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放大器输入输出电阻和频响特性的测量
2022年中频放大器实验报告

实验二中频放大器一.实验目旳1. 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2. 理解中频放大器旳作用、规定及工作原理;3. 掌握中频放大器旳测试措施。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测中频放大器输入输出波形,并计算其放大倍数。
2.用点测法测出中频放大器幅频特性,并画出特性曲线,计算出中频放大器旳通频带。
三.实验原理中频放大器旳作用:1.进一步放大信号接受机旳增益,重要是中频放大器旳增益。
由于中放工作频率较低,因而容易获得较高而又稳定旳增益。
2.进一步选择信号,克制邻道干扰接受机旳选择性重要由中放旳选择性来保证,由于高放及输入回路工作频率较高,因而通带较宽,中放工作频率较低,且为固定,因而可采用较复杂旳谐振回路或带通滤波器,将通带做旳较窄,使谐振曲线接近于抱负矩形,因此中放旳选择性好,对邻道干扰有较强旳克制。
四.实验环节实验电路图如下所示:实验电路如上图所示,图中701P 为中频信号输入端,701TP 为输入信号测试点,702W 用来调节中频放大输出幅度。
701704L C 、和702708L C 、分别为第一级和第二级旳谐振回路。
其谐振频率为2.5MHZ 。
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验采用两级中频放大器,并且都是共发射极放大,这样可以获得比较大旳电压放大倍数。
1.实验准备将中频放大器模块插入实验箱主板上,按下电源开关7K01.电源批示灯点亮,即可开始实验。
2.中频放大器输入输出波形观测及放大倍数测量将高频信号源频率设立为2.5MHz ,峰-峰值Vp-p=150mv ,其输出送入中频放大器旳输入端(7P01),用示波器测量中放输出7TP02点旳波形,微调高频信号源频率使中放输出幅度最大。
调节7W02,使中放输出幅度最大且不失真,并记下此时旳幅度大小,然后再测量中放此时旳输入幅度,即可算出中放旳电压放大倍数。
当输出信号幅度最大并且不失真时,信号源频率为3.37MHz,输出电压幅度为6500mv,输入电压幅度为75mv,电压放大倍数为650/75 = 86.7。
音响放大器实验报告

REPORTING2023 WORK SUMMARY音响放大器实验报告目 录CATALOGUE •实验目的•实验设备与材料•实验步骤与操作•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总结与建议PART01实验目的0102了解音响放大器的基本原理放大器主要由输入级、电压放大级、功率放大级和输出级组成,各部分协同工作,实现对音频信号的放大和输出。
音响放大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子元件将微弱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然后推动扬声器发声。
学习音响放大器的设计和制作在设计和制作音响放大器时,需要考虑电路设计、元件选择、布局布线等因素,以确保放大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掌握音响放大器的性能测试方法音响放大器的性能测试主要包括频率响应、失真度、动态范围等指标的测量。
频率响应是指放大器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变化情况,失真度是指放大器对音频信号的畸变程度,动态范围是指放大器能够处理的最低信号和最高信号之间的范围。
通过这些性能指标的测试,可以全面评估音响放大器的性能和表现,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提供依据。
PART02实验设备与材料用于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正弦波信号,作为音频放大器的输入信号。
音频信号源信号发生器如LM386等,具有低噪声、高带宽、低失真等特点。
集成放大器芯片将放大后的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驱动扬声器发声。
功率输出级电路音频功率放大器模块电容、电阻、电感等电子元件电容用于滤波、耦合、去耦等,以改善音频信号质量。
电阻用于限制电流、调节音量等。
电感用于扼流圈、滤波等。
面包板用于搭建电路,便于连接和调试。
杜邦线用于连接各个电子元件的引脚。
面包板、杜邦线等搭建工具示波器、万用表等测量工具示波器用于观察信号波形,分析电路性能。
万用表用于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PART03实验步骤与操作准备所需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搭建电路按照电路图将各个元件连接起来,搭建音响放大器电路。
设计电路图根据音响放大器原理图,绘制详细的电路图。
音响放大器 实验报告

音响放大器实验报告音响放大器实验报告一、引言音响放大器是音频信号放大的关键设备,用于将低电平的音频信号放大到适合扬声器的水平。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音响放大器电路并进行测试,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本实验所需器材包括: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阻、电容、晶体管、扬声器等。
2. 搭建电路按照电路图搭建音响放大器电路,确保连接正确可靠。
3. 调试电路将电源接入电路,调节电源电压,确保电路工作在正常范围内。
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波形,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放大器对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的响应情况。
4. 测试性能使用示波器测量放大器的增益、频率响应和失真等性能指标。
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增益测试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度变化情况,计算出放大器的增益。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增益-频率曲线图,分析放大器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变化情况。
2. 频率响应测试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度变化情况,计算出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频率响应曲线图,分析放大器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情况。
3. 失真测试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和频率,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变化情况,判断放大器是否存在失真现象。
使用示波器测量输出信号的失真程度,计算出失真率,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放大器的失真情况。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音响放大器电路,并对其进行了测试。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放大器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存在差异,频率响应不均匀。
2. 放大器对于低幅度的输入信号具有较高的增益,但在高幅度下可能出现失真。
3. 放大器的失真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有关,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五、实验改进与展望本实验仅搭建了一个简单的音响放大器电路,未考虑到更复杂的电路结构和性能优化。
实验5 单级放大器交流特性的测试

实验5 单级放大器交流特性的测试一、实验目的1.学会测量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和幅频特性。
2.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3.学会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二、实验原理1.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V 及其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V 的值 |AV | ,是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比值。
即它以可通过公式计算,对本实验的电路 (图 1.5.3) 而言,有其中, 在实验中,|AV | 值可以通过晶体管毫伏表直接测量输出电压Vo 和输入电压 Vi 求得。
2. 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及其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是从放大器的输入端向放大器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在实验中,输入电阻可以采用“换算法”通过测量某些参量而求得。
其测量原理如图 1.5.1 所示。
其测量方法是:在信号源与放大器之间串入一已知阻值的电阻R ,并分别测出电阻R 两端的电压 VS 和 Vi ,则可算出放大器的输入电阻为当 Vi =VS / 2 时,R i = R 。
所串入的电阻R 的阻值应与Ri 为同一数量级。
不能取得太大或太小。
R 取得太大则容易引入干扰,取得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
3.输出电阻及其测量放大器的输出电阻是指将放大器的输入端短路,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向放大器看进去的等效电阻。
和输入电阻一样,输出电阻也可以采用“换算法”通过测量放大器的某些参量而求得。
其测量原理如图 1.5.2 所示。
图中,放大器的输出端被等效为一个电压源 V o c 和一个输出电阻 R o 的串联。
通过测量放大器接入负载 R L 前后,输出电压 V o 的 值可以 求 得 输 出 电 阻 R o 。
具体测量方法是: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一个固定的信号电压Vi ,分别测量出 RL 断开时输出端的电压Voc 和RL 接入时输出端的电压Vo ,则输出电阻 Ro 可通过下式求得当 Vo = Voc / 2 时,Ro =RL 。
为了保证测量精度,RL 的阻值应与Ro 为同一数量级。
(1.5.1)i V V V A 0=beL c i V r R R V V A )//(0β-==(1.5.2))()(26)1(300mA I mV r E be β++= (1.5.3)(1.5.4) R V V V R V V I V R i s i R i i i i ⨯-===4.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及其测量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是指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随信号频率而变化的特性。
音响放大器的实验报告

音响放大器的实验报告篇一:实验5 音响放大器报告东南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子线路实践第5次实验实验名称: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实验室:103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 \ 实验时间:XX年6月3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实验五音响放大器设计【实验内容】设计一个音响放大器,性能指标要求为:功能要求话筒扩音、音量控制、混音功能、音调可调(选作) 额定功率≥0.5W(失真度THD≤10%) 负载阻抗10Ω频率响应fL≤50Hz fH≥20kHz 输入阻抗≥20kΩ话音输入灵敏度≤5mV音调控制特性(扩展) 1kHz处增益为0dB,125Hz和8kHz 处有±12dB的调节范围1. 基本要求功能要求话筒扩音、音量控制、混音功能额定功率≥0.5W(失真度THD≤10%) 负载阻抗10Ω频率响应fL≤50Hz fH≥20kHz 输入阻抗≥20kΩ话音输入灵敏度≤5mV2. 提高要求音调控制特性 1kHz处增益为0dB,125Hz和8kHz处有±12dB的调节范围。
3. 发挥部分可自行设计实现一些附加功能【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过程:学习、设计、实现、分析、总结。
2. 系统、综合地应用已学到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知识,在单元电路设计的基础上,利用multisim软件工具设计出具有一定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电子电路。
3. 通过设计、调试等环节,增强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报告要求】(1) 根据实验内容、技术指标及实验室现有条件,自选方案设计出原理图,分析工作原理,计算元件参数。
1)音响放大器电路包含4个模块:话音放大器、混合前置放大器、音调控制器及功率放大器。
电路设计框图如下:2)各级电路增益分配3)话音放大器由于话筒的输出信号一般只有5mV左右,而输出阻抗达到20k。
所以话音放大器的作用是不失真地放大声音信号(最高频率达到20kHz)。
其输入阻抗应远大于话筒的输出阻抗。
两级放大电路

两级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掌握多级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试方法。
3.掌握两级放大器频率特性测量方法.二、实验仪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双踪示波器毫伏表三、预习要求1.复习多级放大电路内容及频率响应特性理论。
2.分析两极交流放大电路,估计测试内容的变化范围。
3.按照实验原理图和基本要求用Multisim进行仿真,并采用DC 分析、AC分析和瞬态分析对实验数据和波形进行处理。
四、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是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1.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测量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各级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所以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与测量与前述的单击放大器一样。
图示的实验电路,静态值可按下式计算。
IBQ1=Vcc?UBEQ1RB1?(1??)RE1 ICQ1=βIBQ1UCEQ1=Vcc-IBQ1(RE1+RC1)UB2=RB22VCC RB21?RB22UE2=UB2-UBEQ IE2≈UE2 IB2=IC2/βRE2实际测量时,先把静态工作点调到最佳位置,然后只要测出两个晶体管各级对地的电压,经过换算便可得到其静态工作点值的大小。
2.多级放大器放大倍数的测量多级放大电路,不管是采用阻容耦合还是直接耦合,前一级的输出信号即为后级的输入信号,而后级的输入电阻会影响前级的交流负载。
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为各级放大倍数的乘机,而每一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要将后级电路的输入电阻作为前级电路的负载来计算,上图实验电路中Au=Au1Au2=?RC1//RL?RC2//RL﹒rbe1?(1??)RE1rbe2Ri2=RB21//RB22//rbe2≈rbe2实际测量时,可直接测量第一级和第二级输入,输出电压,或两级的输入输出电压,并验证上述结论。
3.多级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电阻多级放大器不存在级间反馈时,输入电阻为第一季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为最后一级放大器的输出电阻。
本实验电路中,输入电阻:Ri=Ri1=Rb1//(Rbe1+(1+β)Re1)输出电阻: Ro=Ro2=Rc24.多级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多级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测量原理与单级放大器相同,理论分析与实践验证都表明,多级放大器的通频带小于任一单级放大器的通频带五、实验内容1.按图电路装接电路,注意接线尽可能短。
放大器的特性测量

放大器的滔量除上述需采用有效的测量系统及方法外,还应对其系统中的测量设备的正
确度为己知,并对其溯量方法例定向藕合器的方向性等引起的不确定度予以分析,以确保其 测量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1lF&Microwave Phase Noise Measurement
l丑95 t4.60 14.05 14.10 14.15
28.科
28.34 2&34 2&33 2&33
讯50
∞.蚰
50.4l
59.∞ 59.船
59.81 59.72 59.60 59.42
弛.9
32.7 30 2 31.5 30.7 29.5
-9.4 -9.4
—9.4
8.3 8.3 8.3
50.∞
O% &3 8.3
P叫z
13.70
3,65
I功率P-d阻l功羊P.d钿I G dB} -9,4 50.∞ I∞.03
60.oo
奉P
9 60 9.53
型吐
28科
n% 33.9 33.6
V锨
1.26 1.30
2&3.
—58—
&3 8-3 8.3 8.3 8.3
8.3
13.75 13.80
-9.4 -9.4 -9.4 -9.4 —91
4
50.57 50.57 50.5l
59.97
9.伯
9.46 9‘34 9'3l 9.27 9.12 8.93 8.69 8,34
28.34 2 8.34
33.4 33.4 33.0
.1.船 1.筠
I.2‘ t.23 1.20 1.18 1.17 1-16
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三晶体管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篇二:实验四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实验四两级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l、掌握如何合理设置静态工作点。
2、学会放大器频率特性测试方法。
3、了解放大器的失真及消除方法。
二、实验原理1、对于二极放大电路,习惯上规定第一级是从信号源到第二个晶体管bg2的基极,第二级是从第二个晶体管的基极到负载,这样两极放大器的电压总增益Av为:Vo2Vo2Vo2Vo2Vo1VsViVi1Vi2Vi1式中电压均为有效值,且Vo1?Vi2,由此可见,两级放大器电压总增益是单级电压增益的乘积,由结论可推广到多级放大器。
当忽略信号源内阻Rs和偏流电阻Rb的影响,放大器的中频电压增益为:Vo1Vo1?1R?L1Rc1//rbe2AV11VsVi1rbe1rbe1Vo2Vo2?2R?L2Rc2//RLAV22Vi1Vo1rbe2rbe2Rc1//rbe2Rc2//RLAV?AV1?AV2??1??2rbe1rbe2必须要注意的是AV1、AV2都是考虑了下一级输入电阻(或负载)的影响,所以第一级的输出电压即为第二级的输入电压,而不是第一级的开路输出电压,当第一级增益已计入下级输入电阻的影响后,在计算第二级增益时,就不必再考虑前级的输出阻抗,否则计算就重复了。
2、在两极放大器中β和Ie的提高,必须全面考虑,是前后级相互影响的关系。
3、对两级电路参数相同的放大器其单级通频带相同,而总的通频带将变窄。
guo?gu1o?gu2o式中gu?20logAV(db)三、实验仪器l、双踪示波器。
2、数字万用表。
3、信号发生器。
4、毫伏表5、分立元件放大电路模块四、实验内容1、实验电路见图4-1RL3K2、设置静态工作点(l)按图接线,注意接线尽可能短。
(2)静态工作点设置:要求第二级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前提下幅值尽量大,第一级为增加信噪比,静态工作点尽可能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放大器输入、输出电阻和频响特性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掌握放大器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放大器输入电阻R的测试
最简单的测试方法是串联电阻法”其原理如图2-1所示,在被测放大器与信号源之间串入一个已知标准电阻R i,只要分别测出放大器的输入电压U和输入电流I i,就可以求出:R i=V i/|i= Ui=U L ?Rn
U R/R n U R
但是,要直接用交流毫伏表或示波器测试Rn两端的电压U R是有困难的,因U R两端不接地。
使得测试仪器和放大器没有公共地线,干扰太大,不能准确测试。
为此,通常是直接测出U S和U来计算R i,由图不难求出:
U S U i
对阻容耦合放大器,由于耦合电容及射极电容的存在,使A V随信号频率的降低而降低;又因分布电容的存在及受晶体管截止频率的限制,使A V随信号频率的升高而降低。
仅中频段,这些电容的影响才可忽略。
描述A V与f关系的曲线称为RC耦合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如图2-4所示。
图中,A V=0.707A V时所对应的f H和f L分别称为上限频率和下限频率,B称为放大器的通频带,其值为B=f H-f L。
-B ----------- ----------------------
图2-4幅频特性曲线
R i=
U i
Rn
注:测R i时输出端应该接上R L,并监视输出波形,保证在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进行
上述测量。
3•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测试
、实验内容分析:
_____ 1 _____ f _______ 1— 2 2 (R c R L )C 2 2 r be C 1
图2-4高频等效电路
四、实验内容、方法及结果:
1. 调整静态工作点
(1) 按图2-5所示电路,接好并检查无误后,接通直流电源 +12V ,在无信号输入情
况下,调整偏置可变电阻 R P ,使I C 1mA,(即U RC =3V )
(2) 测量 U CQ 、U CEQ 、U EQ 、U BEQ 和 U BQ 的值。
图2-5共射极放大电路
2 •测量输入电阻
在静态工作点不变的情况下,将开关 K 打开,用函数信号发生器在输入端加入
Us=10mV 、f=1KHZ 的正弦信号,用毫伏表测量出此时的U S , U i 值。
测量结果记入表1-2 中,按“串联电阻法”测量原理,计算出输入电阻的大小。
开关K 闭合保持静态工作点不变,输入信号的频率、电压不变,分别测出不接和接
时的输出电压U 。
、U L ,测量结果记入表2-2中,计算出输出电阻的大小
表2-1
开关K 闭合,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在输出信号不失真的前提下,改变输入信号 的频率,
测出输出电压的大小,找出 f L ,f H 计算出B 值,结果记入表2-3中。
表
2-3
五、 实验结果分析、小结:
f l2 1
2 r be C i
3 2 *1.526*10 *0.84*10 12
4 Hz ,
1放大器输入电阻R的测试
输入电阻R i的大小表示放大电路从信号源或前级放大电路获取电流的多少。
输入电阻越大,索取前级电流越小,对前级的影响就越小。
测试方法是“串联电阻法”,即在被测的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信号源之间串入一个已知电阻Rn,在放大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直接用交流毫伏表测出U s和U i,根据输入电阻的定义可得:
U i
R i= - ? Rn
U s U-
测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由于电阻Rn两端没有电路公共接地点,所以测量Rn两端电压时必须分别测出测出U s 和U-,然后按U R=U s-U-,求出U R
电阻Rn的值不宜取得过大,过大会引入干扰;但也不宜取得太小,太小易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
最好取Rn和R-的阻值为同一数量级
2、放大器输出电阻R0的测试
输出电阻R0的大小表示电路带负载能力的大小。
输出电阻越小,带负载能力越强。
在放大器输入端加入U-电压,测出输出端不接负载R.输出电压U o和接入负载R.输出电压U L,即可求输出电阻忠
在测试时应注意:必须保持R-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大小不变。
3、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测量
放大器幅频特性指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v与输入信号频率f之间的关系曲线。
一般用逐点法进行测量。
在保持输入信号幅值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逐点测量对应于不同频率时的电压增益,用对数坐标纸画出幅频特性曲线。
通常将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电压放大倍数的0.707倍时所对应的频率称为该放大电路上、下限截止频率,用f H和f L表示,则该放大电路的通频带为B=f H-f L
六、实验预习要求
1 计算图2-5 中当I c=1mA 时的U CQ、U CEQ、U EQ、U BEQ和U BQ值。
2•计算图2-5中的输入电阻R、输出电阻尺、下限截止频率f L、上限截止频率f H、频带宽度B。
七、实验报告要求
1. 整理实验记录,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2. 总结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的方法。
八、实验设备
1.示波器一台2.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3.交流毫伏表一台4.直流稳压电源一台5.万用表一只6.实验箱一台。