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培养标本采集 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痰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痰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患者,按吸痰法将痰液吸入集痰器内,加盖容器后送检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洗手
(二)评分标准
所在科室考生姓名考核老师考核成绩
项目
标准分值
扣分内容
扣分
得分
操作准备
操作者
5
着装不规范-3
未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洗手不认真、程序错误-2
查对
3
未查对医嘱、检验项目-3
评估
10
未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排痰情况、有无特殊需要各-2
·患者咳嗽、咳痰情况
·患者心理状态
·患者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
·容器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床号、姓名、检验项目等
·患者能自行留取痰液,嘱患者清晨醒来未进食前用温开水漱口,深呼吸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置于痰杯中,加盖后及时送检
·无法咳痰的患者,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由下向上叩击患者背部,戴好无菌手套,将集痰器分别连接吸引器和无菌吸痰管,按吸痰法将痰液吸入集痰器内,加盖送检
未解释需要注意事项-2
用物
14
未根据评估准备用物-4
少一件各-2
摆放乱-2
未贴检查标签-4
操作步骤
床旁查对
6
未查对患者、腕带各-2
安全舒适
4
未注意患者安全-2
未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2
留取痰标本
28
未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留取方法-8
未保护患者隐私-6
未留取足够的量-6
污染标本-8
送检
5
未及时送检-5
痰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操作方法
准备
评估解释
痰标本采集
整理

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

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

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一、适应症1.咳嗽、脓痰,伴有发热,影像学检查出现新的或扩大的浸润影,考虑肺部感染时。

2.气道开放患者出现脓痰或血性痰,考虑肺部感染时。

3.其他考虑肺部感染的情形。

二、痰标本采集与转运流程注:a:宜在医护人员直视下留取合格痰标本;自然咳痰标本必须为深部咳痰,不能留取唾液和鼻咽腔分泌物。

b:诱导痰只适用于检测卡氏肺抱子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对其他病原菌检出效果差。

C.有气道高反应者慎用高渗NaCl诱导。

d.仅当气管插管的患者出现肺炎症状时,可采集气管导管吸出物标本(气管在插管24小时后即有定植菌,若未有肺部感染指征时送检气管吸出物,可导致结果与疾病不符)。

e.室温下应在2小时内送至微生物室,如不能及时送检,可将标本放置2〜8°C 环境保存2〜24小时;延迟送检将导致非苛养的口咽部定植菌过度生长,有临床意义的病原菌数量相对减少,低温保存会使肺炎链球菌等苛养菌的分离机会和数量减少;故若标本延迟送检,应在报告中予以说明并指出可能对培养结果的影响。

三、标本拒收标准1.显微镜下细胞学检查发现标本受口咽部菌群污染,合格痰标本鳞状上皮细胞﹤10 个/低倍视野。

2.送检标本为唾液、口咽分泌物或鼻咽部窦内引流物等。

3.痰液中含有食物残渣。

4.无标签或标签贴错;标识信息不明,未提供釆集时间及送检目的等。

5.送检时间超过2小时且未正确保存的标本。

6.收集容器有渗漏或容器存在其他不合格情况。

四、注意事项1.24小时内不要重复采集痰标本。

2.咳痰、诱导痰、气管吸出痰标本不适合做厌氧菌培养。

3.尽量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及更换抗菌药物前釆集标本。

只要有可能得到合格的痰标本,应马上釆集、送检。

4.当肺部感染患者伴有发热(≥38°C)或低体温(≤36°C)、白细胞增多或粒细胞减少等血培养送检指征时,应同时釆集血标本送检。

5.申请单应注明患者的临床诊断、症状、是否使用了抗菌药物、检测目的、标本釆集时间,并标识是普通培养、抗酸杆菌培养还是真菌培养。

痰液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简易操作规程

痰液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简易操作规程

、痰液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标准操作流程1观察标本合格后操作。

一般为晨痰,再留取痰之前刷牙、反复漱口,应从气管深部咳出痰,吐进无菌容器内送检。

涂片白细胞小于10,上皮细胞大于25 为不合格痰,相反白细胞大于25,上皮细胞小于10-25 为合格痰标本。

2点燃酒精灯,尽量保证无菌中间。

3接种环灭菌—待冷却后—取痰液—接种到血平板、中国兰平板(或麦康凯平板上)。

平板划线分离培养:(1)用接种环将标本涂布在平板第一区域并作数次划线,在第二三区依次用接种环划线。

(2)每划一区域应将接种环烧灼一次,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每一区域得划线应接触上一区域得接种线2-3 次使菌量逐渐减少以形成单个菌落。

(3)划线完毕将平板加盖倒置(琼脂平板得底部向上)于35°C 培养18-24 小时。

4观察菌落特征涂片染色,确定阳性菌、阴性菌、球菌还就是杆菌后鉴定种属。

5做药敏试验---- 报告结果。

便培养标准操作流程1、收取有粘液或脓血、稀水粪便标本。

2、点燃酒精灯,尽量保证无菌中间。

3、接种环灭菌一待冷却后一取粪便一接种到血平板、SS平板、中国兰平板(或麦康凯平板上)。

平板划线分离培养:(1)用接种环将标本涂布在平板第一区域并作数次划线,在第二三区依次用接种环划线。

2)每划一区域应将接种环烧灼一次,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每一区域得划线应接触上一区域得接种线2-3 次使菌量逐渐减少以形成单个菌落。

(3)划线完毕将平板加盖倒置(琼脂平板得底部向上)于35°C 培养。

4培养18-24 小时后观察菌落特征涂片染色,确定阳性菌、阴性菌、球菌还就是杆菌后鉴定种属。

5做药敏试验--- 报告结果。

尿培养标准操作流程1收取晨尿第一泡清洁中段尿。

(把外阴用肥皂清洗一遍,再用清水清洗两遍,待干或用干净布擦干)用导尿管得病号需新换导尿管后取标本2点燃酒精灯,尽量保证无菌中间。

3接种环灭菌一待冷却后将标本混匀,用定量接种环取尿液1ul(大约一接种环)一接种到血平板,接种环灭菌---待冷后取标本接种到中国兰平板(或麦康凯平板上)。

简述痰标本的处理流程

简述痰标本的处理流程

简述痰标本的处理流程痰标本的处理流程可真是个有趣又重要的事儿呢!一、痰标本的采集。

咱先说采集这一步哈。

一般呢,要让患者先漱口,这就像是给口腔来个小清洁,把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先弄掉,这样采到的痰才比较纯粹。

患者要深吸气,然后用力咳出痰液。

这时候呀,最好是能咳出肺部深处的痰,那种才更有检测价值呢。

如果是用咳痰法采集,一定要告诉患者别吐口水,口水可不能代替痰液哦。

还有些特殊情况,像患者不能自主咳痰的时候,可能就得用吸痰的方法来采集痰标本啦。

二、痰标本的运送。

采集好之后,就得赶紧把痰标本送到实验室去。

这就像是一场接力赛,时间很关键。

在运送的过程中,要保证痰标本的容器是密封好的。

你想啊,如果不小心洒出来或者被污染了,那前面的采集工作可就白做啦。

而且呢,最好是尽快送到,一般不要超过两个小时。

如果路途比较远,还得想办法保持标本的温度和稳定性,就像照顾一个小宝贝一样。

三、痰标本的接收。

到了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检查痰标本是否合格。

这就像是在门口把把关。

看看标本的量够不够呀,要是量太少,可能就检测不出东西来。

还要看看标本有没有被污染,比如说有没有混入头发或者其他杂质。

如果不合格,那可能就得重新采集啦,这对患者来说虽然有点麻烦,但是为了准确的检测结果,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四、痰标本的处理。

合格的痰标本就可以开始处理啦。

先把痰标本倒入专门的容器里,这个容器得是经过消毒的哦。

然后呢,要根据检测的目的进行不同的处理。

如果是做细菌培养,可能就要加入一些特殊的培养液,让细菌在里面快快长大。

要是做细胞学检查呢,就得用一些试剂把痰液稀释一下,这样才能更好地观察细胞的形态。

在处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得特别小心,每一个步骤都得精准操作,就像一个细心的工匠在雕琢一件艺术品。

五、检测结果的分析。

处理完之后就可以进行检测啦,检测出来的数据和结果也很有讲究呢。

检测人员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去分析这些结果。

比如说,如果是细菌培养,要确定培养出来的细菌是什么种类,是有害的细菌还是正常的菌群。

痰标本采集操作规程(标准版)

痰标本采集操作规程(标准版)

痰标本采集操作规程一、目的(1)常规痰标本:检查痰的一般形状,涂片检查细胞、细菌、虫卵,以及观察其性质、颜色、气味和量以协助诊断呼吸系统疾病。

(2)痰培养标本:检查痰中的致病菌,及确定病菌类型。

(3)24h痰标本:检查24h痰的量及性状,协助诊断。

二、评估(1)病人的一般情况,病人的理解能力及其合作能力。

(2)病人的临床诊断和目前的病情、治疗情况。

(3)检查目的。

三、计划(1)用物准备:①病人能自行留痰者:标本容器(痰培养标本被无菌容器及漱口溶液200ml,24h痰标本备广口集痰器)、检验单(标明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检查目的、送检日期时间)。

②病人无法咳痰或不合作:集痰器,检验单(标明病室、床号、姓名)、吸痰用物(吸引器、吸痰管)、生理盐水、手套。

痰培养标本需备无菌用物。

(2)病人准备:核对并向病人解释收集痰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环境准备:通风。

(4)护士准备:做好个人防护。

四、实施(1)操作步骤:①常规痰标本A、病人能自行留痰者:贴标签于标本容器上,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并做好解释→请病人于清晨醒来未进食前先漱口,数次深呼吸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盛于痰盒内,盖好痰盒→给予漱口或口腔护理→洗手、记录→送检B、无法咳痰或不合作者贴标签于标本容器上,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并做好解释)→协助病员取合适卧位,由下向上叩击病人背部→用集痰器和吸引器按照吸痰法将痰吸入集痰器内,加盖→给予漱口或口腔护理→洗手、记录→送检②痰培养标本A、病人能自行留取痰液贴标签于标本容器上,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并做好解释→病人清晨起床后,未进食前先用漱口溶液漱口,再用清水漱口,数次深呼吸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于无菌集痰器内,盖好瓶盖→给予漱口或口腔护理→洗手、记录→送检B、无法咳嗽或不合作病人贴标签于标本容器上,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并做好解释→取合适卧位,由下向上叩击病人背部→戴好无菌手套,用无菌集痰器和吸引器按吸痰法将痰吸入无菌集痰器内,加盖→给予漱口或口腔护理→洗手、记录→送检③24h 痰标本贴标签于标本容器上,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并做好解释→在广口集痰器内加少量清水→从7am 未进食前漱口后第一口痰开始留取,次日晨7am 未进食前第一漱口后第一口痰作为结束,将24h 的全部痰液吐入集痰器内→给予漱口或口腔护理→洗手、记录→送检(2)注意事项:①帮助病人排痰,如伤口疼痛无法咳嗽,可用软枕或手掌压迫伤口,减轻肌肉张力,减少咳嗽时的疼痛。

痰培养标本质量控制

痰培养标本质量控制

痰培养标本质量控制痰培养标本质量控制引言痰培养是一项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确定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为了确保痰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标本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痰培养标本的采集、存储和运送等方面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实验室可以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

1. 标本采集1.1 采集时间痰培养标本的采集时间应尽可能在早晨。

这是因为痰在清晨常常较为稠厚,有助于提高痰中病原体的检出率。

1.2 采集方法痰样可通过自主咳嗽或刺激咳嗽来采集。

采集前可以给患者提供清水漱口,以减少口腔中的细菌数量对结果的影响。

患者被要求深吸气,然后咳嗽将痰样吐入无菌容器中。

1.3 标本量痰培养所需的标本量应达到一定的要求,一般为5~10mL。

不足的标本量可能导致病原体无法得到充分的检测。

1.4 标本处理将采集到的痰样进行处理前,应该检查样本的外观,确保没有明显的污染或黏液,否则将会影响病原体的检测。

2. 标本存储和运送2.1 存储温度采集到的痰样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

在运送过程中,痰样应存放在4℃以下的温度下,以防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2.2 容器选择痰样应存放在无菌容器中,以避免外部细菌的污染。

常用的容器包括无菌塑料瓶和试管等。

2.3 运送方式痰样的运送方式多样,可以通过特快专递、邮政运输或专门的医院运输系统进行。

在运送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剧烈的摇晃或震荡,以防止痰样的损坏。

3. 质控措施3.1 临床信息记录在进行痰培养之前,必须要有完整的临床信息记录。

这些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症状等,有助于判断痰中病原体的可能种类。

3.2 培养方法选择适当的培养方法对痰样进行处理。

常用的培养方法包括血培养、肉汤培养和专门的培养基等。

在处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避免污染。

3.3 负对照样本每次进行痰培养实验时,还需要设置相关的负对照样本。

负对照样本是一种不包含病菌的标本,用来验证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

一、痰液标本
痰培养仅用于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部感染的诊断。

但它不是诊断肺部感染的最佳标本。

血培养、肺泡灌洗液或经气管吸取物的培养结果更加准确。

痰标本不能进行厌氧菌培养。

痰标本采集前,要判断患者是否有能力配合完成深部咳痰。

要向患者充分说明口腔清洁、深咳、避免口咽部菌群污染的意义,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留取痰标本。

二、痰标本的采集时间
1.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2.宜采集清晨痰液。

三、采集方法
1.自然咳痰法:嘱咐患者先用温开水漱口数次,以减少长居菌的污染(有假牙的病人应先取下假牙),然后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的痰液,吐入无菌痰杯中立即送检。

2.诱导咳痰:对无痰、少痰或痰浓不易咳出者,可用3%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5min后留取痰液;对于小儿可采取轻压胸骨柄的方法。

3.体位引流: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清晨起床后进行,可采集大量痰标本。

4.对咳嗽乏力或晕迷病人,可用吸痰管经鼻腔或口腔抵达气管腔内取痰。

5.双侧肺部感染伴人工气道如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可用吸痰管经人工气道插至支气管水平取痰。

6.对重症、难治或伴免疫或疑似厌氧菌引起的医院内肺部感染,可采用环甲膜穿刺经气管吸引(TTB)、经胸壁毛刷(PSB)或防污染支气管肺泡(PBBL)
90。

痰培养标准操作程序

痰培养标准操作程序

SOP_15-9 痰培养标准操作程序一、痰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见本手册《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原则》。

二、标本验收1.申请单验收:要求痰培养申请单除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外还应包括标本收集时间、收集方式、是否已使用抗生素等,验收时应检查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

2.标本验收:(1)制成涂片行革兰染色;(2)于显微镜低倍镜下检查(10×10),观察WBC及扁平上皮细胞存在情况,下表作为参考。

痰标本显微镜检查的分类分类※分类中1~3类不做培养,要求重新留取标本;4、5类为合格标本;第6类为气管穿刺液,※如未见到白细胞,而扁平上皮细胞>10/低倍视野,亦应重新留取标本。

(3)特殊要求则作特殊处理,如做抗酸染色查找抗酸菌等。

3.不合格标本处理:(1)对申请单信息不全者应设法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2)对标识不符、送检容器不合格,送检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标本应注明原因,退回,要求重新留取标本,并做记录。

三、实验室检查标本预处理:采用先用20ml生理盐水洗涤两次,经过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加入1%的PH7.6的胰蛋白酶溶液消化90min后接种。

并同时在洗涤后制作原始痰涂片,进行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痰标本接种3种培养基,即血琼脂培养基、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嗜血杆菌专用)、麦康凯平板。

培养条件:置烛缸普通培养18-24h如无病菌生长时,应将所有培养基继续培养24h。

四、结果观察和报告1.结果观察和评价:2.阴性培养结果报告:无致病菌生长/上呼吸道正常菌群生长。

3.阳性培养结果报告:有意义的阳性培养结果报告:细菌种属名称及标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鹤壁京立医院痰培养
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SOP)
(试行)
一、目的
正确采集、运送痰标本。

二、内容
(一)采集目的
一般可用于普通细菌、分枝杆菌、真菌和军团菌的涂片或培养检测,经气管穿刺吸引物可用于厌氧菌的检测。

(二)一般原则
1 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2 宜采集清晨第二口痰液。

3 对于普通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2~3天。

不建议24h内多次采样送检,除非痰液外观性状出现改变。

4 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

(三)采集方法
1 自然咳痰法与雾化导痰法
1.1 用物准备:无菌容器、生理盐水、化验单。

1.2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

1.3 无痰或痰量极少者可用3%~5%氯化钠溶液5ml 雾化吸入约5min后留取痰液。

1.4 如有可能,应在医护人员直视下留取清晨第二口痰。

嘱咐患者留取前摘取牙托,清洁口腔,如刷牙后反复用生理盐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自气管深部咳出痰液,置无菌容器内。

应尽可能防止唾液及鼻咽部分泌物混入样品,不应用纸巾包裹痰液。

2 经人工气道吸引法
2.1 用物准备:负压吸引器、生理盐水、一次性吸痰管、无菌手套、无菌容器、化验单。

2.2 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

2.3 将患者头部转向操作者一侧。

2.4 进行手卫生后将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拆开,连接吸引器,调节吸引器至适宜负压(成人:40.0~5
3.3kPa;小儿:<40.0kPa)。

2.5 将一次性吸痰管外包装去除,戴手套持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2.6 折叠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插入口腔或鼻腔或人工气道至适宜深度,放开吸痰管末端,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吸痰。

见吸痰管内有痰液吸出,即折叠一次性吸痰管退出,将一次性吸痰管与吸引器分离(使用人工呼吸机者,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前后需吸入高浓度氧气1~2min)。

2.7 将痰液注入无菌容器内,如痰液黏稠可用一次性针筒向吸痰管末端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将痰液冲入无菌容器内。

(四)运送与保存
应在2h内送至实验室,否则应4℃冷藏,但放置时间不可超过24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