,且高低相间;
全球共有六个风带,对称赤道分布, 风向东西方向相同,南北方向相反;
气压带、风带随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而发生移动。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66°34´N


30N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冰岛 一月 低压 蒙副古-极-西地伯低利气亚压高压带
阿留申
低压 60N


西 亚欧大陆 平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冰岛 一月 低压 蒙副古-极-西地伯低利气亚压高压带
阿留申
低压 60N


西 亚欧大陆 平
23°26´N 0° 23°26´S
66°34´S
夏至日
春分日 秋分日
冬至日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课堂演练
1、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说法正 确的是:
A. 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总是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B. 赤道低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C.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D. 12月22日至6月22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1) 北半球 ——气压带由带状断裂呈块状分布
2) 南半球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亚速尔高压 夏威夷高压 亚洲低压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气压带由带状断裂呈块状分布 2) 南半球
——海洋面积广,气压带基本呈带 状分布
2. 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
东南风
干燥
中纬西 副高与副极 风带 低压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极地东 风带
副极低压 与极地高
压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温湿 干冷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C
A
B
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1月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冰岛低 副极地低
低压 压
压带
3. 季风环流
1). 什么叫季风?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 显著改变的现象
2). 典型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T冷<0℃)
亚洲东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 (T冷>0℃)
亚洲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
3. 季风环流
3) 冬夏季风

东北

季风



西北季风 0°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单圈环流
90°
60° 30° 0 3°0°
60° 90°
单圈环流



90° 高
60°
30°
0 3°0°
高 90°

60°
1. 理想状态下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单圈环流 假设条件:① 地表均匀、平坦
② 地球不自转 ③ 太阳永远直射赤道
三圈环流
极地高压带
极锋
中 纬
高纬环流
副极地低 气压带
极地高气 压带
分布
南北纬10 之间
20-30之间
南北纬60 之间 极点至80 附近
成因
热力 原因
动力 原因
动力 原因
热力 原因
气流 对气候 运动 的影响 上升 湿热
下沉 干热
上升 温湿
下沉 干冷
风带
分布
风向
对气候
北半球 南半球 的影响
低纬信 赤道低压与 风带 副高之间
东北风
月份
亚欧 大陆
北太 平洋
7月
北大 被切断的 西洋 气压带
1月
2. 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
月份
亚欧 大陆
北太 平洋
北大 被切断的 西洋 气压带
7月
亚洲 低压
夏威夷 亚速尔 副热带高 高压 高压 压带
1月
2. 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
月份
亚欧 大陆
北太 平洋
北大 被切断的 西洋 气压带
7月
亚洲 低压
夏威夷 亚速尔 副热带高 高压 高压 压带
课堂演练
1、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说法正 确的是:
A. 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总是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B. 赤道低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 C.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D. 12月22日至6月22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课堂演练
2、当我国各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3. 季风环流
3) 冬夏季风
东南季风 低
西南

季风

东南信风
高 0°
3. 季风环流
3). 冬夏季风 源地
冬季风
风向
性质
夏季风
3. 季风环流
3). 冬夏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冬季风
西伯利亚 蒙古
太平洋
夏季风
(东南季风) 印度洋
(西南季风)
3. 季风环流
3). 冬夏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冬季风
西伯利亚 蒙古
低纬 环流 中 纬 环 流
90°S
高纬环流 极锋
极地高压带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
环流
信风带 西风带 东风带
0° 赤道
低压带
30° 副热带
高压带
60° 副极地
低压带
90° 极地
高压带
若该环流分别代表低纬环流、中 纬环流、高纬环流,则图中A、B、C 分别代表什么?
A
C
B
1. 理想状态下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副热印带度高低气压压带
夏威夷 高压
30N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北半球 —气压带由带状断裂呈块状分布
冰岛 一月 低压 蒙副古-极-西地伯低利气亚压高压带
阿留申
低压 60N


西 亚欧大陆 平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副热印带度高低气压压带
夏威夷 高压
30N
1、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偏北风 东亚:西北季风
南亚:东北季风
寒冷 干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